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体验性学习”及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通用2篇)
初探“体验性学习”及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1
江西省南康市 刘晓阳
以新课标、广东教育版教材提供的体验活动内容为学生体验活动的要素。依据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一年级设置了10个活动建议,初二设置了11个活动建议,初三设置了13个活动建议,三个年级共设置了34个活动建议。这些“活动建议”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和重要部分,是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完成教学内容的。这就是说,活动体验的内容都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活动体验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形式。“体验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是“体验性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体验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的着力点不是把书本上的、自已头脑中已有的条条框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因此,如何创造性地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对广大思想政治教师而言,不仅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根本性的改变,也是值得我们教师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体验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体验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情境创设及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内化,体认、内省并感悟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生长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由学生个人的自人发起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参与、经历、操作、探究、感悟等“体验性活动”是主体参与的重要行为体现。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体验性学习”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操作、考察、调查、经历、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王国,
“ 体验性学习”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主客体交融性,注重实践性,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新课程还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捉,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景,让学生去内化、提高。
二、“体验性学习”的四大特征
体验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比较,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首先,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是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和生理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其次,“体验性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自我体验、感悟知识为主体;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体验性学习”,对于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体验性意义的建构,它提倡民主、开放、合作、科学的教学理念,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 关系,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体验性学习的参与者。第四,“体验性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成为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意味着在课堂 教学中能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意味着身体参与性,要用自已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活动热情,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创造,不仅提高了能力,而且提高了觉悟。
三、“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模式)
“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模式)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体验-感悟-反思。
① 体验: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去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探究、经历,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自身举例、现身说法等来调动自己的主体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摸拟情境等体验性学习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体验中用。
② 感悟:提倡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③ 反思: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取了大量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占有了大量的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包括参观访问的所见所闻、活动操作的亲身体验、调查(考察)的结果、社会实践的亲身经历等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对上述感性材料进行辨别、分类、筛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上升为作为理性认识的结论。使学生从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一个搜集材料并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自己思考、自己提高的过程。
四、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体验性学习有多种方式,比如:自然体验、社会体验、观察实验、参观或调查、发表、讨论,手工制作、生产活动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
(一)游戏活动,内化认识。在讲第一单元《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时,单元结束后的活动在线中,讲述了盲女海伦・凯勒的故事,海伦在文章中写道:“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这个活动是在讲完第一单元的内容后进行的,根据本单元的有关内容,学生了解了很多关于生命的知识。在此,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自己扮演盲人,在生活上、学习上体会一下失去光明后行动的不便。让学生将眼睛蒙上,向前走路,折返而回,体会走路的不便;让学生蒙上眼睛,相互梳头,看看自己梳的怎么样?体会生活上的困难;让学生听写,字迹歪歪斜斜,还有重叠现象,体会盲人学习的困难。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亲身体会了生命缺陷给人带来的痛苦和不便,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学生们在游戏后的体会中写到“想不到失去光明是如此的痛苦,连正常的生活都会变得如此困难”、“我们的眼睛如此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使学生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学生们对待“只有三天光明,能够做什么?”写的都非常好,提到了对家人、对美好世界、对书籍、对喜欢的事情的留恋,有的同学甚至写到要学习盲文,为今后的生活作打算;有的同学还写到要写自己的回忆录,等失明之后可以通过阅读自己的回忆录回想起以前的生活。这次活动之后,学生们加深了对生命的感悟。
游戏活动的设计必须注意:①活动的教育性,活动要体现课本蕴含的道德认识,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不能脱离课本的思想内容;②活动的趣味性,活动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③活动的可行性,活动要简单易行,环境要能适应活动对场所、器具的要求。
(二)演讲活动,深化明理。思想品德课的很多内容,不但需要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而且很需要学生的感情投入。只有真正牵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真挚感情,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学才能效果立增。现代社会也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人,演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个活动可以在日常的课堂中进行,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我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作为学生的演讲时间,让学生自选题目,自己准备讲稿,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选题当中去,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学生们的选题都针对了当今时势要闻和社会热点,比如:世界近今年的空难事故、今年发生的洪涝灾害等,学生们都对此加以分析。老师对于学生的评论加以分析、深化,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在选择演讲主题时,要抓住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选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内外大事作为演讲的中心,比如:中国的“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机上天,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里程碑。对此,同学们自觉做好了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要求发表自己的感想。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关于“神州五号”资料的展示活动,看一看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怎么样,并配上自己的感想和感受,效果非常好。同学们积极从报纸上、网络上寻找文字性的报道,结合自己的感受发表了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的骄傲和自豪,有的同学还从网上找出flash版的“神州五号”发射的整个经过和简单介绍,生动直观的演示了整个过程,在这个资料当中,还对我国整个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讲述,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航天知识,开拓了视野,调动了学生们对航天事业的兴趣。
(三)模拟实践,学会分析。统观思品教材,实践性强是其一大特点。不少课本内容都是取自社会,距离学生身边很近的实例,于是,我在教学中尝试“模拟式”,即能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生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例如,我在讲《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同学们玩一个“夹豆子的游戏”,然后,请夹豆子最多的同学谈谈他是用什么方法才夹得最多,通过同学的经验介绍,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掌握正确的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再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得出: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体验性学习”使学生学习的背景生活化了。反映了学生在社会及生活中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功能。对每个学生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体验性学习”最终使学生走向生活,更好的为社会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
广东教育版《思想品德》教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
初探“体验性学习”及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2
江西省南康市 刘晓阳
以新课标、广东教育版教材提供的体验活动内容为学生体验活动的要素。依据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一年级设置了10个活动建议,初二设置了11个活动建议,初三设置了13个活动建议,三个年级共设置了34个活动建议。这些“活动建议”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和重要部分,是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完成教学内容的。这就是说,活动体验的内容都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活动体验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形式。“体验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是“体验性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体验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的着力点不是把书本上的、自已头脑中已有的条条框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因此,如何创造性地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对广大思想政治教师而言,不仅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根本性的改变,也是值得我们教师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体验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体验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情境创设及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内化,体认、内省并感悟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生长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由学生个人的自人发起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参与、经历、操作、探究、感悟等“体验性活动”是主体参与的重要行为体现。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体验性学习”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操作、考察、调查、经历、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王国,
“ 体验性学习”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主客体交融性,注重实践性,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新课程还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捉,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景,让学生去内化、提高。
二、“体验性学习”的四大特征
体验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比较,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首先,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是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和生理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其次,“体验性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自我体验、感悟知识为主体;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体验性学习”,对于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体验性意义的建构,它提倡民主、开放、合作、科学的教学理念,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 关系,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体验性学习的参与者。第四,“体验性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成为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意味着在课堂 教学中能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意味着身体参与性,要用自已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活动热情,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创造,不仅提高了能力,而且提高了觉悟。
三、“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模式)
“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模式)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体验-感悟-反思。
① 体验: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去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探究、经历,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自身举例、现身说法等来调动自己的主体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摸拟情境等体验性学习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体验中用。
② 感悟:提倡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③ 反思: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取了大量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占有了大量的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包括参观访问的所见所闻、活动操作的亲身体验、调查(考察)的结果、社会实践的亲身经历等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对上述感性材料进行辨别、分类、筛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上升为作为理性认识的结论。使学生从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一个搜集材料并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自己思考、自己提高的过程。
四、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体验性学习有多种方式,比如:自然体验、社会体验、观察实验、参观或调查、发表、讨论,手工制作、生产活动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
(一)游戏活动,内化认识。在讲第一单元《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时,单元结束后的活动在线中,讲述了盲女海伦・凯勒的故事,海伦在文章中写道:“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这个活动是在讲完第一单元的内容后进行的,根据本单元的有关内容,学生了解了很多关于生命的知识。在此,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自己扮演盲人,在生活上、学习上体会一下失去光明后行动的不便。让学生将眼睛蒙上,向前走路,折返而回,体会走路的不便;让学生蒙上眼睛,相互梳头,看看自己梳的怎么样?体会生活上的困难;让学生听写,字迹歪歪斜斜,还有重叠现象,体会盲人学习的困难。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亲身体会了生命缺陷给人带来的痛苦和不便,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学生们在游戏后的体会中写到“想不到失去光明是如此的痛苦,连正常的生活都会变得如此困难”、“我们的眼睛如此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使学生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学生们对待“只有三天光明,能够做什么?”写的都非常好,提到了对家人、对美好世界、对书籍、对喜欢的事情的留恋,有的同学甚至写到要学习盲文,为今后的生活作打算;有的同学还写到要写自己的回忆录,等失明之后可以通过阅读自己的回忆录回想起以前的生活。这次活动之后,学生们加深了对生命的感悟。
游戏活动的设计必须注意:①活动的教育性,活动要体现课本蕴含的道德认识,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不能脱离课本的思想内容;②活动的趣味性,活动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③活动的可行性,活动要简单易行,环境要能适应活动对场所、器具的要求。
(二)演讲活动,深化明理。思想品德课的很多内容,不但需要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而且很需要学生的感情投入。只有真正牵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真挚感情,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学才能效果立增。现代社会也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人,演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个活动可以在日常的课堂中进行,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我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作为学生的演讲时间,让学生自选题目,自己准备讲稿,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选题当中去,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学生们的选题都针对了当今时势要闻和社会热点,比如:世界近今年的空难事故、今年发生的洪涝灾害等,学生们都对此加以分析。老师对于学生的评论加以分析、深化,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在选择演讲主题时,要抓住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选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内外大事作为演讲的中心,比如:中国的“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机上天,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里程碑。对此,同学们自觉做好了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要求发表自己的感想。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关于“神州五号”资料的展示活动,看一看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怎么样,并配上自己的感想和感受,效果非常好。同学们积极从报纸上、网络上寻找文字性的报道,结合自己的感受发表了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的骄傲和自豪,有的同学还从网上找出flash版的“神州五号”发射的整个经过和简单介绍,生动直观的演示了整个过程,在这个资料当中,还对我国整个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讲述,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航天知识,开拓了视野,调动了学生们对航天事业的兴趣。
(三)模拟实践,学会分析。统观思品教材,实践性强是其一大特点。不少课本内容都是取自社会,距离学生身边很近的实例,于是,我在教学中尝试“模拟式”,即能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生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例如,我在讲《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同学们玩一个“夹豆子的游戏”,然后,请夹豆子最多的同学谈谈他是用什么方法才夹得最多,通过同学的经验介绍,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掌握正确的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再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得出: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体验性学习”使学生学习的背景生活化了。反映了学生在社会及生活中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功能。对每个学生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体验性学习”最终使学生走向生活,更好的为社会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
广东教育版《思想品德》教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