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通用17篇)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通用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通用17篇)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1

  《期行》《乘船》两则短文都以“诚信”为主旨,告诉人们要重诺守信。七年级学生初接触文言文,在教学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疑难词句,体会短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要求学生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法学法]

  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l•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3•创读。

  (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共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四)总结

  (五)作业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2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离开。 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约定 。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引:拉 。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 7、“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8、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导入:请同学讲述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古代小说所记得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刘义庆编著。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 疏通句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组)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怎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交代咏雪背景只有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书官宦之家,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当然是谢太傅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主讲人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来了两个答案,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但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4、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都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一大特点。 

  四、 拓展延伸: 

  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表达的是什么情感?(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 

  五、布置作业: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第二课时 

  一、 检查第一篇的学习情况。 

  二、 疏通句篇:《陈太丘与友期》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 

  1、 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1) 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2)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3)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4)《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所以……) 

  (5)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5、 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 

  6、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四、拓展延伸: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为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问题:(1)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内容。(2) 陈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有无功德吗? 

  五、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客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时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王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4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 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猜谜语导入。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万片,

  飞入芦花皆不见。

  (谜底:雪花)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1)介绍刘义庆

  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 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把握重点字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 空中撒盐差可拟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1、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颖?为什么?

  飞扬之态 形似

  柳絮因风起 轻盈之雅 神似

  文化内蕴 韵味

  六、 拓展延伸

  1、 欣赏古人对飞雪的描写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作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苏轼

  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

  -------------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有韵味。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 初读课文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词、句圈出来,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把握重点字词:

  a、与友期行 :约定  太丘舍去 :放弃;离开  去后乃至 :才;到

  相委而去 :丢弃  则是无信 :信用     下车引之 :拉

  入门不顾 :回头看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

  b、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教师补充:平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2、把握重点语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现象)

  ①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朋友)过了正午还没有到来。

  ②(家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复述时注意以下问题: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友人、元方)

  2.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通过有关语句确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四、三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

  1.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文中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通过有关语句确定。(交流讨论。)

  a、陈太丘

  诚实守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b、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能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

  c、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真无邪的表现)

  2、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

  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 ――顾炎武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 谚语

  2.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a.友人:

  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 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b.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7

  课文解读: 

  本文故事性强,对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所以学习起来会很容易。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设计依据: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2.关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倡导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3.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画,大家猜猜老师想画的是什么?(老师画一简笔画树,树干上的枝*手面用来写人名,几个直线就可完成此棵树)学生答:树。教师:真聪明!对!这是一棵树,而且是棵“聪明树”!凡是名字被写到树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聪明!我们在小学学到了我国古代哪些聪明少年?请告诉老师,我将把他的名字写到“聪明树”上。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字词识读,理解文意 

  1.读学生自读,把握节奏:请大家先自由的将课文读一遍,当你能够流利朗读的时候请举手,最先举手并流利朗读课文的同学,你的名字将被写在“聪明树”上。(待学生举手后请学生朗读,师生订正后并请其他同学评判是否可上“聪明树”。) 

  2.问自读提问,词句积累:俗话说,学习贵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现在请大家结合书下的注释看书,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句,如果有请举手告诉大家,由同学和老师帮你解决,问题提的最好的同学,你将是最会提问的聪明学生,“聪明树”上的位置已经帮你留好了!(学生提问,师生互答) 

  3.背比赛背诵,培养能力:大家问题提的都很好。老师还想知道我们班上哪位同学最会背书。《咏雪》一文只有六句话,现在请你开始背诵这则故事,当你能的时候请举手,你的名字将会从“聪明树”会背的枝丫上长出来。(学生读书、背诵、上“聪明树”) 

  4.述创新讲述,发展思维: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想上“聪明树”的话就必须创新,试着用陈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讲述。(老师提示故事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样才能讲的生动。讲的好的上“聪明树”) 

  三、问题研讨,拓展思维 

  1.分组讨论一:现在“聪明树”上已有了许多聪明的少年,《咏雪》一文中也有两个聪明的少年,现在如果他们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上“聪明树”,你同意谁上?为什么? 

  2.分组讨论二:第二则故事中友人已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如果失礼他将不能上“聪明树”,你是否同意陈元方上“聪明树”?说说理由。 

  四、知识迁移,搜理积累 

  现在“聪明树”的顶端还有两个位置,名字被写到这个位置的人你将是最聪明的。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现在老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思考:《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还能不能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说的好,你的名字将被写到聪明树的顶端。 

  五、激情总结 

  今于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认识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让我们今后每节课都能像今天这节课这样聪明,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聪明树”浇灌的更高更大!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

  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识。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三、自主学习,探究理解。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3)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四、启发思考,明确寓意。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板书:《世说新语》二则

  管宁割席

  聪明的王宁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文说明】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了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不仅有我们所熟悉的司马光、孔融,还有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出示板书课题――《世说新语》二则)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版权所有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诵读课文

  1.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拟”(相比)、“未若”(比不上)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

  1.《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

  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拓展延伸: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摘抄形容的飞雪诗句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10

  25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11

  《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两名同学讲述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一、 导入 : 同学们,在古代这样的聪颖机智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 疏通句篇:《咏雪》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2、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3、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4、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四、 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1、 结合书下注释,自主学习,理解句意、文意。

  2、 四人一小组复述课文。

  3、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也可由教师提出。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当时的氛围是怎样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五、拓展延伸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飞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六、小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扩写《咏雪》。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咏雪

  谢安: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对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改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咏雪》。

  二、 疏通句篇:《陈太丘与友期》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

  三、 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1、 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复述课文,质疑解惑。

  2、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点如何?

  明确: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

  4、朗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四、拓展练习:

  1、解释加粗词语:(1)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  去日苦多

  (3)入门不顾  瞻前顾后   (4)下车引之  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  舍己为人   (6)则是无信  信口开河

  2、翻译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3、拓展阅读: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12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大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学习一些摹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学习古人机智、诚实等美德

  一、 疏通句篇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2、 请学生试读课文3、 教师范读4、 学生齐读

  二、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1、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2、 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地(2) 空中撒盐差可拟   拟:比,比拟(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    乃:才(5)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会,约定。  委:舍弃。(6)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2) “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前者较有韵味)(3)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5)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6) 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7) 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来。4、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三、 拓展延伸1、 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为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1)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内容。(2) 陈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有无功德吗?

  作者邮箱: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14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

  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

  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约定时间 外出  b、超过 才

  c、舍弃 离开    d、惭愧 拉 回头看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3、南朝宋 刘义庆

  4、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5、b

  6、⑴ 约定  ⑵ 才  ⑶ 化  ⑷ 一会儿,不久

  7、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中主旨。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期行》

  一、导入: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简介《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二、示标:

  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

  内容:生字词,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读课文:

  (1)字音:尊君在不fǒu 陈 shí 太丘舍shě去

  (2)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时年/七岁

  四、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翻译

  方法: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

  (二)学生自读,讨论,译讲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重点词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期:约定,动词。(今为日期,名词)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过了中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舍:舍弃。去:离开(今义为前往)

  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歉意。惭:惭愧。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不回。顾:回头看。

  四、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三

  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要求:

  1、说说《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2、你对元方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补充,订正。

  1、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元方以礼责怪父友。

  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

  2、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五、当堂训练

  讨论: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对吗?(提示: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

  【板书设计】 期行

  元方: 聪明 机智 明理 诚信

  客人: 无信 无礼 改过

  第二课时 《乘船》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懂得了守时、守信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再学习《乘船》(板书课题)

  二、示标

  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

  内容:生字词,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读课文:

  (1)字音:华歆xīn 辄zhé 邪yé

  (2)王/欲舍/所携人 宁/可/以急相弃邪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四、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翻译

  方法: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

  (二)学生自读,讨论难点,译讲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重点词句:

  有一人欲依附: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同行。依附:搭船同行(今义为依托)

  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幸:幸而,恰巧。可:肯,同意(今义为可以)

  后贼追至: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贼:作乱的人(今义为偷东西的人)

  正为此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耳:语气助词,罢了(今义为耳朵)

  四、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三

  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要求:

  思考下列问题:

  1、〈〈乘船〉〉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觉得华、王二人孰优孰劣,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补充,订正。

  (1)学生自己复述。

  (2)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可提示:华的信)

  (3)启示:一个人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五、当堂训练

  讨论交流:〈〈期行〉〉与〈〈乘船〉〉这两则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从写法和主旨两方面来谈)

  点拨:

  1、写法上短小精悍,但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

  2、主旨:〈〈期行〉〉讲守时,〈〈乘船〉〉讲守诺,都是诚信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乘船

  难之在前

  华歆 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乘 后则救助

  船 纳之在前

  王朗 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后则欲舍

  中心: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16

  昨天利用两节课的时间上完了《世说新语》中的两篇短文,上完后有了一点感想:

  首先是对于学生们的,学生们喜欢游戏,喜欢将知识放在游戏中学习,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们玩游戏,学生们就会来劲,而一旦游戏没有了,学生们的热情就退下去了,因此如何让学生的热情之火越烧越旺,使学生们的学习激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这是我要考虑的事情。但是不要只让学生们关注游戏,而没有在游戏中忽视学习,甚至忘了学习。例如在《咏雪》一文中,我选取了三句话,“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未若柳絮因风起”让学生们激情表演,同学们在对课文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这三句诗演绎的淋漓尽致,也感受到了诗中的意境,从而在比照中得到了学习与领会,还有就是《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也是在学生们对于课文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讨论诚信的问题,并举例说明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拥有诚信就会拥有一切,而失去诚信就会失去一切”在活动中并且组织学生进行抢答,对于文言词语也掌握的很好,当然要想让学生们记忆深刻还得需要平时的练习,否则课堂的效果维持的并不持久。

  其次是对于自己的提升,学生们喜欢什么,自己就得准备什么,上什么东西,学生们想听到什么东西,事先还是要多去考虑的,否则学生们不愿意听,上课不来激情,那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就会浪费一节课,因此在上课的前几天我就开始琢磨这个课该怎么去上,免得乱手乱脚的,并且效果一定不好。例如这个《世说新语》还没讲完,我又在琢磨《皇帝的新装》该怎么上了,是让学生们自己讲,还是自己演,要怎么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第一节课让学生们自己分角色朗诵,在第二节课让学生们进行辩论。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能力培养点:

  赏析文中简练生动的语言。

  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

  情感体验点:

  体验偶得佳句的喜悦与被小孩批评的不自在。

  教学重、难点:

  1、《咏雪》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

  2、《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课文类型:

  讲读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短小精悍、耐人寻味 简练生动、针锋相对

  (人物)

  语言、动作、神态

  教学后记: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通用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