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第一节磁场 设计
【设计理念】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获得。因此本节使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受磁场的存在。
?体验磁铁的吸铁性与小磁针的指向性不同。
?通过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知磁场的存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促使更加刻苦地学习。
【组织方式与探究器材】
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有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各一对,大头针若干,铁屑一盒,铜粉一盒,小车两个,小磁针10个,指南针一个,不同形状的磁体若干、缝衣针两个,按扣一个,教室内有实物投影和液晶投影仪。
【课的流程】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磁悬浮列车动画,提问:这是应用什么原理使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如此之快,我们通过本节课《磁场》的学习你能否找到答案?
我们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了简单的磁现象,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你还想了解有关磁现象的哪些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磁的发展史。
2.磁有哪些应用。
3.磁体有哪些性质。
4.磁铁为什么能吸铁。
5.磁铁能吸引铜吗?
6.磁体有几个磁极?
7.磁极间有什么样作用规律。
8.磁是什么?
9.磁铁只能吸引铁吗?
10.人体有磁场吗?
1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总是指向南北吗?
下面每组就利用手中的器材和已有的知识探究这些问题中一个或几个问题,给每组五分钟时间。注意在探究过程中你还有没有新发现。
<一>磁的发展史
首先将磁的发展史,介绍给同学们(参见“文本资源”)。
<二>磁体
哪一组同学做了吸铁的实验。让其小组同学选代表到前面实物投影仪演示;在其实验过程中还有没有新的发现,磁铁有什么性质。
学生:能够吸铁性质。
教师:磁铁能够吸铁一类物质的性质我们称其为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铁能否吸引铜?
学生:不能。
教师:磁铁能否吸引所有物体?
学生:不能。
教师小结:只能吸引铁、钴、和含铁的化合物等。
教师:你们在探究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学生:在两端吸引最多,有些大针直接被吸引大头针也能被吸引。(让同学记录下来)(如图1)
教师:说明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在两端。物理学中将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有些形状的磁体找不到两端,因此应该说一个磁铁的两极磁性最强。)
教师:哪一组同学探究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到前面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并注意有没有新的发现。(如图2)
学生:规律是相同的磁极是排斥的,不同的两个极是相互吸引的。
教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当两个小车有一定距离时,它们也会发生力的作用。(让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不接触也有力的作用或存在什么东西作用,这种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 三>磁场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电流时都知道电流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判断它的存在;磁体周围的这种物质我们把它称为磁场,磁场也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又是怎样判断它的存在呢?下面给你磁铁一块,玻璃板,铁屑、8个小磁针进行探究,给3分钟看哪一组先得出结论,到前面演示,说清思路并演示探究过程。
学生:将铁屑均匀撒在玻璃板上,下面放一磁铁,轻轻振荡,然后观察形状。还有8个小磁针放在小磁铁旁出现的这样情形,用实物投影演示。(出现了如图3所示的情形。)
教师:前面研究的磁极间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产生的呢?
学生:磁场。小磁针N极指向有规律。
教师:磁场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对放入其中的磁针有力的作用。
教师: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为了形象描述物理学中磁场的情况,我们引入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到磁体的南极。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该点的磁场方向。在刚才探究过程中小磁针指向是否一致,说明什么?
学生:不一致,说明磁场中不同点磁场方向不同。
教师:从上面磁感线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磁感线在磁体外部是从磁体北极出发回到磁体南极,磁感线密集的部分吸引铁屑多说明磁感线密磁性强。距磁近磁感线密,距磁体远磁感线稀疏密等。
<四>磁化
教师:前面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磁体吸铁过程中有些被磁铁吸引过的大头针还可以吸引其他的大头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被吸引的大头针有了磁性。
教师:讲解磁化并用课件演示磁化过程。
物理学中把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带上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组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磁化过程,参见“优秀课件”)学习磁化后,你能否解释,磁铁具有磁性的真正原因?磁铁吸引不同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将铁磁化后,形成异名磁极,磁铁能够吸引的物体一定能够被磁化,不能吸引的物体不能被磁铁磁化。
教师:这就能够理解了磁铁不能吸引所有物体的真正原因(老师演示“磁场的性质”,参见“优秀课件”)。
<五>地磁场,
教师:哪一组做了指南针的实验?有什么特性?
学生:有,总是指向南北(但不是正南和正北)(注意:其他磁体远离它)
教师:说明什么?
学生:地球是一个磁体。
教师:地磁场南北极如何规定(给学生演示“视频资料”中地磁场的内容)。
学生: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就可以找到地磁的南北极。
教师:是否刚好指正南、正北?(也可以学生查资料得出地磁场变化介绍给同学)讲解磁偏角,并指出世界上最早发现磁偏角的人是我国宋代的沈括,比西方早400多年。
<六>学生活动
1.磁场是在磁体周围的一种能传递 的物质,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某点静止时 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磁场的 和它的 情况,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的 极出来,回到它的
极。
3.标出磁体的南北极并画出磁感线。(甲、乙)
4.由磁感线请出磁极 (丙、丁)
学生活动答案:1.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N 2. 性质 分布 N S 3.略 4.略
<七>课后作业
回去调查或查资料分析磁体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你有哪些关于磁性的小发明、小创造,回来与同学们共享。
<八>小结
本节课是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究,有了新的发现,进行新的探究从而得到新的结论。我们收获有哪些呢?
并知道怎样为人类服务,为生活服务,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要求不高,但比较繁杂,学生对有些知识也不会理解透彻,因此在中简单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对发现的新问题,再去利用已有知识探究新发现的问题,以达到学到知识的主动性的目的,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大脑的猜测,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微观的内容可采用课件模拟形式达到逼真性,让学生真正了解磁现象的本质。
第一节磁场 设计
【设计理念】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获得。因此本节使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受磁场的存在。
?体验磁铁的吸铁性与小磁针的指向性不同。
?通过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知磁场的存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促使更加刻苦地学习。
【组织方式与探究器材】
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有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各一对,大头针若干,铁屑一盒,铜粉一盒,小车两个,小磁针10个,指南针一个,不同形状的磁体若干、缝衣针两个,按扣一个,教室内有实物投影和液晶投影仪。
【课的流程】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磁悬浮列车动画,提问:这是应用什么原理使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如此之快,我们通过本节课《磁场》的学习你能否找到答案?
我们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了简单的磁现象,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你还想了解有关磁现象的哪些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磁的发展史。
2.磁有哪些应用。
3.磁体有哪些性质。
4.磁铁为什么能吸铁。
5.磁铁能吸引铜吗?
6.磁体有几个磁极?
7.磁极间有什么样作用规律。
8.磁是什么?
9.磁铁只能吸引铁吗?
10.人体有磁场吗?
1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总是指向南北吗?
下面每组就利用手中的器材和已有的知识探究这些问题中一个或几个问题,给每组五分钟时间。注意在探究过程中你还有没有新发现。
<一>磁的发展史
首先将磁的发展史,介绍给同学们(参见“文本资源”)。
<二>磁体
哪一组同学做了吸铁的实验。让其小组同学选代表到前面实物投影仪演示;在其实验过程中还有没有新的发现,磁铁有什么性质。
学生:能够吸铁性质。
教师:磁铁能够吸铁一类物质的性质我们称其为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铁能否吸引铜?
学生:不能。
教师:磁铁能否吸引所有物体?
学生:不能。
教师小结:只能吸引铁、钴、和含铁的化合物等。
教师:你们在探究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学生:在两端吸引最多,有些大针直接被吸引大头针也能被吸引。(让同学记录下来)(如图1)
教师:说明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在两端。物理学中将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有些形状的磁体找不到两端,因此应该说一个磁铁的两极磁性最强。)
教师:哪一组同学探究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到前面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并注意有没有新的发现。(如图2)
学生:规律是相同的磁极是排斥的,不同的两个极是相互吸引的。
教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当两个小车有一定距离时,它们也会发生力的作用。(让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不接触也有力的作用或存在什么东西作用,这种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 三>磁场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电流时都知道电流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判断它的存在;磁体周围的这种物质我们把它称为磁场,磁场也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又是怎样判断它的存在呢?下面给你磁铁一块,玻璃板,铁屑、8个小磁针进行探究,给3分钟看哪一组先得出结论,到前面演示,说清思路并演示探究过程。
学生:将铁屑均匀撒在玻璃板上,下面放一磁铁,轻轻振荡,然后观察形状。还有8个小磁针放在小磁铁旁出现的这样情形,用实物投影演示。(出现了如图3所示的情形。)
教师:前面研究的磁极间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产生的呢?
学生:磁场。小磁针N极指向有规律。
教师:磁场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对放入其中的磁针有力的作用。
教师: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为了形象描述物理学中磁场的情况,我们引入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到磁体的南极。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该点的磁场方向。在刚才探究过程中小磁针指向是否一致,说明什么?
学生:不一致,说明磁场中不同点磁场方向不同。
教师:从上面磁感线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磁感线在磁体外部是从磁体北极出发回到磁体南极,磁感线密集的部分吸引铁屑多说明磁感线密磁性强。距磁近磁感线密,距磁体远磁感线稀疏密等。
<四>磁化
教师:前面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磁体吸铁过程中有些被磁铁吸引过的大头针还可以吸引其他的大头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被吸引的大头针有了磁性。
教师:讲解磁化并用课件演示磁化过程。
物理学中把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带上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组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磁化过程,参见“优秀课件”)学习磁化后,你能否解释,磁铁具有磁性的真正原因?磁铁吸引不同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将铁磁化后,形成异名磁极,磁铁能够吸引的物体一定能够被磁化,不能吸引的物体不能被磁铁磁化。
教师:这就能够理解了磁铁不能吸引所有物体的真正原因(老师演示“磁场的性质”,参见“优秀课件”)。
<五>地磁场,
教师:哪一组做了指南针的实验?有什么特性?
学生:有,总是指向南北(但不是正南和正北)(注意:其他磁体远离它)
教师:说明什么?
学生:地球是一个磁体。
教师:地磁场南北极如何规定(给学生演示“视频资料”中地磁场的内容)。
学生: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就可以找到地磁的南北极。
教师:是否刚好指正南、正北?(也可以学生查资料得出地磁场变化介绍给同学)讲解磁偏角,并指出世界上最早发现磁偏角的人是我国宋代的沈括,比西方早400多年。
<六>学生活动
1.磁场是在磁体周围的一种能传递 的物质,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某点静止时 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磁场的 和它的 情况,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的 极出来,回到它的
极。
3.标出磁体的南北极并画出磁感线。(甲、乙)
4.由磁感线请出磁极 (丙、丁)
学生活动答案:1.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N 2. 性质 分布 N S 3.略 4.略
<七>课后作业
回去调查或查资料分析磁体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你有哪些关于磁性的小发明、小创造,回来与同学们共享。
<八>小结
本节课是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究,有了新的发现,进行新的探究从而得到新的结论。我们收获有哪些呢?
并知道怎样为人类服务,为生活服务,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要求不高,但比较繁杂,学生对有些知识也不会理解透彻,因此在中简单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对发现的新问题,再去利用已有知识探究新发现的问题,以达到学到知识的主动性的目的,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大脑的猜测,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微观的内容可采用课件模拟形式达到逼真性,让学生真正了解磁现象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