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通用16篇)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通用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通用16篇)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1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应亚珍

  那堂语文课上《三个儿子》,临近课末,想小结全文时,不想一个学生已经急不可待地提问道:“老师,老爷爷怎么只看见一个儿子?”提问真是恰到好处,正是我想问学生的。学生质疑再请学生解决,不正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吗?我大大地表扬了该同学,然后有些得意地请另一位学生回答,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一个儿子翻跟头翻到远处去了。”啊?居然错了!还是学习委员呢。我满怀希望地再请另一位学生作答,答案同样的令人咋舌:“因为两个儿子被妈妈们挡住了,老爷爷看不到。”真是令我啼笑皆非,自以为一目了然的问题,学生居然屡屡出错。

  怎么办?举手的还有几个,我也清楚其中会有我满意的答案。但是,教学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孩子们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课堂中教师以为简单的问题,一位学生答错了情有可原,接连两位学生答错就绝非偶然。看来,症结在于学生并未真正读懂课文。

  于是,我请学生再一次自由地轻读,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三个儿子是怎么做的?然后划出三个儿子具体做法的句子。

  一个在翻跟头,一个在唱歌,另一个在提水……

  “你最喜欢谁?”我换个角度,孩子们满脸兴奋,小手高高扬起。

  我随便叫了一位,答曰:“我最喜欢帮妈妈提水的孩子。因为他很孝顺。”我满意地笑了,暗想:看来,学生已逐渐走出“误区”,与我预设的目标逐渐“接轨”。正当我准备来个完美收场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很喜欢翻跟头的孩子,因为他跟头翻得实在太好了,就像车轮在转,妈妈看了能消除疲劳呢。”经他这么一说,另一位孩子也忙不迭地发表高见了:“我也喜欢会唱歌的孩子,因为他的歌唱得真好听!”

  是呀,会翻跟头是棒的呀,何况翻得像车轮在转;歌唱得好听也很能干呀,为什么不能喜欢他?孩子们说的确实是心里话。要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但也要立足于文本的价值取向呀。可文本的价值取向是要孝敬父母,我硬灌吗?不行。绝不能以自己成人化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堂中最通俗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就是读书,还是让孩子们读书吧。我渐渐镇静下来,先对学生来个“将错就错”:“既然喜欢,那就请大家用欢喜的语气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孩子好吗!”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孩子们完完全全地投入了朗读,一个个读得津津有味。

  然后引导他们再次读第八自然段:“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这一段学生早已读过,并且也有学生答出妈妈们拎着的三桶水很重。可我忽视了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没有采用一些适合孩子的富有情趣的教学形式。毕竟现在的孩子很少提水,想让孩子把握文本的情感,必须换个角度,链接孩子的生活,唤起他们心中劳累的感觉,进行移情体验。

  “你有没有非常累的时候?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这一问,孩子们的记忆闸门打开了。一生说:“有一次,我跟爸爸去爬山,一开始我还爬得挺快,可还没爬到半山腰,我就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背痛了。”

  另一生手舞足蹈说:“搬家的时候,我搬自己的小盒子,盒子里只放了三本书,走了一小段路,我就累得胳膊都痛了,只好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到了新家。”

  这下激起了更多学生的类似经验,想说的人很多,于是请孩子们同桌互说。

  此时,再回过头引导学生读第八自然段:“是啊,课文中三个儿子的妈妈就是这么累。多沉的一桶水哪!水直晃荡,三个妈妈?”

  “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真没想到,有了自己的体验,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孩子们可以读得这么声情并茂。我趁机问:“此时,妈妈们最需要的是?”

  “儿子的帮忙!”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趁热打铁:“是啊,能唱歌固然好,会翻跟头也不错。可是,当妈妈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给妈妈送去帮助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也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能称得上是好儿子。那么现在你知道老爷爷看见的是哪一个儿子了吗?”“帮妈妈拎水的儿子!”一切水到渠成!

  通过此次课堂实践,我深感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

  1、要敢于让学生质疑: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一个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应自觉加强教学基本功、书籍阅读量以及临场应变能力,随时作好接受学生质疑挑战的心理准备,果断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平台, 真正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2、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

  课前,教师细读文本、潜心会文,对文本的解读透彻到位,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教师精心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留足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空间,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把握课堂中的生成点,敏锐捕捉学生即兴闪现出来的疑问,予以引燃,并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究,从而引领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三个儿子》教后感

  浙江省海宁市海宁市新仓中心小学 丁海琴

  这个星期五是我上教研课的日子。一早起床,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久违的太阳也出来了。啊,一个大晴天!我的心情也随着这好天气开朗起来。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我踏着轻松的脚步走进教室,和小朋友一起学习23、三个儿子,引导他们探讨、交流,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结束了。在这堂课上,通过研读文本,让学生感受到了怎么样的儿子才算是真正的儿子,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堂课下来,感觉研读第八自然段,“一桶水可重啦!……腰也酸了。”还可以。从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桶水很重?及通过教师的范读,带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想象说话,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能通过有感情地读很好地表现出来。通过研读文本,水到渠成地解决本课的中心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但还是有很多处理得不好的地方:

  1、你平时拎东西有腰酸胳膊疼的经历吗?在上课时把问题也问错了,导致范围太大,感受妈妈此时心里会怎么想?有偏差。

  2、想从课文插图入手,体会儿子对妈妈的爱,但由于事先没有仔细观察图上小孩子的表情(脸上笑眯眯的),导致学生感觉这桶水不太重,还是改成想象说话:这个儿子在拎水时表情、动作、语言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

  3、在拓展延伸,深化主题环节,放的时间还可以多一些,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让讨论更充分些。

  4、教师说的比较多,评价语不够到位。

  在认真钻研教材,多次修改教案的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付出的快乐,上课后反思一下,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当然,好课是磨出来的,希望我的课能给后面上这课的老师一点启发。 

  《三个儿子》教后有感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二小 邢文琴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

  《三个儿子》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我在教学时,没有给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我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后,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读书讨论。

  《三个儿子》教学有感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二小 李科明

  一、充分读,然后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来水很重?

  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理清重点词,在学生的相互补充下,晃荡、走走停停、痛、酸等词语被标示出来了。这样的处理虽然比较简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必要的,首先,让学生有这样的印象,句子中会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其次,在朗读时有一定的指向,后来学生的朗读中,这些词语被读得较为清晰,最为关键的是,这为下一个环节设置情境,让学生谈感受有了词语的准备和积累,学生在无意中有了目标。

  二、情境体验

  教师请一名女同学,个子比较小,当场拎一桶重达七八千克的水,对同学提了这样两个要求:

  1、观察她拎水时的表现。

  2、心里想好一个问题,呆会儿问这位同学:

  ⑴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她走一走,就停了。

  师一指屏幕,(生齐说)走走停停。

  生:水都泼出来了。

  生:我发现她好累哟。

  ⑵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问她累不累?

  生:我想问她手痛不痛?

  生:我想问她心里的感觉是怎样的?是怎么想的?

  生:手麻不麻?

  生:我想问她累了,休息的时候为什么不用手敲敲背?

  教师引导那位女同学一一作答。

  3、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是根据重点词中前两个可以通过观察得到,而两个表示个人感受的词语,要当事人说出来才能明白。果然,学生的反应非常热烈。很快说出了走走停停和晃荡的意思,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述,非常明了。而以小记者身分的提问,更是做到了充分二字,从“痛不痛”到“麻不麻”,他们的思考步步深入,已不不仅仅是课文的层面上的意思,麻,只有手在极其痛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的,这点点滴滴的观察与提问,都在说着一件事:水太重了,妈妈已经拎不动了。

  4、如果仅是到了这一步,还只是对重点句子的说明,但更为巧妙的还在后头,教师此时设置了一个场景:

  如果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为什么要帮妈妈拎那么重的水呢?此刻学生的情绪仍是激动着的,他们说:

  生:我看见妈妈拎水很重,所以帮助她。

  生:男孩子力气大,女孩子小一些。

  (学生都鼓起掌来)

  生:因为我是妈妈的好孩子。

  这样的情境体验是高效的,因为它不仅仅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一次重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得到了体验,因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是多么的出色。

  5、在课即将结束,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看到了三个孩子的表现时,你会说些什么?

  生:有些不懂事,帮妈妈做事是好事。

  生:不是说第一二个孩子不懂事,第一个孩子翻跟头给妈妈看,是想让妈妈快乐些,而第二个孩子唱歌,是想让妈妈舒服些。

  师:妈妈累了,想不想让人帮忙?

  生:想。

  生:第三个孩子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师:出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见一个孩子。

  老师的想法是让学生说前两个孩子表现不对,只有第三个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于是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老爷爷的话。但在学生的表现上,我们看到,是和老师的预想是有别的。

  第一个学生的回答,他的话里提到了“好事”,这一方面是可能学生还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还有一种可能,学生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这里的好事究竟是值得去做的事情,还是我们大人所理解的好人好事呢?如果是前者,那是学生采用了和成人不同的表述,但如果是后者,显然是不合适的。在课上,老师也没有指出,就过去了。如果能追问一句:你所说的是怎样的好事中呢?这样会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达,这是语文课的根本,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的表达。

  引起我更多思考的是第二个学生的回答。首先,这不是课堂上老师所需要的答案,或是说,老师根本没有想到学生的思考会是这样的,这从后来老师的继续引导可以看出来。但这样的答案的出现,至少是表达了学生的一种思考,是啊,妈妈累了,但孩子以这样的方式──翻跟头、唱歌来帮助母亲解乏,妈妈心里会舒坦了许多,可能也轻了不少,这从课后妈妈老师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出。但问题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场景不容许这样的表现:水那么重,妈妈那么累,这时,最应做的,就是直接的帮忙呀!语文课本身就是一种学生抒发性灵的舞台,如何提供更多的舞台让学生去表现,是教学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更何况,当学生有了不同的生成,且是极有价值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宏扬,是激励,

  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在这样的精心雕琢下,才有了生命力,才有了为学生所热爱的课堂。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2

  课前准备活动:背古诗《游子吟》,唱歌《小乌鸦爱妈妈》

  你爱妈妈吗?知道怎样去爱妈妈吗?学了这课你就明白了。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生字  

  1.词语朋友们已经排好队了,你们能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既然 拎水桶 好嗓子 沉甸甸 晃荡  胳膊  聪明 走走停停

  指导:“拎”和“沉甸甸”(师夸学生)你们读得真准确!你们的声音可真洪亮!  

  (二)生活情景导入  

  1.不仅老师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也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经常怎么夸你们的呢?  

  2.不仅咱们中国的妈妈爱夸孩子,这儿有几位俄罗斯的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品读三个妈妈的话。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有滋有味地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三个儿子在妈妈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几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画出来。

  2. 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1)第一位妈妈说的话。

  师: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咱们班谁也是既聪明又有力气?师问这生:你既聪明又有力气,你的妈妈会为你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

  师:课文中的这个孩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他的妈妈也会为他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孩子是妈妈的骄傲,在妈妈的眼里,自已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谁来学做这位妈妈,通过朗读,来夸夸这个孩子。

  读时,你可以加上提示语,如自豪地、骄傲地、幸福地,高声地,激动地,你觉得用什么词恰当就用什么词,练读,指名读,(如读的不好,师范读)谁还能加上动作来读。指名,齐读,

  (2)指名读第二位妈妈说的话

  师:第二个儿子有什么特长?(唱起歌好听极了,好嗓子)

  指导朗读师:这个孩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他的妈妈会感到(自豪、骄傲、幸福……)。谁来学做妈妈,夸夸孩子。

  (3)指名读第三位妈妈说的话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不夸夸自己的儿子?)

  师: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很普通。他的妈妈爱他吗?(爱。妈妈是伟大!即使儿子没什么特别,既不是那种聪明又有力气,也不是那种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但妈妈也会同样爱儿子。只是把爱儿子默默的放在心里,不用嘴巴来夸耀儿子。

  师:这句该用怎样的语气比较恰当?(谦虚、平常)

  3、孩子永远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掌中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妈妈的爱,分角色朗读1――6段。

  (二)体会一桶水的重。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老师范到读文,想想你有什么发现?(师读7、8段)

  2.你感觉这一桶水怎么样?(水很重)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水很重的呀?

  ( “重”、“晃荡”、“走走停停”、“酸”、“痛”。)

  3.谁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呢?指名读,齐读。  

  4、体验:这一桶水到底重不重?请两个同学扮演妈妈来体验一下。(两名同学提水,其它同学念课文。)  

  随机采访:两位妈妈,水重不重?你们家离这远吗?  

  你们想让别人来帮帮你吗?  

  4、过渡:这一桶水可真重呀!妈妈们累得腰都酸了,胳膊都痛了,这时候,她们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正巧,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三)感悟三个儿子的做法。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指名读。

  2.自已读一读三个儿子的做法。想一想:你比较喜欢哪个儿子的做法?为什么?

  3.这时候,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是怎么回答她的?

  4.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指的是谁?

  (1)指名回答。

  (2)师:我们再回过头看第三个妈妈的话,她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是这样的吗?第三个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帮妈妈提水,爱妈妈,对妈妈很孝敬……)想象一下这个儿子平时还会帮妈妈做哪些事?

  (3)小结:同学们,只有这个“儿子”在妈妈有困难的时候给了妈妈最需要的帮助;只有这个儿子心中有妈妈,知道关心妈妈,孝敬妈妈,难怪老爷爷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三、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是爸爸妈妈养育我们成长,也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我们在家里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2、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端端饭、洗洗碗;

  原来,爱妈妈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爱妈妈就是在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

  3、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爸爸妈妈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作业。

  1、读一读〈〈黄香温席〉〉和〈〈卧冰求鲤〉〉的故事。

  2、倡议:每天做一两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3

  【教材简析】

  《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前两个儿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长,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就是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要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在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需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 “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体验和讨论。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准人物说话时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2、认识“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胳膊”。

  3、能准确地理解 “沉甸甸”等词语

  4、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老师讲述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一边读一边划使学生熟悉课文,熟悉生字。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词语,读通课文。

  4、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妈妈们的自豪,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妈妈的辛苦。

  【情感态度价值观】给予学生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要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启蒙。养成拿笔读书,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规范生字书写。

  2、通过代入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感受妈妈的自豪。  

  3、理解妈妈的辛苦。

  【教学过程】

  一、 激qing引趣,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感受妈妈的夸奖

  胡老师觉得同学们是既聪明又可爱,老师很喜欢你们。相信你们的妈妈也很爱你们,能说说在平时妈妈是怎样夸你的吗?

  (2人)

  2、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孩子,有三个儿子和你们一样也是妈妈的骄傲,(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想听听他们的故事吗?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讲讲平时妈妈是怎样夸你的从而引入课文,简单明了,贴近学生,使学生很有亲切感,而且很感兴趣,马上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让学生很投入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老师讲故事,学生聆听:

  看着屏幕,听老师读课文。

  2、故事质疑:

  听老师读完了,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为什么第三个妈妈不夸自己的儿子?)

  3、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到课文当中去找找答案,把生字学好,把课文读通顺。打开书本104页,自由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并多读几次。

  4、认读生字:

  ⑴ 带拼音读。

  这课的生字你都会读了吗?(课件出示生字)真的会读了吗?胡老师要考考你们,请同学拼读这些生字,如果他读对了,你们就跟着他读。

  (师指生字学生个别拼读)

  (提醒拎、晃,开火车读强调)

  ⑵ 去拼音读:

  那去了拼音你还会读吗?

  (师出字卡学生开火车读)

  5、认读词语:

  胡老师把这些生字组了词,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全班读词语)

  提醒:晃荡、沉甸甸。

  6、读句解词:

  把这六个生字放入句子当中,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三个句子)

  (自由读)

  把句子读给同桌听,你的同桌能把这三个句子都读通顺的请举手告诉胡老师,真不错,那谁愿意把第一句读给大家听。

  ⑴ 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谁来既响亮又通顺地读第一句。

  (单击课件,“好嗓子”变红)

  我们班谁的嗓子是最好听的?

  就请你来读读这个词,真好听,那请你再读这个句子,听,这就是好嗓子,我们一起读这句

  ⑵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学生个别读。

  “拎着”,换个词可以怎么说。

  (课件该词下面加横线和括号)

  (提着,拿着)

  通过分别做动作来区分哪个词更准确。

  (提着)

  这个动作是用手来做的,所以有个提手旁那桶字呢?

  (用木头做的)

  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汇报)

  ⑶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这句老师想请一个小组来读──全班齐读。

  (把生字和词语放入句子中,把句子读通顺,既复习巩固了之前认识的字词,又把课文中有难度的句子先读通顺了,为读通顺整篇课文打下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在读句子的时候,还巧妙地理解了“好嗓子”和“拎着”这两个词语,随即书空了“拎”和“桶”,把几个教学内容很自然地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很好地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7、指导写字:

  ⑴ 观察“膊”

  (出词语“胳膊”)

  胳膊这个词既要会读,还要会写,特别是“膊”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写“膊”,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⑵ 老师范写“膊”

  ⑶ 学生汇报:

  “膊”是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不能漏了一点;左窄右宽。

  (老师用红笔把相应的笔画描红)

  ⑷ 请同学们打开书107页,拿出一支铅笔,摆好写字的姿势,对照着生字表里的生字,把“胳膊”这个词语写一个。

  ⑸ 师生评价:

  我们来看这个同学写的字。

  (投影一个同学写的字)

  首先看有没有漏了点,接着看“膊”的横折是否写准了;然后看写得美不美,他写得既正确又工整,胡老师奖励他一面红旗。

  (标红旗)

  像胡老师一样,同桌评一评对方写的字,写得既对又好的就评红旗,如果写正确了,但还不够美观的,就给他奖一朵红花,希望下次继续努力,把字写得更好。

  (要写的生字词语很自然地从句子中抽出,使两个教学环节的过渡有如行云流水很自然。前面的“拎”和“桶”是书空,这里的“胳膊”则执笔书写,老师重点指导了“膊”的书写,整个写字环节的处理轻重分明,难点突出。在对学生写字的评价方面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老师作了示范评价后,让学生根据标准自己来评价同学写的字。)

  8、同学们刚才学习得可好了,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课文,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1、2段老师和一位同学一起读;3、4、5 、6段分小组轮读;7、8段请好嗓子的同学接着读;剩下的课文,全班一起读。

  听同学们的读书,胡老师知道,你们真的把课文读准了,读顺了,然而,我们还要把课文读懂,刚才同学提出了个问题,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接下来,我们就要弄懂它。

  三、 品读课文,感受妈妈们的夸赞

  1、这故事发生在哪儿呢?全班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汇报:

  (井边)

  (老师贴水井)

  有三个妈妈(贴图)去(打水)。

  还有谁(老爷爷)(师贴图)。

  2、妈妈们在井边(打水),一边打水,她们一边说起了自己的儿子,她们是怎样说自己儿子的?请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妈妈,把妈妈们说的话读一遍。

  3、交流:

  ⑴ 第一个妈妈:

  (板书贴妈妈说的话:“既聪明又有力气”)

  一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

  (板书:一个)

  (指名读)

  好:

  从你的夸奖中,我知道了你的儿子真聪明啊,你能再读一次,让全班同学都听听你的儿子在哪些方面特别棒。

  (该生再读)

  你们听出他儿子哪方面特别棒吗?

  (聪明、有力气)

  是啊,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不好:

  你听听老师是这样读的。

  (师范读)

  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这两位妈妈是谁在骄傲地夸儿子?

  你能像老师刚才那样读吗?

  (该生再读)

  这时,你是在夸你的儿子啦。

  我们也一起夸夸自己的儿子。

  ⑵ 第二个妈妈:

  (板书贴妈妈说的话:“唱起歌来好听极了”)

  多自豪的妈妈啊,你们真有个引以为荣的儿子,那又一个妈妈是怎样夸儿子的?

  (板书:又一个。)

  (个别读3次,及时评价。)     (不是一般的好听,是非常好听,课文中用的词语是:好听极了。)

  带着你的自豪、骄傲,男同学,夸夸你的儿子(男生读),女同学,也来自豪地赞一攒。

  (女生读)

  ⑶ 第三个妈妈:

  当前两个妈妈在自豪地夸自己的儿子时,(板书:另一个)另一个妈妈却是怎样?

  (什么也没说)

  老师问: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啊?

  (板书贴妈妈说的话:“没有什么特别的”)

  学生读她说的话,这位妈妈说得真平静啊,她的儿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吗?在稍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去见见这位儿子,看是否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

  4、看看,这就是三个妈妈眼中的三个儿子:

  (师指着板书,引领学生读)

  一个一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又一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

  另一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5、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这三个妈妈谈起自己的儿子,都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在四人小组里由组长协调,分角色朗读课文的1~6自然段。

  6、全班分角色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品读感受三位妈妈对自己儿子的自豪,了解妈妈眼中三个儿子的特长,在读中感受,带着感受再读,读出对妈妈心情的体会。老师的范读很有必要,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着学生读得更好。)

  四、 亲身尝试,体验妈妈们的辛苦

  1、说着说着,妈妈们已经打好了水,拎着水桶往家走了,老爷爷跟在后面慢慢走着。(课件出图)妈妈们拎着水走,是怎样的?

  (学生看图说话,观察妈妈的动作)

  2、从妈妈们擦汗、捶背的动作中可以看出,她们提的水──太重了(课件出第八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用“―”划出能感受到水很重的词语。

  3、汇报:

  (课件中相应的词语变红)

  为什么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水很重?

  学生在汇报的时候说出理由:

  可重了、直晃荡、走走停停、痛、酸。

  4、老师引读这段。

  5、(课件出示比较句子)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一起来读读:

  你从哪个句子更能感受到水很重?

  学生品词,朗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感受这桶水的重。

  6、对啊,这桶水多重啊,请同学们自己再轻声读这句,除了感受到水很重,你还感受到什么?

  学生谈感受朗读(妈妈很辛苦)从那些词语感受到妈妈的辛苦?

  (引导学生抓住词语“可重了、直晃荡、走走停停、痛、酸”进一步谈感受)

  7、请一位妈妈上来现场演绎一下拎水桶。

  (学生上来拎水走几步)有什么感觉?(很重)如果让你把这桶沉甸甸的水拎回家,你会怎样?

  (很累)

  8、我们只是走几步就已经开始感觉到辛苦了,那三个妈妈要一直把水拎回家,她们会多累啊:

  (看图)师引读:看,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9、是啊,这水太重,妈妈已经累得快拎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妈妈,这时,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有人来帮我)

  10、是啊,如果这时有人来帮帮妈妈,那该多好啊!正在这时,迎面跑来了三个孩子,是谁?(她们的儿子)她们的儿子一个是怎样做的?一个是怎样做的?另一个又是怎样做的?我们下节课继续来了解。

  【教案赏析】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理解段落句子的含义呢?在本段的学习中,老师就由浅入深地二度品读,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本段的内在含义。第一次品读感受妈妈手里的水是多么的重,在此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品读,深挖文章的内涵,感受妈妈们的辛苦。再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体会妈妈的劳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为第二课时中理解老爷爷的话做好铺垫。“一个……一个……又一个……”,这是课文要求掌握的句式,虽然出现在第二课时中,但老师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已经把它渗透其中。在引出三个妈妈的话语板书“一个”、“又一个”、“另一个”;在回顾三个妈妈眼中的三个儿子时,用上了“一个……又一个……另一个……”的句式;在最后的结语中,老师也有意识地提出一个儿子是怎样做的?一个儿子是怎样做的?另一个儿子又是怎样做的?把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有意识地穿插渗透在全文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学生随时都在无意识地接触着,熟悉着,到正式提出这个重难点时,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掌握知识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4

  《三个儿子》讲述了在妈妈眼中的三个孩子各有特点,一个聪明有力,一个唱歌出色,第三个妈妈认为孩子没什么特别,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

  理解妈妈的辛苦是全课的重点,理解了这个,才能理解及时地帮助是多么必要,那么全文的重点段应该如何突破?“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今天的课上,我看到了一次精彩的表现。

  一、充分读,然后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来水很重?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理清重点词,在学生的相互补充下,晃荡、走走停停、痛、酸等词语被标示出来了。这样的处理虽然比较简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必要的,首先,让学生有这样的印象,句子中会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其次,在朗读时有一定的指向,后来学生的朗读中,这些词语被读得较为清晰,最为关键的是,这为下一个环节设置情境,让学生谈感受有了词语的准备和积累,学生在无意中有了目标。

  二、情境体验。教师请一名女同学,个子比较小,当场拎一桶重达七八千克的水,对同学提了这样两个要求:1、观察她拎水时的表现。2、心里想好一个问题,呆会儿问这位同学。

  ①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她走一走,就停了。

  师一指屏幕,(生齐说)走走停停

  生:水都泼出来了

  生:我发现她好累哟。

  ②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问她累不累?

  生:我想问她手痛不痛?

  生:我想问她心里的感觉是怎样的?是怎么想的?

  生:手麻不麻?

  生:我想问她累了,休息的时候为什么不用手敲敲背?

  教师引导那位女同学一一作答。

  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是根据重点词中前两个可以通过观察得到,而两个表示个人感受的词语,要当事人说出来才能明白。果然,学生的反应非常热烈。很快说出了走走停停和晃荡的意思,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述,非常明了。而以小记者身分的提问,更是做到了充分二字,从“痛不痛”到“麻不麻”,他们的思考步步深入,已不不仅仅是课文的层面上的意思,麻,只有手在极其痛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的,这点点滴滴的观察与提问,都在说着一件事:水太重了,妈妈已经拎不动了。

  如果仅是到了这一步,还只是对重点句子的说明,但更为巧妙的还在后头,教师此时设置了一个场景:如果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为什么要帮妈妈拎那么重的水呢?此刻学生的情绪仍是激动着的,他们说:

  生:我看见妈妈拎水很重,所以帮助她。

  生:男孩子力气大,女孩子小一些。(学生都鼓起掌来)

  生:因为我是妈妈的好孩子。

  这样的情境体验是高效的,因为它不仅仅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一次重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得到了体验,因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是多么的出色。

  在课即将结束,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看到了三个孩子的表现时,你会说些什么?

  生:有些不懂事,帮妈妈做事是好事。

  生:不是说第一二个孩子不懂事,第一个孩子翻跟头给妈妈看,是想让妈妈快乐些,而第二个孩子唱歌,是想让妈妈舒服些。

  师:妈妈累了,想不想让人帮忙?

  生:想。

  生:第三个孩子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师:出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见一个孩子。

  老师的想法是让学生说前两个孩子表现不对,只有第三个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于是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老爷爷的话。但在学生的表现上,我们看到,是和老师的预想是有别的。

  第一个学生的回答,他的话里提到了“好事”,这一方面是可能学生还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还有一种可能,学生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这里的好事究竟是值得去做的事情,还是我们大人所理解的好人好事呢?如果是前者,那是学生采用了和成人不同的表述,但如果是后者,显然是不合适的。在课上,老师也没有指出,就过去了。如果能追问一句:你所说的是怎样的好事中呢?这样会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达,这是语文课的根本,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的表达。

  引起我更多思考的是第二个学生的回答。首先,这不是课堂上老师所需要的答案,或是说,老师根本没有想到学生的思考会是这样的,这从后来老师的继续引导可以看出来。但这样的答案的出现,至少是表达了学生的一种思考,是啊,妈妈累了,但孩子以这样的方式----翻跟头、唱歌来帮助母亲解乏,妈妈心里会舒坦了许多,可能也轻松了不少,这从课后妈妈老师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出。但问题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场景不容许有这样的表现:水那么重,妈妈那么累,这时,最应做的,就是直接的帮忙呀!语文课本身就是一种学生抒发性灵的舞台,如何提供更多的舞台让学生去表现,是教学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更何况,当学生有了不同的生成,且是极有价值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宏扬,是激励,

  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在这样的精心雕琢下,才有了生命力,才有了为学生所热爱的课堂。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5

  【教学内容】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科书104页第23课《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学习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插图卡片。

  【设计思路】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会边读边想,围绕“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激趣

  1、谈话导入:

  世上谁是你最亲的人?最爱你的人是谁?

  (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2、导入课题: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三个儿子他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妈妈的。

  (出示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根据文内注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

  2、以游戏形式学习生字,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宝宝的。

  三、小组合作,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带着以下三个问题,继续阅读课文:

  1、这件事发生在哪里?

  2、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

  3、三个妈妈提水时,三个儿子怎样做?

  四、加深巩固课文内容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巩固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3、提问:

  你喜欢谁?为什么?

  4、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5、提问:

  三个儿子中,你们最喜欢谁?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谁吗?

  6、教师小结:

  老师喜欢歌声嘹亮的儿子,也喜欢力气大,能翻跟斗的儿子,却更喜欢体贴、关爱妈妈的好孩子。

  思考:

  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五、课文延伸

  平时你是怎样孝顺妈妈的?以后又准备怎样做?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一个 聪明 有力气 翻跟斗

  一个 爱唱歌 好听 唱着歌

  一个 不特别 接过水桶

  老爷爷: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得难点: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孩子们特别可爱,看到你们一张张笑脸,我就想起我那可爱的儿子,他跟你们差不多大,也读二年级,打鼓打得特别好。想想你们有什么特长能让妈妈自豪和骄傲的?学生展示或讲自己的特长。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和讲述,让老师觉得大家真是多才多艺、各有所长,我为你们的妈妈能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而骄傲!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也有许多特别之处要向我们展示!想认识他们吗?

  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

  1、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如果这些词语小朋友们会认了,说明你们识字真的很了不起。(课件出示有拼音的词语:嗓子 拎着 水桶 晃荡 沉甸甸) 当生读到“拎着”时,师:能做个动作吗?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甸字单独念四声,甸,但如果是两个叠在一起,就念一声。沉甸甸。

  3、你们真会记字,不过现在老师要把拼音去掉,看你们还能不能认读。(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词:嗓子 拎着 水桶 晃荡 沉甸甸)谁敢单独来试试,就知道咱们班的孩子聪明,勇敢。你读得那么准,能带领导大家读吗?

  三、精读课文

  1、咱们班的孩子们把词语读得这么响亮,准确,相信你们把课文也读得一样准确,流利。不过请你边读边勾画出妈妈表杨儿子的话。找出来了就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2、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读出来。

  3、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请一个孩子来读读,(请到以后说:请大家听听,看他把自己当作了妈妈没有?)生读。

  看着自己多才多艺的儿子,妈妈心里会怎么想?(骄傲自豪)

  妈妈们,能读得更得意和自豪点吗?指名读,生读,

  有谁敢向这位妈妈挑战读?指名挑战。

  此时敢向现在的两位朗读高手中的哪位挑战?指名挑战读。

  4、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谁愿来读呢?指名读。

  大家听听这位妈妈读出了自己的得意和自豪吗?

  生评价。

  你能帮他改善一下吗?

  你说得这么好,能自己范读给大家听听吗?

  5、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全班学生自由练读。

  6、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7、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8、这个孩子没什么特别,你们自由地读读吧。

  9、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预设:平和的,伤心的,难过的,)你的朗读能表现出这个妈妈平 和的心态吗?生读。

  10、看,这就是三个妈妈的三个儿,你们认识了吗?生答。可课文中的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出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齐读。听出来了,你们把问号和一个儿子读得特别好,再让我听一次。

  11、边板书“一个儿子”,边说:我真不明白,明明是三个儿子啊!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请你们读课文7至11自然段找找答案。有些孩子真会学习,一边读书,一边用笔勾勾画画的。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7

  教学要求

  1. 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任的道理。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三个儿子》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还认不认识它们。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齐读)

  二、理解课文

  过渡: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时都在评价自己的儿子。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时,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三个儿子》。

  1. 学习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在井边打水时,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儿子的?请听老师朗读,边听边做记号。(指名回答)

  投影出示:“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问:a. 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

  b. “谁也比不过他”这说明儿子在妈妈心中是怎么样的?

  c. “既聪明又有力气”,瞧,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儿子呢。请你也用        既……又……"说句话吧。

  投影出示:“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问:a. 这个儿子有什么特长?

  b. “好听极了”说明了什么?

  (1)指导朗读两位妈妈的话。

  (2)指导读第三位妈妈的话。

  (3)指名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4)齐读三位妈妈的话。

  2. 学习课文第七到十一自然段

  过渡: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一桶水可重啦!(随机出示相关段落)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指名表演读。

  (3)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读。

  从井边到家里可远啦,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大家想想,此时,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啊?

  当三个儿子看到他们的妈妈拎着重重的水桶在路上走时,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指名读,随机出示句子。

  (3)播放动画,指导学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说话。

  (4)联系生活场景照样子说一句话。

  3. 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过渡: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课文。当三个儿子都出现在眼前了,这时候一位妈妈又是怎样夸她们的儿子的,老爷爷又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妈妈:“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老爷爷:“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1)教师示范读

  (2) 分四人小组讨论: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指名回答(因为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4)指名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妈妈的话。

  4. 文中的三个儿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平时,你碰到妈妈在做事的时侯,你是怎么做的?

  三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简评。

  四 总结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小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五、实践活动:从现在起,我们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你还可以把做这些事的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8

  【课业设计】

  一、我会填

  l____ t____ t____ c____ d____ g____ b____ h____ d____

  拎  停  桶  聪  甸  胳  膊  晃  荡

  二、找朋友

  三、我会做

  一个孩子_____________

  面对三个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一个孩子_____________

  一个孩子_____________

  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一、读句子

  1、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

  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调平稳。

  4、“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的话幽默、风趣又意味深长。“三个儿子?”读出疑问的语气;“不对吧……”则要读出明知是三个儿子,却说只有一个儿子的原因,是因为他看见一个儿子帮妈妈拎水,懂得关心妈妈。

  二、学写对话

  小朋友一定会打电话吧!请你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注意说话的语气。

  小宁:“喂,你好!我是小宁。请问小明在家吗?”

  小明:“小宁。我就是小明啦!有事吗?”

  小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做一做

  小朋友。爸爸、妈妈爱你,她要爱爸爸、妈妈,是吗?希望你今后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自己画个表记一记,时间长了、你一定会有更大进步的。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9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朝阳区父母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妈妈都很爱我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有关妈妈们比儿子的故事〈三个儿子〉

  二、识字

  1.识字指导。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音方面注意"躁"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出示带生字的词句,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

  如:(1)嗓子、晃荡、沉甸甸、拎着水桶

  (2)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也是易写错的字,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指导时应特别强调。

  (2)写美观。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字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二、朗读感悟

  1.听全文录音,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2.听课文第二、三、六自然段的朗读。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在听朗读的同时做上记号。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调平稳。

  (2)自由模仿朗读。

  (3)请三位同学分虽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听课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4.听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正确读出老爷爷说话的语气。

  5.分大组朗读并评价。

  (1)请一半的学生跟着录音读一遍课文,另一半学生仔细听,指出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2)两组交换朗读,并互相评价。

  6.集体朗读全文,请老师配上音乐,老师评价应该改进的地方。

  7.指名朗读课文。

  8.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写一篇日记。

  三、积累运用

  1.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定会打电话吧!请你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再实践一下,看看你填的对话合适吗?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小强:"喂,你好!小华在家吗?" 小华:"____"小强:"我是小强。" 小华:"____"小强:"____" 小华:"____"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练习说话时,应允许学生使用"个"、"只"以外的量词。

  四、实践活动

  分角色表演本课的故事。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言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一、抓住切入点,训练学生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看图说说每一幅图的意思,每一幅图就是这篇课文的一部分。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感知。

  二、在自主探究中鼓励个性化识字。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包括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和有主见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在本课教学中,我用生动有资金短缺课堂评价,肯定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语言和富有个性的独到见解,挖掘了学生心灵深处的想法。如学生在文本的交流中,学生对人物的瓜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教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非常必要了。

  三、用质疑解疑为手段,初探文本,概括课文内容。

  出示老爷爷的话,让学生读后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老爷爷?学生大多提出了“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抓住妈妈怎样说和儿子怎样做的句子,和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概括课文的学法渗透。

  当然,本课还有不足,评价语言对朗读的提升、教学时间的分配、小组合作的成效性上,都需要自己多钻研、多实践。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1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三个儿子》语言十分浅显,但在浅显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因此在教学中无需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讲课文的思想内涵,但要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阅读,能让学生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并能从第三个儿子的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影射到自己的身上。

  学校、学生状况分析:

  本次授课我用的是海区八小二年级四班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课堂上容易感到疲倦,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既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校学生素质较高,大部分学生语感较好,把课文读流利不存在什么问题。因此,我把指导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人物角色朗读方面,进入角色朗读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朗读,体验阅读的乐趣,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三个儿子》。(板书课题)

  2、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开火车领读生字词:既然嗓子晃荡胳膊沉甸甸拎着水桶

  3、导入:

  (1)同学们,在家里父母是怎么夸奖你的?

  (2)你能带着表情和动作学一学父母的样子吗?

  (3)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的三位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出示第一位妈妈的话,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采访“妈妈”:您刚才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那你能夸得再自豪点吗?(再指名读句子)

  师:第一位妈妈这样夸奖自己的儿子,第二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她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呢?

  (2)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指导朗读。(提示:可边读边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位妈妈的表现。

  (3)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指名读。

  师:两位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儿子,而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谁能谦虚地读一读?

  师:真是一位谦虚朴实的妈妈!孩子们,有句话叫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但是呀,可千万不能像骄傲的大公鸡、花孔雀那样翘尾巴啊!

  (4)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4、继续读文,体会“孝敬”美德。

  (1)引导朗读7、8自然段: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位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呀?

  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告诉了我们水重?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2)引导朗读9——11自然段:

  师:三个儿子面对这么重的水,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画上“~~~”。

  交流,相机板书。

  说话练习: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如果这三个儿子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中的谁说点儿什么吗?(指名说)

  (3)引导朗读12、13自然段:

  师:其中的一位妈妈和老爷爷也有一段对话,请你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展示。

  采访“老爷爷”: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指名回答)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啊!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条件好了,水桶是不用你们提了,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们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什么事来孝敬他们?(生自由说)

  2、我们都是在爸爸、妈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有的学生就开始粗声粗气的对父母讲话,甚至不耐烦,其实我们应该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面对爸爸、妈妈呢?(生自由说)

  3、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叫《感恩的心》。(播放歌曲)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回忆父母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请在这张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心里话。

  4、请几位学生读一读卡片上的话。(及时鼓励、引导)

  四、指导书写“胳膊、晃荡”:

  1、引导观察范字,请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

  2、分别范写“膊、荡”,学生练写。

  五、小结:

  同学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小孩。老师要送给大家两句话,希望大家牢记在心: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

  ——(古罗马)维吉尔

  六、作业:从今天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是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让学生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并能从第三个儿子的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影射到自己的身上,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在课堂上我主要力求以下几点:

  1、阅读教学生活化。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通过学生个性的思想,个性的语言,以及老师及时的引导来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我经常会这样说:“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而且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感恩的心》)中写下自己的心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提问“孩子们,看到这样的三个儿子,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吗?”这时,孩子们有点儿不知所措,当我换一种问法:“如果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们中的谁说点儿什么?”孩子们就像立刻清醒了一样,激动地举起了小手。这就告诉了我:提问要有艺术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来确定所提问题的难度。还要善于“随机应变”,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神色漠然”,那么教师就要立即作些提示或换一种问法,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节省了时间,如果能在课上做好这一点,就能使最后的写字环节有更充分的时间。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13

  教学内容:  23三个儿子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子女应该孝顺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双主·四导·四环节·一检测”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设计页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度备课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二、

  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三、

  强化训练当堂反馈

  四、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同学们,有一篇文章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老爷爷并不是盲人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23课《三个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吧!(板题)

  1、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别人。

  3、指名分段读文,正音。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6、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7、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老师注意学生读音是否正确。

  师: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1、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2、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斗痛了,腰也酸了。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           ,一个            ,另一个          ”的句式。

  1、重点指导: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

  1、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由朗读

  3指名读

  4、5自由发言

  6小组内交流

  齐读、抽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读句子

  “双主·四导·四环节·一检测”教学模式

  综合分析设计页

  教学内容:23三个儿子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户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子女应该孝顺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第三个儿子的孝心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唱歌

  不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帮妈妈提水

  一个儿子

  教后反思:

  “双主·四导·四环节·一检测”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设计页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度备课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三、

  强化训练当堂反馈

  四、

  拓展延伸总结提 升

  1、认读生字、生词。

  2、进行你说我猜字谜游戏。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明明三个儿子,硬说只有一个儿子的人是谁?

  老爷爷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2、3、6段,练读三个妈妈的话,看下面的空格里加个什么样的词语恰当,再试着读一读。

  1)一个妈妈           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         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另一个妈妈           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重点读“三个儿子的表现”的句子。

  4、师范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斗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能读出水“重”吗?能听出水很“重”吗?注意读好“沉甸甸”。

  师:这些儿子后来的表现怎么样呢?以读回答,读出三个儿子的表现来。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全班汇报,演一演。

  1、你属于第几个儿子呢?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

  2、把自己说得最精彩的一句话写下来。

  1、认读生字、生词。

  1老爷爷

  2练读三个妈妈的话

  1分角色朗读

  2演一演

  “双主·四导·四环节·一检测”教学模式

  

  23三个儿子课堂检测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līn tǒn  zǒu zou tín tin   cōn mín    ē bo     chén diàn diàn

  (       ) (                   )  (         )   (       )  (               )

  huàn dàn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水直(       ),妈妈(              ), (       )都痛了,腰也酸了。从这句话里,我体会到了(                      )。但力气大的孩子只顾着(          ),嗓子好的孩子只顾着(       ),只有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孩子却跑到妈妈跟前,(       )妈妈手中(         )的水桶。

  2、我想对(             )的儿子说(                               )。

  3、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是因为在那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儿子知道(         ),能主动帮妈妈提水。在老爷爷看来,一个人的(       )远比他的(       )重要的多。

  三、写感想

  读了《三个儿子》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四、实践题

  你在家孝敬长辈吗?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14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好,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6n) 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 特别一―(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水桶

  ( )的地方 (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 ) 重――( ) 后――( )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15

  《三个儿子》学案设计

  基本内容:

  《三个儿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

  学案设计中,充分体现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所以我也将课堂中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抛给学生,如:水桶这么重,连妈妈都要走走停停,而且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为什么第三个儿子要接过水桶呢?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这些问题在互动的学习中相信很快就能够迎刃而解。因此在设计中,我多次设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学案设计过程

  一、初学提纲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标自然段

  2.生字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活动:a.同桌相互交流识字方法

  b.同桌互当小老师读生字

  3.词语认读,并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教师活动:出示词语卡片

  学生活动:a.小组合作,读词语

  b.小组汇报认读词语。荡”单独读第四声,在此词中读轻声;沉甸甸中的“甸”单独读第四声,在abb类词中读第一声,并通过学生拎装满水的水桶体会水重而沉就是沉甸甸的意思。

  教师活动:出示没有生字注音的生词。

  学生活动:齐读生字

  4. 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用“―――”画出来。

  二、深学提纲

  (一)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三位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

  1.及时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老师发现你们今天都表现特别好,大家都是这个?(竖大拇指)同学们,这是什么?(生:这是“棒”、这是“行”的意思)哎哟,我发现大家还不够自信。同学们,你们就是最棒的,最行的。生字认得好,课文读的好听,孩子们,你们瞧,老师们在表扬大家呢。那让我们回忆回忆,在过去的生活中,你们的妈妈曾经怎样表扬过你呢?

  学生活动:回忆,在过去的生活中,妈妈曾经怎样表扬自己的,在小组内交流,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2.课文里的三位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

  教师活动:出示学习要求:把自己就当成妈妈,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学生活动:1.合作交流,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2. 把自己当成妈妈,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这位妈妈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自豪、骄傲等),说这句话时会有怎么样的表情?(抬头,笑,眼睛放光) 再进行朗读练习。个别读。齐读。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学生活动:a.体会这位妈妈的心情,骄傲,自豪的朗读。

  b.边读边做动作,体会妈妈的心情。

  教师导语:两位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儿子,而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这个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 这位妈妈说这句话时什么心情?

  学生活动:1. 自由说自己的想法

  2.体会交流(这妈妈不好意思,没什么自豪,不爱夸耀)

  3. 谦虚地读一读第三位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二)品读文本,体会“孝敬”美德

  1.朗读7、8自然段,体会“水重”

  教师活动:a.导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位妈妈打完了水向家走去。妈妈提着水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呀?

  b.出示学习要求:找出课文描写水重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读出来,体会水桶的重,(2)请学生上台表演妈妈提水桶,体会水桶重。

  学生活动:a.默读课文7、8自然段。

  b.用----划出描写水重的词语或句子。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c. 请学生上台表演妈妈提水桶的样子。

  d.朗读表现水桶重,最需要有人帮助。

  e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2、朗读9,10自然段,找出三个儿子面对这么重的水的做法,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学生活动:a.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句完整的话。

  b.体会:第三个儿子有什么优点,被老爷爷看到了?在老爷爷心中怎么样的儿子是好儿子?

  c.读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的句子

  教师活动:a.导语: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学生活动:自由交流

  3.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教师导语:其中一位妈妈和老爷爷也有一段对话,和同桌分角色读。

  学生活动:和同桌分角色读妈妈和老爷爷的对话。

  教师活动:采访“老爷爷”: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指名回答)

  只有              的孩子,才是              的孩子。

  学生活动:a.体会:第三个儿子有什么优点,被老爷爷看到了? 在老爷爷心中怎么样的儿子是好儿子?

  b.再读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的句子。

  4.小结: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啊!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条件好了,水桶是不用你们提了,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们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来孝敬他们?(生自由说)回忆父母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请在这张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心里话。

  学生活动:a.在自己准备的纸上写出想对父母说的话。

  b. 请几位学生读一读卡片上的话

  三、练习提纲

  1、词语认读,并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既然   嗓子   晃荡   胳膊   沉甸甸   拎着 水桶

  2、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句完整的话。

  3、体会感悟

  只有              的孩子,才是             的孩子。

  2                   在自己准备的纸上写出想对父母说的话。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三个儿子》语言十分浅显,但在浅显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因此在教学中无需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讲课文的思想内涵,但要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阅读,能让学生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并能从第三个儿子的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影射到自己的身上。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课堂上容易感到疲倦,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既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学生素质较高,大部分学生语感较好,把课文读流利不存在什么问题。因此,我把指导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人物角色朗读方面,进入角色朗读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朗读,体验阅读的乐趣,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游子吟》导入新课:

  二、二,生字词

  4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标自然段

  5 出示生字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6 出示词语认读,并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既然   嗓子   晃荡   胳膊   沉甸甸   拎着 水桶

  荡”单独读第四声,在此词中读轻声;沉甸甸中的“甸”单独读第四声,在abb类词中读第一声,并通过学生拎装满水的水桶体会水重而沉就是沉甸甸的意思。(课件出示没有生字注音的生词,生齐读。)

  三、自读自悟、合作研讨

  师:老师发现你们今天都表现特别好,大家都是这个?(竖大拇指)同学们,这是什么?(生:这是“棒”、这是“行”的意思)哎哟,我发现大家还不够自信。同学们,你们就是最棒的,最行的。生字认得好,课文读的好听,孩子们,你们瞧,老师们在表扬大家呢。那让我们回忆回忆,在过去的生活中,你们的妈妈曾经怎样表扬过你呢?

  (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的三位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出示第一位妈妈的话,指名读,学生评价。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指导:谁来读一读?你为什么这样读?这位妈妈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自豪、骄傲等)读后再指导:妈妈说这句话时会有怎么样的表情?(抬头,笑,眼睛放光) 再进行朗读练习。个别读。齐读。

  师:第一位妈妈这样夸奖自己的儿子,第二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她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呢?

  (2)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指导朗读。(提示:可边读边做动作)

  (3)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指名读。

  师:两位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儿子,而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导:这个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样读?(平淡点)

  这位妈妈说这句话时什么心情?(不好意思,没什么自豪,不爱夸耀等) 谁能谦虚地读一读?

  四.学习课文第7、8段

  品读文本,体会“孝敬”美德。

  (1)引导朗读7、8自然段:

  师: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位妈妈打完了水向家走去。妈妈提着水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呀?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告诉了我们水重?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1.读第一句话:一桶水可重啦!

  2.三个妈妈提着一桶水感觉怎么样?指导朗读

  他们最需要什么?(有人来帮他们)

  (2)引导朗读9――11自然段:

  师:三个儿子面对这么重的水,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说话练习: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如果这三个儿子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中的谁说点儿什么吗?

  (3)引导朗读12、13自然段:

  师:其中的一位妈妈和老爷爷也有一段对话,请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采访“老爷爷”: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指名回答)

  第三个儿子有什么优点,被老爷爷看到了? 在老爷爷心中怎么样的儿子是好儿子? 再读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的句子。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啊!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条件好了,水桶是不用你们提了,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们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来孝敬他们?(生自由说)回忆父母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请在这张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心里话。

  4、请几位学生读一读卡片上的话。(及时鼓励、引导)

  六、小结:同学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用你们美丽的微笑去回报母亲吧!

  七、作业: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心的同学还可能将这些记在你的日记中,我将是一份最好的成长记录。

  八,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孝

  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篇16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播放视频动画歌曲阎维文演唱的《母亲》。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学生及听课老师聚精会神的欣赏,陶醉在母爱的氛围中)

  “歌曲放完了,这首歌就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你们收到了吗?”

  “收到了。”

  “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在收到的礼物中看到了什么?(用两个字概括)”

  “我看到了‘母亲’。”

  “没错,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歌颂母亲的歌。下面老师再提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大家可要听好了:有谁知道什么是上天赐予‘母亲’最好的礼物呢?”

  “我们。”

  “我们是谁?”

  “儿子和女儿。”

  “是呀,你们真聪明!对于母亲而言上天赐予最好的礼物便是她的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儿子的课文。题目是------?”

  “《三个儿子》。” (揭题板书)。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师:(出示小水桶卡片)瞧,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生:装水)对,在没有自来水的从前,人们都要用它去打水。有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去打水,在井边聊起了家常,她们在聊些什么呢?

  师:<板书课题:三个儿子>是啊,字写得好的同学一定是善于观察别人写字的孩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师:对,三个妈妈聊起了自已的儿子,你们想去认识认识这三个儿子吗?(想)那让我们快快走进故事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开动你的小脑筋,想办法去它。

  二、认读生字,熟悉课文。

  师:(出示水桶生字卡片)你们瞧,刘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小水桶,有趣吗?想不想拎回去一个?(想)要知道,课文里边的生字都藏在这些小水桶里边,现在来考考咱们班的小朋友。

  师:(出示“停”)谁来读?

  生:ting

  师:真好,你的后鼻音读得特别准,请你教大家读读。(全班齐读)

  师:(出示“既”)请你读!

  生:ji

  师:嗯,第四声发得特别干脆。教大家读。

  师:(出示“嗓”),谁读?

  生:sang

  师:真好,平舌音。小老师,教大家读读。

  师:说说你是怎么记“嗓”字的?

  生:我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的-----桑加上口字旁。

  生:我给它编了个字谜“一口吃掉桑叶”。

  ……

  师:(出示“拎”)谁会认?

  生:lin

  师:嗯,让我们一起来做做“拎水桶”动作。

  师:(出示“桶”)请你读吧。

  生:tong

  师:真好,你们瞧,老师手里拿着的正是小木桶的生字卡片。一起读――“桶”。

  师:(出示“聪”)谁来读?

  生:cong

  师:你可真聪明,谁来说说你怎么记这个字呢?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耳”加上“总”。

  师:真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编了个字谜――总司令的耳朵。

  生:老师,我觉得“聪”字里有我们身上的好多器官:耳,口,心。

  师: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你们瞧右边“总”的那两点多像――眼睛呀。聪明的小朋友必须学会用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说、心里头想。是吗?

  师:(出示“甸”)请你读。

  生:dian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这个字在课文里组的是个什么词?(生:沉甸甸)谁来读读?(指名读)

  师:真好,“甸”在词语“沉甸甸”里边读第一声:dian。好多abb式的词我们都要变调呢。全班一读。

  师:(出示“胳膊”)你们瞧,这个小水桶里还藏着两个生字呢?谁会读?

  师:轻声读得特别好。你们瞧,这两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月字旁。

  师:说说,为什么是月字旁?

  生:因为我们以前学过好多跟人身体有关的字都是月字旁。

  师:真是个会归纳的好孩子。

  师:(出示“晃荡”)最后一个词,谁读?

  生:huang dang

  师:嗯,轻声读得特别好。大家一起读。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生字学得真棒,如果把这些生字藏到词语中去你们还会认得清、读得准吗?

  好,老师现在想开起一列小火车来读读老师手中的词语。

  (开小火车读生字)

  师:孩子们,生字读准了,读起课文来一定会更流利,更好听。信吗?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13)好,老师想请13个同学来读课文。

  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读课文)

  师:读得可真流利,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有三个妈妈,一个妈妈表扬了自己的孩子力气大又聪明,一个妈妈表扬自己的孩子唱歌好听,可另一个妈妈却什么也没说?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去一个孩子翻着跟头,一个孩子唱着歌,另一个孩子跑去过帮妈妈提水,然后一个妈妈跟旁边的老爷爷说:这就是他们的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课文的内容都了解了。但是要概括课文,必须用两三句简单的话来说。谁再来试试?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三个妈妈去打水,两个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可是当妈妈们提着重重的水桶时,前两个儿子只知道自己快活,只有第三个儿子帮着妈妈提水。

  师:真了不起。孩子们,我们都要向他这样概括故事的内容。

  三、自读自悟、合作研讨。

  (一)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

  师:老师发现你们今天都表现特别好,大家都是这个?(竖大拇指)同学们,这是什么?(生:这是“棒”、这是“行”的意思)哎哟,我发现大家还不够自信。同学们,你们就是最棒的,最行的。生字认得好,课文读的好听?不信后边听课的老师们可以作证,老师们,我们二(1)班的孩子棒不棒?(听课老师回答:很棒!)孩子们,你们瞧,老师们在表扬大家呢。那让我们回忆回忆,在过去的生活中,你们的妈妈曾经怎样表扬过你呢?

  生:我妈妈夸我是个爱劳动的孩子。

  师:现在呀,你就把自己当成妈妈,直接把夸奖的话给说出来!

  生:(学着妈妈的语气)张瑾,你不仅爱劳动,成绩也好,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同学们,你们看,张瑾同学学得多像,还加上了妈妈的表情。是啊,你们永远都是妈妈心中唯一的宝贝,是她们心里最棒的,今天我们课文里边的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下面请同学们用我们刚学的一种读书方法----默读,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_____”划出来。

  师:老师想请三个同学给读出来。(三名同学读)

  师:好,下边就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妈妈,自己读一读 三个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语气,读出妈妈的感情。(自由练读)

  (二)朗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师:(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读的怎么样了?各位“妈妈”们,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同学们听听,他把自己当成了妈妈没有?

  (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像个妈妈吗?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通顺,只是声音不够大。不太像妈妈。

  师:谁再来读读?

  (指名读)

  师:谁来给他评评,他读的怎么样?

  生:他不仅声音大,还有感情,读出来妈妈骄傲的语气。

  师:真棒。你也是个会评价的孩子。

  都说你读得好,那老师来采访一下啊,要说心里话哟!这位“妈妈”,请问您刚才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师:还在谁说说?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是最棒的,谁也比不过他。

  生:我的孩子是最聪明力气最大的,长大一定是个大力士!

  ……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得更自豪一点吗?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齐读)

  师:(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同学们,你们瞧,一个妈妈夸奖了自己的孩子,另一位妈妈也不甘示弱。第二个妈妈又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呢?请个同学读读。(指名读)好,大家来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

  ……  

  (边朗读边评价)

  师:这位同学,你愿意听刘老师给你评价评价吗?(愿意)

  我觉得你吧,读得特别有感情,但是你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和动作。这样一定会更棒!来做做动作。全班同学一起来试试(昂起头、骄傲的眼神、竖起拇指),来大家一起来读读。

  师:是啊,同学们真棒,我们就要这样,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多练习朗读,这样书一定会读得更好听!

  师:(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师:咦?两个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生:也许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没什么长处吧。

  师:有不同想法的同学吗?

  生:我想这个妈妈一定是不想太炫耀自己的孩子吧。

  师:我们刚才读到前两个妈妈都特别骄傲。只有这个妈妈非常谦虚。

  师:谁来谦虚的读读?

  (指多名同学朗读)

  师:真是谦虚、朴实的妈妈!孩子们,有句话叫作骄傲使人-----(全班齐答: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但是呀,可千万不能像骄傲的大公鸡、花孔雀那样,翘尾巴啊!

  (三)读读演演,体会“孝敬”美德。

  师:时间不知道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妈妈也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她们仨走走停停,走走停停(师重读)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水桶太重了?(板书:水桶重)

  师: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告诉了我们?(第8自然段)

  师:是呀,水可真重呀!妈妈们胳膊痛了、腰也酸了。水可真重!谁能把它给读出来?

  (指名读)

  师: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划上“____”

  (指三名同学回答,相机板书)

  师:孩子们,看到这样三个儿子,现在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呀?

  生:真是的,表扬的孩子不帮妈妈,没什么特别之处的孩子却这么孝顺。

  生: ……

  师:如果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谁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你可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生:我也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我想对第一个儿子说,你真不懂事呀。只顾自己翻跟头快活。

  生:……

  师:正如你们跟这三个儿子对话一样,其中一位妈妈还和老爷爷有一段对话呢,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个当妈妈,一个当老爷他,分角色读一读。

  师:这样,我们要请一对同桌小伙伴上来表演表演,还得请出三个儿子,另两位妈妈,作者,一起来演演,好吗?演一演回家路上的这段情景。

  (课本剧表演)

  师:孩子们,掌声送给我们这些小演员们。(师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生: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

  生:因为最后这个儿子懂得妈妈的辛苦,帮妈妈分担,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师: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同学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水都有了,水桶是没你们提的了,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敬他们?

  生:我要帮妈妈做清洁。

  生:我也要学着做家务,替妈妈分担。

  生:我再也不调皮了,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好好表现。

  生:对,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秀成绩来回报父母。

  生:……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爸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有的同学就开始粗声粗气地对他们说话,甚至不耐烦了,其实我们应该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面对爸爸妈妈呢?

  生:应该有一颗孝顺的心。

  生:应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生: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真好,孩子们,老师今天也给你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叫《感恩的心》(课件出示)同学们,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回忆爸爸妈妈们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在这颗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话,几句心里话。

  (老师发卡片,同学们自由书写)

  师:谁来念念自己的心声?

  生:妈妈、我爱你!

  师:孩子,你的妈妈此时此刻一定感应到了。

  生: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生:……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呼喊------(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通用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