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各具特色的民居》(通用14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通用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各具特色的民居》(通用14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1

  a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 南粤 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 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教研室韩中凌)

  b案

  课前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 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中国台湾民居──中国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3.布置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育局教研室李智)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2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通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了解客观民居以及傣家竹楼的建筑特色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比较、分析,理解不同民族的建筑特色。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特色建筑的热爱和赞叹。

  重、难点与关键了解客家民族以及傣族竹楼的建筑特点,体会祖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cai课件(各具特色的民居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

  1、出示cai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 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师:画出不同的语句,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与同桌交流。

  闽:福建省的别称

  粤:广东省的别称。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营垒:军营四周的围墙。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出示cai课件。

  3、回到文中,把难读或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2、教师指导,出示cai课件,让学生注意观察,再进行研究。

  (1)、研究内容:

  甲组: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乙组: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2)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逐项解答。而后同桌合作,加以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画主要词句、标感受、列题纲等方法。

  3、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的结果,达成共识。

  四、反馈交流,了解民居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偏僻、边远的山区,为防盗版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成土楼。

  形状结构:土楼高15米,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形成圆形,宏伟壮观。

  文化内涵:两三百人聚居一楼,不分贫富、贵贱,平等分房,和睦相处,勤俭持家,追求吉祥,幸福与安宁。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建筑成因:居住地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竹楼有利于防酷暑和湿气。

  建筑材料: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楼板或竹篾隔层,屋顶用草排、木片或瓦片覆盖。

  形状结构:竹楼呈正方形,竹篱围着,分上下两层,结构简单,十分宽敞,别致美观。

  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架楼仪式如过节般热闹,请唱曲子,祈求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3、角色体验,练习表达,组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以深化了解。

  4、教师小结:傣族人民常年居住在竹楼里,树满寨花满园,与自然合为一体,是多么幸福。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世界民居奇葩,它们就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同自天而降的“飞碟”,是那般宏伟壮观。客家人平等聚居,和睦共处的淳朴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品读句子,感悟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列数字:墙厚1米,高15 米

  (2)、打比方:“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

  (3)、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

  (4)、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5)、作比较:“……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六、课外拓展,迁移表达

  1、出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特色民居的图片或资料。

  2、出示课件,让学生说一说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七、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展示、介绍的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民居,是我们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 ,求发展的历史纪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爸妈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建筑成因

  建筑材料

  形状结构

  文化内涵

  (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引用资料)

  教后反思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关注到本课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要求一课时学完。因此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将主要地时间与精力,放在学生自学了解、合作探究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建筑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法上,并进行课内深化——请学生当导游解说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以及作了课外延伸,模仿课文自主交流其它的民居。虽然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介语文课的味道淡了,更像一节统合实践课。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还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3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3.总结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②打比方③引用资料:④举例子: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

  1、出示CAI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片。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走进文中介绍的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两个地方的民居能让我们感受到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两个地方的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初步印象。可以说是零零碎碎的,现在王老师要把大家分成六个小组,如果在相应的时间里面,你们完成了一个民居的介绍,可以接着学习另一个民居。每个组长手里有两张卡,组长负责把你自己读到的关于民居的特点读给成员听,组员交流讨论,然后发挥你们集体的智慧,运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民居的特点,组长负责记录下来。明白了吗?

  3、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建筑成因

  建筑材料

  形状结构

  文化内涵

  四、反馈交流,了解民居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偏僻、边远的山区,为防盗版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成土楼。

  形状结构:土楼高15米,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形成圆形,宏伟壮观。

  文化内涵:两三百人聚居一楼,不分贫富、贵贱,平等分房,和睦相处,勤俭持家,追求吉祥,幸福与安宁。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建筑成因:居住地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竹楼有利于防酷暑和湿气。

  建筑材料: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楼板或竹篾隔层,屋顶用草排、木片或瓦片覆盖。

  形状结构:竹楼呈正方形,竹篱围着,分上下两层,结构简单,十分宽敞,别致美观。

  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架楼仪式如过节般热闹,请唱曲子,祈求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3、角色体验,练习表达,组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以深化了解。

  4、教师小结:傣族人民常年居住在竹楼里,树满寨花满园,与自然合为一体,是多么幸福。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世界民居奇葩,它们就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同自天而降的“飞碟”,是那般宏伟壮观。客家人平等聚居,和睦共处的淳朴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品读句子,感悟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列数字:墙厚1米,高15 米

  (2)打比方:“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

  (3)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

  (4)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5)作比较:“……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六、课外拓展,迁移表达

  1、出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特色民居的图片或资料。

  2、出示课件,让学生说一说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七、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展示、介绍的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民居,是我们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 ,求发展的历史纪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爸妈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5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可采用找中心句、重点句和列提纲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

  提示: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也可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重点语句理解: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八卦布局图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三、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提示: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让学生把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

  四通过学习课文,你发现了客家人有哪些特点了吗?

  提示: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分析。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客家民居》,了解了客家民居的一些特点、文化内涵和一些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与顺序来学习《傣家竹楼》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可采用找中心句、重点句和列提纲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二、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

  提示: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也可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重点语句理解: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⑤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三、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提示: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让学生把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

  四、通过学习课文,你发现傣族人有哪些特点了吗?

  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分析。

  作业:

  1、搜集一下我国各地民居的相关资料。

  2、写一篇习作,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看了国培上的课例分析和教学视频后,对新课程教学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这次培训我讲授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忽视了对朗读内容的设置和指导。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大纲进行了认真地研读,看到教学目标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因此我让学生读得不够充分。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尝试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并进行课外拓展——请学生当导游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虽然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更像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如果让我对教案的内容进行改进,我一定会在指导学习客家民居一部分时加入朗读指导,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相信学生会对客家民居的坚固和历史悠久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对教材研究不深入。

  本课的说明方法很多,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本课的第二部分——傣家竹楼,我是让采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有生说,“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这句话采用了打比方的方式,由于课前对此进行预设,紧张之余就说成是把全寨子的人喜气洋洋的样子比作成过节的热闹气氛,给学生造成了误导,其实能体现打比方是“蜂拥而至”四个字。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二、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

  提示: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也可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重点语句理解: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八卦布局图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三、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提示: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让学生把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

  四通过学习课文,你发现了客家人有哪些特点了吗?

  提示: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分析。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客家民居》,了解了客家民居的一些特点、文化内涵和一些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与顺序来学习《傣家竹楼》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可采用找中心句、重点句和列提纲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二、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

  提示: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也可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重点语句理解: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⑤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三、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提示: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让学生把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

  四、通过学习课文,你发现傣族人有哪些特点了吗?

  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分析。

  作业:

  1、搜集一下我国各地民居的相关资料。

  2、写一篇习作,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看了国培上的课例分析和教学视频后,对新课程教学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这次培训我讲授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忽视了对朗读内容的设置和指导。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大纲进行了认真地研读,看到教学目标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因此我让学生读得不够充分。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尝试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并进行课外拓展——请学生当导游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虽然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更像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如果让我对教案的内容进行改进,我一定会在指导学习客家民居一部分时加入朗读指导,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相信学生会对客家民居的坚固和历史悠久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对教材研究不深入。

  本课的说明方法很多,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本课的第二部分——傣家竹楼,我是让采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有生说,“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这句话采用了打比方的方式,由于课前对此进行预设,紧张之余就说成是把全寨子的人喜气洋洋的样子比作成过节的热闹气氛,给学生造成了误导,其实能体现打比方是“蜂拥而至”四个字。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6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我国福建、广东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美国的间谍人员经过反复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从而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视。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如梦方醒: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出示课件:客家民居图片)客家典型的民居。

  2、大家看它像什么?确实很有特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能以你的声音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样的民居?(重读“特色”)

  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课件:生词)认识这些词语吗?谁来读读?(一生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

  (一)客家民居

  1、课文大家预习得不错,那对课文的理解又如何呢?我们来看导语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谁来读?(一生读)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一生说)

  2、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奇特的客家民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3、交流

  (1)客家民居的特点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在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的结构时,课件出示: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客家民居建造坚固,历史悠久)是啊,客家民居非常坚固,你从那些词中感受到了?带着你的理解练读这段话。找生读,评价指导。

  (2)了解了客家民居的奇特之处,那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它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呢?

  主要的说明方法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在闽西南……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形象直观)

  ③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4、总结学法

  (出示课件)刚才对客家民居的学习中,我们先是从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方面了解了客家民居的特点,随后有明确了课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突出它的这些特点。

  (二)傣家竹楼

  1、对照客家民居的学习方法,咱们四人一小组合作自学一下傣家竹楼(出示课件:傣家竹楼图片),呆会儿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发言最精彩。

  2、交流

  四、课外拓展

  1、资料袋

  (1)同学们的自学效果显著,说明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下面老师提高一点儿难度,大家来看71页的资料袋部分,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资料,老师想请同学们当个小导游,你可以自创导游词,也可以把资料中的重点内容作为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其中一种民居的特点。先给大家一点儿时间小组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这种民居的图片)

  2、同学们的介绍很精彩,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各地民居的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五、布置作业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富有特色的民居数不胜数,课后请同学们查阅更多的民居资料,与老师、同学共享。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我推荐的生字词有:

  2、课文介绍的民居有:

  二、小组研讨:

  1、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客家民居相关特点。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特征

  2、小组设计一张表格,向全班介绍傣家竹楼。

  三、展示交流:

  四、课堂检测:

  a、给带点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世界民居奇葩〔bā pā 〕

  2.用鸡蛋请做黏(nián zhān)合剂

  3.二层当贮(chú zhù)仓

  4.在土中掺(cān chān)石灰

  5.一幢幢(chàng zhuàng)竹楼

  b、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序号。

  ⑴举例说明 ⑵数字说明 ⑶比较说明 ⑷打比方说明

  1.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 )

  2.一百之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

  3.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楼。 ( )

  c、为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设计一句广告词。

  d、我还能给大家介绍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8

  知识与能力:

  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各地民居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看图认识各地民居,欣赏民居的多彩。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合作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2、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1、交流本课生字新词。

  2、交流读课文收获。

  三、品读领悟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3、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9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南北具有特色的民居,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本节课的目的在于孩子们能仿照课文。了解民居特色并且介绍某一民居,但由于准备不充分,本节课文没有有达到理想状态,其原因有二。

  一、设备简陋、收集资料不足,对于地方特色不够了解。

  由于本地区教学资源不完善,对于收集到的资料不能以影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孩子在家收集、整理资料的较少,虽然个别同学有收集,但只能停留在抄写上,并不能用语言介绍,由于资料缺乏,课堂只能停留在课本上,知识量无扩充,使整节课显得干巴巴的。

  二、由于本身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估计不足设计不完美。

  通过与教研员反馈,了解到基于第一个原因,应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让孩子谈谈本地区民居的这样都是孩子身边的事物。孩子谈起来就会滔滔不绝,既解决重点又避免上课单调。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在这两方面努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阅读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发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一下思路:

  1.上课伊始,先通过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纠正误音,疏通句子,粗知大意。

  2.按自然段逐次分析,比如:指明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孩子们分别从奇葩、崇山峻岭、圆形围屋或土楼等明白了,这一段概括介绍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所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在第二自然段中,明白意思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效果挺好。

  3.再读课文,入情入境,了解客家民居的文化。

  4.按照以上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傣家竹楼》

  5.集体交流回报学习情况,老师点拨补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有很大的收获,不仅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还激起了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大纲进行了认真地研读,看到课前导学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要求一课时学完。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并进行课外拓展――请学生当导游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虽然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更像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如果让我对教案的内容进行改进,我一定会在指导学习客家民居一部分时加入朗读指导,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相信学生会对客家民居的坚固和历史悠久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

  3.分析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能力目标

  学习并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课外的民居。

  (三)情感目标

  感受民居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收集其他民居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介绍皖南民居、北京四合院

  一、导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去感受民居的魅力。(板书标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客家民居》

  1.首先,我们来学习《客家民居》。出示图片,这就是客家民居,它位于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客家民居的特色的。

  建筑特色,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出示幻灯片)

  3.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以完成表格的方式整理课文内容。

  说要求:

  课前。老师已经把表格发给了大家,请大家跟我一起看表格。

  你们认为表格的第一列应该填什么?(建筑特色、布局排列、文化特征)表格的第二列老师已经给了表头,要求填写客家民居的特色,我在这里再做一些明确的要求: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能反映客家民居特色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的填到表格里。表格的最后一列请大家思考,本文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它填到表格内。默读课文,开始填表。

  学生汇报交流

  注:生词教学渗透在学生的汇报之中。

  4.小结。客家民居如此有特色,因而,它不愧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学生齐说)解词:奇葩

  三、学习《傣家竹楼》

  1.刚刚我们学完了《客家民居》,回忆一下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客家民居的?(列表格)再回忆一下,表格一共有几列?(三列)第一列填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客家民居的;第二列概括地写相应的客家民居的特色;还有一列写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

  2.现在就请同学默读课文,试着用类似于我们完成的《客家民居》的表格来整理课文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

  3.小结兼过渡。通过学习,我们又了解了傣家竹楼的特色。不论是客家民居还是傣家竹楼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板书),中国的民居就这样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板书)。

  四、运用拓展

  课下我们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民居的资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零散的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看幻灯片)

  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运用本文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整理手头的资料,任选一处课外民居,把它介绍出来。(这个民居可以是幻灯片出示的民居,也可以是你们自己收集到的其他民居)

  五、课堂小结。

  我想这节课同学们都有不少的收获吧,那我请同学做一个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板书: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特色鲜明魅力无穷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11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12

  一、教学要求

  ㈠ 知识要求:

  ⒈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学习作者的抒情方法。

  ⒉用心理解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各地民居的特点。

  ㈡能力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独具特色的民居。

  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㈢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⒈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

  ⒉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重点词句,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⒊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具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课文配乐朗诵的录音。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都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不但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说,而且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这些都是那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去参观领略一番。

  2. (板书课题:各具特色的民居)民居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人们居住的房子。

  ㈡.学习《客家民居》

  ⒈ 播放《客家民居》配乐朗诵的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⒉ 自读课文,了解并找出体现客家民居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⒊ 合作交流,感知表达特点

  ⑴ 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生: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板书:客家民居 民居奇葩)

  ⑵ 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生: 用料奇特,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生: 造型奇特,大多为 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生:异常坚固,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

  ⑶ 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

  生: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

  生: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生: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使文章真实可信。

  ⑷ 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生:体现了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中华传统文化。

  3. 教师小结:圆形土楼真不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客家人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独特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勤奋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㈢ 拓展延伸

  你想了解自己家乡民居的特点吗?那就赶快用你的慧眼去寻找吧!

  第二课时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看这些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傣家竹楼)这节课我们再去傣家竹楼参观领略一番。

  ㈡ 学习《傣家竹楼》

  ⒈ 播放《傣家竹楼》配乐朗诵的录音。学生更读,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⒉ 默读课文,了解并找出体现傣家竹楼特点的中的词语和句子。

  ⒊ 合作交流,感知表达特点。

  ⑴ 思考:傣家竹楼给你的是什么感受?

  生:傣家竹楼是色之家

  (板书:傣家竹楼 色之家)

  ⑵ 想一想,为什么称傣家竹楼是色之家?

  生:傣家村寨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质量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是色家园,

  生:去傣家做客,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⑶ 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

  生:列数字,通过“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竹楼由20至24 根柱子支撑”等,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点。

  生: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使文章充实具体。

  ⑷ 傣家竹楼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习俗?

  生:体现了美观、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平等互助等中华传统习俗。

  ⒋ 教师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

  ㈢ 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 色之家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13

  最近在学校进行的优质课选拔中,我讲授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忽视了对朗读内容的设置和指导。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大纲进行了认真地研读,看到教学目标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要求一课时学完。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并进行课外拓展――请学生当导游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虽然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更像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如果让我对教案的内容进行改进,我一定会在指导学习客家民居一部分时加入朗读指导,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相信学生会对客家民居的坚固和历史悠久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对教材研究不深入。

  本课的说明方法很多,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本课的第二部分――傣家竹楼,我是让采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有生说,“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这句话采用了打比方的方式,由于课前对此进行预设,紧张之余就说成是把全寨子的人喜气洋洋的样子比作成过节的热闹气氛,给学生造成了误导,其实能体现打比方是“蜂拥而至”四个字。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 篇14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永定土楼》

  八、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各具特色的民居》(通用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