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7篇)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
灰椋鸟
一、复习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师生接读)灰椋鸟的嘴,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
2、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
板:灰椋鸟归林
二、学第四节,播放录像感知内容。
(先播放少量灰椋鸟在树林上空飞行图,然后是无数灰椋鸟飞来,布满树林上空。请学生初步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同学们观察到画面前后有什么变化吗?
生:刚开始鸟少,后来鸟多
师:看,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画简笔画:两只灰椋鸟一上一下地归林)他们是这样归林的吗?
生:不是。
师:它们是怎样归林的?你能帮老师画正确吗?(指名上台画图)
师:画得不错,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画?
生:因为它们是一小群一小群,陆续归林的。几只小鸟飞在一起为一群,一群一群的鸟有的飞在前面,有的飞在后面称为“陆续”
师:说得好,你真聪明!指导有感情朗读鸟开始归林的情景。
评:简笔画是各科教学的常用辅助手段,简洁,直观,此时寥寥数笔胜过千言万语,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为朗读的指导打好基础。
师:那后来呢?
生:鸟很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抓“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边出示多媒体边进行理解、朗读、体会。
师:这种壮观的场面,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归林的鸟儿怎么样呢?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鸟儿们很快乐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倾诉、呼唤、互相应和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先回来的鸟儿会怎样倾诉、怎样呼唤?
(分四人小组,学生练习把以上的景象表演出来。两人演先到的鸟,两人演后到的鸟儿)
师:这一节描写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句子生动优美,要求背诵,下面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学生齐读第四节)
三、学第五节,朗读品味语言文字。
师:夕阳渐渐西沉,可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安眠,它们在干什么呢?请你自读第五节,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练读)
生1:“看,这几只刚刚 起舞哇!”
师: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灰椋鸟好动美丽。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刚刚落在,又马上飞起。(师多媒体演示)
师:为什么是“金红色”的?
生:那是夕阳映照的缘故。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心情如何?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学生练读)
生2:“树林内外 俱乐部”
师:读得好,请你告诉大家,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读出众鸟争鸣的热闹场面。
师:听,这声音像什么?(老师播放鸟儿在树林中争鸣的情景)
(学生用“似 如 ”练习说话)
(老师出示卡片“是啊,树林里可真热闹 热闹”,学生练习读出热闹场面)
师:这树林成了鸟儿的天然俱乐部,句中的“天然”一词去掉,通吗?为什么?
评:有比较才有鉴别。理解词语时,把词语进行删换比较,可以从感情色彩,使用范围,准确与否等方面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使学生悟到“天然”一词更突出了树林对鸟类生存的重要性。
师: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我产生了哪些想法?
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板书齐读)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1:为什么树林是鸟的乐园?
生2:为什么鸟是人类的朋友?
(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理解“路两边近百亩 对比”“夕阳渐渐 竹林”等内容)
师:学了课文,你准备今后怎么做?
评: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课文中灰椋鸟归林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凭借文中语言材料,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
2 你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3 是呀,周围静得出奇,灰椋鸟归林了。请齐读第三自然段。
4 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灰椋鸟怎么归林的?)
5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
二 学习第四节。
1请同学们速读第四节,边读边思考:灰椋鸟怎么归林的?
2 交流。
3 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出示填空(用简要的语言):
灰椋鸟归林了。一开始,_______________,没有几分钟,_____________。先回来的鸟______________,后到的鸟_______________。
4第四节就是讲了灰椋鸟归林的这几个场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节,看看哪些句子所描写的场面给你的感受最深刻?边读边想象画面。
5 交流:出示
△ “没有几分钟,……从头顶飞过。”
(1) 指名读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机点击词语,理解并朗读
a “排空而至”: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排空而至”的意思?齐读词语。
板书:排空而至
b “浩浩荡荡”:你看到过什么情景可用“浩浩荡荡”来形容一下?(水、浪、军队)那情景怎样?(气势大、壮观)
这浩浩荡荡的灰椋鸟飞过来是一幅什么情景?
读词。
(2) 这景象太壮观了!老师非常想读这段文字,请你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范读后,指名说。
(3) 想不想欣赏一下这么有气势的场面?课件画面。
师配音:列队……数百米长……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结束)这就叫-----“排空而至”!
(4)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 让我们把这种壮观的景象放声朗读出来吧!齐读这段话。
还有哪些句子给你的感受很深?
△ “先回来的鸟……汇合。”
(1) 指名读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机点击词语,理解并朗读
(2) 鸟儿在林中鸣叫,叫声像什么?
a “好像…倾诉” 什么叫“倾诉”?它们在倾诉什么?(见闻、收获)
b “又像…呼唤” 呼唤谁呢?为什么呼唤?
c “应和” 谁在应和?
(3) 女生读句子。
(4) 如果你就是这些灰椋鸟中的一员,你会和同伴倾诉什么?怎么呼唤?怎么应和?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它们的叫声,边听边想象。
(5) 请同桌互相练习一下。指名讲。
(6) 它们的叫声太丰富了,让我们读好这个句子。
还有哪些句子给你的感受很深?
△ “一开始,……投入刺槐林。”
(1) 指名读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机点击词语,理解并朗读
“一小群一小群”“盘旋”“陆续”
(2) 这景象虽没有大部队的壮观,但也够吸引人的,请齐读。
6 小结:刚才我们跟随作者看到,仅仅几分钟,灰椋鸟归入了刺槐林,是那么壮观,它们悦耳的叫声又让人感到那么愉快而又亲切。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画面,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学生起名,评一评,挑选一个,
板书:归林图
7 让我们把这幅“归林图”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三 学习第五节。
1 过渡: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的灰椋鸟在干什么呢?
2 请你(出示)自读第五节,
① 找出你最喜欢哪些写鸟的句子,认真读一读,边读边想像。
② 为什么喜欢?在句子旁边简要写出原因。
3 交流。
△ “看,这几只刚刚……翩翩起舞哇!”
(1) 指名读句交流,为什么喜欢?相机点击词语,理解并朗读
a 活泼好动:(哪里体会到的?)点击:刚刚落在……又马上飞起。
指名读出它们的活泼。
b 美丽:(哪里体会到的?)(为什么成金红色的了?)
点击:“盛装” 什么时候穿的?那一定很美丽。
“像…少女…”比喻、拟人 ,
把它读得美些,指名读,齐读。
(2) 这景象太美了,你能读好吗?指名读。
△ “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
(1)指名读句交流,为什么喜欢?(写出了热闹场面)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谁能把这些词读得热热闹闹?
板书:百鸟争鸣
相机点击词语,理解并朗读.
(2) 这么热闹的声音,(引读并点击)似-------,如---------,
a 似飞瀑落入深涧:“飞瀑落入深涧”是怎样的景象?(哗哗哗、直泻而下、雄伟壮观)说明鸟叫声-------?
b 如惊涛拍打岸滩:“惊涛拍打岸滩”的景象哪儿见过?(哗啦哗啦、汹涌澎湃)说明鸟叫声-------?
(3)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热闹的鸟叫声。播放鸟叫声。感觉怎样?
(4) 这真是一幅多么热闹的百鸟争鸣图啊!让我们也读得热闹些。齐读。
4 我们把两段话联系起来,你能说说为什么说树林成了天然的俱乐部?(出示两段话)
5 是啊,鸟儿们在这儿多快活!读到这儿,我不禁要问,它们怎么会如此热闹?引读: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还是在……?我被这喧闹的……竟情不自禁地……。
6 请再读末句:“我被这喧闹的……竟情不自禁地……。”
你会欢呼什么?
7 小结:这真是鸟的天堂!鸟的乐园!这么一幅喧闹而热烈的图画,我们又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板:闹林图
四 学习第6节,总结。
1 今天,我们欣赏到了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非常想说(出示):“鸟是人类的……场面呢?”
2 你能将最后一句反问句改成带句号的句子吗?两种句式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3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4 齐读句子。
5 小结: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的感谢,也是因人们植树造林、保护鸟类而感到无比欣慰。知道作者是谁?(出示简介)
徐秀娟正是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在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不顾自然环境恶劣,在一片夜色笼罩的茫茫滩涂上,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为了歌颂、怀念徐秀娟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欣赏)
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读):“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五 课外:
让我们一起来爱鸟吧。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有关描写鸟儿的精彩片断,并想象其场面。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3
今天,有幸听了一堂《灰椋鸟》的公开课,尽自己最大的本事做了实录,希望能给各位同仁带来一点帮助。
(课前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flash画面,渲染气氛。)
师:听着这段优美的旋律,使人想起了已经为保护丹顶鹤献身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徐秀娟。(板书:徐秀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灰椋鸟》。
(生齐读课题。)
师:我们一起随作者欣赏《灰椋鸟》。
(生自由读课文3-4小节)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的感受是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十分壮观。
师:(板书:场面壮观)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再读这段文字,用笔划划,再和旁边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边读课文边圈圈划划,并和同桌讨论。教师穿行在学生中间,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十分壮观的?
生1:(读句子)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我是从“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感受到场面十分壮观。
师:数百米长有多少长呢?我们学校的南校门到北校门大概是一百多米,数百米多长啊!椭圆形有多大呢?
生2:大概有我们的操场那么大。
师:(面向生1)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生1再读句子)
师:谁也想读这一句话?
(指名读,齐读)
师:还从哪些句子体会出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
生3:(读句子)“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从“老远就听到”感受到当时的场面十分壮观。
生4:(还是这句话)“我从‘排空而至’体会出鸟儿真多。
师:(面向生4)请你再读好这句话,好吗?
师:谁也喜欢这句话的站起来读。
(四分之三的学生站起来齐读这句话)
师:真壮观啊!还有吗?
生5:(读句子“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从我们头顶飞过。”)我是从“一批一批”、“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师:想看看吗?(放录像)此时天空中出现什么情景?
(天空中黑压压的一片)
生:天空被遮住了。
生:成千上万只鸟儿来了。
生:整个天空中都是灰椋鸟。
师:这就是“排空而至”(出示卡片:排空而至)
(生齐读这段话)
师:(引读课文)先回来的鸟儿在林内……,好像互相……,又像在……。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边飞……,很快找到……,与……。
(放录像,听鸟叫声)
师:这时候你又感受到什么?
生:林内真热闹啊!
生:它们好像在对话,
师:我们好像就成了一只只灰椋鸟,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呢?
生:找到好地方了。
生:快来,宝贝!
生:今天的收获真大啊!
……
师:请你说说你的收获。
生:今天捉了好多虫子。
师:是啊,又为树木除去了不少害虫,真是收获不小
……
师:你能邀请同伴一起应和吗?
生1:爸爸,我回来了。
生2:好孩子,快回来吧。
生1:我还想和好朋友再玩一会儿。
生2:好吧,记得早点回家。
……
师:鸟儿们不停地在林中应和,好像……,又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真壮观啊!
(生齐读这段话)
师: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
(生齐读第五节)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灰椋鸟入林非常热闹。
师:(板书:入林热闹。放鸟鸣)你听到了什么?
(出示一段话:树林内外……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生齐读这段话。)
生:好像是交响乐雄浑磅礴。
生:好像海浪拍打着海滩,气势很大。
师:似疾风吹过树林,如什么?
(生略一思索)
生:如交响乐团在演奏。
生:如铜管乐器齐鸣。……
师:如银珠落入玉盘,似什么?
(生略一思索)
生:似钢琴声清脆悦耳。
生:似万马奔腾于草原。……
师:此时,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一只灰椋鸟,你在干什么呢?
生:我在做游戏。
生:我在表演节目。
生:我在参加运动会。
生:我在讨论国家大事。
生:我在参加歌唱比赛。
……
(师生比赛朗读这一段话)
(生再读这一段话,再次感受)
师:此时此刻,我们来赞美一下这些灰掠鸟吧。
生:你真无忧无虑啊!
生:你真幸福啊!
生:你真自由自在啊!
……
(多媒体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儿的乐园。)
师:此时,你想大声告诉全世界的人们:
(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要大声告诉全世界的人们什么呢?
生:我们要植树造林。
生:我们要保护树林,保护鸟儿的家园。
生: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鸟儿。
……
师:是啊,我们要热爱树林,热爱鸟儿。学到这儿,你还觉得灰椋鸟不好看吗?
生:我喜爱灰椋鸟清脆悦耳的鸟叫声
生:大自然赋予了它们活力,它们是那样的生气勃勃。
……
师:是啊,此时此刻,我们也和作者徐秀娟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群鸟儿。它们的名字叫……
生(齐):灰椋鸟
师: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简评:
本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很深。
1、指导朗读到位。当学生找出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适当指点一下,学生的朗读就有较大的进步。
2、说话训练扎实。围绕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入林的热闹”,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一只灰椋鸟,设身处地去感受,效果很好。
3、课堂气氛轻松。在教师娓娓动听的话语中,逐步进行朗读指导,说话训练,逐步渗透环保教育,教师的过渡语很自然,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的课堂,应该就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孜孜以求的吧?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4
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对灰椋鸟的归林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景象,作者观察细致,描述生动形象。要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有关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 触摸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能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品味“树林是鸟的乐园”的同时完成语言的内化和积累。
四 .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
教法:
1.以读代讲法。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重在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词句。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扣场面的壮观和喧闹,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结构的解悟、情感的体会等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用推敲重点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我分别让学生自读这一自然段,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壮观?写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你最喜欢描写灰椋鸟的语句,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批注阅读,学生既认识了归林场面的壮观,又感受到了入林后的喧闹热烈的场面以及鸟儿的可爱。
2.提炼生活,丰富想象,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述可以适当点拨,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让学生理解“倾诉、呼唤、应和”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灰椋鸟,想象自己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学生众说纷纭。这里,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3.设计开放问题。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我设计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椋鸟入林后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第六自然段时,设计让学生读了作者的感想之后,说说你读了之后的感想;这样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
4.倡导学生自主评价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评价,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热心反馈,使这种自我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从而提高评价的积极效果。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是这样倡导学生自我评价的,“你听出壮观的气势来了吗?你有信心比他读得更好吗?”教师这样引导着,学生于是开始评价,这个朗读评价过程教师始终让学生当自己的评委,教师仅在引导,教师在和学生作平等的交流,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是自己的老师,而评价的功能显然不是定性。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5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灰椋鸟。还记
得上节课孙文霞同学提出的问题吗?
生:记得: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
师:陈杨同学的答案是: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你们对这个答案满意吗?
(生摇头)
师:作者到底看了什么录像,我们无法看到,本节课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看一看灰椋鸟。读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的灰椋鸟是如何归林的?
生:我看到的灰椋鸟是这样归林的: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师(投影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我们的手就是灰椋鸟,在课桌上方盘旋。
(学生的小手在课桌上方不停地转圈)
师(在投影片上写上:飞入):将“投入”改为“飞入”行不行?
(生读这一句,点头表示同意。)
师:哪个词好呢?读一读。
生:“投入”好,因为“投入”比“飞入”飞得快,表现了灰椋鸟归林的急切心情。
师:真不错,还有其它原因吗?
生:这一句中已用了一个“飞”,这里用“飞入”就重复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其它原因吗?我提醒一下:有一首歌:“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入怀抱,幸福享不了。”
生:刺槐林在灰椋鸟心中就像是母亲,家一样,所以说
灰椋鸟投入了刺槐林的怀抱。
师:说得真精彩!相信你一定能读得很好。
(该生读得很有感情,“投入”这个词读得特别好)
生:我看到的灰椋鸟是这样归林的: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投影出示: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师:“大部队”指什么?
生:指一群群的灰椋鸟。
师:你一定知道这里为什么用双引号了!
生:这里并不是真的大部队,所以用双引号。
师:这里的“大部队”让你想到什么?
生:想到:成群的灰椋鸟就像是很多空军,飞机,快速飞过,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声音。
生:我看到的灰椋鸟是这样归林的:它们大都是整群整
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投影出示: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
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师:我们学校从东边到西边只有一百多米,而灰椋鸟的长队有数百米长,是它的好几倍。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用手比划:这么大)
生:不是,是巨大,好大好大。
师:(在投影上写:还有的呢?)
生:还有的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正在接受我们的检阅呢!
生:还有的围成一朵大大的花儿,正对我们微笑呢!
…………
师:读读这(投影片上)三句话,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的感受。
生:壮观
生:浩浩荡荡
生:气势磅礴
生:灰椋鸟归林给我的感受是壮观,气势磅礴。
生:灰椋鸟归林壮观,气势磅礴,令我永生难忘。
师:把你们的感受带到课文中去,读出你们的感受。
(生很投入地练读)
师:你们还听到什么呢?
生:我听到: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汇合。
师:同学们,你们也读读这几句话,看看此时的感受还仅仅是壮观,气势磅礴吗?
(生练读)
生:我感觉它们就像是一群好朋友在一起倾诉,在一起说说心里话,很温馨。
生:我还感受到一种友谊,一种爱。
师: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师:多美的鸟儿归林图,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敢和老师比一比吗?老师读书可是很厉害的,好好练练。
(生认真练读)
[nextpage]
生读(该生是同学们推荐的)
师:老师开始了:(深情背诵)
(生鼓掌)
师:相信你们多读几遍,一定会比我背得更好。
(生练读,练背,更投入)
师(过渡):夕阳渐渐西沉,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林中嬉戏,如果此时的你手中有一部摄影机,你会拍些什么呢?
(生读第五自然段)
生:我会拍摄: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师:还记得吗?引读:灰椋鸟尖尖的嘴…………
生: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
师:怎么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好好读读这一句。
生:因为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也映红了灰椋鸟。灰椋鸟成了金红色的了。
生:因为灰椋鸟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就像在跳舞。
师:还有其它原因吗?
生:因为此时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所以灰椋鸟在她的眼中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
师:(为她鼓掌)相信你一定能读得很好。
(该生读得很有感情)
生:我会拍摄: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师:什么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生:灰椋鸟的叫声。
师:我们一起来想象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的声音。
生:这种声音就像万马奔腾。
师: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灰椋鸟的叫声成了什么?
生:成了一个交响乐团在演奏。
师:该怎么读知道了吗?
生:读得不好,声音较小。
师:看来你这个天然俱乐部没有什么生机。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有信心吗?
(该生再读,声音很响,也很有感情,)
师:我们一起来读。
(齐读)
师:作者已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你们一定也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你们会欢呼什么呢?
生:灰椋鸟太美了!我们爱你!
生:真是一幅壮丽的闹林图!
师:作者由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在林中嬉戏的热闹想到了什么?读读第六自然段。
(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
生:想到了: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支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师:最后一句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陈述句?
生:这样感情更强烈。
师:你们读读看。
师: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吗?
生:徐秀娟
师(深情地介绍):徐秀娟,1987年大学毕业,自愿来到了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从事鹤类研究工作,在她23岁那一年,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在渡河时沉入河底,失去了年轻的只有23岁的宝贵的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她,为她写了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
(欣赏音乐)
师:相信大家再来读这一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生:(含着泪,声音哽咽)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支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生:(有点激动)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支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师:你们想对徐秀娟说些什么呢?
生:你为了保护丹顶鹤,为了环境保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崇敬你!
生:一个徐秀娟倒下了,千千万万个我们会站起来!
生: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生: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课以后大家读一读徐秀娟的
文章,读一读徐秀娟牺牲的一些报道,读一读巴金的《鸟的天堂》。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6
一、探究感悟,理解发现
(一)探究一:
归林前:
1.师:首先我们来看看灰椋鸟桂林前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学生交流归林前。指名读第3节。(归林前:周围静得出奇。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
3.小结归纳:(板书:归林前:静得出奇)
归林中:
师:那灰椋鸟归林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默读第4小节,圈出关键的词,体会一下灰椋鸟归林时有什么特点。
读后交流,教师点拨并相机指导朗读: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1)用动作理解“盘旋”;联系上下文理解“陆续”;
(2)重点解读:投入。理解灰椋鸟对刺槐林的感情。
(3)相机指导朗读。
2.“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播放归林视频,师质疑:好看吗?这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点击:排空而至。问:这个“排”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排”都有“推”的意思。
(4)师小结:是呀,这哪里还是一只只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大部队)呀!“大部队”为什么加引号?
(3)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3.出示:“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理解“数百米长”“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
4.过渡:那些先锋队伍回家后干什么呢?后来的大部队又怎样呢?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点击“倾诉”)这鸟儿也懂得了倾诉,懂得了交流。
找找还有哪些词将灰椋鸟写得人性化了?
4.想象说话:
假如此刻你就是那一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倾诉什么?又在呼唤什么呢?
链接四幅图片,点击鸟声,创设情境说话:
(1)这几个好伙伴还不愿分开,他们在互相倾诉什么新鲜事儿呢?一只鸟儿说――另一只又说――
(2)这位鸟妈妈回到家一眼没看着自己的孩子就慌了神,连忙大声呼唤――
……
(二)探究二:
归林后
过渡:归林前是安静的,归林中是热闹的,那归林后又是怎样的呢?
读: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画出作者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
悟:再读读,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灰椋鸟归林是怎样的。
1.“看,这几只……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师:作者是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从中你看出归林后是怎样的?
2.“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
师:又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还有吗?(刺槐林和竹林比作俱乐部)可想而知作者通过两个比喻,将归林后热闹的场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师:通过你的朗读展现出这样的热闹。
3.“这上万只灰椋鸟……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4.师:是呀,这样的场面是喧闹而又热烈的,谁能将这种喧闹热烈读出来,我们来试试。
(三)学习第六小节
回到开始时的话题,这鸟有什么好看的呢?师小结:这么温馨、和谐的画面真是一种大美呀!
师:作者在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这样美的'景色,是哪里来的呢?
出示:“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指名读。
2.一句反问,作者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思考,这样的大美,是谁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林场工人
4.板书并提示“人――林――鸟”的关系。
师:林场工人为灰椋鸟创造了怎样的生态环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便在哪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师:正是由于林场工人们的辛勤劳动,鸟儿们才有了现在美好的景象。也正是有了像徐秀娟这样的爱鸟护鸟的卫士,我们和动物才能和谐共处。
5. 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三、总结板书,点明主题
(指板书)如果我们人人都爱鸟护鸟,不仅是鸟,和所有的动物友好相处,我们就到哪儿都能观赏到这或壮观或美好的画面,生活中会处处出现和谐之美。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大爱 大美
归林前 归林中 归林后
和
人――林――灰椋鸟 静得出奇 热闹非凡 喧闹热烈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7
《灰椋鸟》教案(第一教时)
南京市东山小学董敏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随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新词,会用“好像……又像……”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自然段。
3、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并想象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句,想象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教学过程:
一、认识“灰椋鸟”,激趣导入:
1、板书“鸟”,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鸟?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交流,外形漂亮、叫声动听、对人类有益……)
2、再板“灰椋”,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请学生读名字,注意读准“椋”)
3、你们认识灰椋鸟吗?你们想认识灰椋鸟吗?(幻灯片出示灰椋鸟图片及相关资料。指名读资料)
4、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观赏一下灰椋鸟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你自己的生字新词,没有可以不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自己的生字新词,相机正音。
(2)出示文中易读错的词语,集体正音。
(3)交流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我”和同伴一起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的经过这件事。)
3、快速浏览,抓住重点: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在这件事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两个场面?
(2)交流归纳: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和灰椋鸟归林后的场面。
三、精读感悟第四自然段。
1、过渡:灰椋鸟归林,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文章哪一部分给我们进行了介绍。
2、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2)先交流,后小结:从“一开始”“没有几分钟”“先回来的”“后到的”可以看出作者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3、认真阅读这一段,灰椋鸟归林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把这种感受说出来。
4、交流:你能具体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你还从哪些地方也能感受出壮观?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a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1)看,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画简笔画:两只灰椋鸟一上一下地归林)他们是这样归林的吗?
(2)它们是怎样归林的?你能帮老师画正确吗?(指名上台画图)
画得不错,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画?(理解:一小群盘旋陆续)
(3)从这一句话你能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怎们样?(很有序)
(4)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b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理解“大部队”上引号的含义
(2)理解“排空而至”的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灰椋鸟排空而至?
(3)你还从哪些地方也能感受出壮观?
(4)是啊,这哪里还是一只只的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所组成的队伍啊!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c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1)灰椋鸟的叫声在作者的耳朵里意思丰富着呢?你们听(引读)
先回来的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
(2)从这一句话你能感受到什么?(和谐快乐)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这鸟儿懂得了倾诉,懂得了呢喃细语,它们在说着知心的话儿,在交流着见闻,在树的情抱里开着沙龙会吧。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些什么?又会怎样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答,不能太单调)
(4)有感情地朗读
(5)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让灰椋鸟变得更加活泼,我们学会了想象在介绍事物时也会更加生动的。你能试着用“好象……又像……”说一句话吗?
四、小结:
灰椋鸟归林的场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灰椋鸟有秩序、很壮观、很快乐,那么归林后的灰椋鸟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来欣赏吧!
五、助你背诵:
一开始还是地飞过来,,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有的围成,,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板书设计: 有序
归林时壮观
25、灰椋鸟快乐
归林后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8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灰椋鸟》一课,知道了灰椋鸟的样子――(生齐答)“尖尖的嘴……黑乎乎的”。貌不惊人的灰椋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作者和他的同伴在一个下午前去林场观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快速读4、5两节。
二、学习4、5自然段
(待学生读完)问:
1、读了课文4、5两节,你知道什么原因使作者前去林场观看灰椋鸟(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十分壮观)
2、是啊,灰椋鸟归林场十分壮观,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呢?
教法:分析与朗读有机结合。
A、“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众……从我们头顶飞过。”这句话从“整群整群”“数百米”“巨大”“一批又一批”、“浩浩荡荡”这些词告诉我们灰椋鸟归林时是集体行动,飞行队伍花样之繁,且数量之多,可见场面之壮观。
B、“没有几分钟……,听到它们的叫声!”
这句话“没有几分钟”写出了灰椋鸟归林速度之快;“大部队”、“排空而至”写出灰椋鸟数量之多;“老远”写出了灰椋鸟叫声之响,叫声之欢。
理解“排空而至”(师)同学们,灰椋鸟归林时,一开始――(生齐说)“一开始还是一小群……陆续投入剌槐林”(师)没过几分钟――(生齐说)“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从我们头顶飞过。”是啊,这时的灰椋鸟可真可谓是“排空而至”。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灰椋鸟归林时,在天空中美丽的声势浩大队形,听到它们如雷般的叫声,你想说什么呢?(灰椋鸟归林真是壮观啊!)让我们呈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吧!第一组读第1句,紧接着第一、二组读第2句,然后一、二三组读第3句,最后全班读第4句。
3、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真切地体会到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为什么要如此浩浩荡荡归林呢?
因为林中有亲人,它们要与亲人团聚,分享食物,共享天伦天乐;林中有伙伴,它们要与伙伴共叙友情,互诉衷肠;林子是它们成长的摇篮,避风港湾,远行的加油站,是它们快乐的家园它们生活这儿是如此的'快乐,如此幸福啊!
[结合文中语句等进行分析想象,说话,朗读,让学生充分体验灰椋鸟对亲情、友情的珍惜,对家园的热爱与依恋,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林子是灰椋鸟‘快乐家园’”]
4、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染红了天空,也染红了剌槐林和竹林,原本就很美丽的灰椋鸟的家园此刻变得更加浪漫而温馨,整个剌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同学们,你造成把“刺槐林和竹林说成是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吗?”
同意,讨论,(①剌槐林和竹林很漂亮,②灰椋鸟在林中唱歌、跳舞)
A、“看这几只刚落在枝……在翩翩起舞呢”嘴尖尖,背灰灰,黑乎乎的灰椋鸟作者认为它此刻美吗?字进而行间流露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美:因为夕阳把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因为它们与伙伴汇合,与亲人团聚,心情愉快,神清气爽,在林中上飞下跳,身影活泼可爱。
B、“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如惊涛拍打岸滩”
什么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从这个打比方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舒适安逸环境,唱歌跳舞的灰椋鸟,此刻剌槐林和竹林,俨然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过渡:美丽的刺槐林和竹林,生活着如此快乐而幸福的灰椋鸟,它们唱歌,它们跳舞,它们满意地享受着人类为它们提供一切美好事物,它们心情地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的感激之情,作者被这喧闹而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的欢乐起来,作者会欢呼什么呢?(生答)
回家路上,他不禁又想到了什么呢?
三、学习第6节
1、自由读第6节,想想:作者在回来路上想到了什么呢?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又想说什么呢?
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本文作者徐秀娟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她曾在自然保护还从事鹤类研究工作,1987年9月16日,徐秀娟为寻找飞失的白天鹅,在涉水渡河时沉没了河底,以身殉职,为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她,为她写了一首哥《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来欣赏(播放音乐)
4、让我们怀着对徐秀娟的深深敬意,齐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四、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随着徐秀娟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的壮观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灰椋鸟的快乐与幸福,鸟儿在这儿安居乐业,可以说这儿是鸟的天堂,其实巴金爷爷也写过一篇文章《鸟的天堂》,在我们练习册上,课后大家找来读一读,品一品,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全新的收获。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9
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葛采平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我先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赏心悦目,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通过“读、划、悟”与文本真切对话,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学习。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不但会思,你很会读等等。学生通过自学,收获不少。“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毕竟学生是阅读的主任。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我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当然,我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如: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如此,学生都能畅谈自己的发现及感受,读得也比较投入、到位。
最后画面的欣赏,不仅对全文起到了辐射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整体感知场面的热闹和喧哗,而且升腾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情感。
结尾,播放动画<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一个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有关词语,语文教案-灰椋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3.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强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搜集、印发关于"灰椋鸟"的资料和课外阅读材料《鸟儿,人类的朋友》。
2.制作投影片:①指导造较复杂的比喻句的`例句;②劝诫儿童爱护鸟类的古诗《鹰雏》,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灰椋鸟》。
3.歌曲碟片《一个真实的故事》和影碟机。
4."灰椋鸟"标本。
第一课时
教学指导思想
1教学内容前伸,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精读课文,深入探微,感悟课文内容。
1)启发学生回忆课内外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诗句写到鸟。
2)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试读课文。教师正音,指导。
4)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让学生说出全文主要内容。
5)启发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阅读理解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壮观场面的段落。
1学生回忆、背诵。
2学生提出与学习课文有关的问题。
3学生自己选读一小节,说出该小节的主要内容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2、读一读这些句子及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五、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灰椋鸟开始归林――归林时――归林后的情景。
3、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4、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5、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这顺序体现在哪些词上?( “一开始” “几分钟”。 “一小群一小群” “先回来的鸟”……)
(2)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3)写“大部队”时,作者用哪个词,准确地描绘了当时的气势?“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描写的句子。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6、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7、指导背诵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3)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2、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1、写几则保护益鸟的公益用语。
【板书设计】
2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2
以读为本 感悟真情――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十八课《灰椋鸟》精彩教案
作者: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陈冬安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1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陈冬安
邮编:225325 联系电话:28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内化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适时适度的有效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读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读中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理解,读中想象交流,读中积累内化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受到情感熏陶,启发思维,健全学生个性,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导,质疑激趣。
1、 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处一个地球。平时,在
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鸟儿?
2、 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吗?(生答:没有。相机板书课题,重点指导: 椋
liáng)
3、难怪大家对它充满了好奇。那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质疑)
设计思路:通过谈话引导,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动机,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其实有些问题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2、交流汇报,理清层次。
(1)、学生说灰椋鸟的外形。(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出示灰椋鸟的投影片)
师:这样的外形,在作者的眼里觉得灰椋鸟怎么样?(生答:根本就不好看。)
师:根本就不好看,所以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反问句来强调她的看法。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了解了灰椋鸟的外形是一点儿也不好看。你还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生答:归林的情景)那么,课文中哪几小节写的是这些场面呢?(三、四、五自然段)
(3)、第二、六小节分别讲了些什么呢?
3、教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先写灰椋鸟的外形,再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等候灰椋鸟归来,接着写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最后写作者的感想。
设计思路:让学生快速阅读,理清课文层次,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梳理、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精读课文,互动感悟。
课文四部分的内容当中,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部分内容呢?(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
(一)、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同学们,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选择好位置,静静地等候灰椋鸟归林吧!
1、师读第三小节,渲染情境。
2、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四小节。无论你看到的,还是你听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读第四小节)
3、学生汇报交流:
(1)、生朗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整群整群、数百米、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等重点词语来谈感受,体会鸟的多和壮观。
②、文中哪些词语突出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排空而至、浩浩荡荡)指名读这两个词语,读出壮观的气势。
③、观看课件,学生练读这段话,体会灰椋鸟的壮观场面。
④、齐读。
(2)、除了看到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朗读,相机出示句子)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如果你现在就是归林的灰椋鸟,你会怎样倾诉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或者你是如何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呢?(学生想象说话,并抓住“倾诉、呼唤”这两个词指导学生练读,体会语调的变化。)
③、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置身在刺槐林内,眼前是鸟儿飞舞的身影,耳畔是鸟儿悦耳的鸣叫,这一切统统交织在一起。作者先写了看到的排空而至的情景,再写了鸟儿欢乐的鸣叫,很有条理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自然流露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吧!(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思路: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加上教师的相机引导、点拨,让学生真正领悟了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达到了学生与教师、作者、文本的和谐对话。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儿越来越少了,可是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林内尽情地飞舞,尽情地欢唱。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用心去感受灰椋鸟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1、请在小组里自学第五自然段,找出你们喜欢的写鸟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们喜欢的原因。
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巡视时,提示:发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不要轻易放过,自己多读几遍,把你喜欢的感觉读出来。)
3、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师:灰椋鸟是“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在作者的眼里根本就不好看,而此时此刻,是大自然赋予它们无穷的魅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作者不由得发出惊叹。
(3)、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②、练读;③、齐读。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生谈感受,感情朗读。
(2)、师: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那么多灰椋鸟,此时全部栖息在刺槐林中,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情景,那就是――“百鸟争鸣”。所有的鸟儿都在引颈高歌,所以,作者听起来才好象“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3)、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去听一听百鸟争鸣的情景。这么多同学举手,认为自己读得好的都站起来读。
4、如果说刚才灰椋鸟归林的时候,是一首动听的奏鸣曲,而此时百鸟争鸣就汇成了一曲雄浑的交响乐。谁能完整地展示一下现在林中的情景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思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纷纷读议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作者在兴奋之余,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请一位同学朗读最后一小节。
2、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
3、正是因为林场工人为它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灰椋鸟才得以快乐的生活着。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的由衷感谢,以及对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欣慰。
四、介绍作者,升华主题。
1、介绍作者及生平事迹。
2、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3、读完课文,听完了歌曲,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作者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4、再次有感情地最后一小节。
设计思路:介绍作者、欣赏歌曲,这两个环节的安排,为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架设了心灵沟通的桥梁,产生了情感共鸣。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精神境界深深感染了学生,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陈冬安
邮编:225325 联系电话:289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3
一、 谈话导入
示:灰椋鸟(图)
怎么样?课文中怎样描述?
但是,作者看了灰椋鸟归林的电视录象后,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看,那灰椋鸟归林的情景到底如何?怎会如此吸引作者呢?
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归林吗?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瞧一瞧吧!但是,要想把他们归林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样宝物,语文教案-18、《灰椋鸟》。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准备好了吗?
二、 精读课文
(一)
1、自由读课文第4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圈出关键的字词。
2、指名说灰椋鸟归林的'过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18、《灰椋鸟》》。
3、示:“一开始……他们的叫声”指名读,教师圈出“一开始、没有几分钟”
4、你们想听听他们的叫声吗?闭上眼,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5、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天空的灰椋鸟呢?
示:“它们大都是……头顶飞过”指读听着他们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谁再来试试,把灰椋鸟的多、归林的壮观表现出来。边读边划重点词。
再读,这么壮观的场面老师也想来读读,行吗?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排空而至,谁来读读这了词(指读、齐读)
6、天空中一下就有这么多鸟吗?
7、让我们把看到的灰椋鸟归林的情景连起来,用我们的朗读来展现!(齐读)
这是我们用眼看到了,那同学们你又听到了什么?(指读“先回来的鸟……伙伴汇合”)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这些叫声都是一个调的吗?理解“倾诉、呼唤、应和”,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4
有效教学,如同一股春风吹进了第一范文,它洋溢着人文的气息,呼唤着语文文本的回归,也涤荡着我的心灵。《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我在《灰椋鸟》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入手:
1、只有教师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全面思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并作出应对措施后,才能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课堂中去,才能把目光都集中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才能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感悟语言文字。
一开始可能受参考书和其他老师教案的影响,我在设计第二课时教学时直奔重点,仅仅围绕场面如何如何壮观展开学习。反复揣摩作者的意图,终于发现了一条情感变化的线索:作者由满不在乎到迫不及待想去看;由耐心地等待到突然看见时的惊喜;由初见时的惊喜到后来的惊叹、激动、兴奋;再由兴奋恢复平静后由衷的感激,可以说作者是一位善良美丽、文笔优美、情感细腻丰富的女孩。假如不循这一线索,学生怎么可能自然地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呢?所以,教学设计时,我将这些情感穿插在过渡语或小结语中。
老师与学生不同的地方在于比学生早学一步而已。要学生动情,老师首先得动情;要学生想象,老师先要有丰富的联想;要学生激情朗读,老师先要读得有情;要学生咬文嚼字,老师先要咬文嚼字。所以,我在“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排空而至”“不停地鸣叫”、“互相倾诉”、“翩翩起舞”、“似飞瀑”“如惊涛”……这些生动的词眼上停留回味了很久。
2、一堂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灰椋鸟》这堂课,由复习导入,重点学习三、四、五自然段。教学中,环节不多,但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分析不多,但圈点批注,感受颇深;文字不多,但热情朗读,声声入耳。我是这样设计的:1、初步感受场面的壮观与作者的喜爱之情。2、自由读课文,抓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联想到的,展开说说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或句。其中,“排空而至”、“倾诉”、“翩翩起舞”、“百鸟争鸣”等词纷纷落入学生视线,感受谈得很是生动:“只有亲密的朋友、亲人间才会倾述心里话,这里的鸟儿在作者眼中就和亲人一样,多么感人呀!”“我感觉到穿着金红色裙子的少女正在跳舞,她们在比谁的舞姿更美。”“这么活泼可爱、配合默契的鸟儿有谁会不喜欢呢?”……正是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作为支撑,课堂上的朗朗的读书声,可说是非常令人激动,特别叫人兴奋。3、将话补充说完整:我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 4、体会作者对林场工人的感激之情,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灰椋鸟》这一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学生答:“徐秀娟。”我又问:“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吗?”许多同学摇头,只有两三位同学说知道。于是我出示了徐秀娟的事迹:
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作者徐秀娟正是有这样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大学毕业后,来到了盐城自然保护区,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在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为了寻找、救护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在漆黑的夜里,徐秀娟在茫茫的滩涂上苦苦寻找,不甚陷入了沼泽地里,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说到这儿,我的语音有些哽咽了。)为了歌颂她,怀念她,艺术家为她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按下了放音键,同学们静静地听着。我想:此时,她们一定有种酸酸的感觉。简介作者事迹,在《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如泣如述的歌声中,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中结课。
3、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我开始复习时出示灰椋鸟的外貌,到最后没有再出示进行比较,使课堂教学少完整;其次,在让学生想象说话时,学生思路较窄,我没有及时进行思维广度的引导,使课堂缺少了灵性;还有,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上,我觉得自己的评价语言比较贫乏,对学生的激励性不够,使课堂语言少丰富。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5
18、《灰椋鸟》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示:灰椋鸟(图)
怎么样?课文中怎样描述?
但是,作者看了灰椋鸟归林的电视录象后,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看,那灰椋鸟归林的情景到底如何?怎会如此吸引作者呢?
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归林吗?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瞧一瞧吧!但是,要想把他们归林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样宝物。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准备好了吗?
二、 精读课文
(一)
1、自由读课文第4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圈出关键的字词。
2、指名说灰椋鸟归林的过程。
3、示:“一开始……他们的叫声”指名读,教师圈出“一开始、没有几分钟”
4、你们想听听他们的叫声吗?闭上眼,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5、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天空的灰椋鸟呢?
示:“它们大都是……头顶飞过”指读听着他们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谁再来试试,把灰椋鸟的多、归林的壮观表现出来。边读边划重点词。
再读,这么壮观的场面老师也想来读读,行吗?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排空而至,谁来读读这了词(指读、齐读)
6、天空中一下就有这么多鸟吗?
7、让我们把看到的灰椋鸟归林的情景连起来,用我们的朗读来展现!(齐读)
这是我们用眼看到了,那同学们你又听到了什么?(指读“先回来的鸟……伙伴汇合”)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这些叫声都是一个调的吗?理解“倾诉、呼唤、应和”,
8、假如,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呢?
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小群活泼可爱的灰椋鸟在欢快地鸣叫。
9、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是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耳畔是他们活泼欢快地叫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作者为了把灰椋鸟归林地壮观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先写了看到的,再写了听到的,写很有条理。让我们再去感受一番,自由读第4小节。
(二)
1、引读:“夕阳渐渐西沉……过早的安眠”它们在林内尽情地飞舞、尽情地歌唱,让我们用眼、耳、心一起去感受吧!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看看那些写鸟的句子深深地吸引着你,把他们划出来,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把你喜欢句子读出喜爱来,自由读读
2、交流:“看,……翩翩起舞哇!”指名说说。指导朗读。
指明读、赛读、齐读
3、交流“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出示该句,指明说说
那些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聚集到了一起,欢快的鸣叫着,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这就是“百鸟争鸣”划出,这声音,似―― 如―― 谁愿意把着百鸟争鸣的情景读出来。指明读,齐读。
引读:这上万只……欢呼起来。
4、谁能完整的来展现一下林内的景象?(指名读)
5、作者我想此时此刻,不仅是作者,我们每个人也一定被感染了。也会想作者一样欢呼起来,会欢呼些什么?
(三)
1、在回来的路上,我想――(引读)
2、是啊,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为灰椋鸟提供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又怎么会看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得感谢林场工人,但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作者――
三、 小结提升
作者细腻地把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和鸟儿归林后的喧闹而又热烈地场面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并且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正切的体验。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吗?
1、出示作者简介
2、播放动画《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为就丹顶鹤牺牲的动画)
通过这段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作者十分的爱鸟,热爱大自然。
3、让我们一齐包含深情的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 全课总结
鸟是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要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五、 布置作业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6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灰椋鸟》,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灰椋鸟
师:想一想,如果我们是初次见到灰椋鸟,心里会感到怎么样?
生:我觉得灰椋鸟有什么好看的,黑黑的。
生:我感觉灰椋鸟黑黑的,比较小。
师:嗯,高兴应该怎么读课题,来高兴地读一读。师示范“灰椋鸟”
生齐:灰椋鸟
师:看到灰椋鸟远远地来了,和他打个招呼。“灰椋鸟”(拉长音,遥远的声音)打个招呼。
生齐:灰椋鸟
师:灰椋鸟栖息了,睡着了,怎么读?嗳,轻轻地,读一下。
生齐:灰椋鸟
师出示图片:请大家看,这就是灰椋鸟,喜欢吗?
生:喜欢
师:好看吗?
生:好看
师:作者是怎么认为的?打开课文,看第一自然段。谁把课文读一下。
生读课文。
师:作者认为他好看吗?
生:不好看。
师:作者认为它不好看。(板书:不好看。)好,我们带着作者的情感读一下这句,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
生读。
师:接下来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谁来把第一自然段再来读一下。
生读。
师:可以,大点声,决定亲自去看。这里面有个词表现了情感的变化。
生:亲自。
师:亲自去看,情感吗?于是就再也忍不住了。再读一下这句话: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读
生读。
师:这时候已经忍不住了。板书:忍不住。这一个“忍不住”,就要去亲自看一看。第二自然段谁来读一下。
生读。
师:谁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秋天已经来了。
生:落叶已经红了,红了的叶子已经是下过霜了的。
师:感觉这时候是怎么样?
生:已经有点深秋了。
师:大家感觉这时候的景色是怎么样?
生:美。
师:这时候,作者是到那地方,最后一句。“选好观察位置”(师生齐),这时候不是不好看了,而是要去怎么样?
生:观察。
师:这时候是要去观察了(板书观察)。这一看不打紧,一看就看到了一个壮观的场面,一个喧闹而热烈的场面,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拿起笔,标出你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它,还可以在这些词语和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生自由读课文。(至第十分钟)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7
“反思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例研讨资料 (一)课题研讨 试教教案(1)学科 语 文 执教者 周亚娟 日期 2006.11.22. 课题灰椋鸟(六)年级第(十一)册课型(阅读)第(二)课时备课者袁俊萍 周亚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与学的过程:一、由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灰椋鸟》,问题导入:灰椋鸟的嘴( ),背( ),远远看去( ),有什么好看的呢?
2、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让我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瞧一瞧吧! 二、视听结合,感受灰椋鸟的壮观和温馨1、引读 引入情境。▲我们跟随着作者选择好观察的位置静静地等候,周围静得出奇……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2、自读自悟 指导朗读。▲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板书:归林>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入情地读一读,并能抓住关键词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壮观的飞行场面 (1)引导扣住关键词句悟读。(2)范读 想象。 这么壮观的场面老师也想来读读,行吗?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 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的灰椋鸟,它们似乎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板书:排空而至>,谁来读读这个词(指读、齐读)体会大部队归林的那种壮观气势。(3)齐读。这哪里还是一只只的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所组成的队伍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同学们刚才所看到大部队排空而至的情景。※欢快的叫声(1)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说些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设计理念*由复习灰椋鸟的外形入手,感知其外形的普通,为下文的学习,重新认识灰椋鸟打下伏笔,起到先抑后扬的效果。 *抓住文中重点段落四、五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导品味、感悟、朗读。 ▲ 老师仿佛听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灰椋鸟在欢快的鸣叫,听到了你们的呢喃细语,这可真是一副壮观、欢快的归林图。 3、齐读。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是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耳畔是他们活泼欢快的叫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灰椋鸟归林时的那种壮观、欢快的情景,再一起朗读第4自然段。 三、捕捉美丽镜头,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1、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是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继续睁大我们的眼睛,竖起我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吧,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那些写鸟的句子深深地吸引着你,把他们划出来,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1)、 “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在翩翩起舞哇!”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 a、原本灰椋鸟在作者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糊糊的,有什么好看的,可是此时此刻的鸟儿是大自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b、你感到此时的灰椋鸟是怎样的? c、那种轻盈的姿态谁能带我们去看得更真切些? 指读 女生读 (2)、还有你喜欢的句子吗? “树林内外,……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a、百鸟争鸣中是指一百只鸟在叫吗?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谁来读,读出这么多鸟一起欢叫的气势。 b、读出这种气势,声音不见得要响,“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其实写的什么? c、刚刚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欢快地鸣叫着,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叫――< 百鸟争鸣 > 这声音,似―――,如――― 谁再来读读百鸟争鸣的情景? d、似飞瀑般的鸟叫声你听到了吗?如惊涛般的鸟叫声你听到了吗?男生齐读 (3)、看到这样的场面,谁能不欢呼雀跃呢!作者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不禁这样想―― 引读:“这上万只灰椋鸟 ……,欢呼起来。”(4)、作者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此时你就是作者,你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会欢呼些什么?(学生简单交流) (5)、是呀,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整段朗读) 设计理念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领航人的作用,辅助学生完成认知、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5)、是呀,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整段朗读) 四、联系作者,感情升华
1、看到了灰椋鸟归林、闹林<板书:闹林>的情景,作者不仅欢呼,还发出了感叹。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想到:(出示) 能给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吗? 2、课文学完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也已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觉得徐秀娟是一个怎样的人? 3、是呀,徐秀娟,她出身于养鹤世家,从小喜爱鸟,喜爱动物,大学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开始从事她心爱的饲养丹顶鹤的事业。可是,不幸降临到这个善良的年轻女孩身上。1987年9月16日,饲养场里的一只丹顶鹤飞散,为了寻找这只飞散的丹顶鹤,徐秀娟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沼泽地上四处寻找,不慎陷入泥潭,再也没有走出来。为了她心爱的丹顶鹤,她,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艺术家被她的事迹感染,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歌。(听《一个真实的故事》)4、(低沉小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像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为了心爱的鸟儿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我们现在到哪儿还能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 (出示,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五、拓展阅读,余韵未了读一读徐秀娟的文章,读一读徐秀娟牺牲的一些报道,读一读巴金的《鸟的天堂》 板书: 归林 排空而至灰椋鸟 闹林 百鸟争鸣 设计理念 *播放音乐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声情并茂的叙述,凄婉深邃的音乐,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升华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反思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例研讨资料(二) 课题研讨试教评析(反思) 课题灰椋鸟执教者周亚娟时间2006.11.30.研 讨参加者 袁俊萍 周亚娟 李秋萍 试教评析(反思)摘录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引导学生体会灰椋鸟在林中生活的快乐、自由和热闹。从而点出树林是鸟儿栖息的处所,是天然的俱乐部,是鸟儿真正的乐园。而这一切,又是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从而深化主题;体会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鸟,人,林,息息相关。最后感受作者对鸟的热爱,对动物的热爱。一、走近“灰椋鸟”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作者徐秀娟并不喜欢灰椋鸟,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她看了关于灰椋鸟的录象,却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徐秀娟一起走近“灰椋鸟”!二、感悟“壮观”场面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如“排空而至”,想象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再听老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在师生的对话中理解“应和”,理解“栖息的处所”。三、感受作者的心情 从作者“情不自禁地欢呼”入手,体会作者的感情,以“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反问,引导学生体会“天然的俱乐部”,感受灰椋鸟的快乐、自由。再请学生想象,我此时会想些什么?从而与前文形成对照,体会此时作者眼中的灰椋鸟的可爱。四、体会“乐园”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特别是“天然”和“人工”的对比。五、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 在结束之时,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徐秀娟的事迹,再请学生听《真实的故事》,最后,再朗读作者的姓名。 上课结束后,我询问学生,什么印象最深?学生都说被作者的爱鸟事迹感动了。然后才说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等。看来,作者打动了学生啊! 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课堂,预设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对壮观场面的学习,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谈读后的感受,而不要一开始就限制学生找体会到壮观的词句。这样,学习的气氛可能会更热烈些。 对于“栖息的处所”是否可以再点出这是“家园”,结合“投入”一词理解,可能更形象些。 在最后写话训练中,学生大都提到了在现在作者的眼中,灰椋鸟可爱了,美丽了。我可以点拨一下,为什么现在觉得可爱、美丽了,是因为作者爱上了灰椋鸟,它们的壮观,它们的快乐、自由吸引了作者。连本普通的鸟也变的可爱。对壮观场面的理解,从词句中进行了感悟,但学生毕竟缺乏这种形象的理解,是否可以配以影片片段,进行形象感悟? 教案修改要点 1、建议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赏心悦目,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2、结尾处以录音播放的方式让学生听《一个真实的故事》,歌词不是太清楚,可以尝试用flash动画效果,配上声情并茂的叙述,生动感人的画面,凄婉、深邃的音乐,再现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3、反复揣摩作者的意图,终于发现了一条情感变化的线索:作者由满不在乎到迫不及待想去看;由耐心地等待到突然看见时的惊喜;由初见时的惊喜到后来的惊叹、激动、兴奋;再由兴奋恢复平静后由衷的感激,可以说作者是一位善良美丽、文笔优美、情感细腻丰富的女孩。假如不循这一线索,学生怎么可能自然地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呢?所以,教学设计时,我将这些情感穿插在过渡语或小结语中。 “反思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例研讨资料(三) 课例研讨 公开课教案(2)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袁俊萍 日期2006.12.11. 课题灰椋鸟( 六 )年级第(11)册课型( 阅读 )第( 2)课时参加者语文组全体教科研组成员教学目标1、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加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与学的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灰椋鸟》这篇课文,知道这是由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才使作者决定亲眼去看一看。于是一天下午,她和同伴来到了林场,静候灰椋鸟的归来。“周围静得出奇,……”(引读,试背第三自然段。) 2、你们有没有亲眼看见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欣赏一番。二、读文感悟。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1、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6页,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把关键词语圈出来,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开始。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看幻灯,你看到灰椋鸟是怎么归林的呢?(幻灯打出第四自然段前3句) (学生答,可以补充。) 3、教师谈话:那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一下,它们是怎么归林的呢?
[学生答:(选择最恰当的)成群结队(板书)] 4、4、教师谈话:正因为是成群结队的归林,所以才有这么壮观的场面。这一小节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学生答:浩浩荡荡、排空而至。) 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读出壮观的景象? (赛读、齐读。)愿意读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自告奋勇地站起来。
一开始要读得怎么样?(轻)(师生有感情地齐读。) 5、教师谈话:这是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画面,你还听到了什么呢?(生答。)设计理念 *学生通过“读、划、悟”与文本真切对话,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学习。 6、6、灰椋鸟的叫声在作者听来可丰富着呢!(幻灯显示:第四自然段第四句到结束。)(引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后到……) 7、7、教师谈话: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那只归林的灰椋鸟,此时此刻,你向你的同伴倾诉哪些见闻和收获?或者你会怎样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呢?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练一练,好不好?
(学生自由练习。)
好,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我――一只灰椋鸟回到了林中?(请学生答。)
(指名交流,教师评价小结。)8、教师谈话:那么,这样一幅欢乐的景象,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你能不能用一个小标题给它名一下名字呢?这是一幅什么图?
[学生答:归林图(板书)] 9、教师谈话:很好,请同学们拿好课本,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
1、过渡。
教师谈话: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此刻,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自学第五自然段,对照课文插图,找出你喜欢的写鸟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然后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1)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学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教师:好,把你们学习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谁先来?
[学生自由答,教师作引导和小结:百鸟争鸣(板书)]
3、教师谈话:听着同学们的朗读,听着同学们的评价,老师也仿佛来到了林中。愿不愿意跟老师一起来读?(生答:愿意)
那好,我来读地1、2两句,女生读3、4两句,剩下的我们一起读。
(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最后一句话,我们再来读一遍,好不好?(齐读)那好,我来读地1、2两句,女生读3、4两句,剩下的我们一起读。 (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最后一句话,我们再来读一遍,好不好?(齐读)你会欢呼些什么?(学生答)如果老师看到这情景,我会欢呼这真是鸟的天堂啊! 4、教师谈话:那么,这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生答:闹林图(板书)]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设计理念 *“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毕竟学生是阅读的主任。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我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当然,我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 1、过渡。教师谈话:作者在兴奋、感慨之余,她又陷入了深深地沉思。请一位同学把最后一节来读一下。(指名读。) 2、教师谈话: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地感谢,以及对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这一行为感到无比的欣慰。好,同学们,全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鸟儿归林时、归林后的壮观场面,从字里行间你感觉到这是位什么样的作者? [生答:热爱大自然、爱鸟(板书)] 3、认识作者:(幻灯显示) 徐秀娟(1964-1987),出身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我们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
(1)教师谈话:可是就在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救一只走散的丹顶鹤,而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于是创作了一首《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2)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会唱的一起唱。)
4、教师谈话:相信同学们一定是感慨万分,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把最后一小节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齐读。)三、总结拓展。 教师谈话:好的,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通过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跟随着作者来到了林场,一起观赏了鸟儿归林的两幅不同画面。这一种读书方法对我们读书很有帮助,你说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的景象,我们不可能亲眼目睹。但是,有许多的作家为我们把这么多的美景都写出来了,所以我们只有这样入情入境地来朗读课文,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课外阅读:《鸟的天堂》。 板书设计:
归林图 成群结队 18 灰椋鸟
(爱鸟) 闹林图 百鸟争鸣 设计理念*结尾,播放动画《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反思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例研讨资料(四)课题研讨公开教学评析课题灰椋鸟执教者袁俊萍时 间2006.12.11.研讨参加者语文组全体教科研组成员 研 讨 摘 录 (见附页) 个 人 反 思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我先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赏心悦目,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通过“读、划、悟”与文本真切对话,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学习。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不但会思,你很会读等等。学生通过自学,收获不少。“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毕竟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我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当然,我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如: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如此,学生都能畅谈自己的发现及感受,读得也比较投入、到位。
最后画面的欣赏,不仅对全文起到了辐射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整体感知场面的热闹和喧哗,而且升腾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情感。
结尾,播放动画《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遗憾的是以后在朗读上还要鼓励学生放开声音,大胆些,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反思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例研讨资料(五)课例研讨 公开课教案练习设计 学科 语文 设计者 周亚娟 时间 2006.12.12. 课题灰椋鸟( 六 )年级第(11 )册第( 2 )课时 教学流程简录一、由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导入:灰椋鸟的嘴( ),背( ),远远看去( ),有什么好看的呢?二、视听结合,感受灰椋鸟的壮观和温馨三、捕捉美丽镜头,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四、联系作者,感情升华
五、拓展阅读,余韵未了 练习设计: 一、基础积累:有声有色地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二、拓展阅读:巴 金 《鸟的天堂》 梁实秋 《 鸟 》 三、仿写篇段: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描写灰椋鸟的写作手法把自己观察到的、想到的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设计意图:1、抓住美文夯实基础,帮助学生积累是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的重中之重。没有一定的积累又怎能要求学生吐纳呢?其次在积累中学习准确表达也是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2、紧扣教材内容,推荐阅读与教材相关主题的名篇,扩大学生阅读量,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开阔学生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3、学以致用,勤于练笔,文章不在于长,在于精。长期以往,相信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反思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例研讨资料(六) 课题研讨学生成果摘录 成果呈现形式:各种优秀的作品(作业) 附: 1、学生赏析的美文作品 2、学生的小练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