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来源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来源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了解一个国家就要先了解它的历史,历史故事是让我们最容易了解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世界历史、清朝历史等不同地域,不同朝代历史最快捷方法。经典历史故事等你来品味。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一饭千金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乡里有一个恶少,在街上碰到了韩信,就大声对他说:“看你整天舞枪弄棒,像个有胆量的人。来来来,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韩信心想:“如果我拿剑刺他,岂不犯了杀人罪?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宁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曾经侮辱过韩信的那个恶少却吓得直打哆嗦,韩信用手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不必害怕,过去的事算了。”又对左右的将士说:“这位将士从前羞辱过我,其实是激励我上进啊!让他做个中尉吧!”韩信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曾欺负过自己的人,也没有报。 相反,加以原谅和提拔。他这种气度,是值得敬佩的

礼贤下士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轻时,爱好到处游历,广交朋友。有一次,他认识了张书生,结伴来到一个叫梁的地方,谁知张书生突然生起病来,而且十分严重。李勉替他请医生,买药煎药,喂水喂饭,照顾得非常周到。但是张书生的病不见好转。张书生对李勉说:“李兄,看来我是没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银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钱财,就送给你用吧,以答谢你连日来对我悉心的照顾。”

张书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遗言办理了丧事,然后收拾好行装,来到了朋友的故乡,把死讯告诉了张书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钱财全部归还给他的家人。李勉当时虽然也是一个穷书生,但他不贪取别人的钱财,这种诚实的行为使张书生的家人非常感动。

后来李勉当上了节度使,不但处事廉洁公正,而且十分爱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发现一个叫王晬的县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来王晬为人耿直,秉公办事,得罪了朝中权贵,遭人诬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无辜受害,赶回京城面见皇帝,力陈王晬的为人,夸奖他是个人才,请求加以重用。皇帝见李勉极力为国家推荐人才,心里十分赞赏,赦免了王晬,还升他为县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说李勉是个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

李勉在任节度使的时候,听说李巡和张参很有学问,便请他们出来办事,每有宴会,都邀请他们一同畅饮。李勉后来当了宰相,虽然地位尊贵,但从不骄傲自大,亲自到士兵家里慰问他们的家属,上上下下都称赞李勉是个礼贤下士的好官

带有历史故事的成语: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1、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2、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3、屡战屡败: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4、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5、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6、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7、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8、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9、决一死战: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10、能征惯战: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11、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12、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13、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14、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15、孤军奋战: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16、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17、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18、背城一战: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19、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20、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21、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22、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23、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24、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25、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26、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退避三舍”,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成语“按图索骥”,故事出自《艺林·伐山》比喻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成语“如火如荼”,故事出自《国语·吴语》。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成语 “半途而废”故事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说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成语“呆若木鸡”,故事见于《庄子·达声》形容呆笨或因惊讶恐惧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洛阳纸贵”,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成语“望梅止渴”,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成语“高山流水”,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成语“鸡呜狗盗”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成语“草木皆兵”,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成语“探骊得珠”,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成语“胸有成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成语“势如破竹”,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成语“三令五申”,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意思是屡次命令告诫,再三陈述说明。

成语“望洋兴叹”,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唇亡齿寒”,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成语“枕戈待旦”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成语“一丘之貉”,故事出自《汉书·杨恽传》。比喻人或事物同属一类,没什么差别。多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讥诮的口吻。

成语“后来居上”,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呆若木鸡》

成语来源

这则成语出自《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成语小故事

战国时期,周宣王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看斗鸡。他让太监们养了不少精壮娇健的公鸡,退朝以后经常到后宫的平台上看斗鸡取乐,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只凶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因而心里总是感到不满足。

后来宣王听说齐国有个叫纪渻子的人,是位训鸡能手,就派人把他请到了镐京,要他尽快训练出一支常胜不败的斗鸡。纪渻子从鸡群中挑了一只金爪彩羽的高冠鸡进行训练,要求宣王不要随便派人打扰他。十天以后,性急的宣王等不及了,叫人去问纪渻子:“鸡可以斗了吗?”纪渻子说:“不行啊,它还非常骄傲恃气。”又过了十天,学完再叫人去问,纪渻子说:“不行,它听到声音,看到什么影像,它还会敏捷的作出反应。”

又过了十天,宣王实在等的不耐烦了,把纪渻子诏来问他。纪渻子说:“不行这鸡还怒视而盛气。”宣王笑了说:“怒视而盛气,不正是凶猛善斗的表现吗?”纪渻子笑着说:“陛下以来养的那些凶猛善斗的鸡,有哪一只是常胜不败的呢?”又过了十天,纪渻子主动跑过来对齐宣王说:“差不多了!现在这只鸡听到其他鸡的叫声已经毫无反应,精神处于高度凝寂状态,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别的鸡见了没有一只敢和它交锋,回头就跑了”果然,这只鸡常胜不败。

成语解释

这则成语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庄公去世后,由大公子继承王位。这位新的卫王性情懦弱,而他的弟弟州吁却骄傲自大,野心勃勃,总想夺取兄长的王位。

有一天,卫王出访,州吁偷偷在途中刺死了兄长,却向大臣和百姓说:“卫王害急病死了,由我继承王位。”

州吁当上卫王后,便要攻打邻国,大臣和百姓都反对。州吁忙与他的亲信石厚商量。石厚说:“我的父亲石碏德高望重。如果大王请他出山,大臣和百姓们就不敢乱动了。”

石碏对儿子石厚助纣为虐、欺凌百姓的行为十分不满。见儿子奉州吁之命来请,就坚决推辞了。石厚无奈,再三请教安抚民心之策。石碏对石厚说:“诸侯国的王登位要得到周天子的允许。如果州吁得到周天子的公开承认,百姓就会服从。这样吧,周天子最信任陈王,你和州吁去拜望陈王,请他说说情吧。”

其实石碏早已写好一封信,差人暗地送给陈王,信里说:“卫国不幸,出了两个大逆不道的贼子。但我年纪大了,没有力量惩治他们。请为我主持正义,帮我除掉这两个恶人吧!”

州吁和石厚到了陈国。陈王就派人拿出石碏的信件大声宣读一遍。这时候州吁和石厚才知道上了石碏的当,只好低头认罪了。石碏为了国家利益,不徇私情,惩罚州吁和石厚,这种大义灭亲的故事,流传千古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来源相关文章: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出处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典故

★ 4个出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来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