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精选16篇)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精选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精选16篇)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1

  【知识塔】

  一、巧记生字

  我已经认识的生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生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懂的字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开火车认字

  【聪明屋】

  一、一字开花组词

  二、和同桌比赛读一读,看谁能得到朗诵星

  ☆ 哪里有书啊?

  ☆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 这能说明什么呢?

  ☆ 它们都是字呀!

  ☆ 太好了,太好了!

  ☆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同桌给我评了________ 颗星,我给同桌评了_________ 颗星。

  【益智园】

  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2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化石和矿石标本。

  3.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

  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读通难读的句子,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分角色朗读。

  (老师读叙述的语言,男生读“叔叔”的话,女生读“川川”的话。第二次男女生调换角色再读)

  分组读议

  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

  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

  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

  汇报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

  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勘探队员一册书厚厚的岩石

  刨根问底煤炭宝藏脚印波痕

  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里,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也可以由老师提供,学生阅读和传看)

  总结谈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早已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3.边利用课件演示要求会写的字的笔顺,边指导书写。(注意提示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学习目标

  1.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3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倡导“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依据学情调节教学顺序,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时数:2课时。

  设计思路:本文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构篇,其内容对小学生极富吸引力。教学本文宜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通过“读、演、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最大的“书”》,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标题上“书”字的双引号故意不写。)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标题,看看黑板上的标题和课本上的标题有什么不同。

  过渡:课文标题上的“书”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从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用多媒体出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开火车”读,齐读。

  3.师生对读课文,教师读叙述语,男女生分别读地质勘探队员与川川的对话。读后思考:课文标题中的“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句子: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指名学生读,齐读。)(板书:岩石)

  过渡:岩石除了样子像书外,还有哪些地方像书?下面我们继续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了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2)伙伴对读。同桌分角色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2.论中学。

  (1)讨论交流:①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②岩石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雨痕、波痕、矿物”的图片和“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图片以及课文的相关句段,指导朗读、理解。(板书:雨痕 波痕 矿物 画 树叶 贝壳 小鱼 为国找宝藏)

  3.看中悟。

  用多媒体播放“地壳变迁、化石形成”等地质变化的录像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4.猜中想。

  (1)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说说你从岩石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2.小结谈话,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最大的“书”》一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大自然的变迁,陆地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去发现。同学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吗?

  3.课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岩石、化石方面的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

  五、课外延伸,推荐书目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要想了解这座宝库中更多的奥秘,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自然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再分段读一读。

  二、实践活动:演一演

  1.四人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虽然“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但要设计出相应的动作神态。

  2.集体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

  三、识记字形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字,“开火车”认读,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学生提出难记的字,老师指导记忆。

  3.巩固练习:口头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练习写字。要求:(1)写正确。“厚”字上面无点,“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埋”字左边是土字旁,“理”字左边是王字旁。(2)写美观。在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 “册”字的两撇。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

  五、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

  看看课文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发现规律,自主填字。

  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2.理解下面词语,选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

  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刨根问底

  六、布置作业

  1.在汉语拼音本上抄写“我会写”中的字,每字写三遍。

  2.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和句子,把自己喜欢的新词、句子抄写在“好词佳句积累本”上。

  3.自编一份“奇妙的大自然”手抄报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4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

  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1、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3、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4、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从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5

  《最大的“书”》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五组教材。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

  紧扣本单元“身边的科学”这一主题,课文记述了川川在爬山过程中和一位地质勘探员相遇、相识的过程。借两人的对话,介绍了关于岩石的一些知识。岩石上的字和画,岩石所体现的科学知识和研究价值。科学性的内容,课文极具启发性的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态度。文本的人物对话很多,其中一些语言运用得非常准确,如表示时间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品味,习得课文准确的语言表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字所传达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准确的语言,学习课文科学、准确的表达方式。

  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读能力,对这类题材的课文很感兴趣,而他们的思维还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根据这样的分析,我预设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2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绳子。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理解“刨根问底、雨痕”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主研读和交流讨论中了解一些关于岩石的自然科学知识。

  3、培养探索身边科学的一种精神,从小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板块的教学。

  一、导入,产生一种期待。

  《最大的“书”》,这个课题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读了课题,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我预设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最大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书有什么不一样?是怎么形成的?最大的“书”里究竟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根据这样的回答,我引导学生梳理问题,然后聚焦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1、最大的“书”是什么?2、最大的“书”里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3、最大的“书”是怎么来的?围绕课题,让学生提问,巧妙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这种根据课题猜想文本主要内容,是面对庞杂信息的现代人很重要的阅读品质。此环节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一个故事。

  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此环节,我设计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次,请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对文中一些地质学专用术语进行归类的正音,如:地质勘探队员、岩石、煤炭、矿物、宝藏,将初读反馈和字音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利于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且立足具体的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初读以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研读,感悟一个过程。

  这里我将分三步,引领学生走进这本大书,探寻这本大书的神奇和奥秘。

  (一)比较表达,探究“书”是什么。

  抓住文中勘探员叔叔的一句话:“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我请学生将文中的语言和“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肯定能够感悟到文中的反问句比陈述句具有更强烈的感情和语气,从而对反问句有了一个更深切的体悟。

  (二)转换句式,探究“书”的内容。

  关于“书”上的字,课文中有这样的语言:“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波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我请学生读这句话,找到一组近义词:“足迹、脚印”,体会文本用词的不重复和汉语的丰富性。“雨痕”、“波痕”是非常抽象的词语,和学生的生活又有着较为遥远的距离,我就出示形象直观的图片,将这些抽象的词语赋予形象的内容。同时,我还利用逼真、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说说这是怎样的波痕和雨痕,进行语言的补充练习。

  关于“书”上的画,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文中是运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介绍“书”上的画的,我引导学生在不改变意思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如:树叶、贝壳、小鱼都是“书”上的画;“书”上的画有树叶、贝壳和小鱼……不同的语言表达,却传递着相同的信息,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转换,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如此的富有变化,充满神奇,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播撒了一颗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种子。

  (三)体悟词语,探究“书”的成因。

  关于“书”的成因,课文是这样写的: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这段文字较为浅显,却蕴涵着一个关于地壳运动的抽象的变化过程。我先让学生找出这段文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很久很久以前、后来、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慢慢。在初步感受了形成时间的漫长后,我向学生播放课件,演示动态的变化过程:一大片长满树木的陆地,郁郁葱葱。有一天,陆地往下沉,往下沉,地下的水漫上来,淹没了陆地,席卷了一切,这里便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慢慢地,海底上升了,上升了,海水渐渐地退去,这里又变成了高山。这样一演示,学生肯定从直观上明白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相信有的学生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地球的变化可真神奇啊!”“原来那么多年以前,这里有如此大的变化!”……接下来,我就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这一切所经历的漫长岁月和巨大演变。学生可能读得很平淡,我就引导学生特别注意那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根据他们的朗读,进行风趣的,且有针对性的指导:“你读得好快啊?很多很多万年就这么快过去啦?”“这海底也上升得太快了吧?”……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变化的巨大和缓慢。

  四、拓展,体悟一种情感。

  文中的川川问了很多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是一次次不断地深入。因此,“刨根问底”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找川川向叔叔提出了哪些疑问,引导学生读出问的语气,川川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体会这些疑问是层层深入的,不断地直达事物本质的。文中最后川川的一句话:“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文中的小伙伴也有这样的提示: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让学生在猜想中体会川川对这本大“书”的浓厚兴趣,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也在不经意间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最后,我还结合文后资料袋里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化石的有关知识,我还请学生在课后继续去关注,去搜集一些关于地质方面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一些适当的展示,以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不竭动力。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6

  【说教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本单元以“美丽、神奇的大自然“的主题来整合课文,本课处于一个重要的教学地位上,是一编讲读课文,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 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说教法】

  新大纲提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媒体演示、自主读书,合作学习、合作解疑的教学方法。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川川”和“地质探究员”的重点对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说过程】

  本课文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朗读感悟,学写生字。这里我单说第一课时。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我紧扣“读”、“悟”二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读,在读中发生感悟,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悟,并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意境,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获得审美体验。

  1.巧用多媒体激趣,初读感悟。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课的开头,我用多媒体播放化石和岩石的照片,学生边欣赏,老师一边引导和介绍。我相信学生都会被生动精彩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就会翻开课文,这时师问: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然后全班读课题,读准“最”、“书”二字。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并让他们在喜欢的句子或不懂的地方分别作上记号,他们以高涨的热情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巩固生字、生词的学习。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而且经过三个学期的生字学习,他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识记方法,所以先让学生同桌学习生字,为了帮助他们对生字词语进一步加深印象,我又设计了“摘水果,兔小弟”的识字游戏和“比一比谁的花朵最漂亮”的扩词游戏巩固生字和拓展新词。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雨痕”“波痕”和“刨根问底”等重点词语。

  3.巧用多媒体导学,整体感悟。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再采用小组自读解疑   分角色 师生分角色等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象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7

  一、教材简说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学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说出来。创设“伙伴合作学习”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抒发。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

  “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二)朗读感悟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演、悟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抓课题特点,引读激趣,培养边读边想、自主读书的能力

  1.课题中“书”字为什么加个引号呢?指的是什么?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快。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准。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知道最大的“书”指的是岩石,

  3、知道川川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0个生字。教学难点:会写12个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

  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

  2、师指导读题,(读出最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次,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2、带拼音出示生字全班齐读生字。

  3、去掉拼音 “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读音情况。

  4、把生字放进句子里去了,自由练读,分组读,练读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小组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本最大的“书”究竟是什么?读后小组讨论。  

  2、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岩石一层一层的,像一册厚厚的书。”解决“书”为什么加引号

  3、读了课文你觉得川川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四、.写字指导。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2、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3、学生描黑,临写。

  4、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懂课文,了解“书”的内容和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3、情感目标: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一本好书,就象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能带我们环游世界,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今天,咱们继续和川川一起,去读一读《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 为什么加引号?

  板书:岩石

  二、细读课文,感悟重点

  (一)找出问句,读懂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川川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请小朋友们,快速读读课文,把川川提的问题找出来,并划上波浪线,看谁速度最快?(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2.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你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能解决川川的哪个问题。读完后小人小组交流一下。

  (二)指导朗读,读好对话。

  1、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点拨,并指导朗读。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叔叔是自豪,川川是好问。)

  三、情境表演,体验情感。

  竞赛朗读,评选出朗读小明星(“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

  1、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评选出小组中的“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

  2、评选出的小组朗读小明星再在本组内进行竞赛,并选出“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

  3、评选出的“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上台来朗读竞赛朗读展示。(其他同学当评委,评选“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理想。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2、过了三十年,川川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想象他能为中国的地质学做出哪些贡献?

  3、小朋友们,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让我们回家再查找有关大自然中还有哪些语言,让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像川川一样多问一个为什么,学好眼前的这些书,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书!

  [板书]

  最大的“书”

  字:    画:

  雨痕                           树叶

  波痕                           贝壳

  矿物                           小鱼

  岩石 

  画:

  读懂

  找宝

  读懂

  找宝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9

  【学习目标】

  1・ 认识“勘、岩”等10个生字。

  2・ 认识“岩石”,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变化。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岩石”,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变化。

  难点: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岩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要想学好这篇课文,先得学会这课的生字,你们有信心吗?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再把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连成词多读几遍。

  待会儿请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看谁的小老师当得最出色。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谁愿意当小老师代着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词?(课件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

  ⑵ 去拼音随机抽读。(“我指你读”)

  三、由题质疑,自主研读

  理解“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过渡:同学们生字认得真不错,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叫──最大的“书”(板书)

  师生再次齐读。

  1、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书”为什么要加上“ ”号)

  2、请你们带着这个疑问默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书”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3、学生默读汇报: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4、出示:岩石就是书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三人)齐声再读这句。

  5、读后质疑:

  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读了这本书,我们会知道什么?

  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你们都是勤学好问的孩子,课文中的小朋友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想弄个明白,这就叫──刨根问底。

  四、细读课文5~12自然段,合作探究

  爱刨根问底的你们就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选择你们喜欢的读书方式,选择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课文的第5~12自然段,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

  1、合作研读,小组内交流。

  2、汇报解决:

  ⑴ 书里有什么?(文字和图画)

  ① 指名从文中找出书里的文字和图画。(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

  ② 分别指名读。各一个,愿意读的一起读。

  ③ 教师点拨:

  平常我们在读书时,都是通过书里的文字和图画获得了知识,今天我们读了岩石这本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也一定会有收获。

  请同学们不出声地再读一读这部分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本岩石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④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⑤ 交流:

  适时出示:“它告诉我们……这座山。”(配音乐,课件展示这一变化过程)

  ⑥ 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⑦ 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瞧咱们的地球爷爷真像个魔术师,在亿万年间竞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⑧ 你们也很了不起啊!既能不懂就问,又能合作解决自己的疑问,老师看到你们的脸上已经露出了解决问题的兴奋的笑容。能将你们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选择读书伙伴分角色读5~10段(出示)

  A、学生分角色读(请2~3组)

  B、师生合作读:

  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感染了,我可以和大家合作吗?

  C、学生集体分角色读。

  ⑵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课内外结合。

  五、拓展实践,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终于和川川一起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想一想川川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⑴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⑵ 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2、爱动脑筋,勤学好问的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其实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神奇奥妙的知识,你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吗?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10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 shān guǎng chǎng   bāo  hán   mén chuāng    huǒ  lú

  (                  )  (       )  (          )   (       )

  dà  xīng  ān lǐng   yī  míng  jīng  rén  jué  miào   liǔ zhī

  (                ) (                   ) (          ) (     )

  yín  hé   yān  wù    tíng  bó    liú  xíng    pèng  zhuàng

  (      ) (       )  (        )  (         )   (            )

  chuí  luò   chén  diàn  diàn   qī  yā   chán  yì   xī  shū

  (        ) (                ) (      ) (        ) (       )

  táo  zhī  yāo  yāo    luàn  le  zhèn  jiǎo     cǎi  hóng

  (                 )   (                    )  (         )

  chuān yuè   zhī zhū  shū  cè   yán  shí   zhēn  bǎo  pā xià

  (       ) (        ) (      ) (        )  (        ) (      )

  jiǎo  yìn   páo  tǔ   mái  mò   hǎi  lù  kōng   zhēn  duì

  (        ) (       ) (       ) (             )   (        )

  tiě  jì   zhì  jiǎn     hòu  dào    dǐ  xì   zhōng  chéng

  (      )  (        )  (        )  (       )  (            )

  jiào  dǎo   dēng  zhǎn   jī  jí    chóu  mì    huāng  máng

  (        ) (          )  (      )  (        )  (           )

  二.词语开花。

  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

  学生自主填好后,可以开展组词游戏。如:

  宝石──石头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土地──地图

  三.词语积累。

  认真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刨根问底

  3.本课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比较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不同的语气。如:

  问句:

  (1)哪里有书啊?

  (2)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这能说明什么呢?

  感叹句:

  (1)它们都是字呀!

  (2)太好了,太好了!

  (3)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

  2.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11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角色选定。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12

  教材分析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有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书最大的“书”里。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知识能力检测

  1、听写词语

  2、选择正确的读音。

  地壳(               )  贝壳(              )

  宝藏(               )   埋藏(               )

  3、填空

  说说岩石上的字指的是(   )、(   )和(    )。图画指的是(   )、(    )和(    )。读懂这本书的用处是(                 )。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媒体资源: 视频《最大的书》(课文范读),教学演示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据我观察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喜欢看书,能说说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吗?

  请生交流。

  读书能让我们获得知识,也能从中得到快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希望大家一直保持爱看书这个好习惯。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和书有关系的课文。昨天让大家预习了, 知道是哪一课了吗?

  板书:最大的“书”

  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上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课文,题目上有引号,回想一下是哪一课?“红领巾”真好,加上引号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呢?加上引号的书又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呢?学完了可问你就会明白。

  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渐解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学生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并适时纠正读音。了解词语 :地质勘探队员  刨根问底

  适当总结评价。

  句子读得还比较通顺,看来生字生词放在课文里大家都能读通顺,现在我把他们请出来,看大家还认识吗?

  初识生字词,抽读。

  总结评价。

  三、细读品味

  (一)读书品味 “书”指的是什么。

  1、课文我们预习了,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能不能说一说“书”指的是什么呢?

  2、从那些句段中你知道书指的是岩石呢?请生读。

  指导朗读:岩石就是书啊!你看……

  3、看课文插图,比较思考:岩石和我们的书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板书 :一层一层 厚厚

  句式练习:这不就是最大的书吗?

  结合上学期的句式进行联系。

  (二)品读感悟 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

  这位地质勘探队员看到岩石除了外表厚厚的,一层一层得像一本书外,上面有些什么记录,竟然被称为是最大的书呢?请大家再读读5-10自然段,思考一下。

  1、生自由读书。

  2、提问交流。

  结合课间理解词语: 雨痕 波痕 矿物

  板书:   字      雨痕  波痕  矿物

  图画   树叶  贝壳  小雨

  指导读出川川和叔叔的疑问,兴奋的不同语气。

  树叶贝壳小鱼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吗?已经成为了化石。

  3、拓展延伸  小资料

  看课后小资料第一自然段,了解什么是化石。多音字 :壳的读音与组词。

  不同的层面省有不同的图画与文字,这些又说明什么呢?从很多万年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块岩石的年龄怎么样啊?

  他记录了这一个地方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本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时间久远。真是太神奇了,怪不得把这岩石成为最大的书呢。勘探队员可以根据岩石中的各种痕迹作出很多分析,可以推测几万年前这里发生的情况。

  请大家看课后的小资料的第二自然断。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查找相关的读物看一看。

  同学们,其实啊,地球是一本更大的书,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一本更大的书,一层一层的土地岩石就好比是书的每一页,化石则是每页书中清楚的文字,从这些记录当中,科学家可以推测地球发展的年代,地壳的运动情况,各种生物的变化情况。比如说在现在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以推知很多年前这里曾经是大海,在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面达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经是茂密的森林。神奇吧?

  4、分角色感情朗读

  下面我们分角色读一读 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5、品读体会 这本大书的用处

  这本书是地质勘探队员们最喜欢研究的书,你说那些叔叔天天读这样的书,究竟有什么用啊?

  交流。 强调多音字 藏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结,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岩石是这本书,我们现在能看得懂吗?不光是你们看不懂,老师也不懂得,这是一本用特殊符号纪录的书,只有地质勘探队的书阿姨们再看得明白,你们猜一猜要想像他们那样看懂这样的书,我们现在需要做些什么?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有我们不知道的学问,有很多新鲜的事物,课后大家可以多读一些书,比如说:百科全书、小百科、我们爱科学、科学探索等,不少同学还订阅了这些书,多度就会有收获。希望大家称为知识丰富的小书迷。

  五、推荐作业

  寻找自然当中有趣的知识。

  板书设计:

  最大的书

  外形:  一层一层 厚厚的

  岩石      文字:  雨痕  波痕  矿物

  图画:  小鱼  树叶贝壳

  作用:  寻找宝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课前你都从大自然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知识呢?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集

  2、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自己小组的收集。

  3、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我们认真学习,比比看哪个小朋友学的最棒?

  二、再读感悟,激发阅读兴趣

  (一)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1、跟着老师朗读,注意课件中情感的运用、尤其是语气、语调的掌握,多跟读几遍,自己在稍加练习一下。

  2、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不同语气的掌握。

  3、说一说这一次的读书,你又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相机指导。

  (二)巩固生字的认识

  1、老师出示字卡,大家共同说出字卡中写的是什么?读出它们的读音。大家共同来评价。

  2、小组之间通过字卡,合作交流学习。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小朋友共同来评价。

  (三)合作学习生字的书写

  1、看一看。小组之间共同来认识每一个生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来写这些字呢?有没有最快的记忆方法?

  2、谈一谈。学生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共同来学习,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就作为典范,我们共同来学习记忆。

  3、描一描,写一写。在书中描一描,注意要正确的书写生字的笔顺,尤其是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的安排。然后照着样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老师巡视指导生字的书写。

  4、评一评。以小组为单位评一评学生的书写,好的字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上记号,写的不是很好的字请你给他指出不足。老师适时指导。

  5、改一改。按照刚才小组的小朋友给你提出的不足,进行修改。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再请教一下。虚心接受小朋友的合理化建议。

  6、再进行评一评。把刚才书写的生字小组内再进行评一评,争取让每一个生字都得上小红花。

  7、练习给这几个生字娃娃分别组几个词语,并会用词语说一句话。大家共同来交流,共同来学习。

  三、练习写词语

  四、课堂检测

  4、听写词语

  5、选择正确的读音。

  地壳(               )  贝壳(              )

  宝藏(               )   埋藏(               )

  6、填空

  说说岩石上的字指的是(   )、(   )和(    )。图画指的是(   )、(    )和(    )。读懂这本书的用处是(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文中的生字,希望大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做一个对生活充满乐趣和关爱他人的人。 

  六、板书设计:

  最大的“书”

  册  岩  宝  趴  印  刨  

  埋  陆  铁  质  厚  底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13

  《最大的“书”》课文比较长,不但含有很多的地理知识,而且还拥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所以,在这一课时(第二课时)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成:1、会写上节课剩下的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记得崔峦老师曾经说过:每堂语文课都应该让学生写写字,这一说法,我是十分赞同的。尤其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更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最大的“书”》这节课的教学中,识字、写字环节也成为这节课的重点。在这课时开始时我还是以生字教学进入,在写字方面我让学生自主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哪个笔画重要。需要提醒同学写好哪一笔才会让字更美观。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把本节课要求写的6个生字任务顺利的完成了。在此环节的教学我还是很满意。

  在处理课文的3-8自然段中。我让学生自己读文,然后提出这样的一个主要问题“最大的岩石书里都有什么”。让学生在书上勾画然后再到小组去交流。学生通过探究知道岩石书里有字。字是雨痕、波痕、矿物。岩石书里有画。画是树叶、贝壳和小鱼。然后随之问学生这样的字和画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文。读流利了再来分角色人物对话。学生明显读的非常有兴趣。随之学生们再来汇报。书里面告诉我们这些字和画怎么来的。我让学生再来读86页的“我知道”的内容。学生们通过读“我知道”。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些奇妙的字和画是如何来的了。这点设计我认为很值得推介。以往我在教学当中,经常忽略“我知道”的内容。这回的深入备课让我知道了,“我知道”的内容是为我们课文服务的。应该在备课的时候把它背进去。相信一定会让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彻。

  这堂课里,学生学得比较投入,对课文比较感兴趣,我看到了学生在不断地进步,这是我比较欣慰的地方。尽管整堂课也是落实了重难点,但是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还有待于提高,比如说在教学“岩石书能说明什么”这一块内容时,我觉得自己在处理时缺乏机智,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到整个地壳运动的过程,但是学生没有说出我预期的答案,还一个劲儿在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对于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引导,错过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机会。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14

  【教材简说】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

  1、读好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3、生质疑,师归纳并相机板书:

  (1)“书”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书”字要加引号?

  (2)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

  (3)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请带着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我们现在一个一个地来解决这些问题。

  谁来告诉大家,这本“书”指的什么?

  (1)指名回答,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

  (2)指名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一册”还可以换个什么词语?

  (3)指导读好含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4)哦,原来这本书指的就是岩石啊!现在我明白了。那你们明白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吗?

  3、过渡:既然叔叔说岩石就是“书”,那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它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12自然段,找找川川对叔叔提了哪些问题?

  (1)指名读川川的话,指导读好问号。

  (2)从川川的提问中,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学好问)

  (3)面对川川的问题,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员叔叔是怎样回答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教师示范读,齐读)

  4、谁能说说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叔叔是通过什么判断这里原来是长满树木的森林,后来变成大海的呢?

  5、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1)课文中用”……”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接着说说它还有哪些作用?(出示幻灯片)

  (2)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的心情怎样? (高兴)

  (3)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读了这一段,请大家猜猜看: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

  四、小结

  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还让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等着聪明的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15

  一、一读对话,初识“书”的外形

  1、回顾生活中的书,引出文中最大的“书”。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平常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我们还知道读了书,将来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师边说边板:书、字、画、知识、作用),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书,一起来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生:齐读课题。(学生齐读的声音很响)

  师:如果声音稍微轻一点,可能更好听,试试。(学生果然读得很好)

  师:下面请把书翻到83页。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

  师:谁愿意和我合作,一起来读1-4小节(学生小手如林) 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 师:如果我是地质勘探队员,那你就是谁?

  生:沉思片刻,我是川川。

  师:一个很机灵的孩子。 师生分角色朗读1-4小节。

  师:你读得很认真,谢谢你,谁愿意再和我合作,超过刚才的小朋友?

  师:你能超过刚才的小朋友吗?

  生:自信地点点头。

  师:为什么能超过他?

  生:我相信自己能超过他。

  师:好!有自信,咱们就成功一半了,其它小朋友有一个任务:边听边想,你明白了什么?师生合作再次朗读1-4小节,读完后,全班孩子鼓掌。

  师:小朋友热烈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你读得很不错。从我们刚才的对话中你们明白什么?

  生:我知道了岩石就是一本书。

  生:我知道了,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

  师随机板:岩石“书”。

  3、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

  师:孩子们,想不想看到这本“岩石书”呀?

  生:想!

  师:点击课件,出示岩石,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生:读。

  师:你读得不错,把句子后面的“?”都读出来了。谁再来?

  生:读(没有读出厚厚的感觉)。

  师:“岩石书”一层一层,厚吗?(师边说边做手势)。

  生:厚

  师:如果你把“一层一层”、“厚厚”这两个词语放慢读,会更好,再试一试,好吗?

  生:认真地再读,有进步。全班孩子都为他鼓掌。

  师:还有谁再来读? ……

  师:男生试试看? 男生齐读。

  师:相信,女生一定不会比男生差,来,试试看! 女生齐读。

  师:平分秋色,都很不错。

  二、二读对话,感知“书”的内容。

  1、生分角色读课文5-10小节。

  师:是啊,孩子们,岩石就是“书”,让我们翻开这本岩石书,看看里面写了什么?下面就请两位孩子来读读5——8小节?愿意当叔叔的请举手?好,就请你,小手举得最高的孩子。谁来读川川的话?好,你来吧!生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师:你们俩读得真投入,孩子们,读了这本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书上有树叶、贝壳、小鱼。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树叶、贝壳、小鱼)。

  生: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这书中有雨痕、波痕,还有矿物。

  师:其实这些就是书中的“字”(师随机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生:摇摇头,没见过。 师: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我想“雨痕”大概是一点一点的,是雨掉下来打在石头上形成的。

  师:你很会说话,用了“我想”、“大概”,说明这是你猜想的。你觉得,雨点落下来,长年累月,慢慢地,地上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坑了,这就是雨痕,对吗?

  生:对!

  师:真有意思!

  生:我觉得雨痕应该有大的,有小的!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如果下小雨的话,地上的坑就小一点,下大雨的话,地上的坑就应该大一点。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想在座的很多小朋友可能跟你想的一样。

  生:这雨痕应该是圆圆的,就像小雨点一样的。

  师:你想的也不错!谁来说说波痕呢?

  生:波痕应该是一波一波的,(生加上动作表示)就像海浪一样!

  师:点点头,你还加上了动作,真形象。

  生:波痕应该是一条一条,弯弯曲曲的。

  师:你们太会想象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呢?

  生:很有兴趣,大声回答,“想!”

  师:那请大家睁大眼睛,瞧!(师点击课件),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

  生:第一个是雨痕,第二个是波痕,第三个是矿物。

  师:小眼睛,真亮,全找对了。你们看它们多有意思啊!谁来介绍一下他们呢?(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

  生: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

  生: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

  师:慢慢来,别着急,再来介绍一下,可别添字啊!

  生:再读了一遍,可还没准确。

  师:有进步,没加字?可还有点不顺,再来一遍,一定会更棒!

  生:再读一遍,读顺了。全班孩子又自发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摸摸他的头),不怕失败,有进步,就值得表扬,再加油啊!

  生: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师:介绍得真清楚。谁能把三种连起来介绍,自己先试试看。

  生:认真地连起来介绍。

  师:你真能干,三种连起来介绍也非常流利。下面谁来读读书中叔叔的话呢? 师当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生:“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

  师:哎哟,你这个叔叔当得有板有眼的。

  师:岩石书上不仅有字,还有画呢?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我平时看到的小鱼是有鳞片的,可这里的小鱼没有鳞片。

  师:平时的鱼是有鱼鳞的,这里的小鱼却没有。

  生:我平时看到的小鱼是会游的,可这里的小鱼是死的,看不清楚。

  生:这里的小鱼是不动的,好像凹进去了。

  师:那平时的小鱼呢? 生:平时的小鱼是活的,在水里游的。

  生:平时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 生:平时看到的树叶是有缝的,这里的树叶看不清楚。

  生:平时的贝壳可不是这样的。 ……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像石头一样,这些叫什么呢?

  生:我知道,叫“化石”。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课外书里看到的。 师:你看,多看课外书,就是不一样,你知道得真多,对,这就是化石。

  师:(出示句子),谁来介绍一下这些化石呢?

  生:读“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师:你的图画介绍得可真有趣!谁再来介绍。 ……

  师:孩子们,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生:想! 师:大家看,(师点击课件,出示恐龙、虾、恐龙蛋、乌龟的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

  生:我知道这是恐龙,这是丹顶鹤、乌龟。

  师:这是丹顶鹤吗?

  生:这是虾,还有恐龙蛋。

  师:对!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介绍呢? (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 ,有 ,那儿还有 哩!),先给大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生认真地准备。

  师:现在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 师生对话表演。

  师:这上面有图画吗?

  生:有,你看,这儿有乌龟,有虾,那儿还有恐龙蛋哩!

  师:大大方方的,挺不错。 ……

  师:谁如果能一边介绍一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生边介绍边指着画面。 ……

  师:这些神奇的字、画,又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子里出现一幅幅画面。(师配乐朗读第10节)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小动物在树林里快活地生活着。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小鸟在枝头快乐地歌唱。

  师:是啊,树林里空气好清新哪!

  生:我刚才仿佛看见大海里小鱼在快乐地游来游去。

  师:这个时候陆地已变成了大海,不过那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的。 ……

  生:我仿佛看到了大地突然沉下去了。

  师:你想看到的可能是地震那一瞬间的情景。可是陆地变成大海,大海又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生读得很快

  师:哎哟,这时间可是成千上万年的,你如果读得慢些,声音稍微轻一些可能更好,别紧张孩子,再来试试。

  生:读,果然有进步。学生鼓掌。

  师:把这些词放回课文中,一定会读得更好,自由读,谁来读读第10小节?生:读。 ……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地壳运动的过程。

  生:想! 师:出示课件。 生:看得非常认真。

  师:这段地壳运动的动画很有意思,可惜,没有声音。谁愿意来为这段动画配音呢?好!那么多小朋友愿意,自己先试试看,呆会儿我请最认真的小朋友来配音。

  生:练习。

  师:谁愿意来试试,请你吧!

  生:声情并茂地读,全班孩子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你读得很不错!看到你读得那么有声有色,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 师生分角色,读全文。

  三、了解“书”的作用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对话读,你知道吗?读了这本书岩石有什么用呢?

  生:读懂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地下的宝藏。

  师:能不能具体说说有哪些宝藏呢?

  生:读了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石油!

  生:我们可以找到煤碳、矿物。 师:那你知道川川以后长大想干什么呢?

  生:做地质勘探员。

  师:对! 四、总结说话,引向更广的“书”。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努力读了这本最大的书,我们知道了,这本书有字、有画,读了这本书还有很大的作用,能找到地下的宝藏。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点击课件),这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铜矿;这片片高积云是书,它的出现预示着晴天的到来;这可爱的小狗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汗孔是长在舌头上的;这美丽的胡杨树林是书,顺着它的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其实我周老师也是一本书,我脸上的皱纹告诉你们我已不再年轻,我的穿着打扮告诉你们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孩子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时不有,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 篇16

  【教学设想】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显然,这本最大的书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如何把这篇偏重科学知识的文章上出语文味来,在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探索自然意识,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识好字,读好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在本课第二课时中,我打算从叔叔说的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句话入手,跟着川川去刨根问底,从叔叔的话中去探索这本最大的书的奥秘。在刨根问底的过程中,让学生朗读、感悟、想象、探究,了解岩石这本最大的书,体会文中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趣质疑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最大的书》。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找出问句,读好对话

  1、为什么觉得川川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呢?

  2、交流。

  3、快速读读课文,把川川提的问题找出来:

  师生对读──同桌对读。

  边读边想,从叔叔的话里,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刨根问底

  1、爱刨根问底的川川们,从叔叔回答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2、汇报交流:

  ⑴ 解决第一个问题:哪里有书啊?

  交流,指导朗读。

  ⑵ 解决第二个问题:书里有字吗?(2和3随机调控)

  ① 出示第六小节。

  ② 你知道什么是书里的字呢?

  ③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④ 看到这么多藏在岩石中的字,你想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

  ⑶ 解决第三个问题:这上面有图画吗?

  ① 课件出示化石,结合学习课后资料袋

  ② 指导朗读:

  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就这样在岩石这本书中保存到了现在,成了书中最美丽的图画,真神奇!谁再来读一读?

  ⑷ 想象朗读,解决第四个问题:这能说明什么呢?

  ① 师范读。

  ② 听着叔叔的解释,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③ 多么神奇的变迁啊!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神奇的现象展现在大家眼前?

  ⑸ 第五个问题:读了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① 引读第十二小节

  ② 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③ 指导读最后一小节。你能猜出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拓展实践,课文延伸

  1、今天,我们跟着川川去爬山,去刨根问底,从叔叔那里知道了有关岩石这本最大的书里的很多知识。你想对川川说些什么吗?

  2、是啊!正是由于川川充满了好奇心,爱刨根问底,才能从有学问的叔叔那里获得这么多知识呢!

  3、继续刨根问底: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4、这么多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你们也会刨根问底了!老师向你们推荐几个网站,还可以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哦!

  5、小朋友们,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

  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啊!在这些书里,藏着无穷的奥秘,让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多问一个为什么,学好眼前的这些书,长大了才能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书!

  五、写字指导

  1、今天,我们还要来写写这几个字呢!

  出示:质 厚 底

  2、谁来读一读这三个字?能给他们找个朋友吗?

  3、再来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字需要老师的帮助?

  底:老师指导,边讲解,边范写,学生书写。

  厚、质:学生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师范写,学生书写。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大的“书”》快乐练习:试题(精选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