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4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4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4

【导学过程】
一、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二、分组探究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民族分布格局是怎样的?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
2、我国有那几个省级自治区?分析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阅读53页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哪些?结合地图册,说说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何时开始实施?大开发的地区有哪些?
4、歌曲《爱我中华)》表达了什么主题?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根据54页“动脑筋”,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 审核: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4月16日
【目标】
1.基础知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回归。
2.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国家的综合国力得以增强,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2、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知识链接】
1、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原则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在收回香港的时机尚不成熟时,中国保持香港的特殊地位,为我所用;中国内地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香港可作为中国同国外进行经济联系的基地,可以通过它吸收外资,争取外汇,开展国际贸易。由此形成了对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
根据这个有利于国际和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针,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到1982年中英正式开始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
澳门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被葡萄牙占领,但中国历届政府都从未在澳门的主权问题上作过让步,也从未在法律上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让予他国。同时,为了澳门的安定和维持澳门社会现状,中国政府从国家利益和澳门居民的利益着想,在政治上执行维护澳门安定的政策,在经济上对澳门实行扶助的政策,支持澳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建立经济特区,锐意发展经济,进一步促进了澳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1979年2月8日,中葡建交,两国就澳门问题达成协议,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在适当的时机,中葡两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2、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
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和基本法的保障下,港人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享有充分的民主。香港回归以来的成功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扬。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去年访问香港时表示,他相信香港能够继续保持繁荣。 香港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先进和稳定的金融中心之一。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银行有3/4在香港营业,香港的股票市场按资本市值计算在亚洲排第二,仅次于日本。香港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中心之一。
澳门回归后第一年,也就是2000年,澳门特区扭转回归前连续4年经济负增长局面,保持连年增长势头。回归十年间,财政实力增长近7倍。
3、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1978年底,邓小平首先提出了这一构想,首先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他指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
第一,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港澳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各方面有根本的、重大的区别。第三,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第四,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4、《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中国著名学者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全文共七首,象征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即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今湛江市)、九龙、旅大(旅顺-大连)。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七子之歌 澳门 七子之歌 香港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学法指导】
充分利用课本、资料、地图册等,设计一系列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理解掌握课堂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导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把近代史上被列强夺走的七个失地,比做被迫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在诗歌里,香港和澳门都在哭述着“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那么香港和澳门是如何离开母亲怀抱,又是怎样回归的呢?
二、自主完成知识网络
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目的:为解决 、 、 等历史遗留问题
提出者:
一国两制的构想 出发点:从 利益出发
含义:在 境内, 实行
制度, 、 实行 制度。
意义:为 指明了前景,为 、 回归
祖国开辟了途径,为和平解决 问题创造了条件。
1984年, 签署联合声明,宣布
1987年, 签署联合声明,宣布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年 月 日,香港回归祖国
年 月 日,澳门回归祖国
意义:

三、分组探究
1、看地图册结合近代史回忆,香港和澳门是怎样被列强一步步侵占的?分别被侵占了多少年?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哪里的问题?它的含义还有哪些?你认为“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是否有可行性?请举例说明。
3、回顾中国近代史,想一想,英国政府同意把香港主权交还中国说明了什么?什么是主权?
4、香港澳门在回归前是什么社会制度?是用什么方式回归祖国的?“一国两制”怎样照顾到了香港澳门的实际情况?
5、时空穿梭,回到香港回归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假如你是电视台记者,模拟在北京天安门的现场报道。
6、用你的方式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和区徽的设计有什么含义?
【学习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
1、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
2、我国政府运用一国两制已经成功解决了( )
A香港澳门问题B香港台湾问题C澳门台湾问题D深圳香港问题
3、一国两制构想的最初提出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统一问题
4、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的变化B经济制度的变化C主权归属的变化D社会生活的变化
5、一国两制的含义是( )
A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 一种制度,两个国家
C 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D 一个政策,两个国家
6、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新中国已经称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C 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 “一国两制”构想为各方面所接受
7、请你对祖国的明天写一句寄语:

【布置作业】记忆知识点,完成金榜学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 米小振 审核: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资料史论结合,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共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联系港澳回归后的发展,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知识链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台湾称夷州,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首次到达夷州,加强了同那里的交流。
隋朝时,台湾称琉球,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加强同那里的联系。
元朝时,台湾称流求,元世祖在那里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省,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明朝时,始称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
清朝时,1884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直属中央管辖。
近 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日本割占台湾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后国民党残余部队败退台湾,从此两岸形成对峙,隔绝的局面。
2、一国两制对港澳和台湾的不同点
①香港澳门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
②国家在港澳驻军,外国军队撤走,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而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③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原有的政府架构。
④台湾民众可与大陆人民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中央政府将为台湾留出重要的领导位置。
⑤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问题均可以讨论,这在解决港澳问题时,并没有这一提法。
3台湾当局的台独言论
1995年5月,李登辉到美国康乃尔大学发表演讲,公开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的政治实体。李登辉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政治图谋浮出水面。
2000年5月20日,民进党上台,陈水扁上任,陈水扁表示,实际上,不仅是“一边一国”,两岸关系实际上是“两边三国”,也就是台湾、大陆、蒙古。
马英九的大陆政策:我们将以最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一九九二年,两岸曾经达成「一中各表」的共识,随后并完成多次协商,促成两岸关系顺利的发展。英九在此重申,我们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导学过程】
一、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线索:
1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2(承上启下)要想完全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必须解决台湾问题。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方针在历史上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来如何解决?请同学们阅读新课。对重要的人名、组织名称、事件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推进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要
祖国 20世纪50年代争取
统一 改革开放后形成 基础方针
大业 1995年 提出 的八项主张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 ”政策。意义:打破了海峡两岸 年的隔绝状态, 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两岸 1990年台湾成立
关系 1991年大陆成立
变化 1992年两会就 达成共识
1993年 和 在 会谈。意义: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和大陆分隔两岸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



3、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4、台湾当局的主要领导人有何主要言论?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


(过渡:面对着这种复杂的局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方面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另一方面经过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继续密切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5、请你说说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什么是三通?


6、根据68页“动脑筋”讨论回答: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


【本课小结】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测评】
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 )
A 用武力解放台湾 B 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D 和平统一
2、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 )
A 三通 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D 武力与和谈并举
3、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始于( )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76年 D 1987年
4、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汪辜会谈”是指( )
A 1990年台湾成立的海峡交流基金会 B 1991年大陆成立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C 1992年两会就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 D1993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在新加坡会谈
5、“一国两制”构想承诺( )
(1)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2 )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
(3) 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会降低(4)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
A (1)(2)(3)(4) B (2)(3)(4) C (2)(3) D (1)(2)(3)
6、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3)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 (1)(2) B (1)(3) C (1)(4) D (2)(4)
7、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 “汪辜会谈”
C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D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8、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
A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的协议”
D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共识

【布置作业】
完成金榜学案[自我测评]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钢铁长城》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讨论探索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学法指导】通过自学掌握基础知识。阅读资料获取有效信息,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知识链接】
1、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2、中国海军五大兵种
★水面舰艇部队
水面舰艇部队是在水面遂行战斗任务的海军兵种。中国海军水面舰艇
部队,按舰种区分,有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部队和侦察船、补给船
等勤务船部队。
★潜艇部队
潜艇部队是主要在水下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我国海军潜艇部队
作为海军海上作战的重要力量,主要担负着保卫海上交通线、海上护航、
侦察、巡逻、布雷、运输等任务。
★海军航空兵部队
海军航空兵部队是主要在海洋上空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是海军
的主要突击兵力之一。其使命是夺取、掌握濒海和海洋空域制空权,协同
和保障海军其他兵力夺取制海权,保卫国家领海、领空安全和维护国家海
洋权益。
★海军岸防部队
海军岸防部队是部署在沿海重要地段、岛屿,以岸基火力遂行海岸防
御任务的海军兵种,由海岸炮兵部队和岸舰导弹部队组成。
海军岸防兵的基本任务是:封锁海峡、航道,消灭敌方舰船,掩护近
岸海区的交通线和舰船;支援海岸、岛屿守备部队作战,保卫基地、港口
和沿海重要地段的安全。
★海军陆战队
海军陆战队是以遂行两栖作战为主要任务的海军兵种,具有机动性强、
快速反应和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能力。其使命是:实施登陆进攻作战,在
配合陆军部队登陆作战时,担负先遣登陆任务;支援岛屿作战,实施反登
陆和执行其他特殊任务等
3、歼击机、强击机、截击机,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的区别
歼击机,是我国过去的称呼,现在和西方一样,叫“战斗机”,定义是以敌方战斗机为作战对象,以争夺制空权为主要任务的、装备高性能雷达、导弹,具有高度机动性的飞机。
强击机,西方称呼为“攻击机”,定义为装备厚装甲和各种光电、红外等空对地武器,专门用于掩护地面部队进攻,并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以敌方装甲部队级火力点为目标的飞机。通常机动性差,基本不具备空战能力。典型代表为俄制苏-25和美制A-10
截击机,苏俄称呼,西方归类为战斗机,我国仅出现过一种,就是歼-8I型。由于苏俄的技术不如西方,所以要拦截西方SR-71或者B-2一类的侦察机和轰炸机,必须研制的一种专业战斗机。其定义是专门以高速拦截敌方入侵的高速轰炸机和侦察机,并辅助施行远程巡逻的专用大型战斗机。该机机动性能较差,主要突出高空高速性能,以迅速对来袭敌机作出反应。典型代表有苏俄米格-25型截击机。
轰炸机,以敌方地面目标为作战对象,通过携带大量对地攻击武器等大规模摧毁敌方地面目标,摧毁敌人有生力量以及战争潜力的飞机。典型代表美制B-1B,苏制图-160等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
海军空军导弹部队
建立 前夕,第一支海军
建立在 基础上建立1957年开始组建,
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发展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
,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 1956年,仿制成功 ,后来制造了各种型号的 、 、 1964年,自行设计的 试验成功,1966年,成功进行第一次
试验。
提高20世纪 年代后,海军由 、 、 、
等多兵种组成 以来,我国
和 一批新型飞机陆续装备了 、 、 、 导弹核武器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有哪几支海军?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2、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32―33页出访路线图,介绍我国海军几次出访情况。对中国海军大规模出访你有何感受?根据67页“动脑筋”,组织讨论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3、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有什么提高?我国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哪场残酷战争?请举出一位在那场战争中涌现出的空军战斗英雄并简单介绍他的英雄事迹。


导弹部队的发展
4、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哪年组建成功?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国陆续装备了哪几种导弹核武器,按什么区分的?哪些领导人和科学家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阅读课本75页“自由阅读卡?百万大裁军”,邓小平为什么这么做?你怎么理解“钢铁长城”这个词?


【本课小结】本课介绍了我人民军队从建立到发展起来的过程,感受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军队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达标检测】
1、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
A 华东军区海军 B 北海舰队 C 南海舰队 D 东海舰队
2、中国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的考验是( )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
3、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是在( )
A 1949年 B 1957年 C 1978年 D 20世纪90年代
4、20世纪7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成功了( )
①国产歼5型歼击机②导弹驱逐舰③导弹④核潜艇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69页“练一练”:
2根据《金榜学案》14课,掌握[预习热身],完成[基础自测]。
3预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2过程与方法:识图解图概括表达,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对比鉴别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讨论探索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爱党情感升华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
【知识链接】
1、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第一阶段(初期建设) 三大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第二阶段(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
此时,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开始调整。苏联由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于是,苏联开始确立了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因此,美国和苏联之间是又妥协又对抗。在这期间,最为重要的是,中苏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结盟关系不断走向破裂。此时中国外交的目的是反对美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的威胁,另一个方面,也反对苏联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的威胁。并且把这两者当作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为“两个拳头打人”时期。
第三阶段(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1969年苏联对中国领土珍宝岛的入侵,导致了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跌到了谷底,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同时,这件事也使得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两个大国的不和,美国的战略开始出现了调整,因此,在此种国际格局的大背景下,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大片、一条线”的外交方针。“一条线”是指按照大致的纬度划出一条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战略线,团结这条“线”的外面的国家(这就是一大片),共同抗衡野心最大的苏联。
第四阶段(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 由于美苏两国的“缓和”, 国际全球化的趋势开始迅速发展,各国都开始改变自己的战略,开始注重经济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反对任何国家侵犯别国、干涉别国内政,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同时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美国为什么要千方百计破坏亚非会议?
美国想在亚洲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而亚非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反帝的;美国害怕中国在亚洲扩大影响,试图继续扶蒋反共。
3、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由51个国家承诺通过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维护和平。今天,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加入了联合国。到2001年联合国共有189个会员国。
4、联合国有哪些机构?
(1)联合国大会
(2)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有15个理事国,其中中国、法国、俄罗斯联邦、英国和美国五国为常任理事国
(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4)托管理事会
(5)国际法院
(6)秘书处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得出结论“弱国无外交”。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阅读全文,根据金榜学案作读书标记。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


(介绍: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
2、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



3、周恩来在哪年、什么情况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



2、根据74页“动脑筋”: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3、指导学生综合71页“导言框”和75页“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简单介绍日内瓦会议的时间,内容,周恩来作出的贡献

【本课小结】:
建国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达标检测】:
1、课本第74页“练一练”:
2、完成金榜学案[基础自测]。
3、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
①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布置作业】
记忆知识点
预习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探索归纳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许多国家争取与我国建交的热潮,证明美国原先“遏制中国”而进行外交封锁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开放观念重视外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统一大业的进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改善,两过逐渐走向“双嬴”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
【知识链接】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指的是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签订的《中美建交公报》和由于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在两国谈判建交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解决。双方认识到这一问题将会严重妨碍中美关系的发展,因此在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八一七公报》。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答: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
(承上启下: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
周恩来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请大家阅读全文,根据金榜学案作读书标记。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美关系正常化
1、新中国刚成立时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改善关系,发生了那几件大事?



3、思考回答书81页动脑筋。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指导学生看《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中国主要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支持?


2、阅读86页《乔的笑》,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
中日哪年建交?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看上海《APEC领导人合影》以及《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等图片讨论回答:“APEC”是什么意思?这次会议的时间是?主题是?上海APEC会议取得什么成果?此次会议有什么意义?


2、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作什么?哪几个国家签署了协议?

3、读自由阅读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地点,意义分别是什么?


【本课小结】
1、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2、新时期外交成就:




【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84页“练一练”:
2完成金榜学案[基础自测]。
【布置作业】
记忆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 米晓振 审核: 课型:新授课 使用时间: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探索归纳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许多国家争取与我国建交的热潮,证明美国原先“遏制中国”而进行外交封锁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开放观念重视外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统一大业的进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改善,两国逐渐走向“双嬴”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
【知识链接】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指的是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签订的《中美建交公报》和由于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在两国谈判建交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解决。双方认识到这一问题将会严重妨碍中美关系的发展,因此在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八一七公报》。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答: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
(承上启下: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
周恩来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请大家阅读全文,根据金榜学案作读书标记。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美关系正常化
1、新中国刚成立时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改善关系,发生了那几件大事?



3、思考回答书81页动脑筋。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指导学生看《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中国主要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支持?


2、阅读86页《乔的笑》,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
中日哪年建交?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看上海《APEC领导人合影》以及《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等图片讨论回答:“APEC”是什么意思?这次会议的时间是?主题是?上海APEC会议取得什么成果?此次会议有什么意义?


2、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作什么?哪几个国家签署了协议?

3、读自由阅读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地点,意义分别是什么?


【本课小结】
1、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2、新时期外交成就:


【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84页“练一练”:
2完成金榜学案[基础自测]。
【布置作业】
记忆知识点

上一篇:红军长征

下一篇: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4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