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维护社会公平
第二课时(总第27课时)
课标要求: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承担社会责任”部分:“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良好的合作要以公平为基础,认识树立公平意识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理解公平具有社会性和相对性,实践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的、公平的合作意识。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互惠的公平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公平的相对性;自觉培养公平合作意识。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一、维护社会公平
1、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没有绝对的公平
(2)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2、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2)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见教材P103页材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公平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公平观:
※不患寡而患不均 ※均贫富,等贵贱
※人生而平等 ※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
议一议:
⊙你能从寻找中找到有关公平观念的轨迹吗?
教师讲述:
虽然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公平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的,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2、板书标题: 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二、讲授新课
1、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1)没有绝对的公平
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因此,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03页材料)
议一议:
①如果她接受了这种不公平,情形会怎样?
②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2)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发生时,该怎么办呢?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04页)
议一议:
※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
※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
※他们该如何面对?
教师讲述:
公平与否的判断,受个人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制约。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该怎么办呢?
①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
相关链接:(见教材P105页)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05页)
※当有人恃强凌弱时,
※当有人弄权渎职侵吞公款时,
※当有人排斥异己、处事不公时,
想一想:
⊙你见到不公平现象时有何感受?你遇到这些事应该怎么做?
②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教师赠言:
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见到不公平的现象采取什么态度和行动,反映出我们的精神境界。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就应该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2、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105??106页)
议一议:
⊙小吴的行为影响到哪些人的利益?原因是什么?
⊙小吴可能怎么做?她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
教师讲述:
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由此而推动着社会高校和谐地运转。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106页)
议一议:
⊙小张的分数最高,大家为什么并没有觉得不公平,反而为他高兴?
⊙为什么以后的活动大家不愿意找小王?
⊙为什么老师没有给小亮分数?
(2)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赠言:
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课堂小结(略??按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
四、作业: 完成《资源与学案》第九课练习题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第一框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课标要求: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承担社会责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引导学生清楚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内涵,并进行正确区分。
(3)让学生明白正义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能力,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感悟正义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正义的理解:它的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正义的追求,努力做一个正义之人。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8、29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通过交谈、观察或问卷方式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如:对于当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评论。
学生:
收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板书设计:
1、走进正义(远离非正义)
(1)正义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正义的行为
(3)正义的制度
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1)正义保障公平
(2)正义推动社会发展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一、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2、导入:(投影:“以正义感动中国”的日本著名律师尾山宏照片)
讲述:这个如今连睫毛都花白了的老人,作为中国战争受害者的代理律师,从1963年起参与了四十年来所有对日诉讼案件:历时32年的“教科书诉讼案”、“731人体试验案”、“南京大屠杀”、“遗弃化学武器以及炮弹案”……以他统领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无偿代理这些诉讼,并自行垫付一切费用,还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出庭。他的行为遭到了国内右翼势力的恐吓,却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唯独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板书:1、走进正义
二、讲授新课
1、走进正义
(1)正义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情境活动一:活动激趣
想一想:
⊙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哪些词汇?
※天理 ※公正
※秉公办事 ※秉公执法
※公正无私 ※一身正气
※
※ ……
⊙你认为什么是正义?
※一个人在挨打,另一个人制止大人的行为(正义的行为)
※做了坏事要受惩罚(正义的行为) ※见义勇为者受到表彰(正义的行为)
※扶贫助困的行为(正义的行为) ※路遇歹徒行凶却视而不见(非正义行为)
※以大欺小以强凌弱(非正义行为)
※
※ ……
教师赠言:
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正义的行为
情境活动二:案例分析(见教材P108?109页链接材料)
议一议:
①在任长霞的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
②结合任长霞的事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正义的?
(结合教材P109页一段,从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特点上去理解正义)
教师小结:
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拓展延伸: 远离非正义??(此内容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时间,可选用)
中学生如何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公民必须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即正确,“非”即错误,明辨是非即分清正确与错误,正确地坚持,错误地反对。在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在他的前进道路上,会经常遇到各种错综的矛盾,各种复杂的问题。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明辨是非,这样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才能维护公平,声张正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如果是非都分分辨不清,立场、态度和方法就必然会出错。
正确的是非观,不仅要求青少年能够明辨是非,而且要求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对待是最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公平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项权利被人们通俗地称为“六大自由”,这些自由是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但是,享有这些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
那么,我们中学生如何增强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呢?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分辨大是大非。
(2)遇事要善于冷静观察,周密思考,科学分析,正确判断,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本质。
(3)要在实践行动中增长见识,锻炼和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错误的唯一标准。
(4)学会科学比较方法。真、善、美是与假、丑、恶相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而发展,有科学比较才会有正确的鉴别。我们只有在比较中,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才能认清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本质区别,从而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正义不仅体现在思想上、行动上,更多的还体现在制度上。(板书标题?? )
(3)正义的制度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09页)
材料1:张俊的爸爸是个老板,收入很高。一天,他对张俊说:“不是说多劳多得吗?为什么收入越多扣的说越多?我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交给国家,凭什么?
材料2:小江新买的自行车被偷了,心理很不平衡,看到路边有辆新自行车,于是撬锁把车骑走,被人发现后扭送派出所。小江想不通??别人偷我的自行车你们不抓,为什么就抓我一个?
议一议:
他们受到的对待是正义的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要受到公正的对待,就必须要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则(比如:医院、学校、交通、市场等)。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一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到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
相关链接:(见教材P110页)
制度的正义,有的表现为惩罚违法行为、对非正义进行矫正,即矫正的正义(比如:对偷窃行为的法律制裁等);有的表现为对资源和利益的恰当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即分配的正义(比如: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消费税的征收);有的则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让大家都来遵守,以保证正义的实现(比如:制定刑法,对犯罪行为的刑罚等),即程序的正义。
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110页)
说一说:
⊙老金的工友为什么要帮助他?这种帮助起了什么作用?
(老金的工友处于正义感、处于对弱者的同情,给老金以帮助;这种帮助让老金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暖以及工友的友情,使得老金暂时缓解了困难,但很难解决根本的问题。)
⊙究竟是谁帮助老金一家渡过了难关?这体现了什么精神?
(是正义的制度帮助老金一家渡过了难关。体现了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又保证的精神。)
(1)正义保障公平
教师讲述:
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比如:我国制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有了正义和这些正义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关链接:(见教材P111页)(学生阅读链接材料)
板书: 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2)正义推动社会发展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111页)
我们的国家有这样的一些政策:
※对一些少数民族考生实施高考加分政策;
※对一些贫困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
※对高消费征收高消费税;
※
议一议:
⊙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政策?
(为了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让他们也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制定这些政策体现了什么追求?(体现了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即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新课标第一网
三、课堂小结(略??可按板书小结本节课只是点)
四、作业(见《资源与学案》第十课相关练习题)
第二课时(总第30课时)
第二框 自觉维护正义
课标要求: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承担社会责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正义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义感;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习惯;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巧为的践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好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作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维护正义
做有正义感的人??见义巧为,智勇双全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框题: 第二框 自觉维护正义
2、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12页)
议一议:
①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评的方式来确定人选?
(通过综合考评这种正义制度来确定报送的人选,能确保保送的公平性,从而维护了社会正义。)
②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
(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使人们感到在保送这件事上缺失了公平,特权占了上风,而正义被践踏了。)
教师讲述:
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因此,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12页)
议一议:
①小赵的态度会带来什么影响?
(小赵的态度会助长歪风邪气、特权思想等非正义现象的扩散,使正义得不到应有的伸张。)
②如果小孙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他的行为还有意义吗?
(小孙的行为虽然可能没有结果,但他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因为他是在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伸张正义,正义是需要人们用行动去维护的;如果人人都懂得以实际行动来维护正义,那么非正义行为就无处藏身了,社会就更加和谐了。)
教师讲述:
我们追求正义,但却无法杜绝社会上的非正义现象的存在。当面对非正义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板书)
※ 当面对非正义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3页教材正文以及相关链接材料。)
教师讲述:
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当你选择消极的态度,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可见,在非正义面前,我们应该选择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做有正义感的人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13页)
* 在公交车上,小偷的手伸向一个乘客的钱包,旁边有人高喊“抓小偷”;(正义行为)
* 一个高大的男生正在对一个瘦小的同学拳打脚踢; (非正义行为)
* 个别同学在考试中作弊; (非正义行为)
* 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判决死刑 (正义行为)
议一议:
①分析上述情境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②如果你看到上述情形,会有什么感受?
教师讲述: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敬之情付诸行动。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114页)
有正义感的人也是正直的人,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们,也影响着社会。请你收集他们的事迹(特别是正直同学的事迹),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人 物事 迹你的感受对社会的影响
包拯
徐洪刚
任长霞
相关链接:(见教材P114页)
学生阅读教材(P114页第一、第二段)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115页)
说一说:
* 徐洪刚的英雄壮举体现了什么情感和精神?
探究讨论:
*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当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源和救助。)
* 我们未成年人怎样维护正义?
(当我们未成年人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时,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教师小结:
总之,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会为集体的正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 (详见《资源与学案》第十课练习题)
八年级思品(下)期末测试题(一)(满分:8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是由 ( )
A、中国共产党给予的 B、各级人民政府赋予的
C、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的 D、党和国家领导人确认并赋予的
2、2000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汇聚北京,共商国是。代表们以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上述材料表明 ( )
A、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B、我国是人民制定法律
C、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D、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3、下列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看法正确的是 ( )
①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
②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每个公民必须要履行的 ③利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爱国的重要表现
④公民的基本已处于公平的法定义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选项中,这反映我国公民权利的义务一致性的是 ( )
①公民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但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
②公民有通信自由,但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③公民应学会依法维权
④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5、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张慧科到城里打工,一家小餐馆的老板收留了他,让他洗盘子。魏敏芝要到城里找回他,没有车费,带领学生到砖厂搬砖。后来她找到城里,得到了电视台的帮助,电视台播放她找张慧科的专题节目,张慧科终于重新回到学校。你认为( )
①小餐馆老板的做法是关心张慧科,关心失学儿童的表现
②砖厂老板让学生劳动,解决了魏敏芝进城的车费问题,是关心儿童教育的表现
③《一个都不能少》宣传的是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关心失学儿童问题
④电视台的做法是社会关心教育,关心失学儿童的表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某校一班主任想组织一次“民主测评会”,让学生们无记名投票在全班学选出“最不受欢迎的学生”三名。若你是该班成员,你应该 ( )
A、按班主任的要求认真填写选票 B、在选票上写上那些自己平时不喜欢的同学的名字
C、劝阻班主任的做法,因为它有损同学的人格尊严
D、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对班主任给与刑罚处罚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名节比泰山还重,我们应该惜名誉 ②我们应像珍惜自己的眼睛那样珍惜名誉
③名誉对一个人的成长意义不大 ④名誉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具有很大的影响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在北京乃至全国,“私人侦探”虽因没有法律上的合法身份,处境颇为尴尬,但其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现如今,他们又增添了新客户???有些家长请“私人侦探”帮助调查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其中多数是为阻止孩子谈恋爱而委托他们跟踪调查的。这一行为( )
①侵犯了子女的人身自由权 ②亲王的子女的人格尊严权
③侵犯了子女的隐私权 ④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追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学生小王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好,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常常想辍学去打工挣钱。学习了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后,他知道了不履行受教于义务是违法的,于是仍然在学习中“坚持”,但还是不认真学习。结合材料回答9??10题。
9、小王同学 ( )
A、对于履行受教育义务有了充分认识 B、仍然没有充分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只知道享受受教育权利,不知道履行受教育得义务
D、不懂的受教育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
10、我们应当提供给小王同学的信其有 ( )
①我们应当认真对待义务教育法对我们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②我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③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不学习将会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④认真学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富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公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财产 ( )
①包括公民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等几类 ②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③只要公民个人能够得到的都是私有财产 ④只有国家财产才是合法财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主要是因为 ( )
A、他是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
C、要有效的鼓励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激励人们创造无形财产
D、智力成果属于私有财产的范围
1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 )
①国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职责 ②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③保护消费者、惩治不法经营者的多种法律手段 ④消费者遭到侵权后具体的赔偿数额的钱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公平正义是当前文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能更稳定、更和谐。据此回答(14??15)
14、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的优秀品格。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 )
①必须要明辨是非 ②更重要的是要提升道德境界
③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努力 ④更要为集体、国家的正义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更需要正义 ②只要社会公平,人们就能变得更具有正义感
③为了正义我们反对强权霸道、恃强凌弱
④我们未成年人,在维护正义时需注意要善于保护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23分)
16、每年“3.15”前后,电视新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辆辆载着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的汽车驶往垃圾场。随着一声令下,刹那间火光冲天,假冒伪劣商品当众焚毁。
你是否赞成焚毁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6分)
17、赵明同学有一天去商场购物,转了半天也没有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打算离开。这时保安拦住了他,说:“我怀疑你偷拿了东西,我得搜一搜。”赵明想:“反正我没偷,搜就搜吧。”
请你对保安和赵明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7分)
18、一天,某中学大门口的一则寻人启事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寻 人 启 事
李清,男,13岁,xx中学七(3)班的学生,因迷恋暴力游戏,常常泡在网吧中,二遭到父母痛斥后离家出走。离家时穿xx中学校服,望有良心的收留者或其他知情者与家人联系,有重谢!联系电话:139xxxx1523
……清清,你已出走两个多月,这段时间里,妈妈整日以泪洗面,爸爸因承受不了如此打击而病倒。现在假人都已放下工作到处找你,希望你看到启事后速回家。要知道,爸爸妈妈是多么想念你,牵挂你啊!
(1)假如你知道李清同学的下落,你将用哪些知识说服他回家?(6分)
(2)怎样才能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4分)
三、材料分析题(9分)
19、2004年10月27日《浙江日报》以“农村初中辍学率在反弹”为题报道: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教育基础薄弱,巩固提高任务时分艰巨,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反弹问题十分突出,丞待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引起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杂费和书本费;二是现行初中教育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不适应农村的实际需要,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产生厌学情绪,家长也失去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1)请你说说农村初中生学生辍学对自己、国家、社会有什么害处?(4分)
(2)为解决农村初中辍学率反弹的问题,针对以上具体情况请你提些建议。(5分)
四、活动与探究(18分)
20、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富裕而公平的社会。在2005年的两会上,关注社会公平问题的提案、议案和建议明显增多,这透露出一个信号??社会公平问题正日益凸显。代表委员们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关于公平问题的议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入分配机制需调整;城乡差距当缩小;社会和医疗保险体系应健全;全民教育事业待完善。在今年三月召开的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尤其谈到了上述问题,并且表示政府今后将着力解决有关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围绕公平问题,结合材料完成下列活动设计:
(1)情理设计一种活动形式。(3分)
(2)请你写出活动设计的目的。(4分)
(3)写出你在活动中为支持题目表达的主要观点。(6分)
(4)写出你在活动中准备出示的正反方面的事例。(5分)
八年级思品(下)期末测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B 6.C 7.D 8.D 9.B 10.A 11.A 12.C 13.A 14.D 15.C
二、简答题
16、观点一:赞成。打击了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的市场经济行为,保障了经济活动和经济安全;有利于促进社会共同遵守和维护诚实信用原则。
观点二:不赞成。特焚毁假冒伪劣商品,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同时,有些假冒伪劣商品还可以分类回收利用。
17、(1)商场保安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商场保安非法搜查赵明的身体,侵犯了他的人身权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赵明的行为也不对,他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应当当场声明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若仍被搜身,可以拨打报警电话或向司法机关控告。
18、(1)①未成年学生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②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校。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④作为未成年子女,因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必要的慰藉。
(2)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答,也可提出具体措施,只要打出其中的二点即可: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违法经营的网吧依法严厉打击,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他们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三、材料分析题
19、(1)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对自己、国家、社会都极为有害。首先,从对自己的角度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的形式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岗位,甚至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其次,从对国家、对社会的角度来说,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腾飞要靠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如果我们中途辍学,不能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将无从谈起。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谈些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活动与探究题
20.(1)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举一种即可)
(2)题目:“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否公平大家谈”;“理智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设计题目只要合理,且与公平问题有关即可)
(3)观点: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没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文明发展的动力;自觉树立公平意识。
(4)正面举例:人人有生命权;每个公民享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等。
反面举例:发展中地区女性文盲率仍很高,且高于男性,男女识字率的差距仍在扩大;女性在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个别行业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拉大,再如个别学校老师按成绩调换座位,成绩好地坐在前面,成绩差的坐在后面;某些行业合同中的“霸王条款”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思品期末复习测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 ( A )
①是宪法赋予和法律的 ②是受国家保护的
③专指宪法规定的权利 ④是有物质保证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2.“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力的义务。”这句话说明( C )
A、权力和义务具有相同性 B、权力和义务是相互分离的
C、权力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D、权力和义务是相互排斥
3.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 D )
①与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纷纷 ②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
③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④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A、①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05年8月12日,台风“云娜”侵袭浙江温岭,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基层干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精神,坚持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进山村、下海塘,纷纷组织受到台风威胁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据初步统计,截至12日24时,全省安全转移群众约40万。这是对公民 B 权的重视。
A、财产安全 B、生命健康 C、人格尊严 D、选举
5.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我国的根本法??宪法当中,人格权包括( C )
①生命健康权 ②自由权 ③姓名权 ④肖像权 ⑤隐私权 ⑥名誉权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⑤⑥
6.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德沃金曾说:“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享有一种作为同类而受到其他人最低限度珍重的权利。”其实这的最低限度尊重的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 A )
A、自尊和他尊 B、团结和友爱 C、善良和友爱 D、自爱与自尊
7.小刘和小张是同班同学,一天,小刘的钢笔丢了,他怀疑是小张偷了,于是便对同学说:“小张像个大老鼠,专偷人家的东西。”后经调查,小张并没有偷小刘的钢笔。小刘的说法和做法侵犯了小张的( A )
A、名誉权 B、生命健康权 C、荣誉权 D、隐私权
8.下列是最近河北省某县的处中学生调查后整理的关于“学生是否有隐私权”的调查报告结果的一部分。这项调查结果说明 ( C )
①隐私权还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②保护隐私权意识还有待加强
③隐私权可有可无 ④隐私权是指那些不能见人的、不健康的东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9.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可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下面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
①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对象 ②不要在网上将个人真实资料传给陌生人
③上网要注意网上安全运行知识 ④“知人知面不知心”,不和一切人交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中学生刘某上初中一年级,其父亲认为女孩读书无用,让她弃学经商。老师找她的谈话时,她却说:“受教育是公民一项权利,纯属个人私事,我可以放弃。”这说明 ( C )
①刘某父亲的做法侵犯了宪法赋予刘某的受教育的权利 ②刘某父亲的做法符合家庭实际,因而是正确的 ③刘某的言行是坚持了公民享有的权利 ④刘某的言行违背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作为义务是必须履行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中学生李某的自行车再次被盗,他打算到自行车交易市场买辆旧车,刚到市场门口,一个人就悄悄凑到他跟前,说:“买车吗?八成新,便宜,给150元就行!”李某一看车不错,要价不高本站,心里明白了,赶紧买了下来。骑了没几天,派出所找他,没收了自行车。李某想不通。派出所之所以没收李某的自行车是因为( B )
A、李某买的是旧车,不值多少钱 B、李某买的是“赃车”,不属于合法财产
C、李某没有在市场内买车,不符合自行车交易规定 D、李某应当到正规商场买新车
小军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其父患病突然去世。小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等亲人都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回答12??13题
12.如果小军的父亲没有立下遗嘱,下列遗产分配原则正确的是 ( D )
A、所有继承人必须均等分配 B、按遗嘱要求进行分配
C、一般情况下不均等分配 D、对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当予以照顾
13.如果小军的父亲留下遗嘱,将其所有财产捐赠给其前妻,那么这份遗嘱是否能够生效,需要审查遗嘱是否具有以下法定条件 ( B )
①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的能力 ②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达的
③遗嘱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 ④遗嘱继承人应当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14.星期一早晨该王强同学值日,他起床晚了,张力只好替他值日了。但正好这天学校卫生检查,他们班因为卫生做得好受到学校表扬,王强因此获得日常行为表现的加分。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王强同学应该( D )
①主动找班主任说明情况,改为张力加分 ②真心实意地向张力表示感谢
③不必在意,下次替张力做值日一次就行了 ④让别人去说去吧,谁让自己运气好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5.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我国加强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建设以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等。给弱势群体提供各种保障,使他们能够公平地参与社会的竞争与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 ( D )
A、说明了社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B、说明维护公平的时候很难兼顾正义
C、说明了公平和正义没有必然的联系 D、说明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
二、简答题(24分)
16.下面是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写给一位律师的信:
尊敬的王律师:
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前几天在公园游玩时,发现几个女青年边吃东西边把果皮扔在地上,我立即按动快门。不料她们立即围过来,要我立即将底片曝光,说一旦报社刊登,就会告我侵犯肖像权,我不同意。现在照片已经冲洗好了,我很矛盾,担心如果投稿,是否会吃官司?我现在很困惑,请王律师在百忙中给以指导。
此致
敬礼
张强
假如你是王律师,你准备如何解决张强的困惑呢?
答:主要讲清以下几点:(1)公民享有肖像权,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2)对于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公民的肖像,而非以营利为目的的,则不是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该业余摄影爱好者张强对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利于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17.看图分析:
(1)右图中小孩有什么不对?(4分)
答:他不对的地方在于,没有充分理解自己受教育权力和义务。青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这种权力和义务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任何人都不得违法。青少年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
(2)用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劝说以下他好吗?(5分)
答: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青少年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权力和义务是法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不履行,否则就是违法。对于自己学习成绩差,可以通过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来转变,不能因为成绩差就放弃自己权力和义务。我们要依法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从而成为未来的人才。
(3)你现在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是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4分)
18.2005年9月10日是第21个教师节,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看望北京郊区潭柘(zhe)寺中小学师生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城乡教育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平,要使城乡孩子们公平接受教育。要关心农村教育,把农村教育摆在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1)温总理的讲话体现了你所学的哪些思想品德观点?(至少三方面)(3分)
答:(1)①实行义务教育是国家对公民的义务,接受义务教育又是公民对国家的义务。②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在积极普及九年义务教。③义务教育的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④国家在努力使城乡社会公平,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2)作为农村的一名学生,你打算怎样做?(4分)
答:(2)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自觉维护良好的学校环境;全面发展自己,艰苦奋斗,敢于创新,承担历史使命。
三、材料分析题
19.小王和小刘由于经常扰乱课堂秩序,受到了老师的惩罚。他们觉得自己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而其他同学则认为,他们上课扰乱课堂秩序,侵害了大家的权利,应该受到惩罚。结合材料请谈谈你认识。
答:①材料说的是同学们有权利观念,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受教育权。②材料反映出滥用权力现象。极少数同学只知道自己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不知道权利不是无限制地、绝对的自由。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即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利,切不可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我们中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尤其要珍惜、正确行使受教育权利,使自己全面发展。
四、活动与探究题
20. 肃穆的法庭、威严的法官、机智的律师、激烈的辩护……,一个模拟法庭正在审理的案件:张老汉于今年三月去世,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城里工作,二儿子在农村务农。两个儿子都已结婚,张老汉生前同二儿子一起生活。由于年老体衰,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全有二儿子照顾有些困难,张老汉曾向大儿子提出赡养费用问题,却被大儿子以早已与父亲单过为由一口回绝。无奈,二儿子只好一个人抚养张老汉,张老汉见大儿子如此无情义,在遗嘱中将自己的三间房屋和一万元存款全部都留给了儿子,但张老汉大儿子却说自己和弟弟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应和弟弟均分父亲的遗产。无奈,弟弟只好将哥哥告到了法庭。
现在请你来到模拟法庭,完成下列任务:
(1)假如请您设计这次模拟法庭,你会怎样设计?(7分)
答:(1)①熟悉这个案件的情节;②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的人选,准备好“审判人员”的服装,准备好“起诉书”、“答辩书”等各种文件,布置好场地;③模拟法庭活动展示;④组织学生对案情中的情节展开讨论。
第二课时(总第27课时)
课标要求: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承担社会责任”部分:“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良好的合作要以公平为基础,认识树立公平意识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理解公平具有社会性和相对性,实践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的、公平的合作意识。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互惠的公平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公平的相对性;自觉培养公平合作意识。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一、维护社会公平
1、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没有绝对的公平
(2)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2、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2)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见教材P103页材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公平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公平观:
※不患寡而患不均 ※均贫富,等贵贱
※人生而平等 ※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
议一议:
⊙你能从寻找中找到有关公平观念的轨迹吗?
教师讲述:
虽然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公平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的,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2、板书标题: 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二、讲授新课
1、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1)没有绝对的公平
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因此,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03页材料)
议一议:
①如果她接受了这种不公平,情形会怎样?
②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2)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发生时,该怎么办呢?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04页)
议一议:
※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
※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
※他们该如何面对?
教师讲述:
公平与否的判断,受个人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制约。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该怎么办呢?
①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
相关链接:(见教材P105页)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05页)
※当有人恃强凌弱时,
※当有人弄权渎职侵吞公款时,
※当有人排斥异己、处事不公时,
想一想:
⊙你见到不公平现象时有何感受?你遇到这些事应该怎么做?
②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教师赠言:
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见到不公平的现象采取什么态度和行动,反映出我们的精神境界。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就应该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2、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105??106页)
议一议:
⊙小吴的行为影响到哪些人的利益?原因是什么?
⊙小吴可能怎么做?她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
教师讲述:
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由此而推动着社会高校和谐地运转。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106页)
议一议:
⊙小张的分数最高,大家为什么并没有觉得不公平,反而为他高兴?
⊙为什么以后的活动大家不愿意找小王?
⊙为什么老师没有给小亮分数?
(2)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赠言:
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课堂小结(略??按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
四、作业: 完成《资源与学案》第九课练习题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第一框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课标要求: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承担社会责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引导学生清楚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内涵,并进行正确区分。
(3)让学生明白正义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能力,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感悟正义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正义的理解:它的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正义的追求,努力做一个正义之人。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8、29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通过交谈、观察或问卷方式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如:对于当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评论。
学生:
收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板书设计:
1、走进正义(远离非正义)
(1)正义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正义的行为
(3)正义的制度
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1)正义保障公平
(2)正义推动社会发展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一、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2、导入:(投影:“以正义感动中国”的日本著名律师尾山宏照片)
讲述:这个如今连睫毛都花白了的老人,作为中国战争受害者的代理律师,从1963年起参与了四十年来所有对日诉讼案件:历时32年的“教科书诉讼案”、“731人体试验案”、“南京大屠杀”、“遗弃化学武器以及炮弹案”……以他统领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无偿代理这些诉讼,并自行垫付一切费用,还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出庭。他的行为遭到了国内右翼势力的恐吓,却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唯独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板书:1、走进正义
二、讲授新课
1、走进正义
(1)正义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情境活动一:活动激趣
想一想:
⊙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哪些词汇?
※天理 ※公正
※秉公办事 ※秉公执法
※公正无私 ※一身正气
※
※ ……
⊙你认为什么是正义?
※一个人在挨打,另一个人制止大人的行为(正义的行为)
※做了坏事要受惩罚(正义的行为) ※见义勇为者受到表彰(正义的行为)
※扶贫助困的行为(正义的行为) ※路遇歹徒行凶却视而不见(非正义行为)
※以大欺小以强凌弱(非正义行为)
※
※ ……
教师赠言:
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正义的行为
情境活动二:案例分析(见教材P108?109页链接材料)
议一议:
①在任长霞的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
②结合任长霞的事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正义的?
(结合教材P109页一段,从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特点上去理解正义)
教师小结:
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拓展延伸: 远离非正义??(此内容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时间,可选用)
中学生如何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公民必须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即正确,“非”即错误,明辨是非即分清正确与错误,正确地坚持,错误地反对。在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在他的前进道路上,会经常遇到各种错综的矛盾,各种复杂的问题。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明辨是非,这样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才能维护公平,声张正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如果是非都分分辨不清,立场、态度和方法就必然会出错。
正确的是非观,不仅要求青少年能够明辨是非,而且要求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对待是最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公平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项权利被人们通俗地称为“六大自由”,这些自由是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但是,享有这些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
那么,我们中学生如何增强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呢?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分辨大是大非。
(2)遇事要善于冷静观察,周密思考,科学分析,正确判断,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本质。
(3)要在实践行动中增长见识,锻炼和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错误的唯一标准。
(4)学会科学比较方法。真、善、美是与假、丑、恶相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而发展,有科学比较才会有正确的鉴别。我们只有在比较中,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才能认清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本质区别,从而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正义不仅体现在思想上、行动上,更多的还体现在制度上。(板书标题?? )
(3)正义的制度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09页)
材料1:张俊的爸爸是个老板,收入很高。一天,他对张俊说:“不是说多劳多得吗?为什么收入越多扣的说越多?我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交给国家,凭什么?
材料2:小江新买的自行车被偷了,心理很不平衡,看到路边有辆新自行车,于是撬锁把车骑走,被人发现后扭送派出所。小江想不通??别人偷我的自行车你们不抓,为什么就抓我一个?
议一议:
他们受到的对待是正义的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要受到公正的对待,就必须要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则(比如:医院、学校、交通、市场等)。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一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到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
相关链接:(见教材P110页)
制度的正义,有的表现为惩罚违法行为、对非正义进行矫正,即矫正的正义(比如:对偷窃行为的法律制裁等);有的表现为对资源和利益的恰当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即分配的正义(比如: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消费税的征收);有的则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让大家都来遵守,以保证正义的实现(比如:制定刑法,对犯罪行为的刑罚等),即程序的正义。
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110页)
说一说:
⊙老金的工友为什么要帮助他?这种帮助起了什么作用?
(老金的工友处于正义感、处于对弱者的同情,给老金以帮助;这种帮助让老金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暖以及工友的友情,使得老金暂时缓解了困难,但很难解决根本的问题。)
⊙究竟是谁帮助老金一家渡过了难关?这体现了什么精神?
(是正义的制度帮助老金一家渡过了难关。体现了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又保证的精神。)
(1)正义保障公平
教师讲述:
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比如:我国制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有了正义和这些正义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关链接:(见教材P111页)(学生阅读链接材料)
板书: 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2)正义推动社会发展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111页)
我们的国家有这样的一些政策:
※对一些少数民族考生实施高考加分政策;
※对一些贫困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
※对高消费征收高消费税;
※
议一议:
⊙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政策?
(为了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让他们也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制定这些政策体现了什么追求?(体现了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即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新课标第一网
三、课堂小结(略??可按板书小结本节课只是点)
四、作业(见《资源与学案》第十课相关练习题)
第二课时(总第30课时)
第二框 自觉维护正义
课标要求: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承担社会责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正义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义感;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习惯;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巧为的践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好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作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维护正义
做有正义感的人??见义巧为,智勇双全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框题: 第二框 自觉维护正义
2、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12页)
议一议:
①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评的方式来确定人选?
(通过综合考评这种正义制度来确定报送的人选,能确保保送的公平性,从而维护了社会正义。)
②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
(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使人们感到在保送这件事上缺失了公平,特权占了上风,而正义被践踏了。)
教师讲述:
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因此,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12页)
议一议:
①小赵的态度会带来什么影响?
(小赵的态度会助长歪风邪气、特权思想等非正义现象的扩散,使正义得不到应有的伸张。)
②如果小孙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他的行为还有意义吗?
(小孙的行为虽然可能没有结果,但他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因为他是在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伸张正义,正义是需要人们用行动去维护的;如果人人都懂得以实际行动来维护正义,那么非正义行为就无处藏身了,社会就更加和谐了。)
教师讲述:
我们追求正义,但却无法杜绝社会上的非正义现象的存在。当面对非正义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板书)
※ 当面对非正义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3页教材正文以及相关链接材料。)
教师讲述:
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当你选择消极的态度,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可见,在非正义面前,我们应该选择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做有正义感的人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13页)
* 在公交车上,小偷的手伸向一个乘客的钱包,旁边有人高喊“抓小偷”;(正义行为)
* 一个高大的男生正在对一个瘦小的同学拳打脚踢; (非正义行为)
* 个别同学在考试中作弊; (非正义行为)
* 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判决死刑 (正义行为)
议一议:
①分析上述情境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②如果你看到上述情形,会有什么感受?
教师讲述: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敬之情付诸行动。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114页)
有正义感的人也是正直的人,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们,也影响着社会。请你收集他们的事迹(特别是正直同学的事迹),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人 物事 迹你的感受对社会的影响
包拯
徐洪刚
任长霞
相关链接:(见教材P114页)
学生阅读教材(P114页第一、第二段)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115页)
说一说:
* 徐洪刚的英雄壮举体现了什么情感和精神?
探究讨论:
*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当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源和救助。)
* 我们未成年人怎样维护正义?
(当我们未成年人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时,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教师小结:
总之,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会为集体的正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 (详见《资源与学案》第十课练习题)
八年级思品(下)期末测试题(一)(满分:8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是由 ( )
A、中国共产党给予的 B、各级人民政府赋予的
C、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的 D、党和国家领导人确认并赋予的
2、2000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汇聚北京,共商国是。代表们以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上述材料表明 ( )
A、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B、我国是人民制定法律
C、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D、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3、下列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看法正确的是 ( )
①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
②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每个公民必须要履行的 ③利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爱国的重要表现
④公民的基本已处于公平的法定义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选项中,这反映我国公民权利的义务一致性的是 ( )
①公民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但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
②公民有通信自由,但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③公民应学会依法维权
④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5、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张慧科到城里打工,一家小餐馆的老板收留了他,让他洗盘子。魏敏芝要到城里找回他,没有车费,带领学生到砖厂搬砖。后来她找到城里,得到了电视台的帮助,电视台播放她找张慧科的专题节目,张慧科终于重新回到学校。你认为( )
①小餐馆老板的做法是关心张慧科,关心失学儿童的表现
②砖厂老板让学生劳动,解决了魏敏芝进城的车费问题,是关心儿童教育的表现
③《一个都不能少》宣传的是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关心失学儿童问题
④电视台的做法是社会关心教育,关心失学儿童的表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某校一班主任想组织一次“民主测评会”,让学生们无记名投票在全班学选出“最不受欢迎的学生”三名。若你是该班成员,你应该 ( )
A、按班主任的要求认真填写选票 B、在选票上写上那些自己平时不喜欢的同学的名字
C、劝阻班主任的做法,因为它有损同学的人格尊严
D、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对班主任给与刑罚处罚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名节比泰山还重,我们应该惜名誉 ②我们应像珍惜自己的眼睛那样珍惜名誉
③名誉对一个人的成长意义不大 ④名誉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具有很大的影响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在北京乃至全国,“私人侦探”虽因没有法律上的合法身份,处境颇为尴尬,但其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现如今,他们又增添了新客户???有些家长请“私人侦探”帮助调查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其中多数是为阻止孩子谈恋爱而委托他们跟踪调查的。这一行为( )
①侵犯了子女的人身自由权 ②亲王的子女的人格尊严权
③侵犯了子女的隐私权 ④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追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学生小王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好,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常常想辍学去打工挣钱。学习了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后,他知道了不履行受教于义务是违法的,于是仍然在学习中“坚持”,但还是不认真学习。结合材料回答9??10题。
9、小王同学 ( )
A、对于履行受教育义务有了充分认识 B、仍然没有充分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只知道享受受教育权利,不知道履行受教育得义务
D、不懂的受教育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
10、我们应当提供给小王同学的信其有 ( )
①我们应当认真对待义务教育法对我们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②我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③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不学习将会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④认真学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富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公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财产 ( )
①包括公民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等几类 ②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③只要公民个人能够得到的都是私有财产 ④只有国家财产才是合法财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主要是因为 ( )
A、他是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
C、要有效的鼓励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激励人们创造无形财产
D、智力成果属于私有财产的范围
1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 )
①国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职责 ②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③保护消费者、惩治不法经营者的多种法律手段 ④消费者遭到侵权后具体的赔偿数额的钱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公平正义是当前文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能更稳定、更和谐。据此回答(14??15)
14、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的优秀品格。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 )
①必须要明辨是非 ②更重要的是要提升道德境界
③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努力 ④更要为集体、国家的正义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更需要正义 ②只要社会公平,人们就能变得更具有正义感
③为了正义我们反对强权霸道、恃强凌弱
④我们未成年人,在维护正义时需注意要善于保护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23分)
16、每年“3.15”前后,电视新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辆辆载着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的汽车驶往垃圾场。随着一声令下,刹那间火光冲天,假冒伪劣商品当众焚毁。
你是否赞成焚毁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6分)
17、赵明同学有一天去商场购物,转了半天也没有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打算离开。这时保安拦住了他,说:“我怀疑你偷拿了东西,我得搜一搜。”赵明想:“反正我没偷,搜就搜吧。”
请你对保安和赵明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7分)
18、一天,某中学大门口的一则寻人启事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寻 人 启 事
李清,男,13岁,xx中学七(3)班的学生,因迷恋暴力游戏,常常泡在网吧中,二遭到父母痛斥后离家出走。离家时穿xx中学校服,望有良心的收留者或其他知情者与家人联系,有重谢!联系电话:139xxxx1523
……清清,你已出走两个多月,这段时间里,妈妈整日以泪洗面,爸爸因承受不了如此打击而病倒。现在假人都已放下工作到处找你,希望你看到启事后速回家。要知道,爸爸妈妈是多么想念你,牵挂你啊!
(1)假如你知道李清同学的下落,你将用哪些知识说服他回家?(6分)
(2)怎样才能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4分)
三、材料分析题(9分)
19、2004年10月27日《浙江日报》以“农村初中辍学率在反弹”为题报道: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教育基础薄弱,巩固提高任务时分艰巨,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反弹问题十分突出,丞待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引起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杂费和书本费;二是现行初中教育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不适应农村的实际需要,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产生厌学情绪,家长也失去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1)请你说说农村初中生学生辍学对自己、国家、社会有什么害处?(4分)
(2)为解决农村初中辍学率反弹的问题,针对以上具体情况请你提些建议。(5分)
四、活动与探究(18分)
20、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富裕而公平的社会。在2005年的两会上,关注社会公平问题的提案、议案和建议明显增多,这透露出一个信号??社会公平问题正日益凸显。代表委员们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关于公平问题的议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入分配机制需调整;城乡差距当缩小;社会和医疗保险体系应健全;全民教育事业待完善。在今年三月召开的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尤其谈到了上述问题,并且表示政府今后将着力解决有关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围绕公平问题,结合材料完成下列活动设计:
(1)情理设计一种活动形式。(3分)
(2)请你写出活动设计的目的。(4分)
(3)写出你在活动中为支持题目表达的主要观点。(6分)
(4)写出你在活动中准备出示的正反方面的事例。(5分)
八年级思品(下)期末测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B 6.C 7.D 8.D 9.B 10.A 11.A 12.C 13.A 14.D 15.C
二、简答题
16、观点一:赞成。打击了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的市场经济行为,保障了经济活动和经济安全;有利于促进社会共同遵守和维护诚实信用原则。
观点二:不赞成。特焚毁假冒伪劣商品,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同时,有些假冒伪劣商品还可以分类回收利用。
17、(1)商场保安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商场保安非法搜查赵明的身体,侵犯了他的人身权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赵明的行为也不对,他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应当当场声明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若仍被搜身,可以拨打报警电话或向司法机关控告。
18、(1)①未成年学生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②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校。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④作为未成年子女,因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必要的慰藉。
(2)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答,也可提出具体措施,只要打出其中的二点即可: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违法经营的网吧依法严厉打击,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他们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三、材料分析题
19、(1)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对自己、国家、社会都极为有害。首先,从对自己的角度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的形式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岗位,甚至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其次,从对国家、对社会的角度来说,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腾飞要靠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如果我们中途辍学,不能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将无从谈起。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谈些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活动与探究题
20.(1)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举一种即可)
(2)题目:“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否公平大家谈”;“理智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设计题目只要合理,且与公平问题有关即可)
(3)观点: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没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文明发展的动力;自觉树立公平意识。
(4)正面举例:人人有生命权;每个公民享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等。
反面举例:发展中地区女性文盲率仍很高,且高于男性,男女识字率的差距仍在扩大;女性在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个别行业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拉大,再如个别学校老师按成绩调换座位,成绩好地坐在前面,成绩差的坐在后面;某些行业合同中的“霸王条款”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思品期末复习测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 ( A )
①是宪法赋予和法律的 ②是受国家保护的
③专指宪法规定的权利 ④是有物质保证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2.“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力的义务。”这句话说明( C )
A、权力和义务具有相同性 B、权力和义务是相互分离的
C、权力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D、权力和义务是相互排斥
3.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 D )
①与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纷纷 ②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
③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④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A、①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05年8月12日,台风“云娜”侵袭浙江温岭,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基层干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精神,坚持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进山村、下海塘,纷纷组织受到台风威胁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据初步统计,截至12日24时,全省安全转移群众约40万。这是对公民 B 权的重视。
A、财产安全 B、生命健康 C、人格尊严 D、选举
5.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我国的根本法??宪法当中,人格权包括( C )
①生命健康权 ②自由权 ③姓名权 ④肖像权 ⑤隐私权 ⑥名誉权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⑤⑥
6.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德沃金曾说:“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享有一种作为同类而受到其他人最低限度珍重的权利。”其实这的最低限度尊重的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 A )
A、自尊和他尊 B、团结和友爱 C、善良和友爱 D、自爱与自尊
7.小刘和小张是同班同学,一天,小刘的钢笔丢了,他怀疑是小张偷了,于是便对同学说:“小张像个大老鼠,专偷人家的东西。”后经调查,小张并没有偷小刘的钢笔。小刘的说法和做法侵犯了小张的( A )
A、名誉权 B、生命健康权 C、荣誉权 D、隐私权
8.下列是最近河北省某县的处中学生调查后整理的关于“学生是否有隐私权”的调查报告结果的一部分。这项调查结果说明 ( C )
①隐私权还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②保护隐私权意识还有待加强
③隐私权可有可无 ④隐私权是指那些不能见人的、不健康的东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9.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可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下面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
①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对象 ②不要在网上将个人真实资料传给陌生人
③上网要注意网上安全运行知识 ④“知人知面不知心”,不和一切人交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中学生刘某上初中一年级,其父亲认为女孩读书无用,让她弃学经商。老师找她的谈话时,她却说:“受教育是公民一项权利,纯属个人私事,我可以放弃。”这说明 ( C )
①刘某父亲的做法侵犯了宪法赋予刘某的受教育的权利 ②刘某父亲的做法符合家庭实际,因而是正确的 ③刘某的言行是坚持了公民享有的权利 ④刘某的言行违背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作为义务是必须履行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中学生李某的自行车再次被盗,他打算到自行车交易市场买辆旧车,刚到市场门口,一个人就悄悄凑到他跟前,说:“买车吗?八成新,便宜,给150元就行!”李某一看车不错,要价不高本站,心里明白了,赶紧买了下来。骑了没几天,派出所找他,没收了自行车。李某想不通。派出所之所以没收李某的自行车是因为( B )
A、李某买的是旧车,不值多少钱 B、李某买的是“赃车”,不属于合法财产
C、李某没有在市场内买车,不符合自行车交易规定 D、李某应当到正规商场买新车
小军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其父患病突然去世。小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等亲人都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回答12??13题
12.如果小军的父亲没有立下遗嘱,下列遗产分配原则正确的是 ( D )
A、所有继承人必须均等分配 B、按遗嘱要求进行分配
C、一般情况下不均等分配 D、对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当予以照顾
13.如果小军的父亲留下遗嘱,将其所有财产捐赠给其前妻,那么这份遗嘱是否能够生效,需要审查遗嘱是否具有以下法定条件 ( B )
①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的能力 ②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达的
③遗嘱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 ④遗嘱继承人应当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14.星期一早晨该王强同学值日,他起床晚了,张力只好替他值日了。但正好这天学校卫生检查,他们班因为卫生做得好受到学校表扬,王强因此获得日常行为表现的加分。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王强同学应该( D )
①主动找班主任说明情况,改为张力加分 ②真心实意地向张力表示感谢
③不必在意,下次替张力做值日一次就行了 ④让别人去说去吧,谁让自己运气好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5.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我国加强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建设以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等。给弱势群体提供各种保障,使他们能够公平地参与社会的竞争与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 ( D )
A、说明了社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B、说明维护公平的时候很难兼顾正义
C、说明了公平和正义没有必然的联系 D、说明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
二、简答题(24分)
16.下面是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写给一位律师的信:
尊敬的王律师:
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前几天在公园游玩时,发现几个女青年边吃东西边把果皮扔在地上,我立即按动快门。不料她们立即围过来,要我立即将底片曝光,说一旦报社刊登,就会告我侵犯肖像权,我不同意。现在照片已经冲洗好了,我很矛盾,担心如果投稿,是否会吃官司?我现在很困惑,请王律师在百忙中给以指导。
此致
敬礼
张强
假如你是王律师,你准备如何解决张强的困惑呢?
答:主要讲清以下几点:(1)公民享有肖像权,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2)对于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公民的肖像,而非以营利为目的的,则不是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该业余摄影爱好者张强对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利于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17.看图分析:
(1)右图中小孩有什么不对?(4分)
答:他不对的地方在于,没有充分理解自己受教育权力和义务。青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这种权力和义务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任何人都不得违法。青少年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
(2)用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劝说以下他好吗?(5分)
答: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青少年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权力和义务是法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不履行,否则就是违法。对于自己学习成绩差,可以通过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来转变,不能因为成绩差就放弃自己权力和义务。我们要依法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从而成为未来的人才。
(3)你现在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是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4分)
18.2005年9月10日是第21个教师节,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看望北京郊区潭柘(zhe)寺中小学师生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城乡教育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平,要使城乡孩子们公平接受教育。要关心农村教育,把农村教育摆在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1)温总理的讲话体现了你所学的哪些思想品德观点?(至少三方面)(3分)
答:(1)①实行义务教育是国家对公民的义务,接受义务教育又是公民对国家的义务。②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在积极普及九年义务教。③义务教育的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④国家在努力使城乡社会公平,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2)作为农村的一名学生,你打算怎样做?(4分)
答:(2)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自觉维护良好的学校环境;全面发展自己,艰苦奋斗,敢于创新,承担历史使命。
三、材料分析题
19.小王和小刘由于经常扰乱课堂秩序,受到了老师的惩罚。他们觉得自己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而其他同学则认为,他们上课扰乱课堂秩序,侵害了大家的权利,应该受到惩罚。结合材料请谈谈你认识。
答:①材料说的是同学们有权利观念,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受教育权。②材料反映出滥用权力现象。极少数同学只知道自己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不知道权利不是无限制地、绝对的自由。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即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利,切不可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我们中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尤其要珍惜、正确行使受教育权利,使自己全面发展。
四、活动与探究题
20. 肃穆的法庭、威严的法官、机智的律师、激烈的辩护……,一个模拟法庭正在审理的案件:张老汉于今年三月去世,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城里工作,二儿子在农村务农。两个儿子都已结婚,张老汉生前同二儿子一起生活。由于年老体衰,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全有二儿子照顾有些困难,张老汉曾向大儿子提出赡养费用问题,却被大儿子以早已与父亲单过为由一口回绝。无奈,二儿子只好一个人抚养张老汉,张老汉见大儿子如此无情义,在遗嘱中将自己的三间房屋和一万元存款全部都留给了儿子,但张老汉大儿子却说自己和弟弟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应和弟弟均分父亲的遗产。无奈,弟弟只好将哥哥告到了法庭。
现在请你来到模拟法庭,完成下列任务:
(1)假如请您设计这次模拟法庭,你会怎样设计?(7分)
答:(1)①熟悉这个案件的情节;②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的人选,准备好“审判人员”的服装,准备好“起诉书”、“答辩书”等各种文件,布置好场地;③模拟法庭活动展示;④组织学生对案情中的情节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