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教案(精选14篇)
《守财奴》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葛朗台个性化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什么?
分析:葛朗台为了金子(财产),葬送了妻子的生命,断送了女儿的幸福,破坏了家庭的和睦,最后连自己也被金钱送进了坟墓。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学生对“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就有了具体完整的印象。这时再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小说显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的主题也就会牢牢地扎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明确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金钱万能,金钱万恶”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本文的社会意义在哪里?
分析: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全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佣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听到“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继承权问题。为了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综上所述,葛朗台与他女儿之间的关系,就是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作者所着力刻画的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个葛朗台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最基本的待征,即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其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自读题注,然后补充以下两点:
第一,《人间喜剧》是作者连续创作的九十余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庞大、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母亲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亲哄骗放弃了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这是小说的高潮,课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二)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是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7.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1] [2] [3] [4] [5] 下一页
《守财奴》教案 篇2
《守财奴》教案
〖教学目标 〗
1.识记
A“执著”.“憔悴”.“恬退隐忍”等词的音形义
B关于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
2.理解分析
A小说的情节结构
B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传神的细节去分析人物形象
3.运用:人物速描的写作
〖教学设想〗
1.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整体阅读训练,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2.相对于《祝福》此课阅读难度低些,难点是如何将学生的阅读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金钱对 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上来
3.有必要补充之前的相关情节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关于人间喜剧及选文之前的相关情节
二.整体阅读,圈点批注
情节.人物描写.动词与形容词的运用.关键语句
三.整体阅读检测
(一)掌握下列加点词的音形义
面面相觑 弥留
逆情背理 执著
恬退隐忍 箍桶匠
癖好 轻手蹑脚
憔悴 撬
(二)简答
1.主要人物是
2.葛朗台的幸福=
3.小说围绕一个什么矛盾冲突展开?
4.什么地方是小说的开端部分?
5.作者用了那些事件去表现葛朗台是一个守财奴?
6.找出这些事件的起点,用相同的类型的短语概括出来,作为小标题。
四.分析情节结构
讨论上面5.6两题
板书总结
交代 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抢夺 爱财
发现梳妆匣 惜金如命
抢夺
交回
诱骗继承权 骗财
提出
诱骗 狡猾欺诈
骗到
看守密室
守护金子 守财
兑换金子
结局
临死抓法器 贪婪执著
临终嘱咐
讨论:我们常说小说的情节安排要做到波澜起伏,松弛适度,缓急结合,试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情节有哪些波折.
三次冲突-----财产的抢取与占有
四次缓和----财产的保护与死守
五个转折点
五.练习
见一课一练
六.课外练习
1.批注本文的人物描写
2.试比较此文与祝福刻画人物所使用方法的异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小说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和传神的细节,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
一.检查练习
二.理解小说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1.提问:葛朗台的身份是一个暴发户.投机商.他爱财如命的性格从文中哪些语言中表现出来。
A.身份
美丽的金洋
这交易划得来
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
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
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是交易
B.性格
简直是反动派抹自己的脖子
要不要花很多的钱
我有我的伤心事
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l也行
我不能让事情搁在儿牵肠挂肚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总结:人物语言要表现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2.讨论课后练习三
三:讨论生动的动作描写
精读“抢夺梳妆匣”“临终抓法器”两节
四.讨论传神的细节
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环境所作的细微、具体的描绘,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五.总结.小说的主题
六.比较、鉴赏与评价
1.本文中除了正面从语言、动作等角度去表现葛朗台以外,还用了侧面表现,从文中找出这些实例加以分析
2.小说以___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小说中也可以有议论,小说中的议论往往用来评价人物、事件,往 往表现了作者的意愿与态度,请从文中找出议论性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体会这些议论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3.与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阅读
参考角度A主题B人物形象C塑造人物的方法
七、练笔布置
人物描写,写一个执着于某一事物的人,侧重于语言与动作
《守财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体会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和讽刺意味;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能通过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把握人物性格,提高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认识资产阶级贪吝、自私、虚伪、狡诈的本质。
【教学重点】反映葛朗台特征的对话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葛朗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⑴分析人物形象,鉴赏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这也是教学重点。
⑵把握作品主旨,针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崇洋媚外思想严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实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A激发兴趣法,补充相关情节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B问题引导法:巧设问题,循循诱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C激发思维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设置创新性问题,激发性思维。
学法:如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发现创新。A早读时检查有关材料,预习课文,划出生字,词语,查字典解决问题。B合作探究:课堂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加以表演,品味小说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以及传神的动作描写,进而把握小说主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泼留希金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那么,其他三位分别是哪位作家的哪部小说中的人物呢?
俄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法莫里哀《铿吝人》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
那么,中国文学史上有类似的典型人物吗?学生发言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临死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中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众亲友却不能猜出他的心事,只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茎,老婆知道他的心事,挑灭了一根灯芯,顿时就没了气。如果说严监生的吝啬还带有中国农民的质朴,那么,老葛郎台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学习《守财奴》》一文。
二。简
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提示]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梳妆匣的来历和继承权的问题,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至下文故事的展开。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老葛郎台的个人档案内容?就像,“非常周末”等娱乐剧场里介绍嘉宾的个人档案一样。
老葛朗台档案
年龄:七十六岁
职业:箍桶匠投机商
性格:吝啬专制执着狂
嗜好:看到金子,占有金子
人生信条: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2、课文思路(板书设计):
抢夺梳妆匣:发现――抢夺――交回(爱财――惜财如命、凶狠、冷酷)
诱骗继承权:提出――诱骗――骗到(骗财――狡猾奸诈、虚伪)
看守密室:守护金子――保管金子(守财――贪婪、执着)
临死抓金:抓取法器――“看住金子”(恋财――至死不变)
3、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葛朗台的形象。并完成下列表格。
爱好金子
曾用名箍桶匠、老头儿、老家伙、守财奴
事迹抢梳妆匣、骗继承权、看守密室、临死抓“金”
性格吝啬、贪婪、蛮横、冷酷、狡诈、骗子
人生格言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评价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一个视金如命、狡猾欺诈、贪婪执着、冷酷无情的资产阶级爆发户、守财奴形象。
4、如何形容葛朗台的家庭关系?
明确:他与妻子女儿的关系只是一种金钱关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
三、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刻画葛郎台,紧紧扣住他的贪婪、守财奴的性格特征,精心安排了矛盾冲突,以爱财―――骗财――――守财的完整情节,这些丰富多彩的情节组成了守财奴晚年的一部性格史,令人惊叹世上还有这样一种人!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一)“财”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称得上是“财”的东西。
――匣子、路易、遗产、首饰、密室、金子、十字架……
[板书:匣子遗产密室十字架]
(二)“守”当葛朗台面对这些财宝时,他是什么态度?
1。匣子
A(动作)
①当葛朗台无意中看到查理寄放在女儿这里的金光闪闪的匣子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瞪着金子的眼光”
②“瞪”的意思是睁大眼睛,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在这里葛朗台的眼睛却瞪得可怕、厉害、非同一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
③接下来有哪两个动作?用得怎样?
――一“纵”一“扑”。葛朗台76岁的人了,身手是多么敏捷、迅猛,看似于年龄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又怎能成其为葛朗台呢?因此,“纵”“扑”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体现了动机的真实性。
④作者在第一段已经给他下了一个评语,是什么?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板书:抢]
B(语言)
①当女儿看到自己的亲人寄存的梳妆匣被父亲占有时,是什么反应?――阻止
分角色朗读这一个片断(“欧也妮四肢发抖。……‘她会的,老爷。’母亲说。”)
②欧也妮是如何阻止父亲的?
a。“是的,父亲,不是我的。这匣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寄存的东西。”
――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这实际上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可是对葛朗台先生来说根本不顶用,他是怎么辩解的?(“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
b。“父亲,父亲,看在圣母面上……我得原封不动地还他。”
――这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上劝阻,西方人非常信教,可是对葛朗台这样的人管用吗?不管用。他又是怎样讲的?(“看比动手更要不得。”)
c。欧也在手边抓到了一把刀子……“父亲,你
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
葛朗台什么反应?(“把刀子对着梳妆匣,望着女儿,迟疑不决。”)
――女儿拿做人原则、宗教信仰、甚至自己性命来阻止都没有用,看到黄金一切都抛弃了,这就是葛朗台在金钱和女儿面前做出的选择。
2。遗产
A(过渡)
①后来葛朗台把匣子还给了女儿,为什么?
――因为他的妻子可能死,如果妻子死去,他的财产会被女儿继承一部分。
②葛朗台认为如果把财产放手一部分交给女儿,会怎么样?
――“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说明他把钱看得像生命一样可贵。
③既然把钱让给女儿是抹脖子,想什么办法?――“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
[板书:骗]
④他是怎样巴结、诱哄女儿的呢?把巴结、诱哄女儿的句子划下来并齐读一遍。
――“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常在女儿面前哆嗦。”
B(动作)
①“搀”
搀,扶持的意思。一般场合,都是年青人搀扶老年人,健康者搀扶体弱者。这里,一个76岁的长者去搀扶作为晚辈的年青人,真是悖于常理。
a。一个“搀”的反常动作,逼真地表现了葛朗台的什么独特心理?
――要守住财产,就得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要让女儿痛快地放弃,就要讨得女儿欢心。为了守财,他不异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的信仰。一个“搀”字,活画出守财奴的骗子本质。
②“慈祥”
a。他的眼神是什么眼神?――“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b。差不多,差哪一点?――眼神慈祥,内心不慈祥,少了点真诚,多了份虚假。
③“哆嗦”他常在女儿面前哆嗦,他为什么哆嗦?
――“哆嗦”是葛朗台故意装出一副可怜相,博得女儿的同情。
C(语言)
①“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说明他虚伪,他把继承遗产看作是小小的事,实际上他在内心却看作是大事,和性命一样的大事。他和女儿玩了一个花招。
②“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意思是说如果你爱你的父亲,如果你不要你的父亲受罪,就赶快把遗产放弃,不然你父亲就会像受罪一样难过
③“乖乖,这可不是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她吧。”
――他把这件事抛
在克罗旭身上,表明这些决定都是克罗旭安排的,他也是和欧也妮一样只是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说明他在继续欺骗女儿。
④“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继承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
――在这里葛朗台提到了欧也妮的母亲,意在博取同情心,利用女儿对母亲的感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密室
A(过渡)
a。毕竟是80几的人了,葛朗台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这时欧也妮是怎样对待他的?
――“想到自己不久就要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了……鞠躬尽瘁。”点学生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这就是女儿对待父亲的态度。父亲快要去世了,女儿对父亲格外的照顾、格外地眷念。可是这个父亲关心的是什么?金子、钱,守着的是装满金钱的密室。
B(概述)
把写他一天到晚守住财产的段落找出来,点学生读一读。
―“从清早起,……不时用手摸一下。”[板书:看]
C(语言)
把他一天到晚念叨的几句话划下来,点学生读一读。
“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在那里吗?在那里吗?”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这个人快死了,女儿这样照顾他,他心里有没有暖和?没有。有没有父女感情?没有。这时唯一能给他安慰的是金子和钱。
4。十字架
A(动作)
临死的时候什么能打动他?镀金的十字架。只有黄金能打动他,一把抓住十字架。“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板书:抓]
B(语言)
这时女儿最希望的是什么?希望父亲在临死之前衷心祝福她。这个父亲不祝福,他讲的是一句什么话?齐读一遍。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他迫不得已要到“那边”去,等到女儿也到了“那边”再把钱交给他。自己死了之后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个世上生活怎么办他没有想过,他至死念念不忘的还是金钱。
小结:葛朗台对于钱财进行了不择手段的
获取,如“抢”、“骗”、“看”、“抓”,这一切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守”。“守”在这里的含义我认为不是简单的看护、看守的意思,而是不断的获取、强烈的嗜好和疯狂的死守。
(三)“奴”
A。(引导)
如果葛朗台的守财是依靠正当的手段获的,是建立在顾全亲情的基础上的,这些钱是用来消费、享受或者赈灾、济贫的话,那么葛朗台应该说过的是一种非常快乐的生活,他也可能享受到亲人间的天伦之乐。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他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这里补充一些葛朗台平时生活的材料。
葛朗台住的是破旧的阴暗的房屋,吃得极其俭省,不允许买肉吃。家里不允许同时点两支蜡烛。不管春寒秋凉,每年冬天实在熬不下去了才点上壁炉取暖,春寒料峭的时候就要熄火。这一切都是他的“守财”的本性惹的祸。
B。(思考)
把葛朗台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相比,看看他有什么,而我们没有;我们有什么,而他又没有?
――他有很多钱,多到什么程度呢?《项链》中玛蒂尔德奋斗了10年才偿还清了一挂36000法郎的项链,而葛朗台的财产达20xx万法郎之多,需要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奋斗5000年。但是葛朗台除了有那些钱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我们没有他那么多的钱,但是我们有的是和父母兄妹的亲情、和同学朋友的友情、和老师的师生情……这些都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
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
[板书: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而我们很富有,我们拥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后来的人。
说到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填空题,请大家做一做:
题目: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房屋,家庭;药物,健康;伙伴,友谊;书籍,知识;娱乐,快乐;婚姻,爱情;官职,民心……
二、小结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葛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点。他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以致这个大财主的家庭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相反成了一个“苦难的家庭”。他又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金子是唯一的内容。
三、概括小说主题
生讨论,师点拨。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的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巴尔扎克娴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运用幽默离奇的语言,刻画出一个极端贪婪、吝啬的变态人物形象,让人觉得既荒诞可笑,又真实
可信。这个可憎的人物是由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土壤成就的。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文明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远离铜臭,与时俱进!
四、拓展阅读
虽然葛朗台很有钱,但葛朗台住的是破旧的阴暗的房屋,吃得极其俭省,不允许买肉吃。家里不允许同时点两支蜡烛。不管春寒秋凉,每年冬天实在熬不下去了才点上壁炉取暖,春寒料峭的时候就要熄火。这一切都是他的“守财”的本性惹的祸。
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而我们很富有,我们拥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后来的人。
《守财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2.能够鉴赏小说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手法;3.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学会追求健康理性而幸福的生活。教学重点
分析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分析讨论法。
授课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意在表明它的内容不仅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而且是对当代法国社会的揭露和讽刺。“人间喜剧”忠实地记录了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政、波旁王朝复辟,知道七月王朝的法国历史。它以资产阶级的发迹兴起与封建贵族的没落沉沦为“中心图画”,充分描绘围绕这一阶级大变动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金钱如何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追逐、争夺;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对人的命运的捉弄,令人触目惊心。
《欧也妮・葛朗台》就是“人间喜剧”中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一部代表作。
2.文章相关情节简介: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拉格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洛许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葛朗台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去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夹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将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洛许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记叙的顺序,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本质与夺取女儿梳妆匣的情景。
第二部分:葛朗台剥夺女儿财产继承权的经过。
第三部分:葛朗台之死和至死不变的性格。
二、探究交流
(一)题意探究:什么叫“守财奴”?文中涉及到的“财”有哪些?葛朗台又是如何“守”的?怎样理解《守财奴》的“奴”字?
1.什么叫“守财奴”?
2.文中涉及到的“财”有哪些?
3.葛朗台又是如何“守”的?
4.怎样理解《守财奴》的“奴”字?
(二)小说是怎样描写葛朗台抢夺梳妆匣的?
1.当葛朗台无意中看到查理寄放在女儿这里的金光闪闪的匣子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2.接下来有哪两个动作?
3.作者在第一段已经给他下了一个怎样的评语?
4.欧也妮是如何阻止父亲的?葛朗台是怎么说和做的?
5.葛朗台为何最后又把梳妆匣还给了女儿?
(三)小说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神情描写来表现葛朗台巴结、诱哄女儿的――骗取财产继承权的?
1.为何用“搀”?
2.“差不多是很慈祥了。”差不多,差哪一点?
3.他常在女儿面前哆嗦,他为什么哆嗦?
4.“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为何用“小小”?
5.“乖乖,这可不是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她吧。”为什么要让克罗旭来告诉女儿?
(四)在看守密室一节,小说侧重对葛朗台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1.葛朗台已经80多岁了,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这时欧也妮是怎样对待他的?可葛朗台关心的是什么?
2.通过哪些生动具体的语言来表现葛朗台性格的?
3.这个人快死了,女儿这样照顾他,他心里有没有暖和?有没有父女感情?
(五)小说是怎样描写葛朗台生命的最后时刻的?
1.临死的时候看到镀金的十字架,葛朗台做出什么样骇人的动作?
2.葛朗台在临死的时候给女儿留下的遗嘱是什么?如何理解葛朗台这句临终遗言?
(六)怎样理解《守财奴》的“奴”字?
A、引导思考:《项链》中玛蒂尔德奋斗了10年才偿还清了一挂36000法郎的项链,而葛朗台的财产达20xx万法郎之多,需要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奋斗5000年。但是葛朗台除了有那些钱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
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
B、把握主题:通过对葛朗台这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原始资本积累期间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启迪思维: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没有他那么多的钱,但是我们有的是和父母兄妹的亲情、和同学朋友的友情、和老师的师生情……这些都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我们拥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后来的人。说到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填空题,请大家做一做:
题目: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守财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第一课时: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1)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2)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①抢夺梳妆匣。
②诱骗继承权。
③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守财奴)
4、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一)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二)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三)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
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研习新课。
1、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教学设计《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绿色蝈蝈》教案,《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教案,《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背影》教案,《背影》教学设计《幽径悲剧》教案,《幽径悲剧》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教案,《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紫藤萝瀑布》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
《守财奴》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分析小说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把握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说精彩的动作描写
1.学生浏览课文,把自认为精彩的动作描写的句段勾画出来。
2.学生根据投影上的内容,分析句段中动词运用的妙处。
出示投影:
①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②“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③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④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学生思考后自由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①“纵、扑、撬、放、摆、推”等动词写出了葛朗台动作之神速、之利落、之强劲,堪称绝妙之笔。这哪里可以看出是一个“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头儿的行为,哪里可以看出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哪里可以看得出一场家庭争执,分明是弱肉强食的残酷。这些动作夸张式地展现了葛朗台攫取金钱的丑态,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②这一“抓”一“拍”就“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③“搀”字一般用在青年人扶持老年人,健康者扶持体弱者的语境里,用于此处有悖于常理。但也恰恰如此,小说逼真地表现了葛朗台的独特心理:要守住财产,就得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要让女儿痛快地放弃,就要讨得女儿的欢心。为了守财,他不惜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的信任。一个“搀”字,活画出守财奴的骗子本质。“望”“瞅”传神地表现了老箍桶匠在妻子死后,面临财产转让时的木然、震惊之状。④这个“抓”的动作,十分传神,寓意深刻。原来葛朗台把十字架上的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于是就不要命地“抓”了起来。这最后一下努力送了他的老命,这个一生为金子的“奴隶”,最后也终于死在了“金子”上。作者以含蓄的笔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的典型特征。
3.教师小结:行动描写,是对人物行为和动作的描写。人物的行动,受其思想意识的支配和制约,因而要对一个人作出正确的评价,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观其行”了。可以说,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行动描写,正是揭示他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欣赏小说精彩的语言描写
1.古人云:“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和独白。描写好人物语言,不仅能反映出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思想感情,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找出能体现葛朗台身份与性格特点的句段来,并反复朗读,揣摩它的含意。
明确:①符合葛朗台身份的语言有:“两讫了”,“这交易划得来”,“正应该补偿你”,“向我交账”等。②符合葛朗台性格特点的有:如“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等等。
2.品析下列句子的含意及作用。
(1)“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明确:这句内心独白非常个性化,将葛朗台爱财甚于性命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本篇中人物的所作所为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2)“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明确: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着的金子时发出的惊喜的狂喊。原来他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非常不满,这回变为狂喜,认为女儿做了一笔交易,“这交易划得来”,充分暴露了这个投机商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做是金钱交易的肮脏灵魂。
(3)(甲)葛朗台太太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
(乙)葛朗台对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明确:甲、乙同是对话描写,成功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不同的是,母亲担心女儿受苦,父亲担心失去自己的财产;母亲是对自私自利世界的否定,父亲是对金钱的迷恋。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人物个性。
3.教师小结:巴尔扎克描写人物语言的技巧,已经达到了极为高超的地步。鲁迅先生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的确如此。
三、欣赏小说传神的神态描写
教师提示:患了风瘫病,到了弥留时候的葛朗台,他的神态,特别是眼神的变化,最能反映他的心理状态。
出示投影:
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问题1:把盯着金路易的葛朗台的眼神比喻成“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是要说明什么?
问题2:为什么把82岁的葛朗台的“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比喻成“像孩子一般”?
问题3:“极乐世界”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它作比喻是要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并交流上述问题,教师点拨后,明确:
1.才知道观看的孩子看东西时,眼神是专注,一动也不动的,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葛朗台对金子的至死不变的贪婪和占有欲。
2.孩子的笑是最纯真的。只有爱、喜悦才能使他们笑,葛朗台的笑虽然吃力,却是看着他终生最信仰的金钱,这是发自内心的,突出了葛朗台“以金钱为唯一的生活目标”的性格特征。
3.佛经中指阿弥陀佛居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样的地方,就可以摆脱人间一切烦恼,获得光明、清净和快乐。基督教所说的“天国”也是这个意思。这个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的最大追求、满足就是“占有金子”,突出了人物性格。
四、根据对人物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让学生自行概括葛朗台的人物形象
明确:葛朗台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点。他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以致这个大财主的家庭没有丝毫幸福可言,相反成了一潭冰水,一个“自私自利的世界”,一个“苦难的家庭”。他又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除了占有金子,不知道人间还有别的什么幸福,在黄金与独生女儿的生命之间他也掂量不出轻重。盯着金子,他便觉得心里暖和。他根本想不到金钱乃身外之物,死不能带走,他的灵魂为金钱所迷失。
五、概括小说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概括小说主题。
明确:小说通过对葛朗台这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原始积累期间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六、课文总结
巴尔扎克娴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运用幽默离奇的语言,刻画出一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变态人物形象,让人觉得既荒诞可笑,又真实可信。这个可憎可鄙的人物是由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土壤成就的。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文明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砥砺品格,远离铜臭,与时俱进!
七、布置作业
1.平素人们一提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都以“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来评判。根据历史学或人际关系学或者从电视等媒体所看到的听到的,你认为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试用行动、语言描写方法,刻画一位慷慨大方的女商人形象。
●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免 费
(美)雪莉•凯撒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10岁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
割草,5美元;
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
去商店,50美分;
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
倒垃圾,1美元;
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单,5美元;
还有打扫院子,2美元。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
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
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抚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
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
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
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
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里噙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
1.请联系现实想象一下,当面对“儿子”开列的账单的时候,除了文中的应对方法外,“我”还能采取什么方法?请至少列举三种。
2.联系第1题,对比以上方法,你如何评价文中的“我”的方法?为什么?
3.请简要概括文中“我”的形象。
4.你认为这篇小小说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或一笑置之,或以牙还牙,或当真付给“儿子”,或大声呵斥等等。
2.“我”的方法是高明的,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我”的“免费”,不但使孩子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亲情的无价,而且还使孩子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3.具有博大胸怀、热爱孩子、善于家教。
4.“免费”的最大价值,在于警示人们:良好的家教,不仅是孩子之福,也是父母自己之福。
《守财奴》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 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 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教学设想
适当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情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情节结构,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思考和练习”的题序,引导学生从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细节描写入手,把握葛朗台的性格特征,理解作者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难点是理解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介绍作者和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
2 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过程
讲解:
请同学们自读题注,然后补充以下两点:
第一,《人间喜剧》是作者连续创作的九十几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辉煌、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畜送给查理,查理也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母亲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亲哄骗放弃了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这是小说的高潮,课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检查预习情况:
提问:请大家一起回答《守财奴》一共有多少段?(共99段。此问意在检查学生预习是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是否按要求在每段前面标出了序号。)
提问:按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的目的是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课文虽然是节选小说的高潮部分,但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同样具备了小说情节结构的开端、发展、结局三大部分。因为是节选,所以课文的开端部分主要是交代与节选内容相关的要点。课文的主体部分,可引导学生从编者加的题目《守财奴》入手划分层次:爱财、骗财、守财。明确了主体部分,结局自然也就明白了。
在讨论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完成下表:
(下述表中“开端”和“结局”的大意,可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关键语句后再归纳。如第一段中的“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但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这一句是介绍葛朗台的性格特征。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和第2段,揭示了矛盾冲突,是以后情节发展的基础。结局部分可参照“思考和练习”四的设计,分析第97段的描写。主体部分似可先标出三个层次的大意:爱财、骗财、守财,再让学生归纳每一层次中的发展结果。)
板书:
(三)结局(89段──99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分析葛朗台的语言、行动及其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名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讲解:
“细节”是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不论是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还是社会环境、自然景物,都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组成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破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自《简明语文知识辞典》第197页)现在请同学们按“思考和练习”二的要求,把那些语句或段落找出来后,在下面画上波浪线,然后再说说这些描写对刻画葛朗台的作用。
讨论:
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
1 有关葛朗台动作的细节描写:
课文第7、14、97段。
2 有关葛朗台语言的细节描写:
课文第8、45、57、77、99段。
3 有关葛朗台神态的细节描写:
课文第5、30、69、83段。
讨论这些描写对刻画葛朗台的作用之前,可让学生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要求学生做第1题时,尽可能不看原文,做完后再对照原文修正。
第2题:葛朗台一连串的动作是下意识的行为。因为他一看见金子,便要占有金子,所以本能地反映出一连串抢夺金子的动作。
第3题:这段描写刻画了葛朗台对黄金的贪欲这个最基本的性格特征。
这就启发学生分析人物动作描写,要抓住动词这个关键,然后把动作与人物的思想联系起来分析,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讨论人物语言描写时,可结合“思考和练习”三进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讲解个性化语言描写的特点:
1 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小说的主人公葛朗台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是一个爱财如命的投机商。在小说中,他所说的话,如“两讫了”,“公平交易”、“向我交帐”、“这交易划得来”等等,完全是出自一个暴发户之口。
2 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性格。葛朗台是个爱财如命的执着狂,他占有金子的欲望,已经达到痴狂的程度,课文中有关语言描写的那些语句和段落,完全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
讨论神态描写时,要注意与它有关的情节。如,当葛朗台发现梳妆匣时的神态,是葛朗台太太看出来的。“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就是描写葛朗台发现了梳妆匣时的神态。又如,当葛朗台要骗取继承权、而又未骗到手时的神态:“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这段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葛朗台极端贪婪的性格特征。
讲解: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葛朗台这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现在,我们再联系故事情节的发展,看看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板书:
讲解:
请同学们先集体读一读“预习提示”第5段。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全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佣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听到“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继承权问题。为了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异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综上所述,葛朗台与他女儿之间的关系,就是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作者所着力刻画的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个葛朗台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即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其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1]
《守财奴》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
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培养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葛朗台人物形象把握
四、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研习新课。
思考[1]: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思考[2]: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
思考[3]: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二、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三、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2、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人生与追求"。
《守财奴》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 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 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 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4 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5 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6 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7 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2 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及关系:
虽然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虽然他对母女俩百依百顺,一心讨好的态度使她们吃惊,虽然欧也妮竭尽孝心地侍奉,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答案:“侍奉”后是第一层,转折;“他的命”和“吃惊”后面都是第二层,并列;“因为”前第三层,因果;“登记”后第四层,承接)
第二教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 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 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 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2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人生与追求”。
[1]
《守财奴》教案 篇10
导入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 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4学生速读全文,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5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6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
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守财奴》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识记
A“执著”.“憔悴”.“恬退隐忍”等词的音形义
B关于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
2.理解分析
A小说的情节结构
B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传神的细节去分析人物形象
3.运用:人物速描的写作
〖教学设想
1.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整体阅读训练,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2.相对于《祝福》此课阅读难度低些,难点是如何将学生的阅读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金钱对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上来
3.有必要补充之前的相关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人间喜剧及选文之前的相关情节
二.整体阅读,圈点批注
情节.人物描写.动词与形容词的运用.关键语句
三.整体阅读检测
(一)掌握下列加点词的音形义
面面相觑弥留
逆情背理执著
恬退隐忍箍桶匠
癖好轻手蹑脚
憔悴撬
(二)简答
1.主要人物是
2.葛朗台的幸福
3.小说围绕一个什么矛盾冲突展开?
4.什么地方是小说的开端部分?
5.作者用了那些事件去表现葛朗台是一个守财奴?
6.找出这些事件的起点,用相同的类型的短语概括出来,作为小标题。
四.分析情节结构讨论上面5.6两题
板书总结
交代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抢夺爱财
发现梳妆匣惜金如命
抢夺
交回
诱骗继承权骗财
提出
诱骗狡猾欺诈
骗到
看守密室
守护金子守财
兑换金子
结局
临死抓法器贪婪执著
临终嘱咐
讨论:我们常说小说的情节安排要做到波澜起伏,松弛适度,缓急结合,试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情节有哪些波折.
三次冲突-----财产的抢取与占有
四次缓和----财产的保护与死守
五个转折点
五.练习
见一课一练
六.课外练习
1.批注本文的人物描写
2.试比较此文与祝福刻画人物所使用方法的异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小说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和传神的细节,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练习
二.理解小说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1.提问:葛朗台的身份是一个暴发户.投机商.他爱财如命的性格从文中哪些语言中表现出来。
A.身份
美丽的金洋
这交易划得来
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
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
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是交易
B.性格
简直是反动派抹自己的脖子
要不要花很多的钱
我有我的伤心事
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l也行
我不能让事情搁在儿牵肠挂肚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总结:人物语言要表现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2.讨论课后练习三
三:讨论生动的动作描写
精读“抢夺梳妆匣”“临终抓法器”两节
三.讨论传神的细节
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环境所作的细微、具体的描绘,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四.总结.小说的主题
五.比较、鉴赏与评价
1.本文中除了正面从语言、动作等角度去表现葛朗台以外,还用了侧面表现,从文中找出这些实例加以分析
2.小说以___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小说中也可以有议论,小说中的议论往往用来评价人物、事件,往往表现了作者的意愿与态度,请从文中找出议论性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体会这些议论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2.与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阅读
参考角度A主题B人物形象C塑造人物的方法
七、练笔布置
人物描写,写一个执着于某一事物的人,侧重于语言与动作
《守财奴》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一)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葛朗台个性化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什么?
分析:葛朗台为了金子(财产),葬送了妻子的生命,断送了女儿的幸福,破坏了家庭的和睦,最后连自己也被金钱送进了坟墓。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学生对“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就有了具体完整的印象。这时再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小说显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的主题也就会牢牢地扎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明确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金钱万能,金钱万恶”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本文的社会意义在哪里?
分析: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全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佣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听到“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继承权问题。为了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综上所述,葛朗台与他女儿之间的关系,就是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作者所着力刻画的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个葛朗台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最基本的待征,即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其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自读题注,然后补充以下两点:
第一,《人间喜剧》是作者连续创作的九十余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庞大、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母亲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亲哄骗放弃了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这是小说的高潮,课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二)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是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7.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守财奴》教案 篇13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 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 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 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4 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5 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6 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7 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2 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及关系:
虽然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虽然他对母女俩百依百顺,一心讨好的态度使她们吃惊,虽然欧也妮竭尽孝心地侍奉,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答案:“侍奉”后是第一层,转折;“他的命”和“吃惊”后面都是第二层,并列;“因为”前第三层,因果;“登记”后第四层,承接)
第二教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 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 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 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2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人生与追求”。
附:板书设计 (外形像问号,中间是“钱”)
[1]
《守财奴》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一)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葛朗台个性化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什么?
分析:葛朗台为了金子(财产),葬送了妻子的生命,断送了女儿的幸福,破坏了家庭的和睦,最后连自己也被金钱送进了坟墓。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学生对“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就有了具体完整的印象。这时再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小说显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的主题也就会牢牢地扎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明确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金钱万能,金钱万恶”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本文的社会意义在哪里?
分析: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全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佣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听到“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继承权问题。为了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综上所述,葛朗台与他女儿之间的关系,就是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作者所着力刻画的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个葛朗台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即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其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三、教学过程 设计
(-)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自读题注,然后补充以下两点:
第一,《人间喜剧》是作者连续创作的九十余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庞大、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母亲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亲哄骗放弃了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这是小说的高潮,课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二)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指导学生阅读第 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是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区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冷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
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7.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象,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
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8.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叫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9.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10.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11.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诚,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小资料]
点石成金变丑为美
―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进行比较
―郧县中学 吴平安
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都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贪婪、吝啬的典型。对他们做一个简略的“平行比较”,有助于对各个典型总体上的把握,从而深化对每个人物的理解与认识。
三个守财奴中,若讲“年纪”,夏洛克比其他两个要“大”三百多岁。当这位犹太富商在威尼斯发放高利贷的时候,正是充满了血腥气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夏洛克这一艺术典型的出现的重大意义首先就在于,他是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者第一次在戏剧舞台上的亮相,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到“创业”初期资产阶级特有的精神面貌:在积聚财富的发家过程中,夏洛克身上体现出极端的残酷性与恶毒性。为了发财致富,他敢于以任何手段,包括用血淋淋的人肉,去扫除横亘在面前的障碍。另一方面,当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在历史舞台上初露头角的时候,它必然急于为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寻找根据,因而又带有明显的虚伪性与欺骗性。夏洛克操起肮脏营生,干着罪恶勾当时,从未心慈手软,可是一旦言之于口,似乎还不免有几分羞羞答答,躲躲闪闪,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引证一番《旧约》故事,替自己壮壮胆,以“撑起堂皇的门面”来,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行径,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宗教外衣。
资本来到人间,经过几百年发展,当它人格化为葛朗台老头时,已经是一个个人刮目相看的庞然大物了。他由一个地位低下的箍桶匠,一跃成为一名商界巨子,不但经营地产,发放高利贷,还从事国际贸易,染指金融证券,甚至出任过市长,在政界露过头脸,已不单纯是一个生意人了。他像老虎和巨蟒一般吞噬着金钱,胃口之大,。心肠之狠,城府之深,手段之高,与夏洛克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他背弃誓约出卖存酒;看准行情玩公债投机;他能在全城人不知鬼不觉中抛售黄金,一夜之间牟得暴利。凭着对社会深刻的洞悉和对人心入微的体察,他几乎无往而不胜,聚积起一个人在十九世纪可能聚积的最庞大的财富。他也无须效颦前辈,去引证什么《圣经》条文,为自己的巧取豪夺,蚕食鲸吞辩解了。而是对自己的心机和手段,暗中欣赏,为之陶然。
三个守财奴中,倘排“辈份”,泼留希金要算最高的了。他虽与葛朗台同是十九世纪初叶的人,却还生活在俄国专制主义农奴制度的萌庇之下,是一个拥有上千个魂灵的农女。主,是最腐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标志着民族意识觉醒的十二月党人的起义虽然被沙皇政府镇压下去,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毕竟已到了黄昏暮年。泼留希金就是这样一个黑暗王国中的公民,他的愚昧、昏庸、狠琐、畸型,特别是他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处处都在显示一个病入膏肓的制度在行将就木之前的征兆。
世间的守财奴都视快快发财为人生的唯一幸福,把金钱的损失看作人生最大的痛苦。三部作品中都并非偶然地出现了主人公与至亲骨肉在金钱问题上的冲突。夏洛克纵然腰缠万贯,对独生女儿却一毛不拔,甚至禁止她恋爱结婚。当后者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感召,从地狱般的家庭出走之后,使夏洛克大悲大恸的不是失去了女儿,而是携走了他的金银珠宝,寻访下落又不免破费钱财。泼留希金对儿子抱有“偏见”,觉得他要输光自己的财产,连其死活也毫不注意。他对女儿也怀有“猜疑”,害怕女儿女婿会挥霍自己的产业,对她的私奔同样不屑于寻访。葛朗台在独生女欧也妮的婚姻恋爱和财产继承权上,更是威胁、软禁、欺骗、蒙哄、剑拔弩张地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终于逼死了妻子,断送了欧也妮一生的幸福。
殊途同归,这些冲突的结果,最终是使家庭的温情全然被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取代了自古以来奉为神圣的人伦关系。不过钱财在这三个守财奴手中,所起的作用却大不一样。夏洛克视金银如公羊母羊,懂得要像“母羊生小羊”一样,毫不怠慢地叫“母金生子金”;葛朗台更深话“钱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它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生产。”他已经领悟了资本在流通中增值的奥秘。尽管夏洛克让金钱生息的手段是一种封建主义的剥削方式,葛朗台的活动带有更多的现代资产阶级的色彩,但他们都力求把钱财转化为资本。可是在泼留希金的庄园里,它却只能变成肥料和垃圾,化为尘埃和石头,以至于连这位农奴主都“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除了征收地租之外,他所能做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在乞乞科夫收购死魂灵时,低三下四地乞求多增加几个戈比而已。
像文学史上许多不朽的典型一样,三个守财奴都不是性格单一的类型化、定型化的人物,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性格侧面和主导性格方面的统一。莎士比亚无意于把夏洛克写成一个十足的魔鬼,他虽是一个贪婪狠毒的高利贷者,同时又是一个生活在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他的肩头同样承受着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若干世纪以来所承受的种族的和宗教的迫害。他不免在稠人广众之中被人骂作异教徒和杀人的狗,长袍和胡须上被人吐上唾沫,甚至像野狗一样被人踢来踢去。这未尝不能博得观众和读者的一点恻隐之心。巴尔扎克则把撒旦一般恶魔的力赋予了笔下的葛朗台老头。他在黄金的巨流中左右逢源,可是必要时却又会耳聋口吃,装愚守拙。他不仅把索漠人玩于掌上,而且“开巴黎人的玩笑”。他干预亡弟的破产案,是因为“想把巴黎人捏成齑粉,非得找些材料让他施展一下狡狯的本领不可”。作为资产阶级的暴发户,葛朗台是从劳动人民中分化出来的一员。从他身上似乎还能隐约窥见昔日箍桶匠的影子,他可以修理楼梯,看侄儿钉几口很好的箱子,“凡是不用花钱的地方他都很阔气”。相形之下,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则带有更多的否定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必须予以全盘否定的。
艺术典型作为主客观的统一,除了上述的“再现”因素之外,必定还有“表现”的因素,它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渗透着作家的情感和理想。对于人文主义理想在“快乐的英国”的实现,莎士比亚是充满信心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与这一理想相悖的丑恶和污秽,却又是一个艺术家的敏锐直觉越来越难于回避的。他在安东尼奥和鲍细霞身上倾注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而夏洛克的冷酷、自私、吝啬和对金钱的贪欲,则处处显示出与这一理想的格格不入。因此全剧的基本冲突,就是“人性”与“非人性”的冲突。然而夏洛克终于在法庭上败诉,有情人亦终成眷属,人文主义原则胜利了。夏洛克的出现像一个不和谐音,但人文主义理想在不和谐中求得和谐,保持了莎士比亚早期戏剧中乐观愉快的主旋律。
巴尔扎克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云诡波谲的政局和光怪陆离的世相,简单地归结为人们毫无节制的“情欲”,而一切情欲之中对金钱的贪欲,则始终是他最得意的题材。我们在葛朗台身上感觉到的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法则的冷酷无情,正是巴尔扎克“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通过典型化所形成的强烈艺术效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