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课程标准
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1 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3-2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结果。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课时安排
建议4课时
第一课时
中华民族的觉醒
教材分析
1.结构分析:本课时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结合在一起,妥当地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的改变,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中国又爆发了一场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五四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拉开了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要求: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爱国学生,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总是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起着先锋模范作用。了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的经过。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展示对联:
问:你能翻译这幅对联吗?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后概括: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仍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 中国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课教学
(一)新文化运动
活动一:看漫画,析含义
展示漫画:
请学生分析:
1.你认为漫画(一)反映了什么?
2.你知道漫画(二)中所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究竟是指什么?“老家”住在哪里?
3.在中国率先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旗帜的人是谁?学生讨论回答后出示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到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
师:陈独秀疾呼:“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也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形象地把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思想比作一辆车子的两个车轮,号召青年们以民主与科学并重,1915年,他创办《新青年》,李大钊、鲁迅等人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请四位学生介绍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请学生给予评价,教师也参与)
在传播民主和科学的过程中,新文化的“旗手”们提倡进行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试做白话诗、白话文。
展示唐诗、白话诗、文言文、白话文,结合这两首诗和两篇文章,说说新文化的“旗手”们在当时为什么要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唐诗: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课程标准
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1 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3-2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结果。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课时安排
建议4课时
第一课时
中华民族的觉醒
教材分析
1.结构分析:本课时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结合在一起,妥当地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的改变,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中国又爆发了一场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五四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拉开了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要求: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爱国学生,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总是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起着先锋模范作用。了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的经过。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展示对联:
问:你能翻译这幅对联吗?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后概括: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仍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 中国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课教学
(一)新文化运动
活动一:看漫画,析含义
展示漫画:
请学生分析:
1.你认为漫画(一)反映了什么?
2.你知道漫画(二)中所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究竟是指什么?“老家”住在哪里?
3.在中国率先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旗帜的人是谁?学生讨论回答后出示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到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
师:陈独秀疾呼:“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也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形象地把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思想比作一辆车子的两个车轮,号召青年们以民主与科学并重,1915年,他创办《新青年》,李大钊、鲁迅等人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请四位学生介绍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请学生给予评价,教师也参与)
在传播民主和科学的过程中,新文化的“旗手”们提倡进行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试做白话诗、白话文。
展示唐诗、白话诗、文言文、白话文,结合这两首诗和两篇文章,说说新文化的“旗手”们在当时为什么要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唐诗: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