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7、6》教学设计(精选2篇)
《十几减7、6》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跟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课件出示小兔和妈妈对话的场景)小兔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买点东西。好吗?”妈妈说:“好的,买了东西早点回来。”(课件出示例题情境中小猴卖桃图)集市上可热闹了。瞧,一只小猴在卖桃呢,多么鲜美的桃子啊!(把例题情境图出完整)小兔看到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心想买点桃子回去吧。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提问:怎样求还剩几个桃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 - 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 - 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 自主探究,确认算法
1. 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3 - 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 交流算法。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根据需要让学生边说边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及时用课件再演示,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用下面的几种方法计算:
(1) 一个一个地减;(2) 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另外的3个合起来;(3) 先去掉3个,再去掉6个;(4) 想9加几得13;(5)先从13中去掉10,再用多减的1与3合起来……
3. 比较算法。
谈话: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3 - 9的方法。请小朋友比较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较喜欢哪 一种?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
4. 教学“试一试”。
出示: 12 - 9 = □
16 - 9 = □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三、 巩固练习,优化算法
1. “想想做做”第1题。
(1) 谈话:请小朋友看屏幕(课件演示:原来有12根小棒,拿走了9根),看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学生说拿小棒的过程,并提出“还剩多少根”的问题。
(2) 提问:你能列式并算出还剩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列式,算出得数,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 谈话:你能自己摆小棒算一算16 - 9等于多少吗?
反馈:你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让学生边说边在实物展台上摆)
(4) 还想算十几减9吗?自己想一个十几减9的算式,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1) 课件出示左边的方块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可以怎样列式?
再问:怎样计算15 - 9?
(2) 课件出示右边的丝瓜图。
谈话:这道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先跟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再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 “想想做做”第3题。
(1) 课件出示题目,并让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2) 反馈:你是怎样算的?
交流算法时,适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
4. “想想做做”第4题。
(1) 课件出示题目。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蚂蚁出题,小朋友算得数”的游戏,好吗?小蚂蚁把方块推到哪个数的下面,就表示用这个方块上面的数减9。谁最先算出得数,就大声地说出来。
(2) 课件演示,学生抢答。
(3) 谈话:你想出题让别的小朋友算吗?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合作,一个说十几减9的算式,另一个说得数。
5. “想想做做”第5题。
(1) 课件出示:11 - 9 = 、12 - 9 = 、 …… 、17 - 9 = 、18 - 9 = (排成一竖排)。
(2) 提问:你能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
根据学生回答,填写每道题的得数。
(3) 谈话: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学生可能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十几减9的算式;从上往下看,减号前面的数总比前面一题多1,得数也比前面一题多1”,等等。
四、 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十几减7、6》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页例2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3.初步渗透“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6的题目。
教学难点:
亲历探究过程,理解“十几减7、6”的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 (多媒体出示口算:)
15-8= 17-8= 11-8= 13-8= 19-8=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点击算式,媒体出示答案。)
小结:计算十几减8时,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想加算减,或是用破十减的方法。
2、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减法。
(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看!小军和菲菲在游乐园的五彩池边数金鱼,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的玩耍,他们高兴极了。菲菲说:“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比黑的多”小军抢着说:“不!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比红的多”他们俩越争越激烈,菲菲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黑的有7条,你自己数数有几条红的吧!”小军说:“有13条金鱼,红的有6条,算一算有几条黑的吧?”
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睛都数花了,还是没有数出来。它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啦!“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只小猫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要知道黑金鱼有几条,怎样列式呢?说说为什么?
1.独立算法,合作探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7=6(条)。
你是怎么计算出13-7的?能给小军讲一讲吗?
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小组内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帮菲菲想的方法最多。
【设计意图:联系情境问题的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现。】
2.交流汇报算法。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a. 把13分成10和3,10-7=3,3+3=6。
b.7+6=13,13-7=6。
c. 把7分成5和2,13-2=11,11-5=6。
……
【设计意图: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合作”意义之所在。】
3.尝试运用,多种择优。
小军从小朋友这里得到了这么多好方法,谁能帮忙解决菲菲的问题?” 13-6=?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
还可以这样算:7=6=13,13-7=6,13-6=7
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让学生在计算中感受或在汇报中自由的表述。
【设计意图:尝试练习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进行,不仅巩固了多种算法,同时使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掌握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1、1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小结:把一些图形分成两个部分,减去其中一部分,剩下的是另一部分,根据这样的想法,同一幅图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渗透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让学生在计算中感受或在汇报中自由的表述。】
2.动脑筋计算。
分组出示以下题目(课本14页做一做第2题)
a.8+9= 9+6= 7=9=
17-8= 15-9= 16-7=
17-9= 15-6= 16-9=
学生做完后,师问:“做完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b.8+□=11 8+□=16 6+□=15
11-3=□ 16-8=□ 15-6=□
学生做完后,师问:“你发现什么了吗?”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表述他们的想法,一方面使他们充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明确体验到了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的优越性,并知道在减法算式中交换减数和差的位置,就能得到另一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三的第2题。)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字信息和符合信息,鼓励学生完整的叙述图意。
计算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计算练习(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内抢答算式的得数,再各自写出算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7、6》,知道计算十几减几仍可以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和“破十减的方法”;还知道了一道减法算式可以改写成另一道对应的减法算式。这样的思想也能帮助我们计算十几减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 13-6=7
想:10-7=3 3+3=6
10-6=4 4+3=7
7+6=13 13-6=7 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