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城市化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节 城市化
从容说课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及案例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含义,认识城市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环境污染,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其原因。教师也可利用生动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产生更深切的感受。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讨论法。
2.案例教学法。
3.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l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从我们学校放眼四周,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城市景象。可是八年前我们学校刚刚搬迁到这里时,周围是一片农田,夏天晚自修的时候,还能“听取蛙声一片”。我们真切地感受着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的过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探究的??城市化。
(课件展示课题:城市化)
师: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
(板书)一、什么是城市化?
师:究竟什么是城市化呢?
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师:我们通过地图来对城市化这一现象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17“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师: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找一找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哪些城市升级了?
生: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镇江、常州、宁波等城市则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嘉兴、湖州、绍兴等由小城市升级为中等城市,同时增加了许多小城市,如高邮、姜堰、余航、桐乡、奉化等。
师:由于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许多城市等级提高。到2000年,整个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一个由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四个等级的城市组成的一个成熟的城市体系。所以说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等级升级的过程;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从两个时代的城市分布的对比中,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相当迅速的,有一些地方在1985年之前还是县城,到2000年已经迅速发展为中等城市,比如张家港、海门、靖江、昆山、丹阳、萧山等。
师:为什么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这么迅速呢?
生:因为在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城市化的进程。
师:对!由此可见,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合理的城市化也有助于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
(引导学生阅读图2.18,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推力?一般来说推力因素又有哪些呢?
生1: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文化设施齐全;社会地位提高等。
生2: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师: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师:对!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师:不同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城市化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如何来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呢?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已达7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在1990年时也只有33%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则很大。为什么呢?这得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说起。
(板书)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师:城市化实际上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请同学们先阅读图2.20。
(本部分整体思路:先进行图2.20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4案例4完成P35活动题。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9和图2.21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师:在图2.20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现为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请同学们读取图2.20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各段曲线表明了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某些阶段城市化进程可能产生什么问题?
生: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30%.力Ⅱ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什么阶段?我国2002年城市人口比重为39.10%,因此我国目前正处于??
生:加速阶段。
师:对!根据以上的讨论,在城市化进程的这一阶段,我们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要加强引导城市化的合理发展,防止各种城市化问题的产生。
师:说得不错!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是英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活动”,思考下列问题)
l.伦敦市的城市化过程显现出怎样的特点?
2.英格兰城市带是怎样形成的?
3.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伦敦城市人口开始减少?伴随着这一现象,城市中心出现了哪些问题?
生l:在伦敦市的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两个鲜明的变化: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生2: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城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如图2.23。随着郊区城市化的发展,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都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这就是英格兰城市带。
生3: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趋势,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这时,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所以人们纷纷迁往城市以外的乡村或小城镇。
师: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另外两个原因是:乡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捷。伴随着逆城市化过程,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哪些问题?
生:伴随着逆城市化过程,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空洞化等现象。
师:案例4是图2.20的具体实例。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英国的城市化过程体现了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共同特点。下面我们结合图2.20和案例4,归纳、概括不同城市化阶段的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和出现的常见问题。
(投影:表格)
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结合读图分析,完成表格内容填空)
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师:现在,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处于哪一个阶段?
生: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请同学们对图2.19和图2.21进行分析,思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引导学生读图2.19和图2.21,思考图后的三个思考题)
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
(提示学生读取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回答该题)
生:在2000年,发达国家平均城市人口比重已经高达75%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却只有40%左右。显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高发展中国家。
师: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生:发达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20世纪中叶之后。
师:1950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
(提示学生比较1950年前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斜率变化,回答该题)
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一些。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提示学生结合P33阅读内容,完成该题)
生:大约从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各国并进一步向全球扩散,使人类聚落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涌现出一批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多样化城市。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其中后者为本节课的重点
和难点,希望同学们对此结合教材P33图2.20加以思考。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一、P34活动
参考答案:
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日本于189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2.目前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3.未来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二、读“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B到D,工业发达国家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城市化进程很快,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D到E,城市化进程速度趋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战以后发达国家都加快小城镇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由于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外移动
(3)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郊区城市化
(4)①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工业和建筑业。②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和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③有利于扩大就业,妥善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④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⑤有利于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第2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
[新课导入]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板书)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师: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几乎将自然环境完全改变为人工环境,请同学们阅读图2.25,城市的出现对哪些自然因素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生:城市的出现使自然环境中的土地、植被、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等自然要素发生明显的变化。
师:我们看到城市的出现对于组成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都有深刻改变。
(投影:表格)
来源危害
大气圈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人们的健康
水圈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生物圈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岩石圈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其他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师:城市化是否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呢?
生:合理的城市化也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师:但是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出现种种环境污染。
(引导学生利用图2.26中的景观图,归纳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来源危害
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的健康
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饮用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
师:我国的城市化虽然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阅读图2.27,分析下列问题。
(1)测算1995~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结合我国的人口总数,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
(2)根据计算结果,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
(3)试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
生1:1995~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5%,年增长率为1%。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约为1200万。
生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
师:要缓解城市化带来的压力,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
师: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适合人类居住,人们提出了建设生态化城市的目标。
(板书)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师:生态城市的建设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生: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师:建怎样的生态城市众说纷纭。在生态城市系统,城市绿地尤其重要,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引导学生阅读“活动”)
师:请你从图2.28所述的三种模式中选择一种进行评价,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人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
(针对三种城市绿地系统模式的缺点,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合理即可)
师: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5”合肥市环城公园)
师:合肥市环城公园类似于“活动”中的哪一种城市绿地模式?
生:类似于活动中的B模式。
师:生态城市的建设,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模式,但其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首先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热岛环流”,从而为城市建设服务;其次城市的发展必须向生态城市的方向努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应采取的措施。张家港作为国家级卫生城市,我们更应关注我们这座城市,爱护这座城市,把它建设好,把它保护好。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调查自己所在城市的环境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读“某地区城镇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城市化进程使______________数量增加,城市______________规模扩大;同时也导致______________、林地和草地数量的减少。
(2)如果在①②③三地分别布局饮料厂、感光器材厂和造纸厂。从工厂对环境的影响和要求考虑,较合理的布局方案是①处______________,②处______________,③处______________。
(3)为促进该地区城镇的发展,促使郊区农业结构调整,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______________、家禽饲养、淡水养殖和瓜果种植等,以不断满足城市居民对农副产品增长的需求。
(4)新型乡镇能起到就近吸收______________,实现人口就地转化的作用。
答案:(1)城市用地耕地
(2)感光器材厂饮料厂造纸厂
(3)乳畜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城市化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