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3)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
(4)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5)认识“冷战”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杜鲁门主义
(1)铁幕演说: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冷战”的序幕。
(2)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遏制共产主义”,史称“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
2.马歇尔计划
(1)提出:1947年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2)影响:它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年,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2)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1955年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约”。
(3)北约和华约的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4.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事件)
(1)德国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西德和东德。
(2)朝鲜分裂:
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1948年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分裂状态。
(3)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苏联为改变美苏核力量对比不利地位,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发现后武装封锁古巴。经过紧张对峙和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它说明,当时战略优势在美国一边。
5、“冷战”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
(2)美苏势均力敌,又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理解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
(2)了解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
(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了解苏联解体
(5)理解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
(1)欧共体的形成与扩大:
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国际关系的优势地位;
西欧各国在恢复和发展经济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过程: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6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扩大:70年代英国等国加入
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的外交政策。
(2)欧洲联盟的建立、扩大和发展
原因:冷战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机遇
过程:1992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欧洲联合的特点: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出现统一货币;
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逐渐扩及整个欧洲。
2.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
①战后日本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进一步扫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奠定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②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③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大量订货的剌激
④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适合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3.不结盟运动兴起:
(1)原因: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概况:
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的倡议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3)奉行的政策: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4)意义:第三世界兴起,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4.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陷入困境后,1991年“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展,苏联完全解体。
(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结束)
5.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标志: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 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表现:① 成为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③日本加快谋求 的步伐;
④ 拥有足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⑤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3)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
(4)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5)认识“冷战”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杜鲁门主义
(1)铁幕演说: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冷战”的序幕。
(2)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遏制共产主义”,史称“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
2.马歇尔计划
(1)提出:1947年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2)影响:它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年,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2)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1955年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约”。
(3)北约和华约的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4.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事件)
(1)德国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西德和东德。
(2)朝鲜分裂:
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1948年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分裂状态。
(3)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苏联为改变美苏核力量对比不利地位,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发现后武装封锁古巴。经过紧张对峙和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它说明,当时战略优势在美国一边。
5、“冷战”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
(2)美苏势均力敌,又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理解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
(2)了解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
(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了解苏联解体
(5)理解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
(1)欧共体的形成与扩大:
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国际关系的优势地位;
西欧各国在恢复和发展经济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过程: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6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扩大:70年代英国等国加入
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的外交政策。
(2)欧洲联盟的建立、扩大和发展
原因:冷战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机遇
过程:1992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欧洲联合的特点: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出现统一货币;
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逐渐扩及整个欧洲。
2.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
①战后日本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进一步扫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奠定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②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③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大量订货的剌激
④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适合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3.不结盟运动兴起:
(1)原因: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概况:
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的倡议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3)奉行的政策: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4)意义:第三世界兴起,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4.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陷入困境后,1991年“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展,苏联完全解体。
(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结束)
5.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标志: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 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表现:① 成为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③日本加快谋求 的步伐;
④ 拥有足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⑤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