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通用15篇)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通用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通用15篇)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1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林咏丰

  【教学片断】

  师:我们也是聪明的孩子,让我们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小组内要注意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把他读得最好。

  生:小组学习。

  生:汇报。分角色朗读。

  师:你们小组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

  生:我们小组刚才能互相帮助。

  生:文睿刚才读“我也会画风了”这句时,读的速度很慢,读不出李卫兴奋的语气

  生:所以我们就提醒他,让他读得快一点,还要兴奋一点,才能读出他会画风是高兴的心情。

  师:文睿,你觉得同学们给你提的意见有用吗?

  文睿:我一开始读得不够好,后来接受了大家的意见,读得越来越好了。

  师:那说明你们小组很会学习,大家在互相帮助中取得进步。

  【评点】学生在小组学习时,能做到有序,有效。特别是对小组内有困难的同学,能够互相提意见,使后进的同学取得进步。

  【评析】

  有效的小组学习,主要是研究怎样有效。而这次的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来体现的。这次的小组学习,小组长能组织好发言的次序,安排好读书的角色,组员之间能认真听取意见,所以比较有效。

  《画风》教学片断及反思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城西小学 朱丽娟

  【教学片断】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有关风的歌吗?

  你们会背有风风的诗吗?生背。

  我们来听一听风的声音吧。放课件听风的声音。

  师:是啊,风可以唱一唱,可以背一背,也可以听一听,那么风能画一画吗?揭示课题。《画风》。

  看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还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他们是谁?

  课件出示陈丹,宋涛、赵小艺,三人图片。随机学习名字中的生字。

  2、那么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给课文标小节。

  3、自已读课文,学习剩余生字。

  ……

  【教学反思】

  一、激励性

  激励性的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如:当学生提出“是谁在画风呢?”“为什么要画风呢?”“怎样画风呢?”我评价道:“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当学生交流认字情况时,有的学生说:“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显’字的,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业’”;有的学生说:“我是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湿’字减去三点水旁,剩下的就是‘显’”;有的学生说:“我是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旦’去掉‘一’,换上‘业’,就变成了‘显’”;还有的学生说:“我是用编谜语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太阳底下有个商业大厦’”。我评价道:“你们记字的方法可真多呀,我向你们这么大时,可不如你们”。

  二、体验性

  “体验性学习”正是新的教学理念所倡导的。《画风》这篇课文,直接让学生感悟到“风看不见,摸不找,是很难画。”这对于平时生活经验缺乏的少年儿童来说是很难的。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汇报查找资料的情况,并组织学生看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微风吹来时的情景”“刮西北风时,呢子大衣的衣角被风吹起来” “台风吹来时,百年大树连跟拔起……”体验到了要想画风,就要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象这样巧妙的体验活动的设计,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能进步。我们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托。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我在教学中,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不但要言传,而且要身教。做学生的楷模。以新理念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我首先在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调整。打破了以往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体现新时代的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把教材教活。针对这篇课文人物较多的特点,提出:“你们想读好这篇课文吗?那么,就要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商量商量用什么语气读比较好呢?”问题设计得很巧妙。把学生当成了真正的主人。使朗读感悟水到渠成。

  四、趣味性特点

  趣味是使孩子达到学习目的最近的路。这节课,游戏贯穿了始终。开始就用孩子们喜欢的猜谜语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识记生字时,采用与他们打招呼的方法,记住“宋、涛、陈、丹、赵、艺”。又采用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的方法记住了“显”。之后又进行了扩展延伸,组织学生练句,读自编的小短文。抓住学生都想争当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的特点,让学生在小组分角色进行朗读,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默契。引进竞争机制,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上得生动有趣。这种游戏极其简便,可操作性强。何乐而不为呢?

  五、合作性的特点

  我执教的这节课由始至终都是在愉悦、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的。教师充当的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仅使学生学习起来“乐学”。而且教师教起来也“乐教”。如我用商量的口吻说:“同学们,你们想看老师找的一组图片吗?” 我语重心长的说:“是啊,风看不见,摸不找,是很难画。可是,他们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说明有风,可真了不起呀!那么,你们愿意扮演了不起的人吗?实践证明,这种融洽的关系,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好习惯。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丝、艺、显、忽”四个生字。

  2、理解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陈丹,宋涛、赵小艺三人图片1。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出示图片2,有什么变化?(没有拼音)现在你能再叫叫他们吗?

  (男生读、女生读)

  二.朗读感悟

  1 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讲了谁在干什么?(学生汇报)

  2、画着画着宋涛提了一个问题,请同学来读一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3、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呀?请孩子们默读四到八自然段,用横线勾出赵小艺,宋涛,陈丹是怎么画风的? 

  4、全班交流,相机出示课件并板书

  (1)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a、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b、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c、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d、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2)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你能把名字代进去读一读吗?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他们的画。想看看他们的画吗?出示图画。

  (4)你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句子吗?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三、发散思维,拓展说话。

  1、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2、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

  3、除风以外,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画出它们吗?(全班交流)       

  四、板书设计

  赵小艺    飘动的旗子   呼呼转的风车

  陈  丹    弯弯的小树

  宋  涛    斜斜的雨丝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3

  我讲的《画风 》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主要理念是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中药多动脑动手,善于思考与发现,我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领会文中小朋友对画风的创意。2 在读、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3 告诉学生遇事要善于观察、动脑。过程与方法 :1 主要通过讲解、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宋涛、陈丹和赵小艺“画风”的情景,让学生从中理解风并不难画,从而学会画风。2 利用学生好奇、好模仿的特点,让他们亲手做做,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这看似无形的风,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考虑到我班学生年龄较小的特征,各项目标落实我多用引导法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去理解领悟。期望将过渡语设计的合理衔接能将各项环节紧紧相扣。本课重难点也是感悟人物对话,领会文中文中小朋友的的创意这方面 ,我主要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分角色品读等方式试图让学生充分掌握。导入我采用谜语导入法。教学流程我还是采用传统的读、讲、练 方式。授课方式以课堂讲解为基础,多媒体演示为亮点努力让这堂课踏实却不古板,活跃又不花哨。

  教学反思

  讲完本课我觉得对照以上说课设计来说 ,最大的欠缺是各项环节的过渡语设计衔接不够紧密,还是由于语言不够纯熟没有达到所预期的目的;还有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朗读指导这一环节有点草草了事之嫌。同样原因使得预先设计好的最能体现课文主题的课后练习 :“让学生说说自己会怎样去画风?然后再去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画风或表现风的形式 。”这个重要环节完全没有落实。另外在细节处理方面不够利索,比如提出完全没必要的重复性问题,使得课堂教学不够明朗。对于以上存在的各方面不足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找突破口,设置合理有效的课堂。对于不必要的环节不去重复,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以便其他重要环节的落实。努力提高个人业务与技能水平 ,在教育的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4

  以下是一篇关于小学语文《画风》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尽快掌握教学反思的写法。

  小学语文《画风》教学反思一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实践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利用图画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二、读说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通过句式问:“你想怎样画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

  三、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每当学生觉得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其所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

  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对他们说,“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抽象概念,还不大能明确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通过揭开谜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能设法在画面上表现出风的存在,是会感到佩服的。这既具有启发性,又从某种程度上落实了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四、自主学习,以读代讲

  由于低年级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本课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性探索,比如自己读通课文,小伙伴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同桌读的对的鼓励他,读的不对的就纠正他,教师巡回督促、鼓励、指导。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不例外。首先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如在作业布置中鼓励他们把“声音、气味”用自己的奇思异想用画笔画出来。再者,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

  短短的四十分钟虽然过去了,但这节课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是功夫篇,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习,去积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同时从以上的教学点滴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的源头活水就在于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课堂生动、精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请教其他老师、看些优质课和教学书籍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画风》教学反思二

  《画风》一课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获得美的享受,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把想象到的画风的方法写下来,这样就达到读写的统一。

  成功之处:

  1、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量少,且要求认识的七个字中有六个出现在课文的人物姓名中,所以识字教学时我安排“打招呼、交朋友”的活动,先展示宋涛、陈丹、赵小艺的画像,号召同学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在活动中认识了生字,还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能把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

  1、应该在课堂中注重“以读为本”,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欠缺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习完课文,应该回读课文,让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和完整的印象。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时间比较少,朗读指导不到位。在读上关注了量而没有关注质的提高。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没有作必要的范读指导。

  2、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环节上,我还设计了拓展: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风,或者画声音、味道。学生的想像力都非常不错,说出了很多方法,积极性也不错。但这方面就花了不少时间,所以让学生在文本上的感情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的时间就比较仓促,学生没有什么时间去消化、吸收文本文字。然而这部分的内容是不能这样拉过去的,只能留到下一课时。课后有老师向我提议,拓展不是重点,有时间可以说多一点,没时间就算了。虽然我很认同朗读文本的重要性,但也产生了困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训练学生思维、口语表达能力,等等方面的拓展。

  措施:

  第二课时,及时巩固,充分读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通过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学生已经对这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和完整的印象,不再是零零散散的支离破碎的印象。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5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前活动:背诵有关“风“的诗句或文章。

  一、情趣导入

  1、 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引: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我这儿正好有一条,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看不见,

  摸不着。

  花儿见它点头,

  小草见它弯腰。

  云儿见它忙让路,

  柳树见它把手招)

  谜底:风

  (2)谁来把谜底写到黑板上?

  (3)谁能给“风”组个词?

  (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

  引: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那么,能不能画出来呢?那么,咱们就赶紧请出这几位小画家吧!(出幻灯片)

  2、板书:画风,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识字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吗?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住这些生字的?

  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4、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5、其他字怎么记?

  6、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7、自读,齐读。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怎么记?

  8、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四、学习课文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

  (1)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

  (2)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

  4、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

  5、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1)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

  (2)指名说,顺序可乱。

  6、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指名读

  (2)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高兴?或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他是怎样的心情?)

  (3)现在大家都来扮演,把你们的高兴、自豪,通过你们的朗读读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7、喜欢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8、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

  五、拓展

  1、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方法,你还能怎么把风画出来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笔画一画吧。

  2、现在就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风的?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6

  《画风》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虽然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是课文当中的人物对话较较多,所以我设计在教学当中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有感情地去读,引导学生逐步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也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学习与要求学会的生字有关的词语,要会读,会写.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培养学生探究,求知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学习逐步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式教学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   2课时

  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用“风”字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新词

  1、预习生字

  2、学习生字

  三、学习课文

  1、朗读4—8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课文

  3、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4、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一、继续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填空填空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填空。

  3、鼓励学生填句子、读句子

  二、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展示学到的知识

  课堂小练笔

  四、生谈学习后的感受,师总结全文

  五、课外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黑板出示“风”字

  1、师:同学们谁能唱一唱“风”的歌曲?

  生:……

  2、谁能背诵学过的有关“风”的诗句?

  生:……

  3、同学们掌握的风知识真多。我们都知道风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风,好吗?

  出示音频课件:风的声音

  你找到风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生:……

  4、如果老师请你把风画下来,你能吗?(板书:画)

  一.过渡: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三个小朋友,他们叫宋涛,陈丹,赵小艺(板书),我们先和他们认识一下吧。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

  师:指名读,齐读.

  2.识记字形:要求读准音,认清字形

  丹:独体字,四笔写成. 

  艺:上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乙.

  涛:左右结构,右边是寿 

  杆: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干.

  生:书写练习

  师:同学们真棒,不但字词读得好,写的也不错,老师真喜欢你们。

  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新朋友喜欢画画,你们喜欢画画吗?平时你们最喜欢画什么?

  生:……

  同学们,看了我们今天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

  师:是啊,风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可能画得出来呢?在这里,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勇气从小就向最困难的问题挑战?

  二.学习1——3自然段

  今天天气真不错,这三个好朋友约好了一起来到郊外画画,他们都画了些什么呢?

  生:(齐读1自然段)他们画得可真好!

  1.三个小朋友看着自己的杰作也很高兴,这时,一阵微风迎面吹来,宋涛突发奇想,提出了个什么问题?

  生:“谁能画风?”

  唉,多让人为难呀!所以当宋涛提出“谁能画风”这个问题时,陈丹是怎么说的呢?

  三.学习4——8自然段

  1、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孩子们仔细读4—8自然段,用“——”找出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的句子,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好吗?

  2、孩子们,你们找完了吗?现在老师就检查一下你们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生:指名读;请同学评价。

  . 1、 师:这三个小朋友都画了风,但是他们画的用来表现风的物体和方法却不一样,我们来看看他们都画了些什么?

  默读课文

  2.谁来说说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她第一次画了什么?第二次呢?

  (板书:旗子,风车)

  3.赵小艺是第几个画出来的?她几次画出了风?你觉得她的心情怎样?

  (高兴,得意,自豪,激动)

  大声朗读:读出高兴,得意,自豪,激动的语气

  4.你能用刚才体会到的感情,读好这两段话吗?请孩子们自己先练读。

  师:谁体会到了?来读一读。

  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能再读一读吗?

  生:齐读。

  5.陈丹又是怎样画风的呢?

  (板书:小树)

  她此时的心情怎样?

  你能读一读吗?谁还想读?

  6.宋涛画的又是什么呢?

  (板书:雨丝)

  他的心情又怎样呢?

  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7.同学们读得真好,把三个小朋友不同的心情都体会到了,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喜欢谁就读描写他画风的那段。

  1.他们明明画的是旗子,小树,雨丝,风车,怎么就说画的是风呢?

  (板书:飘动的,弯弯的,斜斜的,呼呼转的)

  2.小结:这就是说画风就必须找出能证明风存在的景物,再画下来。

  3.学到这儿,你觉得这三个小朋友的办法好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生:……

  第二课时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能不能把那么多的“他”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读得更清楚些,指名读

  (1)赵小艺会画飘动的旗子和呼呼转的风车。

  (2)陈丹会画弯弯的小树。

  (3)宋涛会画斜斜的雨丝。

  师:你最喜欢谁的画?

  (1 )赵小艺

  从她的画里,你看到风了吗?从哪里看到风了?(板书:旗子飘、风车转)

  3、你能读得让大家都感受到风来了吗?指名读,齐读

  你能用:风来了,它把  吹  了,风藏在   里的句式说一说吗?指名,

  (课件出示,完成填空)

  真像个小诗人,让我们一起读读你的诗吧!齐读。

  (2) 宋涛

  宋涛是个爱提问的孩子,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他画出风来了吗?

  我们看看他画的是什么?指名说

  (板书:雨丝斜)

  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读句子,边像宋涛一样画风吗?自读、指名表演读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呢?

  你能用:风来了,它把  吹  了,风藏在  的里 的句式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完成填空)

  生:齐读

  (3) 陈丹

  陈丹很聪明,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

  生:回答(板书:小树弯)

  小树们,如果你感受到风来了,请你把腰弯一弯。

  你还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出示:风来了,它把  吹  了,风藏在  的里。)

  谁在来读读这句话,你能让大家感受到风来了吗?

  师鼓励学生:你觉得自己棒吗?夸夸自己吧!

  5、你喜欢这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生:……

  师:板书  善于观察    善于动脑

  6、课文中小朋友画画的本领大,我们的朗读水平也很高呢,想不想展示一下呢?

  (1)选自己喜欢的人物,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1、说风

  三个可爱的小朋友因为细心观察生活,找到了可爱的风娃娃。你想像他们一样画风吗?说说你的风藏在哪儿了?

  生:……

  2、写风

  把你要听到的风、找到的风写下来,并且读一读。

  生:动手练习

  3、画风

  师:你还能怎样画风?

  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评比展示

  生:点评作品

  师:1、你还能画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吗?

  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2.孩子们说得真好,你们也和他们一样,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肯动脑筋。生活是一本厚厚的书,善于发现,懂得动脑的孩子,会在生活中学到许多。希望我们班的同学都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能快乐地学习生活,享受生活!

  选择一项你感兴趣的完成。

  1、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2、用你的画笔,画出风中的景色。

  3、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15    画风

  赵小艺   旗子  飘动的

  风车 呼呼转的    善于观察

  陈  丹    小树  弯弯的     善于动脑

  宋  涛    雨丝  斜斜的     

  用耳熟能详的歌曲和诗词引导学生的身心投入到风的情境当中去。

  给学生自主识字、自主理解词语、自主了解课文内容创设条件。

  学习巩固生字,扫清障碍,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习字形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及时的给予学生鼓励学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到课文的主旨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怎样才能画出来呢?

  培养学生读中理解、感悟、体会课文内容的良好习惯。

  教给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刻理解课文的方法。

  学习的当中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读法理解课文。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感悟内容,深刻理解,激发他们的情感。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引导学生细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画出“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有感情地去读,引导学生逐步去体会三个孩子的画风是时的思想。

  抓住理解重点的词句是理解课文的内容,在理解课文重点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遇事勤动脑的好习惯。

  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

  在这一环节当中出示图片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学生的身心一下子能投入到“风”的情境中去,体会只要仔细观察,肯动脑筋,就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也可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设计图片与句子相结合来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仔细观察再填空,达到“心”与“文”的结合,“情”与“境”的融合。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真正的成了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展示自我,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明白,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懂得动脑的道理。

  把课堂中学到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我班的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非常的专心,原因是孩子们之间的共性和大多数孩子对画画的喜爱,在学习中学生们懂得了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要勤于动脑,善于合作,勇于创新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的观察的道理。

  我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主要加强 “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并且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这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画风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接着我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另外我在教学中还注重学科整合、读写结合。在引导学生展示学到的知识的这一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说风、画风、写风,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7

  15、画风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 一 课 时课前复习复习好轻松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猜谜激趣: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2、风看不到,摸不着,容易画下来吗?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识字瞧,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他们是画风的能手,你认识他们吗?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3、你怎么可以这么快速的记住他们的名字?4、生汇报记字方法。4、想知道在这三位小朋友笔下,风,是怎样画出来的吗?三、自读自悟。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答案。画完后,同位交流,看划对了没有。2、全班交流。3、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同时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赛读、评一评。4、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情景是很有趣的,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感受一下画风的趣味。全班朗读课文。画风真好玩,大家也想画吧,让我们先通过生字关,顺利过关,我们也去画风。                      四、指导写字说说怎么计我会写的字。想得妙,记得巧,看谁写得好。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本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还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身边人的姓名及已掌握的识字方法,会认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抓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探究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从而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画风。

  3. 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感受大自然中事物随风而动的特点,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同时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大自然中风动的现象,做小风车,收集几张画出风的图片。

  老师:小黑板或幻灯片,生字卡片,一幅画有房子、太阳、大树、鸟的画(参照课本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阅读第一段,引出画风。

  1.出示一幅画有太阳、房子、树、鸟的图画(参看课本插图)。

  同学们,这幅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个别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指导:加上合适的词语说得更具体一些;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2.这画呀,是三个小朋友画的。(出示课文第一段)

  自由朗读,抽读。

  是哪三个小朋友在画画呢,你能响亮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吗?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小艺”,贴在黑板上(或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端正书写这三个人名)。

  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宋、陈、赵”人的姓。耳东陈、走肖赵。

  我们再热情地给他们打声招呼。

  4.这三个小朋友不但能画红红的太阳、漂亮的房子、绿油油的大树、可爱的小鸟,他们还会画风呢!(板书课题)

  5.质疑:风是怎么样的?(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气味)

  怎么画出风来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出示词语,抽读,正音。

  洁白 乌云 眨眨眼睛

  忽然 景物 斜斜的雨丝

  旗杆 呼呼地转 显得更美了

  3.出示多音字:

  ǎn一杆秤 一杆枪 一杆笔 秤杆 枪杆 笔杆

  ān旗杆 电线杆 栏杆儿

  zhuǎn转身 转变 转达 转送

  zhuàn旋转 转动

  教师指导:“杆”是多音字。读ǎn时,往往形容较小的木条,可以做量词;读ān时用做较长的木棍。“转”也是多音字,做改换方向或不是直接的意思时读zhuǎn;绕着圈儿动的意思时读zhuàn。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两个字的句子读一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深读课文,合作解疑。

  1.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书中的小朋友都用了什么好办法。找出句子,画上波浪线。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幻灯片或小黑板上):

  ①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④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自由读、抽读。句子中的“她”、“他”分别用文中的姓名代进去,幻灯片或小黑板上改好:

  ①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说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④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4.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为什么都画出了风呢?你从哪些词里感受到风?自由朗读四个句子,有关的词下加小三角形。

  5.逐句讨论,交流,朗读,改编成小诗。

  A“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①抽读,我们感受到风了吗?你从哪些词感受到?

  ②板书“雨丝斜”。简笔画。看来我们可不能小看了这个“斜”字,风啊,就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③宋涛真能干。如果你是宋涛,画出了风,高兴吗?高兴地齐读句子。

  ④我们也很能干,谁能用“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这样的句式编一句诗歌。

  B“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①抽读句子,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风。

  ②板书“小树弯”。男女生比赛读这句话。现在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有风吹过的感受,请你和小树一样弯弯树枝、树干(手臂和腰)。

  ③风藏在哪里?能再编一句诗吗?(“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

  C“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①哪些词让你感受到风?

  ②板书“旗子飘”、“风车转”。 简笔画:没有风时垂下的旗子和有风时飘动的旗子。玩一玩自制的风车,板画转动的风车(风车转动,三片风叶看不清了)。

  ③编成小诗:风来了,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来了,风把风车吹动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D小结:瞧瞧我们多能干,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有表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吗?

  6.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课文4~8段体会)

  四、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填空总结并朗读下面一段话,复现再记生字。

  赵小艺画了在旗杆上飘动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陈丹画了弯弯的小树;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和斜斜的雨丝。他们都画出了风。

  2.抽读生字卡片。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3.比较记忆:乌鸟 丹舟 涛寿 陈阵

  4.指导书写:艺、丹、涛、陈、丝。

  艺:草字头的横宜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尽量向左边斜,弯处较圆,向右稍平,钩往上。

  涛:右边三横一长撇,右下的“寸”不要写得太偏右下。

  丝:上面两个绞丝没有提,没有点,下面长横托住上面的两个绞丝。

  丹:第一笔竖撇,整个字稍瘦长,只有一点。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

  五、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1、2、3、4题。

  六、板书:

  15 画风

  宋涛 赵小艺 陈丹

  雨丝斜 旗子飘 小树弯

  风车转

  (上课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及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能够适时地进行这样评价:“你真是一个自信的孩子”,“你善于向别人学习”,“你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真会动脑筋”,“你能主动修正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为第二课时评价人物做准备。)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9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我要知道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的。

  二、学习指导

  (一)我要这样读课文和学习生字

  1、我要认真的地读读课文,把生字在课文中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生字记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标出每一个自然段的序号。

  2、我能用很多方法记住这些生字。我是这样记住的。

  3、我要仔细观察“我会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生字的结构,然后再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写两遍。

  4、我认为难写的字有                                       

  (二)我这样学课文

  1、我把课文仔细读2遍,并想一想下面的问题。

  读完课文我知道了《画风》一课讲的是       、       、    

  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故事。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呀?三个小朋友很聪明,竟然画出来了。

  陈小艺这样画风:                                                  

  陈丹这样画风:                                             

  宋涛这样画风:                                             

  2、我再读读课文,这次我把课文要读得有感情,我会注意文中小朋友说话的语气。

  三、自主学习记录

  1、通过上面的预习,我有很多收获。

  2、读完课文,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放在课堂练习里)

  丹(        )忽(       )陈(        )

  舟(        )乎(       )阵(        )

  显(        )艺(       )丝(        )

  湿(        )亿(       )滋(        )

  眨(        )涛(        )斜(        )宋(        )

  zhuàn(           )         gān(           )

  2.转zhuǎn(           )      杆  gǎn(           )

  3、我还知道怎样画风,我来展示一下。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10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板书:风,这是什么?齐读“风”。

  哪些小朋友知道有关风是诗句?指名说。

  2、关于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指名说

  3、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画风的?)

  三、识字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没?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⑴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⑵怎么住这生字的?

  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其他字怎么记?

  4、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自读,齐读。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怎么记?

  5、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四、学习课文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

  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

  3、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画风)刚才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老解决这个问题。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

  指名说,顺序可乱。

  4、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⑴指名读。

  ⑵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高兴?或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他是怎样的心情?)

  ⑶现在大家都来扮演,把你们的高兴、自豪,通过你们的朗读读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5、喜欢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

  五、拓展

  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现在就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风的?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11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评委、老师、同行们:

  大家好!根据活动的安排,我向大家汇报一下《画风》一课教后的反思,请大家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9自然段时,展开小组学习,设计问题:1、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2、你们组最喜欢谁的画?让学生带着问题多形式感情朗读,通过自己在读中的体会,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以小组形式汇报。把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分别以诗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仿说、仿写,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随后我在引导学生朗读“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这些词组相关的文段时,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以上就是这节课给我的点滴启示,教学是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习积累的,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动学生主动发展,让课堂生动、精彩。这节课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今后我会不断学习,向各位专家、各位前辈、各位同行请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12

  【教学片断】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有关风的歌吗?

  你们会背有风风的诗吗?生背。

  我们来听一听风的声音吧。放课件听风的声音。

  师:是啊,风可以唱一唱,可以背一背,也可以听一听,那么风能画一画吗?揭示课题。《画风》。

  看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还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他们是谁?

  课件出示陈丹,宋涛、赵小艺,三人图片。随机学习名字中的生字。

  2、那么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给课文标小节。

  3、自已读课文,学习剩余生字。

  【教学反思】

  一、激励性

  激励性的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如:当学生提出“是谁在画风呢?”“为什么要画风呢?”“怎样画风呢?”我评价道:“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当学生交流认字情况时,有的学生说:“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显’字的,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业’”;有的学生说:“我是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湿’字减去三点水旁,剩下的就是‘显’”;有的学生说:“我是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旦’去掉‘一’,换上‘业’,就变成了‘显’”;还有的学生说:“我是用编谜语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太阳底下有个商业大厦’”。我评价道:“你们记字的方法可真多呀,我向你们这么大时,可不如你们”。

  二、体验性

  “体验性学习”正是新的教学理念所倡导的。《画风》这篇课文,直接让学生感悟到“风看不见,摸不找,是很难画。”这对于平时生活经验缺乏的少年儿童来说是很难的。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汇报查找资料的情况,并组织学生看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微风吹来时的情景”“刮西北风时,呢子大衣的衣角被风吹起来”

  “台风吹来时

  ,百年大树连跟拔起……”体验到了要想画风,就要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象这样巧妙的体验活动的设计,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能进步。我们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托。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我在教学中,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不但要言传,而且要身教。做学生的楷模。以新理念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我首先在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调整。打破了以往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体现新时代的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把教材教活。针对这篇课文人物较多的特点,提出:“你们想读好这篇课文吗?那么,就要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商量商量用什么语气读比较好呢?”问题设计得很巧妙。把学生当成了真正的主人。使朗读感悟水到渠成。

  四、趣味性特点

  趣味是使孩子达到学习目的最近的路。这节课,游戏贯穿了始终。开始就用孩子们喜欢的猜谜语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识记生字时,采用与他们打招呼的方法,记住“宋、涛、陈、丹、赵、艺”。又采用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的方法记住了“显”。之后又进行了扩展延伸,组织学生练句,读自编的小短文。抓住学生都想争当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的特点,让学生在小组分角色进行朗读,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默契。引进竞争机制,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上得生动有趣。这种游戏极其简便,可操作性强。何乐而不为呢?

  五、合作性的特点

  我执教的这节课由始至终都是在愉悦、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的。教师充当的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仅使学生学习起来“乐学”。而且教师教起来也“乐教”。如我用商量的口吻说:“同学们,你们想看老师找的一组图片吗?”

  我语重心长的说:“是啊,风看不见,摸不找,是很难画。可是,他们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说明有风,可真了不起呀!那么,你们愿意扮演了不起的人吗?实践证明,这种融洽的关系,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好习惯。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13

  我推荐的是在网络上搜集的一段精彩教学片断,请大家共同分享。

  三、语言训练,指导朗读

  1.三个小朋友怎么画的风?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默读时要尽量做到:不出声 不动唇、不指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汇报: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师:哪个词让你感到有风了?(飘)

  板书:旗子飘

  师:我这里有一幅赵小艺的画想不想看?从图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有树、有房子,还有飘着的旗子,我感觉到有风了;而且我感觉很美)

  师:谁能配上图画再读一读这段?

  师:怎样读宋涛的话?(又惊又喜)指名读2人

  师:为什么宋涛又惊又喜呢?

  师:大家都认为没有办法画风,可是聪明的赵小艺却想到了用飘扬的旗子来表示风,怪不得宋涛是又惊又喜。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段中宋涛的话。

  在赵小艺的启发下,大家都会画风了,(出示课件图片),这是谁的画?陈丹是怎么画风的?(板书:小树弯)你是怎么知道的?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现在,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

  【设计意图:抓住可以体现“风来了”的词语进行朗读,加上肢体语言的辅助,创设模拟的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对朗读的感悟。】

  一个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啊!用弯弯的小树表示风来了。宋涛又是怎么画风的呢?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老师学宋涛也画了一幅画。同学们看老师画的怎么样?(老师画直直的雨点。)

  学生指出错误:

  “斜斜”的才能表示风来了,你能用手势来表示斜吗?

  “雨丝”什么样的才是丝?为什么画成雨丝呢?(细细的)你见过什么样的丝?(发丝 蚕丝)

  【设计意图:“斜”和“丝”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在本句话中,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和手势的辅助,进行字义的理解。】

  想不想看看宋涛的画?感觉到风了吗?

  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练读)  

  配着图画,指名读。

  赵小艺——“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抓住“呼呼”“转”读出自己的感受。

  计意图:读书要鼓励学生读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感悟,所以,在指导朗读时,无论是突出风车转的声音还是动作,都是可以的。】

  课文学到这,你想对三个小朋友说什么呢?(聪明,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生活)(爱开动脑筋提问题)

  小结:老师也来夸夸他们吧!红旗在飘动,小树弯下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飘,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却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三个孩子动脑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都画出了风,真值得人称赞。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朋友的称赞,使同学们感受到风是无形的,但是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和它相关的事物来表示。】

  同学们想不想当这几个爱思考的孩子?

  (出示所有对话)练读,指名3人分角色读

  这么美的画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给它配上诗,出示“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呢?然后再把前几幅画也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小诗人们连起来读一读

  你肯定也发现了风藏在哪吧?你想怎么画风呢?想一想,试着用句式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要注重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把怎样画风和句式结合起来,达成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结合。】

  这时,真的来了一阵风,同学们看!(课件)你有什么感觉?

  (一幅幅画好像真的动了起来,显得更美了。显得更有意思了,看起来更好看了)

  出示最后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出示大雨前后的树叶图片对比)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显得            

  【设计意图:由动静两幅图的比较到下雨后的两幅图比较,再到直接用“显得”说话,对于四会字“显”的自已进行了强化,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推荐的理由是,这个片段注重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生学课文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练读、分读、竞赛读,争当“宋涛、陈丹、赵小艺”,教师出示重点句“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多么会发现、会联想啊!这是她的心情是怎样呢?教师借机指导朗读“我能!”带着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接着设计问题:“你喜欢文中的小朋友吗?想当这几个小朋友吗?”让学生再次读。以学生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抓住重点句教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设计“三个小朋友都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的那么好,真不简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画风呢?”通过句式“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的、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样使阅读教学更加的有效。

  我推荐的是在网络上搜集的一段精彩教学片断,请大家共同分享。

  三、语言训练,指导朗读

  1.三个小朋友怎么画的风?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默读时要尽量做到:不出声 不动唇、不指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汇报: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师:哪个词让你感到有风了?(飘)

  板书:旗子飘

  师:我这里有一幅赵小艺的画想不想看?从图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有树、有房子,还有飘着的旗子,我感觉到有风了;而且我感觉很美)

  师:谁能配上图画再读一读这段?

  师:怎样读宋涛的话?(又惊又喜)指名读2人

  师:为什么宋涛又惊又喜呢?

  师:大家都认为没有办法画风,可是聪明的赵小艺却想到了用飘扬的旗子来表示风,怪不得宋涛是又惊又喜。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段中宋涛的话。

  在赵小艺的启发下,大家都会画风了,(出示课件图片),这是谁的画?陈丹是怎么画风的?(板书:小树弯)你是怎么知道的?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现在,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

  【设计意图:抓住可以体现“风来了”的词语进行朗读,加上肢体语言的辅助,创设模拟的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对朗读的感悟。】

  一个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啊!用弯弯的小树表示风来了。宋涛又是怎么画风的呢?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老师学宋涛也画了一幅画。同学们看老师画的怎么样?(老师画直直的雨点。)

  学生指出错误:

  “斜斜”的才能表示风来了,你能用手势来表示斜吗?

  “雨丝”什么样的才是丝?为什么画成雨丝呢?(细细的)你见过什么样的丝?(发丝 蚕丝)

  【设计意图:“斜”和“丝”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在本句话中,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和手势的辅助,进行字义的理解。】

  想不想看看宋涛的画?感觉到风了吗?

  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练读)  

  配着图画,指名读。

  赵小艺——“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抓住“呼呼”“转”读出自己的感受。

  计意图:读书要鼓励学生读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感悟,所以,在指导朗读时,无论是突出风车转的声音还是动作,都是可以的。】

  课文学到这,你想对三个小朋友说什么呢?(聪明,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生活)(爱开动脑筋提问题)

  小结:老师也来夸夸他们吧!红旗在飘动,小树弯下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飘,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却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三个孩子动脑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都画出了风,真值得人称赞。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朋友的称赞,使同学们感受到风是无形的,但是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和它相关的事物来表示。】

  同学们想不想当这几个爱思考的孩子?

  (出示所有对话)练读,指名3人分角色读

  这么美的画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给它配上诗,出示“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呢?然后再把前几幅画也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小诗人们连起来读一读

  你肯定也发现了风藏在哪吧?你想怎么画风呢?想一想,试着用句式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要注重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把怎样画风和句式结合起来,达成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结合。】

  这时,真的来了一阵风,同学们看!(课件)你有什么感觉?

  (一幅幅画好像真的动了起来,显得更美了。显得更有意思了,看起来更好看了)

  出示最后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出示大雨前后的树叶图片对比)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显得            

  【设计意图:由动静两幅图的比较到下雨后的两幅图比较,再到直接用“显得”说话,对于四会字“显”的自已进行了强化,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推荐的理由是,这个片段注重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生学课文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练读、分读、竞赛读,争当“宋涛、陈丹、赵小艺”,教师出示重点句“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多么会发现、会联想啊!这是她的心情是怎样呢?教师借机指导朗读“我能!”带着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接着设计问题:“你喜欢文中的小朋友吗?想当这几个小朋友吗?”让学生再次读。以学生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抓住重点句教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设计“三个小朋友都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的那么好,真不简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画风呢?”通过句式“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的、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样使阅读教学更加的有效。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14

  第一部分:本课分层作业

  ★(人人必做)

  1、看拼音,写词语。

  wū  hēi      yìshù      hū rán    zhǎ yǎn

  (     )      (     )    (     )    (     )

  zhuàn dòng   xiǎn shì    xié pō   qī gān

  (     )      (     )     (     )   (     )

  2、请把下列文中带点字的读音作上你喜欢的记号。

  (1)小红在房子前画了一根旗杆(gǎn gān),旗子在空(kòng         kōng)中飘着。

  (2)王强画的画可真漂(piào piāo)亮。

  (3)风车在呼呼地旋转(zhuǎn zhuàn)。

  ★★(部分学生做,即优等生也必须做)

  1、照样子,填空。

  洁白的纸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洁白的(   )    弯弯的(   )     斜斜的(   )

  2、你想怎样画风?

  我想:                                         。

  ★★★(选做,即优等生也可不做)

  1、我知道宋涛、陈丹、赵小艺画的风分别是怎么样的?我还会画出来呢!

  2、喜爱观察的你: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

  第二部分:本册常规知识点在平时训练作业

  1、杆、转是个多音字,在选择时的注意点。

  2、近义词:

  忽然(     )   美丽(     )

  3、反义词

  弯(     )   斜(     )

  4、分角色朗读课文。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15

  画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识“宋”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生: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风” 适时地加以评述(如微风、大风、龙卷风等)多么美的风啊

  2、设疑:那风能画吗?并板书画风

  二、初读课文

  师:那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呢?

  1、建议:认真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如果不认识可以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求。

  2、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3、检查学习结果

  (1)认识词组旗杆 显得更美 风车呼呼地转

  (2)指读(接读)课文,读后评价

  (3)课文中讲到了谁在画风呢?

  卡片出示 认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指读 带读 齐读

  那这三个小朋友姓什么啊?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姓是―― 一起说他们的名是……

  我们班有姓陈的吗?这个叫耳东陈

  三、研读课文

  (一)研究怎么画风

  1、出示图 那这幅图上的三个小朋友究竟哪个是陈丹、哪个是赵小艺哪个是宋涛我们不知道,我们只有去学习他们是怎么画风的才知道。

  2、默读课文。思考:他们是怎么画风的,把风藏在哪里了呢?把他们怎么画风的句子拿尺子用直线画出来。

  3、汇报交流

  (1) 赵小艺眨眨眼睛,……飘着。

  o这句话中没有风啊,怎么能说画出风了来了呢?哦,是风,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了。

  (出示:是风风把旗子吹的飘起来了。)

  o指导读(哦,旗子有点飘起来了;恩,老师感受到旗子飘了……)

  o赵小艺还怎么画风的? 她又把风藏哪里了?哦,藏在呼呼转的风车里了

  出示:是风,风把风车吹得呼呼地转

  o指导读这句话(风车转起来了。)

  (2)陈丹说……小树。

  这回谁知道风在哪里了? 哦,风在弯弯的小树里了。出示:是风,风把小树吹得弯弯的。

  指导读(哦,小树弯了。)

  (3)宋涛想了想……吹斜了。

  宋涛是用什么来表示风的呢?(斜斜的雨丝)哦,是风风把雨丝吹的斜斜的。

  指导读(雨丝有点儿斜了。)

  (二)指导写名字

  现在我们学习了他们怎么画风了,知道了图上这三个小朋友分别是谁了吧?那我们来写写他们的名字吧。

  范写:在写之前先看老师写,看仔细喽

  一个叫陈丹还有个女孩叫小艺男孩叫涛涛

  板书:着重教写涛

  学生写:我们把这三个名字写在插图上 交流有不同的答案吗?

  (三)喜欢谁,了解三个小朋友的个性

  他们那么能干,能画出那么多的风,那你喜欢哪个小朋友呢?在那个小朋友边上做个自己喜欢的记号

  1、指名说

  2、说说理由

  赵小艺:聪明、能干、自信读好赵小艺想了……

  陈丹:聪明读好:陈丹说:“我也会会画风了。”

  宋涛:厉害

  (四)分节朗读

  出示插图,让学生找到小节并读出来

  四、拓展

  他们三个小朋友多么会动脑筋啊,有那么多的办法把风表示出来,你有画风的好办法吗?能把风藏在哪里呢?

  六、小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画风》教学片断及评析(通用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