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政治教案设计 > 2022高考二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

2022高考二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2高考二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

2022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篇1

  政   治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十一  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积极应对h1n1甲型流感

  【专题要点】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XX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意见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到XX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按照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的要求,-XX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XX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XX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从XX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XX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XX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XX年不低于20元。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努力让群众看好病。二、积极应对h1n1甲型流感1.h1n1甲型流感。流感和普通感冒都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均易发于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普通感冒的病原可以是病毒,更常见的则是细菌等,所以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见于冬春季节,一旦发病常会引起暴发或流行。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则是各自危害不同。普通感冒如没有并发症,1周内可自愈,很少危及生命安全。流感则会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等,从而增加了死亡率。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病毒常引起流感大流行,乙型病毒常引起局限性流行,丙型病毒一般只引起散发,较少引起流行。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及致病力极易发生变异,当一个新的亚型出现时,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很容易引起大流行。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导致墨西哥和美国等地发生疫情的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2.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已全部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XX年9月7日,卫生部通报,目前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已全部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9月4日15时至9月7日15时,内地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177例。3.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XX年10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称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一项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流感暴发传播的元凶是飞沫。从8月底学生开学以来,我国甲流报告数量突增,尤其是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更为疫情控制带来隐患。曾经警告入秋后可能暴发第二波甲流疫情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提醒甲流疫情年底还会出现。从流感发生规律来看,一般不止一个高峰。4.全球首支获准生产并投入使用甲流疫苗。XX年9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天宣布,批准北京科兴甲型h1n1流感疫苗注册申请,这是全球首支获准生产并投入使用的甲流疫苗。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表示,保证“十一”前生产出500万人份的用量,全部用于国家储备,暂不面向个人接种。目前北京地区相关单位已经订下500万支的采购单。5.卫生部要求做好应对甲流大流行医疗救治准备。XX年9月9日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卫生部就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6.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XX年5月11日, 国务院总理xx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卫生部关于我国内地发现甲型h1n1流感输入病例情况和有关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防控措施。会议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作出的各项部署,全面做好应急工作,加大防控力度。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在继续做好口岸检疫工作的同时,加强国内疫情的监测和控制,7.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秋冬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XX年9月7日电国务院总理xx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做好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要求下一阶段要在内防扩散、外堵输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全力减少疫情危害。要坚持和完善前一阶段行之有效的各项防控措施,使之规范化、程序化,并与免疫接种等预防手段相结合。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抓好重点时期、重点地区(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加强重点时期和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完善跨部门、跨地区信息通报和协调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制订和完善针对人员密集流动情况下的铁路、民航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守、卫生应急队伍和技术准备、应急物资调用等工作。当前尤其要搞好国庆节前后的疫情防控。(二)做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科学合理地实施停课等措施,努力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加强对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努力减少疫情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三)完善和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完善治疗方案,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做好大规模救治患者特别是救治重症病例的预案和准备。(四)加强疫苗及抗病毒药物储备,积极稳妥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研发已通过专家评审,可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分批开始使用。加强基础、临床和防控等方面科技研究,加大科技储备。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五)加强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变化,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相关工作方案。公开、透明、科学、客观地向公众介绍疫情发展情况,帮助公众了解、掌握防控知识,积极参与社会性防控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8.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XX年9月1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三、其他医药卫生时政要点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XX年10月15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XX年)的通知》,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基本药物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局组织制定了《关于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2.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XX年10月2日,根据《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药品政府定价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3.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XX年7月2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XX年)》,就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提出了意见。要求在已全面建立新农合制度的基础上,各地要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基本医疗保障性质的新农合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障差距。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统筹补偿方案,强化基金监督管理,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增强新农合的吸引力,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参合率。【考纲要求】     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着国家的社会秩序稳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关系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应对h1n1等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本专题涉及到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知识,在XX年的高考备考中应高度关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各地政府积极应对h1n1甲型流感等问题。【教法指引】 一、积极应对h1n1甲型流感经济常识: 1.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h1n1甲型流感的传播会影响到猪肉等商品的消费,进而影响生猪生产,国家要对生猪生产的扶持,促进生猪生产健康发展。2.供求与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财政的作用。财政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4.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各国联系的加强会使h1n1甲型流感有在全球迅速蔓延的危险。哲学常识:1.     自然界存在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2.     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猪流感的防治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3.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关系看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h1n1甲型流感的防治需要加强各国的合作。4.     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有利于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及卫生部采取相关措施预防猪流感的传入和蔓延。政治常识: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人。国家机关是人民意旨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质检总局、卫生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采取及时措施是坚持对人们负责原则的体现。2.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性质。我国国家职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密切关注猪流感的蔓延是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对外交流与合作职能。3.     国家机关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国家质检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发布关于防止人感染h1n1甲型流感疫情传入我国的紧急公告。4.     公民要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做好防护措施,在归国后发现异常现象应该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说明。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结合经济常识   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医药卫生市场的宏观调控。   2.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特征,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必须有严格、健全的法制做保证。否则,经济秩序必将遭到破坏,任何经济活动都将难以进行。因而,必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药卫生法律法规。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意见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结合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针对我国医药卫生的状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能够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XX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抓住了主要矛盾。    4.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医药卫生领域制假售假、虚假广告、商业贿赂等行为,是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具体体现,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坚决予以反对。 (三)政治学角度1.国家职能。为了保障公众身体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必须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制度、医药购销制度同步改革。这表明我国政府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2.体现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国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同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动医疗改革,必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3.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以及“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党中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部署,体现了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积极采取各种改革,正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知识综合】一、从历史学角度分析:

  1.中国古代史(医学成就)

  (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4)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要点。(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2.中国近现代史(1)抗日战争:从1941年开始,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抗日根据地。关东军的“七三一”部队是侵华日军研究细菌战的专业部队。抗战胜利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遗留了大量细菌弹、毒气弹,有不少仍有较大危害性,如XX年5月24日晚发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中毒事件。

  (2)新中国成功防治血吸虫病:“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些是毛泽东1958年挥写的《送瘟神》诗中的名句。由此诗起,“瘟神”成了血吸虫病的代名词。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功防治血吸虫病被认为是我们国家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标志。

  (3)XX年“5・12”大地震以来,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防止出现“大灾之后的大疫”。

  3.世界近现代史(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封建国家的殖民扩张开始,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除了屠杀和奴役外,还带来了麻疹、流感、百日咳、天花等传染病。(2)17世纪至20世纪初科技成就: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了“高温消毒法”一些传染病防治疫苗,奠定了微生物的基础。二、防控h1n1流感疫情基础问题:1.从XX年4月25日,who(世界卫生组织)宣布h1n1流感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流感病例。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2.我国政府紧急起动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表明了什么?答: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权.3.防控h1n1流感疫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合作?答: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4.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名中国上海籍留学生在留学生交流论坛和留学生交流qq群发出倡议,建议留学生推迟回国,回国途中所乘搭的交通工具保留票据以方便追踪。倡议人说,“我们这边是疫区和源头,多做些防范和检查工作没什么不好的,对自己有好处,也是对祖国和家人负责。”⑴ 以上材料体现了政治学哪些观点? 答:权利与义务要结合;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所以个更应该关心集体利益;主动为国分忧、勇担责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珍爱生命,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关爱他人的生命,并对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伸出援助之手。⑵ 假如你是一名在疫区的留学生你会怎么响应倡议?答:如果没有被传染,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不去或少去人多的地方,并时常检测自己的体温做好预防工作;如果不幸被传染,应立即去医院接受治疗,配合做好隔离。并推迟回国的行程。 ⑶ 从政治学角度谈谈我们怎么样才能取得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胜利?答: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②加强疫病药品的科学研究;③加大防控物资储备和资金投入;④做好防控知识宣传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⑤全国各族人民发扬团结合作,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5)假如你是h1n1患者的亲密接触者,你该怎么办?答:远离人群,保持个人卫生不污染环境,主动联系有关部门,申请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2022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篇2

  政   治

  第一部分:知识专题

  专题三  文化生活

  一、学习意义学习文化生活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本课程的内容结构本课程的四个主题,大体遵循“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排列。(一)“文化与生活”。讲述文化的概念、功能和作用。包括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对社会局长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等内容。(二)“文化传承与创新”。讲述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的意义。包括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文化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实现创新和发展;在发展民族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时,既要防止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倾向,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等内容。(三)“文化与民族精神”。讲述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包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前,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大力弘扬和培育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等内容。(四)“发展先进文化”。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目标和要求。包括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培养“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环节;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高4考1资3源5网【考纲要求】近几年的高考文化生活试题充分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意志,又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内涵。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选择题比重较大;从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的创新。从材料选取的形式来看,传统文化部分多选择区本地方特色的材料,外来文化上多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总结、XX年高考江苏、山东、宁夏、海等地的考纲及考卷,文化生活的常考点有: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对人的影响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6、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7、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9、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0、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意义;11、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文化生活高考的复习与教学必须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渗透国家意志,明确宏观背景。XX年高考从《文化生活》的层面,要特别注意:“双百”人文的精神、国庆阅兵和国庆晚会表现的文化、理念;建国60年来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不屈的民族精神等。【教法指引】 文化生活的学习要在掌握坚持文化生活知识为第一要务的前提下,强化能力训练。平时训练中要注意从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从设问的要求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依据所提取的有效信息确定所需要的文化生活原理、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文化生活学科术语来描述思维过程、组织答案,并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相应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分析、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试题题材具有热点化、生活化、大众化、灵活性的特点,复习过程中要明确高考热点问题,及时将热点信息与课本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寻找理论和材料背后的相容点,学会感知热点素材,把握热点问题本质,注重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平时试题答案的组织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看法灵活地去组织答案,让学生有创新的空间。对《文化生活》的几点教学想法:1、知识点重点比较集中:文化对个人、对国家的影响;文化创新;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2、考题比较集中,尤其以考察意义类为主。3、考察综合性比较强,答案组织前后跨度大。4、题目选材新颖,多以当年度、当地的热点问题为主,考察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的原理分析理解现实问题。5、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尤其是在第四单元中的一些改变。【知识网络】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现象1.  无时不在 2.无处不在 3.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现象的普遍性文化现象的特殊性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所创造、是人所特有。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是个人的一种素养:①  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要靠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受教育才能形成。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  个人文化素养的表现: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所以文化素养总要通过一定的言行活动和物质载体表现出来。文化对个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文化的形式意识形态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部分(科技、教育、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

  文化的作用

  (精神力量)文化对国家的影响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塑造人生(三个方面)综合探究:文化竞争力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倍受关注,其中科技、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是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精神武器。1.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什么怎么办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 承与发展文化 传播文化多样性文化 传播1.含义 2.表现: 3.世界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为什么具有共性和个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b 民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p29) 文化遗产:(地位与作用、保护) :1.文化传播的含义2.文化传播的途径(三个重要途径+其它) 3.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的含义和发展阶段;现代大众传媒的产生(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形式(五种)、作用p374.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对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热情欢迎、主动推动)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表现 2.传统文化的特点3.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两面性)以及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含义、辩证关系、要求)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 的途径1.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  4.文化创新的意义: 5.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和而不同、以我为主) 4.文化创新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 源泉和作用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辉煌历程:萌芽、雏形、统一、全盛、延续、衰微 2.见证(汉字、史书典藉)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含义、意义)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时间、原因 5.中华文化的复兴:救亡图存;中共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续写壮丽1.  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2.民族精神的内涵:①核心:爱国主义②团结统一: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③爱好和平:④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⑤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3.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大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六大精神。体现了继承和发展、弘扬和培育的统一 4.为何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激荡之势…重要任务 重要性:三个方面) 5.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点: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主体: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主要途径: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基本 特征1.独特性:①中华文学艺术:特点、作用②中国科学技术: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特点、意义 2.区域性:①原因 ②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3.民族性: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进文化生活发 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及对策 3.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原因、大众文化的含义、)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表现、存在的原因及对待它们的政策 5.对待落后和腐朽文化采取的措施:国家: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还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因为,在日益开放的文化环境下,落后文化会采用现代传播手段肆意扩散,腐朽文化往往变换新的形式加以蔓延,所以作为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社会:要奏响主旋律,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作用、地位、及文化建设的内容。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①中国先进文化的探索(结论是什么、转折点是什么)②先进文化的含义:③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基本内容: ②地位③基本要求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求 、内容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根本目标 ②根本任务 ③怎样建设(第一,大力发展教育教学文化事业;第二,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第四,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第五,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文化发展的中环节(思想道德建设)1.地位及原因 2.内容: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地位、意义 4.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途径: 5.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6.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点)

2022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篇3

  XX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政   治

  第一部分:知识专题

  专题一   经济学【专题要点】经济学学习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观点的分析,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习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各种经济理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领悟,深化学生对当前我国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命题选用“情境”的特点来看,大多数都以考查记忆和理解能力创设,少数题是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从命题立意看,近年来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在XX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们要注意:1.扎实掌握经济学理论。如商品的含义、价值规律、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财政作用、对外经济等。2.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结合当前重大的时事热点问题。3.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考纲要求】经济学高考考纲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学考纲中的常考点有: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理论);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国民收入的分配;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外汇与汇率;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及其消费权利的有关知识等。【教法指引】 复习经济学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首先要扎扎实实的学好理论,其次要开阔自己的视野,不能局限于书本,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关注一些实际问题,多进行思考分析。教材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主要讲述与我国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教材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一致起来,可以说新教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包括“基本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对外经济等内容。(一)在学习基本理论时,注意理解以下两个问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当商品生产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市场成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手段时,商品经济就表现为市场经济了。因此要了解市场经济,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常识,就必须先了解有关商品经济的一般知识。应该承认市场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商品、货币、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知识)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不同,但两者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市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市场关系及调节机制,其侧重点是流通领域中的经济关系。但市场关系是生产总过程中经济关系的组成部分,对部分经济关系的研究若脱离了整体就会产生片面性,缺乏科学性。因此,可以说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是市场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关系的基础。那么,有关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理论就成了全书的起点和基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识与市场经济的一般常识。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识为什么先要学习市场经济的一般常识:市场经济在西方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达到成熟状态。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先天不足,因此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含义、性质、功能、这解机制等问题认识不清,需要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一般常识。为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市场经济是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人们易形成一种错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教材通过对市场经济的一般常识的介绍,使我们明确了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不是哪个社会特有的东西。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人们的主观选择,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同样是由市场供求,价值规律调节的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体现: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③调控力度―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二)在学习具体知识时,要以微观市场主体(企业,个人)为中心,通过横向和纵向的交错分析,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知识。(三)复习经济常识的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是学好理论。所以学习经济常识第一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重要结论。做到准确识别知识的各个方面,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要善于联系已有的基础知识去思考、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对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如国家为调控经济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方针等,要试着用经济理论去分析,能理解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  2、坚持科学性原则  我这里讲的科学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知识内容的科学性。这与我在第一原则中所讲的第一方面是一致的。这是应试的首要条件。第二是学法的科学性。即严格按照《高考说明》的要求,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复习,决不能脱离《高考说明》和教材进行复习。复习中要认真研究《高考说明》。3、开阔视野、多听、多看、多想的原则  高考试题常常是这样:考的是教材理论。理论的载体即材料却是教材之外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平时多听新闻,注意时政分析,多看报纸和看电视新闻等,让自己对现实有丰富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思考,分析。这就能提高你对试题材料反映的灵敏度,准确性。经济常识部分尤其如此。

2022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篇4

  XX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六  全球联手  关注“后危机”时代【专题要点】1.金融危机一周年。XX年9月15日,是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1年来,大大小小的各种国际会议,都在关注“后危机时代”,讨论如何进行全球联手,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1年前,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拉开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序幕。 几乎所有国家都遭受到了这场金融危机或大或小的冲击。一年来,不同的国家之所以身陷困境,却都有各自独特的原因。如果仅仅将一切都笼统地归咎于金融危机,而不反思自身经济增长模式中存在的根本缺陷,那么,即使能摆脱这场危机,也很难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2.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二十国集团涵盖了世界主要经济体,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领域威胁和挑战的重要和有效平台。XX年的2次峰会提出了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之策,会议取得了成功,充分显示了二十国集团成员应对危机,维护稳定,促进增长的坚定信心,对于稳定世界经济,克服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3.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 XX年9月24日,20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召开,国家在美国匹兹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二十国集团第三次金融峰会当地时间25日在匹兹堡闭幕,与会领导人就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并发表《领导人声明》,声明宣布,二十国集团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形成机制化。声明表示,二十国集团XX年将举行两次峰会,分别于六月和十一月在加拿大和韩国举行。各方还期待峰会今后每年举行一次。XX年将在法国举行。 声明中,领导人承诺,经济复苏的进程尚未完成,许多国家的失业率仍然高企,私人消费仍未完全恢复。因此,各方承诺将继续刺激计划,以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直到经济复苏得到明显巩固。领导人承诺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提高至少百分之五以上,决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世界银行将至少增加百分之三的投票权。领导人承诺,各方将注资超过五千亿美元,用于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借款安排”机制。领导人承诺,各方将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XX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谈判。 领导人承诺在XX年底前制定为各国所能接受的规章制度,改善银行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将在XX年底前将其全部付诸实施。领导人承诺将竭尽全力,争取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相关谈判达成协议。本次匹兹堡二十国金融峰会达成的四项共识:第一,经济恢复计划将继续推进,直到经济正式复苏和经济增长的新结构成型。他表示,各国协同的经济刺激计划在避免出现经济大灾难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推进保证更多的人找到工作,在经济强劲复苏之后再考虑慢慢退出。第二,将稳步推进建立新的金融监管体制,由此避免金融危机的再度发生。奥巴马列举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以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康和稳固,他表示,与老的金融体系相比,新的金融体系和过去有很大不同且更加稳固。第三,同意逐步取消对矿物燃料的补贴,这项措施将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减少三千亿美元的燃料补贴。这项措施将提升全球的能源安全,对于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气候变化的威胁,都将有积极意义。第四,同意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要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一部分责任转移给新兴经济体,让他们在其中发出更大的声音。将建立一个新的世界银行信托基金支持粮食安全和清洁能源。     在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 指出,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     第一,坚定不移刺激经济增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二十国集团这一平台,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保持政策导向总体一致性、时效性、前瞻性。各国应该保持经济刺激方案力度,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上多下功夫。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公正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继续承诺不对商品、投资、服务设置新的限制措施,在锁定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成功。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国际新兴产业合作尤其是节能减排、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世界经济增长内在动力。     第二,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前两次金融峰会上达成了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政治共识,这是我们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有所好转,但我们推进改革的决心不能减弱、目标不能降低。我们应该落实伦敦峰会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着力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应该完善国际金融机构现行决策程序和机制,推动各方更加广泛有效参与。我们应该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扩大金融监管覆盖面,尽快制订普遍接受的金融监管标准,高质量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第三,坚定不移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失衡既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耗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从根本上看,失衡根源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只有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效实现发展,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才会坚实,世界经济增长才能持久。我们应该完善促进平衡发展的国际机制,支持联合国在解决发展问题方面更好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推动世界银行增加发展资源、增强减贫和发展职能,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快速有效的金融救援机制,优先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融资支持。我们应该加大形式多样的发展投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推动筹集的大量资金应该优先用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技术合作对促进平衡发展的重要意义,降低人为技术转让壁垒,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缩小发展差距创造条件,尤其要加强绿色技术领域合作,确保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绿色技术。      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基本立足点,积极调整内外需结构和投资消费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发展合作。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仍然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认真落实各项对外援助承诺和举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帮助4.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伦敦举行。XX年4月2日电,中国国家同其他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在英国首都伦敦聚会,共同探讨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如何促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等问题。表示,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本次金融峰会在伦敦展览中心召开。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举行,与会领导人重点就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交换意见。与会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5.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XX年10月10日电,中日韩合作十周年之际,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三国合作不仅对东亚地区意义重大,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因此备受瞩目。本次会议由中国总理主持,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会议将回顾总结三国合作历程,展望规划三国合作未来,推动中日韩合作进一步发展。中日韩三国领导人还将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会议一致认为,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复苏、重振增长的关键时刻,三国领导人会议对增进政治互信、推进互利合作、促进亚洲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欧盟财长非正式会议关注“后危机”时代。XX年10月1日,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在轮值主席国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举行为期两天的非正式会晤。当前,金融市场正趋于稳定,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并避免危机重演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作为“后危机”时代另一项重要议题,如何推进欧盟金融监管改革,避免危机重演将是欧盟财长们关注的另一大重点。7.XX年夏季达沃斯年会。XX年9月,夏季达沃斯年会在大连召开。今年夏季达沃斯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夏季达沃斯”:重振增长。说,保护主义只会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最终受害的是各国企业和人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消除,全球反对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警惕和纠正形形色色的隐形保护主义行为。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决不搞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际,组织多个投资贸易促进团,赴欧美各地采购商品和扩大投资合作。称,中国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反对保护主义的诺言,中国也期待各国的共同行动。【考纲要求】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未来产生根本性影响,危机之后的世界,全球都在关注:“后危机”时代的世界如何发展?危机过后的世界将不再是危机之前的那个世界。在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的时刻,人们开始回望一年来发生的一切。在过去一年,金融危机就像一场瘟疫,在全球蔓延。一个个金融帝国轰然倒塌,无数业界巨头风光不再……。虽然在这个时刻,经济回暖迹象尚不明显,人们发现危机还远未结束,但一年来带给整个世界的教训,却需要所有的人认真思考。在美国,奥巴马在金融海啸1周年发表讲话,敦促国会早日通过立法,加强金融监管。 同时他认为华尔街未有从雷曼兄弟倒闭事件汲取教训,警告他们不要重蹈过去鲁莽的行为! 1年来,全球各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都做出了很大努力。美国经济状况对全球经济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华尔街“金融海啸”后的全球联手,势必成为世界各国关注、思考的焦点。XX年高考备考焦点,要着重注意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内容。XX年高考,我国对外政策很有可能结合全球金融危机一起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故应加强这方面的复习。【教法指引】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对发展中国家也不能认为有害无利。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尤其发展中国家要注意维护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我国主张世界各国“共赢”的、“平等”的、“公平”的、“共存”的经济全球化。2.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指出:“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增强流动性互助能力,加强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体现了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的特点。3.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全球性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积极参加20国集团的活动,呼吁“通力合作、共度时艰”,正是加强金融合作,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表现,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对外贸易坚持独立自立、自力更生和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中国积极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开展经济合作,是本着互利双赢的目的,以造福世界人民为根本归属。4.对外贸易的作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的召开,表明各国致力于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势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各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需加强合作。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严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提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符合当今时代主题。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方主张重点实施四方面改革举措,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而且我的外交政策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4.国际新秩序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主张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符合我国提出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映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可以世界各国创造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外部条件。5.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致力于与20国集团加强合作,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6.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家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提出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既反映了对主权国家权利的尊重,又积极履行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责任与义务。(三)从哲学与生活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有关国家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重大行动,在此背景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召开会议,发表宣言,强调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国家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不仅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必将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3.用联系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国家和谐与世界和谐、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坚持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4.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处在变化发展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呼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是对我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宗旨的升华和创新。5.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和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矛盾具特殊性,要求我们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包容精神,才能共建和谐世界。6.正确的价值观的不仅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提出的重点实施四方面的改革举措,是对发展主题的正确把握,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不仅有利于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也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知识综合】一、从历史学科角度分析:1.中国古代史:(1)先秦:商朝人以贝为货币。(2)秦汉:秦朝废除六国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秦朝统一货币有两种:黄金是上币,用镒(二十两)作单位;铜质圆钱(圆形方孔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秦朝以“九卿”(虚指)中的“治粟内史”专管财政。汉武帝时,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3)隋唐:隋唐时期,由尚书省下属机构户部主管赋税。隋朝仍铸五铢钱。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从此,开元通宝(开元:开辟新纪元;通宝:流通的宝货)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代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城市中固定的交易场所“市”中有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早六七百年。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的银币“和同开王尔”,反映了日本同唐朝频繁的贸易往来。(4)宋元:北宋初,在中央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在各路设转运使把大部分地方赋税转运到中央。王安石变法时,在理财方面的措施之一是实行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金代后期,银币已成为流通的货币。(5)明清:1581年,明朝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采取纳银代役、赋役征银(货币地租)的办法,直接促进了白银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后期)。2.中国近现代史:(1)半殖半封形成时期: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2)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主要是集中货币发行权和使用权、实行白银国有,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有一定作用;但它也是四大家族聚敛财富的一种手段。高☆考♂资♀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沦陷区金融方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20多家金融机构,滥发没有准备金的伪币,还印制大量“军用票”(供日军在沦陷区使用的纸币)在沦陷区流通。国民政府还独占了全国金融,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一面增加苛捐杂税,一面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大发“劫收”横财,利用政治特权搜刮人民,造成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5)过渡时期: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三反”运动、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五反”运动。经过“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中央决定把解放区时以地方为主的财经管理办法,改为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赎买政策)。(6)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决定在经济特区采取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3.世界近现代史:(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金银多,价值降,物价涨,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在本国转化为原始资本(购买英法的奢侈品)。。考-资。源。网(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当政时期,1789年“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即“八月法令”)规定“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吉伦特派统治后期,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城市贫民要求国民公会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但吉伦特派认为规定粮食的最高限价是侵犯了私有财产;雅各宾派对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短期来看违背了资产阶级经济自由原则,但长远来看有利于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秩序。(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使英国工业革命具备了资金条件。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倡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1825、185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集体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分析、特点归纳、影响综述);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措施(银行休业整顿,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及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5)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确立及崩溃(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滞胀”的含义);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之一就是引进外资和技术。(6)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外资和国外市场);1999年欧元成功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对欧元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二、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1.美国位置: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2.美国气候: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在主要农业地带少有严重的干旱发生、洪水泛滥也并不常见,并且有着温和而又能取得足够降雨量的气温。 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洛矶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nor'easter),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广阔无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高☆考♂资♀源.水系: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冰川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4.美国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2022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篇5

  XX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八    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专题要点】

  1.XX年加大民生财政支出。XX年国家安排的民生支出达到7284.63亿元,比XX年增长29.4%。XX年民生支出达到5603.64亿元,比XX年增长29.2%。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XX年实施了许多民生工程,在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也拉动了城乡居民的系列消费,促进经济发展。☆高☆考♂资♀源nbsp;   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重民作为XX年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XX年3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从住房,到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农村医院、学校,到社会保障;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到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一系列人民群众高度关切、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被摆在当前扩大内需、保持增长措施的重要位置,显示了中央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坚强决心。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地要靠扩大内需尤其是老百姓的消费需求。目前,补贴、减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都已纳入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议事日程。从政治局会议和中央近期出台的政策措施看,让经济增长更多地体现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实现社会的公平分配,将成为党和政府下一步继续关注和努力的重点;更加重视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3.XX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举行。XX年8月27日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王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王刚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着眼大局谋划工作,贴近实际开展研究,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积极开展献计献策,努力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次论坛以“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与民生”为主题,由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和北京市政协共同主办,有关省市党政领导、部分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共150余人参加。 4.xx届四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XX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善于趋利避害,积极化危为机,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5.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总理说,XX年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 6.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XX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指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 7.4000亿财政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很多中国人从习惯了在长久等待中盼来一套房子到适应了自己掏腰包买房,住房条件、面积都有了大幅提升。中国政府为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XX年,在中国政府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就有4000亿投向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用于廉租房、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另外,在中国农村,住房问题是通过农民自身在批给的宅基地上建房解决的,此次中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高。考。资。源。网 8.建国60年,中国教育走过的辉煌足迹。60年来,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现在,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XX年,有高等教育学历从业人数超过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这一根本性的变化,标志着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加速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9.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人数达8.33亿,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实惠,对缓解或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10.XX年“家电下乡”惠民工程。☆高☆考♂资♀源nbsp;   XX年用于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资金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可拉动1500多亿元的农村消费。“家电下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是落实“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措施的重要内容。“家电下乡”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项惠民工程的实效和政府、企业形象。居调查,农村居民对家电下乡产品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为80.46分(总分为100分)。 11.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XX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考纲要求】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社会就不可能和谐。 关注民生,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经济困难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公共财政的目标,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解决措施: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 近几年高考政治题中每年都有关于民生问题的试题,并且很多是问答题。我们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并认真掌握以民生为载体的主观题。破解摆在我们面前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成为XX年高考的重要热点。有关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等民生问题,XX年高考一定会涉及,还很有可能出主观题。 【教法指引】 (一)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就业(1)我国为什么重视就业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创业的环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劳动者: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内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观;掌握丰富的专业性、综合性知识和技能,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发扬创业精神。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为什么要缩小收入差距①理论依据: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②现状:我国城乡居民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贫富差距过大,而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③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如何缩小收入差距高。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加大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④加强法制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对就业歧视和工资歧视。(二)政治生活角度分析1.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改善民生(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应该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2)党的性质、宗旨、执政方式和“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为民的领导核心,重视民生是由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定的,也是党遵循“三大规律”,坚持民主执政的体现。    2.如何改善民生(1)党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广大人民不断得到切实的利益和人文关怀。(2)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完善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机制,促进教育的优先发展,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忠于人民意旨,维护人民利益。(三)文化生活角度分析1.为什么优先发展教育(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培育与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发展教育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3)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如何发展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实现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1.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改善民生任务的提出是基于现阶段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疗、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的。这是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生动体现。2.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中央提出从优先发展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提出相配套的措施,从而使其整体功能趋向强化,有利于实现改善民生的最优目标,表明党坚持了系统优化方法。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党作出改善民生的决策,是在我国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遵循并利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这一决策坚持以人为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知识综合】

  一、重点知识归纳:

  (1)经济生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财政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合同、社会保障制度、税收的作用、银行的作用、生产与消费等知识点来分析。

  (2)生活与哲学: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分析法、正确价值观及其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3)政治生活:国家性质、新型的民主、政府的性质、服务型社会、政府的权威、政府职能,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领导地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执政的实质。(4)文化生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从历史角度分析民生问题:1.了解中国古代儒家、墨家、道家等学派关于人际关系和谐的主张。中国古代开明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的措施及影响(汉唐初年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隋、秦的暴政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近代以来,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仁人志士为追求社会和谐不懈努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措施满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立和谐社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4.联系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罗斯福新政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及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三、从地理角度分析民生问题:世界近现代历史上所出现的典型民生问题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域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2高考二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