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通用13篇)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1
作者:王芹娟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6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有一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这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众所周知,阿联酋地处茫茫的沙漠地带,在我们想象中,那儿应该是无边的荒凉,很难看到绿色的,可现在,如果我们从飞机上往下看,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却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来到迪拜――这位居沙漠的城市,眼前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阿拉伯朋友的介绍足以让我们找到答案。原来,那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原先那里都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阿联酋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再把又咸又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这样淡水从总水塔输出,再通过交错纵横的地下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而每天清晨,园林工人又要用大皮管给这些花草树木“洗脸”,使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这样巨大的工程以及细致的心思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可勤劳坚强的阿联酋人民做到了!可见,阿联酋人民真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他们深深知道,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正是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他们生活才更加美丽!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中有些人的所作所为,难道不该好好反思反思?素有“天堂”、“东方威尼斯”之称的水城苏州,以其小桥、流水、人家,令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倾慕不已!苏州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可而今,再看看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具有水的灵气的苏州人民的母亲湖――太湖,也许她正在无言地呜咽,伤心地落泪!且看这两个镜头:镜头之一:围湖养殖。不知何时起,苇叶沙沙,芦絮纷飞,水鸟栖息的芦苇荡分割成了这儿一方,那儿一块的,四周围着纵横的网的养殖场!也许主儿们会说,勤劳致富嘛!镜头之二:“太湖农家饭店”的搭建。不知何时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概念已植根于太湖人民心中。“太湖农家饭店”的名声,随着环太湖旅游的开发,随着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都市人群周末休闲足迹而日益响亮。这本来无可非议,可殊不知,这农家饭馆的屋子竟越搭越靠太湖水,甚至在太湖浅水地方打几个桩,房子造到了太湖里!说是这样的饭馆生意就是好,游客能边品味太湖美味,边欣赏太湖风光,好不惬意!记者采访时,还可真有游客如此说!试想,如不及时制止,难保剩菜残羹不进入太湖!悠悠太湖水可不成了“油油太湖水”!这都是谁惹的祸?难道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真谛?这样的“发展”是硬道理?不,这样的“发展”同时是一种破坏!也许,这正应了“来得容易,也就不懂得珍惜”。与阿联酋人民相比,难道我们真是不懂珍惜?不该扪心自问?我坚信,我们充满理智的苏州人民一定会觉醒的,一定会做到保护我们的母亲湖,就如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尽心尽力。愿太湖水更绿,更清,更纯!愿生活在太湖边的苏州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王芹娟 发表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80
苏教版八册语文《沙漠中的绿洲》(课堂实录)
师:课前课文读几遍了?
生1:八遍。
师:了不起!
生2(迫不及待):十二遍!
师:真不简单!(小声地)课前,课文老师只读了一遍。(生笑)课文同学们读了那么多遍,知道的一定比老师多,这节课愿意做我的老师吗?
生(声音不太响亮):愿意。
师:不愿意就算!
生(声音响亮地):愿意!
师:做老师的老师,有信心吗?
生(声音不太响亮):有。
师:信心不足。
生(声音响亮地):有!
(微笑地以“书读几遍了”一个轻松的话题,与学生拉家常似的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心理放松,为学习新知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成果并不只以“真不简单”一句表扬结束,而让学生做本节课的小老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向老师展示自己的读书所得。这一要求激起所有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他们读书的兴趣。)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轻声读课文2――6节。边读边想象: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阿联酋旅行过的人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乔羽同学就很会读书,她一边读一边还划着什么写着什么。
(通过榜样,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既表扬了会读书的同学,又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其他学生读书方法。)
(其余生有所悟,边读书边动笔。)
师:谁来说说老师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1:老师不知道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师(出示“阿联酋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老师粗略地计算一下,在我们农村培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两万元。照这样算,建造一个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呢?(彩图出示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下面大家一起来算一下,我数树,大家计算钱。
师:一棵。
生:两万。
师;两棵。
生:四万。
师;三棵。
生:六万。
师:四棵。
生:八万。
师:五棵。
生:十万。
……
师;大家看,中心公园中的树还有很多。你估计一下建造这座公园需要多少钱?
生1:一百五十万!
师:才七十五棵树。
生2:二百五十万!
师:才一百二十五棵树。
生3(鼓足气):一千万!
生4:一亿美元!
(引导学生通过数树算钱,将“培育一棵树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教学富有情趣。)
师:需要这么多钱,你相信吗?
生:相信。
师:老师就不信,建造一个公园需要这么多钱,都花什么地方去了?能告诉我吗?
(生再次读2节。)
生: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师:什么?泥土也要买?
生:因为土是咸的。
师:水也要买?
生:水也是咸的。
师:原来如此,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都需要花钱买来。
生: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
师:什么,挖沙石也要钱?
生:工钱。
师:老师有点相信了。
生:他们还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师:一根自来水管值不了多少钱。
生:是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
师:你来在黑板上画给老师看一看。
(生在黑板上画数不清的交错的“水管”)
师:原来那么多的水管,老师现在相信了。
(通过画画,理解“纵横交错”,加深学生对自来水管多的认识。)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半信半疑。
(另一生读)
师:老师相信了。老师觉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句号可以改一下。
(生试读后,争先恐后举起了手。)
生:句号可以改成感叹号。
师:为什么?
生1:建一个公园需要花很多钱!
生2:建造一个公园是多么得不容易!
师:读一读。
(生大声读)
师:老师知道了,你没有吹牛。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而不应枯燥乏味地讲解。)
请再把三节读一读,告诉老师,阿拉伯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热爱生命。
生2:爱护生存环境。
生3:吃苦耐劳。
师: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过阿联酋的人还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不知道没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师: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吱唔说不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节,谁能知道他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自由读二节。)
生: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生2:迪拜很美。
师: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
(生自由读二节。)
生1:读2节。
师:迪拜很干净!
生2:读2节。
师:迪拜不但很干净,而且很美。
师:像老师这样还会不知道什么?
生: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很精心。
师:从哪儿看的出?
( 生读6节。)
(师出示6节,生自由读6节。)
师;现在大家就是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小花、小树,请你们闭上眼睛……“忽――忽――”一阵阵风刮过,沙漠中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就连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呀、小花呀、小树呀的脸上、身子上都落满了一层尘土……这时,你们有何感受?
生:很沉重。
生:很不舒服。
师:你最想干什么?
生(齐答):洗澡!
师: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老师就是园林工人,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呀、小树呀、小花呀(边说边指着孩子们)脸上的、身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他们在阳光下露出了笑脸……这时,你们心里有何感受?
生1:不在沉重了。
生2:很舒服。
师:想对园林工人说些什么吗?
生1:谢谢你园林工人,帮我洗干净了身上的泥土。
师: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生2: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
师:我们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你们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希望。
师:能通过读6节,把你们内心的感受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练读。)
生1读6节。
师:老师听出来了,洗过澡后很舒服。
生2读6节。
师:刚才洗得不是很干净,坐下去再读一读。
(语言描述再现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触摸语言。通过角色情境,加深阿联酋人民像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情感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边读边体会:阿联酋人民哪一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自由读全文。)
生:阿联酋人民热爱生活,他们不惜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树木。
生: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师: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
生:也很爱护。
师:从哪儿看出的?
生:给小花浇水。
师:有没有不爱护花草树木的?
生:有。
师;从哪儿看出?
生:有的同学走草坪。
生:有的同学攀小树。
师:怎么办呢?
生:让他们的老师也给他们上《沙漠中的绿洲》这课。
师:这个办法不太可行。
生:学校用广播通知。
师:这个办法不错。
生:在花园中、草坪里竖一个个小木牌。
师:这个办法很好,可是上面写些什么呢?
生:禁止走草坪!
师:这样的话,同学们读了不舒服。
师:老师这儿征集了几句话,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 草宝宝渴望回到春妈妈的怀抱。 饶了我吧,请别再折腾我了!――小水杉 咦,太阳公公在哪儿,我怎么看不见――光秃秃的冬青树)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1:好痛呀,别再拽我的长发了!――垂柳姑娘
生2:请别再踩我了,再踩,我就成浆糊了! ――小草
生3:我愿为你送去一片绿荫。――小梧桐
师:课后愿意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吗?
生:愿意。
师:下课!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综观这一环节的教学,“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编者意图、文本的价值取向。“小木版上写些什么?”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内心需要。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3
苏教版四下《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关于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凝炼,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佳作。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对比教学,引起震撼。
一上课,我就板书“沙漠”,问学生:沙漠是怎样的一番景象?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沙漠的句子。学生自学、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沙漠当时恶劣的环境。然后,我又板书“绿洲”,问学生:绿洲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绿洲的句子。同样地,学生自学、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绿洲的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我考虑到学生对阿联酋这个国家较陌生,所以选了沙漠和绿洲的图片,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继而设问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样荒凉的沙漠变成美丽的绿洲的,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本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我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为什么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1、通过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等词语了解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和复杂,代价之昂贵,体会到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坚定。
2、第四到第六自然段具体写了阿联酋人是怎样精心管理花草树木的,通过读园林工人的劳动过程,学生懂得了浇水的目的还在于把花草上的尘土清洗干净,使“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从而体会到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
三、利用文本,进行教育
利用文本我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问学生一句:“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设计其实也是对前面教学的一个检验。另外,从情感的角度看,这一设计还延续着课文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熏陶着我们每个学生,达到了双性统一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积累是为了运用,吸纳是为了表达。由读到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经验。在这堂课上,我巧妙地为学生的写找到了一条链接通道——旅行归来向人们介绍“沙漠中的绿洲”,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这样,首先从精神激发了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之情动而辞发。其次,对于观察表达的一系列指导也如响鼓句句敲在学生心坎上,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为“写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努力探索,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
在《沙漠中的绿洲》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课文重点“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变成绿洲”作为线索展开教学,抓住难点“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认识到环境和人类的关系”进行突破。
上完课后我细心体会,总得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整体的教学设计能结合学生实际,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我能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的美好意境,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共鸣,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表现比较活跃,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创设了一个环境恶劣的沙漠情境切入,过渡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绿洲,让学生认识到“沙漠中的绿洲”的美丽,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份美丽是来之不易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接着,就自然地引出了重点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和怎样爱护它们的。在这一重点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出示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圈划动作词并配合动作体会他们的付出;在体会阿联酋人民如何爱护花草树木时就让学生把看到的演出来,再让学生说感受。这样学生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在这一教学中也有一些遗憾,就是学生读的机会和演的机会还不够多,指导学生在朗读阿联酋人下决心改造环境时那种语气不够到位,学生品词品句还不够深入。
最后,指导学生体会阿联酋人民如何对环境的保护,同时联系我们的实际谈谈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看法和做法,这个内容源于学生的实际他们也就有东西可讲,所以同学们都很踊跃发言,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定的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朗读课文的训练,这节课学生朗读课文的形式稍微少了一些。时间的安排有些前松后紧,课堂上的练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最后的课堂小结还做得不够,没能很好地总结全文,学生在整体认识上就没有梳理好,还有就是在布置作业“续写爱的故事----迪拜街头风光”时为了简化难度本来是想让学生先说的,但还是时间的不允许就匆匆收场了。这也使我认识到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注意调控,不断在一节课中完善,并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受益。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句现代名言,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实践、总结,让我在今后做得更好。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4
师:课前课文读几遍了?
生1:八遍。
师:了不起!
生2(迫不及待):十二遍!
师:真不简单!(小声地)课前,课文老师只读了一遍。(生笑)课文同学们读了那么多遍,知道的一定比老师多,这节课愿意做我的老师吗?
生(声音不太响亮):愿意。
师:不愿意就算!
生(声音响亮地):愿意!
师:做老师的老师,有信心吗?
生(声音不太响亮):有。
师:信心不足。
生(声音响亮地):有!
(微笑地以“书读几遍了”一个轻松的话题,与学生拉家常似的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心理放松,为学习新知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成果并不只以“真不简单”一句表扬结束,而让学生做本节课的小老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向老师展示自己的读书所得。这一要求激起所有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他们读书的兴趣。)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轻声读课文2――6节。边读边想象: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阿联酋旅行过的人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乔羽同学就很会读书,她一边读一边还划着什么写着什么。
(通过榜样,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既表扬了会读书的同学,又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其他学生读书方法。)
(其余生有所悟,边读书边动笔。)
师:谁来说说老师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1:老师不知道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师(出示“阿联酋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老师粗略地计算一下,在我们农村培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两万元。照这样算,建造一个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呢?(彩图出示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下面大家一起来算一下,我数树,大家计算钱。
师:一棵。
生:两万。
师;两棵。
生:四万。
师;三棵。
生:六万。
师:四棵。
生:八万。
师:五棵。
生:十万。
……
师;大家看,中心公园中的树还有很多。你估计一下建造这座公园需要多少钱?
生1:一百五十万!
师:才七十五棵树。
生2:二百五十万!
师:才一百二十五棵树。
生3(鼓足气):一千万!
生4:一亿美元!
(引导学生通过数树算钱,将“培育一棵树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教学富有情趣。)
师:需要这么多钱,你相信吗?
生:相信。
师:老师就不信,建造一个公园需要这么多钱,都花什么地方去了?能告诉我吗?
(生再次读2节。)
生: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师:什么?泥土也要买?
生:因为土是咸的。
师:水也要买?
生:水也是咸的。
师:原来如此,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都需要花钱买来。
生: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
师:什么,挖沙石也要钱?
生:工钱。
师:老师有点相信了。
生:他们还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师:一根自来水管值不了多少钱。
生:是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
师:你来在黑板上画给老师看一看。
(生在黑板上画数不清的交错的“水管”)
师:原来那么多的水管,老师现在相信了。
(通过画画,理解“纵横交错”,加深学生对自来水管多的认识。)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半信半疑。
(另一生读)
师:老师相信了。老师觉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句号可以改一下。
(生试读后,争先恐后举起了手。)
生:句号可以改成感叹号。
师:为什么?
生1:建一个公园需要花很多钱!
生2:建造一个公园是多么得不容易!
师:读一读。
(生大声读)
师:老师知道了,你没有吹牛。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而不应枯燥乏味地讲解。)
请再把三节读一读,告诉老师,阿拉伯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热爱生命。
生2:爱护生存环境。
生3:吃苦耐劳。
师: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过阿联酋的人还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不知道没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师: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吱唔说不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节,谁能知道他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自由读二节。)
生: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生2:迪拜很美。
师: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
(生自由读二节。)
生1:读2节。
师:迪拜很干净!
生2:读2节。
师:迪拜不但很干净,而且很美。
师:像老师这样还会不知道什么?
生: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很精心。
师:从哪儿看的出?
(生读6节。)
(师出示6节,生自由读6节。)
师;现在大家就是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小花、小树,请你们闭上眼睛……“忽――忽――”一阵阵风刮过,沙漠中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就连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呀、小花呀、小树呀的脸上、身子上都落满了一层尘土……这时,你们有何感受?
生:很沉重。
生:很不舒服。
师:你最想干什么?
生(齐答):洗澡!
师: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老师就是园林工人,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呀、小树呀、小花呀(边说边指着孩子们)脸上的、身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他们在阳光下露出了笑脸……这时,你们心里有何感受?
生1:不在沉重了。
生2:很舒服。
师:想对园林工人说些什么吗?
生1:谢谢你园林工人,帮我洗干净了身上的泥土。
师: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生2: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
师:我们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你们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希望。
师:能通过读6节,把你们内心的感受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练读。)
生1读6节。
师:老师听出来了,洗过澡后很舒服。
生2读6节。
师:刚才洗得不是很干净,坐下去再读一读。
(语言描述再现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触摸语言。通过角色情境,加深阿联酋人民像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情感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边读边体会:阿联酋人民哪一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自由读全文。)
生:阿联酋人民热爱生活,他们不惜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树木。
生: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师: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
生:也很爱护。
师:从哪儿看出的?
生:给小花浇水。
师:有没有不爱护花草树木的?
生:有。
师;从哪儿看出?
生:有的同学走草坪。
生:有的同学攀小树。
师:怎么办呢?
生:让他们的老师也给他们上《沙漠中的绿洲》这课。
师:这个办法不太可行。
生:学校用广播通知。
师:这个办法不错。
生:在花园中、草坪里竖一个个小木牌。
师:这个办法很好,可是上面写些什么呢?
生:禁止走草坪!
师:这样的话,同学们读了不舒服。
师:老师这儿征集了几句话,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草宝宝渴望回到春妈妈的怀抱。饶了我吧,请别再折腾我了!――小水杉
咦,太阳公公在哪儿,我怎么看不见――光秃秃的冬青树)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1:好痛呀,别再拽我的长发了!――垂柳姑娘
生2:请别再踩我了,再踩,我就成浆糊了!――小草
生3:我愿为你送去一片绿荫。――小梧桐
师:课后愿意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吗?
生:愿意。
师:下课!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综观这一环节的教学,“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编者意图、文本的价值取向。“小木版上写些什么?”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内心需要。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5
教材分析: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这篇课文中的绿洲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人工制造的,因此它更需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也更值得人们珍惜。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不惜代价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认识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是怎样的?
2、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笼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3、交流,感情朗读。→→
二、走入“迪拜”,感受“绿意”
1、然而,在这茫茫的沙漠中,布满了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迪拜去看看。
2、来到迪拜,我们看到什么?(生)
出示:“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1)从这个情景你感受到什么?
(环境优美: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珍爱花草树木、人民文明:没有更不见)
(2)指导朗读(赞美佩服)
三、走入文本,感受“壮举”
(一)体会“种植”的代价
绿洲这么迷人,这么美丽,居然是在荒芜人烟的.沙漠中建起来的,多神奇啊!那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变成绿洲的?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阿联酋人在种植花草上花了哪些代价?又是多大的代价?
2、交流反馈:
预设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抓住“培养一个孩子”来体会付出的代价大)
预设二:“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抓住三个动词“买来”进行理解,体会阿联酋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将沙漠变成绿洲,改变生存环境的决心。)
预设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抓住动词“挖去”、“填上”、“埋下”“输出”和“纵横交错”“源源不断”等词,引导学生感受为了改善环境,阿联酋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3、难怪阿联酋的朋友说:“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4、阿联酋人民为什么愿意付出如此的代价?
出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会更加美丽。”
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说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会更加美丽?(交流)
5、小结,指导朗读。
(二)体会“养护”的代价
阿联酋人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培植了这些花草树木,那他们是怎样进行呵护的呢?
1、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1)理解“侍弄”。
(2)句子训练: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
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
(指名分别读,体会哪个句子好,说原因。)
2、你从哪里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就像爱护孩子一样呢?(浇水、洗脸)
(1)花草树木都成已经成活了,工人为什么还不断地给它们浇水、洗脸呢?
出示: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洗脸后的树木变得怎样?看谁读得更漂亮。
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小结:正是因为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辛勤培植和精心侍弄花草树木,沙漠中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绿洲。
四、欣赏图片,升华主题
1、过渡:今天的迪拜城呀,再也不是地面是白花花盐碱的不毛之地,而是一座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绿色家园,想去看看嘛?
出示图片,定格在开头图片:你看到了哪些风光?有什么感受?
2、阿联酋人民为了美化生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将沙漠变为绿洲,可是有些人却在将绿洲变为沙漠,出示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3、总结。
七、作业布置
1、设计几句环保的宣传标语。
2、搜集有关阿联酋和迪拜的资料,了解阿联酋是个富饶、开放的沙漠之国,迪拜是一个美丽的沙漠之洲,并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8、沙漠中的绿洲
不惜代价
不毛之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精心侍弄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43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7、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 良好
咸而板结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你见过沙漠吗?了解沙漠吗?
谁能说说沙漠有哪些特点?(板书:沙漠)
2、提示课题(完成板书:沙漠中的绿洲)
3、质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罗马劣适侍良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觉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重点指导下列句子
(1)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按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怎样分段。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时恶劣
侍弄适宜良好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后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重点抓住“不是……而是……”“到处”“白茫茫”)
(3)你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抓住“白”与“绿”的对比,体会。结合理解:“星罗棋布”并指导说话)
(4)指导朗读(重点词语要重读)
2、读第二自然段
(1)激疑: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么来的呢?
(2)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能介绍一下吗?
(3)学生交流
(4)自由读二自然段,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边读边找出描写迪拜美的句子。
(5)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用赞美、佩服的语气)
3、细读第3自然段
(1)质疑:学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2)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流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用――画出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4)学生交流
(5)师引读: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生长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齐读)
(6)出示沙漠图
瞧!这样的环境书上用了一个词语不毛之地(结合理解)
师:但是,这样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
生:没有,师:他们从___________
(7)结合理解:纵横交错
(8)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说说读后你们感觉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生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第7自然段
(1)齐读,想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2)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精心侍弄花草树木?
(3)生交流
(4)师小结。
三、作业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二、指导造句
1、理解“纵横交错”、“适宜”的意思
2、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读
3、补充句子
4、指名学生说说
三、布置作业
课后当小导游互相说说。
义庄中心小学语文教学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7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漠的图片。
哪些同学了解“沙漠”?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
2.板书课题:7、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洲呢?)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自读课文。
(1)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③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④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sh) 罗(lu) 劣(li) 适(sh)侍(sh)良(ling)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抽读词语卡片。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恶劣 侍弄 适宜 培植 纵横交错 不毛之地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点指导: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导写字
“夸、劣、宜”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
“价、漂、侍”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宽。
“良”要居中写。
四、作业
1.描红。在习字册中描红、仿影。
2.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愕淖盅≡裾 返亩烈簟?br> 霎(s sh)时恶劣(l li) 良(ling ning)好侍(sh s)弄适(s sh)宜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l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内容。
指名说说读了这一段后,自己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抓住“到处、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广阔无垠和荒凉,抓住“星罗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绿洲遍布的情景)
(3)练习说话。
引导用“星罗棋步”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到处、白茫茫、星罗棋布、绿洲、城市”等词要重读)
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2.细读第2~6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过渡:在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厂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去看看。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段有几句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
③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佩服的语气)
(2)细读第3自然段。
过渡: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①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用“――”画出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②理解同句。
a、指名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恶劣。(相机理解:不毛之地)
b、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相机板:朽“买来、挖去、填土、埋下”等词,同时理解“恶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
c、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板书:有了……才……)引导用“有了……才……”练习说话。
③指导朗读。
(3)细读第4―6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②默读课文。在能表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词句下画上圆圈。
③练习感情朗读。(边读边感悟:通过“雨雾洒下来、淋得干干净净、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等词语的朗读,体会阿联酋人民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3.细读第7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渎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浇( ) 漂( ) 侍( ) 宜( )
烧( ) 飘( ) 待( ) 宣( )
3.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 ) ( ) ( )
千干净净 ( ) ( ) ( )
4.写出近义词。
培植( ) 适宜( ) 美丽( ) 侍弄( )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8
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我们来到迪拜访问。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那天清晨,我们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正巧碰上一个穿黄马夹的园林工人在浇水。
“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我们指着那些树和草皮问。
“不,不!”园林工人竖起一个手指连连摇着,又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师:齐读课题,你觉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读文。自己读自己的。学生读书,教师席间巡视,及时加以指导:有问题吗?有难认识的字吗?没有。真棒。
怎么样,孩子们?绿洲到底在什么地方?阿联酋。阿联酋那儿沙漠的地方,迪拜。你要是把这三个字的关系弄清楚,我觉得你就会知道。
出示世界地图 讲解迪拜是阿联酋的第二大城市。像迪拜这样城市,可多了。
第六自然段中的“霎时” 讲解
找到字的结构找到窍门儿 就能理解。绿洲是什么意思?(生答师板书:绿树成荫 鲜花遍地)
找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席间巡视。
生:请大家翻到第三自然段,
生: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生:我看到他们是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买来用红色)
师: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三个买来说明他们什么都没有。
生读。
比较: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生:我认为就用一个“买来”就觉得他们缺的也不多。
师:三个“买来”,意思就不同了。
生再读。
师:我有一个感觉,如果三个词一样,第一个词轻一点,然后一个比一个高。师范读。
生读。
师:你们知道吗?在阿联酋水比石油还要贵。你们再来读。
生读。
师:还有哪些词语触动了你?再来读读,理解。
生: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师:这句里面有三个动词。红色出示“挖 填 埋”再读一读。
师: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读,行吗?
孩子们,就让我们走进现在的迪拜,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怎么样?
生:我觉得真是鲜花遍地,绿树成荫
生:我觉得那里就是美丽的天堂
生:我知道迪拜的那些人用自己的勤劳,换来了这么多美丽。
师:所以,阿拉伯朋友会说——“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他们还会说——“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师:听了,看了,你有哪些心里话要说?
生:如果南京要这样好,就太好了。
生:保护环境,从点滴做起。
师:广告词都用上了。世博会的宣传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要说,“绿洲让沙漠更美好。”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教学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进程:
一、看图说话
1.仔细观察画面,用你积累的词语或优美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2.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美丽的风光不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是阿联酋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这里曾经是一片沙漠。说到沙漠,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展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说一说这里沙漠的特点。
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块不毛之地变得这么美丽的?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阿联酋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运用语言和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本次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交流的欲望。
二、感悟壮举
1.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在阿联酋听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书,画出最让你惊讶的句子。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提纲挈领,强调整体把握,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2)汇报交流,点拨重点部分。
句1: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低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老师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在我们这里培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五万元,照这样计算,建造一个公园需要多少钱呢?我们先数一数这里的树,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再一起估计一下建造这座公园需要多少钱?
(1)此时,你想说什么?相机理解“代价”的意思。
(2)这么多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你能通过读书来告诉我吗?
①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水、花草树木。
②挖去原来的砂石,换上新的泥土。
③还在地下埋上自来水管。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
一根自来水管能花多少钱?引导学生找出“纵横交错”一词,到黑板上画出“纵横交错”。说出哪些线是“纵”,哪些线是“横”?
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说,我终于相信了,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的确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真叫人惊叹!我觉得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应当改一下,想一想:怎么改?改后读一读。
(3)说说阿联酋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导朗读:正如阿拉伯朋友说的“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讨论:为什么说阿联酋人民爱花草就是爱生活?(引导学生说出植树造林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创设交流情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在迪拜游览,作者看到了什么?
句2: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我什么?
为什么他们这样爱护花草树木呢?
句3: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你们就是小草、小花、小树,忽的一阵风吹过,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们眼睛都睁不开。小草、小花、小树满身,满脸都是尘土,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师:园林工人从路边的水箱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小花、小树脸上,身上的尘土都洗得干干净净了。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此时,你最想对园林工人说什么?
(1)谁能用朗读,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2)再次理解“代价”(不仅要花钱,还要花费精力),感悟园林工人“笑”的含义。
(3)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座城市绿洲吗?你怎么知道的?相机理解“星罗棋布”的意思,并体会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付出的代价。
【设计意图】再次创设交流情景,培养学生想象、朗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
三、通读全文,加深理解
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和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感知语言,运用语言,达到“我口”说“我心”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作业设计:(二选一)
1.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2.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或图片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将语文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创造性地整理资料,进行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运用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语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草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课的教学给了我如下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到位,学生兴味盎然。如何在导入时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呢?上课一开始,我便出示阿联酋现景图,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印象。学生们一看到这幅图,一脸灿烂。有的说:“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有的说:“这里草绿花红,天空一片纯净,碧蓝碧蓝。”然后我又出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里沙漠的特点。有的学生说:“天灰蒙蒙的,狂风卷着黄沙,太阳都被遮住了。”有的说:“到处是一片昏暗,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看到同学们满脸忧虑,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块不毛之地变得这么美丽的?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阿联酋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兴味盎然,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二、读是语文课的精髓,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学中腾出时间让学生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读出情趣,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关键词、耐人寻味之句,让学生品读,细思,揣摩,体悟,实现了对文本的真诚倾听和对话。语文课是一个对话的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打了思路,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多听,多说,多想中得到了发展,在互动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真正展示自我,释放本真。
三、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从我的教学过程来看,注意遵循了以上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教学的最后阶段,我问学生:“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活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设计其实也是对前面教学的一个检验。从情感的角度看,这一设计还延续着课文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熏陶着每个学生,达到了双性统一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的教学实践给了我这样的启示: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语文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2、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沙漠”、“绿洲”
1、教师:“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可以用词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描绘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自己读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 白茫茫一片 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 教师相机板书:恶劣、不毛之地 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 咸而板结 环境十分恶劣。
(2)看图,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 教师: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3)指导读好句子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4、交流说说“绿洲” 教师相机板书: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良好的生存环境 出示图片,看图进一步感受美好。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教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
2、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困难是巨大的;建设绿洲的代价是巨大的,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定的。 板书:花大代价培植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4、5、6自然段。
1、自己读4、5、6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引导学生理解“侍弄”?
3、再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圈圈画画词、句。
4、交流句子,指导读好句子。
(四)总结课文。
1、教师: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
2、教师: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 所以,后来,20xx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
用来奖励在改善居住环境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 (中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三、教学结束: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11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你见过沙漠吗?在电视里、在书上?沙漠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你会想象自己居住在沙漠里的情景吗?
“绿洲”指沙漠中有水、有草的地方。《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中的绿洲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人工制造的,因此它更需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也更值得人们珍惜。
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自然段是点题。作者从飞机上俯瞰阿联酋,发现在一片“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这些绿洲是怎么会有的呢?引起了下文。
第2~6自然段写访问迪拜,一解绿洲之谜。先写迪拜的风光,“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次写国家为植树种花所付出的代价,从泥土、淡水、到树苗、花草,都需要从国外买来,还要经过复杂的程序才能把花草和树木栽下,可见要在沙漠中开辟出绿洲是很不容易的;最后写对树木花草的管理,以一个园林工人的精心照料为例,说明迪拜人对花草树木的珍惜和爱护。
第7自然段是作者对阿联酋人民的赞扬和由此引发的感慨。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段
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植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欣赏:
阿联酋人民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而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和努力,你能想象吗?
这一段通过对比,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告诉我们国家为了为植树栽花所付出的代价,从泥土、淡水到树苗、花草,都需要从国外买来,还要经过复杂的程序才能把树木和花草栽下,可见要在沙漠中开辟出绿洲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段中写自然环境的恶劣,更衬托出开辟绿洲的艰辛。真应该为我们生活在绿洲而感到幸运。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生活的世界逐渐变成了沙漠,我们也要面临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吗?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巧妙运用衬托手法
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你一定会为阿联酋人民如何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培植树木花草,建造绿洲的精神所感动。但如果这一段少了这样几句话,你觉得会怎么样呢:
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很明显,少了这几句话,感觉大不一样。反过来说,正因为这几句对阿联酋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介绍,才让我们对“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这样的描写有了很深的体会,从而更为阿联酋人民不畏艰难,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的精神所感动。
这里运用的就是衬托的方法,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件事物或者某个人的特征、性格更加突出,而用另外一些事物或人放在一起加以描述,达到陪衬或对照的效果。
下面这段话,是写猫捉老鼠,但作者在写猫的同时,没有忽略对老鼠的描写,正由于具体描写了老鼠的狡猾,因而更加衬托出小猫动作的敏捷和捕鼠本领的高超。
星期六的晚上,奶奶特地烙了油饼,热气腾腾的油饼喷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这香味被一只黑乎乎的老鼠闻着了,它从洞口探出头来,贼溜溜的眼睛向四周张望了一下,就钻出了洞口。忽然,它似乎察觉到有什么声响,又把头缩了进去。过了一会儿,它再一次探头探脑地出了洞。只见它动了动鼻子,桌子上油饼的香味,馋得它心里痒痒的。它伏在地上,突然把身子一缩,向桌子上蹿去。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早已埋伏在屋角的小花猫犹如闪电般地蹿上去,一下咬住老鼠,“呜呜”哼着跑向后屋去了。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了解沙漠形成的原因,以及地球上沙漠的分布,并和同学探讨,研究地球沙漠化的进程。
2、中国为了控制沙漠的扩展和蔓延,开展了积极的治沙工作,治沙是怎么回事?它对遏制沙漠的扩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进展如何?请关注,并和家人或者感兴趣的同学讨论讨论。
附课后练习3提示:
纵横交错――村子里小路纵横交错。
适宜――这里环境不错,适宜患病的人们前来疗养。
附课后练习4提示: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不,不!”园林工人竖起一个手指连连摇着,又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阿联酋人民之所以这样爱护花草树木,是因为“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或者说“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阿联酋:西亚国家,全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面积8.36万平方千米。人口190万。地势低平,除东北部有山地外,多为海拔200米以上的荒漠。气候炎热干燥,年降水量
仅75毫米左右。沿海地带有绿洲,产水果、椰枣、蔬菜等。迪拜是位于东北部沿海的重要城市。
2.沙漠:沙漠的分布跟一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按地区有热沙馍(在低纬度地区)和冷沙漠(在中纬度地区)之分,其形成气候条件一般是干燥炎热,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雨量稀少,以致地面缺少植被甚至寸草不生,成为不毛之地。亲临其境,可以见到弯弯沙丘或条条沙龙横无际涯,可以听到一座座赤裸沙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瀚海沙涛,起伏万顷,黄天黄地,蔚为壮观。
3.绿洲:“洲”的本意是四周为水的陆地。阿联酋的沙漠浩如大海,由自然或人工形成的一块块绿地像大海中的绿色岛屿,所以叫绿洲。但它们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人工建造的,因此更需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也更值得人们珍惜。 4、优美的环境为什么能陶冶人的情操
人们常说,大自然能陶冶人的情操,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优美的环境能够保证人们的良好的感觉和活跃的思维,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据有关专家研究,优美的环境首先会令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精明的企业家在工厂环境美化方面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植树、种草、种花,治理污染,把工厂建设得像花园一样。优美的环境帮助人松弛紧张的神经,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振奋精神,使人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这对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大有好处的。
其次,优美的环境令人思维敏捷。许多作家、诗人往往喜欢到优美的环境中去“捕捉灵感”,这是因为人处在优美的环境中,变得热情奔放,激情满怀,大脑精神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调节,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此外,优美的环境还能赋予人完美的性格和情操。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而著称于世,这种优秀的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与中华大地锦绣河山数千年的陶冶分不开的。
《新科学十万个为什么 地球 环境卷》,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8月
练习2答案提示
1、 读一读,画出包含 的音节,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提示:
u跟j q x 拼,要省略u上两点。
j q x 不跟u拼。
2、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在序号上画“ ”。
提示:
纵横交错:(4)相互交*
凑近:(2)接近
掠过:(2)轻轻擦过或拂过
3、 选词填空。
提示:
(1)比较:
宽广:宽阔广大,一般指胸怀。
宽阔:形容面积大,指有形物体。
宽敞:多指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很大。
例:
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汽车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奔驰。
(2)比较:
希望:期待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情况。
盼望:殷切的期望和等待。
渴望:迫切地希望,比盼望的程度更强烈。
例:
我们(盼望)已久的张老师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贫困地区的失学少年(盼望)着能和我们一样上学读书。
4、修改病句。
(1)原句不完整。
全校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
(2)原句前后矛盾。
四(1)班的男同学,大概用了整整一个星期学会了跳长绳。
(3)原句词序颠倒。
这篇课文使我产生了兴趣。
(4)原句大小概念混淆。
奶奶家饲养了鸡、鸭、鹅等家禽。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12
学科
四下语文
主备人
郭育梅
复备人
田素梅
审核人
苏立新
学习时间
课型
展示提升
课时
1课时
习惯养成
展示大胆,倾听认真
学习目标
1、我会写“价、劣、挖、填、漂、侍”6个生字,会认“碱、霎”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重点)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我会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
一、 谈话导入
二、自主学习我能行!
一读课文,边读边查,我会给加点字注音。(展一:易读错的字。)
(展二:易写错的字。)
代价 恶劣 挖坑 填土 漂亮 侍弄
二读课文,我会理解词语(选择合适的方式理解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字义相加法等)。(展三)
侍弄:
星罗棋布:
纵横交错:
不毛之地:
三读课文,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展四)
( ) ( )
漂 埋
( ) ( )
四读课文,我能读正确、流利。(展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独特的方式进行)
五读课文,我能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展五)
三、展示交流我参与!
温馨提示:要将自己觉得解决的最棒的、最出色的地方展示给大家;或者将自己还疑惑不解的问题展示出来和大家共同探
四、达标测试我最棒!
一、根据句子意思写出成语、
1、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
2、形容交叉错杂的样子。( )
3、指贫瘠、荒凉的地方。( )
二、两组互相抽查朗读情况。
学(教)后一得:
学习 评价
内 容
自我
小组
组间
综合评价
认真完成自学任务;主动参与讨论、交流展示,且做到仪态大方,声音洪亮,阐述有条理;能认真倾听、思考,提出有创新的问题或建议。
最炫班级 最牛小组 最佳的我
学科
四下语文
主备人
郭育梅
复备人
田素梅
审核人
苏立新
学习时间
课型
展示提升
课时
2课时
习惯养成
展示大胆,倾听认真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我能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难点)
学习重点
目标2
一、谈话导入
二、自主学习我能行!
1、我的预习收获:
2、我不明白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我快乐!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精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一、感受沙漠的恶劣,迪拜的美。
1、感受沙漠的恶劣
阿联酋原先是什么样子呢? 找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感受迪拜的美
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在这片沙漠中建造了星罗棋布的绿洲!让我们到其中的一城市迪拜看一看!文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迪拜的美?
二、精读课文,了解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1、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读课文四至六段,思考: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展示交流我参与!
展示方法提示:
1、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
2、在展示时,我会紧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关键的段落把内容说清楚。
3、别的同学展示交流时,我会专注地倾听,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补充、质疑和点评。
五、达标测试我最棒!
1、沙漠中的绿洲指的是( )。
2、完成课后第5题。
学(教)后一得:
学习 评价
内 容
自我
小组
组间
综合评价
认真完成自学任务;主动参与讨论、交流展示,且做到仪态大方,声音洪亮,阐述有条理;能认真倾听、思考,提出有创新的问题或建议。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拉伯人民是怎样建成绿洲的,并了解他们是怎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白茫茫 盐碱 咸而板结 恶劣
不毛之地 白花花 沙漠
师:好,读得很正确。那你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再指名1人读。
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谁能把句子读好?很好,你能把句子读得很正确、很流利。那你能通过朗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吗?
2、出示句子: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沙漠的荒凉和贫瘠,我们一起来读,齐读句子
3、(出示句子)然而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出示图片)沙漠和绿洲的对比图,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疑问?
二、品味语言,体会阿联酋人民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为什么白茫茫的沙漠上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呢?或者是(沙漠中的绿洲是怎样建成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深有感触。
师:同学们,老师看到大家很会读书,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圈画,有的同学读了一遍再读一遍,甚至读了三遍、四遍,读完,都能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的习惯非常好。谁愿意把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同学们分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引导学生感受到培育一棵树的代价之大,我们的父母为了培养我们花费了很多的心血,而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的代价相当于培养一个孩子。每一棵树都倾注了阿联酋人的心血,真不容易!谁来读读这一句
评价语:读得真好,能让我们感受到阿联酋人对花草树木所倾注的无限的心血和爱。我们一起来读。
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在阿联酋培育花草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从这段话中找出句子自己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土地板结,根本不适宜植物的生长;阿联酋人培育一株植物是多么不容易啊!阿联酋人培育植物就好比培养孩子,需要花费多么大的精力和心血啊!阿联酋人多么不简单啊,她们对美好生活有着不懈、执著的追求。
是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也深有同感,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两句,先自由练习一下。谁来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环境的恶劣。谁再来读,大家能对他的朗读作个简要的点评吗?那你来读一读。
读得真好,“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请同学们关注这句话。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也称“过渡句”,过渡句一般放在段落的开头或者是另起一段,而这里却放在段落的中间,我们还是第一次接触到,看来,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联系是这样的紧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那阿联酋人民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说明阿联酋人花的代价之大。是呀,为了美好的生活环境,阿联酋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砂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这句话说明为了培育花草,阿联酋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板书:挖去、填上、埋下
△“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阿联酋人是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来培育花草的。阿联酋人真了不起,他们用心血、用智慧、用勤劳的双手培植出这样美丽的花草,让茫茫沙漠遍布绿洲,他们创造了美,也创造了奇迹。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句子,感受阿联酋人的勤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出示句子“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请大家细细品读这句话,体会阿拉伯朋友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阿拉伯朋友是很自豪的,因为是他们用双手、智慧培育出这绿树、鲜花和小草的。
阿拉伯朋友是非常兴奋和喜悦的,因为是他们扮美了生活。
阿拉伯朋友说这话时充满了幸福感,因为是他们让绿洲遍布“不毛之地”,让生活更美丽。
师:是啊,我们可以感受到阿拉伯朋友说这句话时是多么的自豪、兴奋、幸福。让我们读好这一句,分享阿拉伯朋友的幸福吧!谁来读?我们听出来了,阿拉伯朋友是多么自豪。是呀,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自己用双手创造的奇迹,谁能不感到自豪、幸福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代价之大
决心之大{ 买来……买来……买来……
困难之大{
挖去……填上……埋下……输出……
过渡:尽管在这块“不毛之地”上建绿洲代价之大,困难之大,但从阿拉伯朋友告诉我的话语中我们也感受到了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决心之大(板书),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这是阿拉伯朋友告诉我的,那我们亲眼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呢?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触呢?
生活在沙漠中的城市里,人们非常珍惜花草树木,不忍心去伤害它们,联系第三自然段,种植花草树木,在阿联酋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和艰辛的劳动,创建绿洲,改造沙漠环境的代价之大、困难之大来理解,更能理解人们对花草树木倍加爱护和珍惜。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人们对好不容易建成的绿洲倍加珍惜。
过渡,人们不仅倍加珍惜花草树木,还对花草树木倍加呵护,自己读读课文的4---6自然段。
师:我们总以为这树和草皮的下面都有自来水管,是用不着浇水了,可那天清晨,我们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正巧碰上一个穿黄马甲的园林工人在浇水。所以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学生问“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地下都有自来水管,就不需要浇水了。)园林工人是怎样回答的出示“不,不!”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否定了问句中的意思,地下尽管都有自来水管,但还是需要浇水的,“地下都有自来水管,就不需要浇水了。”这是不对的,沙漠环境的恶劣,树叶、草和花上尘土较多,他是怎么做的?读句子,他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齐读句子“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一起走上迪拜的街头,去欣赏一下美丽的风光。欣赏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来到了沙漠中的绿洲迪拜。同学们,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是呀,学了课文,阿联酋人民改造生存环境的决心之大,阿联酋人民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情景,将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沙漠中的绿洲
代价之大
决心之大{ 买来……买来……买来……
困难之大{
挖……填……埋……输……
成效之大:干干净净、更绿、更翠、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