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画》导学案(通用12篇)

《画》导学案(通用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画》导学案(通用12篇)

《画》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⒈会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11个,会写4个字。流利地朗读。认识2个偏旁。

  知识链接:古诗谜

  风              头戴小红帽,

  解落三秋叶,        身穿大白袍。

  能开二月花。        走路摇摆摆,

  过江千尺浪,        游泳稳又快。

  入竹万竿斜。

  预习任务:

  1、积累本课生词,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自主、合作、探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 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4. 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 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黑 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 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6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 “撇”,最后是“捺”。

  我来闯关:

  a、我会说

  远——           高——           来——

  笑——           白——           晚——

  大——           小——           多——

  黑——           美——           胖——

  b、我会写

  人、火、文、六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

  2、收集谜语,互猜谜语。

《画》导学案 篇2

  课题:4、连环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2、隐性目标与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的方法。

  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三、教学准备:

  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畅想

  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上课。

  课件展示一本本连环画。

  问:你知道到这里面的故事吗?找同学讲讲里面的故事。你知道这样的书叫什么吗?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件:《连

  环画》。

  2、体验・表现・创新

  你知道什么样的画能称为连环画呢?(师生共同讨论) 欣赏《老鼠的梦想》,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

  a.连环画是由多幅图画连续展开,阐述一个故事过程的画叫“连环画”。

  b.连环画包括:图画部分和文字部分。

  c.连环画从篇幅上分:长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上组成)中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下,二三十幅图画以上组成)短篇连环画(二三十图画以下组成)

  3、展示・交流・评价

  继续欣赏连环画:(讲解四格连环画和六格连环画)

  你能根据这些画,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吗?画面的安排有什么特点?你能给故事加上封面吗?小组讨论看看这些封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个人或与同学合作,自编或选择一个现有的小故事,画成连环画。也可以是你喜欢的成语故事、你学到的寓言故事、别人给你讲的故事等等。

  指导要点: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再分成四格或六格。

  (2)把握住主人公的动作。

  (3)整个故事一定要简单概括、完整。

  4、小结:

  展示各组同学画的连环画,组与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组的画的连环画的作品。

  教师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课后将所画的连环画作品在班级中展览,供大家欣赏。

《画》导学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脑筋”这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明白“坏事变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消灭拦路虎

  1、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读生字,自读课文。

  三、明白新道理

  1、看第一幅画,玲玲心情满意。

  2、看第二幅画,画面弄脏了,玲玲哭了。

  3、看第三幅画,想出办法,笑了。

  四、生活中的故事

  在生活中,同学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

  五、向玲玲学习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困难时,动脑筋想办法。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同学们可要将这句话牢牢的记住,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个句子抄到自己的课本上。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漂亮    弄脏了   更漂亮

  满意     哭了    更满意

  (笑脸) (哭脸) (笑脸)

  肯动脑筋,坏事变好事。

《画》导学案 篇4

  智慧导学案

  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查字典)

  1、自学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会写会用并积累词语。

  2、给“我会写”的生字各组2个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找出本课多音字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读课题想问题:(1)

  2、给文中段落标出序号;

  3、本课主要内容:————————————————————

  ————————————————————————————

  三、细读课文,思考质疑解疑。

  1、问题(1)

  (2)

  (3)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义。(口头)

  2、在书中找感叹句和把字句。

  3、造句

  渐渐地:

  静静地:

  惋惜地: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找词找句,品词品句(读讲)

  2、赏析

  3、积累美词佳句

  美词: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佳句:

  五、回顾全文,总结提升。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说:

  六、阅读拓展。

  我还读了《               》并知道了什么:

  七、模仿写话,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会用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  时:一节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二、交流质疑

  三、分组展示

  四、课后检测

《画》导学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对照画面,能说出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及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和观察画面,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难点:对照画面,能说出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资料袋: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815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 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一、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课题为什么叫“名扬中外的画”?这幅画为什么会名扬中外?

  二、合作探究: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画面的内容?

  2、小组合作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令人惊叹的句子进一步体会,细读。

  3、谁来说一说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知道了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4、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把你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三、拓展延伸:

  1、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向大家展示你设计的未来的桥,并用简单的文字进行说明。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

  五、当堂检测:

  一.词语对对碰

  例:撑→船

  (    )→买卖        (    ) →热闹        (    )→江湖

  (    )→轿子        (    )→毛驴         (    )→小摊

  二.我会根据课文填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                   )

  作者朝代:(                )

  作者姓名:(                )

  画的大小:(                )

  画的内容:(                )

  历史价值:(                )

《画》导学案 篇6

  教育学院 李晶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观察图画导入  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 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 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2004

《画》导学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凵”。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⑴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板书课题:画)

  ⑶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⑴师配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背诵诗文: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

  ⑴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6、写字:

  ⑴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展评。

  7、实践活动。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⑴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⑵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⑶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⑴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⑵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让学生找。

  3、师生对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4、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5、做游戏: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1、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3、展评,

  四、创设情境

  1、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2、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画》导学案 篇8

  【教材说明】

  《画》是鄂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要求】

  1、会认“远、刊、近、听、春、还”6个汉字。

  2、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 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 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 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导学案 篇9

  教材分析

  《画》是北大版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浓厚的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学生收集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呤诵古诗词的爱好。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美

  2、会认五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3、知道诗中的三对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一日五人背古诗”,引出新课

  1、一日五人背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引出新课。

  3、揭示课题《画》。

  (1)板书“huà”,检查学生拼读拼音情况。

  (2)书写“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二、口述学习目标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每一个拼音,读准每一个字。

  2、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3、读给大家听,进行评议。

  4、范读,读出节奏。

  5、再读。

  四、卡片认读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说出识记方法。

  2、拼字游戏。同桌合作用字卡拼出这首诗,看哪组同桌拼得又快又好。(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看图上有哪些景物。用三角符号标出“山、水、花、鸟”。

  2、说说诗中的这些景物与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4、学生质疑。

  5、小组合作说诗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及口头表达能力)

  6、配上动作再读。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物,说说自己的感受。(展开大胆的想象,充分感受美)

  7、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是一幅山水画。

  六、背诵古诗。背给自己听,背给同桌听,背给大家听,做动作背。

  七、课间休息

  1、找朋友。(给老师手里拿的卡片上的字,找出一个意思相反的字。)

  2、猜谜语游戏。(请同学们自己说自己收集到的谜语)(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在课中得到了休息,同时也有所获)

  八、生字教学。

  1、板书拼音。检查学生拼读拼音的情况。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识记的生字,老师板书。(此环节的设计,不但巩固了学生学习的拼音,还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识记)

  3、学生书写。每个字写两个,展示、讲评。

  九、学生书画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画给大家看,选出画的好的给大家看,并说出画的内容来。(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看到美,并且自己创造美)

  十、课后拓展

  把今天学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对了,就把画的画送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收集谜语,玩猜谜语游戏。

《画》导学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用画、剪和等方式装饰纸盘。

  2、发挥想象,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装饰设计。

  3、合理运用材料,保持作品的整洁干净。

  活动准备:

  1、纸盘画范例若干。

  2、纸盘、各色圆形纸、长条形纸、剪刀、油画棒、浆糊。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范例上的纸盘作品,发现制作的方法。

  1、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幼儿欣赏。

  师:书上的盘子漂亮吗?盘子上有些什么漂亮的花纹?(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

  师: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有的用油泥贴出来的,有画的、有剪贴的还有撕成碎纸来贴成画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制作方法。)

  师小结:这些盘子上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花纹,有小动物、娃娃的、还有植物的;我们还看到有的是用油泥贴画的`,有的是画出来的,还有的是剪贴和撕贴的方法制作成的。

  2、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纸盘,幼儿欣赏。

  师:朱老师也给小朋友制作了一些纸盘,请小朋友看看朱老师制作的纸盘是怎么制作的呢?

  二、教师启发幼儿讨论制作的方法。

  师:你最喜欢什么纹样的盘子?(幼儿讲述自己喜欢的纹样。)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制作?(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进行讲述。)

  师:今天朱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纸盘和一盒蜡笔,那我们是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制作的呀?(引导幼儿说出:画出来的。)

  师:那你想给自己的纸盘装扮上怎样美丽的纹样呢?

  师: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再动笔开始画噢!

  三、引导幼儿自由制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1、教师交待注意事项。

  师:请小朋友先想好了做什么样子的盘子,怎么做?再开始动笔给我们的纸盘画上漂亮的花纹噢!

  师:请蜡笔宝宝出来帮忙之后,要什么颜色拿什么颜色,用完再放回去。

  2、幼儿进行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教师指导幼儿说出自己想制作什么样子的盘子,给没有想好的幼儿建议,引导幼儿运用各种色彩为我们的纸盘添上漂亮的花纹。

  四、结束活动。

  1、评价幼儿的作品,表扬作画习惯好的幼儿。指出幼儿作品的不足与值得幼儿学习的地方。

  2、师小结:这一次我们是用画笔来装扮纸盘,那小朋友回到家后可以运用不同的制作材料来制作,像书本上的一样,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装扮纸盘,制作好了的可以带来幼儿园给小朋友和老师欣赏,好吗?

《画》导学案 篇11

  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

  1、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2、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生字,让孩子在文中去识记生字,忽略了生字的应用,学生在识记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口头组词的训练。

  课后,领导和老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我认真地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清楚,不明白。这让我想起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情。

《画》导学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掌握2个新偏旁。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4个生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展开想象,感受“画”的特点。

  4、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来、去”“远、近”3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导人新课

  复习远看、有色、近听、无声、花还在、鸟不惊(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齐读古诗

  二、精读感悟,感受画的特点

  过渡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中画了哪几种景物?板书(山、水、花、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幅画,去看看画中的山、水、花、鸟是什么样?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山、水、花、鸟有什么不同?

  (一)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句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指名读。

  (1)第一句诗写了什么景色?(山)它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2)指名说,图中的山是青色的,这就是(出示“山有色”)指名读。色是什么意思?(颜色)板书有色

  (3)平时我们见到的山都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青色)画上的山也是有颜色的,远远就能看到,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山并没有太多的不同。齐读:远看山有色。

  2、第二句写了什么景?(水)

  (1)讲水的字理:“水”字两边的横撇和撇、捺表示水流动时激起的水花,水面激起水花了,我们想象一下,你听到什么呢(水流“哗哗”的声音)“水”这个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水花,还让我们能想象到水声,再认一认这个字“水”。

  (2)听声说话我听到了声音。

  (3)请一位孩子来听听水声,看着直流而下的瀑布多壮观啊,你听到什么啊?(没有声音就是无声,出示无声)板书看,这就是(近听水无声)板书指名读,评价

  (4)多么美丽的景色啊!我们一起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看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指名回答。(点红远近有无)我们看到山有色,而水却无声,真奇怪,为什么?(指课题因为这是画)

  (二)、学习后两句

  (1)出示后两句,这两句写了什么景?(花,鸟)

  (2)理解“春去”

  我们来看这花,闻一闻什么味道?再来闻闻老师手中的花,什么味道?这花没有味道,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季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现在是春天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出“春去”,那“春去”是什么意思?

  (3)理解“花还在”

  现在春天已经过去了,可这花却这么鲜艳,这就是(花还在)板书指名读,齐读,评价

  (4)看这里有一只小鸟呢,声音小一点哦,会吓跑它的,谁来跟小鸟打招呼?让我们靠近一点,拍拍手,小鸟害不害怕?不害怕这就是不惊,不惊是什么意思看我们这位同学和这鸟这就是(人来鸟不惊)。指名读,齐读

  (5)在这两句诗中也有一对反义词,谁的眼睛最亮?(来和去)预设读后两句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为什么春天去了花还是鲜艳的,人来了鸟却不害怕)。

  (6)齐读古诗

  一起读这美丽的画!

  (7)根据交流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感悟画的特点。

  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只要我们用心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看,我们也能成为小诗人!指名读,齐读三、拓展阅读1、出示《风》

  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为什么?我认为谜底是,因为。 2、出示《咏雪》

  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为什么?我认为谜底是,因为。 3、出示《静夜思》

  这里有一组反义词,谁能找到?四、指导写字

  1、提出写字要求(一寸、一拳、一尺)2、师范写,生书空(水、来)3、生书写,提出书写要求4、小老师评价

  五、总结

  多么有趣的诗啊!多么逼真的画啊!同学们古诗和水墨画都是我们国家文化中的宝贝,这幅画中的一切就像真的一样,这就叫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画》导学案(通用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