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九章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脑的大体结构及部分脑神经的分布和主要作用;
2.理解大脑和小脑的基本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成应带有理性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向学生介绍研究脑功能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决心。
说明:本节是继第二节学习了脊髓与脊神经有关知识后,需要进一步认识脑和脑神经的教学内容。关于这方面的基础知识,都要以认识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相适应的关系为基本目标。另外,不能忽视有关结论的事实依据在认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把具体、生动的客观事实,以直观方式(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呈现出来,才能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形成应有的理性认识。所以,重视向学生介绍研究脑功能的科学方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要求。
难点、重点分析
1.难点: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高级机能。
分析:理解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功能,一方面要求了解有关皮层形态位置概况,另一方面要求理解相应功能的具体表现方式。由于大脑皮层的形态辨认因沟回曲折交错而不易形成较明析的印象,而且某些中枢机能表现不易在认识上明确区分,所以使理解这些机能成为教学难点 。
突破这一难点,关键是要适当、充分地处理好教材内容的直观问题。例如,在认识大脑皮层形态特征时,除了用图像直观材料外,还要配合模型直观,并且可以在一模型上用适当颜色显示几个中枢部位,特别指示中央沟和外侧裂的形态位置请学生辨识。这样,就能突出重点地使学生了解大脑皮层表面特征,为学习有关中枢高级机能建立具体感性认识基础。另外,在观察大脑额状剖面图、认识灰质与白质分布情况时,还应着重强调白质纤维走向联系,可结合脑干模型来观察锥体交叉部位,并将脊髓传导束与脑相连的关系做概略介绍,说明上、下行纤维的交叉走向,为理解躯体运动和感觉机能的皮层对侧管理建立必要的形态结构认识基础。在介绍某些皮层中枢的功能时,可首先用言语直观或结合图像直观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述有关研究实例,使学生能从中领悟到中枢功能的特点,也能促使学生较容易地使理解的知识具体化。
2.重点:理解大脑皮层与小脑的生理功能。
分析:本节的学习目标,虽然有关于脑的形态结构的认识要求,但仍要突出理解脑功能的内容。因为学习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核心问题是要认识调节的生理意义和机理,这就必须将对生理功能的要求作为重点。但也不能忽视对形态结构的了解,因为这是理解功能的感性认识基础,也是强调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方法所必要。
突出重点,可以采用从调节的有关生理问题出发,借形态结构对问题给予适当解释,再对生理功能做出概括性结论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考虑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动机的这种认知需要,必是在适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另外,也容易从具体材料的了解中发展出因果关系判断、推理的认识来,符合一般认识规律。
比如,列举某些语言功能障碍的病例,提出“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语言功能缺损呢?”然后介绍皮层中枢病变部位与语言功能障碍的对应关系,再概括指出,语言中枢皮层机能定位的有关结论。
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
脑的纵剖图、脑模型、大脑内部结构图、大脑中各神经中枢的功能示意图。
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脑的形态结构→大脑结构与功能→小脑的功能→脑干与脑神经。
教学过程 设计
1.引入新课:
从脊髓知识出发,提出:脊髓在结构上与脑相连接,在功能上受脑的控制,那么脑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的呢?引出本节课题:脑和脑神经。
2.了解脑的形态结构:
教师出示脑的形态图,并示脑模型请学生观察。
首先介绍脑的位置、外形,简要说明大脑半球、表面沟回、小脑位置、脑干及其与脊髓连接关系,然后介绍脑的正中矢状剖面与额状剖面的方位,并结合脑模型说明之。总结脑的大体形态结构特征。
3.认识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观察脑的额状剖面,认识大脑灰质与白质的分布特点。
教师拿出兔的脑模型,与人的脑模型比较,请学生观察其大脑发达程度与表面形态之不同。然后指出,人的大脑皮层沟回起伏,尤为发达,这与人的大脑高级中枢功能高度进化相适应:人的大脑皮层成为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教师提出:人们对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功能是如何研究的呢?
教师可介绍典型研究实例。如:
一位法国医生[Broca(1860)]曾观察了这样一个病人,他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话。他的喉、舌、唇、声带等都没有运动障碍,他可以哼曲调。后来,在病人尸体解剖时发现,他的大脑左半球有一鸡蛋大的病变区,而右半球正常。Broca以后又研究了8个相同的病人,都在大脑左半球这个区域受损。这些发现使Broca在1864年宣布了一条脑机能原理:“我们用左半球说话。”
有两位德国生理学家[Gustav Fritsch和Eduard Hitzig(1870)]发现,用电刺激狗的大脑皮层一定部位,可以规律性地引起对侧肢体产生一定的运动。这是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大脑皮层上存在不同的功能定位。
还有的科学家,在对人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实验性地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观察病人的运动反应,询问病人的主观感觉。用这样的方法认识了大脑皮层主要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的部位及其支配、管理的对侧性情况。
总之,人们可以采用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等方法,或者把临床观察、手术治疗和科学实验相结合进行研究,得到了关于大脑皮层功能的许多知识。
然后,教师可概括地介绍皮层几个重要的中枢功能及它们的位置。
最后指导学生观察脑剖面图上白质纤维形态,说明大脑功能联系的结构基础是怎样的。
4.认识小脑功能:
对小脑知识的学习,先从形态、位置出发,了解小脑大体部位、形态情况。
然后,列举人的小脑损伤病例临床表现。例如随意运动的共济失调症状(随意运动的共济即运动中各主动机、拮抗肌、协同肌、固定肌等肌群的共同协调活动):行走时摇晃、不稳,状如醉酒,往往有向后倾倒之势;不能完成精确的动作,如用手指物、写字等等。再介绍教材中关于狗的小脑切除术后,狗的运动异常现象。以上介绍内容,最好有图像直观材料。
从上述事例中引出结论:小脑具有维持运动协调性、体位平衡等重要功能。
也需要指出,小脑在其腹面有许多联系大脑、脑干和脊髓的神经纤维出入。这些纤维的信息传送,使小脑能够将来自大脑指挥肌肉运动的信息与肌肉实际动作情况的信息加以整理,并发出调整信息到大脑及其他下位运动中枢,使动作能够协调、准确地完成。
5.了解脑干和脑神经:
首先,出示脑干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特别注意显示脑干腹面各脑神经根的形态状况。请学生观察脑干外形,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脑干与脊髓、大脑、小脑的连接关系。并结合脑干额状剖面图示,说明脑干中白质纤维纵横交错、灰质分布为许多散在核团的情况,其中存在管理呼吸运动、心血管活的基本中枢。指出,这些中枢结构的损伤,会致呼吸、心跳停止活动而危及生命。
然后,概略介绍12对脑神经根与脑的连接情况。着重指出,除第一对脑神经连接大脑外,其余都与脑干相连。通过这些脑神经的联系实现脑中枢结构对头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管理。特别是视、嗅、听等重要感觉器官的传入信息,通过相应脑神经传送,使我们对环境中相应刺激的感受成为可能。介绍迷走神经的分布和主要功能时,简要说明“植物性神经”的含义。
最后小结:
(1)大脑皮层是神经调节的最高级中枢部位。各种感觉功能、随意运动指令以及语言功能、意识活动等高级神经功能都要由大脑皮层完成;
大脑内部白质纤维,有的联络左、右大脑半球,有的联络大脑以下各级中枢部位。其中许多上行和下行纤维,大多要在一定部位交叉至对侧,使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支配与感觉的产生表现为对侧性特征。
(2)小脑通过脑干与大脑和脊髓联络,主要功能是使躯体运动的动作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不仅是联络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中继站,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灰质核团,作为呼吸、心血管运动反射调节的中枢结构,并连接除嗅神经外的各对脑神经,成为有关反射的基本中枢。
在做上述小结时,教师最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由学生思考并做出概括性回答。以此来及时检查前面的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板书设计 】
小资料
大脑的左右半球有分工:
许多年以前,神经外科医生发现,切开大脑两半球之间的主要连接(胼胝体)后,病人的智力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有时就用这种手术来治疗严重的癫痫病人,能防止癫痫病发作。但有的科学家发现,切断胼胝体的动物,由一侧大脑半球所学习到的行为反应,其信息不能传送给另一侧大脑半球,似乎大脑的两个半球是功能独立的。后来,一些科学家又对“裂脑人”(切断胼胝体的病人)作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都能独立地感知刺激,一侧半球所经验的、学习和记忆的信息,不能传送给另一半球。研究还发现,两个半球功能上有差别:左大脑半球在分析时间规式方面、在判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刺激以及视觉和触觉事件上都比右半球的能力强。较强的分析听觉事件的能力是左半球语言优势的基础。右半球对语言的理解很有限,但也具有高度的智力活动,在某些方面强于左半球。如对于空间几何图像的理解和判断,对形象信号的感知以及识别和记忆音调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左半球强。在记忆能力方面,左半球对语言形式的信息记忆能力远强于右半球,但却难于记住复杂的视觉和触觉信息。右半球则很难记忆语言材料,而对复杂的图画和触觉信息却有很好的记忆力。
这样,根据实验研究的结论认为:独立的大脑左半球具有支配讲话、写字、数学运算和抽象推理功能。在控制神经系统调节活动方面,左半球是较多地起主导作用的半球。独立的右半球在认识空间、理解音乐和形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优于左半球。也就是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很专门化的,它们各有分工又互相合作。
第九章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脑的大体结构及部分脑神经的分布和主要作用;
2.理解大脑和小脑的基本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成应带有理性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向学生介绍研究脑功能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决心。
说明:本节是继第二节学习了脊髓与脊神经有关知识后,需要进一步认识脑和脑神经的教学内容。关于这方面的基础知识,都要以认识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相适应的关系为基本目标。另外,不能忽视有关结论的事实依据在认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把具体、生动的客观事实,以直观方式(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呈现出来,才能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形成应有的理性认识。所以,重视向学生介绍研究脑功能的科学方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要求。
难点、重点分析
1.难点: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高级机能。
分析:理解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功能,一方面要求了解有关皮层形态位置概况,另一方面要求理解相应功能的具体表现方式。由于大脑皮层的形态辨认因沟回曲折交错而不易形成较明析的印象,而且某些中枢机能表现不易在认识上明确区分,所以使理解这些机能成为教学难点 。
突破这一难点,关键是要适当、充分地处理好教材内容的直观问题。例如,在认识大脑皮层形态特征时,除了用图像直观材料外,还要配合模型直观,并且可以在一模型上用适当颜色显示几个中枢部位,特别指示中央沟和外侧裂的形态位置请学生辨识。这样,就能突出重点地使学生了解大脑皮层表面特征,为学习有关中枢高级机能建立具体感性认识基础。另外,在观察大脑额状剖面图、认识灰质与白质分布情况时,还应着重强调白质纤维走向联系,可结合脑干模型来观察锥体交叉部位,并将脊髓传导束与脑相连的关系做概略介绍,说明上、下行纤维的交叉走向,为理解躯体运动和感觉机能的皮层对侧管理建立必要的形态结构认识基础。在介绍某些皮层中枢的功能时,可首先用言语直观或结合图像直观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述有关研究实例,使学生能从中领悟到中枢功能的特点,也能促使学生较容易地使理解的知识具体化。
2.重点:理解大脑皮层与小脑的生理功能。
分析:本节的学习目标,虽然有关于脑的形态结构的认识要求,但仍要突出理解脑功能的内容。因为学习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核心问题是要认识调节的生理意义和机理,这就必须将对生理功能的要求作为重点。但也不能忽视对形态结构的了解,因为这是理解功能的感性认识基础,也是强调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方法所必要。
突出重点,可以采用从调节的有关生理问题出发,借形态结构对问题给予适当解释,再对生理功能做出概括性结论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考虑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动机的这种认知需要,必是在适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另外,也容易从具体材料的了解中发展出因果关系判断、推理的认识来,符合一般认识规律。
比如,列举某些语言功能障碍的病例,提出“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语言功能缺损呢?”然后介绍皮层中枢病变部位与语言功能障碍的对应关系,再概括指出,语言中枢皮层机能定位的有关结论。
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
脑的纵剖图、脑模型、大脑内部结构图、大脑中各神经中枢的功能示意图。
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脑的形态结构→大脑结构与功能→小脑的功能→脑干与脑神经。
教学过程 设计
1.引入新课:
从脊髓知识出发,提出:脊髓在结构上与脑相连接,在功能上受脑的控制,那么脑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的呢?引出本节课题:脑和脑神经。
2.了解脑的形态结构:
教师出示脑的形态图,并示脑模型请学生观察。
首先介绍脑的位置、外形,简要说明大脑半球、表面沟回、小脑位置、脑干及其与脊髓连接关系,然后介绍脑的正中矢状剖面与额状剖面的方位,并结合脑模型说明之。总结脑的大体形态结构特征。
3.认识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观察脑的额状剖面,认识大脑灰质与白质的分布特点。
教师拿出兔的脑模型,与人的脑模型比较,请学生观察其大脑发达程度与表面形态之不同。然后指出,人的大脑皮层沟回起伏,尤为发达,这与人的大脑高级中枢功能高度进化相适应:人的大脑皮层成为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教师提出:人们对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功能是如何研究的呢?
教师可介绍典型研究实例。如:
一位法国医生[Broca(1860)]曾观察了这样一个病人,他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话。他的喉、舌、唇、声带等都没有运动障碍,他可以哼曲调。后来,在病人尸体解剖时发现,他的大脑左半球有一鸡蛋大的病变区,而右半球正常。Broca以后又研究了8个相同的病人,都在大脑左半球这个区域受损。这些发现使Broca在1864年宣布了一条脑机能原理:“我们用左半球说话。”
有两位德国生理学家[Gustav Fritsch和Eduard Hitzig(1870)]发现,用电刺激狗的大脑皮层一定部位,可以规律性地引起对侧肢体产生一定的运动。这是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大脑皮层上存在不同的功能定位。
还有的科学家,在对人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实验性地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观察病人的运动反应,询问病人的主观感觉。用这样的方法认识了大脑皮层主要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的部位及其支配、管理的对侧性情况。
总之,人们可以采用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等方法,或者把临床观察、手术治疗和科学实验相结合进行研究,得到了关于大脑皮层功能的许多知识。
然后,教师可概括地介绍皮层几个重要的中枢功能及它们的位置。
最后指导学生观察脑剖面图上白质纤维形态,说明大脑功能联系的结构基础是怎样的。
4.认识小脑功能:
对小脑知识的学习,先从形态、位置出发,了解小脑大体部位、形态情况。
然后,列举人的小脑损伤病例临床表现。例如随意运动的共济失调症状(随意运动的共济即运动中各主动机、拮抗肌、协同肌、固定肌等肌群的共同协调活动):行走时摇晃、不稳,状如醉酒,往往有向后倾倒之势;不能完成精确的动作,如用手指物、写字等等。再介绍教材中关于狗的小脑切除术后,狗的运动异常现象。以上介绍内容,最好有图像直观材料。
从上述事例中引出结论:小脑具有维持运动协调性、体位平衡等重要功能。
也需要指出,小脑在其腹面有许多联系大脑、脑干和脊髓的神经纤维出入。这些纤维的信息传送,使小脑能够将来自大脑指挥肌肉运动的信息与肌肉实际动作情况的信息加以整理,并发出调整信息到大脑及其他下位运动中枢,使动作能够协调、准确地完成。
5.了解脑干和脑神经:
首先,出示脑干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特别注意显示脑干腹面各脑神经根的形态状况。请学生观察脑干外形,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脑干与脊髓、大脑、小脑的连接关系。并结合脑干额状剖面图示,说明脑干中白质纤维纵横交错、灰质分布为许多散在核团的情况,其中存在管理呼吸运动、心血管活的基本中枢。指出,这些中枢结构的损伤,会致呼吸、心跳停止活动而危及生命。
然后,概略介绍12对脑神经根与脑的连接情况。着重指出,除第一对脑神经连接大脑外,其余都与脑干相连。通过这些脑神经的联系实现脑中枢结构对头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管理。特别是视、嗅、听等重要感觉器官的传入信息,通过相应脑神经传送,使我们对环境中相应刺激的感受成为可能。介绍迷走神经的分布和主要功能时,简要说明“植物性神经”的含义。
最后小结:
(1)大脑皮层是神经调节的最高级中枢部位。各种感觉功能、随意运动指令以及语言功能、意识活动等高级神经功能都要由大脑皮层完成;
大脑内部白质纤维,有的联络左、右大脑半球,有的联络大脑以下各级中枢部位。其中许多上行和下行纤维,大多要在一定部位交叉至对侧,使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支配与感觉的产生表现为对侧性特征。
(2)小脑通过脑干与大脑和脊髓联络,主要功能是使躯体运动的动作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不仅是联络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中继站,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灰质核团,作为呼吸、心血管运动反射调节的中枢结构,并连接除嗅神经外的各对脑神经,成为有关反射的基本中枢。
在做上述小结时,教师最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由学生思考并做出概括性回答。以此来及时检查前面的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板书设计 】
小资料
大脑的左右半球有分工:
许多年以前,神经外科医生发现,切开大脑两半球之间的主要连接(胼胝体)后,病人的智力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有时就用这种手术来治疗严重的癫痫病人,能防止癫痫病发作。但有的科学家发现,切断胼胝体的动物,由一侧大脑半球所学习到的行为反应,其信息不能传送给另一侧大脑半球,似乎大脑的两个半球是功能独立的。后来,一些科学家又对“裂脑人”(切断胼胝体的病人)作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都能独立地感知刺激,一侧半球所经验的、学习和记忆的信息,不能传送给另一半球。研究还发现,两个半球功能上有差别:左大脑半球在分析时间规式方面、在判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刺激以及视觉和触觉事件上都比右半球的能力强。较强的分析听觉事件的能力是左半球语言优势的基础。右半球对语言的理解很有限,但也具有高度的智力活动,在某些方面强于左半球。如对于空间几何图像的理解和判断,对形象信号的感知以及识别和记忆音调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左半球强。在记忆能力方面,左半球对语言形式的信息记忆能力远强于右半球,但却难于记住复杂的视觉和触觉信息。右半球则很难记忆语言材料,而对复杂的图画和触觉信息却有很好的记忆力。
这样,根据实验研究的结论认为:独立的大脑左半球具有支配讲话、写字、数学运算和抽象推理功能。在控制神经系统调节活动方面,左半球是较多地起主导作用的半球。独立的右半球在认识空间、理解音乐和形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优于左半球。也就是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很专门化的,它们各有分工又互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