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通用12篇)
《西湖》 篇1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西湖》 篇2
教学内容:《6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写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字词:“掠、堤、垂、初、素”的读音;“华”在本文“华灯”中念第二声是装饰精美的意思,“浮、素、掩、初”的写法;“犹如”的意思。
2、重点句子/比较难懂的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3、段: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我们一起去看西湖的山、湖。
3、出示课题:西湖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
2、学生自渎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三、检查自渎
1、出示词语:
杭州 远眺 连绵起伏 犹如 典雅 轻柔 掩映 一般 心旷神怡
素有 明净 镶嵌 轻拂 山峦 硕大 掠过 绸带 阮公墩 仿佛
(1)自己先读一读。
(2)谁愿意来读一读?(开火车读)
(3)谁来说说容易读错的字,给大家提个醒?
(州、硕是翘舌音,净是后鼻音,峦、掠是边音)
(4)齐读
我的十分钟
你觉得哪些词最难写?容易写错?
在这些词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谁能帮助他?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掩映:彼此遮掩,互相映衬。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5)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你能读好这篇优美的文章吗? 自由读一读
(6)指名读: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2、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在书上画出来,指名回答)
板书: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教师描述引读: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素来”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这一小节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教师小结:为什么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老师不明白,今天就请小朋友们回家仔细的读一读课文,也可以找一些资料,明天上课的时候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四、作业设计
1、生字描红。
2、比较字形组词:
棉( ) 优( ) 掩( ) 淡( ) 般( ) 令( )
绵( ) 犹( ) 淹( ) 谈( ) 股( ) 今( )
3、选字填空
颗 棵
一( )树 一( )花生仁 一( )明珠 ( )粒饱满
印 映
倒( ) ( )章 脚( ) ( )照
4、拓展阅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复习,巩固生字。
一、检查复习:
1、复习检查生字词。
2、为什么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你们都读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谁来为大家读一读。
3、指名朗读,读中作答(回答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景色来朗读)
4、启发想象: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
5、是啊,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那些句子写出了山美?(自己在文章中找一找)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回答(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
2、西湖的山美在哪里呢?从文中找出形容山美的词语。
指名回答(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3、你能看出山的颜色吗?找出描写颜色的词:青、绿、浓、淡
4、是啊,西湖的山不仅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还色彩秀美,真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啊!谁愿意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西湖的山?
指名读(多个,注意读出山的美妙意境) 齐读
5、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大家通过朗读,用你的声音,把群山连绵起伏的景象读出来了,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指名读
6、西湖的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像一面硕大的银镜,一闪一闪的湖面)
硕大是什么意思?作者把湖面比做什么?这面镜子是静止不动的吗?
我的十分钟
7、自己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西湖湖面的景色,仿佛自己就站在西湖边上,用自己话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8、真美呀!谁来读一读书上的句子(指名读)注意读出感情
9、作者站在湖边眺望,远山近水皆有情。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了吗?请用朗读告诉老师。齐读
过渡:西湖不仅是山美水美,还有更美的景色呢,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
自己去读一读,找一找。指名回答(朗读相关的句子)
2、“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哪儿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
3、出示: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
湖心的三个小岛 ,仿佛仙境一般
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四人一小组互相读一读,要让你的小伙伴感觉到真的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选出最好的,在班上读一读。
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做两条翠绿飘带,迎风飘逸;蓝天、绿岛、白云在水波中晃动,时时发出变化莫测的光泽,反映出飘渺神奇的湖光,仿佛传说中的仙境。于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反问句加重语气)
4、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西湖仙境,看谁能带我们进入仙境)
过渡:迷人的月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第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2、作者把月下的西湖比做什么?又把华灯倒映在湖中比做什么?
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3、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五、总结全文,朗读品味
1、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好文章,我们应该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
生朗读练习。
2、教师总结:从大家的朗读声中,从大家的神情,我看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
板书设计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智慧瞬间:
《西湖》 篇3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这一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快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欣赏情趣,调动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材解读:
苏教版第小学语文第五册《西湖》一课,本文是本单元介绍祖国美丽山川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比喻运用贴切、生动、自然,文笔通达流畅。因此,本课的学习应将这些优美的句段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品读和背诵为主,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
(二)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教学准备
1、课件设计。
2、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资料、及图片,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收订和处理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上面这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示句子)“苏杭”指哪里,你知道吗?(板书:杭州 “杭”是生字,跟读)。
2、你觉得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而西湖(板书: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说明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你知道吗,杭州向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出示文字)指名读,齐读。这句话中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吗?(理解:素有 选择词义)
4、你去过杭州吗?杭州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哪里呢?(板书课题)西湖给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学生多聊一聊)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出示文字)
5、齐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镶嵌 结合生活中妈妈的戒指理解)
(先让去过杭州的学生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聊一聊对西湖的印象,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让没去过西湖的同学对那里产生了想了解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图文结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的摄像图片去游览一下西湖,好吗?请大家一边看一边听课文录音,等会儿请大家来说说看过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灯片,同时播放课文录音)
2、生谈感受。
(通过幻灯片的放映,课文的配音朗读,让学生游览西湖,感受西湖的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了较真切的感受,也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
3、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读了,那就读吧,读的时候要做到: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碰到生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并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轻轻用铅笔打个问号;(3)读完后标好小节。
4、 检查自学效果: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
(1) 出示词语(带拼音):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素有 连绵起伏 淡 犹如 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心旷神怡 夜幕初垂
①重点指导:前鼻音:绵、淡、掩、般翘舌音:初 后鼻音:令
②去掉拼音读。
5、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聪明。现在请4个小朋友来读课文,边读(听)边想: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
6、教师描述引读,初步学习第1节: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①学习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
字典上共有 种解释:abc这里选第种。
②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为什么西湖会被称为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节课再学习。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换一换:绵――棉 犹――优、忧 浮――乳 掩――淹
加一加:令――铃、岭、冷、领
2、 如何把字写漂亮?
重点提醒:掩:左窄右宽,“大”要舒展,盖住“电”;
? 般:注意“舟”的笔顺;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几”;
? 初:左右部分的起笔一样高。
?
四、作业:
1、钢笔生字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书: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看,远处就是西湖!
1、出示“西湖”的图片。
(1)眼前的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柳丝轻拂的图片)(学生自由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自由读第二段)
思考: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书
a:你觉得这山怎样?(板书: 山峦)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引导理解:层层叠叠,读一读、连绵起伏、)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看图引说,这山绿,--有浓--有淡:让我们看了感觉就像一幅优美-----)
( 那你能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齐读。) 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b:你还看到了什么?(板书:湖水)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觉得水怎样?美在哪里?
“犹如” 可以换成“好像,仿佛”,"硕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湖面看作“银镜”?
静静的湖面有了这白鸥,显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这两句读好吗?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指名读,齐读。
2、站在湖边眺望,真是远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我们一起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吧!(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第2自然段。)(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这美丽的山水景色)
3、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西湖之美,使人赏心悦目。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电脑出示画面)
1、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喜欢的景点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呢?
2、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所有这些景点都在这绿色的镶边之中。(看,出示图片,绿色镶边)
你喜欢西湖中的什么景点呢?
a:十里名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颜色很美,看多么秀丽雅致的孤山啊!)小结:西湖周围全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孤山在碧水之间,显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险峻,十分典雅。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它的美吗?(指名读)
b: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这里的白堤和苏堤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轼两位诗人。(板书:湖堤)
似青绸绿带的长堤在漂浮波动的水面上,有着一种动态的美(朗读体会)
c;湖心――仙境一般。(朗读体会)小岛在树木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十分迷人。(板书:小岛)
d:这连绵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镜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绸绿带的湖堤,树木掩映下的小岛,仿佛仙境一般。看了后我们感到十分舒畅,真是――“心旷神怡”啊!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读最后一句。
小结: 你还知道哪些景点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介绍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点。(曲苑风荷 柳浪闻莺)
3、说话练习: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 )
4、我们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读好吗?
西湖的美景使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每当秋高气爽,湖面平静如镜,明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景象。现在,请随我一起去游赏月下的西湖吧! (板书:夜游)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1)游客们,月下的西湖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
华灯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读这个比喻句。(板书:华灯)
(2)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板书:琴声)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2、指名读(电脑出示画面)
3、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4、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
齐读第一段。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6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西湖》 篇4
佚名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西湖在汉代以前是一个海湾,由于潮汐泥沙淤泥,形成了杭州平陆和泻湖。隋唐之际,湖水淡化,湖泊固定下来。因湖三面环武林山,曾称“武林水”。钱塘县治从灵隐山移至东面平陆后,湖处县境内,故名钱塘湖;因湖在城西,又称西湖。唐代同时并用这两个名称,北宋中期,西湖之名逐渐取代了钱塘湖。经过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辛勤治理,兴修海塘、疏浚湖泥,才使西湖不断完美。唐朝时期西湖已闻名全国。五代时期的吴越国(907-978)和南宋王朝(1127-1279)先后建都杭州(南宋时称临安),西湖面貌的改变尤为迅速。元朝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誉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此西湖驰名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面疏浚整治西湖,共挖出湖泥700万立方米,驳砌湖岸30公里;植树造林5000万株;新辟植物园、动物园、花圃和环湖公园4000亩;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得到了修整,其中属国家和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8个。目前,虎跑、龙井名胜古迹和净慈寺、天竺古刹已陆续整修;西湖十景已修复八景,南屏晚钟、雷峰塔也拟修复。
西湖以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寺庙古塔、碑刻造像和新建公园绿地组合而成。有湖不广,平静如镜;山多不高,绵亘蜿蜒;湖山依傍,自然尺度协调,显得妩媚多姿。“三面云山一面城”,是西湖的特点。西湖园林建设既突出了西湖风景的独特性,又注意了与地方特色相协调的整体性。因此,所有新建和扩建的园林都用大体量的乔灌木丛组成大小不同、疏落有致的空间,重视配置艺术,选择色彩丰富的树木花草作为园林的主景;亭、台、廊、榭等建筑物以及掇山、园林理水,只作为景区的点缀。其体型、姿态、色彩与妩媚、恬淡、宁静的西湖自然景观和宽阔的湖面融成一体,使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防止追奇猎古、曲折封闭的气氛,也避免建造林立的大厦和体型庞大的建筑物,取得了明朗、宽广、自然,园内园外浑然一体的效果。
现在的湖区水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周长15公里,面积5.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孤山是湖上一个大岛;苏堤、白堤把西湖分割为外湖、里湖、小南湖、岳湖和西里湖五个大小不等的水域;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湖。西湖南、北、西三面峰峦环抱,湖区面积49平方公里。南有吴山、夕照山;北有宝石山、葛岭;西有三台山、丁家山;外围有凤凰山、玉皇山、南高峰、北高峰、天竺山、灵隐山、玉泉山、栖霞岭等。群山中分布着虎跑、龙井、玉泉三个名泉和黄龙洞、烟霞洞、云栖、九溪十八涧等曲径洞壑名胜。
西湖有很多的古迹。东汉的《三老讳字忌日碑》,五代至宋元的飞来峰摩崖石刻,烟霞洞的造像,文庙的石经,东晋时的灵隐古刹,北宋的六和塔、保叔塔、雷峰塔,南宋的岳飞墓和岳王庙,清乾隆时珍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清光绪时创立研究金石篆刻的西泠印社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西湖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唐宋杰出诗人白居易、苏轼先后在杭任职时“募民开湖”,兴修水利,并留下许多吟咏西湖的名篇;南宋画家马远、陈清波曾作"西湖十景"的画卷,清康熙帝、乾隆帝为十景题字立碑。近代民主革命先驱秋瑾和现代文豪鲁迅的雕像均屹立在西子湖畔。
西湖的自然景色四时不同。西湖十景,楼、台、亭、榭同湖光山色相互辉映。春天,“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春花吐艳,彼伏此起;夏日,“曲院风荷”,荷花映日,湖面新绿一片;秋季,三秋桂子,香飘云外;冬来,“断桥残雪”,银装玉琢,放鹤亭畔,寒梅斗雪。清晨,“葛岭朝瞰”;薄暮,“雷峰夕照”;黄昏,“南屏晚钟”;夜晚,“三潭印月”和“平湖秋月”。
“西湖十景”展现了西湖朝暮晴雨春花秋月的自然景色。白居易诗:“湖山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苏轼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诗篇,就是对西湖风光的真实写照。
《西湖》 篇5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 新课:
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多少人赞叹她,歌咏她,为她梳妆,为她打扮。当年,白居易修筑了白堤,留下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苏东坡修筑了苏堤,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2.朗读体会:
齐读第1、5自然段,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思考:游览了哪些地方?而后讨论明确。
3.赏析第2~4自然段:
a)第2、3、4自然段,各着重描写了西湖的哪一处的“绿”?
b)灵隐山的“绿”:逼人的气势。
道旁苍翠欲滴
飞来峰上发黑发蓝
扑眼而来:峰下小径布满绿到……
冷泉亭遍体生凉
亭旁碧澄澄飞珠滚玉
细细体味,而后遐想片刻,齐声朗读。
第3句,总写灵隐之绿逼人的气势;第4~8句,具体写灵隐深浓逼人的绿;第1、2 句呢、是单写灵隐之绿吗?不,是总写游湖,“领略了一个'绿'字”,是第二部分的总领。
c)灵隐之绿,深浓,气势逼人,苏堤之绿呢?
第1句,总写西湖之绿各有不同的意趣。第2句,概括黄龙洞、屏风山、九溪十八涧绿的意趣。“幽”,幽深,千回百折,曲径通幽,颇具水帘洞、瑶琳仙境之神韵;“野”,浪漫奔放,无拘无束,是奔驰草原的野马,是疯疯巅巅的村姑,随心所欲,令人神思飞扬!“闲”,悠闲,是林中泉水,叮叮咚咚,是漫步湖边绿草地的淑女,信步所至,如行云流水。
哪苏堤之绿呢?
漫步烟、微雨
走着走着莽莽苍苍
绿茸茸、绿荫荫(色彩)
耕牛、牧人、树木、云霞(形状)
走近看时青苔青绿山水画(布局)
坚忍不拔(印象)
烟雨迷蒙,绿意悠悠,“如在画中”,是披着轻纱的少女,还是香烟缭绕的仙姑?令人心动,令人回味,真是意趣盎然!这段,写出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指名朗诵,点评。
d)灵隐之绿,深浓逼人;苏堤之绿,意趣盎然;哪花港之绿呢?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这“绿”,是什么绿?(满池的新荷之绿)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伟力!缘何有此幸遇,有此发现呢?
2.欣赏开头:
指名女同学朗读。
第1、2句,交代游湖的原因和时间。“第四次”,九年四度游西湖,说明了什么?(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美景百赏不厌,每次欣赏,都会有新的发现。)
这次一游西湖,幸运吗?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
满湖烟雨,栀子香弥漫:六月西湖烟雨迷蒙、栀子飘香的特有风光。
“没有……,没有……,没有……”,似是“不幸”,实乃大幸:两千年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一大胜事;一千年前,杜甫烟雨中来到泰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岂不快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风光四季如画,能在迷蒙的烟雨中、在清幽的栀子香中,遐想西湖美景,难道不是人生的一大美事吗?
面对这一派特有的风光,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东坡以为雨中西湖怎样?(“奇”)“奇”在哪里呢?须“仔细观赏领略”才是,这样就开启了下文。
3.欣赏结尾:
简要说说,从哪个角度道出雨中西湖之奇的?
西湖,真令人流连忘返!但千里送友总有一别,迷醉山水总有一回,作者是怎样结束这次游览的呢?
i.游时,烟雨迷蒙;游罢,已是晴光熹微。见到了怎样的美景?能借用苏东坡的诗句来描绘吗?(山色空蒙雨方好,水光潋滟晴亦奇)
ii.归途,发生了一件什么趣事?“一摸”、“欢蹦乱跳”,绘出了无限情趣。西湖醋鱼,名闻遐迩,能美味一番否?
iii. 上岸回眺,“真是个神奇的湖!”
难怪,九年四度来到西湖,,以后也许会有五度。六度……
4.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不愧为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西湖之绿,足以显现河山之秀美、河山之多姿!本文就是通过描写西湖之绿,赞美……。
说一说:引导从苗苗常青园、眼镜湖、植物园,让学生分别来说一说学校的绿
5.布置作业 :
游览学校某一景点,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游记。
《西湖》 篇6
一、教材分析
《西湖》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二单元中介绍祖国美丽风景的第二篇美文。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全文四个自然段,首段就点明了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接着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分别描写了远山、湖面的美丽、各景点的旖旎风光及月下西湖的美妙意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比喻运用贴切、生动、自然,文笔通达流畅。因此,本课的学习应将这些优美的句段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品读和背诵为主,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可以说,《西湖》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既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围绕“明确目标,有效设问,提高效益”这一主题,以“西湖,就是这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为核心,所有景点的教学围之它展开。抓住“远眺、近赏、夜游”这条主线,串起“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月下西湖的美妙意境”这三颗珠,从图片、语言等方面来进行赏析、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西湖的宜人景色;并在感悟中积累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感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下面我就今天所执教的第一课时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针对本课特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口头造句。
3、学习归纳自然段段意。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悟西湖的秀丽景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感悟语言,体会意境,丰富语言及文化积累。在教学中,我借助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创设情景,将音乐、画面和文字融为一体,使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以此来进行教学难点的突破。
五、教法、学法
1、情境创设法: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2、朗读体验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六、说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湖
1、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陈老师一起,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出示课题,齐读)
2、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赏,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看,远处就是西湖!(幻灯片播放一组西湖的图片,定格在课文插图:西湖全景图。)
3、眼前的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一开始,我就用一段优美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接着出示关于西湖的一组精美图片,使学生对本课所展示的西湖美景有所了解。最后让学生畅谈西湖印象,使学生在欣赏与交流中进入情境,走进西湖。】
(二)感受西湖
1、同学们说的真精彩,其他同学听的也很认真,我知道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走进西湖去欣赏一番。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开到32页,再去回顾一下课文。
2、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借助评价手册做了充分的预习,陈老师就来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效。
3、指名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每自然段读完,出示本段生字词,指名生读,齐读字词。
【设计意图:我们的学生已经进入三年级了,对字词的读音、词语的基本理解等要求也提高至课前预习的要求里。为了体现中年段预习能力的提高和预习的成效,我将生字词的检查与教学融合在文章的初读中,既检查了文章的朗读,也检查了生字词的掌握。】
(三)品味西湖
1、学习第一自然段
★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理解 “素有”、“明珠”
(2)齐读第一段。
【设计意图:“西湖,就是这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为本课教学的核心,通过重点词语“素有”、“明珠”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杭州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通过朗读,感悟其独特魅力,为后文“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和“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的学习埋下伏笔。】
2、学习第二自然段
★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飞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好看极了。
(1)你觉得这山怎样?(板书:山峦)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a、通过朗读自己读、指名、齐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山峦”、“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b、看图引说课文,这山绿,那山青,--有浓--有淡,让我们看了感觉就像一幅优美-----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评价朗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到山的数量多、颜色不同且富有层次之美,引说原文中对山的颜色的描写,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解决了难点。】
(2)你还看到了什么?(板书:湖水)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觉得西湖的水美在哪里?
△平静:怎么看出很平静的?(课文把它比作银镜,说明它很平静)
师:是的,镜子是很平的。把湖面比作镜子,就等于告诉我们,作者当时看到的湖面是风平浪静的。谁愿来读这句话?
师:有人知道“硕大”的意思吗?(让学生说,学生不会则由老师说)
师:说到“硕大的银镜”,你能想象出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吗?
师:真是太漂亮了。谁能读出它的大,读出它的美?(生读。关键是让学生读好“硕大的银镜”)
师:这句中的“犹如” 可以换成什么?(好像,仿佛)你能试着用“犹如”来说个句子吗?(说话训练)
出示:西湖岸边随风飘拂的柳丝,犹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
你可以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来填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补充句子。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口头造句。】
(3)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那两层意思?合在一起该怎么说?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归纳自然段段意。我们的学生已经进入中年段了,这就要求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用比较简洁的话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有助于他们对重点内容的把握和训练概括能力,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4)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第2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1)作为著名的风景名胜,西湖与我们南京的玄武湖一样有众多的景点。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景点,然后在地图上找出来。(电脑出示地图)
(2)交流课文写到的景点,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来。
【设计意图:本段的教学难点之一是学生缺乏“方位感”,读文章时头绪纷乱。这一环节主要用于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获得整体方位】
(3)把你喜欢的景点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呢?
(4)随机汇报,随机点出,随机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读读你最喜欢的景点,交流,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读书,尽情地说话,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因此,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体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设计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心旷神怡”。
(6)谁能像第二自然段那样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另一种归纳的方法,当列举众多景点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两个重要的景点,其他的用一个“等”字来代替。】
(7)请同学们自己来介绍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点。
(8)说话训练:你欣赏后有怎样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课上应该让学生品味语言,解开语言表达的密码,当然这样的渗透应是持久的,润物无声的。读和写融为一体,这就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印象西湖
七、板书设计
6、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近赏)
【板书是微型教案,注重实和趣,帮助学生梳理整篇课文学习的知识点,升华情感。】
《西湖》 篇7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题林安邸》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导入
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 览西湖美景。
生齐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1、如果你们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2、班里有谁去过西湖?请来大家介绍介绍!(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四)、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镶嵌 硕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学生逐段初读课文。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重点指导第二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
(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6、学生读完全文后,表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奖励西湖图片。)
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非常认真投入,欣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
9、齐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素 令(上下结构)
学生说说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写了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能体会作者以动静结合的勾勒渲染,使西湖美景跃然纸上,让读者感觉到:在盈盈湖水中,远山隐隐约约,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仿佛仙境一般。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这种自由、开放、多种形式的表达,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长。没有整个课堂的开放,就不会出现这种活力四射,个性充分张扬的教学效果。
《西湖》 篇8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文中比喻句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听过这句诗吗?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知道说的是哪儿吗?对,就是杭州西湖。师板书课题:6 西湖。齐读课题。今天,咱们就来认真学习这篇描写西湖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非常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这篇课文长,生字又多,挺难读的,是不是啊?我们小朋友待会要在这么多老师面前好好展示,先自己练练吧。听清要求:大声的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好吗?
2、出示生字词。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吹拂 一幅画 苏堤
指名读。指导读好:一幅画 和“副”比较。吹拂 苏堤。(图)
师简单介绍苏堤、白堤。
3、刚才的词语难不倒大家,现在来点高难度的。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四字词语。
你找到了吗?
出示: 柳丝轻拂 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 (出示图)
秀美典雅 心旷神怡
夜幕初垂 明月东升 轻风徐来
指名读。读得准。预设:你为什么“秀美典雅”读得这么轻柔啊?对,你不但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画面感,真了不起。自由读,指名读。
4、同学们,下面我们把词语送到到课文中去。第一排三个词,出现在课文的第二小节,谁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这是作者在哪儿看西湖?你从哪个词知道的。(放眼远眺)。板书:远眺。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我们就能发现,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5、那第二行词在第几小节?同样的方法指名请学生读三、四小节。分别板书:近赏 夜游
6、 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就好好读一读,待会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根据孩子的回答相机学习段落。
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学生谈感受。
“作者先看的是哪儿?他是怎么看的?引导学生读课文,认识到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依次看到山,水, 白鸥,你理解“放眼远眺”这个词了吗?并且让生考虑:如果让你写,你会按照什么顺序写呢?从而使生明白写一处景物,有多种写作顺序。
2、师引导:你觉得这山怎样?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引导理解:层层叠叠,读一读、连绵起伏、)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看图引说,这山绿,--有浓--有淡:让我们看了感觉就像一幅优美-----)
( 那你能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齐读。) 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3、“犹如” 可以换成“好像,仿佛”,为什么把湖面看作“银镜”?(抓住“平静的湖面”)对啊,这样的比喻多贴切啊!你能用“犹如”说句话吗?
评价:静静的湖面有了这白鸥,显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这两句读好吗?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指名读,齐读。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7、站在湖边眺望,真是远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我们一起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吧!(
8、难怪都说.齐读。出示: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配乐朗读。
学习第三小节
1、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圈画一下。
2、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你喜欢西湖中的什么景点呢?
a:十里名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颜色很美,看多么秀丽雅致的孤山啊!)小结:西湖周围全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孤山在碧水之间,显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险峻,十分典雅。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它的美吗?(指名读)
b: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这里的白堤和苏堤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轼两位诗人。(板书:湖堤)似青绸绿带的长堤在漂浮波动的水面上,有着一种动态的美(朗读体会)
出示: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c;湖心——仙境一般。(朗读体会)小岛在树木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十分迷人。(板书:小岛)
出示: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d:这连绵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镜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绸绿带的湖堤,树木掩映下的小岛,仿佛仙境一般。看了后我们感到十分舒畅,真是——“心旷神怡”啊!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读最后一句。
你能当小导游介绍介绍吗?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学习第四小节
1、有人喜欢白天的西湖,月夜下的西湖也别有一番景象。
(1)游客们,月下的西湖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
华灯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读这个比喻句。“宛如”可以换成什么?(犹如、好像等)你觉得用哪个词更合适?
(2)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还缺点什么?对,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2、指名读(电脑出示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
齐读第一段。
背诵。
孩子们,喜欢西湖吗?将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好吗?
四、总结
师: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西湖就是镶嵌在杭州这座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
6 西湖
远眺
近赏 孤山 苏堤 白堤 小岛
夜游
《西湖》 篇9
《西湖》是苏教版第五册第6课内容,该怎么上好这写景的文章呢?我调了很多教案设计,其中好像都要有多媒体帮助,可是实际情况我们没有办法使用多媒体,真的很伤脑筋啊,还是好好解读这篇课文有关教学吧,希望能顺利上成功这一课
一、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是本单元写景文章中最具特色的一篇。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还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快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欣赏情趣,调动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
(二)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奠基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前,首先利用课件展示西湖的迷人风光,让学生随着展示,进入西湖美丽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领略自然创造的奇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乘势导入新课。(西湖的山美水也美,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去亲眼看看。)
此设计意在以西湖优美的画面,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让学生陶醉,激发他们对西湖美景深深的向往之情。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以教师优美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
2、学生自由读。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整合文中信息。通过一遍一遍地通读,整体地记,整体地感知,西湖群景也就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了。
(三)再读生疑,梳理问题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问。待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行梳理主要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述问题)以待研究解决。
这一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活动中,掌握主动权,也就是优化了学习目标指向,能极大地激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四)精读思考,解决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引导学生朗读交流,通过读中感悟赏析语言文字。
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读课文,小组讨论: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怎样?引导学生通过“绿”、“青”、“浓”、“淡”“白鸥”等词语体会多彩秀美的画面,体会“山峦”的“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给人的美妙意境。通过对“银镜”、“飞掠”、“一闪一闪”等词语的品读,感受西湖有动有静的美妙画卷。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学习的方法。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启发学生运用赏、议、品、读的方法,来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通过抓住“绿色镶边”、“葱绿”、“掩映”、“晃动”、“华灯倒映”等词语的理解,来品味西湖“仙境一般”的旖旎风光和月下西湖令人陶醉的美妙景象。
(五)评读促悟,提高能力
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朗读自己喜爱的句子,在读中感悟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然后指名读,引导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评析这位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为什么,还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评析的同学朗读,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这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评析教师和学生的朗读情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六)真情流露 潇洒导游
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受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可以及时引导:(西湖这样美丽,可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去西湖游览过,你能给他当小导游,介绍一下西湖的一个景点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方面进行介绍(可以介绍远眺西湖,也可以介绍近赏西湖或月下西湖)。教师可允许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搭配组成几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以图片或课文为依据,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讲解或提问)进行介绍,带着“游客”游览。全班汇报时,各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作介绍,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评出“最佳小导游”。
这一环节,把读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情感得到了升华,既是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检测过程。允许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读、说、练,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注:此处对教者的课堂组织能力是个巨大的挑战)
(七)小结谈话 拓展延伸
(西湖的美丽,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古人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诗句来赞美西湖。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对西湖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
1.布置学生收集西湖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描写西湖的古诗等,拓展相关知识。
2.动脑筋思考:为西湖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能力、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协作的氛围中主动建构知识,实现学生学习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去,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书本之外去,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西湖》 篇10
西 湖 七 月 半
作者:张岱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月色,却根本不看月。要看这种人。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闺秀,带着荚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只顾盼自己周围,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师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连头巾也不带,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丛中,在昭庆:断桥这些景点上乱呼乱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船,带着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色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相投之人,他们邀请月亮也坐上他们的坐席,有时停船在树影之下,有时驾船进入里西湖躲开嚣杂的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要看看这种人。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 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 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巳时出城,酉时回城,错开了月色最好的时光,如同避开仇人。这一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看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湖岸等着。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快些赶到断桥去,好赶上那里最热闹的时候。因此,二更以前,西湖上的人声、奏乐声,如开水沸腾,如房屋撼动,如梦魇时的喊叫,又如喃喃的梦话,如聋人叫喊,又如哑人咿语,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景致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击打船篙,船帮碰着船帮,人肩并着肩,脸对着脸而已。过一会儿,游兴尽了,官府摆的赏月筵席散了,差役吆喝着开道,官轿离开了。轿夫呼叫船上的人,用城门要关来吓唬那些游人,灯笼火把像一列列星光,人们一群群簇拥着灯笼火把离开了。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群列队地赶在关城门以前进城,湖上人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走尽了。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这时候我们才拢船靠岸。断桥上的石级才凉下来,我们在上面铺上席子,招呼客人一同纵情饮酒。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洗面,刚才那些慢慢饮酒、低声唱曲的人出现了,那些在树影下停船的人也出来了。我们和这些人打招呼,互致问候,拉着他们同坐一起,饮酒说笑。文雅有趣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到了,酒杯碗筷安放好了,乐声、歌声也开始传出来。月色寒凉皎洁,东方将要发白的时候,客人才各自离开。我们让船荡到十里荷花之中,在船中酣睡。荷花香气催我们入睡,做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美梦。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 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西湖七月半》
2003/02/13
《西湖》 篇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1、本节课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是:朗读、书写、思考回答问题以及背诵。
2、本节课贯穿了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阅读与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
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写景和与抒情,在以后学习语文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情感的关键。
接下来我要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
等词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预读与体会情感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
的求知欲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那我们再看看这篇的重点难点是:
重点: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难点: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
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
知识的成功与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读、写、思考等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以上为我这节课的思路。
《西湖》 篇1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1] [2] [3] [4] 下一页
一、复习(说句练习)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交流刚才的问题:
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
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学生自由朗读。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估计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网络资源、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浏览各类文本、图片、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西湖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预习准备)
二、(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预习,同学们对西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来谈一谈。(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今天,让我们到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去游览一下,好,我们出发(vcd,空中鸟瞰西湖)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要求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说明你们真的会读书了,那么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是人间仙境呢?月下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让我们步入西湖。
(四)、精读课文,深入西湖(结合演示文稿教学)
1、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描述引渡: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图片理解“明珠”的意思。
2、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请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向大家展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读)
(1)第一句:山峦(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体会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犹如一副山水画)
(2)第二句:湖面(结合图片欣赏)
(3)第三句:白 (结合图片欣赏)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课件提示背诵)
3、出示第三自然段
过渡:西湖真是名不虚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美景。不信,我们接着看。
(1)学生自读
(2)分句指名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描写了西湖那些景点。
(3)分句朗读分析:(课件相应演示各景点)
第一句:鸟瞰西湖周边,理解“绿色镶边”
第二句:孤山景
第三句:苏堤和白堤
第四句: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a、三岛全景
b、小瀛洲鸟瞰、近景及三谭映月
c、湖心亭
d、阮公墩
第五句:青山白云的倒影
体会朗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傍晚已经临近,夕阳西下,你们想不想看看此时的西湖?(夕阳斜射图片)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春江花月夜)配乐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听赏。
(1)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2)夜西湖美景(课件相应图片演示)
(3)找出比喻句,学习造句用“宛如造句”。找出课文中宛如的近义词,口头造句。
(五)、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谈体会。
(六)、小结:古人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课件)就是说,西湖的景色不管是春夏秋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那么美丽迷人,同学们,你觉得呢?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
1、提供相关网址,让小学生自由发挥,浏览网上的西湖文化、传说故事、逸闻趣事,丰富学生知识,增加阅读量。
2、继续提供相关图片网址的链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西湖的兴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安排自我评价、调节补救环节。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 揭示课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 自读课文。提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文中写了西湖哪几处景物。
3 认读生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 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进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
2 精读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检查学习效果时,可让学生不按自然段顺序汇报。
各自然段精读设计:
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写远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词很重要?(绿、青、浓、淡、银镜、飞、一闪一闪等词语)能说说理由吗?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让学生反复品读。
找出两个比喻句并口头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旷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让你心旷神怡,感到特别舒畅?学生自由说。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
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看图,读出图中意境,再配上舒缓优雅的音乐范读课文,反复体会月光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通过二、三、四自然段学习,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做导游,背诵积累
同学们对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吗?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来西湖参观,你们可以给他们当导游吗?
学生对照课前准备好的西湖图片(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景色、小洲等主要景点、月光下的西湖风光)当导游讲解,部分学生戴上头饰、面具扮游人。
试背课文。
做“词语汇展”游戏,积累词语。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语;老师说近义词,学生猜词;老师指(或述)图中景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描绘。
四、自我评价,调节补救
评价题:
1 看拼音,写词语;
2 比一比,再组词;
3 写近义词;
4 学生打比方(如: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一个洁白的挂天空);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具体内容略)
学生评价后,根据自己薄弱环节作补偿性学习。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