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大一统
课 时
总第6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授课时间
12.8
目标
知识
与
能力
通过对西汉巩固大统一的重大事件的学习理解其大统一的含义。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学习西汉巩固统一各方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掌握并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中国历史上疆域的变化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与沟通,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重点
掌握西汉巩固大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西汉大统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西汉有关知识的材料积累,并初步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
问:秦朝的统治是否如秦始皇所设想的那样延续了千秋万代?
承上启下。
秦朝的灭亡与西汉的建立
投影陈胜、吴广起义图
强调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朝灭亡的时间为公元前206年,为项羽、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简述秦朝统治延续的时间,灭亡的原因、时间。
适当补充相关的知识,使知识上下衔接,不出现断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意识。
材料分析:刘邦夺得天下后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供应军需,我不如萧何;率领将士,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但是,这三个人才,我能任用他们,就得了天下。”
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楚汉战争”的史实、成语典故。
回答:刘邦得天下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过渡
如果你是汉高祖刘邦,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刘家天下?
新的大一统的形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2,认识其做法,并分析其利弊。
指导学生阅读、概括加强统一的措施。(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什么利弊?
(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措施有哪些,结果怎样?
小品表演:河间王与汉武帝的对话。
思考:两人的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猜想汉武帝将采取什么措施巩固王权?
分组讨论:1)推恩令与“分封制”有何区别?
(2)“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比较,哪一个高明?
通过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
汉朝新的大一统形成的过程:汉高祖的建国封邦,汉景帝的平定叛乱,汉武帝的“推恩”“尊儒”。
过渡
汉武帝时期是汉朝的强盛时期,也是开疆拓土的时代。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指导阅读P84-86
强调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时间、意义。
分析、讨论汉武帝加强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
讨论:西汉初期的和亲政策与汉武帝之后的和亲政策有什么不同?如何看待和亲政策?
加深对汉朝盛世的理解。
小结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
(政治、思想、边疆治理)
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作业
设计
1、收集三国人物故事。
2、作业本:P49第1-4.7-15题P50-52第19-20题
板书设计
新的大一统
颁布推恩令
加强监察
独尊儒术
和亲政策
派张骞出使西域
政治
思想
边疆
巩固新的大一统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3-4 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理解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亚欧大陆桥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区别,理解其重要作用。了解隋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及沟通的水系等,理解大运河对经济甚至政治的作用。能够正确看待隋开凿大运河的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角色表演等方法,培养阅读、分析、对比能力,并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学会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身着华丽的丝绸长袍去看戏。长袍制作之精美令全场观众赞叹不已。穿着用中国丝绸缝制的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时尚。
猜一猜:汉代的丝绸织品怎么会出现在古罗马呢?
(三)新课教学
〔播放视频〕丝绸之路
1.[我来试一试]:
根据刚才视频和课本知识,获取有关丝绸之路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况。
2.[我来扮商人]:
请同学们扮演“经商者”,来体会当时的繁荣景象,理解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的历史作用。
3、[想一想]:
丝绸之路有哪些历史作用?
4. [比一比]:
〔展示图片〕欧亚大陆桥资料。思考: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播放视频〕隋朝大运河
5.. [说一说]:
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出示京杭大运河示意图,并指图讲解京杭大运河的中心、东北与东南分别到达哪里、自北向南分哪四段,沟通了哪五大水系,使学生了解大运河开凿的概况。
6..[议一议]:
看课本第102页,议一议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
7.[小组讨论]:
《汴水》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末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问:两首诗中,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和隋朝灭亡的关系分别持什么观点?(2)你赞同哪一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8、[比一比]:
历代对大运河进行了怎样的治理?今天的大运河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2、都是国力强大的体现。
不同点:
丝绸之路:开通了一条亚洲通往欧洲的交通大道;沟通了东西间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大运河:南北向沟通了国内的五大水系;促进了国内南北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巩固了封建统治。
(五)巩固练习
(六)课外拓展
1、组织调查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丝绸之路明天的蓝图。
2、收集资料并列表比较京杭大运河与世界上的著名运河。
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 能简要叙述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 贞观之治武则天的 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 开元盛世以及后期的 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 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 具体表现,认识 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 的 先进地位,增强民族的 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3) 初步用客观辩证的 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 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问答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各国唐人街的 图片资料
提问:唐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 影响力?
新课教学
问题讨论
你知道那些唐朝的 著名皇帝?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才是客观公正的 ?你是怎样看待武则天的 ?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生朗读杜甫的诗忆昔提问:此时反映得 是 什么历史时期的审美景象?
讨论:唐朝农业生产上的 大进步,还与什么密切相关?
曲辕犁和筒车.说说有哪些划时代的 意义?
举例:一些科技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事例?
叙述:新农具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有极大的 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唐代的手工业产品种类生产规模技术水平都超过了以前.
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
展示
唐朝长安的录像
叙述:
社会经济的繁荣,内地与少数民族的密切交流中外交往,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说一说:唐代的 衣食住行以及社会娱乐等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
讨论:
你是怎样看待唐代妇女较为开放自由的 生活的?
课堂小结
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的政策,制定出皇帝要勤于政事,使得 唐朝前期社会秩序稳定,阶级矛盾缓和,广大劳动百姓辛勤劳动,使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盛世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体系构建
设计理念
本课所要体现的课程标准是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教材从史学、诗歌、宗教、绘画、雕塑等方面,选取比较典型的成就,较为全面的展示了汉唐盛世的伟大的艺术成就和他们各自的特点。也是从文化的角度,让学生更深的去理解汉唐“盛世”的盛。对学生来说,主要是了解每一方面的具体成就,和他们各自的特色,也可与阿拉伯的文明成就相对比,理解汉唐在当时世界上的比较领先的地位。对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成就不是很困难。
课标实现
课程标准: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转承建议:汉唐盛世的表现还有文化上的成就,就各个古代文明来说,文化上的成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代的文明成就主要有西方的宗教文明,阿拉伯帝国的文明成就,中华文明在这时的成就体现在文化上主要有哪些呢?这就是我们汉唐文化要体现的内容。我们认为,中华的文明当时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文明,文化成就也很巨大,希望学生能了解主要的成就。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汉唐时期在史学、诗歌、宗教、书法、绘画、和雕塑等方面的灿烂成就。了解各自的具体特色。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欣赏汉唐时期在文化上的各种成就,了解汉唐的文化成就,感受汉唐盛世的风采。理解汉唐文化是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课时安排:建议教学1课时。
*重点展示:史学和宗教上的成就。
*难点突破:文化的传承和吸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分小组收集资料:一个小组收集当时世界文化成就,其余小组收集汉唐时期在文化上的成就:从宗教、文学、历史学、书法、绘画和雕塑等方面去收集。准备展示活动。
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情况简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学习《历史与社会》课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愿意花时间去收集资料。部分学生动口动手能力比较强,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基于上述两点,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两点担心:一是学生在课业负担较重,没有多少课余时间,二是现阶段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非常有限。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能不能积极主动的收集汉唐的文化成就,去欣赏这些文明成就。不要求过多的去记忆。
四、教学流程设计
新课引入
【提问】与汉唐同时期世界上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国家?(我们以前了解过的古代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
【叙述】汉唐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泱泱大国,留给我们不只有英明的政治家,多民族的大融合,也不只有经济的繁荣,生活的开放,还为我们留下了文化的瑰宝,这与当时世界各地的文化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请把我们所了解的汉唐的文化成就展示出来,尽情的欣赏吧。
【展示】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他们收集的当时其它区域的文明成就,主要是古代希腊的哲学、科技、历史学、戏剧,古代罗马的法律和建筑,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化,清真寺建筑,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这些成就。(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明成就有些是共同的,有些是具有不同特点的)
【叙述】当时世界各区域都有很高的文化成就,在汉唐时期我们主要有哪些文化成就呢,在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做过准备了,请同学们让台来展示你们的收获吧!
(希望能采用多种多样的展示方式)
1.收集历史成就的同学能够用叙述的方式展示。
2.收集诗歌的小组希望能以诗歌欣赏的方式展示,可以采用朗颂的方式。
3.收集艺术的小组能用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的形式展示,图片加解说词的形式进行展示。
4.收集宗教的小组能用提问的形式进行学习展示。
【活动】请第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来展示。
他们收集的是关于历史学的成就。
介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事。特点:体例完善,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主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忠于事实。学习他这种在逆境中发奋的精神。
【叙述】这小组在同学介绍得很好,汉唐在史学上的成就是很大的,其实除了史记外还有班固的《汉书》,断代史
教师用问答法介绍知识点:纪传体史书和编年体史书。通史和断代史。
【活动】第二个小组上台,用朗颂的形式介绍他们收集的唐诗的成就。
学生用感情去朗颂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也可以用欣赏的方式,播放名家朗颂的诗歌录音或者是录像资料。这个可由学生收集,学生表演后,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目的是为了充分展示汉唐的诗歌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转承】唐诗的成就是在诗人们推敲之后才获得的,请看书本上关于推敲的典故。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是礼仪之邦的印记,“敲”比“推”有礼多了。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欣赏过了,让我们去看看集宗教的小组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活动】收集宗教成就的小组来展示:
他们用讲故事的形式第一个是关于佛教传播的故事
一位同学讲:少林寺
一位同学讲:唐僧西天的故事
还有一位同学讲:鉴真东渡的故事。
【提问】这两位高僧之间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
(共同的功绩是有利于佛教的传播,不同的贡献是一个是把佛教的经典带回中国,一个是把佛教的影响带到了日本)。
还有一位同学介绍道教的发展。
【转承】道教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我国的影响也比较大。我国的宗教与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都有着联系和不同。我们能通过对宗教文化的了解领会到文化的多样性。在我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下面我们请下面一组同学来介绍他们的收获。
【活动】这一个小组用课件的形式介绍。
王羲之的书法欣赏介绍。“书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顾恺之的绘画,注重人物情态,画好眼睛。
颜真卿的书法:气势雄浑、形体敦厚,“颜体”
阎立本的图画:擅长人物故事画。笔力刚健,线条象盘曲的铁丝。
【叙述】介绍得很好,提升了我们的艺术修养,使我们对汉唐的书法、绘画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了解艺术中另外一个雕塑艺术。
【展示】敦煌石窟的影片。学生观看。
叙述敦煌石窟除了让我们为古人高超的雕塑技艺惊叹外,让我们对佛教在中国的盛行有了较感性的认识。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展示了他们收集的成果,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我们了解到汉唐的文化成就是空前的。不过有一个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
【提问】:为什么汉唐时期有这么就的文化成就?
【活动】:分小组讨论上面这个题目。
小组回答略。
【归纳】原因1、对前代文化的继承。2、对外来文化的吸收。3政治的清明。4经济的发展。用现代的话来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我们发现当今社会上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不多,人们对经济比较关心,思考这样会有什么结果?(拓展性问题)
五、教学反思
我们认为,这堂课要成功,关键是学生收集资料和展示准备是否充分,如果学生没有条件去准备,可由教师准备,采用多种形式去展示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最后拓展性的题目比较深,学生不一定能解答。
帝国新政
教学目标
1. 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学会总结隋朝建立对于多名族国家实现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2. 理解唐太宗李世明的历史功绩,学习正确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方法。
3. 理解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等新政制度对于中国后世的社会政治以及古代东方世界的社会政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叙述:
公元581年,杨坚在中国北方建立了隋朝,结束自东汉末年长达400多年的民族纷争,实现了 多民族的国家的再度大一统。然而隋王朝和秦帝国一样,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久,公元618年就灭亡了。
讨论;
隋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么?
叙述
公元618年,隋朝贵族建立了唐王朝。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是李世民。
提问
如果你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臣,你能帮助唐太宗从隋王朝的灭亡历史事实分析总结那些经验和治国之道。请同学参考课本,讲一讲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分析 贞观之治的社会和谐局面的历史原因。
辩论
贞观之治社会和谐局面的 出现,是否是唐太宗李世民个人的功绩。
板书:唐太宗李世民和 贞观之治
唐帝国新政
1.三省六部制
教师讲述三省六部制
学生讨论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度
在隋朝以前,国家 选拔官吏主要采取举荐的 办法或凭借家庭出身,想一想:这种选拔官吏的办法会带来怎样的社会问题?
请同学解释科举制度
谈谈科举制度的作用?有何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