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切入正题
1.初读了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不难看出,王勃的确是个很有才气的人,的确是一个奇才!师相机板书“奇才”。
(二)精读全文,感悟奇才
1.围绕“很有才气”精读课文:
⑴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
⑵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王勃很有才气的句子。
⑶交流,相机精读全文。
①一位姓阎的都督……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王勃是山西人,从“听说”可见名气远扬,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理解“都督”一词。在交流讨论中,明白都督不是一般的官,是古代掌管军事的大官,他举行的宴会不是一般的宴会,而是盛宴,邀请的客人也不是一般的人,而王勃被邀请,说明他不是等闲之辈。
②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想想看,会有哪些人?
▲有这么多的人,可当都督要求他们写庆贺问章时却——引读“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联系王勃的表现,你体会到什么?
③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文思如泉——才华横溢,笔走如飞——写作速度非常快,就像事先写好背出来的一样。
▲指名表演,师生评价
▲大家来夸一夸王勃。(可以用这样的句式:王勃,你真——)
▲师:同学们,要想让自己变得像王勃一样的聪明,我们平时就要做到:多观察、勤思考、敢创作!
④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什么叫“拍案叫绝”?你能用动作表演出来吗?指名表演后,全班边读边表演。
▲现场模拟采访:假如你就是那位都督,我指着一位,问:“这位都督,你为什么要拍案叫绝?”
▲插叙: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
2. 欣赏“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进一步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导美读。
▲出示了与词句相匹配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看到了什么。
②“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学生读一读文中描写这句诗的语句:你觉得美吗?为什么?
▲指导美读。
▲练习背诵三、四两个自然段
③“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齐读第五自然段。
▲抓住“千古流传”、“名文”谈出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延伸,多元解读:
1.在这次宴会上,少年王勃的才气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看出他很有才气,你还看出他其他的闪光点吗?(善于观察、谦虚、自信、孝顺、敢于挑战等)
2、欣赏《滕王阁序》中名句。
(四)总结:
今天,我们读了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的时候当场写下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让我们一起记住当中的千古名句:(生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老师相信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也衷心希望我们班能出现像少年王勃那样有才华的人才。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王勃的诗文,认真地读一读,进一步了解这位唐代文学家的奇才。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敏捷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课文共分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课文插图与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领悟佳句。另一张是今天滕王阁的美丽夜景。可借此激发学生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少年王勃》,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王勃,和他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中有几个很有意思的词语,谁愿意上来写写?(两名学生)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千古传诵)
生:评价(从正确和美观的角度)
师:看到这几个成语,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上这几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才气)。
师:课文中都督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夸奖王勃的?生:奇才
(板书:奇才)
师:才就是有才气,有才华,那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奇”字的呢?你觉得这里的其是什么意思?
生:罕见的。
生:特殊的。
生:非常的。
师:正是因为少年王勃很有才气,才被邀请来参加宴会,那么课文中的那几自然段我们可以具体的感受到王勃是个奇才呢?
生:2、3、4小节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轻声的读2、3、4小节,看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生:交流。师手指着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时写得快?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什么叫做文思如泉?你是怎样理解的?笔走如飞呢?
师:王勃为什么能在写文章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是他以前就到过滕王阁吗?
生:不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课文开头说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王勃只是路过南昌,他本来打算是去看望父亲的。
师:那他的文思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课文中说,当其他人在那儿你看我,我看你的时候,王勃却站在窗前“凝望”
师:凝望是什么意思?
生:目不转睛的看。
师:王勃问什么会目不转睛地看?
生:被美景迷住了。
师:谁来把王勃看到的美景读一读?(2--3名)
师: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
生:不是,是在打腹稿。
师: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
生:他就不可能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师: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成竹”在文中又指的是什么?
师:正是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么样写,所以他提笔的时候才会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王勃写文章的时候速度特别快,那他写的文章到底好不好呢?
生:好。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都督读了他的文章,忍不住拍案叫绝。
师: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
生:拍着桌子叫好!
师:那你们也拍着桌子把都督夸奖王勃的话读一读!
师: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示句子)
(指名读2--3名)
师:这两句话是滕王阁序中最出名的两句,至今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所展现的美景就是刚才王勃站在窗前,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
(出示远处一只野鸭·······)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来细细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景色!
生:齐读
师:如此美丽的奇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热情,当即就用这两句话把它描述下来了。
(再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齐读。
师:同学们,王勃写的文章令都督拍案叫绝,我们平时写的文章能让人拍案叫绝吗?为什么?
师:王勃面朝着赣江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而我们平时看景色不注意观察,王勃再看景物的时候是
生:边看边想。
师:这就是勤思考,我们要想像王勃写文章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师:让我们捧起书,带着对王勃的敬佩,带着对他的赞美,一起读读3、4小节。
总结:今天,我们读了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的时候当场写下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让我们一起记住当中的千古名句:
(生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延伸:
师:像王勃这样的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哪些人?
生:孙中山、寇准、司马光、杨炯······
同学们,要想让自己变得像王勃一样的聪明,我们平时就要做到:多观察、勤思考、敢创作!
下课!
反思:
教《少年王勃》这一课,我引导学生反复读想“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会模仿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写前思考,这其实就是灵感的训练过程。学完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沿着这个起点走,每次习作,给学生这个时间。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而事实上,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老师说的太多了,自认为自己讲的非常好,其实课堂上还有好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老师传递的信号无法打通学生的大脑神经,所以最后还是好多学生不喜欢写。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动作,何不为孩子也创造这样的环境呢?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第9课《少年王勃》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会背诵《滕王阁序》诗句,并能结合课文理解其意思。3、通过诵读《少年王勃》,了解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课文在形容王勃才思敏捷时用了“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你能在下面句子中填上带“如”字的成语吗?1、有了你的加入,我们这个小组真是( )呀!2、夏天到了,窗外的知了叫个不停,弄得我真是( )。3、在这家小书店里发现了找了好久的书,我真是( )!4、( ),一晃已经六年过去了!5、法官说道:“( ),你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积累成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请你运用《练习3》读读背背的8个成语来填一填。少年王勃___________,但已___________,在庆贺滕王阁整修一新的宴会中,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口气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真是__________。理解成语意思并正确使用。(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读一读《滕王阁序》全文。学生初步接触《滕王阁序》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三年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训练,一个学期下来,好多老师感觉到学生习作还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实从三年级上的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而这篇课文同样是一篇指导学生习作的好文章。
在习作教学思考上,我个人一直认为“灵感”是训练学生学会习作的关键,写作教学不能忘记怪学生进行灵感训练,当然这一训练是有难度的,而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训练学生灵感的方法。学生接受每一次训练,其实都动脑子想了,他们怎么想,想什么,什么样的想可以给予学生写作的冲动,这一些我们通过读这篇文章,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好的文章是怎么产生的?我个人认为,与这种思考是极其相关的。现在好多学生在写作时,缺少着这种心想的过程,不能够在自己的想中寻找到让自己快乐的语言,所以害怕习作的心理也就有了。
读《少年王勃》这一课,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想“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会模仿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写前思考,这其实就是灵感的训练过程。学完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沿着这个起点走,每次习作,给学生这个时间。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而事实上,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老师说的太多了,自认为自己讲的非常好,其实课堂上还有好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老师传递的信号无法打通学生的大脑神经,所以最后还是好多学生不喜欢写。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动作,何不为孩子也创造这样的环境呢?
习作,离不开孩子大脑的快速思考。但有的学生是拒绝思考的,像“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其实就是一种大脑拒绝思考的反映。我们在每一次习作中,其实也有许多学生是这样的,他们的大脑也是拒绝思考,虽然最后也完成,多是应付之文。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中,我们应该让他们主动打开自己的大脑,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封闭。
当然这也课还有着另一层作用,那就是引领学生学习《滕王阁序》(这是初中的教材),也就是说,这一课的学习,其实为孩子的未来做好一种铺垫,为以后建立一个情境,为以后建立一个知识结构。
这一课值得学生思考的地方不只是这些,比如少年王勃为什么这位年轻就有着这样的才气?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主题。阎都督是怎么知道少年王勃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点,不要以为孩子小,其实他们也能研究。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各位老师:
下午好!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上的这节课。《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让我们的每一堂课更真实、更扎实、更有效是我们当前语文课所最求的目标,因此我在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时,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学结构的有效性三方面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美”
在简单的学习课文的1、2小节后,我直奔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江上迷人的秋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在学习这段时,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与指导,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深入体验,积累内化。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如:抓住“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壮美,抓住“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感悟秋之宁静、秋之深远,在我和学生共同创设的这种情感氛围中,学生会用心地去读,自然而然达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实,读好这段话,也为下文学诗句作好铺垫。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
在熟读成诵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扣词扣句,感受王勃的“才”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才”的词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忍不住、拍案叫绝等,我抓住这些词一遍遍地朗读、一次次地体会,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教师的对话,解读出文本的意义。在学生读第四自然最后一句时,我抓住都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以及说的话进行练读,在读中感悟出王勃确实是个奇才!
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在结束新课时,我出示了王勃写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最有名的一句,目的就是想让学生感悟王勃确实是个奇才!诗写得那么好。最后,布置了一项作业题:推荐读少年奇才的故事,为学生读课外书指明方向,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当然,我在试教的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在需要指导朗读的地方,指导的力度还不够,导致有时整个指导过程有点像走过场,因此学生的理解也不是很深刻。另外,课上对学生的评价是一门艺术,我在学生回答后,还不能很准确,很客观地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后还需多多改进。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年级组的每一位老师,谢谢她们给我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闻老师和张老师,对于我的每一堂课他们总会认真听,及时评,耐心帮助我修改。每上完一节试教课,他们总是先告诉我在课堂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帮我逐字逐句地修改教案,然后再重新试上,每一次试教都花费了他们很多的精力。他们对教学的严谨认真,影响着我,让我这个教学新手在一次次的试教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当然,我的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老师多加批评指正!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
在简单导入后,让学生说说“王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孩子们很快用“很有才气”来概括。在让学生板书后,很自然地引入到对文本的研读。
进入研读阶段,孩子的表现渐入佳境。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他们的发言每每出乎我的意料。
“从‘听说’这个词,我可以体会到两个意思:1、王勃确实很有才华,要不他的名气是不会传到阎都督的耳里的;2、从这个词也能看出,阎都督可能觉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吧,他没有亲自领略王勃的才华,所以想借此机会来领略一下吧!”
“我看阎都督有点半信半疑,毕竟仅仅是听说而已。”
“半信半疑?那是‘信’多一点,还是‘疑’多一点?”我追问到。
“应该是‘信’多一点,否则他就不会‘邀请他也来参加’了!”一个孩子接着话茬说。
“我觉得他或许还有想让他女婿在王勃面前露一下脸的意思。”
毫不起眼的“听说”两个字,居然被孩子们咀嚼出这么多的内容来,是我课前根本没想到的。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写诸位客人的表现,课前我是很担心孩子不能理解作者曲笔的妙处的。但课堂上孩子们的精彩依旧让我“吃惊”。
“这样写的目的其实还是是在写王勃。”
“哦,能具体说说吗?”
“写诸位客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束手无策的样子,这样可以从反面衬托出王勃的‘才气过人’啊!”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方面是因为确实担心自己不能写好,时间短,写不好就丢自己的面子的;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阎都督是早有安排的,让自己的女婿来写。他们没必要让阎都督为难。”
看得出,孩子们的课前是做了充分的预习的,我不禁一次次地为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
课的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是课前最担心的,在新城的试上感觉处理得有点草率。虽然,课前做了无数次的思考,但总感觉没什么新的想法,总觉得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把孩子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于是,今天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处理:
在出示第三段文字后,我让孩子们轻声读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你的朗读,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或者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们顿时明白过来,轻轻吟诵。不一会儿,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来。
“我看到了蓝天,看到了江水。”
“哦,是蓝天吗?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啊!”
“不对,是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孩子幡然醒悟。
“我看到了红红的晚霞映照在江面上,好象给江面上铺上了一条金光大道。在这金色的世界里,有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在展翅翱翔。”
“哦,一只野鸭。”我故意强调了“一只”这两个字。
“是的,课文里说的,是‘孤骛’。”
“听大家说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
掌声中,我操起了那“不太普通”的普通话读起了课文,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或许,他们没想到老师真的会来范读。
见孩子们还沉浸在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我出示了“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图,说:“文字的描述这么优美,但王勃就用了一句就把这场面写了下来。”学生很自然地齐读起――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下课的铃声终于响起,孩子们意犹未尽,教室里一下子又恢复了热闹。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生:我最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师:老师也最欣赏这一句,请大家把这诗句多读几遍,有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生:我想读懂这句诗的意思。
师: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古人云:“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这句诗的意思了,我觉得“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一句描写的就是诗句的情景。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一生读得深情而又欢快)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景色太美丽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欢,被深深地陶醉了!)
(一生读得舒缓而又宁静)你读的感觉好像不太一样,能说说吗?(我觉得这景色非常安静,我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惊动那飞翔的野鸭!)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
师:(全班配乐朗读)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我真想把这迷人的秋景画下来!(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
生:我想用摄像机把它拍下来!(把这动人的镜头永远地珍藏起来,非常值得!)
生:我想歌唱这迷人的景色!(那你能不能唱两句?)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天边的云霞多么美丽……(你很有音乐天赋,唱得也很有味道!)
生:我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生:老师,我能自己编一首小诗吗?(当然可以!)一道夕阳铺水中,水天一色两悠悠。孤鸭远飞余辉尽,惟有江水天际流。(掌声)
师:你最崇拜的诗人是谁?(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生欢喜得不得了)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作者:卢燕 转贴自:常熟市石梅小学 点击数:79
《少年王勃》评课
作者:卢燕 文章出处:常熟市石梅小学
――评田以明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勃》一课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小学第一范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科学,是说它遵循着铁一样的规律;所谓艺术,是说它具备水一样的灵活。课堂教学艺术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它可以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学懂。追求教学艺术之美,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小学第一范文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最近,我听了田以明老师执教的苏教版语文第四册《少年王勃》一课,深有感触。田老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规定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无论是听课的老师还是田老师的学生,无不在田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中享受了一番。
一、思维美
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必须随着教学目标的不同,而寻求最优的状态。”美的教学思维决定着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设计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具体地说,是教师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节奏、图像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在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环节都体现着这种艺术:课前背背学过的唐诗,逐渐将学生引入人才辈出的唐朝,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王勃的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描绘的意境呈在学生的面前,既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把握重点,排除难点,掌握知识,又令人感觉美不胜收;在理解“拍案叫绝”这个词的时候,田老师的设计更是令人叫绝,先进行字面意思的理解,然后对学生精彩发言采用“拍案叫绝”的方法进行即时表扬,再结合课文的语境引领着小朋友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教学过程是那么地自然、流畅,其中,最受益的是学生。
二、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田老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维妙维肖的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的描述,,促使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体现了低年级第一范文教学的语言美,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震荡学生的心灵。值得一提的是,田老师在教学中,一贯坚持不依赖现成的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充分展示自己在这方面的特长,给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提供了绝好的示范,这是录音绝对无法做到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当田老师范读完写滕王阁周围美景的一段文字时,问小朋友:“美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美。”田老师随即插了一个小插曲:“是课文美还是田老师美?”学生说:“田老师和课文一样美!”这时,老师和学生之间,还有什么距离呢?其中,最受益的还是学生。
总之,田老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善于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用儿童喜爱的形式去指导,使学生不仅跟随教师思路走,而且还能借助教师的思路自己摸索着前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1、《少年王勃》学习资料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总之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他的才华超人有关。
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是自杀,无从查考,总归是怀着一腔愁愤离开人世的。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对此事,《唐摭言》所记最详。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作者:彭峰 转贴自:中国教师用书网论坛 点击数:107
《少年王勃》:让细节激起疑问
作者:彭峰 文章出处:中国教师用书网论坛【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前不久,在教学《少年王勃》前,我想抓住“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教学,并且认为孩子们会学得轻松而深刻。教学中,“奇才,真是奇才!”这句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一位孩子读了以后,又请了几位孩子朗读,可惜朗读缺了神韵。我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都督对王勃的赞赏,但是当初都督一开始可不是这样想的,这里还有个故事细节,现在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我出示故事细节:公元663年9月,洪州都督阎伯欤在滕王阁内大宴宾客,邀请许多知名人士出席。王勃路过此地,也应邀而来。他人小名气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阎伯欤早已经叫他的女婿孟学士写了一篇《滕王阁序》,打算在酒席宴前显露一手,夸耀于人,也让他这做岳父的脸上有光。孩子们边读边露出惊讶的神情。
“读完故事,你有何感想?”我试探。
“为什么都督前后变化这么大呢?”孩子们纷纷问道。
“王勃用自己的才气让小看他的都督不敢再小看他了。”陈泽宇说。戴天成补充道:“王勃不光让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还非常佩服和欣赏他,他真了不起!”
蒋雨雯说:“我想主要是这篇文章写得好,都督不得不服。”
“从都督的变化中不仅仅可以看出王勃的这篇文章的确写得很棒,同时我觉得都督也是个伯乐,比那些贪官、不学无术的草包官要好得多了。”王成成的这席话让很孩子们不禁为他热烈地鼓起掌来。
我说:“是的,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这才气在文中也有详细精彩的描写,比如――”
“胸有成竹表明他很有才气,因为别人不敢写,只知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得很笨的样子。”(众笑)
“客人们不敢答应可能不光是因为他们不会写,还因为他们不敢得罪都督。”
“要是写了会怎样?”我进一步探询。
“都督会生气,写得没有他的女婿好,那倒不会得罪都督,但是写得比他好了,都督就会觉得没面子,当然很生气了。”王成成又让我们品尝了“惊喜”。“可是,要是写的没有他女婿孟学士的好,就丢了自己的脸。”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客人们都不敢答应。”我总结着。
他的才气还表现在哪里?
“他写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这说明他写得很快,有才气的人才能写得这么快。”
“请你读一读!”
生读这句。
“我补充……”一个孩子不禁说了起来,我请他说。
“我觉得不光写得快,而且中间没有停下来,好像……好象……。”
“好象会背一样。”一个孩子接上话茬。
“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他写得快,写文章就想默写一篇自己很熟悉的文章一样,这说明他――?”我问道。
“胸有成竹了!”
我接着说:“胸有成竹,也就是说他在心中已经写好了,这叫打好“腹稿”了。关于王勃打腹稿,在我们班级图书角有一本书,叫《白话野史》,上面有一段介绍。请同学们读一读。”
我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这个小“介绍”:(略)
“正因为他那打腹稿的习惯,所以才有胸有成竹、笔走如飞,他写成的文章怎么样?”
生:“非常厉害。”
生:“非常棒!”
生:“我觉得很好。”
师: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
生(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这是《滕往阁序》中最为出名的,至今人们还传诵着,它到底展现了怎样一幅美景呢?
生: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请大家练习练习,试试将江上迷人的秋景通过你的朗读美丽起来。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这么美的景色王勃写时,就用了一句:
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面对这么美的景色,我都想赋诗一首,我先来,你也试试。浩浩长江水,寂寂孤骛飞。落霞映阁楼,天地进心帘。你也来试试!说几句!
生:野鸭缓缓飞,彩霞慢慢飘。
生:水天合成璧,云霞伴鸭飞。
生:无语。
师:美得让她沉醉,都让人说不出来了。(我替他解围)
师:我们说不出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说得没有王勃那样好,但是王勃14岁就写出了这么好的文章。
师:现在你再来读读都督夸他的那句话。
生:读得较好。
师:你对比你大两三岁的王勃能写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很佩服他。
生:我觉得他才气十足。
生:非常佩服他。
生:了不起。
师: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确实很有才气。但是就酸算他这么有才华,但是他胸有成竹地说――?
生:让我来试试吧!
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他有些骄傲。
师:哦,你读一读。(其他孩子直摇头,该生也觉得不对)
生:不是,他有些自豪。
生:读
生;他很谦虚。因为,虽然他已经胸有成竹了, 但是只是说让他试一试。(读,读得较谦虚)
师:刚刚那个故事中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出示――宾客们早知其意,哪里肯写,不是谦称才疏学浅,不敢献丑,就是借口病体未愈。推来推去,最后轮到了王勃。王勃却不推辞,立即接过笔墨,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
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生:他很谦虚。
生;齐读。
师: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既有非常大的才气,又非常谦虚。
师:可以用不但……而且……来说一说吗?
生:王勃不但很有才气,而且还很谦虚。
师:说得好。下面请读一读这几句名言。
人越是高贵,对自己的评价就越是谦虚。
――司汤达(法)
伟人多谦虚,小人多谦虚。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批着灿烂的裙摆。
――(印度)泰戈尔
越有学问的人,往往越是谦虚,只有那些肚子里没货的人才会骄傲。
――彭峰
浅薄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
――(意大利)达・芬奇
生;孩子们读完,似乎有话要说,好多人都举起了手。
师:请你们一起读一读、背一背三四两小节。
一会儿下课铃声响。
师:下课。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作者:褚安娜 转贴自: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点击数:77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一
作者:褚安娜 文章出处: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含义。
2、 会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字词:
都督 南昌 宴会 探望 凝望 余晖
飞翔 孤鹜 千古传诵 读书 《滕王阁序》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才)
2、 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奇才,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提醒学生默读的要求)
三、 相机精读全文:
1、 学习第一节:
重点体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这句话,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略讲)
2、 学习第二节:
重点体会“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 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3、 学习第三、四节:
a、 这两小节中哪些词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思敏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胸有成竹、拍案叫绝)
b、 同学们找得很准确。我们先来看看,王勃胸有成竹的写出了千古的传诵《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最为出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该句)谁愿意读一读?
c、 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d、 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e、 大家来看:“鹜”字比较冷僻,平时用比较少,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是什么字?(鸟)谁能在这个句子里找到“鹜”字相对应的意思?那“孤”、“与”呢?又都是什么意思?
f、 同学们都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那该如何读好这段景色描写呢?(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g、 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h、 不知道大家留心观察了没有,文中第三节和第四节中分别有一句带感叹号的句子,谁能找到?你知道这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又该怎么读好它呢?
出示这两句:
“让我来试试吧!
“奇才!真是奇才!”
四、 全文总结、诵读佳句
通过刚才同学的动手动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少年奇才――王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段落和词汇是非常优美和生动,让我们从课文的三四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当堂背诵!
五、 完成作业:
1、 摘抄佳段第三第四节【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上网搜集整篇《滕王阁序》自己赏读或者将王勃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让更多的人都来了解这位少年奇才!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作者:钱革琴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
一、精读第三段
1 (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 交流
(1)读词
(2)出示: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指名读)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拼音之窗
lóu gé dū dū tàn wàng pāi àn jiào jué
( ) ( ) ( ) ( )
wén zhāng yě yā qìn g hè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 ( ) ( ) ( )
二、对号入座
凝望 眺望 望着 仰望
1、王勃站在窗前,( )着江上迷人的秋景。
2、他( )大海深处,思绪万千。
3、小明( )着空中闪烁的星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4、爸爸( )儿子可爱的脸庞,幸福地笑了。
三、找朋友(根据横线上的意思写词)
①这时,爷爷忍不住拍着桌子称赞:“好书!好书!” ( )
②登上望江楼一看,只见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 (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课文直通车(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回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 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时 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 奇才 真是奇才
(1)给文章最后一句话加上标点。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才华横溢、才智过人的人?用“——”画出有关语句。
(3)你知道“初唐四杰”指哪四人?
(4)你能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吗?
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课外阅读
杨升庵的“澡盆”
杨升庵是明朝的大诗人、大画家、大书法家、大文学家
杨升庵年幼就( ),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他特别喜欢游泳,一到热天,就到门前的小河里去玩个痛快。
有一天,他正在河里游泳,远远地看见衙役们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在前面鸣锣开道,县太爷坐着轿子,在一群衙役( )中走过来。县太爷来到小升庵附近,看他光着屁股在河里游泳不回避他,觉得这孩子可气又可爱,想逗逗他,便叫人拿了岸上的衣服挂在一棵大树上。县太爷下了轿子,对小升庵说:“今天我给你这个小神童出个上联,你若对得好,我把衣服还你,若对不上来,那就在水里泡着吧!”
小升庵一听对对联很高兴,便两手很夸张地抠抠耳朵说:“我( )。”
县太爷被他的滑稽样逗乐了,一指那棵大树:“千年古树当衣架。”说完就想朝轿子那儿走。打算坐在轿子里等小升庵对出下联。谁知,他还没转过身去,一个童声就喊起来:“万里长江作澡盆!”
县太爷一惊,( ):“真是神童啊!”于是亲自取下衣服送到小升庵跟前,说:“你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大的气魄,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1、先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然后将它们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前呼后拥 聪颖过人 脱口而出 洗耳恭听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县太爷看着杨升庵,觉得他可气,是因为( );觉得他可爱,是因为( )。
3、县太爷想出了什么办法来逗他?结果怎么样?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 个生字,认识5 个二类字和2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直面王勃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少年王勃英姿勃发的图
2、询问:你知道这位英俊少年是谁吗? 生交流:王勃(相机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多音字“少(sh ào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少年王勃有了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少年英才,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思考一下: 从课文中你看到了一个( )的王勃。
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讲王勃应邀参加宴会,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后来《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过渡:那你知道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滕王阁序》的吗?写得怎么样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这些内容。
学生浏览后交流:第2 ―4 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1、请大家把心放到课文中,跟随王勃一起走进滕王阁,走入那场宴会。自由读第2 ―4 自然段,找找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交流并出示: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1 )从“谁也不敢答应”看出什么?
(2 )客人们这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3 )指导读好这句话:体会客人们面面相觑,极其慌张,不只如何是好的心情。
2、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的王勃在干什么呢?
(1 )指读第3 自然段,其他同学看课件。
(2 )交流并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3 )指导读这句话,从“凝望”、“边看边想”中感受到什么?王勃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欣赏画面。从王勃“突然回转身来”你好像感受到什么?相机理解“胸有成竹”。
补充资料:上元二年(675 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你觉得王勃怎样?交流(出示成语:风华正茂 出类拔萃)
才思敏捷 后生可畏
文思如泉 笔下生花
(4 )指导朗读:景美人更棒
3、王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又是怎样写《滕王阁序》的呢?(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想象王勃是如何奋笔疾书,一气呵成的?交流指导读好这个情境。
过渡:王勃在事先毫无准备,在极短时间之内写的《滕王阁序》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他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体会诗意,欣赏秋景:
(1 )多媒体播放秋景图,想想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边读边欣赏秋景,边看边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3 )对比着读诗、文,体会意境。
王勃看到眼前的美景,浮想联翩,诗情大发,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了这篇千古名文《滕王阁序》。都督听人读到――(引读诗句)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引读)
请你也学着都督的样子来称赞王勃,指导朗读。现在我们就是参加宴会的宾客,你们有什么想对王勃说的?交流
有感情地齐读第4 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敬仰王勃
王勃这位少年诗人还写了很多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其中一首,出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配乐诵读)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1、背诵课文3 、4 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胸有成竹
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