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沁园春 雪》(通用17篇)

《沁园春 雪》(通用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沁园春 雪》(通用17篇)

《沁园春 雪》 篇1

  《沁园春 雪》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 雪》中重点字词 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2、 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堂学习: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 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交流体会3组织朗读。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6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    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   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   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 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 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 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 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沁园春 雪》 篇2

  唐山市丰润区沙流河镇第二中学 钱国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九年级( 上册)第1课《沁园春 雪》。   教材分析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流     程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 词苑苏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 雪》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同学们通过高亨的这首词,对毛泽东的诗词会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资料略) 欣赏视频材料,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 三、配乐朗诵    

  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 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 观看视频材料,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

  艺术

  教

  学

  上

  阕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 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上阕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 学习能力。

  教

  学

  下

  阕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哪些内容? 2.作者对词中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的总体评价是? 3.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下阕。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3.新时代的人民群众。 五、分角色指导朗读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六、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全文 《沁园春 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小结

《沁园春 雪》 篇3

  课文简析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借景抒怀――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创意说明

  放弃政治概念式的解读,引领学生在颂读中以鉴赏评点者的姿态,完成对词的内涵、主旨、景致描写、情感抒发的把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创建并探究这首词的阅读效果史。

  教学预设

  一、把握词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把握这首词字面上的意思,各用一句话概括上下阙的内容。

  明确:上阙描写北国雪景;下阙纵论历代英雄。

  2、学生自由朗读,同时找出上下阙的关键词:“望”、“惜”。

  二、评点词景

  1、点名朗读上阙,思考用词中的诗句回答“望”的范围、景观、变化、胸襟以及“望”而不见的内容。

  2、引领学生评点相应的诗句,同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师示例:“千里、万里”在“北国”的领起下,吸引着我们的视线,展现出来的辽阔远大不仅在拓展词的境界,为词的进行设置背景,而且与下文的“长城、大河”意象呼应,体现了作者在这样的广阔天地中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思想感情。

  提问示例:“长城”、“大河”,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两个意象所具有的历史纵深感与由“北国、千里、万里”具有的空间辽阔感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环节小结:这里的景物,冰也美,雪也美,高山大河到处美;阴也美,晴也美,红妆素裹分外美。所以这段景物描写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情感(大气魄)怎样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显现出来。

  3、有感情地背读上阙。

  三、领悟词情

  1、 推荐朗读下阙,谈一谈作者“惜”之对象、“惜”之原因、“惜”之目的。

  2、 设问:有人说,下阙中作者无意批评古人,其实表明了对人文景观的赞美?你同意

  这个观点吗?

  3、找出诗人直抒胸臆的一句诗,在诵读中体会它的作用。

《沁园春 雪》 篇4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沁园春 雪》 篇5

  教学目标 :

  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在学之前我们先欣赏一下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多媒体展示,放录音。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这时毛泽东同志正在苦苦寻求一条救国之路,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原来的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沁园春・雪》。 

  二、整体感知:

  学生看书、听读,正音。(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

  出示幻灯片

  一、给加线字注音:

  分(  )外妖娆     成吉思汗 (    ) 

  数(  )风流人物   今朝 (    )  

  二、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折腰――      

  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三、分析重、难点: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学生作答)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并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

  是褒义,是赞扬。

  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这里用到一种修辞方法是互文,实际指整个的北方冰封、雪飘,这是总写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两个字封、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下面有一望字领起,望到了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字统领。

  “望”到了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让学生思考、交流: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指导:长城内外,长城东西走向,长城内外实指长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实指黄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现在天还没有晴,晴之景应该是想到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是虚写。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灯片,让学生看图想像、交流,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

  学生齐读上阕一遍

  现在我们看下阕如何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

  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作者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又很婉转的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的弱点,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略”、“稍”,用词恰当,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至此,我们回头看“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齐读下阕一遍

  四、 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听《沁园春・长沙》的录音一遍,齐读《沁园春・雪》一遍,注意体会两首词的意境和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规迹。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这首词

  2、找毛泽东的诗词自读,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规迹。

  [板书设计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者邮箱: 

《沁园春 雪》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  具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 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

  [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稍逊]稍差。

  [风骚]义同“文采”。风,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

  [弯弓]拉满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 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

  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

  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实景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实景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虚景

  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投影答案: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还可以他的《念奴娇 昆仑》、《沁园春 长沙》印证。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

  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投影:

   

  (1)肯定他们是杰出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7.主题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投影:

  主题 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雄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重温高亨和柳亚子的评价以印证,说明毛泽东“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投影:

  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四 欣赏配画朗读录音或配画歌曲录音(电脑合成)

  事先用 “auphware”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 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或歌曲录音。

  五 指导分角色朗读

  1. 听配雪景图片和滚动文字的朗读录音(事先制作电脑软件)。

  2. 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投影下述滚动文字:

  女领 沁园春 

  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  千里冰封──,(拉长)

   里 雪 飘。(高昂)

  女  望 长城内外,

  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   舞蛇,

   弛象,

  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日,

  看红装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  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   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3.配乐分角色朗读

  六 作业 背诵这首词

  沁园春 雪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   妖娆   分外   稍逊________         

  数风流人物    今朝_______

  二 解释词语

  沁园春             北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弛蜡象            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娇               折腰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弓               

  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填空

  1.《沁园春》是一首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__”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阕写 。其中前三句是写,“望”字以下是______写。另外,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______景;“须”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___作用。“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_____。

  4.这首词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______和无比坚定的______。

  5.这首词,写景,______,大气 ______,旷达豪迈;议论,______,______万古,风流豪壮。

  四 指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五 背诵默写

  1.本词主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阕中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阕想象描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下阕之间承上启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阕中评论古代帝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分角色朗读

  女领 沁园春 

  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  千里冰封──,(拉长)

   里 雪 飘。(高昂)

  女  望 长城内外,

  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   舞蛇,

   弛象,

  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日,

  看红装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  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   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参考阅读资料

  一 高亨《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

  二 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沁园春・雪》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三 柳亚子和“沁园春”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

  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可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

  ……

《沁园春 雪》 篇7

  .《沁园春・雪》教案8 

  .《沁园春・雪》教案9 

  .《沁园春・雪》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7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6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5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4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2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发展性学习案例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

  .《词两首:沁园春・雪和忆秦娥・娄山关》备课资料

  《沁园春・雪》配乐朗读(男声)  

  《沁园春・雪》图片素材(114张)含毛泽东相关图片  

  《沁园春・雪》ppt课件9  

  《沁园春・雪》ppt课件8  

  《沁园春・雪》ppt课件7  

  《沁园春・雪》ppt课件16  

  《沁园春・雪》ppt课件15  

  《沁园春・雪》ppt课件13  

  《沁园春・雪》ppt课件12  

  《沁园春・雪》ppt课件11  

  《沁园春・雪》ppt课件1  

  《沁园春・雪》mp3音频课文朗读(男声)  

  《沁园春・雪》flash课件6  

  《沁园春・雪》flash课件5  

  《沁园春・雪》flash课件4  

  《沁园春・雪》flash课件3  

《沁园春 雪》 篇8

  《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

  1、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2、诗歌的朗读。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景简介: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 教师点拨、明确: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

  1、请学生朗读,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请学生将课前预习时收集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雪的材料展示朗读。

  三、教师点拨,师生合作,领悟诗歌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生齐读:

  要求:(1)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2)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二)、篇章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当点拨。

  1、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

  要点点拨:上阕侧重于写景,下阕侧重于抒情、议论。

  2、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并谈谈你的理解。

  要点点拨: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

  第1层概括写,从开头到“万里雪飘”。开门见山,气势磅礴。“千里”“万里”极言地域之广,“冰封”“雪飘”一动一静,极写严寒之烈,描绘出我国北方雄浑壮阔、银妆玉砌的雪景。

  第2层具体写,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雪中远眺,“望”字领起下文。由“静”到“动”,暗示大地主人的斗争精神。

  第3层想象写,从“须晴日”到上阕结束。想象等到放晴的日子,景色就更加妍丽动人了!

  (教师小结:上阕北方写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3、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要点点拨:下阕第1层束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个“引”字巧妙地由写祖国壮丽河山引出“无数英雄”,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

  第2层从“惜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紧扣一个“惜”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所可惜的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文字才华方面稍微差一些,即在文治方面略嫌不足;成吉思汗所可惜的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即只注重武功,而忽视文治。因此他们都不算真正的英雄人物。这层大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他们曾彪炳一时,雄视一代,可惜啊,在文治方面都稍微差一点。至于那天之骄子元太祖,只知道引满长弓,射落大雕而已。

  (这一层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可请学生讲解,教师适当补充。)

  第3层从“俱往矣”到结束。“俱往矣”是对历代帝王的否定。那么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呢?作者庄严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就是今天的人民大众才是时代的真正主人。一笔定乾坤,收束全词,此乃点晴之笔。

  4、下阕第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要点点拨:承上启下。

  5、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要点点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三)、局部品读: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学生品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点点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可说可不说)

  2、学生品读“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这两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点点拨:“惟余莽莽”表现了苍茫的意境,“顿失滔滔”表现严寒之下,黄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样子

  3、品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谈谈你最强烈的感受!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要点点拨:“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教师示范朗读: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

  4、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风流人物”的含义)

  要点点拨:(1)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

  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这正是作者写这首词的立意所在。

  (2)总结历史的经验,毛泽东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里。所以在词的末尾宣告: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5、学生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要点点拨: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四)、总结这首词的整体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四、朗读点拨:

  1、请学生再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2、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重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词。

  2、依照《沁园春・雪》的格律,你也来填一首《沁园春》吧。

  3、预习《卜算子 咏梅》,并与附录中的陆游的词比较,思考两首词思想内容的不同。

《沁园春 雪》 篇9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茫茫。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誓比高。

  须睛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昔秦皇汉武,

  略疏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 篇10

  

  一、教学目标 :

  1.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的胸怀、思想感情。

  四、教学程序:

  1. 导入  :由毛主席的嗜好导入  。板书课题。

  教法、学法:激发好奇心,形成期待心理。

  2. 明确任务:学生归纳学习任务,教师帮助确定。投影出示。

  3. 导学过程:

  A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边听边想。

  (1) 从气魄上,整首词给你怎样的印象?找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词语。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雄伟的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

  (2) 内容。将上下阕内容各用一个字概括。

  板书:上阕     物――――江山

  下阕     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  (引)

  江山为何令英雄崇敬?面对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态?

  师生分析:上阕 绘雪景之娇,纵横千万里,下阕论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达方式:上阕:描写        下阕:议论抒情

  (3) 讲解过渡句的作用

  教法、学法:教师范读,学生听、思考,教师放映宇航员拍摄的长城、山脉照片,精讲点拨,感知形象。

  B.文章又如何描写?怎样议论?

  1. 指名读上阕。

  (1)毛主席不仅会写诗作词,还会画画。他大笔一挥,展示给我们几幅画面?明确:三幅。一位同学读原句,另三名同学说说想到的画面。

  提问:主席是怎样用笔的?

  回答:先总写,再具体写,后小结。先实写,后虚写。板书体现。

  女生齐读上阕。

  教法、学乏:体味意境。

  (2)质疑:“望”的位置在哪里?何以有这样的气魄?

  (3)你怎么看出后三句是虚写?从“望”到“看”,视觉上有变化吗?

  2. 读下阕。

  (1)诗人评说历史人物,贯穿一个“惜”字。“惜”从何来?

  (2)谁是风流人物?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插入对毛主席其人、时代背景的介绍。男生齐读下阕。

  出示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配乐,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讲述。探索感情。

  C.深化拓展:

  现在,你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有新的感受吗?举例深入体会。

  D.比较体验:

  《沁园春.长沙》哪一句最震撼人心?

  出示题板。

  E.总结:鉴赏诗词的思路。

  F.再品词的意境。放录音。

  作业 。

  总体回顾,发散思维。

  展开联想,鼓励求异:你由雪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

  总   实

  上阕   物――江山       分         描写

  总   虚

  沁园春   雪                          评古        议论

  下阕   人――英雄          

  赞今       抒情

  抱歉:为什么板书总是在发帖时移位呢?请给予帮助。

《沁园春 雪》 篇11

  1、沁园春 雪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沁园春 雪》 篇12

  沁园春・雪  

  毛泽东  

  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具有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欣赏是九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五册第一篇课文《沁园春・雪》是诗歌欣赏单元中的一篇重点篇目,学好这一课有利于本单元其它课文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材简介  

  本文写于1936年2月,在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后,毛泽东同志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进行东征,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垣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此词于1940年发表后,在重庆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在《沁园春・雪》这首词里,毛泽东以文人的气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与气魄征服了大后方的民众,甚至他的敌人。为此,我们学习这首词,应从意境入手,把握全词。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根据大纲、教材确定的教学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教会学生通过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画面及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意义,领会意境。教学难点:教会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诗词写景、议论的特点。  

  二、 说方法和手段  

  1、说教法  

  ⑴、朗读法。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点拔前读:主要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思想内容。点拔后读:加深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整体朗读,学生尝试自己读。片断朗读,有利于突出重点。个别朗读便于朗读指导或起示范作用。最后齐读,形成一种气势,营造一种浓浓的感情氛围。另外,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停顿、重音、语调、节奏,体会词的意境。总之,通过朗读体味词的语言,通过朗读加强领会词的意境,通过朗读加深理解词的篇章结构和表现方法。  

  依据:诗词有感情充沛、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等共同点,诗词教学应把握这些特点。  

  ⑵、点拔法。突破教学重点,运用点拔法,在学生视听感受课文的内容与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动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如下片抓“惜”“略输”“稍逊”“只识”,边读边感受。  

  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⑶比较法。化解难点用比较法。这种方法用在学生自己学习下片,比较上下片结构,达到理解全词的目的。  

  2、说学法。  

  ⑴、 通过 老师讲解示范,学生理解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画面以及蕴含在景象和画面中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词中的形象,领会词的意境。  

  ⑵、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领会词的意境。  

  ⑶、自学评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3、说手段。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理解词的意境和主题。  

  三、 说流程。  

  1、 新课导入。  

  温故知新,检查诗词背诵情况,引入本课学习。  

  2、合作交流,探究解析。  

  出示问题,学生自由地用各种形式读课文,小组内研究,不懂的可 向 老师提出来,最后全班交流。  

  3、自由读、齐读,从品析关键词语入手,品味语言特色。  

  4、思考分析本词的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5、比较阅读。将本词与柳宗元的《江雪》比较,品味二者感情的差异。  

  6、延伸拓展。课外阅读《沁园春・长沙》,并尝试写出读后感。  

  四、 说板书  

  1、 体现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把握重点,体现直观性。  

  2、 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板书下片内容,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第二课时)  

  毛泽东  

  本课时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描绘的形象,理解借咏雪所抒发的思想内容。  

  2、理清上下片的关系,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4、通过领会词的思想境界,了解作者的伟大胸襟和远大抱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由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及诗歌鉴赏的方法 。  

  2、理解作为全词点睛之笔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如何表现全词主旨的。  

  3、理解作者下片评述古人的态度及用意所在。  

  教具准备:幻灯设备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背诵课文。  

  2、导言引入: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品格个性强烈、画面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我们上节课欣赏了壮丽的北国风景,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作者借美景抒发的壮志豪情。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出示问题。  

  1、 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2、“惜”的作用与上片哪个词相近?  

  3、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何理解?  

  5、作者在下片为什么要评说古代帝王?  

  学生自读课文,互相探讨思考,不懂的向教师提出。  

  点拨参考:1、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娇”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山河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2、与上片的“望”作用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3、不同,对前两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只”等词上。  

  4、“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5、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二)读两遍,第一遍先小声读,第二遍齐读。  

  (三)研讨文章语言特色,感受语言魅力。  

  思考:本文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请细心揣摩品味下列语句,理解诗句的深长意味。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折腰”改为“赞美”好吗?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句中“略输”改为“尽输”,句意表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句中的“稍逊”能否改为“全无”,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言,教师予以点拨指导。  

  (四)学生合作探究,思考这首诗的写景、抒情、议论是怎样结合的。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然后在全班范围内推选代表发言,教师予以评价点拨。  

  三、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点拨参考: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四、诗路徜徉: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课外摘抄的毛泽东诗词,要说出摘抄的理由。  

  (幻灯出示:徜徉诗路,吮吸民族文化之蜜)  

  五、总结。  

  今天的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重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人情怀,油然而生奋发之情。有今天的努力与拼搏,相信同学们能收获丰硕的明天。  

  六、作业。阅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词的主旨,并试着写出你读了这首词后的所悟所感。  

  板书设计:

  沁园春

  毛泽东  

  ――――――→壮阔雪景             描 写  

  ‖  

  ――――――→古代帝王             议 论  

  ‖  

  ――――――→壮志豪情             抒 情  

  :  

  沁园春 ・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诗路徜徉”这一环节应该是最成功的。在交流中,学生异常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这种交流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留白”,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地丰富自己,补足自己诗词储存库中的空白。这样,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学习并没结束,给人余音袅袅之感。  

《沁园春 雪》 篇13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1、正音: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2、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沁园春 雪》 篇14

  【全词解读】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1936年2月,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外出登山视察,目睹广袤无垠的北国雪景,顿生感悟,写下《沁园春 雪》。

  词的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词的下阙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一、上阙:北国雪景,江山多娇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⑴词句作用――总写北国雪景:冰天雪地、广袤无垠。“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⑵词句境界:诗人登高远眺,目力所及,“千里”“万里”,“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轻盈飘舞,茫然一片,纯然一色,静动相衬,韵味无穷。诗句意境开阔,表现出诗人宏大、豪迈的气魄。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⑴词句解析:“望”字统领下文,至“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登高远眺”,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山丘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长城内外”,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自西向东,地域广阔,照应“千里”“万里”。

  ⑵词句的境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描绘冰封雪飘的风光,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⑴词句解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活泼奔放。“欲与天公试比高”,实乃“山”“原”与天相连,表达出诗人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豪情壮志。

  ⑵写法鉴赏:“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⑴词句解析: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一派新的气象,妖娆娇艳。

  ⑵写法鉴赏:“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二、下阙:议论抒情,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⑴词句解析: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结构严密。

  ⑵词句境界赏析:祖国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为之倾倒,奋斗不息。“竞”字,再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展现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惜”字,定下评论的基调――惋惜、批判。

  诗人举出五位封建帝王,一一评说,措词极有分寸。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只识”二字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今朝”,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点出全词主题。

  三、总评全词

  《沁园春 雪》描绘了一幅雄伟壮阔、妖娆美好的北国画面,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诗人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教学设想】

  《沁园春 雪》这首词的教学应以读为主,教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出如下构想:

  一、入情入境,加强朗读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这样做,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将词读通读顺,而且还在于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在读中初步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 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听歌曲《沁园春 雪》,升华情感。

  二、感受意象,体会情感

  (一)感受诗化的意象,把握上阕内容,体会情感。

  1.登高远眺,广袤无垠,胸怀宽广。

  静物描写,想象丰富。

  动景衬托,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北国大地,晴日当空,红妆素裹,妖娆美丽。

  2.通过描绘北国雪景,诗人的宽广胸怀得以崭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以表达。

  (二)评论历史英雄,抒发远大抱负。

  1.“惜”字奠定评论基调。肯定历代帝王的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批评历代帝王欠缺文治才华,显示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扬中带批评;对成吉思汗,先扬后抑,略带嘲讽。

  2.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俱往矣,一笔带过封建王朝,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斗志昂扬,武功与文治皆具,必将创造空前的奇迹。

  三、借鉴写法

  1.写景抒情。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动静相称,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抒发胸怀。

  2.惜中褒扬批评,惜中寓志,后来居上,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教学目标】

  1.联系《沁园春 雪》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 雪》,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

  2.抓住领起诗句内容的关键句,说出诗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品味并说出诗词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用,学习景中藏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诗词朗读中体会情感。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的意思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入情入境,朗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感受情感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根据《沁园春 雪》的配乐flash范读,学生听读。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初步把握内容,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 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学生读完全词后,全班交流读懂的内容,说出从此中体会到的情感。教师连缀学生的回答,促成学生理解全词。

  二、抓住诗词意象、关键词句,研读词的上阕所达之意、所表之情,借鉴诗词写法,学习借景抒情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写出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表达作者的豪迈之意,抒发作者对北国雪景的热爱之情,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抓住视觉形象做静态描写,描绘地域之广袤,雪域之广,冰冻之烈,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动态描写,“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研读词的下阕,评论古代帝王,表达自己的抱负,学习议论抒情的写法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祖国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为之倾倒,奋斗不息。“竞”字,再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展现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惜”字,定下评论的基调――惋惜、批判。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只识”二字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点出全词主题。

  四、抓住情感,观看音乐视频,升华诗词主旨,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总起 英雄折腰 过渡

  壮丽景色 望景 实景 褒贬帝王 惜古 议论

  妖娆美丽 想景 虚景 今朝人物 颂今 抱负

  热情赞美 江山多娇 评论帝王 雄心壮志

  借景抒情 议论抒情

《沁园春 雪》 篇15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4、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学法指南】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上片:写景

  第一层:总写北国风光;

  第二层:具体写冰封雪飘;

  第三层:设想雪后美景;

  下片:议论、抒情

  第一层:评论历代英雄;

  第二层:抒发宏伟抱负。

  1、毛泽东诗词的雄浑、奔放、挺拔、流畅。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诗词作品的独特风格。笔意爽健,格调流畅,在内容和艺术上处处让人觉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沁园春・雪》这首咏雪词上,尤为突出,它笔力遒劲,挥洒纵横、气势磅礴、诗情奔放、舒卷自如。论空间,纵横万里;论时间,上下千年;论天象,冰雪、晴日;论地形,大河群山;论人物,帝王英雄。论景物,河流大雕……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气呵成,创造出诗词艺术的极高造谐。

  2、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为一体

  《沁园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写景咏怀词。作者将写景与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突出作品的主题,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词作上阕写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纵横四野,气势磅礴,却又寓情于景,充满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下阕是议论加抒情,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引出无数英雄,并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说,寓情于议。“俱往矣”由评点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从而深化主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3、语言表现力的极富个性。

  词是诗歌的一种的语言,要求简洁、凝练、贴切、而又生动形象。《沁园春・雪》全词仅114字,却能准确、生动、形象地通过景物描写,评说历代英雄,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上阕一个“望”字,下阕一个“惜”字,各自领起下文,贴切地表达出作者观赏景物的情境,评说古人的心态。此外,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运用比喻、对偶,

《沁园春 雪》 篇16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也从诵读入手,来领会全诗。现在请同学们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理解诗词所写的内容。可以小声跟读。

  给生字正音

  师: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豪迈、气势磅礴)

  这首词风格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我们齐读一遍再来感悟一下,好吗?

  生齐读

  (指名一位同学):你认为你们刚才读出感情了吗?(一般会是,不好,读起来缺乏力度,没有读出感情。)

  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还要从写作背景谈起。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自豪、豪迈的感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朗读本诗时,要始终把握这种感情基调,齐读课文。思考: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

  三、朗读品味

  朗读,除了把握诗歌的感情外,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你知道诗歌朗读一般要注意什么吗?(停顿、重音、节奏、语调、语速等)

  师:请看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在哪里停顿?(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生试读

  师:那么重音呢?应放在哪几个字上?为什么?(“千”“万”作重音处理,才能让听众感受到雪景的广阔,作者的视野与意境的开阔。“封”有冰冻、封闭之意。“飘”则突出雪轻盈的特点。)

  师:。我们就按照理解把这三句读一读好吗?

  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生标出全诗的节奏和重音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高昂)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山舞银蛇,

  原弛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慢)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俱往矣──,(慢,拉长)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一字一顿)

  师:古诗词中,常有一个字能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叫做“领字”或“'一字领起”,你能从上片中找出这个字吗?它领起了那几句话?

  师: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视野非常开阔,可这些景象也远远不是诗人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了什么?(这些景色加上了诗人的想象。)

  师: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雪景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在你大脑的荧屏上,然后描述给大家听,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脑海中绽开的想象之花最美丽,老师给你一分钟的准备时间。(生描述)

  师:同学们的描述很精彩,想象力也很丰富。这里有两个比喻句很精彩,你能找出来吗?它们好在什么地方?(山舞银蛇,原驰腊象――诗人这样写让山、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联系当前的革命形势与情形,诗人是在暗示中国革命将会蓬勃发展。)

  师总结: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使他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正因为诗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足以雄视万代、辉映千秋。著名作家吴祖光称《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依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的杰作。”

  (大屏幕出示《江山如此多娇》的国画):同学们请看这幅画,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你知道她是挂在那里的吗?(人民大会堂)这幅画就是根据《沁园春雪》的意境画下来的,你觉得它最能体现那几句诗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师:作者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河山,想象到的却是雪后初霁祖国的艳丽美景,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赞美之情。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感情。)

  师:诗人王过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是本词的一个特点。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这种革命的豪情好吗?男、女同学分读,展开朗读比赛。

  师:由于种种原因,这首词在1936年并没有发表,它发表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玩弄和平阴谋,妄图夺取胜利果实。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自飞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应柳亚子先生索句的要求,把这首《沁园春雪》抄赠给他。不久,这首词就发表在重庆的《新民晚报》上,一时震动了文坛,传遍了全国。据说,当蒋介石看到之后,是又急又气,吓坏了,马上召集了很多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没有一首能比得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蒋介石的阴谋不得不又一次破产。这正表明《沁》是真正的千古绝唱,当年柳先生读过后曾写过一首和词,对它进行了高度赞赏,其中有两句“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想想看,它是由《沁》词中的哪两句演化来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师:联系上下阕的内容,此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师:正因为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诗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些英雄的呢?(惜……射大雕)

  师:你了解这些帝王吗?能不能介绍一下他们的业绩?(生介绍)

  这些帝王都曾立下赫赫战功、风云一时,对历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既便如此,在伟人毛泽东的眼里,作为一国之君,他们仍有不少缺憾,都表现在那些方面?(文学才华、治国本领)

  师:由哪个字领起?(惜)师:“惜”字包含哪些意味?

  惜(1)首先肯定了帝王们的丰功伟绩,是显赫一时的大英雄。

  (2)也委婉的指出他们的缺点。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含有惋惜之意。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主题句是哪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师: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后,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他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作出了有力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想一想;谁主浮沉?(毛泽东、无产阶级领袖、人民群众)

  师: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下阕,作者通过评论历代英雄,赞颂今朝的风流人物,抒发了自己的抱负。一齐朗诵下阕,注意把握激情。

  生齐声诵读

  师:同学们,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可他也成为了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人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走进了新时代,创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你能说一说吗?(生畅谈)

  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得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这种豪情,齐读《沁园春雪》。

  分角色朗读: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男、女领)北国风光,(男、女领)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男领)惜秦皇汉武

  (女领)望长城内外,(男齐)略输文采

  (女齐)惟余茫茫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齐)俱往矣

  (齐)须晴日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

  贾友琼

《沁园春 雪》 篇17

  教学目的:

  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义。

  教学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学习字词

  莽(mang)素(su)成吉思汗(han)单于(chanyu)

  妖娆:妖艳美好。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齐读。

  三、再读课文

  (一)学习上阕

  1、从词的哪些句子可知描写的是北方冬季的景色?(第1―3句。)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描写景色的?(夸张、拟人、比喻等。)

  3、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进入词的意境,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齐读、指名读词的上阕。

  (二)学习下阕

  5、找出本词的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对历史英豪作者是怎样评价的?(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惜”中有贬;“惜”中寓志。)

  7、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后来者居上的气概,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8、齐读、齐读词的下阕。

  四、精读课文

  1、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三、小结

  本词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板书设计:

  江山英雄风流人物

  千里万里秦皇汉武

  (夸张)(略输文采)俱看

  长城大河唐宗宋祖往今

  (白描)(稍逊风骚)

  矣朝

  山原一代天骄

  (比喻)(只识弯弓)

  妖娆折腰(人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背诵全词。

  二、研读品味

  1、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写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同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雪景以“白”为特征,词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在下片的议论中,一开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接着用“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竞折腰”“弯弓射大雕”,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极言北国的广袤,要读得开阔、宏大。

  望长城内外,“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侧面描写出冰天雪地的景象,但语调转低。

  山舞银蛇,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通过比喻、拟人写山态,读出形象、动感、气势。

  须晴日,看红“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虚写,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三、比较阅读,完成练习(P5)

  参考:《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四、拓展延伸

  1、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2、找几句写雪的古诗。(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毛泽东当时的远大抱负以及乐观精神,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读诗,希望同学们以这一课为例子,运用读诗的方法预习后面的诗歌。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沁园春 雪》(通用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