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寓、矛 、盾、誉、吾。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交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成语包含的道理。

  4.以此积累词语,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聆听、想象等能力及语言创新能力,启迪智慧。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词义,弄懂寓意,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讲授、讲解、讨论、模仿、运用、回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矛与盾》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十五课内容,短小有趣,借买矛与盾的故事讽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耐人寻味。文本资源与现实联系点较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开展思维和语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沟通

  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努力听讲,踊跃发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节课。

  二、回顾、朗读、揭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古文?

  2.幻灯片出示古文《学弈》。朗读提问:古文中包含了哪个成语?学生回答后小结:希望同学们上课也要这样专心致志。

  3.体会“弗”:弗若:不如;弗许:不允许。你还能说两个带弗的词吗?(弗能:不能;弗敢:不敢……)

  4.揭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则有趣的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的古文。(板书课题:25.矛与盾)

  三、学习《矛与盾》

  1.出示幻灯片:题目、图和学习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朗读学习目标)。

  3.看图:说说图上内容,小结。

  4.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

  5.朗读课文:a、范读;b、试读、指导、幻灯划出节奏、自由读;c、齐读,小结朗读情况。

  6.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寓、矛、盾、誉、吾;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如,学习“矛”,可以提问 “课文中的那个人怎么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气吹一番呢?”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c、书写这些生字。

  7.体会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声讨论;b、幻灯逐句出示古文,讨论、理解或表演,再幻灯出示句意;c、齐读译文。

  8.拓展语文思维空间:a、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吗?b、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特别要注意两部动画片的不同之处。c、谁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呢?相信你说的比动画片上的还好,可以说整个故事,也可以说其中的一个小片断。d、自由发言,小结,幻灯出示译文朗读。

  9.运用和体会寓意:

  a、提示:读和这则寓言看了动画片后,大家会觉得好笑,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常会遇到这类似的好笑事。

  b、幻灯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呢?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

  (1) 教室内人声鼎沸。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2)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3)一直不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

  (4)一边跟人家说减肥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天天大吃大喝!

  (5)告诉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6)天天说开阔学生视野,但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7)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8)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发动战争。

  (9)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10)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1)我们班基本上一半同学达到体育锻炼标准。

  (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13)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14)他一坐下来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他哪里还睡得着呢?

  (15)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16)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17)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c、讨论上面的句子谈谈体会。

  d、幻灯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读。

  自相矛盾的王叔(徐敏琳)

  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我背着书包悠悠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伴随着马达声,身后传来一声呼唤:“琳琳,上来坐车吧!” 一辆摩托车驶到我的身旁,原来是王东的爸爸送他上学。我谢绝了王叔,他们便开着车子走了。突然,前面十字路口的那盏红指示灯亮了起来,可王叔却硬是冲了过去……

  看了这,我愣住了。有一次,我到王东家,王叔带回一本交通安全画册,里面许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王叔还给我们讲交通常识和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他说:“过马路时必须 ‘一慢二看三通过’。”

  王叔理应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可是他说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真是“知法犯法”。这样,不但不会给周围的人做出好榜样,而且会给人们带来更坏的影响。

  难道这不是做事自相矛盾吗?

  e、小结:看了这么多的实例,你能总结出《矛与盾》这则寓言的寓意吗?

  f、幻灯出示练习题,填空再幻灯出示答案:

  寓言是通过虚构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    )。 《矛与盾》是一篇古代(     )故 事 ,故 事 中 包 含 的 成 语 是 :(       )。这则寓言的寓意:(                        )。

  10、拓展练习:

  a、这个人能不能卖出去他的矛和盾呢?

  b、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帮他卖出去吗?

  c、讨论各持己见,小结,幻灯出示《新自相矛盾》朗读。

  新自相矛盾

  那个人什么也没卖出去。他想:今天一无所获,回到家我该怎么说啊! 哦,对了!有主意了。他扛着矛和盾回到家。妻子问:“叫你别吹你非吹不可,看,什么也没卖出去吧?”“我虽然没卖出去,但我有了个好主意,你要帮助我,明天你去西城卖矛,我去东城卖盾,怎么样?” “那饭谁做呀?”“我们可以出去吃啊!”“但是……” “就这么定了。”第二天,他俩分头走了。妻子在西城喊:“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盾都戳得穿!快来买啊!”丈夫在东城喊:“快来买啊!我的盾坚固的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天没黑,他俩就把矛和盾卖光了。妻子和丈夫非常高兴,一起去餐馆大吃了一顿。他俩异口同声地说:"今天过的可真愉快啊!"

  11.朗读原文,背诵,积累词语。

  12.再看动画片《自相矛盾》。

  四、作业

  1.把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记录下来。

  2、用自己的话把《矛与盾》这个故事写出来。注意写活卖矛和盾的人吹牛的情形。

  3、给卖矛和盾的人出个好主意,让他锋利的矛和坚固的盾快点儿卖出去。并写下来这个好主意与同学们分享。这可是智慧哦。

  4、课后与好朋友一起表演卖矛和盾。并把表演经历写下来。

  (可以任选一题 也可都做。看你喽!)

  5.读读写写: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6.改一下下面句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后没有抵触:

  a、 教室内人声鼎沸,笑声轰鸣。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b、黑板上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宇:“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c、不努力学习未来成为一名知名的科学家。

  d、一边跟人家说减肥需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一边往嘴边塞东西!

  e、告诉孩子做人不能说话不算数,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f、天天开会说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可是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g、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h、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在发动着战争让世界不得安宁。

  i、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j、我们班基本上有一半同学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k、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l、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m、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n、一边说自己的矛锋利无比,一边说自己的盾坚不可摧。

  o、劳动了一整天,他实在太累了,一坐下来,他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是,他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哪里还睡得着呢?

  p、清明节那天,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了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q、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r、新学期开始了,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告诉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古代的两种兵器矛和盾。并作简要介绍。再出示以矛攻盾的图片,以及课文插图。

  问:这个人在干什么?(在卖矛和盾)今天我们就去现场看看,他是怎么夸他的矛和盾的。(板书:矛和盾)

  这是一篇文言文,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学习这类文章呢?(出示:学习方法)学生齐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配乐朗读,注意听清停顿、重音。

  3、生再读课文。尽量模仿范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和重音。

  4、跟读。以达到最佳朗读效果。

  三、理解句意。

  1、生根据注释自己理解,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出示带注释的原文)让学生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3、指名说出全文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4、小结全文意思。(出示课件:原文译文)

  5、想一想,写一写:围观的人走散了,这个楚国人会怎样?(出示课件)

  四、表演这则故事。这则故事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自相矛盾”。

  五、归纳寓意

  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出示课件)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现实社会中有这样的人吗?说一说。

  六、再读课文,试背课文。

  七、观看自相矛盾的视频材料。

  八、总结:

  刚才的片段好笑吧。在笑过以后,人们都能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短小故事还很多,被人们收集在《韩非子》里。(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25、矛与盾

  (锋利)矛-------------盾(坚固)

  自相矛盾

  (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3

  信息技术是推进现代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远程教育是国家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有效整合资源,应用于教与学中,能优化教学过程,显化教学效果,现就《矛与盾》一课为例进行课堂设计说明: 

  《矛与盾》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二十六课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在教学这一故事时,我旨在研究如何充分地整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一、课前准备 博采众长

  初备这一课,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参阅了几篇不同的教学案例,博采众长,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计划。为了教学的需要,我在教学时,适时地运用了“媒体播放”、幻灯片、flash等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环节。

  我首先在ip接收资源上(路径为:专题教育――文学修养――儿童故事大观)下载了《自相矛盾》一故事,然后我又下载了《矛与盾》演示课件(含ppt演示文稿、flash书写示范、flash动画配音范读),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了细微的改动。最后自己动手用纸板做了矛和盾的模型。

  二、利用资源  优化过程

  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语文课堂,定是一个兴趣盎然、学玩结合、轻松活泼的课堂。

  (一)、复习导入  揭题设问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寓言故事,你能给大家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是什么吗?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谁能总结一下寓言的特点?(小结:借助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让人们获得教训。)

  3、(课件1):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矛与盾》跟以往所学的不太一样,它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矛与盾,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指图说明哪个是矛,哪个是盾?简单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4、矛与盾又各是拿来干什么的?这则语言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习  心中有数

  师:《矛与盾》这则寓言是文言文,语言文字深奥难懂,谁能快速浏览预习部分,找出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

  课件2:  读读(课文)

  看看(注释)

  想想(意思)

  (三)以读打擂  掌握梗概

  师:(课件3)下面我们首先来读读课文,听老师范读一次等会儿请你们评价。

  小结:初读课文应该做到什么?(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指名朗读,师:谁来读读全文,超越老师好吗?评价:读书真认真,读得这么好,是因为平时功夫下得深啊!

  (四)班级互动  提疑合解

  1、小组自学全文,提出疑问,合作解决。要求:全文到底是什么意思?按照看看注释或者结合课外资料,想想每句意思的方法,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地方,可在书上做好批注。

  2、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1)师:学懂了哪句就汇报哪句,还可以介绍学习方法。

  (2)着力解决:物指什么?“其人弗能应也”是指什么?

  动脑筋,想一想:可能是谁,他可能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

  3、想象说话

  (3)师:你会怎样劝解楚人?

  (4)相机评价:你的见解真是与众不同。你真会动脑筋,合作学习真有效。

  (五)动画配音,训练思维

  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记住这个故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进行一个故事大王比赛的活动。老师给大家看一个《矛与盾》的动画版,可惜没有声音,看谁讲得既生动有趣,又惟妙惟肖。

  (六)练习小结  拓展延伸

  1、完成练习,知晓寓意。

  故事教会了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希望大家在课后广泛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学会更多做人的道理。

  2、读进去,又想开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组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三、实践反思 认识提高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或许缺乏创新意识。我的初衷是让大家明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很轻松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远教资源,不是简单地直接就将资源搬上课堂,这中间还应该有一个整合和创新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的重难点问题。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读通古文,能结合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2、感情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3、背诵古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通古文,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故事引入

  同学们,最近老师遇到一件有趣的事儿,想听听吗?我有一个侄子,喜欢跟别人打赌。我便教育他:“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他呢,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于是写下保证书,保证今后再也不随随便便和别人打赌了。这不,前天,我又遇见他了,一见面,我便问:“你现在改掉那个毛病了吗?”他拍着胸脯回答道:“改掉了,改掉了,不信,我跟你赌一瓶可乐。”

  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我侄子的这种言行吗?(自相矛盾)

  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写的一篇古文《矛与盾》[板书课题]

  2、质疑、读题

  谁知道这“矛”是什么?“盾”呢?

  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

  1、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打开书,明确学法

  同学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学习古文有哪些方法?

  (多读、借助注释、查工具书……)

  同学们的方法真不少,今天,咱们就用其中的一种来学习。请看大屏幕,齐读学习方法。

  出示:①读通古文,读准节奏。

  ②借助注释,理解意思先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老师是如何隔词断句的。

  2、学生跟读

  拿起书,轻声跟老师读一遍。

  3、自由练读

  想自己读一读吗?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

  4、全班交流

  谁愿读给大家听一听?

  (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导读音字形,重点指导“物/莫能陷也。”)

  [在学生读时板书“鬻”“誉”“吾”]

  三、理解诵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非常流利了。接着,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次默读课文,同时静静地想一想,揣摩一下句子的意思。

  2、同桌合作,相互说句意。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谁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一句?

  (结合学生回答,重点点拨:

  这句话中,哪个字表示的是卖的意思。鬻

  誉:夸赞。陷:穿透。弗能:不能。)

  4、谁能连在一起,说说全文的意思?

  5、课文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6、同学们凭借注释,就自己读懂了古文,真了不起。那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个楚人是怎么夸他的盾与矛的?[板:无不陷  莫能陷]

  “无不陷”什么意思?“莫能陷”什么意思?

  ①请生读

  楚人如此称耀他的货物,他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洋洋得意、骄傲……)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楚国的这个集市里。现在,你就是那个卖矛与盾的人,我们大家都是围观的人。你能来吆喝吆喝你的盾吗?

  ②评价,再读

  他的吆喝吸引你了吗?

  ③带动作,表演读

  假如你手中就有一面盾牌,还有一柄长矛,你能带上动作,再来吆喝吆喝吗?(现在你们想买他的货物了吗?为什么?有不想的吗?为什么)

  7、让我们再回到文中,围观的人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①看看插图,围观的有哪些人?(白发苍苍的老人,稚气的孩子……)

  ②你觉得这句话会是谁说的?你能用他的语气来读一读吗?

  四、感悟明理

  1、同学们真棒,读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听了这话,这楚人又是什么反应呢?(其人弗能应也。)

  2、他为什么回答不出来了?

  (如果他的矛穿透了盾,那他说他的盾“物莫能陷”就是假话;如果他的矛没有穿透他的盾,那他说他的矛“于物无不陷”就是假话。他的话前后相互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

  对了,这就是——自相矛盾  [板书]

  五、背诵积累

  1、一篇短文,几十个字,作者韩非子就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来,把它背一背吧?

  2、指导背诵。

  全文一共四句。第一句主要写楚人如何夸盾。第二句主要写楚人如何夸矛。第三句写围观的人的质问。第四句写楚人不能回答。理清脉络再背,是一个背书的好办法。

  3、练背。

  4、检查、交流。

  (师生齐背。教师引背。同位互背。指名背。)

  六、读写结合

  1、学习语文,我们就要多读多背,付出汗水,你们一定会收获甘甜的果实。课文学到这儿,你们能用一句话写下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吗?

  (生交流)

  2、同学们,你们说的各有特色,但我听得出,你们都明白了,咱们说话、做事得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真好,你们已经真正读懂了这则古文。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寓言《矛与盾》。同学们不但读通了文章,弄懂了意思,明白了道理,还积累了下来。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的古文,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继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矛与盾

  自相矛盾

  无不陷               莫能陷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5

  【说教材】

  《矛与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12册第25课的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课文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说话前后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可笑故事,讽刺那些说话不讲逻辑,顾此失彼,自相矛盾的人,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课文的语言为文言文,言简意赅,从反面给人以启迪,耐人寻味,是一篇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教材。

  【说教学目标】

  本文主要指导学生能够利用注释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寓意,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7个生字,初步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弄懂寓言内容,明白寓意。

  【说教学方法】:        放手自学,适度点拨。

  【说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读自解。

  【说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讲《蜘蛛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法。

  谈话板题后,结合课题,想开去,发散思维的同时,理清学法。理顺学习顺序,即通读→思读→讲读→悟读→会读→诵读。

  二、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1、通读:

  具体要求:利用拼音、工具书读正确,读顺口。

  具体过程:独立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2、思读:

  具体要求:利用书后的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句子大意,猜知故事内容。

  具体过程:

  ①、独立默读2—3遍,第1—2遍读中思考,利用书后的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句子大意,猜知故事内容。第3遍读中批注,用不同的标记讲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分别标注出来。

  ②、小组互读,交流所得,并提出难理解的句子。

  3、讲读:

  具体要求: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教师有针对地适当点拨,理解句子意思,弄懂故事内容。

  具体过程:

  ①、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重点句子。要求学生批到书上。

  ②、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③、动笔写一写(留一点适当的空白,备用)。

  4、悟读:

  具体要求:深入理解寓言,感悟其中的道理。

  具体过程:

  ①、小组读文后,讨论: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

  ②、认真看课本插图,创设情景,讨论剧本(,小组表演。推荐表演,教师尽量参与。

  ③、随机采访,明白寓意。

  ④、小结并结合学生的谈话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5、会读:

  具体要求:注意文言文的特点,正确断句,把握语气,感情朗读。

  具体过程:自由练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同学评议。

  6、诵读:

  具体要求:熟读成诵。

  具体过程:个人比赛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三、介绍资料,拓展延伸。

  介绍韩非子的生平及著作,简单提及第二则寓言《郑人买履》,鼓励学生自学。

  四、激情结语,自主作业。

  1、将本文工整地抄写到积累本上。

  2、将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和体会工整地写到积累本上。

  3、搜集你喜欢的成语故事或短小易懂的文言文工整地写到积累本上。

  【说板书设计】

  古代寓言两则

  矛与盾

  ★                                

  矛— 无不陷 —→  ★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   ←—莫能陷—盾

  ★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本文通过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学生分析:了解寓言故事不成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然后联系实际谈感受。

  设计理念:以自渎为主,重在感悟积累。

  教学目标:1、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文言故事。

  2、有感情朗读,能背诵此文。

  3、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意思,熟读成诵,明白道理

  教学流程:

  一、教师导语

  1、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怎样学习寓言。

  2、什么叫文言文,怎样学习文言文。

  3、题解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

  1、教师泛读(或听录音)

  2、领读

  3、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让学生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汇报交流

  3、指名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

  4、自由练习讲寓言故事

  5、练习感情朗读

  6、生齐读(要求读慢一点,学会吹嘘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驳的语气)

  四、揭示道理,发散思维

  1、提出问题,学习小组分析讨论

  2、汇报小结

  五、总结全文

  六、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七、作业:

  1、帮助楚国人卖出矛和盾,该怎么做?

  2、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板书设计:   矛   与   盾

  ↓   ↓

  刺

  利  ←→   坚

  档

  自相矛盾(可笑)

  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课后反思;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话题更好,这样可以为下边的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

  2、课堂教学密度还是不够大,所以由于时间关系部分教学环节没能在课时内展现。比如:逐句理解全文后,应请一名学生把句子意思连起来讲一遍,这样可以当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再自由练习讲寓言故事,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巩固。再比如: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所以教学能否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成了未知数。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放有收,那么怎么放,又怎么收是今后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4、在课堂教学中,你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所以必须做足准备,迎接挑战。对于设计好的教案必要时还要灵活地删繁就简。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7

  说教材

  《矛与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12册第25课的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课文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困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课文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课文的语言为文言文,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以启迪,耐人寻味,是一篇工具性很强的教材。

  根据本文的课型特点和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告诉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理解故事内容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寓意是本课时的难点。

  说教学程序

  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围绕学习目标,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在教学方法的整体构想上,我准备采用读、议、写、演、观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我从图片引入,首先让学生认识与今天学习密切相关的两种古代兵器,由此导入课题。随之告之学生,这是一篇文言文,回忆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采用各种方式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语言。

  3、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句子意思。同时借助课件,通过自己表演,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说揭示的深刻道理。

  4、最后,对《韩非子》和韩非子作简要介绍,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拓展。

  三、说板书

  板书两种兵器名称,卖矛和盾的人介绍的它们的特点,以及揭示的深刻道理。这样言简意赅,突出了重点。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8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古代寓言更是寥寥数语便能表情达意。向我们展示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去看个究竟吧!

  2、老师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矛”字和“盾”字。

  4、师: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谁能来介绍介绍?

  生: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来进攻,盾用来防守。

  (cai显示矛和盾)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古代寓言就和这两样兵器有关。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预习:

  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寓言,知道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本课的两则寓言是文言文,与现在的语言不大一样。先读读课文,看看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想想这两则寓言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大家打开25课,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你们4个人来读吧,1人读一句。大家听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师:字音咬得真准。谁还想读?学生读课文.              

  3.师:大家字音读得真准,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配乐范读。

  4.师: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

  5.师:谁还想读?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精当讲解,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师: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咱们先静下心来,默读课文,运用你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①图文对照是个好方法!

  ②这个同学把注释直接标在文中相应字词的旁边,学起来一目了然,快速方便,你真聪明!

  ③大家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大胆地猜读!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4.全班交流:咱们再到集市上去看看,刚才那堆人围在一起,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你们读懂了吗?谁先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⑴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师:你从文中哪个字读懂他在夸耀的呢?“誉”是夸耀的意思。谁来当当这个楚人读读这句话,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

  ⑵师:这面盾坚固吗?看来你是初次经商,夸得还不够!假如你是他,你为了卖出自己的盾,会怎样誉盾呢?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先自己吆喝吆喝,练习一下。

  师:瞧你得意的样子,这面盾有什么值得你夸耀的?

  生:这面盾没有东西可穿透,十分坚固。

  师:口气还真不小!不仅夸盾坚固,还夸它坚固到什么东西都不能穿透,这面盾“物莫能陷也。”

  ⑶谁再来当当楚人,吆喝吆喝?

  师:听你这么一夸,我都想掏钱买了,你可真会誉盾呀!

  师:楚人在那儿一个劲儿的吆喝,他话虽不多,但很有用意,这个楚人很会做生意!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读。你还读懂了哪一句?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⑴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地。”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

  师:嗯,你读懂了,他接着夸耀自己的矛无比锋利。盾是坚固无比,天下无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没人买!

  ⑵谁再来读这句,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

  师:你现在就是楚人,想象一下你在集市上叫卖的样子,试着读读这句话。

  ⑶师:瞧我们这位老祖宗,他可真能吹呀,什么东西到了他那儿都成了天下最好的了!楚人又誉其矛曰:教师引读此句。

  师:这支矛真是锐不可挡,尔等真会誉矛也。

  ⑷师:(小结)你瞧!那个楚人多想把自己的矛和盾卖出去呀!大家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仔细体会一下,楚人夸矛和夸盾时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生:夸盾时他用了两个否定词,想把他的盾卖出去。

  师:楚人用“无不”这个双重否定来强调矛的锋利,吸引别人来买他的矛,所以加重了夸的语气。真可谓用心良苦呀!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⑴师:集市上可真热闹!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到底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

  生:没人买。旁边有人怀疑他说的话是不是真的,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怎样呢?

  ⑵师:嗯,问这话的人一下就听出了他话里的破绽,此人好精明!你能用书上的句子再问问吗?

  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⑶师:听出破绽,明知故问,该怎么问?

  生①读。师:这是一个秀气的姑娘在问呢,看你卖不卖得出去?

  生②读。师:哟,是个健壮小伙子在质问呢,看你待会儿怎么收场?

  生③读。师:这是位精明的长者在跟他较真儿呢!

  师:来,咱们一起来问问他.                     

  ⑷小结过渡(教师引读前三句)

  ——“其人弗能应也。”

  ⑴师: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反应呢?

  生:那个人哑口无言。

  师:你是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不能回答。

  ⑵师:大家再看看图,瞧他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的可笑样子。周围的人都在笑话他呢。谁再来读读,读出他的哑口无言。

  ⑶师: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答不上话来呢?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生小组讨论发言: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5.师:咱们不仅把这则寓言不仅读通了,读懂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你们真棒!学古文就是需要反复的品味,

  6、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吧。分角色读。

  四、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师:寓言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寓言中的道理耐人寻味。背一背,讲一讲,演一演。

  2.学古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背,方能学以致用。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背背吧!

  3.师:咱们再去逛逛集市吧。集市上真是人声鼎沸,吆喝声此起彼伏。谁能向我们再现当时楚人誉盾又誉矛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语言。(展示学生的表演)

  4、师: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自相矛盾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说。

  生:有个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师:这不是自相矛盾。这则广告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达到引人注意的广告效应。(教师补充事例)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借助注释、插图读懂了,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是那样凝练,仅仅只用53个字,让我们逛了逛古代的集市,认识了一个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咱们今后说话做事可不能像这位老祖宗一样自相矛盾哟!

  2.自读文言寓言《刻舟求剑》

  六、课后大家可以选择性地做做这几项作业。

  课件出示:①向亲朋好友复述故事,聆听他们的体会。

  ②设计一份介绍文言文知识的小报。

  ③本单元其他的文言文。

  七、板书

  矛与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  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有的学生答: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有的学生答……)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生答:《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我们都是怎么学习寓言的?(生答: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5.《古代寓言两则》看看它们又告述我们什么道理。(生读文题)提问:读了文题,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古代”说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和以前学习的寓言不同,本课是文言文。“寓言两则”说明课文里有2个小故事。)我们在六年级初已经接触过文言文,谁能说说怎么学习文言文的?(生答: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那么今天我们就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学习寓言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第1个小故事《矛与盾》。

  相信许多同学课前已经读过这篇寓言故事了,谁能说一说“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时用的兵器,矛是用来攻的,盾是用来挡的。)解释的真好!

  二、熟读课文,读通读顺。

  1、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学生读。

  师:字音真准,谁还想读?学生读文。

  3、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 4、谁再来试一试?指名读,

  三、自读自悟,明白寓意

  1、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掌握好节奏,更重要的是要读懂。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下面就请大家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自己学也可小组合作学,想想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说说本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由学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师:全文几句话?请看第一句,有谁读懂了?

  请生单独解释:鬻:卖;者:人;誉:夸耀;吾:我的;坚:坚固;莫:不;陷:穿透。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人在卖他的矛和盾,并且在夸耀他的盾坚固呢?

  生:鬻” “誉。 “坚”。

  师板书:盾——坚——莫能陷也

  师:学的真仔细,假如现在你就是那个楚国人,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生:用吹嘘的语气。

  师:你来试一试。

  师:吹的还不够。想想生意人平时都怎么吆喝,(学生体会)再来试试。

  生:手舞足蹈的读。(强调“莫能陷” )

  师:你的盾真坚固呀!居然“物莫能陷”,(引导学生说出:什么东西都不能穿透。)这么好的盾,你们想不想买?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瞧把你们高兴的,这面盾这么好,那它的矛怎么样?

  请看第2句话,有谁读懂了

  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我的矛锋利得很,什么东西都穿得透。

  板书:矛——利——无不陷也

  师:你的矛真锋利,“于物无不陷”(教师强调“无不”引导学生说出: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也就是(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师:楚人用 “无不”这个双重否定词来夸耀他的矛锋利的很,是想吸引别人来买他的矛,他可真精明。想不想当个精明的生意人?学生练读。自由读。

  师:楚人这样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招来了不少围观者,结果,有没有人买呢?(没有人买)你是从文中那个地方读出来的?(第三句)

  请看,这一句谁读懂了?

  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有的人说:用你自己的矛穿你自己的盾,会怎样呢?教师板书:陷     何如?

  师:问得好。让我们一起来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去问问他?请大家看插图,图上画了几个人?(除了卖矛和盾的那个楚国人,还有7个围观的人,他们当中有老人、有中年人、有青年人,有小孩,)你可以模仿其中任何一个人来读这一句话

  请生读,要求说模仿的是谁。(分别模仿不同的人读,老师参与模仿)

  楚国人被这么一问,哑口无言了,请看第四句,谁知道意思,解释弗:不;应:回答(再请一生解释句意)。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每一句话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齐读课文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楚国人怎么样?

  生:他非常愚蠢,非常可笑。

  师:他愚蠢,可笑在哪里

  生:说话过于夸张,最后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生:言过其词,太吹嘘了。

  生: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教师板书:自相矛盾

  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谁能举例说说。

  生:在菜市场,有个卖肉的人边卖边吆喝:“缺斤少两,断秤走人”。后来有一买主找到这个人,说他的肉差三两怎么办?结果卖肉人两眼发呆不说话了。

  生:数学老师问:“这些题大家都会做了吗?”有些同学不会也说会。老师让他做题,他又说“只有一道题不会做”。

  师:看来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谁来帮他们总结一下教训?(学生讨论)

  生:说话要诚实,不要夸大其词。

  生:说话要注意分寸。

  生: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教师板书:说话  办事  实事求是

  师:看来大家不仅把这则寓言读通了,读懂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你们可真棒!让我们再次走进寓言,回味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吧!(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分角色读,表演读,诵读 。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了《矛与盾》这则寓言。感受到了寓言故事的生动有趣,领悟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课下,请同学们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板书设计:

  盾­——坚——莫能陷也

  话

  刺    何如?  

  矛——利——无不陷也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懂得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点感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矛与盾,出示图片。询问:有谁知道矛、盾分别是什么吗?来介绍介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与这两种兵器有关。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试读,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3、组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对容易出错的句子教师指导读通读顺。

  三、精当讲解,读懂课文,明白寓意

  1、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结合想象了解大意。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3、组织学生全班交流讨论,当学生汇报到哪句,说出意思后就指导朗读。

  4、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并列举生活中类似现象。

  四、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积累语言。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

  2、课外延展。

  《矛与盾》说课

  《矛与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组《古代寓言两则》里的第一则文言文寓言。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明了。用人物说的话作为点晴之笔蕴含寓意。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重点是指导朗读和背诵,懂得寓言的寓意。

  难点是指导学生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点感想。

  为了完成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首先创设情境,借用插图,将学生带到两千多年的集市上,教师设疑,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接着组织学生采取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通读顺。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结合想象等进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明白寓意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最后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积累,把这则有趣的寓言珍藏在脑海里。本次教学,我还注重了以下两方面教学方法:

  一、尝试情境引领,感情朗读的特色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难免觉得拗口难读,晦涩难懂,产生畏难情绪。本来要读懂就比较困难,再加上又要领悟寓言的寓意,两者加在一起就为学生学习古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本次课,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时,注重情境教学。入课时,借助插图引领学生来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到那一群人当中看个究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启发学生以一个小商贩的口吻模拟现场。为了卖掉自己的矛与盾,想想楚人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在集市上吆喝吸引买主,吹虚产品的,然后学生进行现场模拟并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说到集市,孩子们都很熟悉,商贩们的嘴脸,更是活灵活现,创设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情境,让他们尽情发挥,让陌生变为熟悉,晦涩变为易懂,遥远变为亲近,学生轻而易举地读懂了文言文,读懂了也就明白了寓意,能背诵了这样重点也就突出了,难点也攻破了。

  二、展示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成功教学方法

  自从新课改走进课堂以来,我校一直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课堂模式,颇有成效。本次课,我就向各位老师展示了这一成果。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尊重学生,就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他们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较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本次课,无论是初读课文还是精读课文,就连积累语言这一步,我都力图创造自主学习平台,给学生充足时间,与文本充分对话,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11

  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时间被做不完的习题,背不完的笔记占用的所剩无几。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虽也有着对于考试成绩的压力与无奈,但我更想寻找一种“鱼”和“熊掌”兼得的途径――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这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

  导入课堂就以学生们感兴趣的古代兵器入手,畅所欲言自己对古代兵器的了解,使得上课一开始教室里的气氛就比较轻松。学生们说出了矛和盾的形状、质地,连它们进攻和防御的典型特点也答了出来。整堂课充实紧凑又不失轻松愉悦,教学任务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教学重难点也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这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一名老师的教学艺术是何等的重要: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如何引导启发。

  备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顺利。投其所好设计教学过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让每堂语文课充满快乐!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12

  一、结合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1.本单元的主题是“冲突”,谁能说说冲突是什么意思?(板:矛盾)

  2.“矛盾这个词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来进攻,盾用来防守。

  3.这两种古代兵器怎么就成了制造冲突的罪魁祸首了呢?

  就让咱们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去看个究竟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对照译文多读几遍,在相应的地方做上注释或记号。

  2.在读古文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难懂?(解决文中个别字的字音、字义)

  3.文言文的朗读就要注意停顿和韵味,听范读。

  4.读古文与读白话文有什么不同?

  5.指导朗读。

  三、反复朗读,理解寓言。

  1.文言文地学习你有什么好方法?

  2.出示学习古文的金钥匙(略)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4.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5.全班交流,重点感悟以下句子:

  (一)“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1.读句子,说理解。

  2.从哪个字读懂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呢?“誉”——夸耀。

  3.他是怎样夸耀自己的盾和矛的?

  4.假如现在你就是那个楚国人,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誉盾和矛?

  (二)“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听了这一番吆喝,的确引来了不少围观者,那结果有没有人买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创设情境引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三)“其人弗能应也。”

  1.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反应呢?

  2.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答不上话来呢?

  3.指导朗读。

  四、熟读背诵,揭示寓意。

  1.背背这则寓言:自由练读,配乐朗诵。

  2.小组合作,再现当时楚人誉盾又誉矛的情景。

  3.评价表演,揭示寓意。

  4.自相矛盾这种现象在我们的作文中有时也会遇到,出示学生作文中的病句加以修改。

  5.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自相矛盾的人或事吗?举个例子。

  6.谁来帮他们总结一下教训?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寓言的吗?

  2.拓展韩非及《韩非子》资料。

  3.作业设计:(1)向亲友复述《矛与盾》,聆听他们的体会。(2)用今天学习寓言的方法去学习《韩非子》中的《买椟还珠》,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13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一、导入:

  说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亡羊补牢┅┅)看来,同学们有关寓言方面的真不少。今天啊,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寓言。

  说起文言文,同学们可能马上想到了我们上学期学的两篇文章《两小儿辩日》、《学弈》。其实,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还将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像《出师表》,《曹刿论战》,《岳阳楼记》等等,文言文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就像一艘大船,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矛与盾》就向我们展示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板书:题目

  二、揭示方法,指导自学

  1、谁知道什么是矛?盾呢?

  矛和盾是冷兵器时代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确切地说,矛用来(刺),盾用来(挡)。(手势),那么围绕着矛与盾,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呢?

  请大家打开书125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决窍。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读)字音咬得很准,谁还想读?不错。

  古时候呀,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在电影或电视作品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古人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呀,往往会摇头晃脑,沉浸在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之中。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幻灯片上的提示,再试着读读,注意读出韵味来。

  请同学再读。

  3、我们学习文言文 ,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还要读懂,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呢?谁能来总结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结合注释     (2)反复朗读    (3)联系上下文

  (强调自读自悟,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再去寻找帮助)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综合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三、精当讲解,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全文一共几句话?(四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有谁读懂了?(生先读再释义)

  噢,我明白了,这个人在夸他的盾。

  重点解释“者”

  那,现在就请你来做一回卖盾的,夸一夸自己的盾吧!读第一句,师评价,这么夸,你买吗?(再读)一起夸?夸得好。“古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今有六二班同学卖盾,与王婆也不相上下,我看这盾啊,不愁没人买了。

  2、那楚国人又是如何夸他的矛的呢?请看第2句话,谁读懂了?(生读,释义)

  谁再来夸?

  夸得真不错。来,咱们再来给楚国人壮壮声势,请男生夸盾,请女生来夸矛,看谁吹牛吹得好!师读前面部分。

  3、同学们真会夸,现在呀,我已经被你们夸晕了,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买,我是买盾还是买矛呢?干脆,咱也动个心眼儿,先买了盾回去试试,如果真像他夸的那样好,我就再把矛也买回去,行,就这么定了。我可真要买了啊,我可掏钱了啊!(生谈观点)

  唉呀!说的太好了!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经过同学们这一咬文嚼字儿,一下子就看出了破绽。这个楚国人呀,太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了,夸着夸着,夸大发劲儿了,结果把自己给绕进去了,这时候啊,他还不知道自己出丑了呢!让我们质问质问他,让他清醒清醒吧!来看第三句。(不同同学读)

  4、这楚国人被这么一问,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看第四句。谁读懂了?

  我们再来看看图,瞧瞧这位楚国人的样子,仅仅是“弗能应“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此时的窘态吗?

  5、现在,我们已经弄清了第一句话的意思,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完整地叙述一遍?

  楚国人哑口无言,在声的人都笑了,同学们听了以后也都笑了,当然,这个笑呀,可不是认同的笑,而是什么笑呀?(嘲笑)。那我倒要问问你,大家在笑什么呢?(总结道理)

  (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着边际、自相矛盾,就会使自己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所以在说话的野外应多斟酌,多注意咬文嚼字,这样才能避免尴尬的发生)说说学习收获。

  四、背诵小结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仅反这则寓言读通了,弄懂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却向我们展示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佩服文言文 的凝炼之美。(板书)

  同学们,学习古文没有捷径,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学以致用。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反复诵读,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最后,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教授的《心得全集》。在这部书里,介绍了于丹读过《论语》、《老子》、《孟子》、《庄子》等著作后的一些心得体会,浅显易懂,相信同学们读后会有所收获。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14

  《矛与盾》教学反思

  小学第十二册最后一组《古代寓言两则》的第一则文言文寓言是《矛与盾》。学生在第十一册接触过文言文,都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经验。

  《矛与盾》这则寓言,文字简洁精炼,形象生动。用人物对话作为画龙点睛之笔而蕴含寓意。根据本则寓言的语言特点和教学重点、难点,为实践“课标”的新理念,教学时,主要突出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在充分自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后注释,力求了解人物对话的意思,在理解人物对话中自己感悟寓意。

  文中“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两句话是“自相矛盾”的直接的重要物证。其中“莫”、“于”、“也”三个词,课文又没有注释,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内容,再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引导学生领悟寓意,向创造性阅读过渡。通过讲寓言故事和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像,提高阅读能力。

  《矛与盾》教学反思

  黄沙中心小学      罗艳萍

  《矛与盾》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没多大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便采用以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着重于读,文言文教学更基于此。文言文教学与普通精读课文的读相比,更应着重于读。不读就显不出语言的特点,就品尝不出文中的韵味,就难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要反复读,多读,才能理其义。在《矛与盾》这节课中,我努力做到了“四读”。

  1、整体读,力求正确流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这节课上,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书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进入新课时,我先范读课文,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点燃了部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热情。通过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2、感悟课文,深入理解重点句。

  我在巡视学生对照注释读懂句意时,注意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注重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提炼。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结合注释快速学习,联系上下文猜读,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不可缺少的拐杖。尤其是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经过这一步,课文的文言形式已在学生头脑中逐步稀释为相当的白话文。这些学习方法从学生中来又回归于学生中去,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再去读懂。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两句时,要指导学生自然地将对古文的理解和读紧密地结合起来,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张扬夸耀的语气。体会到楚人说话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3、个性化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指导朗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时,我充分借助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融入情境,鼓励学生设想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在问这句话时的语气、节奏,尝试个性朗读。于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活泼俊俏的小姑娘,一脸稚气的孩子,纷纷从远古走来。个性化的朗读活跃了文言文的课堂。

  4、分角色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熟读成诵,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接触文言文。

  在这节课上,和谐、幽默、欢快的气氛充溢着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学生觉得文言文并不难。

  《矛与盾》教学反思

  《矛与盾》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课后,我对自己的这节课反思了一下:

  其一:文言文教学要加强读的指导。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语言简练,有着特殊的魅力与美。因此应该加强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美。本节课我也安排了读的环节,表面看来学生会读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读出了一点“古味”,但仔细再学生的读中缺少点什么,那就是语气。学生朗读的语气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去感悟。

  其二: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教学中可以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演练结合,明白事理”的教学环节,大胆地将卖矛与盾的场景搬进了课堂:“谁来卖矛和盾?” “谁来买矛和盾?”大家的情绪高涨极了。在一片笑声中学生们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位楚人的可笑之处,从而明白自相矛盾不可取的道理。

  《  矛与盾》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总是感觉不足之处很多,比如说对《矛与盾》寓意的理解过于单一、死板而导致偏颇,强调了“实事求是”的同时似乎忽略了它的“自相矛盾”,到现在想来觉得还是在此环节中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读自悟”才好。

  对学生的评价不足,是我在执教这一节课中暴露出来的另一问题。可能是重视的程度不够,所以造成了课上评价的严重匮乏,比如在让学生自由选择“买与不买”“想买什么不想买什么”时有三名同学选择了买矛,一名同学选择了买盾,而大部分同学则是读懂了课文,选择了不买,在处理这一情况时我匆忙了许多,没能对这四名同学作出“你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现在你怎样想?”“知错就改,更加难得”等评价,造就了缺憾。在课下吉校长也曾和我交换过意见: “课的设计固然重要,但教师的预设和生成在课堂上更为重要,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老师们认为呢?

  备得充分、设得巧妙的同时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贴确与美丽些吧!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文言故事。

  3、有感情朗读,能背诵此文。

  4、懂得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会方法,理解意思,熟读成诵,明白道理都是重点,也都是难点。

  教具准备:

  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师板书:严小明

  2、师:大家应该喊我?(严老师)

  3、要求:面带微笑,再喊一次。

  4、赠笔交朋友。

  二、导入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言文,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古人写的文章或说的话)白话文呢?(现在,人所说的话写的文章)。

  2、师: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就像一艘大船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与我们现在的白话文相比,文言文好比是根,白话是枝叶,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篇文言文叫《矛与盾》。

  3、板书:矛与盾。生读题。

  三、揭示方法,指导自学

  1、什么叫矛,什么叫盾?确切地说,矛用来(刺),盾用来(挡)。什么叫矛盾?(手捂住“与”)(说话前后不一致即矛盾)。

  2、师:课文围绕着矛与盾写了一件事,请把课文读一读,要求:①一句一句地读,把音读准。②把你认为难懂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指生读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发现字读错了你就把手举起来。(再请生读一读难懂难读的句子)。

  4、师:书上加了拼音,小黑板上的课文没有加拼音,能完整地读一遍吗?(出示小黑板全文)

  5、师:大家在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别嘴、难读、读不能顺)。

  6、师:告诉大家,其实和大家一样,老师读第一遍时也觉得不好读,很难懂,现在我已经会背诵这篇文言文了,想听吗?(配乐背诵)。

  7、师: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评)你认为老师是怎么读懂的?

  8、板书方法:1、理解意思2、多读。请大家也试一试。

  四、汇报交流,读书理解

  1、师:全文几句话?请看第一句,有谁读懂了?

  2、请生单独解释:鬻:卖;者:人;誉:夸耀;吾:我的;坚:坚固;莫:不;陷:穿透。

  3、师:既然这个人在夸耀,那现在就请你来夸一夸。读第一句话(生读)。

  4、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你大概是第一次出来做生意吧!声音要大一点,要自豪一点,不然生意就被别人抢去啦!

  5、师:你真会夸,我想请你带大家一起夸一夸,好吗?

  (生夸)

  6、师:同学们很会夸耀,那个楚国人是如何卖他的矛的呢?请看第2句话,有谁读懂了?

  (生:汇报)

  7、师:原来是在夸他的矛锋利,请你来夸一夸矛吧!“又誉其矛曰:……”(生读)

  8、师:楚国人既夸了自己的矛又夸了自己的盾,不知道同学们想夸什么呢?

  自己在下面吆喝一下吧!(生自由读)

  9、师:请男生夸耀盾,请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组夸得更自豪,准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又誉其矛曰:“……”

  10、同学们真会夸耀,我又想买盾又想买予,还是先看看口袋里的钞票够不够,正当我准备掏钱的时候,同学们,难道你们不想对我说些什么吗?

  11、生:不能买,因为……

  12、原来这样啊!我差点上当了?我要揭穿他!谁来帮帮我?

  13、(示意学生看第3句话)生读第3句。

  14、师:请看,这一句谁读懂了?

  15、生:汇报

  16、师:请生解释:以:用;子:你;何如:怎么样;或:有人。

  17、师:请一位同学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这个人说的话。(生读)

  18、请大家看插图,图上画了几个人?除了卖矛和盾的那个楚国人,还有7个围观的人,他们当中有老人、有中年人、有青年人,有小孩,你可以模仿其中任何一个人来读这一句话,先在下面试一试。

  19、请生读,要求说模仿的是谁。(分别模仿不同的人读,老师参与模仿)

  20、师:楚国人被这么一问,哑口无言了,请看第四句,谁知道意思,解释弗:不;应:回答(再请一生解释句意)。

  21、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第一句话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完整地讲述一遍?

  22、请一位同学把全文读一读,(派选代表读书)。

  问: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理解意思、多读)

  23、生齐读。

  要求:读慢一点,学会吹嘘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驳的语气。

  五、揭示道理,发散思维

  1、咱班有多少名同学?今天我有幸认识了___位好朋友,大家也面带微笑,尊敬地喊我严老师,再看看插图,图上这些围观的人也都是满面笑容的,他们的笑容和同学们的笑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一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一是对自相矛盾者的嘲笑)

  2、大家都在嘲笑那个楚国人,他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这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既然大家都嘲笑那个楚国人,他的买卖是难以做下去了,老师想请大家帮帮忙,怎样把他的矛和盾卖出去呢?

  (生讨论)

  4、师:我代表哪个楚国人真诚地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人,还是多读些书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啊!你们说是这样的吗?

  六、总结全文

  1、回忆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多读)

  2、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比较一下,你更喜欢谁?

  (文言语言简炼,含义深刻;白话文:通俗易懂)

  3、师:同学们,只要是好文章,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我们都要拿来读一读,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思想,明白了吗?

  4、同学们,这节课已经上完了,我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同学们非常热情,对老师也很尊重,我真想留在这里,可是历阳一小六年级有一个班的同学也在等着我,我还得回去,这又是个自相矛盾的话题,不过如果大家能记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懂得说话做事不能自相矛盾这个道理,那么严老师就等于留在了同学们身边。

  下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寓言二则:《矛与盾》多媒体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