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地理教案设计 > 土地资源 教案(精选8篇)

土地资源 教案(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土地资源 教案(精选8篇)

土地资源 教案 篇1

  指导思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 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

  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 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

  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

  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学生:争做“土地专家”。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也可加入到一个小组内参与讨论)。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尽合理。教师:多媒体出示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和图3 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学生:读图讨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何特点?(注意比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学生:自学“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状况,初步树立土地资源的危机感。教师: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还分布不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呢?

土地资源 教案 篇2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 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图3.7和3.8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重责。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图3.9如果和“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图”配合使用,将起到更直观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行归纳总结出我国土地分布的规律,并说明各类地形分布与地形区、季风区及干湿地区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教材第69页活动1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都大有裨益。

  活动2则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异,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摆在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并可结合教材第72页课文及阅读材料,以及第73页的漫画,分小组展开有关土地保护措施的讨论。

土地资源 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开发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并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图,最终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类型构成上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其基础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同时通过联系气候、地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教材在第三部分的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制定法规、“开源节流”和保护建设,尤其介绍了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这是对待土地资源破坏问题的最积极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对其有深刻的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法建议

  由于初中地理不要求建立“土地资源”的完整概念,所以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图例中所列的土地利用类型都属于土地资源,从而消除学生习惯印象中土地即耕地的错误观念。

  在讲述“土地资源及其分布”时,应充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百分比图”,将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结合起来,并联系到农业生产上,以认识其利弊。

  首先,农业用地所占比例小且分布不均,农业生产的发展缺少物质基础。其次,农业用地的人均占有量小。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需要结合前面的资源总特点以及一些数据资料使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因为此,再加上难以利用的土地所占比例大,所以农业生产的发展潜力受到了约束。第三,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又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为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从利用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教学设计方案1

  [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第三节土地资源

  [解释]土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非农业用地及未利用的土地等等),教师可进一步指出林地与森林、草地与草场、草原的区别。

  2.不同的地形分别以什么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会这样?

  3.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土地资源 教案 篇4

  指导思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 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 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

  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

  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学生:争做“土地专家”。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也可加入到一个小组内参与讨论)。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尽合理。教师:多媒体出示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和图3 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学生:读图讨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何特点?(注意比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学生:自学“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状况,初步树立土地资源的危机感。教师: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还分布不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 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 呢?

  课堂活动二:找差异──利用土地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学生: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完成课本“活动1”的填表格练习,明确土地资源 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耕地:季风区        平原──利用程度高

  林地:季风区         山地──利用程度高

  草地:非季风区     高原──利用程度低

  教师:多媒体出示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完成“活动2”,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并能够初步评价我国南北方的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生:读图3.9“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3.12“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结合所学的我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明确:

  ①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这既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②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情况说明:在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又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人口众多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又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而且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 不足的重要原因。

  教师:多媒体出示漫画:“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

  学生:讨论漫画的含义,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果?

  小鸟的悲哀──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

  飞来的山峰──乱占耕地──耕地减少

  教师提问:土地破坏问题该如何解决?

  学生:组织辩论赛。主题是土地是否需要保护。

  正方:需要。

  反方:不需要。

  教师:参与辩论,了解各方的观点依据。

  教师总结:通过辩论得出,土地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只有利用恰当,才能够供人们永续使用;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甚至完全消失。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课堂活动三:定国策──保护土地学生:读图3.13,找出课本中的三幅景观图反映的土地问题与前三个漫画反映的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教师: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但是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却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危机。我国仅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这既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压力。因此,我国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学生:阅读课文或利用搜集的材料说明我国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措施。

  颁布法律法规:《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

  设立“全国土地日”,确定宣传主题,组织宣传活动。

  学生:角色体验,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色,从角色的心理需求提出建议,说出理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地方官员:……

  土地专家:……

  环保人士:……

  种地农民:……

  房地产商:……

  教师总结:国家立法,公民守法,搞好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切记: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提出要求,请你来当“土地专家”,对我国的土地进行设计开发(设立最佳创意奖)。

  学生:讨论探究,设计开发(鼓励创新思维)。

  教师总结:土地是久远的过去,更是我们灿烂的未来,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创造。

  调查实践: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请你设计一个“保护土地”的宣传活动。

土地资源 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

  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

  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

  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

  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使其

  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理解

  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

  2 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并以此来衡量人类活动的正确与否及善恶美丑。

  2 通过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1)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含义。

  2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土地资源 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 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图3.7和3.8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重责。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图3.9如果和“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图”配合使用,将起到更直观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行归纳总结出我国土地分布的规律,并说明各类地形分布与地形区、季风区及干湿地区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教材第69页活动1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都大有裨益。

  活动2则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异,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摆在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并可结合教材第72页课文及阅读材料,以及第73页的漫画,分小组展开有关土地保护措施的讨论。

土地资源 教案 篇7

  【导入新课】

  让学生集体朗诵“什么是土地”这首诗,理解其含义,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1、引导学生读图3.6中图片。

  提问:从刚才的图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活动: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

  (1)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2)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3)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2、请同学们读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看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小结: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提问: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请同学们读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和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并阅读“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思考下列问题:

  (1)哪些属于可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2)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

  (3)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小结: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合作学习:请同学们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完成教材的“活动”的内容(联系前面已学的中国地形、气候等知识,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小结: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我们应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1、讲述: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2、请同学们读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第二章中的图2.4“我国地形图”、图2.16“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图2.17“我国的干湿地区图”、图2.21“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进行比较。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小结:略

  3、读图3.10和图3.11提问:

  (1)请同学们读图“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分析一下我国南方和北方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问题上存在什么问题?(水与土的矛盾)

  (2)你认为这种矛盾将如何解决?

  4、合作学习:请前后桌的两个同学合作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内容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士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请同学们看景观图“土地资源的利用”中为同学们提供的三幅照片,并阅读其文字说明(请三位同学阅读)

  提问:你还听到或看到哪些类似的现象?请你补充。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发现的土地资源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活动:阅读示意图3.15中的三幅漫画“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并阅读活动3中的阅读材料。

  讲授: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为此国家还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全国土地日。

  3、活动:为迎接今年的土地日的到来,请同学们商量一下,能否为今年的土地日确定宣传主题?

  4、总结: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我们应在“土地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要“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达标检测

  1、根据土地的利用状况,可将土地资源分为、

  2、在东部季风区,土地资源主要以、为主;在西北非季风区,土地资源主要以为主。

  3、每年的月日,是全国土地日。

  4在下表中填出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南北分布的差异:

  北方

  南方

  耕地资源

  水资源

  作业布置

  1、指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根据地形、气候等知识,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3、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土地资源 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理由类型和特征

  2、 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3、 理解我国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土地资源的分布

  【教学用具】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今天具体学习一下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分布。

  2、读课本57页插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征。

  讲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是林地耕地比重小,后备土地少。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 利用类型

  2、 构成特征

  读我国土地利用图,找出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地区,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其原因。

  补充:耕地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

  (转承)那么,我们在利用土地的时候,产生了那些问题呢?

  板书: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59页材料,找出我国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讲解:因此,保护土地资源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国公布了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和一系列法律。用来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大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说说身边存在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的现象。

  总结:土地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对于身边出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要大力宣传,制止。 学生读图,讨论,结合课本,找出四种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

  类型 季风 干湿 地形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 平原,丘陵

  林地 季风区 湿润 山地,丘陵

  草地 非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 高原,盆地

  耕地:乱占耕地,水土流失等

  林地:乱砍滥伐

  草地:草地退化,荒漠化等。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了乱占耕地,乱砍滥伐等现象。

  【作业设计】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土地资源 教案(精选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