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风筝 教学设计(通用12篇)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3)鼓励动手做风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二、教学重点
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四、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放找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3)鼓励动手做风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二、教学重点:
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四、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课外延伸
上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学生事先准备好要送给好朋友的礼物。
2、老师准备课件、小熊头饰、词语卡片、纸船、风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谁能读一下课题。(提示筝读轻声)
2、同学们,纸船在小溪里漂流,风筝在空中飘荡,他们两之间啊,发生了一个很美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请同学们竖起你的耳朵,听老师讲给你们听吧。(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3、这个故事美吗?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吧,别着急,读课文,老师有要求:(出示要求)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这些读书要求大家做到了吗,好,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3、出示带有注音的生字词。大家看,这些生字宝宝离开句子妈妈,和他的词语朋友来和我们见面了,谁认识他们。(指名读,领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去掉拼音还认得他们吗?
5、出示生字。加大难度,只剩下生字了,谁还会读。
6、同学们看,这三个生字穿上了红衣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抓、吵、受都是翘舌音,跟老师读,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下面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识字的好办法,等会推荐给大家。
8、下面请同桌互相抽读卡片,读错了,一定纠正过来,并多读几遍。
9、做游戏。(老师随机抽卡片,学生读,并找出自己的卡片举起来)
10、指导书写
同学们,生字我们都认识,有两个生字宝宝说,他俩很特殊,你发现了吗?(生说发现,说道都是动作时,做动作),最后指导书写抓。
三、读句子,再读课文
1、同学们,生字宝宝和我们做了这么久游戏,累了。他们又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你还认得他们吗?句子能读好吗?练习读一读吧。
2、指名读,齐读。(主要评价读的通顺,字音读得准)
3、句子读的这么通顺,老师相信大家课文一定会读的更棒,同桌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的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四、书写幸、福
1、指导书写福
2、评价
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友谊,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备课,精心制作教具和课件,试图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让他们学得开心,学得扎实、有效。上完这节课,我感觉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效果不错,学生也学得轻松自在。这篇课文比较长,饱含感情,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我选择采用带着感情读,由感情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理解的教法。本节课能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和推进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把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为课堂增添不少亮丽的风景,为学生提供美的视觉感受,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识字教学时,我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怎样学会生字,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帮助正音,再用考考你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引导学生会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记住它。学生学完生字后,我及时安排巩固识字的环节,抓住扎和抓重点指导学生发现提手旁的字跟手的动作有关,并让学生演示这两个动作。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提问的面不够广,这是因为这节课的密度较大,我一直担心上不完,所以不敢多叫几个人回答。其实平时在上课,我不是这样的。其次,课件上草莓的莓的拼音竟然加到了草的头上,我竟然没发现,真是粗心。通过这次讲课,我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今后,我一定会发扬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力争做一个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唤起情感
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我们可以在田野自由自在的放风筝。你能介绍你是怎么放的吗?风筝飞得高吗?玩的开心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想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三、读中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想一想:我们会憧憬什么?(憧憬快乐,憧憬幸福,憧憬未来)
(2)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交流自己的看法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课文中描写放风筝快乐的句子特别好听,找一找读一读
2.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3、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三) 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小组交流讨论后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请读读5、6、7、8自然段。
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4、展开想象:他们在水磨坊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
(四)以读代讲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的学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小组学习时交流的时间空间都太少,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发言太少。
3.指导朗读少。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5
方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语句所表达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在对比中发现将人物写具体、形象的方法:细节描写、环境衬托
2、通过探讨,理解文章的意义,明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的真正意义。
情感目标:
1、能够概括出鲁迅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自我解剖精神
2、感悟亲情的伟大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意义,对比体会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鲁迅的自我解剖精神及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的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对比教学仪器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时间:12、6、7两天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人物。知道倒叙的特点。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达效果反思记
一、布置预习:
1、学生读课文1―2遍,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至少10个,注音并解释词语。
2、教师准备与鲁迅相关的知识信息
二、导入 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放投影,图片、音乐)(或者以诗来引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称东风放纸鸢。”是一首写孩童们欢欢喜喜放风筝的诗,)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谁来给大家描绘一下看风筝的人的表情?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板书课题、作者)
2、简介作者: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为什么?)板书(这是一个 的故事)由此我们可以将文章分为几部分呢?板书分段:时间顺序 北京的冬天―儿时―中年―现在(这种记叙的方式叫作倒叙。投影倒叙的意义。将一件事的结果或者是情节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放在前面先说,然后再按照顺序来叙述的方式。)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四、研读课文中的难句
1、朗读体会 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2、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即你感觉文中的哪些语句理解起来比较难。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布置作业 :
1、解释并自己记住下列词语的意义:伶仃、诀别、瑟缩、嫌恶、恍然大悟、苦心孤诣、虐杀、肃杀写在书上的空白处第二课时: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对比感悟如何将一篇文章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一、复习检测:听写并解词
二、讨论深入,拓展扩充
1、讨论主题 感悟警句
①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2、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就这篇材料,作者还写过一篇文章《我的兄弟》,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投影《我的兄弟》并请一名学生朗读对比发现,课文中有较多的描写。学过课文,会了解到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结束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三、总结收尾谈一谈你对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外练习
2、在你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因为一件东西而产生矛盾的呢?如果有请你将矛盾发生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加入自己对这件事的评价写一篇小文章。文体不限,你可以记述故事,也可以进行评价,也可以给与你发生过矛盾的人写一封信。
学生预习熟悉课文学生谈自己放风筝的感受,学生描绘看风筝的人的表情。学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个发生在鲁迅和他的弟弟之间的故事。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个发生在作者小时候的故事。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个让我悲哀和沉重的故事。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个作者在小时候撕坏弟弟的风筝,在长大后想得到弟弟谅解但弟弟却已忘了的故事……
四部分:(时间顺序)第1段北京的冬天看见风筝,想起儿时的事。 第2―4段回忆小时候撕毁弟弟的风筝的一件事。 第5―11中年后,我希望得到弟弟的谅解,但弟弟早已忘记了这件事,没有谅解他。
最后一段,回到现实中,自己仍然要面对着肃杀与悲哀的现实(社会、亲情双重)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学生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感情,画出这些句子。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画出难理解的句子,讨论交流后将仍然不明白的句子提出在全班进行交流。
4、想起了自己而是对弟弟玩的天性的虐杀
5、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这使我发现了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引发了我对自己行为的剖析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 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习以为常,并不在意这样的虐杀,而这样的虐杀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施展威力。作者极其希望弟弟一样的人能够怨恨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学生讲故事,拓展主题的意义。学生对比阅读,探讨你更喜欢哪一篇,并说明理由。学生讨论:环境描写:衬托出了作者因这件事的心情惊异、悲哀。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更清楚、细致学生讨论后,回答: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
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了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读时简单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人物的特点明确文章的结构及技术方式理解文章的难句、重点句理解文章的主题对比明确将文章写具体的方法。拓展到课外
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时间顺序: 北京的冬天 ― 儿时 ― 中年 ― 现在 这种记叙的方式叫作倒叙。
文章分为四部分
多角度认识文章的主旨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歌颂兄弟情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严于自我解剖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课后记
作者邮箱: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朋友,你有好朋友吗?(有)谁是你的好朋友?(学生自由介绍)嗯,大家都有好朋友,有朋友多快乐呀!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你读得很清楚,而且把风筝的筝读成了轻声,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2页,出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大树叶里的拼音宝宝。
2、课文很长,要想读好可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一遍读,注意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所带的词,然后把这些词语多读几遍。读完这遍,老师可要检查读课文了。
4、请同学们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朗读反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指名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不是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在检查读文过程中正音,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6、句子会读了,这些词语也一定也一定难不住你
开火车读――集体齐读
读中指导:扎风筝(请同学们注意“ 扎风筝”的 “扎”这个字在这里读za,像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za。它也读zha,这样像针一样刺,叫zha,比如扎针,扎手。跟老师再读一遍。还有一个读音是“zhá”,挣扎。)
乐坏了 受不了 (指导读好多音字“了” 小老师带读)
三、1、词语读好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你们在读书的时候会不会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两个好朋友,他们都是谁?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2、指名说,教师板书:小熊 松鼠。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写“松”。(松鼠的松字是这篇课文要求写的字,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木字旁注意捺要变点,右边是个公鸡的公,注意他的笔顺,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2、出示生字“扎 抓”:小熊扎了一只风筝飘到松鼠家门口,松树见了,一把抓住了风筝的线。a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b要想把这两个字写好要注意什么?
c老师板书“抓”的写法,强调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三笔竖要垂直。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d抓写好了,老师相信扎你也一定能写好,描一个写一个。
3最后,我们来写坏字。仔细观察,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师板书,学生写。
五、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刚才你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呀?学生质疑,师板书。
第二课时
一、1、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认识了生字,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开火车――齐读。
2、上节课,我们还提出了自己读书中不懂得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相信通过读书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读中感悟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
(1)现在我们先去小熊和小松鼠的家看看。它们分别住在哪儿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谁来说说松鼠和小熊的家分别住在哪啊?根据学生说的'老师叙述板画。
(二)、研读第2--6自然段
1、过渡: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别看他们住在一座山上,想见面也不容易。但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为什么呀?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谁能把2-6段读好。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2、3段。读后引导:他读的怎么样?你可以夸夸他,也可以说说他那读的不够好,你想帮帮他。(是否读出小熊高兴的心情)
相机指导:
a漂呀漂:纸船顺着水漂流,应读的轻快点
b乐坏了:谁能让我感受到小熊快乐的心情?(指导朗读。)
c祝你快乐:祝福别人的话应该怎么说?我请你当小松鼠真心的祝福小熊。(我听出来了,你多希望小熊过的快乐)
d看图片,感受小熊高兴心情,再读。
3、指名读4、5段。读后引导评价是否读出小松鼠高兴的心情。指导读好“一把抓住”。
4、课件出示句子:纸船漂呀漂,飘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自己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指名读句子。
5、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松树乐坏了,风筝飘呀飘,飘到松鼠家门口,松鼠也乐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俩为什么都乐坏了吗?
教师小结:我想它们不管因为收到礼物感到快乐,更是因为想到在世界上有个人时刻想着自己,关心自己,这种感觉真好。有朋友是件多么快乐的事啊!松鼠和小熊的友情真让人羡慕,让我们再来分享一下友情带给他们的快乐吧。我找几个同学再来读一下1-6段。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的日子幸福又快乐(忧伤的音乐响起,出示第七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诵)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四)学习八、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8、9段,看看小熊、小松鼠有什么变化,把你的体会融入朗读中。
(2)指名读8、9段,评价他是否读出他们伤心难过的心情。
(3)原来他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同学们上节课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他们吵架了,但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为什么还这么难过,你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采访“松鼠”“小熊”,说说心里在想什么。
总结:虽然他们都吵架了,可他们都在心里想着对方,他们都不想失去这个好朋友。 (五)学习第10-11段
1、他们俩和好了吗?指名读第10、11段。
2、师:他们俩和好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他们俩终于和好了,多么美好的结局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课件出示:松鼠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见了,一把抓住风筝的线,风筝的翅膀上写着一句话呢: ---------------
你能猜到小熊在风筝的翅膀上写了什么话吗?
5、我们都为他们俩合好而感到高兴,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松鼠也很高兴,可他为什么哭了呢?
师结:是啊,经历了失去朋友那样的痛苦后,他们互相谅解,主动和好,终于又迎来了这珍贵的友情,松鼠怎能不高兴?小松鼠流得这是高兴的泪,激动的泪啊!相信以后的日子他们会更加珍惜这份友情。
三、通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祝你幸福
祝 、福都有示字旁,强调示字旁写法,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幸 上面是土,不要写成士,下面是羊少了一横。
自己观察句书写。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少,还体会到了友情的珍贵。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
六、作业:课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7
陈家勋
(一)、导入 :(3:30)
⑴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回忆儿时放风筝的情形。(1:30)
(关闭视窗)放风筝好玩吗?(好玩)
这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放风筝时,我们可以/上观白云朵朵;下览绿草如茵,尽情地感受春的气息,这是何等惬意之事。
⑵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文章就叫――《风筝》(放幻灯)它,是我国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作品。(放幻灯:鲁迅先生简介)
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和小兄弟之间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亲情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⑷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下面,我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2:00)
①首先,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从你们的左边起,两个竖排的同学为一组,一共四个小组,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最踊跃。(在黑板上写1组、2组、3组、4组)
②(放幻灯)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③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
伶仃:(líng dīng ;孤独,没有依靠)(对照组数画勾)
憔悴:(qiáo cuì;瘦弱,不好看)(对照组数画勾)
嫌恶:(wè ;厌恶)(对照组数画勾)
惊惶:(huáng ;惊慌)(对照组数画勾)
瑟缩:(sè ;身体因寒冷、受惊吓等而蜷缩或兼有抖动)(对照组数画勾)
苦心孤诣:(yì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对照组数画勾)
④X小组的同学很踊跃,X小组的同学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迎头赶上。这节课,还有很多机会,请同学们继续努力。
(二)、正课
●整体感知:
⑴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下列各题。(放幻灯)
1、这篇散文1-2自然段写了什么?
2、 3-4自然段写了什么?
3、 5-11自然段写了什么?
4、12自然段写了什么?
⑵时间:3分钟。现在开始。
⑶学生默读全文(3:00)
⑷时间到。(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时间:2分钟。)
⑸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回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2:00)
(①看到北京天空风筝浮动,“我”想到了故乡的风筝时节;②回忆起自己幼年时的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③中年时我明白了我的过错,想要补过,但小兄弟已经完全忘却了这件事;④我无法补过,心里只有着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边讲述边点击幻灯)
●具体研讨:
⑵ (过渡) 现在,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要想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去体验这文章中的情感和美感,还应该多阅读,在阅读中细细地品味。
⑶下面,听老师范读1、2自然段,请大家思考:(放幻灯)
1、“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见到风筝,人之常情应该是愉快的,但“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呢?(联系下文)
①生齐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
②抽学生进行回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鼓掌)
(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开始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
⑷师提问:
写“我”心情的“惊异和悲哀”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③学生齐答:引出下文。
⑸①请同学们一边浏览三、四自然段,一边和四人小组的其他成员讨论下列问题:(放幻灯)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2、我对小兄弟放风筝采用了哪些措施进行严厉管教?
3、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
②时间:3分钟。
③时间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回答:
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④抽学生回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我:嫌恶、鄙视 +小兄弟:最喜欢)
⑤第二问:我对小兄弟放风筝采用了哪些措施进行管教?
⑥抽学生回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我:不许放 毁风筝 )
⑦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
⑧抽学生回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小兄弟:看得出神、惊呼跳跃 苦心孤诣偷着做蝴蝶风筝)
2、请看大屏幕:“我”少年时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学生齐答:因为“我”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教师讲解)
当时的思想观念是小孩子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至于放风筝这些玩乐的活动当然就会被认为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在这种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下,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表现;我又很希望小兄弟能够成才,而又“恨铁不成钢”,所以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
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点击幻灯,出示答案)
3、请看屏幕上,从小兄弟喜欢风筝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一个小孩?
教师引导,生齐答。
①从看别人放风筝的表现:天真、活泼;(放幻灯)
②从他所做的蝴蝶风筝与众不同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聪明、善于创新的特点。(放幻灯)
4、①同学们,“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答案在第几段?
②生齐答。(第五自然段,中年时,“我”偶然读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此时,“我”才知道自己做错了。知道了自己的脚下不只践踏了一只风筝,还践踏了一颗幼小的心灵,践踏了小兄弟的创新精神。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才不至于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后的事情。)
⑸、①古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错,就应该改正,我做错了,也渴望补过,希望自己沉重的心能够轻松起来。(点击幻灯)
②那“我”的心轻松了吗? 为什么没有轻松?请在6――11段中找出答案。
③ 抽学生进行概括回答。(对照组数画勾)
(“我” 向兄弟提起旧事,承认自己年少胡涂,希望得到兄弟的宽恕。可是,兄弟已全然忘却,无从宽恕他,(点击幻灯)所以“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⑹、①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②(师讲述)
“我“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来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全然不自知;“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所以说这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想摆脱也不可能了。简单一点说,就是因为(点击幻灯),所以我心中有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理解主旨:
⑴①(过渡)我们阅读文章,不能只把主要内容弄懂,还应该尽量去找出潜藏于字里行间中的信息。
②下面,(放幻灯)
请四人小组讨论,谈一谈你对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
提示:(放幻灯)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要求:
①选择你最有兴趣的角度,进行讨论,看看哪个组的同学讨论得最好,回答得最好。
②时间:3分钟
⑤学生讨论后,回答: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生回答后,对照组数画勾;教师点击幻灯)
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生回答后,对照组数画勾;教师点击幻灯)
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生回答后,对照组数画勾;教师点击幻灯)
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了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
(生回答后,对照组数画勾;教师点击幻灯)
●[教师小结] :(总结学生表现情况:黑板上 给这一组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A、有手足情;B、有“我”的自我反省精神; C、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D、有小兄弟毫无怨恨的思想内容;E,还集中表达了“我”的悔恨、自责、悲哀的情感。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
《风筝》一文不仅表现了人物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还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内容。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运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你的感情更真挚、美好,让你的思想更丰富、深刻。
(三)1、下面,布置练习:(放幻灯)
练笔:(4:00+3:00)
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写一写,与同学交流。
2、下面,布置作业 :
阅读课后第三题中《满天的风筝》一文,说说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与鲁迅在《风筝》中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一)、导入 :(3:30)
⑴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回忆儿时放风筝的情形。(1:30)
(关闭视窗)放风筝好玩吗?(好玩)
这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放风筝时,我们可以/上观白云朵朵;下览绿草如茵,尽情地感受春的气息,这是何等惬意之事。
⑵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文章就叫――《风筝》(放幻灯)它,是我国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作品。(放幻灯:鲁迅先生简介)
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和小兄弟之间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亲情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⑷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下面,我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2:00)
①首先,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从你们的左边起,两个竖排的同学为一组,一共四个小组,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最踊跃。(在黑板上写1组、2组、3组、4组)
②(放幻灯)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③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
伶仃:(líng dīng ;孤独,没有依靠)(对照组数画勾)
憔悴:(qiáo cuì;瘦弱,不好看)(对照组数画勾)
嫌恶:(wè ;厌恶)(对照组数画勾)
惊惶:(huáng ;惊慌)(对照组数画勾)
瑟缩:(sè ;身体因寒冷、受惊吓等而蜷缩或兼有抖动)(对照组数画勾)
苦心孤诣:(yì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对照组数画勾)
④X小组的同学很踊跃,X小组的同学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迎头赶上。这节课,还有很多机会,请同学们继续努力。
(二)、正课
●整体感知:
⑴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下列各题。(放幻灯)
1、这篇散文1-2自然段写了什么?
2、 3-4自然段写了什么?
3、 5-11自然段写了什么?
4、12自然段写了什么?
⑵时间:3分钟。现在开始。
⑶学生默读全文(3:00)
⑷时间到。(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时间:2分钟。)
⑸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回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2:00)
(①看到北京天空风筝浮动,“我”想到了故乡的风筝时节;②回忆起自己幼年时的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③中年时我明白了我的过错,想要补过,但小兄弟已经完全忘却了这件事;④我无法补过,心里只有着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边讲述边点击幻灯)
●具体研讨:
⑵ (过渡) 现在,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要想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去体验这文章中的情感和美感,还应该多阅读,在阅读中细细地品味。
⑶下面,听老师范读1、2自然段,请大家思考:(放幻灯)
1、“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见到风筝,人之常情应该是愉快的,但“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呢?(联系下文)
①生齐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
②抽学生进行回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鼓掌)
(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开始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
⑷师提问:
写“我”心情的“惊异和悲哀”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③学生齐答:引出下文。
⑸①请同学们一边浏览三、四自然段,一边和四人小组的其他成员讨论下列问题:(放幻灯)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2、我对小兄弟放风筝采用了哪些措施进行严厉管教?
3、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
②时间:3分钟。
③时间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回答:
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④抽学生回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我:嫌恶、鄙视 +小兄弟:最喜欢)
⑤第二问:我对小兄弟放风筝采用了哪些措施进行管教?
⑥抽学生回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我:不许放 毁风筝 )
⑦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
⑧抽学生回答(对照组数画勾,点击幻灯)(小兄弟:看得出神、惊呼跳跃 苦心孤诣偷着做蝴蝶风筝)
2、请看大屏幕:“我”少年时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学生齐答:因为“我”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教师讲解)
当时的思想观念是小孩子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至于放风筝这些玩乐的活动当然就会被认为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在这种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下,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表现;我又很希望小兄弟能够成才,而又“恨铁不成钢”,所以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
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点击幻灯,出示答案)
3、请看屏幕上,从小兄弟喜欢风筝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一个小孩?
教师引导,生齐答。
①从看别人放风筝的表现:天真、活泼;(放幻灯)
②从他所做的蝴蝶风筝与众不同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聪明、善于创新的特点。(放幻灯)
4、①同学们,“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答案在第几段?
②生齐答。(第五自然段,中年时,“我”偶然读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此时,“我”才知道自己做错了。知道了自己的脚下不只践踏了一只风筝,还践踏了一颗幼小的心灵,践踏了小兄弟的创新精神。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才不至于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后的事情。)
⑸、①古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错,就应该改正,我做错了,也渴望补过,希望自己沉重的心能够轻松起来。(点击幻灯)
②那“我”的心轻松了吗? 为什么没有轻松?请在6――11段中找出答案。
③ 抽学生进行概括回答。(对照组数画勾)
(“我” 向兄弟提起旧事,承认自己年少胡涂,希望得到兄弟的宽恕。可是,兄弟已全然忘却,无从宽恕他,(点击幻灯)所以“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⑹、①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②(师讲述)
“我“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来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全然不自知;“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所以说这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想摆脱也不可能了。简单一点说,就是因为(点击幻灯),所以我心中有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理解主旨:
⑴①(过渡)我们阅读文章,不能只把主要内容弄懂,还应该尽量去找出潜藏于字里行间中的信息。
②下面,(放幻灯)
请四人小组讨论,谈一谈你对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
提示:(放幻灯)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要求:
①选择你最有兴趣的角度,进行讨论,看看哪个组的同学讨论得最好,回答得最好。
②时间:3分钟
⑤学生讨论后,回答: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生回答后,对照组数画勾;教师点击幻灯)
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生回答后,对照组数画勾;教师点击幻灯)
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生回答后,对照组数画勾;教师点击幻灯)
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了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
(生回答后,对照组数画勾;教师点击幻灯)
●[教师小结] :(总结学生表现情况:黑板上 给这一组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A、有手足情;B、有“我”的自我反省精神; C、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D、有小兄弟毫无怨恨的思想内容;E,还集中表达了“我”的悔恨、自责、悲哀的情感。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
《风筝》一文不仅表现了人物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还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内容。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运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你的感情更真挚、美好,让你的思想更丰富、深刻。
(三)1、下面,布置练习:(放幻灯)
练笔:(4:00+3:00)
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写一写,与同学交流。
2、下面,布置作业 :
阅读课后第三题中《满天的风筝》一文,说说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与鲁迅在《风筝》中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写具体的。
3.感受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复习一首熟悉的诗《村居》(生齐读):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师:这是一首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首诗,诗人用区区四句话形象具体地描写出了山东潍坊儿童在初春放学回家趁着东风放纸鸢的情景。文中的“纸鸢”实际上就是“风筝”(板书:风筝),同学们在课前查找资料时,了解了风筝的哪些知识呢?
3.指名生回答。
4.从刚才的发言知道,同学们在课前了解了不少关于“风筝“的知识。在中国风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在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更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叫“风筝”。
5.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大家一起读题:《风筝》。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师:想一想,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些内容?
3.指名回答:“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部分。
(板书:做 放 找)
4.师:请你这三部分内容中,自选一部分,读给同桌听,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师:谁愿意站起来读?指名学生读文。
6.出示词语:依然 歇不下来 丧气 水磨坊 精心 憧憬 依然 踪影 似乎 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 翩翩飞舞
●指名读
●开火车读
●说说看,有没有特别要注意的读音?老师这里要提醒大家几个字的读音,“丧”“磨”“坊”都是多音字。谁能用他们不同的读音组词?(多媒体出示:三个字的两种读音)
●师:还有一个字就提醒大家写的时候,得注意“丧”下面没有一撇,看老师写一遍。(师示范)
(三)了解作者,感情朗读。
1.关于作者。
师:你对这篇课文的作者有哪些了解?
师:贾平凹先生是当代作家,陕西人,56风气。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这篇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语言亲切,温馨自然,同学们翻开书,在课文中用笔勾画出表现书中“我们”做、放、找风筝的心情句子,画好后可以轻声读读这些句子。
(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指名回答。
2.累积好句。
(1) 师:作者通过这些句子,把“快乐”“伤心”都写得很具体,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怎么样?(背下来,记在心里,用采蜜本记下来)
(2)师:好,我们现在就打开采蜜本,积累下你们喜欢的好句。
3.精读第二段,体会“乐趣”。
师:课文第一句话就说,做风筝和放风筝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我们现在来仔细品味,风筝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快乐?
师:请一个同学来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些词 ,哪些语句体会出了“快乐”。
(1)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他们边做边想些什么?谁能想象一下?
师:放风筝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孩子们因为热爱它,而希望去放飞它,向往着放风筝时的幸福和快乐,这种“向往”,就叫“憧憬”。
(2)孩子们开始作风筝时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为什么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他们却“依然”快乐?“依然”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是充满憧憬和希望,虽然做出来什么也不像,但是,他们还是很快乐)
谁能用“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来说说这句话?
(3)为什么叫“幸福鸟”?寄托着谁的幸福?
(四)读写结合。
师:如果让你也做一只风筝,你会做什么样的?你可以打开小练笔,仿照这个句式,用文字表达出来。
我要做一只样的风筝,上面画着 ,写着,我把它叫做“ ”。
板书:
做憧憬依然快活
风筝 放
找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4个生字,学会其中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筝、体育场、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老鹰、端端正正、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斑纹、热闹、宇宙、飘荡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3、 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 学习作者观察和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
难点:
根据课文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2、 搜集有关风筝的图片。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观看放风筝图片,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欣赏。
2、 谈话:大家刚才看见的风筝漂亮吗?春天,万物复苏,春风和煦,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放过风筝吗?你愿意参加放风筝的活动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几个小朋友是怎样放风筝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 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 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字。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2、四人小组内交流哪些字难记,哪些字难写。
4、 全班交流。重点指导:
鹰、嚷、墨等字的写法。
5、 检查读课文情况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哪些问题在初读之后可以解决。
五、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并家听。
2、 熟读课文,思考:画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新词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内容。
1、 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 高高兴兴地去干什么?(放风筝)
三、 学习怎样放风筝的部分
1、 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样?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自己的观察所得。
2、 图文对照,课文中哪一段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1) 合作学习第三自然
同桌同学按照下列步骤,合作学习。
A、 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B、 画一画。,段中描写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C、 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2) 表演复述。
A、 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观众评说。
B、 对比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举着大蜻蜓 拽着风筝 才收住脚
拿 拉 停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3)体会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请你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活动中的情景写得清楚具体?
(要写得清楚,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要写得具体,要朱雀抓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4)指导有感情朗读。
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通过朗读表现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四、 学习大蜻蜓放飞前的课文内容
1、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前,有哪些风筝?
(1) 观察画面说一说。
(2) 对照课文课文是怎么写的?
A、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 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或切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表现了风筝鲜艳的色彩、多样的形态。)
C、 具体说说在天空中飘荡的风筝有什么颜色,是什么样子的?想象说词说句。出示:
( )的老鹰 ( )的鹦鹉
( )的仙鹤 ( )的蜈蚣
用( )的( )在天空中飘荡。说一句话。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二、 学习打蜻蜓放飞后的课文内容
过渡:大蜻蜓放上蓝天后,又多了些什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字词,会写“祝、福、幸、句”四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船和风筝贴图,小熊和松鼠贴图,房子贴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老师听说大家都准备了一个非常好的礼物,能拿出来给老师看看吗?
恩,折得真漂亮。能告诉我,你们折的是什么吗?
2、老师真高兴,作为回礼,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份小礼物,不过它可不是折不出来的,想看吗?(想)(出示CAI)对,是风筝,它是扎出来的。现在请小朋友们替老师保管好礼物,把它轻轻放在抽屉里。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纸船风筝有关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板书课题。
4、我听见了,(教师指“筝”字)这个字他读得特别准确,他读的是几声?(学生齐答:轻声。)大家试试,题目也一起试试。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标出自然段,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开始!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出示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词宝宝都吸引过来了,你们愿意读一读吗?(指名读2位)想读的小朋友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读不准的,请同桌帮忙。
哪对同桌愿意试试,齐心协力读准词宝宝。(2对同桌齐读)
2.学习生字。(出示生字)
词宝宝都认识了,老师把字宝宝单独请出来,你们还能叫出名字吗?(个别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有没有难记的字宝宝,教教其他小朋友记住它。(抓,爪―瓜,莓―梅―海--悔,受―爱)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简笔画。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老师边简笔画边描述:那里有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树林,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这儿美吗?(学生齐答:美! )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儿,大家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教具,小熊和松鼠的家)大的是小熊的,小房子是松鼠的。请小朋友们去读一读课文,看看他们的家应该建在哪儿呢?
(2)贴房子。
谁愿意上来帮小熊和松鼠贴房子?
方案一:(学生贴对了)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贴吗?
方案二:(学生贴得有错误)其他同学都同意把房子贴在这里吗?(有不同意的请他上来贴)为什么这样贴呢?
(学生以课本为依据,在相互交流中贴对房子的位置。)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了解课文大意。
山林里的小鸟偷偷告诉老师,它知道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老师就奇怪了,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它们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请小朋友们帮老师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方案一:(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方案二:(学生说故事的细节)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吗?是什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学生回答,借机贴纸船和风筝)教师指简笔画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2)“漂”和“飘”区分
A、纸船是谁送给谁的礼物?
B、小熊为什么送了只风筝给松鼠?它也可以送纸船呀!你来说一说,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这段话吗?
C、出示第2,第4自然段。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
师边演示边说:纸船放在小溪里,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d、细心的小鸟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它就藏在这两个红色的句子中,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引导:漂和飘读音相同,偏旁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漂”是三点水,(师相机板书“漂”在纸船边上)表示纸船在水上漂。而“飘”是风字边,(师相机板书“飘”在风筝边上)表示风筝在空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呀!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奥秘呢!
(3)学习第3,第5自然段
A、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高兴的句子吗?试着高兴地读一读。(自由找读)
B、朗读交流
你找到了哪里?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段落,从哪里看出很高兴呢?
方案一:(如果学生找到了“乐坏了”)根据学生回答,描红句子“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咱们看看图上,小熊都乐成什么样了?(小熊手里拿着小船,嘴都合不上了,还在那跳呢。)这呀叫手舞足蹈。看他多高兴啊!“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高兴坏了,开心坏了……)你能把小熊乐坏的样子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生读――评价――再读)
师:从你的脸上就能看出来,你真是“乐坏了”。
方案二:(如果学生找到其他句子)有一个词直接写了我们高兴的心情,找到了吗?
小熊很感动作为回礼就扎了只风筝送给松鼠,松鼠手拿风筝也乐坏了呢!
C、比较读
描红两句“乐坏了”的句子,小朋友们去读一读红色的句子,看有什么不同。
师:“拿起”,“一把抓住”,你能表演下吗?
师:松鼠为什么一把抓住风筝啊?((生:会飞走,快)
师:看,风筝飞过来了!小松鼠们,我们怎么办呀?(全班起立,生表演“一把抓住”)
师:你能读一读这句吗?(表演读2个,齐读)
D、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让它们这么高兴呀?
方案一:草莓和松果
小朋友,这松果是谁最喜欢吃的呀?小熊又不爱吃松果,干吗要送它一个松果呢?看来,小松鼠的这只纸船带去的不只是松果,更重要的是它还带去了――快乐,情意,心意,友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能不高兴吗?朗读第三自然段。
方案二:“祝你快乐!祝你幸福!”
个别读。读出感叹号。
同桌说。和同桌扮演小松鼠和小熊,对对方说一说。
师生表演说。
师:哪只小松鼠,愿意把纸船送给我,对我说说祝福的话呢?
生上台,师相机进行礼仪教学。(双手递上,双手接下,“谢谢”,“不客气”。)
师:小朋友们可以把你满满的祝福,写在纸船上,送给你的好朋友,也可以送给老师们,不管认识的还是不熟悉的,都让她们感受到我们暖暖的情谊!(配乐找朋友,写祝福,送祝福。)
E、齐读第3,第5自然段
师:松鼠和小熊的情谊真让人羡慕,而我们班小朋友们的情谊,也让老师很感动,让我们再来分享友谊带来的快乐吧!
五、写字教学“幸福”
师:我们一起来描写幸福,留住幸福。
1、观察。
2、 师范写,生书空。
3、 生描写。
4、 投影仪投影学生作品,生评价。
5、 同桌互评。
六、小结
师总结:从这以后,天空中经常看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经常看见漂流的纸船,纸船和和风筝就这样传递着它们俩之间的友谊。可是,有幸福的时候,就会有难过的时候,松鼠和小熊这对好朋友,像小朋友们一样也会吵架,也会不高兴,发生什么事了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吧!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尝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总结概括,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蝴蝶拔几根幸福托着垂头丧气半圈
树梢歇一歇千呼万唤踪影磨坊
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设计意图:由回忆放风筝的情景,引入课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在面对新知时,能主动寻找其现实背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设计意图:“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环节主要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在总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10、风筝 教学设计 篇12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看了这些风筝想说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学习课文中的资料袋,了解风筝的来源。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
2、认读本课词语。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再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三、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⑴ “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这就是“憧憬”)
⑵ 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给“依然”换换词语。
⑶ 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
⑷ 我们把名字写在风筝的翅膀上,有什么意义吗?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⑴ 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⑵ 练习朗读。
⑶ 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⑷ 展示朗读。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丧、磨”。
第二教时
一、检查
1、认读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并用“翩翩飞舞”说话练习。
3、看到风筝飞上天,我们快乐地喊着,会喊些什么?
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4、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四、总结
1、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着急,难过,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