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初中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优秀教案

初中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优秀教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优秀教案一:北伐战争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布置学生阅读50——5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埔军校的建立

  1、根据50页“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启发学生运用“导入框”和51页小字部分提供的资料,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画圈作标记。)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

  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

  B.广州→南昌→南京

  C.广州→上海

  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A.作战方针正确;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C.[叶挺独立团]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教师指出: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54页选择题:应选D(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初中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优秀教案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地点:江西南昌。[要求学生在56页地图上标明位置]

  C.领导人:朱德、*、贺龙、陈毅等

  D.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南昌起义》图中的演讲者是谁?(*)

  3、“动脑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教师小结、过渡:当时,*也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完成“练一练”:

  A.工农革命军三路进攻的出发地:修水、铜鼓、安源。

  B.受挫后会合的地点:文家市。

  C.改编部队的地点:三湾。

  D.最后落脚的地点:井冈山。

  2、*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提醒学生进行敌我力量对比分析时,注意观察57页“文献资料•红军歌谣”、59页“自由阅读卡•红军的军服”:

  A.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B.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

  3、观察彩色图片《井冈山会师》和57页插图《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和朱德相见的地方》,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分点提问——

  A.会师时间:1928年4月

  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C.领导人:朱德、*)

  4、根据59页“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小组议论并发言: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然后,层层引导:

  A.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巩固小结

  按照纲要信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南下受挫}井冈山会师→星火燎原

  秋收起义→敌强我弱

  初中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优秀教案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领大城市,还遭到严重挫折。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布置学生集体朗读“导入框•长征”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60——6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在*、朱德、*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

  A.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

  B.比较这前14年与后14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前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后14年,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C.由此可见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

  1、指导学生完成63页“练一练”(教师在黑板上依据长征路线画示意图,突出瑞金、遵义、吴起镇三个地点,组织学生对照着课本标注出来。)

  A.红军经过哪些省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

  B.请对号入座地说出黑板上这三点的地名。(瑞金、遵义、吴起镇)

  2、“活动与探究1•想一想”,(提醒同桌学生要互相配合,一个找课文,一个找图例,共同完成任务,然后在教师主持下进行“接龙”游戏:

  A.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硬仗,损失惨重。

  B.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C.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D.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E.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动脑筋”: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还缺少粮食给养等。)

  布置活动,巩固新课

  1、根据65——67页活动课三《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选题、选材,组内协作完成一篇导游词,通过网站《史海撷珠》的留言板上传,老师从中选出优秀的文章予以发表。

  2、提醒学生预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中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优秀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