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政治教案设计 >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括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演变历史。

  2.熟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3.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4.结合实例,阐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图表和习题分析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的演变的规律。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科学资源观,树立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设计】

  承转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解决环境问题,又要继续发展经济,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展示图表。

  学生填写表格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     

  生产力断提高   

  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       

  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类活动

  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     

  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   

  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 

  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旁边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地关系

  恐惧和依赖      

  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   

  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     

  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       

  读图8.9,教师提问: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物种灭绝、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强;人口增加,使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地理环境趋于恶化、人类与环境对抗性增强;环境污染、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教师总结归纳: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已经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再也不能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1.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学生回答: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2.原则

  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哪些?

  学生回答:

  ①公平性原则:这包括同代人之间和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投影展示问题。说出以下人类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1.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学生回答:主要违反了持续性原则。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2.湿地的大面积破坏,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学生回答:主要违反了人与生物种群之间公平性的原则。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学生回答:主要违反了不同国家之间公平性的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教师提问:读图8.12,你有何感想?对治理环境问题有何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我们只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行动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为此,让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主要措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检验;强化源头管理,消除引发农产品质量问题的隐患;建立市场机制,整顿规范好农产品市场秩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发展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立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的营销机制等;

  课堂练习巩固

  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2.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d

  【板书设计】

  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1.概念

  2.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这四个环节去说课,首先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II)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第二节。是在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了解了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1、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了解《中国21世纪议程》;知道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生产流程图,分析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事例来分析人地关系的发展状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把结合中国国情,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理解能力确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实例分析循环经济的意义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来联系国情,感悟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三、说学法:

  1.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知识将分别采用归纳总结法。

  2.通过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对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知识通过填空、连线、材料、表格、选择、读图等方式进行训练,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了解了它的发展过程,从上节课内容的分析中,也理解了作为人类的发展,可持续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具体到我们国家、我们周围的生产、生活情况又该如何呢?引入本节课内容“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为了求得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当然也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时也不应相同,要注意各国的国情和地域环境的特殊性,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分析我国目前现况,引出本节课重点内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对于这一重点内容,我要组织学生及时收集相关新闻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制作,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最后,老师进行引导归纳,和同学们一起列举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步骤:

  (1)首先列举几条名人语录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2)通过直观明了的资料补充以及分组讨论的方式说明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

  (3)介绍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了解我国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这三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及主要对策。

  承转: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中了解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采取哪些措施呢?下面我们以生态农业为例,简要分析我国在发展可持续农业方面的尝试。

  对于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提问导学法帮助学生理解,首先讲述生态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在我国发展情况,其次,对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用关系通过图表、连线和填空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这一流程,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留民营村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老师最后归纳总结,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方便学生理解。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内容,我们学习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希望大家能掌握资料分析,图表分析的方法。

  作业设置:学生根据今天所学内容,结合吉林省西部改造沙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完成下列练习题,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是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国情(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必要性)含义、要求、目的、做法。

  2、能力目标:

  (1)具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能力。(2)具有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具有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人教版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做法。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如存在浪费纸张、粮食、随地吐痰等现象。

  三、教法分析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采取情境创设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点拨启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

  四、学法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

  通过欣赏歌曲《地球你好吗?》引导学生思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复习我国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认清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环境形式。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认识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作铺垫。

  (二)认真倾听――形成共识

  活动一:播放视频《资源扫描》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认识我国的资源国情,感知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认识我国的资源国情。

  活动二:通过让学生说说人类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大自然的正确态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身边经历过的、或了解的事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活动三: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分析,明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活动四:通过欣赏漫画和自主阅读,让学生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通过请你决策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循环经济的方案的选择和小组探究及交流,来检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提高认识――-落实行动

  活动六: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为落实行动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通过学习,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一名有责任心的公民。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篇4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从八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节内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并付诸行动,学好本框题,将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框题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学情

  现状分析:九年级部分学生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认识不足,对党和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体现在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浪费着资源、破坏着环境。面对国情和学生实际,这就需要对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或走向社会的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搜集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明确我国的基本国情。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在正确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要求

  理由: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不但给当前的人类发展造成困难,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构成威胁,寻求怎样的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这种困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才能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教学难点:在可持续发展中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理由:这一问题理论性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因而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事例、图片等感性材料来实施教学。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教法: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活动教学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本节课的教学我侧重于以下学法的指导。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六、说教学流程:

  通过四个环节、四个活动,串起相关知识,层层推进,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播放视频《地球在哭泣》

  设计意图:选用的视频非常典型,有超强的视觉冲击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谈观后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内容的教学。

  (二)第二环节 自主学习

  设置了4道填空题(见教学设计),学生自主完成,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自主看书,梳理知识,勾画要点。

  (三)第三环节 合作探究

  围绕重点难点,通过四个活动,七个问题,层层推进,逐一化解。此为教学的重要环节。

  【活动一】呵护地球的肺(见P54页)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森林――地球之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增强学生爱护森林、珍惜森林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由自然资源过渡到:

  问题一:我国的资源现状(特点、原因)是怎样的?

  此问题的教学主要通过材料、图片来展示和说明。

  我国的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呢?由人与自然的关系过渡到:

  问题二: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

  【活动二】设计公益广告(见P55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辨析三个观点,认识到应该保护环境,珍爱地球,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鼓励学生设计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广告用语。过渡到:

  问题三:设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学生先自主设计,再全班展示交流,后出示示例。

  同学们设计的广告有创意,有号召力。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呢?过渡到:

  问题四: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先通过图片展示,再由学生归纳。

  【活动三】牧民的选择(见P56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作出自己的选择:是从个人的、暂时的利益出发,还是从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出发?通过选择,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过渡到:

  问题五: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问题六: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理论性强,可适当拓展讲解,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国家怎样实施可持发展战略以举例说明为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到四】我环保 我快乐(见P57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矿产资源形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确立循环利用资源的观念,自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爱地球、可持续发展,关键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知行统一,用实际行动为环保事业作贡献。过渡到:

  问题七: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呢?

  要求:知行统一,说到更要做到。

  第四环节 巩固提高

  设置了8道题(见教学设计),学生自主完成,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效果检测,巩固提高。

  七、说板书

  为什么(人口、资源、环境、生态)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什么(含义、要求)

  怎么做(国家、个人)

  设计要求:简洁、直观、有逻辑性。学生易懂易记。

  八、说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以求教于同仁。

  1、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学。

  2、如何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服务教学。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篇5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说课的内容分四个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指导,四、说课堂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主要讲了区域工业区位条件背景分析、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的区域环境恶化和产业发展衰落及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对本书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也为后面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江苏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能分析出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②探讨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③根据问题原因,推断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讨论比较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发展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以鲁尔区为例的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地关系思想。

  ②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3.说重点、难点的确立

  (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前面学过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确定如下重点: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和地图册提供的相关资料,从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分析鲁尔区工业区位特征,并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思考归纳总结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2)重点: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强,且远离实际生活,所以确定为本节重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和结构式板书,结合课本内容,来分析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更直观地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还方便拓展课外知识,弥补学生经验不足的问题。

  二、说教法

  本着提供给学生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选择了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比较法、假设法、综合分析法进行教学。并在多媒体教学辅助下,展示污染后与治理后的图片,更深刻地了解鲁尔区的发展状况,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交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会学习。正对本节内容,可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法、综合分析法、换位思考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阅读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合作,养成阅读时边动笔择录边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可以通过本节开头的小资料:能源、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资源可持续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结合以前学过的美国五大湖工业污染严重,老年人搬迁至阳光地带的例子提出“资源型地区如何摆脱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问题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通过举例子可以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到现在需解决的问题中来,做到融会贯通。

  2.学习新课第一目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首先,需要认识鲁尔区的地理位置,通过课件分别展示德国在欧洲、鲁尔区在德国的图片,用直观的图片将抽象的位置显现出来,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直观性的原则,弥补学生经验不足的缺陷。接着讲到交通、市场、水源、劳动力、资源(主要是煤、铁),我会把这些方面的因素用纲要信号法列在黑板上,可以简明醒目地展示出知识要点,充分利用了形象思维、事象联想等人类思维和记忆的特点,并且把语言和图形结合起来,兼顾善于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的来年各类学生。然后让学生看书上相关文字和图片,找出鲁尔区的区位特征,这里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读书指导法,老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鲁尔区的区位特征:

  (1)地理位置:德国西北部,利珀河与鲁尔河之间,欧洲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交通: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且通往荷兰鹿特丹港口,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区外联系。

  (3)市场: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典等国工业区,又位于十字路口,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市场广阔。

  (4)资源:煤炭资源及其丰富且为质优的露天煤矿,铁矿从法国洛林铁矿输入,离铁矿区近。

  (5)水源丰富

  (6)劳动力丰富,素质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书本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归纳分析的能力。

  第二目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首先可以播放一段视频,提出“我们在这段视频里看到鲁尔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请同学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不爱讲话的同学为代表回答。遇到的问题是传统工业的衰落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这里采用:

  1.直观演示法:体现教学原则中直观性和启发性原则,对于学生来说不可能亲自经历或直接去当地进行考察,而且视频可以呈现学习对象的现状,更形象、更动感、画面多、信息量大,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2.小组讨论法:通过学生已有知识探讨新问题,将知识有机融合起来,调动学生认知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互助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学生合作、表达、探究能力。然后再对应存在的.问题,采用问题探究解决法来找出成因。可以请学生看书,从书本上找出相关信息。但由于书本知识浅显、概括度太高,可以让学生抛开书本,听教师讲述当今世界能源利用、技术发展的总体状况,学生联系教师所述内容总结传统工业衰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这是教给学生联系前文和现实情况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间接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和祖国未来的发展。

  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主要原因)

  ③钢铁总产量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

  ⑤污染严重,用地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热污染四方面(在课件上采用因果关系图说明)。

  第三目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社会实践,但有基本的常识,可以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习互动氛围,让学生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鲁尔人,应怎么样因地制宜?”并结合第二目中传统工业衰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一对一寻找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师再对每一个策略予以概括,教会学生据果寻因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展示治理后的图片,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正确人地观的重要性。

  策略: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最后在拓展知识上,可将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老工业基地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发展异同,采用比较法,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前后联系,举一反三,分析辽中南基地的区位,并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经验,提出辽中南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巩固新课对所学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遵循巩固性原则。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指正!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高中地理必修Ⅲ的主要知识构成为区域地理学,作为必修Ⅲ的关键知识内容--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以案例的形式,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不同区域类型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效果,旨在解决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农业产业活动作为区域整治与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为其他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是第二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节教材由“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三部分组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本堂课将只讲授教材“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这两部分内容,而这两部分内容对后面学习“美国农业生产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并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重点

  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

  2、难点

  ①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

  ②美国主要农业带的空间分布

  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把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3、重难点突破

  农业生产活动、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密切联系,还受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本节注重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本节的教学重难点,除了由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外,关键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充分调用原有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美国农业生产条件,以及掌握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

  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如“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图”、“美国地形平面图”、“美国地形纵剖面图”等相关资料,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并结合活动内容,创设了相关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②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如“我来说说美国农业生产条件――我说、我说、我说说说!”、“我为玉米、小麦、棉花、乳畜业找‘婆家’”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相互间的讨论、交流来获取答案,既加强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远比老师的简单传授印象更深刻。

  ③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调用、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本节课我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案例法、归纳法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对于本堂教学内容,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同时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地理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老师的辅助归纳总结中,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2、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们“会学习”。

  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既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训练,也保持了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理解和记住地理知识的习惯。对于本节主要知识点的教学,我都遵循: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教学步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一组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对美国农业有一种感性的了解。

  图片欣赏完以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学生是否能猜到这是哪个地区或者哪个国家的农村风光,在学生的踊跃回答以后,告诉学生答案,这是美国的农村风光。

  通过图片的欣赏,我们可以从侧面来了解美国的农业生产,从而以此为切入点,导入本节内容――以美国为例,来探讨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到讲授新课环节。

  2、讲授新课

  ①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之一,关键是让学生自主获取、分析相关信息,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因此,对此教学难点的突破,首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从视频材料中提取信息,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概况――“虽然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不多,但是其农业生产总值和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从而可见美国农业的发达程度,既然美国农业生产如此发达,那适合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又有哪些呢?通过此问题的提出,将学生引入“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学习。

  对其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我设计了“我来说说美国农业生产条件,我说、我说、我说说说”的教学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了两组图片,一组是美国本土经纬度位置图和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图,一组是美国地形平面图和纵剖面图,让学生自己从这两组图片中获取信息和结合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谈谈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同时对于教材“冷空气的影响范围为什么会如此广大”这个活动题目,我创设了北风呼啸雪花飞舞的学习情境,结合此情境达到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这样,通过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结合情境的创设,再经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老师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气候、地形对美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了解影响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以后,又以问题的形式:“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说美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呢?”,仍然经过学生的讨论学习,让学生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追求效益、便捷的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等。

  最后总结美国的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这样一个一个问题的引导,经过一个一个问题学生的自主讨论解决,从而实现“美国农业生产条件”这个难点的突破。

  至此,教材第一部分:“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讲授到这里也就完成了

  过渡:

  提出问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美国的农业生产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从而过渡到第二部分内容――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学习。

  ②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作为本节的难点之二,是在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及特点。对于此难点,首先通过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简单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将全国分为若干个农业区,并通过四幅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美国的农业生产,接下来便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同时提出问题:美国的农业带究竟是如何分布的?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设计了“我为玉米、棉花、小麦、乳畜业找‘婆家’”的活动,活动分为小麦、棉花、玉米、乳畜四个组进行,让学生根据棉花、玉米、小麦的生长习性,发展乳畜业应考虑的条件以及结合图中所示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为小麦、玉米、棉花、乳畜业找到合适的“婆家”。各组讨论及交流以后派出代表来为各自负责的农业生产找合适的分布区域。根据各小组的讨论及发言情况,由教师对每组讨论回答情况进行小结,最后再从总体上进行总结,形成整体印象。

  这样经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及交流学习,了解了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各农业生产活动应考虑的条件,由浅入深,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情况。

  最后提出问题: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这样又具有什么样的优越性呢?让学生试着归纳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与优越性,再由老师进行总结。

  至此,完成“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讲解。

  3、归纳总结

  结合板书,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4、反馈练习

  本节重点分析了美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美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了此开放性题目:“请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分析湖南省发展水稻生产的条件。”让学生结合这堂课所分析的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湖南省的水稻生产,这样就实现了本堂课第三个难点“理论联系实际”的突破,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板书设计如下: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正确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要求,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性,学会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节约资源的习惯,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要求

  依据: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不但给当前的人类发展造成困难,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构成威胁,寻求怎样的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这种困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依据:由于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够,因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法设计

  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四、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为提高学习成效,本框题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分析归纳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思考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认识马永顺;解读马永顺;学习马永顺。

  1、认识马永顺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我采取视频导入的方法。

  播放视频片段1。这段视频是关于马永顺的简单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马永顺的身份的转变――由伐木模范到造林英雄。虽然很短,但能够引发学生对马永顺行为的思考。学生会急于知道马永顺为什么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从而把学生带入今天的课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选择马永顺的事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载体,是考虑到他的工作历程,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国家在资源问题方面的认识的转变与提升,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索过程,从而强化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解读马永顺

  在本环节设计了三个情境:走近伐木模范;伐木模范的反思;成为植树英雄。

  第一个情境:走近伐木模范

  播放视频片段2。由马永顺成为伐木模范自然过渡到对我国资源国情的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呵护地球的肺”的材料,了解一棵50年树龄的树所具有的生态价值,使学生根据教材所设置的情景,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作用,毁坏森林的危害。

  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有关我国资源的数据,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形势和特点,认识到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认识到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漫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明白人类正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危机等问题,同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来激发学生思考人类未来发展的道路。

  设计这个情境,是希望通过马永顺伐木的场景,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力,从而引起学生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关注,并进而关注我国其他资源的情况,全面了解我国资源国情,同时在对数据及材料的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运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漫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和处理信息,进而初步认识到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

  第二个情境:伐木模范的反思

  播放视频片段3。由马永顺的反思把学生带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转入对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学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初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

  设计这个情境,是希望学生与马永顺一起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为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学习找到一个突破口。对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学习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解疑,初步奠定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资源方面的国情,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第三个情境:成为植树英雄

  播放视频片段4。让学生从马永顺的行为中品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公共牧场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启发学生结合两种情形进行分析。如果大家都盲目地增加牲畜──自己获得暂时的收益──牧场因超载而严重退化──影响牧民整体、长远的利益。如果大家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牧场得到很好的恢复──实现牧民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牧民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经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作出自己的选择:是从个人的、眼前的利益出发,还是从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出发?通过选择,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和要求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这一环节,通过马永顺的行为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然后结合实例反映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场景,将数学课和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期间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以加深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接着,结合教材“生态农业循环图”,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其内在联系,从中获得启示。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而且使学生明确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设计这个情境,是希望学生在马永顺行为的影响下,学会正确分析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能力。

  3、学习马永顺

  播放视频片段5。让学生从志愿者的行为中汲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动力。

  观看视频后提出问题: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请学生交流自己有哪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方法。引导学生深层次反思生活中的小细节,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这个情境,是希望学生能反思自己的行为,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

  接下来展示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一目了然,把握重点。

  然后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课外拓展题:倡议同学们自觉在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观,节约资源、做环保小卫士。

  设计这道题目,一是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二是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三是让学生身体力行,从日常生活做起,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谢谢!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篇8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是湘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节的内容。现就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节的案例教学,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是教师采用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和总结等教学活动将地理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串联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地价值建构,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区域图景。其具有以下特征:

  材料的独特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第一手材料(2)知识的建构性,案例教学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来源于真实的事件,便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实现自身新知识体系的建构;(3)能力的迁移性,案例教学中,学生要从典型事例的个别特点推出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再由普遍特征上升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实现知识的迁移;(4)思维的启发性,案例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说课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2.过程与能力目标:学会利用学案自主分析鲁尔资源工业区的优势与不足,并如何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以整治,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理念

  4.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5.难点: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实现传统工业区的经济腾飞。

  三:说学情

  区域的概念学生在学习高一必修二的时候就已经涉及过,对这部分内容不会很陌生。但是由于这节课是典型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以某一区域“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地价值建构,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区域图景。就高一学生理解及认知水平而言在教学中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备课上我对学生的学情做了充分的分析。

  四:说学法指导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看图、讨论、交流、完成学案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学案的导学助教作用不仅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并突破难点,而且还为教师减少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五:说学案

  根据教材、课程标准、会考要求、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前编写好学案。

  (1):学习目标预设.。

  任何事情要成功完成应该有一个预设的目标,如果教师没有预设的目标,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整堂课的重难点和节奏,同样如果不能给学生预设上的目标,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致使学生的课堂效率极差。因此,在编写学案时,我特别注意对学案学生学习生成目标的预设,在预设时充分考虑了我们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篇9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可持续发展 》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单元《国策经纬》的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前两课内容,知道了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本课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感受计划生育是关系国家发展、人民生存的重大问题,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通过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感受资源环境的重要性,认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从而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白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对七、八年级内容的学习,对我国的国情有个初步的了解,但还是很模糊,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通过这课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更清楚的了解我国的人口和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从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改革开放30年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因而,了解我国的人口和资源的国情,在九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题目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政策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和节约资源;培养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题目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教书”的艺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主创性,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反馈教学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及时鼓励或纠偏或弥补,使学生认知得以提高,从而升华教学。

  (二)、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本节课,我采用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训练学生的责任意识,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胆量,从而达到积极主动和乐于学习的目的。

  (三)、课时安排

  关于本课的教学安排问题,由于《思想品德》课每周安排2课时,时间紧,因此每课只能安排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以讨论和讲解为主,同时用课件展示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2课时,本节课说的课题是第一课时。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第1课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感受和讨论中学习各知识点.帮助学生认识让学生认识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首先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

  1、通过“探究活动一”的几组图片来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和我国人口状况的特点。

  2、通过“探究活动二”让学生知道计划生育是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途径,且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感受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3、通过“探究活动三”的几组图片和相关数据来了解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和了解我国的资源国情。

  其次,重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以“探究活动四”来突破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如何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探究活动 四:我国及我们的对策

  (1)设计目的

  该活动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

  (2)过程指导

  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对策及我们的对策。

  第二步,每组派出代表陈述本组了解的对策。

  第三步,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点评各组所陈述的好点子的共通之处。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节约资源的金点子。

  第四步,教师总结、点拨。

  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中,我会特别强调两点:1、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敢于争论,只有争论,才使一些观点更加鲜明,最终才能得出共同的结论,也使错误的见解对同学有警惕。(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小结及作业的布置。由于本节课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展示学习的内容,所以课堂小结更须注重同学们讨论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表扬一些表现突出者,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在今后的学习能更主动地参与。

  而作业的布置则依照本节课的安排:。调查我校的环境问题和同学们节约资源的情况,以班级为单位给学校写一份议案。

  本节课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展现,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而我把探究活动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出来,并结合在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讨论的评价与指导之中,让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有理性的感受。

  总之,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唤发生机和活力”。当然,也一定有许多不足,请在座的同行们给予批评和指正,让我在今后的教学能够做得更好。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篇10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下面是我对本课进行的授课分析: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可持续发展 》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单元《国策经纬》的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前两课内容,知道了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本课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感受计划生育是关系国家发展、人民生存的重大问题,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通过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感受资源环境的重要性,认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从而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白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对七、八年级内容的学习,对我国的国情有个初步的了解,但还是很模糊,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通过这课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更清楚的了解我国的人口和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从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改革开放30年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因而,了解我国的人口和资源的国情,在九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题目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政策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和节约资源;培养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题目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教书”的艺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主创性,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反馈教学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及时鼓励或纠偏或弥补,使学生认知得以提高,从而升华教学。

  (二)、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本节课,我采用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训练学生的责任意识,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胆量,从而达到积极主动和乐于学习的目的。 

  (三)、课时安排 

  关于本课的教学安排问题,由于《思想品德》课每周安排2课时,时间紧,因此每课只能安排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以讨论和讲解为主,同时用课件展示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2课时,本节课说的课题是第一课时。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第1课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感受和讨论中学习各知识点.帮助学生认识让学生认识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首先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

  1、通过“探究活动一”的几组图片来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和我国人口状况的特点。

  2、通过“探究活动二”让学生知道计划生育是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途径,且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感受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3、通过“探究活动三”的几组图片和相关数据来了解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和了解我国的资源国情。

  其次,重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以“探究活动四”来突破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如何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探究活动 四:我国及我们的对策

  (1)设计目的 

  该活动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

  (2)过程指导 

  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对策及我们的对策。 

  第二步,每组派出代表陈述本组了解的对策。 

  第三步,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点评各组所陈述的好点子的共通之处。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节约资源的金点子。 

  第四步,教师总结、点拨。 

  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中,我会特别强调两点:1、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敢于争论,只有争论,才使一些观点更加鲜明,最终才能得出共同的结论,也使错误的见解对同学有警惕。(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小结及作业的布置。由于本节课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展示学习的内容,所以课堂小结更须注重同学们讨论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表扬一些表现突出者,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在今后的学习能更主动地参与。 

  而作业的布置则依照本节课的安排:。调查我校的环境问题和同学们节约资源的情况,以班级为单位给学校写一份议案。 

  本节课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展现,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而我把探究活动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出来,并结合在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讨论的评价与指导之中,让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有理性的感受。

  总之,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唤发生机和活力”。当然,也一定有许多不足,请在座的同行们给予批评和指正,让我在今后的教学能够做得更好。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篇11

  本框题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本框体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逻辑关系较紧密,但比较枯燥乏味。既要把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泼,又要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应在备课上下功夫,要研究课标和教材,同时又要分析学情,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好本框题的教学。

  在设计本框题教学之前,首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本框题的知识线索,在备课的过程中设定了终点目标为“正确分析给定材料中怎样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达到这一终点目标,设定了三个使能目标分别为“我国的资源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为什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达成以上目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设定了起点目标为“我国的人口、环境国情”,作为学习本框题的内容的铺垫。为完成本框题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了问题讨论与抢答等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条理虽然很清晰,但课上完后,备课组老师都有相似的感觉: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热情未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认真观看学习《课堂活动的点评》中的课堂实录片段、《“六要素”教学行动策略》、聆听北京市文汇中学王琪老师、北京市第十中学韩玉兰等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运用结构化备课、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诊断和剖析。备课组老师相互交流本框题内容的教学设计,并就如何上好本节课提出各自的意见,在认真反思之后,我对本框题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补充。在原定教学目标基础上,增加了“具有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关爱自然的能力和情感”这一教学目标。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我在终点目标中增加了“设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问题”和“我们能够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两个问题和“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活动内容。同时,把“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岛提几点合理性建议”该为书面作业,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治学态度。

  以上教学目标的修订、问题及活动的设定,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书本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积极学生学习热情较高,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