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训练朗读和背诵
2、品位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重难点:
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
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呵/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这从我们今天要学的鲁迅的小说〈社戏〉中可以看出来。(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学生朗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画记并解决自己难以读准、难以了解的字词。
3、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4、理请文章结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5、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段落。
线索:看社戏
(1)看戏前(1--3)--(2)看戏中(4--30)--看戏后(31--40)
四、略读第一部分,明确这一部分的重要性。
1、请三名同学朗读这一部分。
2、第一部分有一个词即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乐土")
3、"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方法:班上集体讨论,教师归纳。
(1)"我"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2)可以不念〈诗经〉只类难懂的书
(3)可以钓虾、放牛等
4、这一部分与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提示: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五、小结:(略)
六、作业:
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把文中没掌握的字词带拼音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略)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又如何解决的?
明确:三次波折,三次转机。
2、请一名同学读第10自然段,其他同学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词语,并体味其运用之妙。
明确:(略)
3、结合课后练习,学习"夏夜行船"段,引导学生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见教参)
4、请同学默读课文"船头看戏"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笔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看。
(1)想看-----------------
(2)想看----------------
(3)最怕看---------------
5、既然戏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赞成回去。请同学们齐读"月下归船"的段落。
明确:月下归航写了小伙伴们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激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6、孩子们偷豆时,有一句人物语言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表现了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阿发,"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的多呢。"这句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文章最后部分是写社戏的余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并又送上一大碗罗汉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我"之所以爱平桥村,正是因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深化主题。
2、讨论文章最后一句话。删去可不可以?为什么?
提示:(1)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我"却有这种感觉?
(2)同学们读这篇小说有什么感受?
(4)文中最后一句话充满着一种怎样的情愫?-
四、布置作业:
1、训练朗读和背诵
2、品位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重难点:
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
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呵/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这从我们今天要学的鲁迅的小说〈社戏〉中可以看出来。(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学生朗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画记并解决自己难以读准、难以了解的字词。
3、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4、理请文章结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5、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段落。
线索:看社戏
(1)看戏前(1--3)--(2)看戏中(4--30)--看戏后(31--40)
四、略读第一部分,明确这一部分的重要性。
1、请三名同学朗读这一部分。
2、第一部分有一个词即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乐土")
3、"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方法:班上集体讨论,教师归纳。
(1)"我"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2)可以不念〈诗经〉只类难懂的书
(3)可以钓虾、放牛等
4、这一部分与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提示: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五、小结:(略)
六、作业:
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把文中没掌握的字词带拼音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略)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又如何解决的?
明确:三次波折,三次转机。
2、请一名同学读第10自然段,其他同学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词语,并体味其运用之妙。
明确:(略)
3、结合课后练习,学习"夏夜行船"段,引导学生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见教参)
4、请同学默读课文"船头看戏"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笔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看。
(1)想看-----------------
(2)想看----------------
(3)最怕看---------------
5、既然戏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赞成回去。请同学们齐读"月下归船"的段落。
明确:月下归航写了小伙伴们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激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6、孩子们偷豆时,有一句人物语言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表现了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阿发,"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的多呢。"这句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文章最后部分是写社戏的余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并又送上一大碗罗汉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我"之所以爱平桥村,正是因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深化主题。
2、讨论文章最后一句话。删去可不可以?为什么?
提示:(1)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我"却有这种感觉?
(2)同学们读这篇小说有什么感受?
(4)文中最后一句话充满着一种怎样的情愫?-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