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和词语:

  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订正(评价字迹正误、美观)。

  二、导读课文1~3层(1~3自然段)

  1、教师提示学法:

  ⑴ 自己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⑵ 想一想这几段怎样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论证的。

  2、讨论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

  ⑴ 革命队伍的根本宗旨。

  ⑵ 死的两种不同意义。

  ⑶ 正确对待批评。

  3、朗读4~5层(4、5自然段),按照前3层的学法学习四、五层:

  提问交流后教师小结:

  主要讲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开追悼会的目的。

  三、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分层论述的写法

  四、找出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或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背诵

  五、课堂练习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思考 练习”2、3题。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3、深入阅读理解,体会文章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思路。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

  一、发谈话,引出课题

  你听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吗?对这句话你了解多少?

  (挖掘学生已知,自然引入,利于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

  2、再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进一步认识:

  ⑴ 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⑵ 交流收集到的议论文写作常识性材料,了解文章论述上的特点,通过读书,加深体会。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但读书活动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或简单重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读书的目的性,在读书中理解,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体验。)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把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2、填空,并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及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5、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的各个层次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

  课时设计: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二)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一)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课题前,先来看一些照片,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并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为了谁。好吗?

  生:好。

  (在屏幕上显示图片:为人民服务的人,并伴随着音乐《为人民服务》,渲染气氛)

  师:(观看完图片后)看了这些这些图片,他们那样子做到底是为了谁?说说理由。

  生:他们那样做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

  师:对,为人民服务。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他们都是最让人感动的人。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第12课《为人民服务》。(在黑板上板书:12、为人民服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录音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2 、学生初步小声朗读课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画出不会的生字、生词,接着让学生自己借助字典来解决生字、生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指名或学生自荐朗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并让全班学生一起来纠正读音。特别注意的字读音:悼(dào) 不读成diāo ;民(mín)读成míng

  炊(chuī)不读成cuī ;先生要读轻音(xiān sheng)

  3、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基本解决了课文的生字,让学生再准确地朗读一遍课文。然后逐段诱导学生,让学生解答学生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在旁指导。(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

  师:请大家再浏览一下课文,找出你们之前画出来的不理解的词语。现在从第一自然段开始,第一自然段有不理解的词语的同学请举手提问。

  生:……(提问)

  师:那么现在有哪位同学能帮助这位同学理解一下这个词语呢?

  生:(站起)我可以……

  学生可能提出的词语: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在文中是指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缩减机构。亦借用于一般的去除繁冗,力求简要。课本指的是前者。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小拓展:出自《魏书·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也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我们解决了课文上不了解的词语。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几方面的意思。

  生:……(学生讨论并让学生畅所欲言)

  第一方面: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方面: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

  第三方面: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方面: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第五方面: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板书:宗旨——死的意义——坚持,改正——三“互相”——追悼会

  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要他们能各圆其说就可以,不苛求于标准答案)

  四、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本的生字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中心所写的几方面内容。

  生:……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宗旨——死的意义——坚持,改正——三’相互’——追悼会”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每个两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二)让学生受到“为人民服务”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让学生正确树立生死观。

  (三)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四)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句子的理解。

  (二)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讨,理解句子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几方面的意思。

  生:……

  (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现在大家再来细读一下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再跟你的组员一起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师:好,现在请有不理解的句子的请提出,然后大家来共同解决问题。

  生:……

  (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做解决问题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质疑问题答案的精神)

  学生可能不理解的句子: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于:比;或:有的。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3、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结合课文后的资料袋来理解这句话)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拓展:在我们所知道的还有谁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呢?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举例本单元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尽量引导学生联系比较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说说。例如2005年 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丛飞,07年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等等。

  4、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课后练习: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一共三句话,第一句是讲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第二句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因为……所以”、“如果……就”、“只要……就”、“不管……都”等关联词的综合运用,加强了议论的语言气势,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议论的严密性)

  (让学生一起读读这几句话,体会议论文的严密性)

  5、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6、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7、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意思: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二)分析课文,深入探讨

  师:谁能从第一自然段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生: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师:课文开门见山,开篇就点明了主题。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也体会到了毛主席是如何围绕“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把几方面的意思清楚地阐述出来。其实,毛主席在讲其中一方面意思的时候,同样也把意思讲得清清楚楚,全面而准确。比如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朗读这一段,深入地想一想,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朗读,思考,讨论)

  师:我们都知道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那么毛主席认为“如何看待生和死的问题”的呢?又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讲清楚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这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生:6句。

  师:第一句总说“为人民服务”,那么第二句又写了什么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第二句写了司马迁说死的意义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此处运用了引用手法。

  师:非常好。课文在这里引用了司马迁的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在以后学习的议论文中也会出现这种手法的运用,或者你们在写议论文时为了让别人信服你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也可以适当地引用名人名言。

  师:接着的第三句话,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

  生:这句话主要说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

  师:分析得不错。那接着的第四句话谁来说说?

  生:第四句话主要讲了张思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师:这段话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句子之间的意思联系严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一下句子之间的严密性。

  生:(朗读)

  师:接下来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让我们分组讨论分析。每一大组分析一段,第一组分析第三自然段,第二、三组分析第四自然段,第四组分析第五自然段。组内再分小组,每四人为一小组,然后让小组推荐组员站起来分析。

  生:(讨论)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是围绕一个意思来说的:我们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这段话共有6 句 。我说说前两句。第一句讲我们如果有了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的原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第二句讲不管什么人向我们指出都行,革命队伍内部的人也好,党外人士也好,敌人也好,都可以指出我们的缺点。

  生:接着我来说说,第3、4句话是说我们虚心听取批评的前提,就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第5句话是举了“精兵简政”的例子,再次说明我们愿意采纳任何人的意见。到第6句话,毛主席总结提出了我们的队伍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师:这6句话,围绕“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展开,层次非常清楚。接着第四自然段,谁来分析分析?

  生:第4自然段后半部分句子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第一句讲我们要努力奋斗,第二句讲要奋斗就会有死人的事情发生,第三句讲只要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第四句讲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最后一句讲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生:这几句话之间不仅联系非常紧密,道理也讲得非常全面。毛主席先说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马上用“但是”一转,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接着用“不过”一转,说“我们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思维真是严密啊!

  师:最后一自然段,谁来简单分析分析?

  生:这一自然段写了毛主席建议开追悼会,并进一步说明了开追悼会的目的所在。开追悼会就是要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并体会到了议论文的严密性,初步了解了议论文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

  1、熟悉对本课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背诵课文。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流程

  板块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播放阅兵式片断)

  2、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什么? ——(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了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3、大家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它和我们以前的很多课文不太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由说)

  板块二:预习汇报,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找重点句,提炼关键词。

  1.这篇课文非常特别,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它是一篇议论文,(板书:议论文)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也是最后一篇,六年等一回啊!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第一次,所以有点儿难,但我相信大家能学好。

  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2.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都有要说的重点,要说的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3.现在我们读书,一起寻找每段的关键句,并提取关键词。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二)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不仅找到了每一段的重点和要点,而且,还概括了几个关键词。这样的概括和提炼很有意义,简单明了,对于主席来说,想到这几个关键词,他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

  板块三: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过渡: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万事大吉了吗?(不行,得展开说,就是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

  自己读读书,看看你能找到几种论证方法?

  (一)引经据典。

  1、毛主席引用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死的不同意义。(板书:引用)

  毛主席自己就是伟人,就是领袖,为什么还要引用别人的话? (在讨论中体会经典的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它是古老的,但它更是经久不衰的时尚,永恒的真理。)

  3、指导朗读。

  4、读到这儿,你还能想到哪一位先人关于生死的豪言壮语呢?同学们带上你们的情感,尽情地吟诵吧。

  学生吟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女英雄同样可以豪情万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英雄以身殉国,名垂千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这是无私的爱的情怀啊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粉碎身躯何所惧,却让骨气长留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

  5、小结:这就是经典名言,表达了对死的不同理解,它表达了爱国志士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可歌可泣!可敬可叹!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限的,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学会了引用名人名言,引用的是流传广泛,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的——名人名言。这是精彩的第一招——引经据典。

  (二)对比、比较。

  1、过渡:刚才,用引用,紧接着又用什么办法呢?(对比、比较)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板书:对比)

  2、这句话讲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死)

  3、能给句子中第一个“死”换个词解释吗?(牺牲,献身,就义,捐躯)

  那第二个“死”可以换成什么词呢?(送命,送死,丧命,命丧黄泉,一命呜呼,一命哀哉)

  4、同样一个死,怎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解释呢?(赞美与唾弃,歌颂与蔑视,爱与恨含在这字里行间,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显现出鲜明的情感导向。)同样的死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那是立场不同、情感不同、态度不同。真可谓:“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主席遣词造句的生动、在朗读中感受爱憎分明的立场、在朗读中强化对比方法的效果。

  (三)列举事例。

  1、主席最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进一步证明观点?(板书:举例)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你们太小了,张思德离你们太遥远了,所以老师特意找了一些珍贵的镜头,请同学们好好地看看吧!

  3、观看影片《张思德》几个精彩镜头。

  4、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谈对张思德的印象,谈感受。)

  小结:张思德是那么平凡,平凡得像清凉山上的一棵草,但他却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啊,事实胜于雄辩。你们刚才也在用一个个事例来证明什么样的死才有意义。

  5、这样可爱的战士,最后是怎么离我们而去的呢?

  6、观看张思德牺牲的录像片段。

  炭窑崩塌了,他牺牲了,牺牲前,他硬是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来不及了,为什么每时每刻他都惦记着别人,却总是忘记了自己?可敬可爱的张思德就这样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什么?——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最朴素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伟大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永恒的——为人民服务

  板块四:再读全文,选取座右铭,写感受。

  (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天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

  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包含着丰富的思想,认真读读,它将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

  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哪句话?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习的“引用、对比、举例”这些方法。

  (二)联系生活,表达感受,升华主题。

  (三)总结本节课:今天我们虽然第一次学习议论文,但大家很认真,回过头一起理思路,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三个问题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友爱。围绕“死的意义”又用了引用、对比、举例的办法讲道理,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文章就是这样层层深入说明问题的。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了解议论文演讲辞这种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表达特点,几个部分内容又有怎样的联系。学完之后一定会豁然开朗,有更多的收获的!

  板块六:实话实说,网上留言。

  (一)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张思德纪念馆吗?错了,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精神”所感染,写下了自己的感动。同学们去看看吧。网址

  (二)同学们,学完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基础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è  dǐ    xīng wàng     hóng máo     chuī  shì  yuán

  (      ) (           ) (         )  (               )

  tài shān     bō  xuē       jīng bīng jīng zhèng

  (         ) (        ) (                    )

  wú hú sì hǎi     mù biāo      āi   sī      zhuī  dào

  (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     )提出(    )战胜(     )改进(     )改良(     )解释(     )

  ★★培优作业

  一、查字典。

  “鼎”字(    )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再查(    )画。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     ),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少三个)

  (     )、(      )、(      )。

  二、先理解划线字的意思,再写出句意。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泰山:   鸿毛: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关联词填空。

  1、因为……所以……           2、  如果……就……    3、  不是……而是……                                                                              

  4、只要……就……             5、虽然……但是……    6、即使……也…… 

  1.(     )困难再大,我们(    )决不退缩。

  2.(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3.(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培优作业

  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填写文中空缺的内容。

  2.用______划出这段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句子。

  3.本文作者_______。全文是他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央直属机关为_________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作的演讲。

  4.文中第一句与第二、三句的关系是(      )

  a先因后果  b并列关系  c先概括后具体

  5.请你列举一些“死得比泰山还要”的英雄人物。(至少三个)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引用名言、举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课前准备:

  1、收集张思德及文章写作背景资料。

  2、收集议论文写作的相关文学常识材料。

  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经常听到“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对这句话你了解多少?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课文体裁。

  (1)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2)交流收集的议论文写作常识性材料,了解文章议论文的特点。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积累

  1、积累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

  2、填空,体会句子的特点,并练习仿写。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四、交流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目标:

  1、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课文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展开论述的。

  3、培养合作学习、阅读理解的能力。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2、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组织了哪些内容?

  二、自主研读,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深入理解,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合作交流。注意含义深刻句子的体会。

  如:(1)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你知道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

  (2)联系现实生活的事例,谈谈你身边“为人民服务“的人和事等。

  3、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体会

  三、朗读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结成小组练习朗读背诵。

  四、拓展延伸

  找一篇你喜欢的议论文,尝试阅读,看看它围绕什么主题组织了哪些内容?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佚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如:

  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轻微的,是微不足道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轻微,微不足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顺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最后讲了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样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准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交流,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读。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这个长句。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六)作业 。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结构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板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3.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进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3.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五)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自己学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2.集体讨论。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注意这几句话的点拨。

  ①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1)背诵之前应先让学生将这两段话再读一读,对这两段话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出示填空:

  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就改正。你说的办法( ),我们( )。

  背诵这几句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这几句话中的关联词语及重点词语,利用这些词语指导学生记忆。

  ②(“ ”)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 )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 ),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 ),为( ),我们这个队伍就( )。

  ③我们都是来自( ),为了一个( ),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 )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 ),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 ),要( ),要提高(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 )解救他们,我们要( )。要奋斗就会( ),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 ),想到(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 )。我们的干部要( ),( )都要( ),( ),( )。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如让学生自己对照课文口头填空,熟读,或同桌互相填空,小组填空等。也可以教学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读再背诵、抓重点词背、分层背等等。

  (六)学习第五段。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1.提问: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按板书提示指名谈一谈。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魏兰英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这个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学习这篇议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结合检查预习,首先了解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在交流预习资料后,教师可小结:读罢这篇文章,或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毛泽东会给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开追悼会?其实当我们真正走进张思德的生活就会明白毛泽东的用意。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普通一员,在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他的牺牲就是由于1944年9月5日中午时分,在挖窑即将成功时窑洞突然塌方,此时的他奋力把开窑口的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埋在窑里,牺牲时年仅29岁。他这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高贵品质十分可贵。因此在他牺牲后的第三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书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借以缅怀为人民利益牺牲的张思德。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较远,可让他们在预习时不仅找资料,也可以让爷爷、奶奶介绍一下,尤其是这是文革期间人们熟知、会背的“老三篇”之一,由长辈讲一讲效果会事半功倍。

  再就是鼓励学生多找出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着重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即: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句意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抗日战争时期,为解救中国人民于危难之中,牺牲在所难免,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在和平时期,却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为人民服务与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一转眼,从教近十年了,公开课也做了不少。对于公开课,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新理念的尝试,一种理想的追求,一种艺术的雕刻……是阳春白雪,是冰山雪莲,是孔雀展屏。然而,当教研员让我在“区际交流 和谐共进”沈河、和平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上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着实感到困惑了。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这篇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可以说这是一篇典范的演讲词。可是我一直在想:这篇课文学生能喜欢吗?教材为什么要选这篇课文?时隔六十多年,文章的核心思想学生是否完全接受?况且,本文的第四、五两段似乎与前面几段论述的不是一个问题,分析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样一篇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经过对教材、学生等反复的思考与沉淀,我把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为一节演讲课:让学生感知演讲词针对性、启发性、感染性的三个特点,从而能够进行简短的即兴演讲。针对教学目标,我预设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通过分析演讲词的结构、语言,紧紧抓住严密、准确、有表现力这几个词语来体会演讲词的特点,从而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热情的反应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这更多应该源于他们对于演讲这一的喜爱,这篇课文完全成为学生们学习演讲词的一个载体,因此,他们乐于朗读、品味、分析、总结,并把学到的知识在即兴演讲中加以运用。

  回顾这一节课,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让语文课语文味儿十足

  总以为只有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意境的渲染能够让语文课语文味十足,其实不然,语文应是听说读写的结合,要让一堂课更具有语文气息,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还应该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让语文课“实用”起来

  语文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鉴赏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交流的能力……面临现代社会中交际越来越重要的现实,让语文“实用”起来。

  (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有时候,一些课堂热热闹闹,师生和谐愉快,可是教学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学生并没有认真深入的思考,因此语文能力提高比较缓慢;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动起来。

  (四)让课堂环节灵活、高效

  我们学习、领悟课改的新理念,我们更关注这些新理念的落实,关注新课改的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遭遇了一些困惑与尴尬。忽视语文教学特点而过分追求新形式,会让我们的课堂走入误区。如何让课堂环节灵活、高效,带给学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语文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学生什么?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公开课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收获。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鸿毛、送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课

  1.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同学们对他了解多少?(教师相机引导,初知毛泽东。)

  2.析课题: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是毛泽东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资料袋”后回答。)

  3.究主人公: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会令毛泽东如此敬重?(可以用课件播放相关资料,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4.明背景: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不幸牺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知作者→析课题→究主人公→明背景”四个教学环节层层剥笋,环环紧扣,一则展示预习情况,增加课堂信息量;二则链接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篇看似“平铺”的文章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是整合处理教材的一个奠基环节,需要的时候教师要敢于“讲”,力争“点石成金”。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读通课文:指定6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2.学会字词:可以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①生字:鸿、鼎、旺、炊。

  (可以点4名同学上台板写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尤其是“鼎”字,共12画,第6画为重点。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 炊chuī 受难nàn 送葬zàng)

  ②词语:固、鸿毛、法西斯、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这是一个比较单调且往往被老师轻视的环节,这样设计,以期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写字、积累好词。

  三、再读,梳理文络

  1.默读,用“~~”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者自己概括出小标题批注在课本上。(可以放一段轻音乐)

  2.交流找出来的中心句,适当修改后,让学生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标题予以批注,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五层意思,每一段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列提纲既符合“把厚书读薄”的理念,又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概括能力。

  四、复述课文

  1.依据黑板上的提纲,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却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回归到课文的整体。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2.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并板书。

  (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具体做法──形成制度)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提问不浮、不泛,紧扣文本,既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他们注意力回归,无需过多组织课堂,便使学生进入到思考状态。

  二、自主选段学习

  1.要求:

  ①弄懂段落中的知识点,如句子之间的关系、表达方面的特色及相关的知识信息等等。

  ②能带上表情和动作把本段演讲出来。(最好脱稿)

  ③参考本段的表达方式,仿写精彩片段。

  2.学习方式:先默读再自由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段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三点要求层层拔高,有梯度。在教师的巡视和点拨下,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发现文本中的亮点,再经过演讲和仿写形成语文能力。

  三、交流学习收获

  以“说”和“读”的方式进行交流课文知识点,教师予以巧妙引导,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反驳。(主要内容为各段知识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较大的发言空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驾驭课堂。拟形成一种全体师生争先发言的热烈气氛。

  四、展示演讲风采

  1.自选课文一段登台演讲。

  (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

  (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设计意图:层层拔高的演讲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前两个环节可以让多数同学展示,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可以起个头,学生的演讲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语句通顺并把握好演讲的语气、表情即可。及时通过演讲内化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等等。

  五、总结升华

  同学们,在你们的汇报中,我知道了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还知道了张思德同志──我们队伍中的一员,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时候,我想起了臧克家写的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让我们谨记党的宗旨及毛泽东爷爷的教导,从现在起,好好掌握本领,将来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升华环节尤为重要,师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在心里埋下一颗“要活在人民心中”的种子。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徐辛夷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讲演稿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教学《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应该从“深文浅教”出发,花一番功夫设计教学方案。

  一、教师讲述背景材料。

  出示课题后,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练习第二题:“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讲的”然后由教师简明地讲述有关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属中共中央警卫团)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

  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1.全文生字少,学生初读时不会有困难。但是,课文有不少由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在理解上却有困难。教师除了要提示他们查字典独立理解一些词义(如“鸿毛”“固”“或”“卖力”等)外,还应出示小黑板补充一些注释,如“司马迁”“法西斯”“精兵简政”等。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要求他们抓住词语,初步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为悼念张思德,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对张思德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热情赞扬,同时对他的牺牲表达了哀悼之情。组织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时,要他们思考课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达了讲演人对死者的评价和悼念。

  课文的第一、二段表达了对张思德的评价:张思德生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第五段表达了讲演人的哀思。

  3.要求学生重点阅读第三、四段,并画出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一切革命联合会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4.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概括地说说各个段落的大意。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jiě  jiù             sǐ dé qísuǒ           āi  sī         zhòng yú tài shān

  (       )          (              )      (       )     (                       )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qīng yú hóng máo      lì  yì          míng   jì

  (                           )      (                         )  (      )    (          )

  二、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彻(   )    掉(   )     哀(   )     炊(   )

  砌(   )    悼(   )     衰(   )     吹(   )

  鸿(        )    迁(      )     族(   )      鼎(   )

  宏(        )    忏(      )      旅(          )      顶(           )

  三、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兴旺——(     )    光明——(     )    减少——(    )

  正确——(     )    批评——(     )     安静——(    )

  提高——(     )    紧张——(     )     团结——(    )

  困难——(     )    生存——(     )     痛苦——(    )

  四、我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合的关联词。

  1.(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3.(   )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   )应该坚持到底。

  4.在人生的道路上,张海迪(   )不是懦夫,(   )是生活的强者。

  五、我理解了课文内容,并能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六、我能阅读课文段落,并回答问题。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1.这一段话是由    句组成。

  2.第一句讲的是                                          。

  3.第二句讲的是八路军、新四军这个队伍的宗旨。这个宗旨是             ,是      。

  这个句子中的         和                四个字明确地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与            的密切关系。

  4.这一段话是《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它指明了的答案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一、课标教材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昂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呢?是呀,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先辈,不应该忘记英雄。因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牢记先辈与英雄”,《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展现了革命志士的共同理想、信念与高尚情操。教学这一组课文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更要让学生发扬光大,以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根据课标要求,教学时一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围绕主要观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二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除了课后思考题2所列的两个句子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提出几个句子。讨论、交流时,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二、教法学法

  (一)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写结合法;2、引扶放相结合,意在引导学生注意议论文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与习惯。

  (二)重在实践,指导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体会文章论述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你还记得课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吗?哪个句子点明了这个观点?(指名答,板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课文从哪些方面对这个观点展开叙述?(指名答,板书:死的意义、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人民)

  3、板书课题,说明:议论文论点:观点论据:材料论证:方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