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精选14篇)
《圆柱的认识》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 、揭示课题.
板书:
二、新授教学
(一)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篇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就做一个摸一摸的游戏好吗?瞧,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里面装了几种物体,其中有我们学过的,也有我们没学过的,看看准能把我们没学过的物体摸出来?
师:(一个学生摸出几个圆柱体。)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没摸出其他的物体吗?
生:因为那些物体的面都是平平的,这几个圆柱有一个曲面,能够滚动。师:你可真聪明。像这样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
[反思:采用游戏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摸一摸的游戏中初步感受圆柱的特征。然后通过对比、辨析强化对圆柱的认识,使课堂自然、真实、生动。]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想知道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我想知道圆柱弯曲的那个面究竟是什么形状的。
生:我想知道圆柱有什么特征。
师:从大家的问题当中,老师看出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我听说咱们班级的同学都很聪明,自学能力也很强,所以老师想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你们能行吗?
……
二、认识圆柱
1.自学并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独立阅读数学书74页和75页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要结合你手中的圆柱体,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来感知圆柱的这些特征。
[反思:概念教学要求严密性和准确性,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边看书边观察实物,使知识得到整合。]
2.汇报并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
师:看完书的同学请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同伴交流一下,好吗?(小组交流汇报读书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介绍你们所了解的圆柱呢?
生:我知道了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生:我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准确地概括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来。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你是怎样理解完全相同呢?
生:我认为一模一样就是完全相同。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这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呢?
生:可以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
生: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反思: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只是源于对圆柱的生活感受,而当他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发现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兴奋的行为状态,就更容易参与到下面的问题解决中去。]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啊!现在通过课件演示,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的发现好吗?(课件演示:圆柱体上下底面重合图。)
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圆柱的上下底面之间画了4条线段,这4条线段是否都是圆柱的高呢?如果不是能说出你
的理由吗?
生:这4条线段不都是圆柱的高,因为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所以说只有垂线段才是圆柱的高。
师:你概括得真准确。那么圆柱的上下底面之间有多少条垂线段呢?
生:无数条。
师:所以说圆柱的高也有无数条。
[反思:认识圆柱的高是学生认识中的难点,在此环节中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认识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的特征,那么你们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生判断后说出理由。)
3.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师:圆柱的上下底面以及高都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了,但是大家看圆柱的侧面,用手摸一摸是一个曲面,这是我们比较陌生的。大家猜想一下,这个陌生的侧面是否也能够转化成我们比较熟悉的平面图形呢?如果能那么有可能是什么图形呢?
生:我猜可能是长方形。
生:我猜有可能是梯形。
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究竟是哪一种平面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小剪刀轻轻地把圆柱的侧面剪开,仔细观察剪开后的图形和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和同伴交流一下。
生:我发现如果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它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生:我和他剪开的图形不一样,我也是沿着高剪开的,可是我剪开后的图形是正方形。
生:我是沿着一条斜线剪开的,可是剪开的却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生:我剪开的是不规则图形,但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底面周长也是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长,高也是不规则图形的高。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投影演示侧面展开图出现的几种情况。)
师:从刚才大家的交流汇报中,老师看出了大家对圆柱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其中同学们重点研究的是圆柱的侧面积,我们把它展开就转化成了大家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不可以根据自己动手操作及投影演示的过程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呢?试一试好吗?
(生填表,师巡视指导。)
[反思:侧面展开图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剪一剪、看一看、比一比等手段化曲为直。使陌生的曲面转化成比较熟悉的平面图形,从而发现圆柱体的包装纸可以有多种形状,与自己原先的认识不一样,并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发现问题的本质,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4.小结。
师:刚才大家通过看书自学,观察手中的圆柱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了解了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从这一系列活动中看出了咱班同学那种自强、自立、协调合作的精神。我猜想同学们一定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也一定会应用这些知识吧?那我们现在做几道练习题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知识好吗?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圆柱
1.我会填。
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2.我是小法官。
(1)圆柱的高只有l条。——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柱的侧面展开只能是一个正方形。
(4)圆柱的两个底面直径相等。
3.投影出示:圆柱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4.把一块长94.2厘米,宽31.4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成一个圆桶,这个圆桶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
5.实践性作业:给圆柱体罐头盒做外包装。
“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从直观人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提高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设想: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们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思路为:
1.情趣导入。诱发新知。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们创设了3个学习情境,即创设实践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情境。力争达到感知圆柱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新课后,我们设计了针对性和发展性的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基础。
下面,就第一点、第二点作以简要介绍:
第一,情趣导入,诱发新知。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因此,上课伊始,创设学习情境,在游戏中自然引出课题。
第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以及分析、比较,能够概括出圆柱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理解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及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演示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有的学生会剪出不规则的图形,我们也做了相应准备。
在整个教学中,以师生共同探讨“圆柱”的特征为主线,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合作意识,力争促进学生的相互认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团结协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实践新课程中所提到的“人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反思:
我们团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的沟通和交流后,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采用游戏导入,当学生从袋中摸出比较陌生的物体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个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并不是流于形式。因为学生在触摸中初步感受了圆柱的特征,因而能准确地把它与学过的立体图形区别开。
第二,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让学生结合实物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很好地利用了教材,并且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几个活动连接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整体。
第三,注重学生多样化的思考策略。
教学中,充分为学生提供思考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让学生验证“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上我们听到学生说出了4种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名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第四,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结束时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为罐头厂家设计一个外包装。这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这一理念。
但精彩中难免也会有些遗憾:一是,语言有时不太准确。如:指着圆柱说“圆柱旁边有一个面是侧面”。教师过于急躁,如果说“圆柱除了两个底面还有一个曲面,它是圆柱的侧面”就会更好了。二是,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当有一个小组汇报出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时,应该就势引导学生演示,让学生发现它通过割补法也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反思了本节课,我们团队有了一点教学重建的设想:对于“圆柱的高”的教学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的处理应再深入一些。上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一下手中圆柱的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它的高有无数条,而且知道测量外侧的高比较方便,同时也为后面布置的实践作业奠定了基础
《圆柱的认识》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 、揭示课题.
板书:
二、新授教学
(一)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完成第39页上的“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 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的物体各一个,及多个圆柱形的物体(如罐头盒、茶叶筒、药盒、药瓶、纸盒等);让学生也收集几个圆柱形的盒子,同时让学生将教科书第153页上的图沿边剪下来。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 Π r或C= Π 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口算)。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二、导入 新课
教师手中先后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
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了,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三、新课
1.。
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 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校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圆柱
教师:大家刚才认识了圆柱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出示有圆柱形物体的投影片。
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线,于是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随后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线。
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然后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柱是直圆柱的简称,即两个底面之间从上到下一样粗细,高垂直于底面。
接着让学生用手模一模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明白: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他们都相等。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小结: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上、下两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圆
圆柱
从上到下粗细相同
2.巩固练习
(1)做第39页“做一做”的第l题。
要求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如钢管、汽油桶、炉子姻简、截面是圆形的铅笔等。
(2)出示(投影)一组立体图形,辨析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为什么?
3.教学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出示一个带完整商标的罐头盒。
教师:这个罐头盒是什么体?(是圆柱体。)
“它的侧面是哪个面?”
让前排的学生指示给全班同学看,使学生明白,这个圆柱的侧面实际上可以用罐头盒上的商标纸来表示。
然后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再将商标纸打开,平展在黑板上。
教师:现在商标纸是什么形状?(是长方形。)
教师沿着商标纸的边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再将这张长方形的纸包在圆柱的侧面上,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柱底面的高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四、小结(略)
五、课堂练习
1.做第39页“做一做”的第2题。
可以将教科书上的图用投影仪放大或画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指给大家看,其他学生评月是否正确。
2.做第39页“做一做”的第3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柱,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量完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量的。
3.做练习十的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特征来解释。
《圆柱的认识》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 、揭示课题。
板书:
二、探究新知
1、
(1)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2、圆柱的面.(课件演示:)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①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②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③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柱的高.
(1)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2)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操作实验(课件演示:)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随堂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课后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篇6
教学内容 课本第 10~12页的例 1、2 和“做一做”,练习 2的第 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使学生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3、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 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关键 利用学具充分演示,使学生自主感悟。
教具准备 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长方形小旗等。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呈现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问:你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这类物体的名称叫什么?
2、揭示并板书课题。(圆柱体)
3、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电池、柱子、水杯等)
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圆柱体实物。
问:圆柱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a、看一看,摸一摸。
b、教师介绍:底面、侧面、高。
c、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高。
(2)观察立体图形。
a、教师现场作画。
b、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底面、侧面、高,教师板书注明。
(3)圆柱的特征。
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4)演示学具。
a、猜一猜,转动长方形小旗后,会是什么形状?
b、学生演示学具。
c、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演示的结果和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
2、教学例2.
(1)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教具演示。
a、侧面剪开,展开成长方形。
b、把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圆柱。
(3)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再操作、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11、12页的“做一做”。
4、课堂小结。
结合教具、学具说一说对圆柱的认识。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 2的第 1~4题。
第1题。
(1)指出圆柱,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物体?
第2题。
(1)判断哪些是圆柱。
(2)说想法。
第3题。
(1)观察图形,想象能折成什么形状的物体。
(2)折一折。
第4题。
(1)想一想,猜一猜。
(2)互相交流。
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 、揭示课题.
板书:
二、新授教学
(一)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篇8
圆柱的认识1、概念:上、下来两个完全相同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
2、圆柱的侧面积和求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侧面积= 底面周长高
3、圆柱的表面积和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4、圆柱体积及求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
5、圆柱容积和容积计算公式
圆柱容积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圆柱的容积。计算方法与体积相同,但计算时要从容器里度量直径或半径或周长,以及深(高)。
学习技巧精要
1、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时要注意:
(1)求侧面积,底面周长和高时必备的条件,如果已知底面积的直径,半径,应先求出底面周长,再求侧面积。
(2)求表面积要分清下面三种情况:⑴有两个底面的 ⑵只有一个底面的⑶无底面(只有侧面)
(3)求制作圆柱用料(求侧面积或表面积)时,实际的材料都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取近似值,一般要用“进一法”。
(4)计算圆柱的体积、容积,底面积和高时必备条件,如果已知底面周长或直径,要先求出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出体积或容积。
(5)、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一般先要分步计算,先求侧面积,底面积,然后求表面积或体积。每步的计算结果,要写上正确的计算单位。
2、解答题要弄清楚,是求表面积、侧面积、还是体积(容积),不要乱套公式,出现错误。
如:做通风管的铁皮、下水道(下水管)、烟囱的表面积、压路机的 滚筒压一周的面积等都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1、王师傅用铁皮做10节同样大小的圆柱形通风管,口的直径20厘米,每节长60厘米,一节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口处铁皮略去不计)
解:20厘米=2分米 60厘米=6分米
(1)通风管的底面周长:c=πd
=3.142=6.28(分米)
(2)一节通风管所需铁皮:s侧=ch
=6.286=37.68(平方分米)
(3)10节通风管所需铁皮:37.6810=376.8(平方分米)答:(略)
2、一个圆柱形铁皮罐,底面半径时3厘米,高12厘米。这个铁皮罐的表面积时多少平方厘米?
解:(1)铁皮罐的侧面积。 (2)铁皮罐的底面积
s侧=ch=2πr s底=πr2
=23.14312 =3.1432
=226.08(平方厘米) =28.26(平方厘米)
(3)铁皮罐的表面积 列成综合算式:
226.08+28.262 s表==2πrh+2πr2
=226.08+56.52
=282.6(平方分米)
3、一种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周长125.6厘米,高30厘米,做一对这样的水桶至少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解:(1)水桶的侧面积: (2)水桶的底半径:
s=ch r=c÷2π =125.630 =125.6÷(23.14)
=3768(平方厘米) =20(厘米)
(3)水桶的底面积 (4)需要铁皮的 面积s底=πr2 (3768+1256)2
=3.14202 =50242
=3.14400 =10048
=1256(平方厘米) =10100(平方厘米)
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5厘米,高是1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分析:求圆柱的体积要先通过底半径,求出它的底面积,再求体积。
解:(1)圆柱的底面积 : (2)圆柱的体积:
s底=πr2 =3.141.5 2 v=sh=7.06512
=3.142.25 =84.78(立方厘米)
=7.065(平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84.78立方厘米。
5、一个圆柱形牛奶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牛奶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分析:求牛奶桶的容积,计算方法与求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题中已知底面直径和高,先通过直径求半径,再求底面积 ,最后求容积。
解:(1)牛奶桶的底面积: (2)牛奶桶的 容积
s底=πr2=3.14(3÷2)2 v=sh =7.0654
=3.142.25 =28.26(立方分米)
=7.065(平方分米) =28.26(升)
答:牛奶桶 的容积是。
《圆柱的认识》 篇9
年级:六年级
内容:
圆柱体的认识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圆柱体模型总结了圆柱体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列举、展示、观察了生活中常见的典型圆柱体后,在指导学生制作圆柱体模型之前。
师: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吗?
……
生1:硬币是圆柱体。
师:是吗?你能指出它的底面和高吗?
生1:(拿出一枚硬币)这两个圆就是底面,这个厚度就是高。
师:大家同意吗?有硬币的同学拿出来看看。
生:(一边交流,找硬币)同意。
生2:(站起来,举着硬币,大声地)硬币不是圆柱体。
师:(感到意外,但是兴奋地指着生1)很好,你跟他讨论,大家认真听,有意见的可以插话发表意见。
生2:(对生1)你说,圆柱体有几个面?
生1:三个呀。
生2:三个什么样的面?
生1:两个圆圆的平面,一个曲面。
生2:你摸摸硬币的两个圆面,是平的吗,是光滑的吗,上面是不是有很多字和花纹,还有国徽,不是平的。
生1:(摸硬币,迷惑),……但是……
生:(热烈交流,有争论。)
生1:他差不多是个圆柱体。
生2:差万分之一也不行呀。
生3:(跑到前面来,冲着生2)你是钻牛角尖,那你说说,什么是圆柱体。
生2:(拿过圆柱体模型--教具,很精致,做了油漆)这才是。
生3:(好像抓住了什么把柄似的,高兴地)你是说,这是万分之万的圆柱体?
生2:(好像意识到什么,有点犹豫)是的。
生3:现在如果有一个显微镜,来看圆柱体,肯定会看到上面有凹凸不平的。
……
(下课铃响,学生还在热烈交流)
师:老师很高兴,你们,特别是这两个同学是我见过的最肯动脑筋的同学,大家课后再讨论一下,我看不出谁有错,这个问题究竟该怎样解决?下次课把你们的结果告诉我。不过在家里还是请你们做一个尽可能(放慢速度,一字一顿地)近似于圆柱体的东西,要求底面半径5厘米,高10厘米。
没有等到上第二次课,同学们就讨论出了结果,由生2写在纸上交给我:“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平面、直线、圆等等实际物体,所有这些物体都是近似的。”老师在纸上写着:“你们真了不起,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发现同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奥秘一样伟大,老师为你们骄傲!”
简单分析:
这个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
1. 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师在本节课既定教学任务完成受到影响的情况下,给学生表演的舞台,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老师始终兴趣盎然地表示鼓励,给学生极大的勇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没有平时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师生关系,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对学生提出的见解,即使是荒唐的,但是没有简单忽略,而是加以关注,不是简单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解决。最后布置作业 的时候使用的词语“尽可能接近圆柱体的东西”。
2. 教师够准确地把握住了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方法和看问题的态度,当然同样是数学教师职责,但是,往往很难找到这样的好机会。教师在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后,敏锐地捕捉到了问题的价值,使得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 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体验成功既可以让学生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又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生2的成功与失败,来自老师的一念之间。
《圆柱的认识》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
三、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 、尺子、细绳。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他们有什么特征?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
2.(课件出示)圆柱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物体又是什么形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教学
(一)圆柱的认识
1.(课件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增加立体感、美感。看------这些物体外形都是圆柱形。
2.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3.课件展示实物图.
师:这些实物的形状都类似圆柱体。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这就是圆柱的几何图形。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高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课件出示)仔细观察,边看书思考:
(1)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2)用双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3)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那几个面?
(4)圆柱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在哪里?
小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4.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课件出示):
(1)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2)用直尺量一量圆柱的高,你发现了什么?
各组汇报交流结果。
5.屏幕演示,证明学生的结果是否正确。
演示完后,让学说出自己的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圆柱有无数条高。)
(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四)操作实验
师:想不想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的?
1. 学生大胆猜想。
2. 课件演示。
提问:我们沿着罐头盒商标纸的一条高剪开,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什么有关?宽和什么有关?(课件继续演示)通过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呢?正方形的边长就是什么呢?
(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也是圆柱的高。)
师:那么老师想知道圆柱的侧面积有多大,该怎样计算呢?(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个圆柱的有关数据。
2.判断
(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
(3)圆柱体底面周长相等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是一个正方形。( )
3.填空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 )的圆形;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一个圆柱有( )条高。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厘米。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厘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五、实践作业
按照教科书第147页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圆柱的认识》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 、揭示课题.
板书:
二、新授教学
(一)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圆柱体实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体的立体图形,使全体学生经历从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量一量,想一想,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高、侧面、及侧面展开图形状及其与圆柱体的对应关系,并能够对一些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或实验验证。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猜想、操作、分析、概括水平,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师生互动中是全体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圆柱体)的独特魅力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使部分学生大致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准备:圆柱体实物及模型、王牌、直尺、色卡纸、剪刀、胶带、小棒、ppt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在一年级就认识了圆柱,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圆柱,你想知道有关圆柱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探索特征
1、先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实物,再展示ppt圆柱形实物图片。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圆的、直直的、上下一样粗)
如果把这些圆柱形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电脑课件演示:抽象出圆柱的几何模型。
并指出像这样的几何体叫做圆柱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丰富学生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柱的广泛应用。
2、结合实物及模型,初步探索圆柱的基本特征。
要研究圆柱,我们首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
请你仔细观察你学具袋中的圆柱体或你收集到的圆柱形实物,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再仔细看一看,动手摸一摸,滚一滚,量一量,做一做,还有什么发现?
和同伴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吧。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下对圆柱的认识。
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
底面2个圆形完全相同平行
圆柱两底面和侧面垂直
侧面1个曲面
3、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你是如何知道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的呢?
【教学预设】测量、画下来比较、拆下来扣上等。
生汇报后电脑动画演示上下两个底面圆完全重合。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两个底面完全重合?
围成圆柱的面和围成正方体、长方体的面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并感受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泛应用。结合电脑演示,是教学更加直观形象。
4、圆柱的高
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运用了多种方法研究认识了圆柱的底面特征。
下面再来看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它们分别是跟圆柱的什么有关呢?
出示两个底面和高都不同的圆柱体。
【预设】高低不同,粗细不同,与两个底面大小及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教师结合圆柱体模型演示并讲述:底面半径和高。
圆柱的粗细与谁有关?(底面半径)
圆柱的高低与谁有关?(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即圆柱的高)
圆柱有几条高?
连接圆柱上下底面上任意两点的线段都是圆柱的高吗?
同一个圆柱体上的任意一条高都相等吗?
电脑演示:连接上下底面圆心的连线段长就是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都相等。
你能给你手中的圆柱画高吗?
日常生活中圆柱的的高还有那些不同称谓?
例如:硬币的高教做【厚】;钢管横放时的高叫做【长】水井的高叫做【深】等。
【设计意图】圆柱高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中的难点,应突破侧面高的教学定势,以两底面间的距离从内外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高,画高。丰富学生空间意识观念。
5、圆柱的生成
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硬纸板长边粘在小棒上,快速转动,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和同伴一块儿体验一下吧!转成的圆柱的半径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何联系?如果按短边转呢?又会怎样?
6、圆柱的侧面
先猜想一下如果沿着圆柱的高剪开,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
再拿出你事先准备好的圆柱模型、剪刀、直尺、色卡纸、胶带等物品做个试验吧。根据你的实验完成下列报告:
实验报告单
第小组组长组员
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是一个形。
②该图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
具体关系是。
③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剪开、围裹等实践操作,把圆柱体的侧面化曲为直,培养学生想象的空间。
三、深化巩固,解决问题
1、下面那些物体是圆柱体,若是,请指出它的底和高,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图略
【设计意图】巩固理解所学新知,重点区分圆柱和圆台。
2、判断题
3、小小设计师
4、小画家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逐步认识了圆柱体,我们都探究了圆柱体哪些方面?对圆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圆柱体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建筑、日常用具、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增加了许多情趣。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加以利用。
五、板书设计:
底面2个圆形完全相同平行
圆柱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无数条相等
侧面1个曲面
展开后是长方形
长=底面周长宽=高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圆柱的认识(p10-12)
教材分析:
教材先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再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结合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圆柱形的物体,丰富了学生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柱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学生有广泛的认知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圆柱的认识》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 、揭示课题.
板书:
二、新授教学
(一)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篇14
预设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2、能清楚地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难点:
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⑴半径是1 米 ⑵直径是3厘米
⑶半径是2分米 ⑷直径是5分米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征?
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三、探究新知:
㈠认识圆柱的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的特征:
谈话: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摸一摸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初步感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深化感知: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动手测量哪条边上圆柱体上的高,哪条最为简捷。
4、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板书:沿高剪(长方形、正方形)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⑵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小组合作,操作展开的长方形图并观察。
同学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⑶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讨论:平行四边形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引导小结:通过割补的方法,也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四、巩固深化:
1、投影出示: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为什么?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特殊来解释。
3、完成第75页,学生自己操作完成。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出几个?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来说一说吗?
创意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圆柱形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