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探索勾股定理1

探索勾股定理1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j.Co M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

二、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三、目标分析
● 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 解决问题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 情感与态度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发现法.
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内容: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 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
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意图:紧扣课题,自然引入,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效果: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
1.探究活动一:
内容:(1)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让学生初步观察:

(2)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

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 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结论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意图: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地板砖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1,为探究活动二作铺垫.
效果:1.探 究活动一让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探索发现,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愿望.
2.探究活动二:
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A的面积
(单位面积)B的面积
(单位面积)C的面积
(单位面积)
左图
右图
(3)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
如图1,将正方形C分割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 .
方法二:
如图2,在正方形C外补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
方法三:
如图3,正方形C中除去中间5个小正方形外,将周围部分适当拼接可成为正方形,如图3中两块红色(或两块绿色)部分可拼成一个小正方形,按此拼法, .
(4)分析填表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
结论2 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意图:探究活动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探讨、归纳进一步发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由于正方形C的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为此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
效果: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探究,在突破正方形C的面积计算这一难点后得出结论2.
3.议一议:
内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 、 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3)分别以5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2 中发现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
勾股定理(gou-gu theorem):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 , 斜边长为 ,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 短的
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
(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意图:议一议意在让学生在结论2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
效果:1.让学生归纳表述结论,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内容:
例 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10m处折断倒下,
树顶落在离树根24m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练习:1、基础巩固练习:
(口答)求下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



2、生活中的应用:
  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 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意图:练习第1题是勾股定理的直接运用,意在巩固基础知识.
效果:例题和练习第2题是实际应用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意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教师提问: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1.知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
2.方法:① 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
  ② 面积法;
  ③ “割、补、拼、接”法.
3.思想:① 特殊―一般―特殊;
 ② 数形结合思想.
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效果:通过畅谈收获和体会,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不断反思总结的意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内容:
作业:1.教科书习题1.1;
2.阅读《读一读》――勾股世界;
3.观察下图,探究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


意图:课后作业设计包括了三个层面:作业1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设计;作业2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作业3是为了拓广知识,进行课后探究而设计,通过此题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
效果: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设计反思
(1)设计理念
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探索勾股定理的整个过程中,本节课始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 动学习.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引导或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突破难点.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勾股定理,本节课首先情景创设 激发兴趣,再通过几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特殊情形入手,自然过渡到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计算面积,分析数据,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而得到勾股定理.
(3)分层教学,拓展资源
基础训练
1.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同学们做了许多拉花布置教室,准备召开新年晚会,小刚搬来一架高为2.5米的木梯,准备把拉花挂到2.4米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角的距离应为     米.
2.如图,小张为测量校园内池塘A,B两点的距离,他在池塘边选定一点
C,使∠ABC=90°,并测得AC长26m,BC长24m,则A,B两点间的距离
为    m.
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不取
近似值)
4.底边长为16cm,底边上的高为6cm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cm.
5.一艘轮船以16km/h的速度离开港口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以12km/h的速度向东南方向航行,它们离开港口半小时后相距    km.
提高训练
6.一个长为10m为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高度为8m,梯子的顶端下滑2m后,底端滑动   m.
7.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
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和
是    cm2.
8.已知Rt△ABC中,∠C=90°,若 cm, cm,则Rt△ABC的面积为(  ).
(A)24cm2    (B)36cm2    (C)48cm2    (D)60cm2
9.如图,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然后分别以三 个
正方形的中心为圆心,正 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作圆,记三个圆的面积分别为
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10.暑假中,小明和同学们到某海岛去探宝旅游,按照如图所示的
路线探宝. 他们登陆后先往东走8km,又往北走2km,遇到障碍后又往
西走3km,再折向北走6km处往东一拐,仅走1km就找到了宝藏,则
登陆点到埋宝藏点的直线距离为     km.
知识拓展
11.如图,已知直角△ABC的两直角边分别为6,8,分别以其三边为直径作半圆,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恰好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求CD的长.


意图:进行分层训练,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便于老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上述题目进行练习,也可留作家庭作业.
效果:通过分层练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果.
(4)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在本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首先,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态度、探究的积极性、探究的效果等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其次,在“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例题和练习,可有效地评价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
第三, 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从学生的自由发言和交流中,了解到各个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第四,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教师根据这些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反馈和调节,调整、设计下节课或下阶段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探索勾股定理1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