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人琴俱亡(通用13篇)

人琴俱亡(通用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琴俱亡(通用13篇)

人琴俱亡 篇1

  刘义庆〖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古文,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简洁传神的语言 3、重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4、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1. 导入,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    了(liǎo)不悲               笃(dǔ)   舆(yú)                    奔(bēn)丧      恸(tòng)                    亦卒(zú)  不调(tiáo)2.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实词:笃:(病)重;        索:要;        舆:轿子;径:直往;          素:向来,一向; 卒:死虚词:而:表承接,不译;     了:完全;既:已经;             俱:全,都。  因:于是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奔丧事,一路上都没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2.探究 (1)、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弟弟子敬,独特在哪?(2)、你如何理解子猷的独特的悼念方式?3. 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4.拓展延伸:手足情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真切的体会?第三块:布置作业 将本文扩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对子猷悼念弟弟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进行合理想象。

人琴俱亡 篇2

  初二语文教学案

  教学简案(1)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一. 导入 :

  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 《世说新语》及作者:

  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刘义庆撰。南宋文学家。

  三.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音。

  你能读准下列划横线的字音吗?

  病笃           语时了不悲            此以丧矣            索舆来奔丧

  弦既不调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四. 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翻译文言文方法。

  给下面的字词注释

  1.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3. 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4.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 既,已经。

  6.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亦,副词,也。 卒,死。

  五. 课堂交流:

  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 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 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 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3. 请合上书回忆: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由此归纳;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也就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

  三、课后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语时了(liao, le )不悲  (    ) 2、便索舆来奔(ben, ben)丧 (    )

  3、弦既不(tiao,diao)   (    ) 4、因恸绝良久(dong,tong) (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何以都不闻消息

  3、语时了不悲      4、子敬素好琴

  5、因恸绝良久

  6、子敬先亡

  亡羊补牢

  7、楚王闻之,吾欲辱之,何以也?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三、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语文教学案

  《人琴俱亡》教学简案(2)

  主备人:李彩霞 参备人:刘华斌、柏汉国、孙祝娜、李维国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       )   笃(       )    恸(       )    舆(       )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 子敬素好琴(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此乃英雄也(   )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人琴俱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成语填空练习。(出自《世说新语》)

  望(梅)止渴  (鹤)立鸡群 

  口若(悬)河     应接不(暇)  

  大家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本书吗?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文章。(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者、作品,出示教学目标。

  1、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志怪小说,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

  2、出示目标:

  (1)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三、学习课文

  一读课文,正确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注释中的注音读准确。

  2、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生齐读重点字词读音,师范读课文。

  4、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理解地读。(要求:文从字顺)

  1、学生对照注释,试译课文,如有不会的词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解决。

  2、教师解疑。

  3、教师检测。

  你能订正下列译文中的错误吗?

  (一)解释划线的词             

  (1)……俱病笃  (忠实)                                      

  (2)语时了不悲 (句末语气词)      

  (3)便索舆来奔丧(绳索)             

  (4)子敬素好琴(白色)             

  (5)弦既不调(既然)

  (6)因恸绝良久(因而)              

  (7)月余亦卒(结束)

  (8)便径入(小路)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凭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就把绳子放在车上来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三读课文,发现地读。(要求:读出疑问。)

  1、学生思考提出疑问。

  重点研讨:

  (1)为何“了不悲”、“都不哭”?

  (2)“琴不调”说明什么?

  学生质疑预设:

  (1)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俱病笃)

  (2)子猷听见自己的亲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呀,这怎么理解?(强忍悲痛,道是无情却有情)

  师从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和文化特征方面引导。

  (3)为什么“琴不调”?

  (睹物思人,悲痛至极,无法将琴弹协调)

  (4)子猷是怎样一个人?

  (教师补充故事加课理解)

  故事:夜访戴逵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àn)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诵读课文:有感情地读。(配乐:《高山流水》)

  学生读出哀怨、悲凉、凄婉的感情。

  四、链接生活,体验深情

  结合语境,仿写句子

  “兄弟”这个词语的内涵在今天已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不再是血脉相连。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家,同学们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需要帮助的时,我会悄悄站在你身边。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获得荣耀时,  我会第一个为你鼓掌。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失败苦闷时,  我会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

  五、熟读成诵,背课文。

  方法:减字背诵法

  六、布置作业

  书面翻译并背诵全文。

  附:

  板书设计

  人琴俱亡

  刘义庆

  人亡――抑制――了不悲

  琴亡――喷发――恸绝良久

人琴俱亡 篇4

  学习目标:

  1、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感受到子猷与子敬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俗话说:“兄弟如手足”,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琴俱亡》讲述的是哪两位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呢?组织学生默读。学生快速读课文后回答。

  组织学生进行作者、作品介绍简单介绍魏晋名士风度学生交流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课文边圈点勾画,找出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对重点语句做标记。学生读课文,交流疑难,在教师指导下释疑。

  3自由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兄弟之情的句子。学生交流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翻译课文看注释结合查工具书疏通文意

  2检查翻译情况:复述课文内容。一人读一人译,复述内容。

  3创设问题情景:既然兄弟情深,为何子敬死了,子猷却“了不悲,都不哭”?再读文章,思考讨论。

  4“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小组推荐交流

  课后学习:

  1、了解和探究魏晋名士风度及其社会成因。.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人琴俱亡 篇5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时数:一课时

  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导入  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的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板书:人琴俱亡

  二、落实常规 展示预习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2、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三、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 体会感情

  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思考: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教师板书。

  五、作业 布置: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把课文编写成“课本剧”,并且表演。

  板书:

  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人琴俱亡 手足情深

  取琴弹 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 篇6

  导学目标

  1 、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 、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

  自学预习

  一、 生字正音

  猷( ) 笃( ) 了( ) 舆( ) 奔( ) 调( ) 掷( ) 恸( )

  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

  俱:都。 既:已经。 笃:(病)重。 掷:扔。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因:于是,就。 索:要。 而:表承接,不译。 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 绝:气息终止。 卒:死。

  三、 译句子:

  1、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译: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不哭。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于是痛哭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汉末至南朝宋初的社会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文人精神风貌与才情,对中国文学、审美习尚、思想文化尤其是对士人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

  该书共36门,1130则,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文人学士集体纂集而成。以人物为中心,分类叙事,前21科属褒赏一类,后15科属贬斥类,全书有明显的崇儒色彩,但也有大量称羡清谈名士、阐扬老庄玄学的内容。

  五、相关资料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研讨学习

  一、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

  1、因为他们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此字重读)不闻消息,当然能判断出他已经先走了。

  2、子猷不闻消息,是因为他也病重他的左右怕其悲伤而向他隐瞒了子敬病亡的消息。

  二、子猷听见自己的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这似乎有点有悖常理,怎么还说他们兄弟情深呢?

  1、因为子猷自己也病重了,他想去见自己的兄弟最后一面,怕悲伤过度,所以他强忍悲痛。

  2、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 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却有情。”

  三、子猷是用什么方式来悼念他的弟弟的呢?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弹琴,

  王子猷他是一个个性独特、行为处世都与众不同的人。

  四、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五、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六、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 《伤逝• 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猷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七、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琴不调说明了什么?

  1、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

  2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因为子猷前面情郁于中,现在睹物思人,悲痛至极,所以他无法将琴弹协调。一件事物跟随主人久了,它也有灵气了,琴和子敬也有心灵相通的地方,除了子敬没有人能弹出协调的琴声。这更渲染出子猷内心的悲伤。逝者已去,睹物思人,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

  八、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 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 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九、写作技巧: 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 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 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 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 更加丰富深厚。

  拓展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王子猷(yóu) 病笃(dǔ)

  b.径(jìng)入 琴弦(xián)

  c.掷(chēng)地 悲恸(tòng)

  d.卒(zú) 不调(tiáo)

  二、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1.何以都不闻消息

  a.总是  b.竟  c.已经

  2.语时了不悲

  a.结束  b.可能  c.完全

  3.子敬素好琴

  a.白色  b.向来  c.本来的,原有的

  4.便径入坐灵床上

  a.小路  b.径直  c.直径

  5.弦既不调

  a.协调  b.调解  c.调弄

  6.因恸绝良久

  a.隔断  b.绝对  c.极

  7.便索舆来奔丧

  a.轿子  b.地图  c.舆论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1.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原句。

  2.说说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时了不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都/不闻消息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何/以都/不闻消息 d.何/以都不/闻消息

  4.对这一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子敬兄弟二人病情都很沉重,第二件事写王子猷去为子敬奔丧。

  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反映了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

  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责问,“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急切之情。

  阅读原文完成下列题目

  1.《人琴俱亡》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家。

  2.解释下列加粗字。

  (1)俱病笃          (2)了不悲

  (3)都不哭          (4)弦既不调

  3.下列加粗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俱病笃   人琴俱亡     b子敬素好琴  又留蚊于素帐中

  c人琴俱亡   亡羊补牢   d何以都不闻消息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4.文中子猷为什么要把子敬的琴摔掉?

  14【参考答案】

  一、c二、c三、c4.(1)帐  辗转(2)歉  5.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无缘无故  6.才  并  如果  必  7.(1)“至今”是直到今天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内疚之情。(2)“清算”一词表现了父亲对子女学习上严格要求和严厉的态度。(3)“不幸”表达了惋惜的感情。(4)“前世冤家”表达了作者对孔孟经典厌恶的态度  8.(1)不能删去。因为“居然”表达了作者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惊喜之情。(2)不能删去,因为“都”表示总括,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扼杀妇女全部才干的愤慨之情。  9.示例:愿你像清润的水分,天天浸润我们的喉咙。  10.邹韬奋散文  萍踪寄语  萍踪忆语

  四、(一)1.(1)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2)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造句略2.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3.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

  4.不能倒过来。上几段主要写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她的才能,这一段虽也写母亲,但主要是写“我”看到母亲深夜劳苦不休时的歉疚和激动之情,意思又进了一层。

  11.(1)活泼、欢悦、柔和、青春(2)不能。因为“瞥”是很快地看一下的意思,而“看”“瞧”等不能把“很快”的意思表达出来。(3)①“大约”表示估计,不是确数。②“大概”“也许”两词都表示猜测,不是确指。只有这样才符合语境。(4)①背  ②容貌姿态(5)①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表达了一个母亲的爱子深情。  ②母亲生怕惊醒熟睡中的孩子,所以“蹑手蹑脚”,表达了深切的爱子之情。(6)元宵夜的“巡阅”

  六、1.但是,否则。

  2.揭露了旧社会对妇女才能压抑埋没的罪孽。

  3.“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人琴俱亡 篇7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模拟题。

  3.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

  【学习重点】

  1.重点字句解释和翻译;

  2.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

  【学习难点】

  1.重点字句解释和翻译;

  2.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过程】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俱:都; 笃:(病)重; 而:连词,表承接。

  2.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左右:手下的人; 都:总、竟; 何以:为什么;

  3.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语:说话; 了:全,完全; 索:要;

  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4.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素:向来,一向; 琴:弹琴; 径:直往;

  既:已经; 调:协调; 掷:投掷,扔;

  5.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因:于是,就; 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气息中止,死亡; 亦:也; 卒:死;

人琴俱亡 篇8

  教学目标:

  1、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

  2、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4、体味其简洁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课程类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通过提问:

  1、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2、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知识

  (穿插问题: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小说之中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有哪些?)

  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回到初中以来学过的经典现代小说中,更好的与原始文言小说形成对比!

  下面,我们从抽象到具体,通过研读《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其是否体现了一些现代文学原理中的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

  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dǔ)都(dū)丧(sāng)(sàng)了(liǎo)舆(yú)调(tiáo)恸(tng)

  2、体朗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

  三、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平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四、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小组活动:

  1.以平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

  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

  2、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晋书列传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

  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

  (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六、小结:

  课文内容结构

  俱病笃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奔丧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琴弹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月余亦卒

  在此结构之中,小说的雏形依稀可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业已具备。叙事较为完整,情节波荡起伏,首尾呼应,实为一佳作。在整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试背文章,完成大纲要求。

  2、语法现象:宾语前置

  如:何以都不闻消息?(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在前文有:1.吾欲辱之,何以也?

  2.王曰:“何为者也?”

  3.王曰:“何坐?”

  七、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人琴俱亡 篇9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人琴俱亡 篇10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3.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地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展示预习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2.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

  三、自主学习记录卡练习情况交流展示。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副词,总,竟。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③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全,完全。

  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⑤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径,直往。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 调,协调。掷,投掷,抛掷,扔。

  ⑥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死亡。

  ⑦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 卒,死。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质疑探究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积累古诗文中写手足亲情的句子。

  七、课堂检查

人琴俱亡 篇1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前两篇课文导入新课:

  父子深情→母子深情→兄弟深情。

  二、介绍作者及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三、出示小黑板,读准字音:

  猷笃了舆奔调

  掷恸

  四、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五、弄懂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弄懂大意。

  师补充解释:

  俱:都。既:已经。笃:(病)重。

  掷:扔。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因:于是,就。

  索:要。而:表承接,不译。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绝:气息终止。卒:死。

  2、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小组互译,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译文,学生改错。

  六、指导学生: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朗读并背诵。

  七、小结:

  八、作业:

  1、翻译句子:

  语时了不悲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人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其他的故事吗?

  教学内容 : 十三、人琴俱亡

  课 时 : 2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在理解大意基础上理解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教学重点 :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情,语言简洁。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比赛:

  分三大组,指名各组推荐的学生代表朗读课文,要读出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二、理解文章内容,深入体会“至爱亲情”:

  1、学生讨论并交流两段文字内容。

  2、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词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特别明确“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3、分析理解子猷的个性特点,从而理解本文所表现的主题。

  4、了解语言简洁的特点。

  三、拓展训练:

  1、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的《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锄地种菜),见地有片(一块)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拾起)而掷去之。又尝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 废(掷下)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你)非吾友也。”

  人琴俱亡(网友来稿)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人琴俱亡(网友来稿)教案,

  (1)下列各项中,“故”字含义不同的是

  A、依然故我B、故作镇静

  C、故态复萌D、故步自封

  (2)解释加点的词:

  A、捉刀B、异曲同工

  捉弄异想天开

  (3)翻译句子:

  A、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掷而掷去之。

  B、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你读了短文后,有什么感受?

人琴俱亡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成语填空练习。(出自《世说新语》)

  望(梅)止渴 (鹤)立鸡群

  口若(悬)河 应接不(暇)

  大家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本书吗?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文章。(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者、作品,出示教学目标。

  1、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志怪小说,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

  2、出示目标:

  (1)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三、学习课文

  一读课文,正确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注释中的注音读准确。

  2、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生齐读重点字词读音,师范读课文。

  4、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理解地读。(要求:文从字顺)

  1、学生对照注释,试译课文,如有不会的词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解决。

  2、教师解疑。

  3、教师检测。

  你能订正下列译文中的错误吗?

  (一)解释划线的词

  (1)……俱病笃 (忠实)

  (2)语时了不悲 (句末语气词)

  (3)便索舆来奔丧(绳索)

  (4)子敬素好琴(白色)

  (5)弦既不调(既然)

  (6)因恸绝良久(因而)

  (7)月余亦卒(结束)

  (8)便径入(小路)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凭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就把绳子放在车上来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三读课文,发现地读。(要求:读出疑问。)

  1、学生思考提出疑问。

  重点研讨:

  (1)为何“了不悲”、“都不哭”?

  (2)“琴不调”说明什么?

  学生质疑预设:

  (1)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俱病笃)

  (2)子猷听见自己的亲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呀,这怎么理解?(强忍悲痛,道是无情却有情)

  师从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和文化特征方面引导。

  (3)为什么“琴不调”?

  (睹物思人,悲痛至极,无法将琴弹协调)

  (4)子猷是怎样一个人?

  (教师补充故事加课理解)

  故事:夜访戴逵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àn)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诵读课文:有感情地读。(配乐:《高山流水》)

  学生读出哀怨、悲凉、凄婉的感情。

  四、链接生活,体验深情

  结合语境,仿写句子

  “兄弟”这个词语的内涵在今天已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不再是血脉相连。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家,同学们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需要帮助的时,我会悄悄站在你身边。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获得荣耀时, 我会第一个为你鼓掌。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失败苦闷时, 我会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

  五、熟读成诵,背课文。

  方法:减字背诵法

  六、布置作业

  书面翻译并背诵全文。

人琴俱亡 篇13

  倪明

  课 时 : 2・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由学过的前两篇课文导入  新课:

  父子深情→母子深情→兄弟深情。

  二、介绍作者及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三、出示小黑板,读准字音:

  猷笃了舆奔调

  掷恸

  四、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五、弄懂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弄懂大意。

  师补充解释:

  俱:都。既:已经。笃:(病)重。

  掷:扔。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因:于是,就。

  索:要。而:表承接,不译。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绝:气息终止。卒:死。

  2、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小组互译,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译文,学生改错。

  六、指导学生: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朗读并背诵。

  七、小结:

  八、作业 :

  1、翻译句子:

  语时了不悲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人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其他的故事吗?

  教学内容 : 十三、人琴俱亡

  课 时 : 2・2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在理解大意基础上理解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教学重点 :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情,语言简洁。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比赛:

  分三大组,指名各组推荐的学生代表朗读课文,要读出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二、理解文章内容,深入体会“至爱亲情”:

  1、学生讨论并交流两段文字内容。

  2、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词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特别明确“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3、分析理解子猷的个性特点,从而理解本文所表现的主题。

  4、了解语言简洁的特点。

  三、拓展训练:

  1、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的《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锄地种菜),见地有片(一块)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拾起)而掷去之。又尝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 废(掷下)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你)非吾友也。”

  (1)下列各项中,“故”字含义不同的是

  a、依然故我b、故作镇静

  c、故态复萌d、故步自封

  (2)解释加点的词:

  a、捉刀b、异曲同工

  捉弄异想天开

  (3)翻译句子:

  a、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掷而掷去之。

  b、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你读了短文后,有什么感受?

  作者邮箱:

  [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琴俱亡(通用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