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失败原因;《马关条约》内容;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马关条约》内容,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培养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学习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激发学生对侵略暴行的愤恨,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3)通过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腐败是清朝战败的主要原因,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从而增强反腐倡廉意识。
二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三 过程
导入: 音乐导入(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
――提问:亚细亚的孤儿是谁?她是在什么战争后被侵占的?
师:这是一场改变中、日命运的大决战。当时败讯传来,海军出身的思想家严复“中夜起而大哭”。其实,大哭的岂止严复一人, 当时所有的中国人,是“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段浸透了无数先辈血与泪的历史。
师:出示材料: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吗?我们不妨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师:出示材料(日本大陆政策演示地图)
生:(观看后并作答)
师: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反映了日本侵略扩张的野心。为了实现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一些列行动。
师:出示图表,日本军费预算的变化反映什么现象?
生:(阅读并作答)
师:除此之外日本还作了哪些准备?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师:因此这场中日战争并非像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的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而是…
生:蓄谋已久
师总结: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叫嚣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1887年,日本政府制订了《征讨清国策》,即侵略中国的战争计划。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日本已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
师:此时的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邀请中国派兵“代平内乱”,而日本以保护侨民等为由乘机出兵朝鲜。平息起义后日本不但不撤兵,反而增兵,并在1894年7月挑起战争。
师:下面是一段反映甲午战争的视频,边看,边思考①这里提到了哪几次战役?②李鸿章的态度怎样?③甲午战争中列强是否看好日本?
学生回答(略)
师:出示甲午战争形势图,在平壤战役中清军总兵左宝贵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弃城而逃,退回中国境内。平壤失守两天后,在日军偷袭的情况下,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史称黄海战役。北洋水师官兵不畏强敌,尤其是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军舰中弹船身倾斜的情况下,毅然下令向敌人吉野号冲去,准备同归于尽。反映了中国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精神。
生:(看图,了解日军进军路线)
师:在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日本5艘军舰受重伤,先撤出战场。
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报”,下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生:使中国失去了黄海、渤海制海权。
师:此时的战火已烧到的中国家园,国人应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保家为国。但是掌握实权最高统治者还想着她的六十大寿,一批官员还在拍马迎合。完全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日军在占领旅顺后,兽性大发,屠城四日。而此时的北京紫禁城却热闹非凡,歌舞升平。真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师:旅顺失陷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便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生:(看图,了解威海卫的地理位置)
师: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尚有大小舰艇40余号,实力可观。可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师:清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整个战争期间始终缺乏抵抗的决心,极力避战求和,最终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生:签约。割地
师:1895年4月,李鸿章到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当时伊藤博文给李鸿章出了一个上联“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的回答的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打肿脸充胖子,厚颜无耻。
生:(阅读教材归纳《马关条约》的内容
师:(引导学生回忆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的往来与联系,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在1885正式划为单一行省,割一个省这是以往条约所没有的。
生: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
师:材料反映什么情况?
生:(阅读后回答)
师:确实为了保卫祖国领土,在日本统治的五十年中,台湾人民始终未停止过反日斗争。
师:辽东半岛在俄等国干涉下归还中国了,同学们想一想,三国难道真的是为中国主权而拔刀相助吗?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思考后作答)
师:辽东半岛最后归还中国,但中国出了3000万两“赎辽费”。
师: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回想以往条约赔款数目。
生:(思考并回答)
师:2亿3千两白银,日本也没想到会赔这么多钱,相当于日本几年的财政收入,日本人可以拿笔钱来干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一直说上有天堂,(学生接),从南宋开始经济中心就南移,苏、杭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生:学生观察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图
师: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和以往有和不同
生:(根据地图演示回答)
师:允许在通商口岸开工厂,这也是以往条约所没有的,此后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方式由倾销商品转变为输出资本。
师: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生:总结马关条约的危害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师: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最后签定了《马关条约》。我们一直说以史为鉴,那么甲午战争这段历史哪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A学生回答较踊跃 师:同学们提到的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少,说明大家很有想法,有的可以作为课题去研究一下,但中国为什么失败这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
(B没有回答 师:偌大的中国输给了一个蕞尔小国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师:清朝输得如此惨重,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来重温当时两国的最高层领导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观看视频)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老百姓在捐款)师:为什么捐款?(筹钱购买吉野号。)有个小女孩回到家,看到父亲在喝酒,她劝父亲不要喝酒,父亲告诉女孩,他已捐过款了,但女孩说她也要为购买吉野尽一份力,哪怕只够买一个螺母。
师:再出示材料“日本国为跟大清的北洋水师作战,欲从西欧国家购买先进的战舰,但是日本国力在当时仍然有限, ……明治天皇于是下诏令,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节约的钱用来捐给国家买军舰.明治天皇的举动 传染般地感动了全日本的民众, ……全国民众自发集结捐款,节衣缩食,资助国家购买最先进的军舰以战胜大清水师. ” ―― 刘涛《中国崛起策系列》
师:根据视频和材料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日本人 (节俭 责任 自律…)
师:再来看看大清的统治者们在干吗?
生:(看慈禧用膳图)
师:看到这张图,你脑中马上会冒出哪些词语?(奢侈,腐败 满汗全席)
师:请同学把书翻到21页,把小字倒数第三行读一下。(借办洋务之机而贪污挪用公款、中饱私囊的现象,比比皆是……)(贪婪 私心 )
师:何等鲜明的反差,一边是踊跃捐款,节衣缩食,一边是铺张浪费,贪污成风。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如此看来,一个老大的腐败封建帝国败给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清朝就是在这样腐败的吏治下败下阵了,清朝的历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当然不允许历史重演。
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惩治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要政治任务。
师:既然关系到党的存亡,关系到国家兴亡。反腐倡廉刻不容缓。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小公民,我们自身能做些什么?
生:(各抒己见)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失败原因;《马关条约》内容;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马关条约》内容,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培养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学习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激发学生对侵略暴行的愤恨,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3)通过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腐败是清朝战败的主要原因,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从而增强反腐倡廉意识。
二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三 过程
导入: 音乐导入(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
――提问:亚细亚的孤儿是谁?她是在什么战争后被侵占的?
师:这是一场改变中、日命运的大决战。当时败讯传来,海军出身的思想家严复“中夜起而大哭”。其实,大哭的岂止严复一人, 当时所有的中国人,是“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段浸透了无数先辈血与泪的历史。
师:出示材料: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吗?我们不妨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师:出示材料(日本大陆政策演示地图)
生:(观看后并作答)
师: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反映了日本侵略扩张的野心。为了实现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一些列行动。
师:出示图表,日本军费预算的变化反映什么现象?
生:(阅读并作答)
师:除此之外日本还作了哪些准备?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师:因此这场中日战争并非像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的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而是…
生:蓄谋已久
师总结: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叫嚣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1887年,日本政府制订了《征讨清国策》,即侵略中国的战争计划。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日本已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
师:此时的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邀请中国派兵“代平内乱”,而日本以保护侨民等为由乘机出兵朝鲜。平息起义后日本不但不撤兵,反而增兵,并在1894年7月挑起战争。
师:下面是一段反映甲午战争的视频,边看,边思考①这里提到了哪几次战役?②李鸿章的态度怎样?③甲午战争中列强是否看好日本?
学生回答(略)
师:出示甲午战争形势图,在平壤战役中清军总兵左宝贵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弃城而逃,退回中国境内。平壤失守两天后,在日军偷袭的情况下,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史称黄海战役。北洋水师官兵不畏强敌,尤其是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军舰中弹船身倾斜的情况下,毅然下令向敌人吉野号冲去,准备同归于尽。反映了中国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精神。
生:(看图,了解日军进军路线)
师:在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日本5艘军舰受重伤,先撤出战场。
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报”,下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生:使中国失去了黄海、渤海制海权。
师:此时的战火已烧到的中国家园,国人应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保家为国。但是掌握实权最高统治者还想着她的六十大寿,一批官员还在拍马迎合。完全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日军在占领旅顺后,兽性大发,屠城四日。而此时的北京紫禁城却热闹非凡,歌舞升平。真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师:旅顺失陷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便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生:(看图,了解威海卫的地理位置)
师: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尚有大小舰艇40余号,实力可观。可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师:清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整个战争期间始终缺乏抵抗的决心,极力避战求和,最终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生:签约。割地
师:1895年4月,李鸿章到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当时伊藤博文给李鸿章出了一个上联“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的回答的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打肿脸充胖子,厚颜无耻。
生:(阅读教材归纳《马关条约》的内容
师:(引导学生回忆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的往来与联系,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在1885正式划为单一行省,割一个省这是以往条约所没有的。
生: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
师:材料反映什么情况?
生:(阅读后回答)
师:确实为了保卫祖国领土,在日本统治的五十年中,台湾人民始终未停止过反日斗争。
师:辽东半岛在俄等国干涉下归还中国了,同学们想一想,三国难道真的是为中国主权而拔刀相助吗?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思考后作答)
师:辽东半岛最后归还中国,但中国出了3000万两“赎辽费”。
师: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回想以往条约赔款数目。
生:(思考并回答)
师:2亿3千两白银,日本也没想到会赔这么多钱,相当于日本几年的财政收入,日本人可以拿笔钱来干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一直说上有天堂,(学生接),从南宋开始经济中心就南移,苏、杭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生:学生观察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图
师: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和以往有和不同
生:(根据地图演示回答)
师:允许在通商口岸开工厂,这也是以往条约所没有的,此后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方式由倾销商品转变为输出资本。
师: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生:总结马关条约的危害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师: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最后签定了《马关条约》。我们一直说以史为鉴,那么甲午战争这段历史哪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A学生回答较踊跃 师:同学们提到的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少,说明大家很有想法,有的可以作为课题去研究一下,但中国为什么失败这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
(B没有回答 师:偌大的中国输给了一个蕞尔小国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师:清朝输得如此惨重,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来重温当时两国的最高层领导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观看视频)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老百姓在捐款)师:为什么捐款?(筹钱购买吉野号。)有个小女孩回到家,看到父亲在喝酒,她劝父亲不要喝酒,父亲告诉女孩,他已捐过款了,但女孩说她也要为购买吉野尽一份力,哪怕只够买一个螺母。
师:再出示材料“日本国为跟大清的北洋水师作战,欲从西欧国家购买先进的战舰,但是日本国力在当时仍然有限, ……明治天皇于是下诏令,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节约的钱用来捐给国家买军舰.明治天皇的举动 传染般地感动了全日本的民众, ……全国民众自发集结捐款,节衣缩食,资助国家购买最先进的军舰以战胜大清水师. ” ―― 刘涛《中国崛起策系列》
师:根据视频和材料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日本人 (节俭 责任 自律…)
师:再来看看大清的统治者们在干吗?
生:(看慈禧用膳图)
师:看到这张图,你脑中马上会冒出哪些词语?(奢侈,腐败 满汗全席)
师:请同学把书翻到21页,把小字倒数第三行读一下。(借办洋务之机而贪污挪用公款、中饱私囊的现象,比比皆是……)(贪婪 私心 )
师:何等鲜明的反差,一边是踊跃捐款,节衣缩食,一边是铺张浪费,贪污成风。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如此看来,一个老大的腐败封建帝国败给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清朝就是在这样腐败的吏治下败下阵了,清朝的历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当然不允许历史重演。
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惩治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要政治任务。
师:既然关系到党的存亡,关系到国家兴亡。反腐倡廉刻不容缓。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小公民,我们自身能做些什么?
生:(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