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精选17篇)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表现
(3)、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
(4)、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5)、正确行使权利
2、 能力目标
(1)、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2)、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3)、联系实例,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情感目标
3、 情感目标
(1)、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情感,培养国家观念。
(2)、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和权益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
1、 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优点和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2、 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和越权行使权利;哪些行为必须去做,哪些行为不得去做。
三、教学重点
1、 公民权利的特点
2、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3、 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四、教学难点 :我国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初二年级我们学习了很多法律常识,其中主要学习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很多权利,比如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劳动权,选举权……,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会成为公民的合法权利?(请同学回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有法律的规定,才能成为公民合法权利)要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就必须知道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所享有的权利就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一、 公民权利的特点
(一)、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1、平等地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2、平等地承担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
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李嘉廷是个高官,谢霆锋是个名人,科学家对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是有功之臣,当他们没有在法律范围内享有权利的时候,面对法律,不论他们是谁,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以上三种表现是不加任何条件的。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请同学回答:在我国,任何组织、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特权。)
提问:在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谁来享有?(回答:人民)我国公民权利的主体是人民,这就是权利第二个特点: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二)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1、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
提问:在我国是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够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回答:不是)提问:那么是些什么人能享有权利呢?(回答: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提问:这些人在我国人口中占有比例是怎么样的?(回答:占有绝大多数)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不能享有权利呢?(回答:被剥夺权利的人,比如被判刑的人没有人身自由权,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的权利,被判死刑的人没有生命健康权)
2、享受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提问:绝大多数能享受权利的公民到底享受哪些权利呢?(回答:人身权利、人格尊严、受监护权、继承权、受教育权、选举权、劳动权、结婚自由、在经济生活中的各项权利)
出幻灯片:各种权利的表现,学生能分辨出来。
我国公民享受很多种的权利,这就是公民权利特点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的第2个表现:享受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三)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1、法律确认能够实现的权利
我们都知道公民享有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受到法律的保护。问题是法律以什么原则来确认公民权利的呢?(回答: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国法律确认的权利能不能实现?(回答:能够)老师说,你们必须都要长到1米8的个子,这现实吗?不现实,这是虚假的。如果让你们都长到1米5可以吗?可以,这就是真实的。我国法律确认的权利能不能实现?(回答:能够)权利就是真实的。我国法律对那些不能实现权利不做规定,这就保证了什么?(回答:保证了公民所享有的权利的能够真实的实现)
公民权利是真实的,能够兑现的,不是虚假的。
2、权利的实现有保障
提问:我国怎么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受教育权和选举权实现保障问题
过渡:提问:我们在第九课学过,公民权利指的是什么?(回答: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范围内,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也就是告诉我们,写在法律里的权利,有的要公民做出一定的行为才能享有法定权利。
我们看课本上小勤的行为。她有没有合法的权利?但是最后她的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享有。这里有一个问题了,我们要怎么样行使写进法律里的权利呢?(回答:要依法行事,依法行使权利)
二、
(一)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出幻灯片:就在我们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时,就有一些人利用这一特殊时期,高价出售或投机倒把非典药物敲诈顾客、消费者。他们虽然有权利获得经济收入,但是他们用非法手段,这就不是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了。
宪法和法律确认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只应享受合法权利,而不能在合法权利之上谋求非法利益,否则会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出幻灯片:内容略。学生讨论。线索:消费者有什么权益?这个消费者在行使自己合法权利的时候采用的方式是否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他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
所以,全班朗读: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法律规定的权利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否则会侵害他人的权利,自己所奢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三)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出幻灯片:1结婚图片。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否则就是不被法律保护的无效婚姻。2选举图片。要进行选民登记、提名候选人、投票选举,负责就没有选举权利。3集会、游行、示威是我们的政治自由,但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去做,才能确保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顺利进行。否则,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利的公民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四)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出幻灯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
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当按照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我们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自觉守法、在宪法范围内享受公民权利的好公民。
三、小结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2
教学过程:
首先播放影片《美丽的大脚》片段和九中优美的风光,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引入问题情景;
1、同在一片蓝天下,受教育权的条件如此不同。公民在享有受教育权上是平等的吗?
2、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面对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许多类似现象,这也是学生社会中必须面对的,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在“享有权利的平等性”上学生有可能会产生分歧,当小组讨论无论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把讨论引导到辩论,即可以让学生之间辩论,也可以师生之间辩论,在这个过程中第2题的答案,必然会作为论据被引用。
通过老师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公民权利是平等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但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不同,人们的实际权利会存在不平均现象,公民权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权利是平均的,但国家通过法律、制度、物质等各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思考回答第三个问题:
3.在河北省2004年中考政策中规定,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只要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就享有与本地学生同等的报考资格,不再象以前一样必须回原籍或报考学校受限制。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宪法第33条增加一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此问题在于使学生知道,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执政为民、保障人民利益的观念也在增强,我国公民将更充分地享有更多的权利。
接下来以“头脑风暴”抢答的方式,激励学生回顾知识,解决第四个问题:
4.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在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要求他们为权利归类,学习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问题,“温故而知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正如刚才提到的,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等一系列公民权益如何保障的新问题日渐凸显。引出第五个问题:
5.为什么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居住、迁徙自由等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社会储备,学生会通过对我国人口现状等的分析来作出解释,更深的原因涉及面较广,教师不必过多延伸。
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宪法等法律在规定权利时是实事求是的,公民权利是真实的。
公民权利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完全割裂的,因此问题的设置也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在五个问题分析解决以后引导学生看书,进一步明确权利的特点。
既然是特点,它就应该是我国特有的。为此引入美国大选的例子,这是一个时政知识,又是学生的兴趣点:
漫画《驴象之争》:
2004年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布什和克里竞选资金预计将达到五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由于国家性质等问题学生没有学过,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美国普通民众根本无力参加竞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口号下掩盖的是事实上的不平等。我们和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决难点采用“看剧说法”的方式,对于重点知识“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则采用“演剧说法”的方式。通过学生参演更深入的亲身体验社会百态,再次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剧情:在一辆行使公共汽车上,有一位乘客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他要求司机帮助解决……
你认为司机、丢钱乘客、其他乘客等会有哪些做法和反映呢?请接续表演、自愿结组,每组表演时间不得超过一分半钟。
学生设立的情景可能会有以下几种:1、司机不管2、司机要求对所有乘客搜身检查:乘客都顺从的接受搜身检查,或者有的乘客不同意,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打架现象。3、司机售票员求得乘客们的理解,将车开到派出所,寻求警察的帮助等等。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可能会有很多情况,教师应根据实际控制学生展演的时间。
如果学生只谈出错误做法,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所演剧中人物的行为,错在哪儿,为什么错,正确的应该怎么办。
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人物行为的评价,认识到应该“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当学生的演示无法涵盖我们要达到的要求时,教师可以亲自参演,比如可以扮演抓住的小偷,抵赖说:“钱现在在我手中,你们不能拿走,我也享有财产所有权呀。”这当然会激起学生的反驳,“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但国家只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以非法手段谋取是不受保护应受到制裁。”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了权利还不够,要从四个方面作起才会依法行使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如何维权,应该让学生进一步回顾: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侵害时怎么办?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怎么办?进一步使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由于剧中情境是“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不可避免会涉及权利义务关系应该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对知识的学习为的是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学生自己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我提高之后通过课外探究的活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对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之后,我设计了课外探究活动:
(1)社会调查:调查我市公民自身权利知多少?公民维权途径知多少?
了解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并针对调查状况,就提高公民权利一事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开展“天天3.15活动”,利用节假日进行“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并向有关消费者提供维权帮助。
之所以如此设计教学过程,我认为是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所学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增强公民权利意识。
2.通过讨论调查社会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学会与人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3.通过学生分析并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3
教学过程 :
首先播放影片《美丽的大脚》片段和九中优美的风光,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引入问题情景;
1、 同在一片蓝天下,受教育权的条件如此不同。公民在享有受教育权上是平等的吗?
2、 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面对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许多类似现象,这也是学生社会中必须面对的,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在“享有权利的平等性”上学生有可能会产生分歧,当小组讨论无论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把讨论引导到辩论,即可以让学生之间辩论,也可以师生之间辩论,在这个过程中第2题的答案,必然会作为论据被引用。
通过老师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公民权利是平等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但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不同,人们的实际权利会存在不平均现象,公民权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权利是平均的,但国家通过法律、制度、物质等各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思考回答第三个问题:
3.在河北省2004年中考政策中规定,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只要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就享有与本地学生同等的报考资格,不再象以前一样必须回原籍或报考学校受限制。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宪法第33条增加一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此问题在于使学生知道,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执政为民、保障人民利益的观念也在增强,我国公民将更充分地享有更多的权利。
接下来以“头脑风暴”抢答的方式,激励学生回顾知识,解决第四个问题:
4.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在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要求他们为权利归类,学习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问题,“温故而知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正如刚才提到的,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等一系列公民权益如何保障的新问题日渐凸显。引出第五个问题:
5.为什么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居住、迁徙自由等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社会储备,学生会通过对我国人口现状等的分析来作出解释,更深的原因涉及面较广,教师不必过多延伸。
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宪法等法律在规定权利时是实事求是的,公民权利是真实的。
公民权利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完全割裂的,因此问题的设置也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在五个问题分析解决以后引导学生看书,进一步明确权利的特点。
既然是特点,它就应该是我国特有的。为此引入美国大选的例子,这是一个时政知识,又是学生的兴趣点:
漫画《驴象之争》:
2004年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布什和克里竞选资金预计将达到五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由于国家性质等问题学生没有学过,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美国普通民众根本无力参加竞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口号下掩盖的是事实上的不平等。我们和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决难点采用“看剧说法”的方式,对于重点知识“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则采用“演剧说法”的方式。通过学生参演更深入的亲身体验社会百态,再次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剧情:在一辆行使公共汽车上,有一位乘客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他要求司机帮助解决……
你认为司机、丢钱乘客、其他乘客等会有哪些做法和反映呢?请接续表演、自愿结组,每组表演时间不得超过一分半钟。
学生设立的情景可能会有以下几种:1、司机不管 2、司机要求对所有乘客搜身检查:乘客都顺从的接受搜身检查,或者有的乘客不同意,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打架现象。3、司机售票员求得乘客们的理解,将车开到派出所,寻求警察的帮助等等。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可能会有很多情况,教师应根据实际控制学生展演的时间。
如果学生只谈出错误做法,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所演剧中人物的行为,错在哪儿,为什么错,正确的应该怎么办。
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人物行为的评价,认识到应该“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当学生的演示无法涵盖我们要达到的要求时,教师可以亲自参演,比如可以扮演抓住的小偷,抵赖说:“钱现在在我手中,你们不能拿走,我也享有财产所有权呀。”这当然会激起学生的反驳,“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但国家只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以非法手段谋取是不受保护应受到制裁。”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了权利还不够,要从四个方面作起才会依法行使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如何维权,应该让学生进一步回顾: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侵害时怎么办?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怎么办?进一步使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由于剧中情境是“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不可避免会涉及权利义务关系应该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对知识的学习为的是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学生自己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我提高之后通过课外探究的活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对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之后,我设计了课外探究活动:
(1) 社会调查:调查我市公民自身权利知多少?公民维权途径知多少?
了解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并针对调查状况,就提高公民权利一事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 开展“天天3.15活动”,利用节假日进行“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并向有关消费者提供维权帮助。
之所以如此设计教学过程 ,我认为是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
1. 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所学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增强公民权利意识。
2. 通过讨论调查社会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学会与人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3. 通过学生分析并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4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具有学科思想教育的总结和落脚点的性质。从思想教育来说,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上。从知识结构来看,上下册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轴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依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15课的总结,又是对其的深化。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下:
(1)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
运用――结合身边的实例,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进行讨论,分析和判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划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3)觉悟目标
学习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学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律己,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习惯。
3、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4、教学难点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依据:由于初中生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法制观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常发生,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懂得依法维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采取忍声吞声或采取非法报复等手段,都是错误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说方法
1、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讲解中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为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具体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事例外,还应多举一些影响比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的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
(2)讨论法。在上述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两个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对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这些案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件处理说明了什么观点?并可以要求学生也举一两个有关的案例。
(3)比较法。如在讲述“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时,可以例举一个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受到不法侵害时,逆来顺受、忍气吞声、非法报复、依法维护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正确的行为。
(4)充分利用幻灯、录像机等教学设备和仪器,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教学节奏。
2、说学法
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识记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原理,来分析有关的案例,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同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三、说程序
导入 新课(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回忆一下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目录并进行提问:“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权利。”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总结,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并点出在了解这些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新课讲解(30分钟)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应当点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决定了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17――118页中的事例,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再例举有关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并加以提问“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级领导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们违法谋取权利,想得到个人的特权和好处,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义务;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强调: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试一试”小栏目进行课外讨论。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三课中关于“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一目(教材第65――66页),点明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权利的主体,这反映出我国公民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享有权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灯片显示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同时,请学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国家的哪些法律确认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哪些保障?并进行提问。
教师归纳:说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规定和保障,有选举制度的具体规定来落实,并且有物质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可以用幻灯片显示有关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中的有关资料和竞选费用,对比说明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
然后对照课文中真实性两个方面的表现,学生就会比较清楚地明白这两个观点。
小结:通过对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的讨论,分析和学习,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而且还真实可靠,这充分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为我国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确把握,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课本第120――122页共有五个案例和一个资料,可以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讨论,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时要求先简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论述公民如何行使权利。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评分,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案例并说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和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我们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课堂练习:(5分钟)
1、如何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2、为什么说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3、作为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作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护法。我们了解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知法,而能够依法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是守法、护法的表现。
课外练习:(用幻灯显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经常在深夜放音乐,吵得邻居刘华等无法休息。有天夜里,刘华向朱某提出意见,而朱某认为听音乐是他的权利,不但不听劝阻,而且在争执中反而把刘华打伤。此后,刘华只好忍气吞声。刘华的弟弟刘刚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伙同两位朋友闯进朱家将朱某狠狠揍了一顿。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中朱某、刘华及刘刚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这一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加以分析。
四、板书设计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1、平等性:含义及表现
2、广泛性:表现
3、真实性:表现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5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具有学科思想教育的总结和落脚点的性质。从思想教育来说,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上。从知识结构来看,上下册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轴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依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15课的总结,又是对其的深化。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下:
(1)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
运用――结合身边的实例,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进行讨论,分析和判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划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3)觉悟目标
学习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学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律己,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习惯。
3、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4、教学难点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依据:由于初中生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法制观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常发生,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懂得依法维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采取忍声吞声或采取非法报复等手段,都是错误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说方法
1、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讲解中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为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具体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事例外,还应多举一些影响比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的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
(2)讨论法。在上述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两个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对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这些案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件处理说明了什么观点?并可以要求学生也举一两个有关的案例。
(3)比较法。如在讲述“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时,可以例举一个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受到不法侵害时,逆来顺受、忍气吞声、非法报复、依法维护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正确的行为。
(4)充分利用幻灯、录像机等教学设备和仪器,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教学节奏。
2、说学法
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识记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原理,来分析有关的案例,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同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三、说程序
导入 新课(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回忆一下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目录并进行提问:“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权利。”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总结,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并点出在了解这些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新课讲解(30分钟)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应当点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决定了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17――118页中的事例,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再例举有关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并加以提问“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级领导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们违法谋取权利,想得到个人的特权和好处,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义务;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强调: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试一试”小栏目进行课外讨论。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三课中关于“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一目(教材第65――66页),点明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权利的主体,这反映出我国公民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享有权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灯片显示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同时,请学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国家的哪些法律确认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哪些保障?并进行提问。
教师归纳:说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规定和保障,有选举制度的具体规定来落实,并且有物质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可以用幻灯片显示有关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中的有关资料和竞选费用,对比说明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
然后对照课文中真实性两个方面的表现,学生就会比较清楚地明白这两个观点。
小结:通过对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的讨论,分析和学习,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而且还真实可靠,这充分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为我国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确把握,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课本第120――122页共有五个案例和一个资料,可以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讨论,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时要求先简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论述公民如何行使权利。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评分,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案例并说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和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我们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课堂练习:(5分钟)
1、如何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2、为什么说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3、作为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作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护法。我们了解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知法,而能够依法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是守法、护法的表现。
课外练习:(用幻灯显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经常在深夜放音乐,吵得邻居刘华等无法休息。有天夜里,刘华向朱某提出意见,而朱某认为听音乐是他的权利,不但不听劝阻,而且在争执中反而把刘华打伤。此后,刘华只好忍气吞声。刘华的弟弟刘刚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伙同两位朋友闯进朱家将朱某狠狠揍了一顿。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中朱某、刘华及刘刚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这一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加以分析。
四、板书设计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1、平等性:含义及表现
2、广泛性:表现
3、真实性:表现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6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过程 :
首先播放影片《美丽的大脚》片段和九中优美的风光,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引入问题情景;
1、 同在一片蓝天下,受教育权的条件如此不同。公民在享有受教育权上是平等的吗?
2、 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面对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许多类似现象,这也是学生社会中必须面对的,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在“享有权利的平等性”上学生有可能会产生分歧,当小组讨论无论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把讨论引导到辩论,即可以让学生之间辩论,也可以师生之间辩论,在这个过程中第2题的答案,必然会作为论据被引用。
通过老师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公民权利是平等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但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不同,人们的实际权利会存在不平均现象,公民权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权利是平均的,但国家通过法律、制度、物质等各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思考回答第三个问题:
3.在河北省2004年中考政策中规定,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只要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就享有与本地学生同等的报考资格,不再象以前一样必须回原籍或报考学校受限制。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宪法第33条增加一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此问题在于使学生知道,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执政为民、保障人民利益的观念也在增强,我国公民将更充分地享有更多的权利。
接下来以“头脑风暴”抢答的方式,激励学生回顾知识,解决第四个问题:
4.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在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要求他们为权利归类,学习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问题,“温故而知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正如刚才提到的,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等一系列公民权益如何保障的新问题日渐凸显。引出第五个问题:
5.为什么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居住、迁徙自由等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社会储备,学生会通过对我国人口现状等的分析来作出解释,更深的原因涉及面较广,教师不必过多延伸。
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宪法等法律在规定权利时是实事求是的,公民权利是真实的。
公民权利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完全割裂的,因此问题的设置也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在五个问题分析解决以后引导学生看书,进一步明确权利的特点。
既然是特点,它就应该是我国特有的。为此引入美国大选的例子,这是一个时政知识,又是学生的兴趣点:
漫画《驴象之争》:
2004年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布什和克里竞选资金预计将达到五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由于国家性质等问题学生没有学过,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美国普通民众根本无力参加竞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口号下掩盖的是事实上的不平等。我们和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决难点采用“看剧说法”的方式,对于重点知识“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则采用“演剧说法”的方式。通过学生参演更深入的亲身体验社会百态,再次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剧情:在一辆行使公共汽车上,有一位乘客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他要求司机帮助解决……
你认为司机、丢钱乘客、其他乘客等会有哪些做法和反映呢?请接续表演、自愿结组,每组表演时间不得超过一分半钟。
学生设立的情景可能会有以下几种:1、司机不管 2、司机要求对所有乘客搜身检查:乘客都顺从的接受搜身检查,或者有的乘客不同意,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打架现象。3、司机售票员求得乘客们的理解,将车开到派出所,寻求警察的帮助等等。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可能会有很多情况,教师应根据实际控制学生展演的时间。
如果学生只谈出错误做法,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所演剧中人物的行为,错在哪儿,为什么错,正确的应该怎么办。
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人物行为的评价,认识到应该“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当学生的演示无法涵盖我们要达到的要求时,教师可以亲自参演,比如可以扮演抓住的小偷,抵赖说:“钱现在在我手中,你们不能拿走,我也享有财产所有权呀。”这当然会激起学生的反驳,“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但国家只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以非法手段谋取是不受保护应受到制裁。”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了权利还不够,要从四个方面作起才会依法行使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如何维权,应该让学生进一步回顾: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侵害时怎么办?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怎么办?进一步使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由于剧中情境是“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不可避免会涉及权利义务关系应该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对知识的学习为的是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学生自己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我提高之后通过课外探究的活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对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之后,我设计了课外探究活动:
(1) 社会调查:调查我市公民自身权利知多少?公民维权途径知多少?
了解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并针对调查状况,就提高公民权利一事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 开展“天天3.15活动”,利用节假日进行“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并向有关消费者提供维权帮助。
之所以如此设计教学过程 ,我认为是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
1. 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所学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增强公民权利意识。
2. 通过讨论调查社会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学会与人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3. 通过学生分析并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7
第十六课 第一框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本课概述: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也是这一册书的落脚点。本册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的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本课书讲明了公民权利的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将上下两册教材贯通起来,水到渠成地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从知识结构来看,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核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根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十五课的归纳,又是对其的深化。
2、本课知识结构:
本课由引言和两个框题组成。引言总结了这册书的内容,说明我国公民不仅享有社会
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广泛权利,而且法律也规定了公民应当履行的各项义务。
第一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主要讲了公民权利的三个特点:平等性、广泛性、
真实性,以及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第二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先讲述了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及其表现;又讲
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对公民的要求,批判了几种错误的观念,最后讲述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应做到的具体要求。
3、总体教法建议: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讲解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第一框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可采用具体事例分析。如:通过查处陈希同、成克杰
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和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做斗争。
第二框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中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可采用分组讨论、
事例分析,学生还可以扩展其他的义务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真正体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权利是来之不易的,公民要正确行使。要依法行使,依法享受权利,当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过程与方法:利用案例分析和小品续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容易产生错误认识,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自演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教材分析:
1、地位:本框是本册书的落脚点。正确行使权利,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增强法制观念,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确保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得以实现。
2、教学重点、难点: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是重点。因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既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又是学习法律常识的落脚点。是初二思想政治应达到的重要目标。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是难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等特点。
教法建议:
1、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权利和义务。
2、搜集材料进行分析:(陈希同、成克杰、厦门特大走私案)
3、小品续演,通过学生的续演,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4、学生联系实际讨论。
教学过程 :
复习:我们前面几课学习中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每个公民哪些权利呢?
――我国宪法和法律确认了我国公民享有许多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呢?我国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
[板书]: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板书]: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提问]: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
――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那些权利,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该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制度决定的。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同样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我国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我国公民享有人身的、家庭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广泛的经济、政治权利,这些合法权利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多媒体]:
(案例一):原北京市长、市委书记陈希同,任职期间,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价值人民币55.5万余元,未按规定交公而占为己有,擅自动用财政资金修建两座豪华别墅,并大肆用公款吃喝玩乐。1998年7月,北京高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玩忽职守罪,判出陈希同有期徒刑16年,赃物没收上缴国库。
(案例二):2000年2月15日,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行贿3000万元,情节恶劣,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并于2000年9月14日执行。
(案例三):厦门特大走私案件的查处,共涉及省部级干部3人,厅局级领导干部26人,县处级干部86人,都受到法律的不同严惩和处罚。
[提问]:以上材料什么共同之处?审判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这些人都是国家的高级干部,他们曾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贡献,国家和人民也给予他们相应的地位和荣誉。但是他们却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行贿受贿,做出了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违反了法律,并最终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这个审判结果说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板书]: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表现在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执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无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讨论]:联系实际谈谈有没有公民权利不平等现象,想想怎样才能克服这种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权利是平均的,不是经济上的平均。只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公民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质、家庭负担以及公民所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等一些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并不是法律不公平,而是由于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对于公民权利的平等性我们要全面把握、准确理解,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要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当然,我们决不能因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否认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多媒体]:
(材料一):在我国,人一出生便依法享有公民权,享有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享有受抚育、受监护的权利,享有继承的权利,到了入学年龄,便享有义务教育权。到了成年,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劳动权。到达法定年龄就有了结婚的自由,到了老年丧失劳动能力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即使临终之前,还有处分自己的财产的权利,从纵向上看,我国公民的权利伴随人的一生。
从横向看,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也是非常广泛的,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中,都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材料二):在我国除少数人被依法剥夺权利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提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什么特点?它如何表现?
――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享有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这是公民权利最显著的特点;享有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板书]: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板书]: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它主要体现在确认上和实现上。学生看书,教师略点一下。
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平等的、广泛的、真实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这些权利呢?(学生看教材,小勤的故事)
[提问]:小勤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为什么却被送到派出所呢?
――小勤有上学念书的权利,也有获得经济收入的权利,但她却以错误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权利,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具体行使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时,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应依法正确行使。
[板书]: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那怎样才能做到依法行使权利呢?请你就小勤的故事谈谈。
[板书]: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利益
――宪法和法律中确认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只应享受合法权利,而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求非法利益,否则会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学生活动]:如果你是小勤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自己的学费的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公民行使权利必须是在法定范围内,而不能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否则会侵害他人的权利,自己追求的利益也会落空。
学生看教材,分析张某的行为对吗?他应该怎样做?
[板书]:要采用合适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公民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会损害他人的、国家的利益,甚至会违反法律。
[小品续演]:小品;在某中学门口,经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拦截该校的学生,索要钱物。
续演:你遭到拦截如何解决?
[板书]: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并通过有效途径,讨回公道,捍卫权益。
总而言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应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小结]:我们了解公民权利的特点: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这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同时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权利,不得滥用权利,并勇于同滥用权利的行为作斗争。
[板书设计 ]: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公民权利的广泛性――最显著
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8
第十六课 第一框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本课概述: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也是这一册书的落脚点。本册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的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本课书讲明了公民权利的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将上下两册教材贯通起来,水到渠成地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从知识结构来看,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核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根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十五课的归纳,又是对其的深化。
2、本课知识结构:
本课由引言和两个框题组成。引言总结了这册书的内容,说明我国公民不仅享有社会
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广泛权利,而且法律也规定了公民应当履行的各项义务。
第一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主要讲了公民权利的三个特点:平等性、广泛性、
真实性,以及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第二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先讲述了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及其表现;又讲
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对公民的要求,批判了几种错误的观念,最后讲述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应做到的具体要求。
3、总体教法建议: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讲解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第一框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可采用具体事例分析。如:通过查处陈希同、成克杰
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和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做斗争。
第二框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中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可采用分组讨论、
事例分析,学生还可以扩展其他的义务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真正体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权利是来之不易的,公民要正确行使。要依法行使,依法享受权利,当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过程与方法:利用案例分析和小品续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容易产生错误认识,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自演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教材分析:
1、地位:本框是本册书的落脚点。正确行使权利,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增强法制观念,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确保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得以实现。
2、教学重点、难点: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是重点。因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既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又是学习法律常识的落脚点。是初二思想政治应达到的重要目标。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是难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等特点。
教法建议:
1、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权利和义务。
2、搜集材料进行分析:(陈希同、成克杰、厦门特大走私案)
3、小品续演,通过学生的续演,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4、学生联系实际讨论。
教学过程 :
复习:我们前面几课学习中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每个公民哪些权利呢?
――我国宪法和法律确认了我国公民享有许多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呢?我国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
[板书]: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板书]: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提问]: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
――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那些权利,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该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制度决定的。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同样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我国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我国公民享有人身的、家庭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广泛的经济、政治权利,这些合法权利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多媒体]:
(案例一):原北京市长、市委书记陈希同,任职期间,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价值人民币55.5万余元,未按规定交公而占为己有,擅自动用财政资金修建两座豪华别墅,并大肆用公款吃喝玩乐。1998年7月,北京高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玩忽职守罪,判出陈希同有期徒刑16年,赃物没收上缴国库。
(案例二):2000年2月15日,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行贿3000万元,情节恶劣,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并于2000年9月14日执行。
(案例三):厦门特大走私案件的查处,共涉及省部级干部3人,厅局级领导干部26人,县处级干部86人,都受到法律的不同严惩和处罚。
[提问]:以上材料什么共同之处?审判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这些人都是国家的高级干部,他们曾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贡献,国家和人民也给予他们相应的地位和荣誉。但是他们却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行贿受贿,做出了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违反了法律,并最终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这个审判结果说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板书]: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表现在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执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无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讨论]:联系实际谈谈有没有公民权利不平等现象,想想怎样才能克服这种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权利是平均的,不是经济上的平均。只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公民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质、家庭负担以及公民所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等一些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并不是法律不公平,而是由于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对于公民权利的平等性我们要全面把握、准确理解,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要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当然,我们决不能因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否认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多媒体]:
(材料一):在我国,人一出生便依法享有公民权,享有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享有受抚育、受监护的权利,享有继承的权利,到了入学年龄,便享有义务教育权。到了成年,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劳动权。到达法定年龄就有了结婚的自由,到了老年丧失劳动能力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即使临终之前,还有处分自己的财产的权利,从纵向上看,我国公民的权利伴随人的一生。
从横向看,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也是非常广泛的,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中,都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材料二):在我国除少数人被依法剥夺权利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提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什么特点?它如何表现?
――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享有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这是公民权利最显著的特点;享有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板书]: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板书]: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它主要体现在确认上和实现上。学生看书,教师略点一下。
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平等的、广泛的、真实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这些权利呢?(学生看教材,小勤的故事)
[提问]:小勤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为什么却被送到派出所呢?
――小勤有上学念书的权利,也有获得经济收入的权利,但她却以错误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权利,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具体行使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时,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应依法正确行使。
[板书]: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那怎样才能做到依法行使权利呢?请你就小勤的故事谈谈。
[板书]: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利益
――宪法和法律中确认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只应享受合法权利,而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求非法利益,否则会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学生活动]:如果你是小勤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自己的学费的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公民行使权利必须是在法定范围内,而不能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否则会侵害他人的权利,自己追求的利益也会落空。
学生看教材,分析张某的行为对吗?他应该怎样做?
[板书]:要采用合适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公民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会损害他人的、国家的利益,甚至会违反法律。
[小品续演]:小品;在某中学门口,经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拦截该校的学生,索要钱物。
续演:你遭到拦截如何解决?
[板书]: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并通过有效途径,讨回公道,捍卫权益。
总而言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应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小结]:我们了解公民权利的特点: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这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同时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权利,不得滥用权利,并勇于同滥用权利的行为作斗争。
[板书设计 ]: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公民权利的广泛性――最显著
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9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表现
(3)、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
(4)、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5)、正确行使权利
2、 能力目标
(1)、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2)、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3)、联系实例,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情感目标
3、 情感目标
(1)、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情感,培养国家观念。
(2)、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和权益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
1、 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优点和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2、 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和越权行使权利;哪些行为必须去做,哪些行为不得去做。
三、教学重点
1、 公民权利的特点
2、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3、 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四、教学难点 :我国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初二年级我们学习了很多法律常识,其中主要学习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很多权利,比如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劳动权,选举权……,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会成为公民的合法权利?(请同学回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有法律的规定,才能成为公民合法权利)要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就必须知道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所享有的权利就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一、 公民权利的特点
(一)、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1、平等地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2、平等地承担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
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李嘉廷是个高官,谢霆锋是个名人,科学家对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是有功之臣,当他们没有在法律范围内享有权利的时候,面对法律,不论他们是谁,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以上三种表现是不加任何条件的。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请同学回答:在我国,任何组织、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特权。)
提问:在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谁来享有?(回答:人民)我国公民权利的主体是人民,这就是权利第二个特点: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二)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1、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
提问:在我国是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够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回答:不是)提问:那么是些什么人能享有权利呢?(回答: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提问:这些人在我国人口中占有比例是怎么样的?(回答:占有绝大多数)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不能享有权利呢?(回答:被剥夺权利的人,比如被判刑的人没有人身自由权,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的权利,被判死刑的人没有生命健康权)
2、享受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提问:绝大多数能享受权利的公民到底享受哪些权利呢?(回答:人身权利、人格尊严、受监护权、继承权、受教育权、选举权、劳动权、结婚自由、在经济生活中的各项权利)
出幻灯片:各种权利的表现,学生能分辨出来。
我国公民享受很多种的权利,这就是公民权利特点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的第2个表现:享受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三)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1、法律确认能够实现的权利
我们都知道公民享有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受到法律的保护。问题是法律以什么原则来确认公民权利的呢?(回答: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国法律确认的权利能不能实现?(回答:能够)老师说,你们必须都要长到1米8的个子,这现实吗?不现实,这是虚假的。如果让你们都长到1米5可以吗?可以,这就是真实的。我国法律确认的权利能不能实现?(回答:能够)权利就是真实的。我国法律对那些不能实现权利不做规定,这就保证了什么?(回答:保证了公民所享有的权利的能够真实的实现)
公民权利是真实的,能够兑现的,不是虚假的。
2、权利的实现有保障
提问:我国怎么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受教育权和选举权实现保障问题
过渡:提问:我们在第九课学过,公民权利指的是什么?(回答: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范围内,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也就是告诉我们,写在法律里的权利,有的要公民做出一定的行为才能享有法定权利。
我们看课本上小勤的行为。她有没有合法的权利?但是最后她的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享有。这里有一个问题了,我们要怎么样行使写进法律里的权利呢?(回答:要依法行事,依法行使权利)
二、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出幻灯片:就在我们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时,就有一些人利用这一特殊时期,高价出售或投机倒把非典药物敲诈顾客、消费者。他们虽然有权利获得经济收入,但是他们用非法手段,这就不是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了。
宪法和法律确认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只应享受合法权利,而不能在合法权利之上谋求非法利益,否则会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出幻灯片:内容略。学生讨论。线索:消费者有什么权益?这个消费者在行使自己合法权利的时候采用的方式是否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他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
所以,全班朗读: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法律规定的权利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否则会侵害他人的权利,自己所奢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三)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出幻灯片:1结婚图片。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否则就是不被法律保护的无效婚姻。2选举图片。要进行选民登记、提名候选人、投票选举,负责就没有选举权利。3集会、游行、示威是我们的政治自由,但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去做,才能确保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顺利进行。否则,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利的公民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四)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出幻灯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
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当按照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我们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做一个自觉守法、在宪法范围内享受公民权利的好公民。
三、小结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10
第十六课 第一框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本课概述: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也是这一册书的落脚点。本册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的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本课书讲明了公民权利的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将上下两册教材贯通起来,水到渠成地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从知识结构来看,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核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根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十五课的归纳,又是对其的深化。
2、本课知识结构:
本课由引言和两个框题组成。引言总结了这册书的内容,说明我国公民不仅享有社会
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广泛权利,而且法律也规定了公民应当履行的各项义务。
第一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主要讲了公民权利的三个特点:平等性、广泛性、
真实性,以及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第二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先讲述了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及其表现;又讲
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对公民的要求,批判了几种错误的观念,最后讲述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应做到的具体要求。
3、总体教法建议: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讲解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第一框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可采用具体事例分析。如:通过查处陈希同、成克杰
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和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做斗争。
第二框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中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可采用分组讨论、
事例分析,学生还可以扩展其他的义务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真正体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权利是来之不易的,公民要正确行使。要依法行使,依法享受权利,当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过程与方法:利用案例分析和小品续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容易产生错误认识,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自演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教材分析:
1、地位:本框是本册书的落脚点。正确行使权利,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增强法制观念,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确保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得以实现。
2、教学重点、难点: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是重点。因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既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又是学习法律常识的落脚点。是初二思想政治应达到的重要目标。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是难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等特点。
教法建议:
1、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权利和义务。
2、搜集材料进行分析:(陈希同、成克杰、厦门特大走私案)
3、小品续演,通过学生的续演,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4、学生联系实际讨论。
教学过程 :
复习:我们前面几课学习中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每个公民哪些权利呢?
――我国宪法和法律确认了我国公民享有许多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呢?我国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
[板书]: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板书]: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提问]: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
――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那些权利,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该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制度决定的。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同样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我国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我国公民享有人身的、家庭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广泛的经济、政治权利,这些合法权利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多媒体]:
(案例一):原北京市长、市委书记陈希同,任职期间,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价值人民币55.5万余元,未按规定交公而占为己有,擅自动用财政资金修建两座豪华别墅,并大肆用公款吃喝玩乐。1998年7月,北京高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玩忽职守罪,判出陈希同有期徒刑16年,赃物没收上缴国库。
(案例二):2000年2月15日,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行贿3000万元,情节恶劣,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并于2000年9月14日执行。
(案例三):厦门特大走私案件的查处,共涉及省部级干部3人,厅局级领导干部26人,县处级干部86人,都受到法律的不同严惩和处罚。
[提问]:以上材料什么共同之处?审判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这些人都是国家的高级干部,他们曾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贡献,国家和人民也给予他们相应的地位和荣誉。但是他们却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行贿受贿,做出了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违反了法律,并最终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这个审判结果说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板书]: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表现在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执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无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讨论]:联系实际谈谈有没有公民权利不平等现象,想想怎样才能克服这种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权利是平均的,不是经济上的平均。只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公民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质、家庭负担以及公民所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等一些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并不是法律不公平,而是由于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对于公民权利的平等性我们要全面把握、准确理解,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要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当然,我们决不能因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否认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多媒体]:
(材料一):在我国,人一出生便依法享有公民权,享有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享有受抚育、受监护的权利,享有继承的权利,到了入学年龄,便享有义务教育权。到了成年,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劳动权。到达法定年龄就有了结婚的自由,到了老年丧失劳动能力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即使临终之前,还有处分自己的财产的权利,从纵向上看,我国公民的权利伴随人的一生。
从横向看,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也是非常广泛的,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中,都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材料二):在我国除少数人被依法剥夺权利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提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什么特点?它如何表现?
――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享有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这是公民权利最显著的特点;享有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板书]: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板书]: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它主要体现在确认上和实现上。学生看书,教师略点一下。
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平等的、广泛的、真实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这些权利呢?(学生看教材,小勤的故事)
[提问]:小勤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为什么却被送到派出所呢?
――小勤有上学念书的权利,也有获得经济收入的权利,但她却以错误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权利,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具体行使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时,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应依法正确行使。
[板书]: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那怎样才能做到依法行使权利呢?请你就小勤的故事谈谈。
[板书]: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利益
――宪法和法律中确认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只应享受合法权利,而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求非法利益,否则会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学生活动]:如果你是小勤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自己的学费的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公民行使权利必须是在法定范围内,而不能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否则会侵害他人的权利,自己追求的利益也会落空。
学生看教材,分析张某的行为对吗?他应该怎样做?
[板书]:要采用合适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公民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会损害他人的、国家的利益,甚至会违反法律。
[小品续演]:小品;在某中学门口,经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拦截该校的学生,索要钱物。
续演:你遭到拦截如何解决?
[板书]: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并通过有效途径,讨回公道,捍卫权益。
总而言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应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小结]:我们了解公民权利的特点: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这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同时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权利,不得滥用权利,并勇于同滥用权利的行为作斗争。
[板书设计 ]: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公民权利的广泛性――最显著
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11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具有学科思想教育的总结和落脚点的性质。从思想教育来说,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上。从知识结构来看,上下册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轴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依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15课的总结,又是对其的深化。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下:
(1)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
运用――结合身边的实例,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进行讨论,分析和判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划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3)觉悟目标
学习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学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律己,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习惯。
3、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4、教学难点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依据:由于初中生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法制观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常发生,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懂得依法维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采取忍声吞声或采取非法报复等手段,都是错误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说方法
1、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讲解中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为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具体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事例外,还应多举一些影响比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的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
(2)讨论法。在上述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两个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对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这些案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件处理说明了什么观点?并可以要求学生也举一两个有关的案例。
(3)比较法。如在讲述“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时,可以例举一个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受到不法侵害时,逆来顺受、忍气吞声、非法报复、依法维护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正确的行为。
(4)充分利用幻灯、录像机等教学设备和仪器,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教学节奏。
2、说学法
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识记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原理,来分析有关的案例,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同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三、说程序
导入 新课(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回忆一下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目录并进行提问:“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权利。”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总结,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并点出在了解这些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新课讲解(30分钟)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应当点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决定了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17――118页中的事例,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再例举有关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并加以提问“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级领导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们违法谋取权利,想得到个人的特权和好处,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义务;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强调: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试一试”小栏目进行课外讨论。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三课中关于“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一目(教材第65――66页),点明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权利的主体,这反映出我国公民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享有权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灯片显示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同时,请学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国家的哪些法律确认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哪些保障?并进行提问。
教师归纳:说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规定和保障,有选举制度的具体规定来落实,并且有物质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可以用幻灯片显示有关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中的有关资料和竞选费用,对比说明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
然后对照课文中真实性两个方面的表现,学生就会比较清楚地明白这两个观点。
小结:通过对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的讨论,分析和学习,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而且还真实可靠,这充分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为我国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确把握,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课本第120――122页共有五个案例和一个资料,可以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讨论,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时要求先简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论述公民如何行使权利。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评分,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案例并说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和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我们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课堂练习:(5分钟)
1、如何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2、为什么说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3、作为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作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护法。我们了解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知法,而能够依法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是守法、护法的表现。
课外练习:(用幻灯显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经常在深夜放音乐,吵得邻居刘华等无法休息。有天夜里,刘华向朱某提出意见,而朱某认为听音乐是他的权利,不但不听劝阻,而且在争执中反而把刘华打伤。此后,刘华只好忍气吞声。刘华的弟弟刘刚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伙同两位朋友闯进朱家将朱某狠狠揍了一顿。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中朱某、刘华及刘刚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这一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加以分析。
四、板书设计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1、平等性:含义及表现
2、广泛性:表现
3、真实性:表现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12
教学过程 :
首先播放影片《美丽的大脚》片段和九中优美的风光,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引入问题情景;
1、 同在一片蓝天下,受教育权的条件如此不同。公民在享有受教育权上是平等的吗?
2、 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面对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许多类似现象,这也是学生社会中必须面对的,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在“享有权利的平等性”上学生有可能会产生分歧,当小组讨论无论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把讨论引导到辩论,即可以让学生之间辩论,也可以师生之间辩论,在这个过程中第2题的答案,必然会作为论据被引用。
通过老师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公民权利是平等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但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不同,人们的实际权利会存在不平均现象,公民权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权利是平均的,但国家通过法律、制度、物质等各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思考回答第三个问题:
3.在河北省2004年中考政策中规定,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只要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就享有与本地学生同等的报考资格,不再象以前一样必须回原籍或报考学校受限制。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宪法第33条增加一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此问题在于使学生知道,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执政为民、保障人民利益的观念也在增强,我国公民将更充分地享有更多的权利。
接下来以“头脑风暴”抢答的方式,激励学生回顾知识,解决第四个问题:
4.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在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要求他们为权利归类,学习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问题,“温故而知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正如刚才提到的,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等一系列公民权益如何保障的新问题日渐凸显。引出第五个问题:
5.为什么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居住、迁徙自由等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社会储备,学生会通过对我国人口现状等的分析来作出解释,更深的原因涉及面较广,教师不必过多延伸。
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宪法等法律在规定权利时是实事求是的,公民权利是真实的。
公民权利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完全割裂的,因此问题的设置也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在五个问题分析解决以后引导学生看书,进一步明确权利的特点。
既然是特点,它就应该是我国特有的。为此引入美国大选的例子,这是一个时政知识,又是学生的兴趣点:
漫画《驴象之争》:
2004年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布什和克里竞选资金预计将达到五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由于国家性质等问题学生没有学过,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美国普通民众根本无力参加竞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口号下掩盖的是事实上的不平等。我们和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决难点采用“看剧说法”的方式,对于重点知识“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则采用“演剧说法”的方式。通过学生参演更深入的亲身体验社会百态,再次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剧情:在一辆行使公共汽车上,有一位乘客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他要求司机帮助解决……
你认为司机、丢钱乘客、其他乘客等会有哪些做法和反映呢?请接续表演、自愿结组,每组表演时间不得超过一分半钟。
学生设立的情景可能会有以下几种:1、司机不管 2、司机要求对所有乘客搜身检查:乘客都顺从的接受搜身检查,或者有的乘客不同意,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打架现象。3、司机售票员求得乘客们的理解,将车开到派出所,寻求警察的帮助等等。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可能会有很多情况,教师应根据实际控制学生展演的时间。
如果学生只谈出错误做法,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所演剧中人物的行为,错在哪儿,为什么错,正确的应该怎么办。
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人物行为的评价,认识到应该“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当学生的演示无法涵盖我们要达到的要求时,教师可以亲自参演,比如可以扮演抓住的小偷,抵赖说:“钱现在在我手中,你们不能拿走,我也享有财产所有权呀。”这当然会激起学生的反驳,“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但国家只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以非法手段谋取是不受保护应受到制裁。”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了权利还不够,要从四个方面作起才会依法行使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如何维权,应该让学生进一步回顾: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侵害时怎么办?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怎么办?进一步使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由于剧中情境是“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不可避免会涉及权利义务关系应该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对知识的学习为的是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学生自己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我提高之后通过课外探究的活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对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之后,我设计了课外探究活动:
(1) 社会调查:调查我市公民自身权利知多少?公民维权途径知多少?
了解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并针对调查状况,就提高公民权利一事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 开展“天天3.15活动”,利用节假日进行“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并向有关消费者提供维权帮助。
之所以如此设计教学过程 ,我认为是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
1. 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所学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增强公民权利意识。
2. 通过讨论调查社会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学会与人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3. 通过学生分析并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13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表现
(3)、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
(4)、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5)、正确行使权利
2、 能力目标
(1)、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2)、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3)、联系实例,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情感目标
3、 情感目标
(1)、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情感,培养国家观念。
(2)、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和权益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
1、 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优点和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2、 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和越权行使权利;哪些行为必须去做,哪些行为不得去做。
三、教学重点
1、 公民权利的特点
2、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3、 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四、教学难点 :我国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初二年级我们学习了很多法律常识,其中主要学习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很多权利,比如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劳动权,选举权……,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会成为公民的合法权利?(请同学回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有法律的规定,才能成为公民合法权利)要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就必须知道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所享有的权利就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一、 公民权利的特点
(一)、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1、平等地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2、平等地承担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
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李嘉廷是个高官,谢霆锋是个名人,科学家对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是有功之臣,当他们没有在法律范围内享有权利的时候,面对法律,不论他们是谁,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以上三种表现是不加任何条件的。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请同学回答:在我国,任何组织、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特权。)
提问:在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谁来享有?(回答:人民)我国公民权利的主体是人民,这就是权利第二个特点: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二)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1、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
提问:在我国是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够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回答:不是)提问:那么是些什么人能享有权利呢?(回答: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提问:这些人在我国人口中占有比例是怎么样的?(回答:占有绝大多数)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不能享有权利呢?(回答:被剥夺权利的人,比如被判刑的人没有人身自由权,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的权利,被判死刑的人没有生命健康权)
2、享受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提问:绝大多数能享受权利的公民到底享受哪些权利呢?(回答:人身权利、人格尊严、受监护权、继承权、受教育权、选举权、劳动权、结婚自由、在经济生活中的各项权利)
出幻灯片:各种权利的表现,学生能分辨出来。
我国公民享受很多种的权利,这就是公民权利特点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的第2个表现:享受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三)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1、法律确认能够实现的权利
我们都知道公民享有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受到法律的保护。问题是法律以什么原则来确认公民权利的呢?(回答: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国法律确认的权利能不能实现?(回答:能够)老师说,你们必须都要长到1米8的个子,这现实吗?不现实,这是虚假的。如果让你们都长到1米5可以吗?可以,这就是真实的。我国法律确认的权利能不能实现?(回答:能够)权利就是真实的。我国法律对那些不能实现权利不做规定,这就保证了什么?(回答:保证了公民所享有的权利的能够真实的实现)
公民权利是真实的,能够兑现的,不是虚假的。
2、权利的实现有保障
提问:我国怎么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受教育权和选举权实现保障问题
过渡:提问:我们在第九课学过,公民权利指的是什么?(回答: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范围内,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也就是告诉我们,写在法律里的权利,有的要公民做出一定的行为才能享有法定权利。
我们看课本上小勤的行为。她有没有合法的权利?但是最后她的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享有。这里有一个问题了,我们要怎么样行使写进法律里的权利呢?(回答:要依法行事,依法行使权利)
二、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出幻灯片:就在我们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时,就有一些人利用这一特殊时期,高价出售或投机倒把非典药物敲诈顾客、消费者。他们虽然有权利获得经济收入,但是他们用非法手段,这就不是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了。
宪法和法律确认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只应享受合法权利,而不能在合法权利之上谋求非法利益,否则会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出幻灯片:内容略。学生讨论。线索:消费者有什么权益?这个消费者在行使自己合法权利的时候采用的方式是否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他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
所以,全班朗读: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法律规定的权利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否则会侵害他人的权利,自己所奢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三)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出幻灯片:1结婚图片。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否则就是不被法律保护的无效婚姻。2选举图片。要进行选民登记、提名候选人、投票选举,负责就没有选举权利。3集会、游行、示威是我们的政治自由,但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去做,才能确保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顺利进行。否则,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利的公民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四)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出幻灯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
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当按照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我们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做一个自觉守法、在宪法范围内享受公民权利的好公民。
三、小结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14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具有学科思想教育的总结和落脚点的性质。从思想教育来说,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上。从知识结构来看,上下册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轴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依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15课的总结,又是对其的深化。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下:
(1)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
运用――结合身边的实例,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进行讨论,分析和判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划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3)觉悟目标
学习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学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律己,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习惯。
3、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4、教学难点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依据:由于初中生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法制观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常发生,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懂得依法维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采取忍声吞声或采取非法报复等手段,都是错误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说方法
1、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讲解中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为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具体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事例外,还应多举一些影响比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的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
(2)讨论法。在上述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两个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对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这些案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件处理说明了什么观点?并可以要求学生也举一两个有关的案例。
(3)比较法。如在讲述“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时,可以例举一个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受到不法侵害时,逆来顺受、忍气吞声、非法报复、依法维护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正确的行为。
(4)充分利用幻灯、录像机等教学设备和仪器,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教学节奏。
2、说学法
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识记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原理,来分析有关的案例,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同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三、说程序
导入 新课(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回忆一下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目录并进行提问:“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权利。”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总结,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并点出在了解这些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新课讲解(30分钟)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应当点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决定了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17――118页中的事例,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再例举有关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并加以提问“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级领导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们违法谋取权利,想得到个人的特权和好处,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义务;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强调: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试一试”小栏目进行课外讨论。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三课中关于“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一目(教材第65――66页),点明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权利的主体,这反映出我国公民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享有权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灯片显示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同时,请学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国家的哪些法律确认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哪些保障?并进行提问。
教师归纳:说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规定和保障,有选举制度的具体规定来落实,并且有物质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可以用幻灯片显示有关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中的有关资料和竞选费用,对比说明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
然后对照课文中真实性两个方面的表现,学生就会比较清楚地明白这两个观点。
小结:通过对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的讨论,分析和学习,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而且还真实可靠,这充分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为我国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确把握,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课本第120――122页共有五个案例和一个资料,可以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讨论,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时要求先简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论述公民如何行使权利。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评分,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案例并说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和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我们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课堂练习:(5分钟)
1、如何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2、为什么说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3、作为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作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护法。我们了解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知法,而能够依法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是守法、护法的表现。
课外练习:(用幻灯显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经常在深夜放音乐,吵得邻居刘华等无法休息。有天夜里,刘华向朱某提出意见,而朱某认为听音乐是他的权利,不但不听劝阻,而且在争执中反而把刘华打伤。此后,刘华只好忍气吞声。刘华的弟弟刘刚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伙同两位朋友闯进朱家将朱某狠狠揍了一顿。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中朱某、刘华及刘刚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这一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加以分析。
四、板书设计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1、平等性:含义及表现
2、广泛性:表现
3、真实性:表现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15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具有学科思想教育的总结和落脚点的性质。从思想教育来说,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上。从知识结构来看,上下册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轴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依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15课的总结,又是对其的深化。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下:
(1)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
运用――结合身边的实例,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进行讨论,分析和判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划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3)觉悟目标
学习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学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律己,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习惯。
3、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4、教学难点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依据:由于初中生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法制观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常发生,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懂得依法维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采取忍声吞声或采取非法报复等手段,都是错误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说方法
1、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讲解中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为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具体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事例外,还应多举一些影响比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的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
(2)讨论法。在上述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两个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对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这些案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件处理说明了什么观点?并可以要求学生也举一两个有关的案例。
(3)比较法。如在讲述“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时,可以例举一个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受到不法侵害时,逆来顺受、忍气吞声、非法报复、依法维护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正确的行为。
(4)充分利用幻灯、录像机等教学设备和仪器,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教学节奏。
2、说学法
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识记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原理,来分析有关的案例,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同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三、说程序
导入 新课(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回忆一下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目录并进行提问:“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权利。”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总结,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并点出在了解这些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新课讲解(30分钟)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应当点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决定了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17――118页中的事例,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再例举有关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并加以提问“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级领导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们违法谋取权利,想得到个人的特权和好处,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义务;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强调: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试一试”小栏目进行课外讨论。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三课中关于“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一目(教材第65――66页),点明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权利的主体,这反映出我国公民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享有权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灯片显示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同时,请学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国家的哪些法律确认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哪些保障?并进行提问。
教师归纳:说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规定和保障,有选举制度的具体规定来落实,并且有物质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可以用幻灯片显示有关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中的有关资料和竞选费用,对比说明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
然后对照课文中真实性两个方面的表现,学生就会比较清楚地明白这两个观点。
小结:通过对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的讨论,分析和学习,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而且还真实可靠,这充分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为我国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确把握,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课本第120――122页共有五个案例和一个资料,可以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讨论,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时要求先简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论述公民如何行使权利。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评分,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案例并说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和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我们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课堂练习:(5分钟)
1、如何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2、为什么说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3、作为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作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护法。我们了解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知法,而能够依法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是守法、护法的表现。
课外练习:(用幻灯显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经常在深夜放音乐,吵得邻居刘华等无法休息。有天夜里,刘华向朱某提出意见,而朱某认为听音乐是他的权利,不但不听劝阻,而且在争执中反而把刘华打伤。此后,刘华只好忍气吞声。刘华的弟弟刘刚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伙同两位朋友闯进朱家将朱某狠狠揍了一顿。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中朱某、刘华及刘刚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这一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加以分析。
四、板书设计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1、平等性:含义及表现
2、广泛性:表现
3、真实性:表现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1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表现
(3)、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
(4)、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5)、正确行使权利
2、 能力目标
(1)、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2)、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3)、联系实例,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情感目标
3、 情感目标
(1)、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情感,培养国家观念。
(2)、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和权益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
1、 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优点和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2、 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和越权行使权利;哪些行为必须去做,哪些行为不得去做。
三、教学重点
1、 公民权利的特点
2、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3、 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四、教学难点 :我国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初二年级我们学习了很多法律常识,其中主要学习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很多权利,比如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劳动权,选举权……,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会成为公民的合法权利?(请同学回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有法律的规定,才能成为公民合法权利)要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就必须知道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所享有的权利就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一、 公民权利的特点
(一)、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1、平等地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2、平等地承担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
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李嘉廷是个高官,谢霆锋是个名人,科学家对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是有功之臣,当他们没有在法律范围内享有权利的时候,面对法律,不论他们是谁,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以上三种表现是不加任何条件的。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请同学回答:在我国,任何组织、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特权。)
提问:在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谁来享有?(回答:人民)我国公民权利的主体是人民,这就是权利第二个特点: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二)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1、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
提问:在我国是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够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回答:不是)提问:那么是些什么人能享有权利呢?(回答: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提问:这些人在我国人口中占有比例是怎么样的?(回答:占有绝大多数)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不能享有权利呢?(回答:被剥夺权利的人,比如被判刑的人没有人身自由权,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的权利,被判死刑的人没有生命健康权)
2、享受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提问:绝大多数能享受权利的公民到底享受哪些权利呢?(回答:人身权利、人格尊严、受监护权、继承权、受教育权、选举权、劳动权、结婚自由、在经济生活中的各项权利)
出幻灯片:各种权利的表现,学生能分辨出来。
我国公民享受很多种的权利,这就是公民权利特点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的第2个表现:享受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三)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1、法律确认能够实现的权利
我们都知道公民享有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受到法律的保护。问题是法律以什么原则来确认公民权利的呢?(回答: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国法律确认的权利能不能实现?(回答:能够)老师说,你们必须都要长到1米8的个子,这现实吗?不现实,这是虚假的。如果让你们都长到1米5可以吗?可以,这就是真实的。我国法律确认的权利能不能实现?(回答:能够)权利就是真实的。我国法律对那些不能实现权利不做规定,这就保证了什么?(回答:保证了公民所享有的权利的能够真实的实现)
公民权利是真实的,能够兑现的,不是虚假的。
2、权利的实现有保障
提问:我国怎么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受教育权和选举权实现保障问题
过渡:提问:我们在第九课学过,公民权利指的是什么?(回答: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范围内,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也就是告诉我们,写在法律里的权利,有的要公民做出一定的行为才能享有法定权利。
我们看课本上小勤的行为。她有没有合法的权利?但是最后她的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享有。这里有一个问题了,我们要怎么样行使写进法律里的权利呢?(回答:要依法行事,依法行使权利)
二、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出幻灯片:就在我们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时,就有一些人利用这一特殊时期,高价出售或投机倒把非典药物敲诈顾客、消费者。他们虽然有权利获得经济收入,但是他们用非法手段,这就不是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了。
宪法和法律确认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只应享受合法权利,而不能在合法权利之上谋求非法利益,否则会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出幻灯片:内容略。学生讨论。线索:消费者有什么权益?这个消费者在行使自己合法权利的时候采用的方式是否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他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
所以,全班朗读: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法律规定的权利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否则会侵害他人的权利,自己所奢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三)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出幻灯片:1结婚图片。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否则就是不被法律保护的无效婚姻。2选举图片。要进行选民登记、提名候选人、投票选举,负责就没有选举权利。3集会、游行、示威是我们的政治自由,但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去做,才能确保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顺利进行。否则,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利的公民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四)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出幻灯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
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当按照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我们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做一个自觉守法、在宪法范围内享受公民权利的好公民。
三、小结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篇17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具有学科思想教育的总结和落脚点的性质。从思想教育来说,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上。从知识结构来看,上下册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轴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依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15课的总结,又是对其的深化。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
运用——结合身边的实例,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进行讨论,分析和判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划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3)觉悟目标
学习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学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律己,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习惯。
3、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4、教学难点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依据:由于初中生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法制观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常发生,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懂得依法维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采取忍声吞声或采取非法报复等手段,都是错误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说方法
1、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讲解中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为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具体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事例外,还应多举一些影响比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的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
(2)讨论法。在上述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两个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对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这些案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件处理说明了什么观点?并可以要求学生也举一两个有关的案例。
(3)比较法。如在讲述“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时,可以例举一个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受到不法侵害时,逆来顺受、忍气吞声、非法报复、依法维护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正确的行为。
(4)充分利用幻灯、录像机等教学设备和仪器,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教学节奏。
2、说学法
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识记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原理,来分析有关的案例,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同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三、说程序
导入新课(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回忆一下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目录并进行提问:“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权利。”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总结,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并点出在了解这些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新课讲解(30分钟)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应当点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决定了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17——118页中的事例,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再例举有关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并加以提问“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级领导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们违法谋取权利,想得到个人的特权和好处,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义务;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强调: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试一试”小栏目进行课外讨论。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三课中关于“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一目(教材第65——66页),点明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权利的主体,这反映出我国公民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享有权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灯片显示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同时,请学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国家的哪些法律确认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哪些保障?并进行提问。
教师归纳:说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规定和保障,有选举制度的具体规定来落实,并且有物质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可以用幻灯片显示有关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中的有关资料和竞选费用,对比说明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
然后对照课文中真实性两个方面的表现,学生就会比较清楚地明白这两个观点。
小结:通过对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的讨论,分析和学习,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而且还真实可靠,这充分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为我国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确把握,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课本第120——122页共有五个案例和一个资料,可以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讨论,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时要求先简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论述公民如何行使权利。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评分,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案例并说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和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我们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课堂练习:(5分钟)
1、如何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2、为什么说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3、作为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作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护法。我们了解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知法,而能够依法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是守法、护法的表现。
课外练习:(用幻灯显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经常在深夜放音乐,吵得邻居刘华等无法休息。有天夜里,刘华向朱某提出意见,而朱某认为听音乐是他的权利,不但不听劝阻,而且在争执中反而把刘华打伤。此后,刘华只好忍气吞声。刘华的弟弟刘刚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伙同两位朋友闯进朱家将朱某狠狠揍了一顿。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中朱某、刘华及刘刚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这一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加以分析。
四、板书设计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1、平等性:含义及表现
2、广泛性:表现
3、真实性:表现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