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政治教案设计 > 第三节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教案(通用2篇)

第三节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教案(通用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节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教案(通用2篇)

第三节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教案 篇1

  第三节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教案

  第一框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从容说课

  第一,第三节包括两大内容,第一和第二两个框题是本课的方法论意义,第三框题是本课的理论总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在第一节和第二节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自然应当过渡到“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第一框题)这一总的方法论要求上来,而“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第二框题)又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补充和深化。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第一、二框题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问题,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基本观点及其方法论要求。以此为基础,第三框题又以哲学基本问题为线索,概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进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一定意义上讲,学好第三节是学习本课的根本目的。

  第二,第一框题的根本内容是,论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有些道理学生还未在哲学课上学习,预备知识不足,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注意把理论内容渗入到材料的叙述中;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理解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什么是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要求学生能通过事例来理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为什么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并能够用哲学道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能力方面

  通过理解“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的三条道理,体会思维逐步上升进行抽象的过程,进一步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通过了解什么叫“正确”什么叫“错误”,什么叫从实际出发,什么叫从主观出发,提高对比分析能力。

  觉悟方面

  提高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是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此概念是理解本节基本观点的基础。

  2.用哲学原理说明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在教材谈的三点理由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

  ●教学难点

  辩证地把握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只从个别事实、个别情况出发。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对比和抽象概括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尽可能地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体会教材说明问题的逻辑顺序以及透过事例揭示深刻道理(教师加以点拨)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巩固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我国古代有名的“相马”专家伯乐著有《相马经》,书中说:“良马额部隆起,目如青蚨,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曲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拿着经书,按照书上所讲的这些特征出去“相马”。(按图索骥)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马,额头同书上说的差不多,只是四个蹄子不像垒起的酒曲饼。”伯乐见了,哭笑不得,对儿子说:“你的这匹马太会跳了,大概驾驭不了啊!”(讲此故事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师]伯乐的儿子为什么会闹出把“癞蛤蟆”当“良马”的笑话呢?

  [生]伯乐的儿子不顾实际情况,只是死搬教条。

  [师]对,伯乐的儿子之所以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就在于他生吞活剥书本知识,唯书不唯实,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那么,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随即板书节题、框题)

  [讲授新课]

  第三节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板书)

  一、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板书)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因此,我们先来看什么是主观和客观。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9第2自然段。

  1.主观与客观的基本含义(板书)

  [生]所谓主观就是意识、思想,如理论、观点、法规条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工程设计方案等等。客观即是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

  [师]对。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做到主观符合客观。那么,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呢?

  2.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板书)

  [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师]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呢?

  3.为什么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板书)

  [师]请大家浏览一下课文内容,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生](学生很快找到“首先”“其次”和“再次”三个方面)

  [师]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点(随即板书)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板书)

  (多媒体显示)

  愚人集牛乳(佛经故事)

  曾有一人,因举办宴会要用很多牛奶。为此,此人思忖:“我若从今日便开始挤取牛奶,日积月攒,多日之后就会攒得很多,那时不仅多占器具,还有可能腐败变质。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牛奶继续留在牛肚子里,临到宴会时一并挤出。此计甚妙,甚妙。”这个人为想出这么一个好主意而得意。为了让牛奶在牛肚子里攒多一些,这人又把小牛犊牵到别处去喂养,以免牛犊吸吮牛奶。

  时过月余,宴会已到。这人此时将蓄奶已久的母牛牵出,要挤出那些存在牛腹中的牛奶招待宾客。可是任凭他怎么挤,也没挤出一滴牛奶。那是多么尴尬的场面啊!

  [师]这个人是多么愚蠢,他愚在什么地方呢?

  [生甲]他根本不懂得牛的生理特征。

  [生乙]他只想让牛腹中多攒奶,而不让牛犊吸吮,牛奶早憋回去了。

  [生]好。我们不管干什么事,必须了解工作对象的实际。了解它的状况、属性和规律。此故事中那个愚人不了解母牛出牛奶的实际情况。牛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出的,必须是在牛犊吸吮或人工挤奶的刺激下,才能泌乳,这是规律。这个愚人自以为得到妙方,却主观不符合客观,当然不能如愿,只留下笑柄而已。

  [师]同学们能否再举些例子呢?

  [生甲]医生看病下药,不能随心所欲,他必须了解病人的状况,病情的发展等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生乙]老师教育学生也要从实际出发。

  [师]很好。这位同学也为我的工作提了个醒。的确是这样,我们教师要想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那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习基础,心理需求等,只有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我也要深入学生,与大家交朋友,了解大家,进一步熟悉大家,把我的工作做好。

  通过刚才与大家的交流,大家明白,从具体工作来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再进一步思考,从大的方面,大政方针的制定是否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呢?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板书)

  回顾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道路,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左” 倾、右倾机会主义在认识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会导致什么结果?

  ②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革命道路对于俄国十月革命而言是不是主观脱离了客观?对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来说是不是主观脱离了客观?为什么?

  ③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生]“左”倾和右倾有什么区别?

  [师]右倾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淫威,一再妥协退让,丧失了革命的主动权。“左”倾表现为急躁冒进,不顾时机是否成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曾连续三次出现“左”的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也主要犯“左”的错误,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既要防右,也要防“左”,更重要的是要防“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左”倾和右倾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主观认识脱离中国社会的实际,主观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这叫做主观与客观相分离。无论是“左”倾还是右倾都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王明的“左”倾路线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

  [师]现在大家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学生回答略)

  [师]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革命道路对于俄国十月革命而言是主观符合客观。因为这个革命道路的确定是以俄国当时的革命状况为根本出发点的,俄国的工人阶级力量壮大,而且集中在城市。对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搞城市暴动则是主观脱离客观。因为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的队伍不壮大、力量不强大,而帝国主义、封建反动势力在城市的力量异常强大,农村则是反动力量统治薄弱的地方,中国农民又最多,中国革命是农民革命,基于此,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则是符合实际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师]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的根本区别在哪儿?

  [生]区别在于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还是相统一。正确的路线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错误路线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

  [师]大家是否可以联系改革开放以后的情况,谈一谈我们党制定的政策,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制定的政策同样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前提的。诸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状况制定的。农村费税改革、退耕还林等等都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的。

  [师]制定政策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政策已定,我们照搬,紧跟政策,准不会有错,对吗?

  [生]我们执行政策同样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如课本上《脱贫之路》我国提出的扶贫攻坚计划,而各地区在执行这个计划时的具体做法不会一样,一定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如果一窝蜂地都去“种烟草”什么的,肯定不行。而在实际生活中,某地领导强迫当地老百姓必须刨掉地里的庄稼统一种某种作物或蔬菜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这种不从实际出发的做法肯定事与愿违。

  [师]谈得好。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无论是从具体的工作来看,还是从党的工作大局来看,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而可抽象出这样一个结论:(随即板书如下内容)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板书)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多媒体显示)

  ①医生对病人状态、病情发展、病史的了解研究从哲学上讲是什么过程?

  ②医生进行具体的治疗从哲学上讲是什么过程?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处理的什么关系?这一关系又是哲学基本原理中哪一对关系在人们活动中的表现?

  ④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明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看,人们为什么会犯错误?

  [师]请大家首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甲]这是想问题的过程。

  [师]好,这个过程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那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呢?

  [生乙]这是改造世界的过程。

  [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说到底是处理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师]这一关系又是哪一对关系的表现呢?回顾一下主观与客观的基本含义,可能会受到启发。

  [生丙]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人们活动中的表现。

  [师]换句话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为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关系。人们处理的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想问题”就是主观、意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办事情”就是主观、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所以,人们活动的过程就是客观与主观、物质与意识发生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那么,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如果主观与客观相脱节就会犯错误,这样,第四个问题,我们也就给出了答案,即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之,则会犯错误。

  总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懂得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很重要,使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我们应如何做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少犯或不犯错误呢?

  4.反对主观主义,辩证地把握实际(板书)

  (多媒体显示右图)

  [师]此漫画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生]图中的两个“裁剪者”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剪裁。

  师:对。他们不是老老实实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它,而是只考虑“自我”,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主观想象去裁剪客观事物,这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它和从实际出发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

  (多媒体显示右图)

  [师]大家先看这幅漫画,它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说明了什么?

  [生]漫画中的两个人在看到有人掉入河中大喊“救命”的紧急情况下,仍“从容不迫”研究“救人方案”对照方案,确定步骤。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此图比喻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脱离客观实际,不能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大搞教条主义,结果教条主义害死人。教条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主观主义还有一种表现,那就是经验主义,能否举例说明?

  [生]某些领导好搞“外出考察”,考察回来,也要搞什么模式,或者看人家种白菜发财了,我们也统统种白菜,不顾是否适宜。

  [师]当然主观主义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原湖北省副省长孟庆平生活腐化,贪污受贿。当东窗事发,中纪委调查他,他竟这样讲:“好人坏人看面相也能看出来――这叫“麻衣相法”。就凭我这面相,你们仔细瞅瞅:我会是坏人么?!”好人还是坏人,只能看他的言行,怎么能只凭面相呢?凭面相当然不符合实际,看面相,孟庆平恐怕真的相貌堂堂,一副好人相,而事实上呢?

  坚持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

  (多媒体显示)

  把木梳卖给和尚

  某企业招聘营销人员,企业负责人出了一个实践性题目:把木梳卖给和尚。众多应聘者困惑不解,光头和尚怎么会买木梳?纷纷离去,剩下了甲、乙、丙三人。甲历尽艰辛甚至遭受和尚们的唾骂,最后卖出一把木梳。那是下山时如火如荼的太阳下小和尚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甲递上一把木梳,小和尚一用止了痒,顺便买了一把。乙为人比较机灵。他见朝圣拜神者个个被山风吹得头发蓬乱,便建议长老在庙宇里备一把木梳让进香者梳理一下乱发以免蓬头垢面对神不敬。长老采纳了这个建议买了十把,因为山上有十座庙宇。丙思路比较宽广富于开拓,一次卖出木梳一千把。怎么卖法?丙说,他到一名山古刹,见进香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便对主持建议说:“进香者其心虔诚,施主慷慨,宝刹应对施主有所回赠以报平安,鼓励他们多做善事,你书法好,我有木梳一批,你可写上“积善梳”三字作为纪念品赠给香客。”主持大喜,当即买下一千把,香客得到了纪念品也十分高兴。

  [师]故事中的应聘者一听要把木梳卖给和尚而困惑不解,随即大都纷纷离去,是否表明他们这是从实际出发呢?

  [生]不是。他们这是害怕困难,不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表现。这不是真正的从实际出发。

  [师]你如何评价甲、乙、丙三人的做法?

  [生甲]甲不顾和尚没有头发的实际,而直接向和尚推销木梳必然要碰钉子。

  [生乙]乙、丙都机灵,特别是丙,思路比较宽广富于开拓,不是消极地适应客观情况,一下子推销一千把,难得可贵。

  [师]坚持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因为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从实际出发,并不是从单一的因素,不变的因素出发,它要求我们要看到各种因素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我们不能消极地适应客观情况,人们可以发挥意识的力量去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从复杂的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才能达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课堂总结]

  本课时,我们讲了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有  (    )

  a.方针政策对了头,吃喝穿用不用愁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d.建筑师根据图纸施工

  2.“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一俗语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

  a.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b.学习间接经验是后天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键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多变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我国古代“相马”专家伯乐所著《相马经》中说:“良马额部隆起,目如青蚨,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曲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按照书上所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中了一匹马。据此回答3~4题。

  3.伯乐的儿子这种“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4.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办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到  (    )

  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理论观点

  c.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d.把个人的愿望作为立足点

  5.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写了“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问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

  a.意识有时也能决定物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xx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据此回答6~8题。

  6.体现时代性的哲学寓意是  (    )

  a.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7.把握规律性的哲学寓意是   (    )

  a.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只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d.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8.富于创造性的哲学寓意是  (    )

  a.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b.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c.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d.要自觉改造旧的规律,不断创造新的规律

  9.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    )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答案:1.c  2.a  3.d  4.a  5.bcd  6.c  7.d  8.c  9.a

  二、非选择题

  10.据XX年5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安徽省淮北市是一个有190多万人的地级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多元。由于该市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不多。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政府不顾本地经济发展实际,不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就上马了没有市场和销路的号称亚洲最大的高尔夫球场以及高档的“温哥华城”,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如今工地成了废地。

  (1)上述事例违背了什么哲理?

  (2)运用第(1)问的结论对上述事例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是主观主义的做法。

  (2)①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自己的主观思想和行动。主观认识如果背离实际,就会导致错误。

  ③淮北市脱离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盲目上马没有市场和销路的高档娱乐项目和高档住宅,导致大量资金被浪费,这是典型的主观主义做法,必须坚决反对。

  11.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 “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答案:该地区的做法是: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

  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实际的真切了解。

  (2)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作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了的实际的正确把握。

  (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作出正确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教案 篇2

  第三节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教案

  第一框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一、 新课导航

  学习重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学习难点:从全面的实际出发,要做得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二 、课前自学

  序号 内容 了解 理解 运用

  1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   

  2 理解方法论的要求;理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取决于主管是否符合客观    

  3 运用哲学道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1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            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         和         。(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因、意义。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           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1)它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2)它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           。(3)它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

  2反对主观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           、          ,其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二是           ,其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

  3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与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是主观与客观想符合,主观与客观想       ;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是主观与客观想分离,主观与客观相        。

  三  、课堂互动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想一想】 如何全面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1)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含义:                                                          

  (3)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第二,                                         ;第三,要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第四,要反对                                   。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想一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同一个国家、单位、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情况,               

  。

  【点拨】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异同点?

  (1)区别:教条主义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经验主义的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2)共同点: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不从实际出发,而从主观出发,到处一刀切、瞎指挥。两者的共同毛病就是主观认识脱离当时的客观实际,因而也就做不好工作。

  【想一想】从实际出发和从主观出发的关系?

  答:(1)区别: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从主观出发,就是                        

  等等。第二,从实际出发的世界观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此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主观出发的世界观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它使主观与客观相分离,是唯心主义的方法论。

  (2)联系:第一,                                              。第二, 

  。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五、智能提升

  一、单项选择

  1. 我们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对这里所说的“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应这样认识和理解   (    )

  (1)它同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含义完全相同     (2)它表明不同工作的客观实际是具体的有差别的并且是发展变化的     (3)它必须是主观与工作各方面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4)它必须从工作中的主观实际出发

  a  (1)(2)    b  (2)(3)   c  (3) (4)   d (1)(2)(3)

  2.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得到成功,这主要是因为        (       )

  a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    d 意识依赖于物质

  3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   (    )

  a 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c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  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二是经验主义。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       )

  a 都是从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出发     b 都是从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

  c 都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d 都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5.某地农民过去误认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       )

  a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  认识有错误和正确之分

  c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  做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非选择题

  6.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农业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结合这个是例,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三节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教案(通用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