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少年王勃》(通用13篇)

《少年王勃》(通用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少年王勃》(通用13篇)

《少年王勃》 篇1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9课,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多媒体出示词语)屏幕中的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指名朗读.齐读.

  2,谁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简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王勃是个这样的少年 (板书:才气)

  二,领略江景之美,感受王勃之奇.

  1,过渡:当时还只是少年的王勃,就已经因为他的才气而受到都督的邀请,来参加滕王阁的宴会.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王勃去参加这一次宴会.

  2,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第二自然段)

  预设:a参加宴会的人很多.

  b写庆贺文章时,谁也不敢答应.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写文章有一定难度)

  3,大家都陷入了沉思,这时的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这里的"凝望"是什么意思 (目不转睛地看)王勃不仅在看,而且还在思考.

  这是怎样迷人的秋景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4,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 (出示第三自然段)

  (紧扣"水天一色","缓缓地","灿烂","轻轻地"指导朗读.)

  王勃看到的美景仅仅是这些吗 小朋友想想看,江面上,江边还会有些什么景物

  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再次感受一下这江上迷人的秋景.

  5,过渡:这么美的景色把王勃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的眼中仿佛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时的王勃表现出了他特有的才气,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可以圈圈画画有关的词语.(出示第四自然段)

  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王勃的才气

  (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谁能胸有成竹地说说王勃的话.

  王勃虽然已经胸有成竹,但在他的话语中还能让你体会出什么 (谦虚,有礼貌)你再来读一读.

  (2)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小朋友,这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是啊,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王勃的才气.谁能够读好这两个词

  5,谁能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把王勃的才华读出来 谁愿意把这句话读好

  指读"王勃边看边想……一会儿就写成了."

  少年王勃真是才华横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6,小朋友们,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王勃的才气 (出示"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

  谁来读读这让都督拍案叫绝的诗

  谁能够读得让小朋友的眼前出现这优美的画面 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7,少年王勃可真有本领,能用一句诗就把这些美景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上迷人的秋景.(出示诗句及段落)

  多么美的诗句呀,怪不得都督读到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出示:"奇才!真是奇才!")齐读.

  8,今天,我们跟随着王勃来到滕王阁,欣赏了江上迷人的秋景,领略了这绝美的诗句.同学们都是来参加宴会的宾客,此时的我们想对王勃说什么呢

  让我们拿起书,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次欣赏一下王勃奇特的才能.

  四,总结全文,积累运用.

  1,通过刚才同学的积极动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少年奇才――王勃!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少年王勃的罕见才气.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而滕王阁也因王勃的文章扬名天下.我们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东西可写,学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要在写作文时能像王勃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只要大家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写出像王勃那样好的文章.

  2,王勃还写了很多有名的诗,老师选了几首,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古诗)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比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一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

  9 少年王勃

  胸有成竹

  才气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少年王勃》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少年王勃》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少年王勃

  学生齐读,注意多音字“少”

  3 简介王勃:

  王勃(650~675)  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少年虽以神童著称于朝野乡里,可“迫乎家贫,道未成而受禄”,出仕以后,又两次因事废官,一生处于下位。短短的二十七个春秋,在政治上留下的只是挫折、失败。但在文学上,他确是一个成功者。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明代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唐)、中(唐)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诗薮・内编》卷四)。

  他在14岁时,在藤王阁的宴会上,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藤王阁序》。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述当时他写这首诗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2 检查生词。

  南昌 滕王阁 整修一新 宴会

  都督 邀请 一篇文章

  凝视秋景 水天一色 突然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 探望 藤王阁(简介) 都督(注意多音字“都”) 拍案叫绝

  3 分小组读课文。

  4 分段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读后评议)  

  三、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少年王勃有什么了解?板书:少年王勃

  2、出示词语:南昌 滕王阁 整修一新 宴会

  都督 邀请 庆贺 一篇文章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王勃 凝视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a你能不能看这些词语说个故事?

  b相机出示最后一段: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什么是千古传颂?名文就是什么?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千古传颂的名文呢?

  3、,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重温少年时的王勃写作这首诗的情景吧。

  4、过渡:从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少年时候的王勃很有才气?

  二 学习课文2----4节   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了王勃很有才气?请用不同的符号画下来。注意读得时候要字字入目,句句入心。争取读出自己的收获来!    (一)交流学习第二节

  (1)指生说,出示句子: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2)为什么不敢呢?猜猜看。

  (3)读好句子。

  (二)学习第四节。你从还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了王勃很有才气?

  (1)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音乐响起,师朗诵:同时来参加宴会的王勃,这时站在窗前,凝望着江山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随着诵读,投影上慢慢出现一幅江上秋景图。

  (2) 交流理解,读好句子。

  a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画面,让我们感受宁静祥和之美吗?

  b自由练习读读。文字是活的。。

  c指生读,评价:读出迷人的感觉了吗?

  d是啊!我们和王勃都被这美丽的秋景陶醉了,因此书中说他是怎么看得?理解“凝望”

  e他还凝望到什么?

  (3)同学们,秋景的美深深的感染了王勃,他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的说:“让我来试试吧!”

  a理解“胸有成竹”

  b“竹”指什么?文中指心中有竹子吗?

  c质疑:别人都不敢答应,而王勃为什么对写庆贺文章那么胸有成竹哪?

  (得益于他善于观察,得益于他的饱读诗书,得益于他的把观察到的景物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得益于他能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板书:学会观察。读好句子。

  (4)还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他有才气?出示并读好句子。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5)出示: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a理解“拍案叫绝”

  b什么叫拍案叫绝?

  c谁拍案叫绝?对什么拍案叫绝?生读诗句。

  d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e他为什么要拍案叫绝?

  f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相机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g师生合作:能读出秋之深远,秋之宁静,秋之壮美的感觉来吗

  h还因为什么要拍案叫绝?联系前后文来说:听说。。。。。。板书:前后联系

  (6)说他是奇才,你知道他本来是怎么想的吗?补充材料,理解原因。

  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还有一段颇为生动的故事。滕王阁新修完毕,府帅阎伯屿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宴请宾僚,八方人士,济济一堂。阎公有女婿名叫吴子章,文章写得颇好。阎公有意在此盛会上显示女婿文才,便提前让吴子章写就了一篇《滕王阁序》,待到宴会上亮出来,以为即席赋就。宴会上,阎公果真拿出笔墨,送到一个个宾客面前,请为《滕王阁序》,众宾客在都督阎公面前岂敢放肆,他们有的人怕得罪人,有的人是怕没有他的女婿写的好。有的是真不会写。因此都一一辞谢。

  (结合前后的文本来说,诗句写得美。速度快……)

  短短的时间,短短的的一-------句-------诗里,就为我们呈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图!“奇才!真是奇才!”

  (三)因此文章的结尾告诉普天下的人-----------------带着景仰的心和作者一起诵读最后一段。     三、出示今日的滕王阁图片配乐

  亲爱的孩子们,今日我们在美丽如画的滕王阁上,领略了才华横溢、智力超群、胆识过人的少年王勃。长大后的他饱受命运的坎坷,在一次探望父亲的途中,被水淹没了,年仅27岁,但在他短短的一生里,却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因此被评为“初唐四杰”之首。就要与孩子们说再见了。就让我们在王勃的诗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出示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永远的记在我们的心间。

《少年王勃》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 “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江边的美丽景色,理解少年王勃的奇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王勃是怎样一个少年?(生自由答:有才气)

  3、老师认为他不仅仅有才气,而且是非常有才气,书中用了一个词:(生自由答:)

  板书:奇才      (指导理解:少见的人才)

  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奇才。

  过渡:在滕王阁的那次宴会上,王勃写了一篇祝贺的文章,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诗,令都督拍案叫绝,你知道是哪句吗?

  (二)、理解诗意,诗文对照

  1、学习第三节

  (1)交流出示古诗(指导读)

  (2)理解句义

  a、指导生从文中找出句子

  并用“――”划出“落霞与孤鹜齐飞”意思的句子。

  用“~~~”划出“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的句子。

  b、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句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c、指导背诵

  师结:小小年纪,竟能写出如此绝妙的诗句,怪不得都督会忍不住拍案叫绝――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指导生用上动作)

  过渡:其实王勃被都督成为“奇才”不仅仅是因为这一诗句,还有更令人惊讶的表现,读一读第四节,找出描写王勃表现的有关句子,并划出关键的词。

  (三)、理解王勃的“奇”

  1、学习第四节

  (1)交流出示句子:“王勃边看……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讨论:奇在哪儿?(生自由答:没有事先准备,当场写成。而且时间极短)

  找关键词体会(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心中有了十足的把握,这就是――(生答:胸有成竹)

  写文章时,思路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出,这就是――(生答:文思如泉)

  因为思路像流水,所以写起来特别快,一气呵成,这就是――(生答:笔走如飞)

  师:多有才华的王勃啊!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生齐读)

  (2)拓展

  积累才华的词:(生自由答)

  多出示(生读一读)

  师结:小小年纪,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如此绝妙的文章,怪不得都督会忍不住拍案叫绝――(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3)探究: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有才气吗?(生自由答)

  板书  :爱观察、善思考、多读书、多积累

  过渡:刚才我们是从王勃的表现来体会他是位奇才,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别人的表现来体会他是位奇才。

  2、学习第二节

  (1)生自学,多出示句子

  (2)交流:在座的都是哪些人?他们的表现怎样?为什么?

  师结:这么多有学问的人都不敢来尝试,可见王勃多有才啊!怪不得都督会忍不住拍案叫绝――(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过渡: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王勃写的《滕王阁序》的全文。

  (四)课内拓展

  多出示《滕王阁序》的全文

  师:它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王勃不仅少年时期就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之后还写了不少有名的诗篇。今天老师带来其中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少年王勃是位奇才,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要像王勃有才气,就要爱观察、善思考、多读书、多积累。

  板书:

  少年王勃

  奇才

  爱观察、善思考、

  多读书、多积累

  作业:

  a

  1、抄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及和它相对应的迷人秋景

  b

  2、课外积累

  描写有才华的词:              

  王勃写的名句: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

  教学的设计一直是我们教师努力追寻出新而又时刻离不开的话题,在设计前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开始设计本课的教案。我以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寻找中心话题,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煽风点火”。

  本课教学,“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奇才?”是教学的重点,我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从“文中的诗句、王勃的表现、旁人的表现”这三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到王勃很有才华。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探究、发现、思考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课中我采用了图文结合、巧妙的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充分读书的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应该是本课的重点段落,我以为,本节理解也许不必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我没有过多地去解释、理解,而是通过图片、诗句与叙述文字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文中也有很多词语含义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手势、比较等,让学生体会到“缓缓地”、“轻轻地”体现了野鸭的悠闲自在和云彩飘荡的轻柔。另外,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胸有成竹”等词语,我又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课中还有许多不足,过渡中的衔接还不够紧密,评价语缺乏激励性,语言基本功较弱……

《少年王勃》 篇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江西赣江边上,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出示图片,指名读)。它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曾多次被毁坏而进行了整修。有一个少年曾为它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课件:《滕王阁序》。他就是王勃。

  2、(板书课题:少年王勃)谁来读?

  很好!你把多音字少的读音读准了,当它读少时是什么意思呢?谁再来给它组些词?

  它还有一个音读——,当它读少时是什么意思?你会组词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王勃》这篇课文,了解王勃是怎样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都已经认真预习了,老师先来检查一下。

  都督:指名读(第二个轻声),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教师总结: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勤查字典或词典)

  都也是个多音字,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谁来组词。

  探望  南昌   宴会文章 野鸭 读书  邀请 凝望 孤鹜

  《滕王阁序》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并同桌讨论: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3、板书:   应邀参加宴会→写成《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文

  用“先……再……最后……”连起来说一说。

  过渡;小朋友很会读书,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说出来!

  三、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觉得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有一个人也发出了由衷地赞叹,你能把他说的话找出来吗?

  (1)出示: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2)理解拍案(拍桌子),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拍案”的举动呢?(强烈的愤怒、惊异、赞赏等感情),文中的“拍案叫绝”是在什么情况下?表示什么情感?

  (3)所以这里用了两个感叹号,更突出了都督对王勃才华的极度赞赏和由衷的佩服!

  (4)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可以加上动作,表情等。

  (5)过渡:那么王勃非凡的才气表现在哪里呢?

  四、精读课文: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思考:都督为什么邀请王勃参加宴会?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吗?

  a、探望还可以怎么说?

  (2)指名回答。你从“听说”这个词语中读懂了什么?

  (3)小结:王勃小小年纪,他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2、引读第二自然段。

  师: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这些被都督邀请来的人想必一定也是和王勃一样都是怎样的人呢?(有名,有才……)

  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他们为什么不敢答应呢?(时间短,即兴写,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写得不好就会丢面子。)   

  3、学习三、四自然段

  就在客人们你推我让,谁也不敢答应的时候,王勃在做什么呢?

  (1)出示王勃凝望图及句子                         

  (2)“凝望”是什么意思?能换成“看着”吗?

  凝望就是——专心致志地看、聚精会神地看、全神贯注地看、十分投入地看。                            

  师述:是啊,王勃看得那么专心,那么投入,他已经完全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所吸引住了。

  那么王勃此时仅仅是在看江上秋景吗?不。他还在——

  (3)出示句子: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a、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词最能表现出王勃非凡的才气?

  理解词语:“文思如泉”。你看过泉水吗?汩汩地直往外冒。现在你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指名说。是啊,就是说写文章时灵感就像泉水那样汩汩直往外流。如是什么意思?

  笔走如飞:是什么意思?——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根据字面意思)

  b、谁来读好这两个词语。(读出流畅快捷)

  c、王勃写成了什么?(出示最后一段)理解“千古传诵”。

  想看看《滕王阁序》全文吗?幻灯出示《滕王阁序》,老师诵读。

  d、小结:看,王勃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长这么美的文章来,佩服吗?王勃想得快,写得快,果然是才思敏捷,名不虚传啊!特别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4)出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诗句,思考:1、这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来。

  2、课文中有一段话描写的就是这句话诗的意思。请用“——”划出来。

  (5)交流。

《少年王勃》 篇6

  [目标预设]

  1、会读会写9个一类生字,会读 5个二类生字。正确区分多音字“都”的读音。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绝、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四字词语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2、能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以图文对照、诗文对照的形式,初步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的意思,体会赣江壮观、秀美的秋景。

  4、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按事情发展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条理。知道王勃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

  [重点、难点]

  1、以图文对照、诗文对照的形式,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赣江壮观、秀美的秋景。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绝、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四字词语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提到江西南昌市人们就会想起滕(后鼻音)王阁(ppt图)这座楼阁始建于唐代,它巍然屹立在长江的支流——赣江边,是南昌的标志性建筑。它之所以这么出名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有密切的关系。

  2、板书课题:少年王勃(师口述 “勃”的写法。这也是“生机勃勃” 的勃)

  一、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1、自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都有哪些人物?

  2、回答。

  (1)时间:重阳节那天(介绍: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中国的传统节日)

  (2)人物:

  过渡:在《李广射虎》一课时,文章清楚的介绍李广是西汉人。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中没有交代人物生活的朝代呢?那是因为人物太有名了。

  a、王勃,初唐四杰。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非常好,大家知道这句诗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他写的,至今常被人们引用。

  b、 姓阎的都督(读准“阎”和“都督”)简单介绍都督,古代的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区司令。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先读词再读课文。把文章读准确。带下划线的词尤其要读准确。

  ppt  探望  南昌  宴会   野鸭   灿烂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邀请 凝望  孤鹜   滕王阁序

  2、正音(1)指名领读,其余跟读。

  (2)重点读好“凝”(鼻音) ;

  四、三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读好重点诗句:

  1、迅速浏览:a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怎样一件事?(方法:谁+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样)b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问题1:少年王勃在滕王阁参加宴会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

  出示:这就是《滕王阁序》里最有名的一句,出示诗句,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味。(自读、指读、齐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讨论问题2:这个故事表现了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王勃。

  板书:“奇才!真是奇才!”这是阎都督夸奖王勃的话,你们看: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感叹号,可见这位都督当时的心情特别激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奇才!真是奇才!”

  4.有谁注意到了课文中都督说话时的动作?你能加上动作夸一夸吗?

  现在你知道“拍案叫绝”的“案”指的是什么吗?(桌子),“绝”在字典中的意思a断绝b没有了c气息终止c独一无二,没有人赶得上用“字义相加法”解释整个词。(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的赞赏。)

  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都督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绝!

  5.见多识广的阎都督竟然对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这样连声称赞、甚至拍案叫绝,是什么原因呢?

  五、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1、ppt诗 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2、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在课文中找出与诗所描写的景色。

  出示句子:“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1)这句话比较长,谁能读好?按朗读提示练习,指名读,齐读,挑战读。

  (2)(诗句和第三小节同时出示)想一想“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分别是什么意思?明白了意思就能正确地读好这句话。

  a、理解字面意思,联系上文看图理解,(重点讲“鹜”,鸟字底,什么鸟?)

  b、师范读引领读好诗句。

  3、这段话美在哪儿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读出动静结合的意境。

  水天一色展现了宁静的美。这幅画上还有动的鸭和霞, “飞翔”和“飘荡”成就了一种动态的美。那么还有“缓缓”“轻轻”,请读一读这两个词,再放到句子里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这是留恋,这是深情。生个别读。

  5、你愿意把这壮美的(绚丽的、宁静的)秋景用朗读送给大家吗?

  6、王勃就这样站在滕王阁上,沐浴着秋风,动情地欣赏着,美美的陶醉着,感受着水天一色、鸭霞齐飞的美景,心潮起伏。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赣江秋景吧!(齐读)

  7、少年王勃用凝练的字词、奇妙的想象将这赣江美景浓缩成了一句千古传诵的名诗。难怪,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指板书:“奇才!真是奇才!”“奇才”的“奇”是少见的,特殊的意思。“奇才”就是指具有杰出才能的人

  六.关注创作过程,捕捉细节,深化“奇才”

  1、王勃的杰出才能还体现哪儿?默读2——4小节,划一划,想一想。

  2、交流1:“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为什么不敢答应?).可是王勃是怎样做的?你还记得吗?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 “让我来试试吧!””(在人才济济的宴会上,自信满满的少年王勃和不敢开口的众人对比显得多么醒目呀!难怪,都督要为他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3、交流2:在写作过程上也能看出(ppt出示第四小节。)齐读。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1)学习“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找字形规律:第三个字都有个“如”,“如”的意思?(好像)这两个词都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解释时先说字面意,再说引伸义。

  (文思如泉: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不断冒出来,形容写作文时很顺畅。)

  (笔走如飞:笔像飞起来一样,形容写作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2)这两个词都说明王勃才思敏捷。

  小结:短短十四字就能描摹出一个高远的意境;饱学之士不敢出声,小小的少年却能胸有成竹的应战;创作时700多字的《滕王阁序》一挥而就,自信从容。难怪“奇才,真是奇才!”

  4、王勃的出口成章、出手成文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找一找,想一想。

  (1)“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注重观察。

  (2)“边看边想”,善于想象。

  (3)也离不开平时深厚的积累。所以写作时才做到了“胸有成竹”。这是个成语,预习时查字典了吗?(比喻做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再读一读第四小节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勃“胸有成竹”?指读,其余学生画句子。

  (正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写作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的说——(生读) 才能胸有成竹的做——

  3、这段话中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7.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也因此不朽。齐读最后一段。

  课堂作业:背诵第3小节,指导:

  七、作业:

  1、照样子,写词语。

  例: 笔走如飞:  (         )  (        ) (        )

  2、用“胸有成竹”造句。要有“胸有成竹”的具体的表现。

  3、背诵3、4两小节。

  板书设计

  9  少年王勃

  奇才!    神情

  动作

  语言

《少年王勃》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 (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 交流

  (1)读词

  (2)出示: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指名读)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少年王勃》 篇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质疑,突出“奇才”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他的名字叫——王勃,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课题——9少年王勃。

  2.同学们,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师小结指导学法: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读出了少年王勃的许多优点,真好!那么,作者最想表现的是王勃的哪个优点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王勃。

  4.有谁注意到了课文中都督说话时的动作?你能加上动作夸一夸吗?

  5.拍着桌子叫好,这就是成语拍案叫绝。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都督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绝!

  二.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一)诗

  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

  2.看着黑板你能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吗?【师:恩,你把这里边一个难读的字“鹜”给读正确了,而且还注意了停顿,很好。谁也想来读一读。】

  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

  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5.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

  (二)文

  1.同学们,当时正是重阳佳节,滕王阁边的赣江上好一派迷人的秋景,你看!【出示图片、文字渐入】“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2.这景色美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3.这段话美在哪儿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你愿意把这壮美的(绚丽的、宁静的)秋景用朗读送给大家吗?

  5.评价: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连小野鸭也陶醉啦!/多么绚丽的美景啊!那灿烂的云霞仿佛依偎着辽阔的天空,久久不愿离去。

  6.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赣江秋景吧!【齐读】

  7.少年王勃用凝练的字词、奇妙的想象将这赣江美景浓缩成了一句千古传诵的名诗。出示【齐读】

  8.在王勃的《腾王阁序》里像这样的名句还有很多。

  9.难怪,当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指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三.关注人物,捕捉细节,深化“奇才”

  1.读课文2--4自然段,课文还有哪些词句可以体现王勃真是个奇才?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2.生交流

  (一)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1.同学们,这段话中的胸有成竹是一个成语,它指什么意思呢?【板书:胸有成竹】你能读好它吗?

  2.为了做到写诗的时候胸有成竹,王勃是怎样做的?

  (1)【红显:边看边想】他是怎样看的,他又在想什么呢?

  (2)正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他才做到了——胸有成竹。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王勃学习。

  3.这段话中还有两个成语——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板书】你能从这两个词读懂什么吗?

  4.你知道吗?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下的这篇《腾王阁序》洋洋洒洒共有700多字啊!

  5.这段话中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6.700多字的《腾王阁序》,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奇才,真是奇才!

  (二)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谁也不敢答应。

  1.同学们,王勃为什么要写《腾王阁序》呢?

  2.都督的客人都是些什么人?面对都督的这个要求客人们是怎么表现的?

  3.可是王勃是怎样做的?你还记得吗?

  4.在济济一堂的滕王阁宴会上,自信满满的王勃显得多么醒目呀!难怪,都督要为他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齐读】

  四、课外延伸。

  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比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一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奇才!真是奇才!”

  教学要求:

  1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少年王勃》 篇9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

  2.难点: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

  二、初读课文  

  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3、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4、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读情况:    

  a、读一读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6、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7、朗读全文。

《少年王勃》 篇10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

  2.难点: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二、初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

  2、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

  (一)交流以上问题: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1、学习第一节:

  出示: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节:

  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绝,认为是难得的一个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从都督惊讶的语气中也可体会到他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节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说明王勃写的文章影响广泛深远,不愧为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二)王勃胸有成竹的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他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1、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是怎样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诗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

  2、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愿意读一读?

  3、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4、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5、老师读诗句,学生读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写得更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7、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8、指导背诵。

《少年王勃》 篇11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的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板书:《滕王阁序》千古传诵)那么,少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用书本上的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根据回答板书:很有才气)

  4、在后面的课文中阎都督的一句话直接赞扬了王勃的才气,你能找出来吗?

  (1)出示: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2)理解“奇才”,奇才是什么意思。(才华出众的人,才华横溢的人。)

  (3)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阎都督在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哪个词?

  理解文中的“拍案叫绝”(案是桌子的意思,你知道“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吗?)在看阎都督说这句话的语气,注意标点符号。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出阎都督对王勃的什么?                                                                                                                                                                                                                                                                                                                                                                                                                                                                                                                                                                                                                                                                                                                                                                                                                                                                                                                                                                                                                                                                                                                                                                                                                                                                                                                                                                                                                                                                                                                                                                                                                                                                                                                                                                                                                                                                                                                                                                                                                                                                                                                                                                                                                                                                                                                                                                                                                                                                                                                                                                                                                                                                                                                                                                                                                                                                                                                                                                                                                                                                                                                  

  (4)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可以加上动作,表情等。(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齐读。)

  5过渡:同学们,老师有点疑问?王维真的是如阎都督所称赞的那样,是一位奇才吗?答案就在课文中,默读第二~四自然段,找出能看出王勃是奇才的句子,划出来。

  6、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1)从这句话中有三个词最能表现王勃的奇才,你能找到吗?文思如泉是什么意思?文思是指的写文章的思路或者叫灵感像什么一样?泉水见过吗?什么样的?这里是指王勃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地不断向外涌出。笔走如飞是什么意思?写作速度非常快。古代有位诗人曾作过一首《苦吟》,其中一句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意思说:诗人在写作时为了把一个字推敲得安稳了,琢磨恰当了,在苦思冥想中不知不觉捻断了好几根胡子。这句话写出了很多诗人、作者的心声,因为这句诗说出了他们在写作时的艰辛。

  然而王勃在写《滕王阁序》时是这样的吗?

  (他文思敏捷、才华过人,你们看看,王勃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长这么美的文章来,佩服吗?王勃想得快,写得快,果然是才思敏捷,名不虚传啊!这滕王阁序七百多个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读出奇才。

  7、出示第二自然段。

  (1)阎都督举行宴会时邀请的人多不多?想一想阎都督会请一些怎么样的人?你可以联系前文“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想一想。

  (会是一些有地位的人,很才气的人他才会请,是啊,都督请是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是当时的一些文化人,也可以说当天的滕王阁人才济济一堂,可为什么这些人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呢?想想这些人当时会怎么想的?写一篇庆贺文章有难度吗?即兴)

  (2)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胸有成竹:有一个典故,是说古时候,有著名的画家,是画竹子的高手,他在画竹子之前,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这里的王勃胸有成竹可能看出王勃心里已经想好该怎么写了。是啊,一边是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一边是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样一对比,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王勃的才华出众、才华横溢!

  读,指名分别读。

  8、出示名句。

  (1)其实,最能表现王勃奇才的,还是那句让都督拍案叫绝的名句。

  出示,齐读。

  (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底好在哪里呢?请大家继续读这篇课文,看看能否用课文的话解释这两句。

  (3)你知道什么是“落霞”与“孤鹜”?

  “落霞”就是“落日的余晖与灿烂的云霞”。

  “孤鹜”是一只野鸭。

  出示诗文,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美吗?哪儿美?

  水天一色,会哪些颜色?“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红艳艳、金灿灿、蓝晶晶、紫盈盈、五彩斑斓、五彩缤纷”这是多少绚丽而又壮美的景色啊。

  如果说第一句话写出了静态美,第二句话呢?动态美,画面顿时活了起来,这野鸭与云霞是在齐飞、共舞、赛跑、飘动、追赶呢?

  读,指名读,齐读。

  王勃用14个字把一个非常美的场景记录下来。落霞、孤鹜写动态,秋水、长天写静景,动静结合。秋天美景,跃然纸上,让我们后人读到这句名句时,产生无限遐想。

  带着诗情画意再读这句。

  读全文体会王勃的奇才。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引读第二自然段。

  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这些被都督邀请来的人想必一定也是和王勃一样都是怎样的人呢?(有名,有才……)

  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答应。)为什么不敢答应呢?

  (时间短,即兴写,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写得不好就会丢面子。)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就在客人们你推我让,谁也不敢答应的时候,王勃在做什么呢?

  (1)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

  (2)教学“凝望”

  “凝望”是什么意思?能换成“看着”吗?

  凝望就是:——专心致志地看、聚精会神地看、全神贯注地看、十分投入地看。

  师述:是啊,王勃看得那么专心,那么投入,他已经完全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所吸引住了。

  那么王勃此时仅仅是在看江上秋景吗?不。

  (3)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a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两个成语最能表现出王勃非凡的才气?

  理解词语:“文思如泉”。你看过泉水吗?汩汩地直往外冒。现在你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啊,就是说写文章时灵感就像泉水那样汩汩直往外流。

  笔走如飞: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b谁来读好这两个词语。(读出流畅快捷)

  c王勃写成了什么?(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

  想看看《滕王阁序》吗?幻灯出示《滕王阁序》,老师诵读。

《少年王勃》 篇12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藤王阁景象视频、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学习生字,教学第一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

  二、初读课文

  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3、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4、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读情况:

  a、读一读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6、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7、朗读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

  1、指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地点:南昌

  原因:藤王阁整修一新,都督邀请王勃参加宴会。

  3、你还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结合刚才所介绍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请情景。

  5、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词,组词

  督―都;宴―焰;章―张;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板贴用的词句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人物故事,齐读课题)

  1、出示词语齐读,谁能读出意思来?

  2、出示诗句齐读,谁能读出停顿来?(板书停顿符号/)

  二、复习课文,精读指导

  一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先……再……最后……"说(参加宴会―写成《腾王阁序》―成为名文)

  二分清主次,指导读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被邀请参加腾王阁宴会?(指名读第一节)

  他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有才气)

  自读第一句话,谁能把"探望"换成另外一个词,又不改变原意,怎么读?(指名读)

  2、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写出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谁能读出句子的意思来?(读懂词语:千古传诵)

  3、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怎样写成《腾王序阁》的)

  ①找一找,哪个自然段重点讲写成了《腾王阁序》?(第4自然段)

  提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想一想,然后再读,才能读得好.(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②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第4自然段,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有才华)

  你是通过读了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引导读懂这些词意

  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可他才华横溢啊!

  ③师问: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④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

  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请朗读第3自然段

  ⑤王勃凝望江面,他看到了什么?谁用读来告诉大家?

  (指名读"远处的……飘荡……)

  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读出意思来)

  师边述(画面内容)边板贴词语: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联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你会怎样呢?(指名说)

  ⑥小结引出诗句:

  如此美丽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qing,当即用了两句短短的话语就把这情景描绘下来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吗?

  出示并齐读诗句(板贴: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谁能看着黑板,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相机板书)

  ⑧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

  引导体会词意:拍案叫绝(好)

  读好"奇才!真是奇才!"两感叹号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来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

  三、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时当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又认识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

  四、师生合作:朗读三,四自然段,准备背诵(教师引读课文3,4自然段).

  五、练习:背诵3,4自然段.

  六、交流,拓展: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

  (司马光,刻苦练字的怀素,敢破陋习的孙中山……)

  2、你想过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吗?

  (像王勃勤思考,勤观察,敢于创作等等).

  (下课)

  附:

  一、板书设计

  9 少年王勃

  天连着天水连着水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很有才华

  参加宴会

  写成了《滕王阁序》

  成为名文

  二、课前准备

  1、小黑板出示(词句):滕王阁序刚刚整修一新很有才气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千古传诵的名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板贴纸卡(见板书)

  -1-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少年王勃》 篇13

  作者:钱革琴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

  一、精读第三段

  1 (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 交流

  (1)读词

  (2)出示: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指名读)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少年王勃》(通用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