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 M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设计理念:
通过让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联系中国降水的分布、地形地势的分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经教师适当点拨,力求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以解决。通过对两条大河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母亲河――黄河,并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欣赏长江的秀美景色,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热爱长江、热爱祖国的情感。本节的还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布;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
通过分析河流的流量,了解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
让学生理解长江在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优势,知道长江对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治理长江洪涝灾害的能力。
理解黄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措施,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展示多幅有关黄河的灌溉情景、长江的航运图片以及漓江、松花江、青海湖等的旅游景象,军民抗洪的情景。)你们知道画面展现的是我国的哪些河流和湖泊吗?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和湖
泊?(学生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我国的河流和湖泊。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除以上大家说的河湖外,我国还有哪些河
湖?
(活动一)让学生参照课本47页图,小组讨论:
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
找出内流区和外流区,内流河和外流河。
分别举例说出注入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的河流。
完成课本49页第1题。
(师生小结):1、我国河流大部分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
2、特别注意的是在内流区里也有外流河,让学生回答(额尔齐斯河)。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学生回答(塔里木河)。出示塔里木河图片,让学生欣赏。
4、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5、(电脑演示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我们把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称为外流区,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称为内流区。位于内流区的湖泊称为内流湖,例如:青海湖,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湖是淡水湖,例如:鄱阳湖。
师:如果把整个流域面积分三份的话,内外流区的面积大约各占几份?为什么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内?它们的分界线大致与那一条等降雨量线一致?
生:外流区约占2/3,内流区约占1/3,因外流区降水充沛,内流区降水稀少。它们的分界线大致与400mm等降雨量线一致,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
界线
师:(小结,并出示我国的内外流区面积比较以及内外流河水量的比较)在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水的补给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水量小、流程短,为内流河。季风区内,降水多,河水补给靠大气降水,水量大,地势向海洋倾斜,多外流河。(同时,出示塔里木河上干枯河道上生长的胡杨林的图片,以及松花江流域上大面积的茂密的森林,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活动二)让学生参照图2.29回答
我国东部河流流量年变化情况?
完成课本50页第3题。
(师声小结)秦岭和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节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从北往南河流的汛期逐渐变长。
(活动三)出示《中国政区图》,完成下表:
河流流域面积/平方千米河长/千米河源地和流经的省市区注入的海洋
长江1 808 5006 300
黄河752 4435 464
松花江557 1802 308
(课堂小结):本节课对我国的河流有了基本的了解,除了这些天然形成的河流以外,还有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请学生阅读49页的阅读材料。
(课堂练习):完成填图册。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传说中的大禹治的是哪一条河流呢?(黄河)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河。
(出示有关黄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黄河的认识(答略)
(承接)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这样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后又注入到哪里呢?
(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找同学说出黄河的源头是什么河?( 约古宗列曲)参照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发源山脉。(巴颜喀拉山)。让学生读出那滚滚黄河水注入哪里呢?(渤海)多媒体演示一下黄河的形状,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汉字中的“几”)
(承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黄河的总长度是多少?(5 500千米是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长河)那这条5500千米的长河都流经我国哪些省区呢?
(出示中国政区图),让学生按顺序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市、自治区,然后给学生3分钟的记忆时间,再做游戏巩固。
(游戏)分别找9个学生代表黄河流经的9个省、市、自治区,出示空白的黄河流域图,教师任意指,指到哪个省区,代表该省区的同学立即起立,说出该省的名称,并说出简称。
(承转)一条河流一般都分为三个河段,上、中、下游,那黄河的上、中、下游是怎样划分的呢?在黄河流域水系图上,让学生找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孟津,并说出他们分别位于哪个省、市、自治区。并找出位于中游的两条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练习)发给学生空白的黄河流域图,让学生在上面填注刚才学习到的地理事物。
(承接)刚才我们对黄河的概况有了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
(出示图片):肥沃的宁夏平原、龙羊峡水电站、壶口瀑布,让学生说出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了哪些贡献?
(教师小结)黄河沿岸的居民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利用上游的水能资源进行发电,现在在黄河上游已建立了许多水电站,让学生在课本51页上找出主要的水电站。并把它们填到刚才的空白图上。
(小结)让学生总结以下本节课的内容。
(课堂练习)找学生上黑板画黄河的形状图,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看谁画的象,并在画好的上面填注主要地理事物。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们,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然而历史上的黄河也曾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黄河给中国带来的忧患。
(讲授新课)要想了解黄河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原因,先来看一下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出示《中国地形图》,找同学说出他流经的地形区(答略)。
(播放模拟动画并配音)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很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和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当黄河流出黄土高原,进入下游华北平原时,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出示开封“地上河”示意图)。
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暴雨季节,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历史上黄河曾多次迁徙改道,形成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民不聊生。
(承接)黄河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灾难,历史上曾多次根治黄河,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3页阅读材料,并讨论思考:
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想一想,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教师)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让学生说有什么措施(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除了治沙以外,还要注意防洪。
(投影)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
(引导讨论)请同学们找出治沙与防洪并举的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并思考为什么修建水利枢纽工程能做到治沙与防洪并举?(答略)
(播放)跨世纪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
(教师)河南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与三门峡水利枢纽合用,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并使黄河的防洪能力由现在抵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
(过渡)黄河用它浑浊而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中华儿女,创造了五千年文明史,而现在却陷入乳汁枯竭的境地――黄河断流。
(播放并配音)黄河断流》让学生了解黄河断流的原因、后果,并启发学生思考对策。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于黄河的治理,必须标本兼治,防洪与治沙并举,多种措施同时进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全民族的责任,他关系到中国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思考)随着黄河流域的整治工作不断深入,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四课时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正在兴修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吗?(三峡工程)
(展示幻灯片)长江三峡南岸的明渠已于11月6日截流成功,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是截流场面,这说明我们向三峡胜利建成又迈进了一步,这是历史上伟大的壮举,也是长江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不朽贡献,那你平时还对长江有哪些了解呢?
看来同学们对长江已有所了解,那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长江。
大家听过《长江之歌》吗?有会唱的吗?请一位同学演唱,大家注意听歌词,看能找到什么信息?
长江的源头和归宿(点击幻灯片)
(过渡)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它在中途流经了那些省市区呢?共有多少个?(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上海)
(过渡)再让我们看一下长江流经的地形图?
我们通常把河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下面一起看一下长江的上、中、下游。找学生回答:
从源头到宜昌这称为上游。
从宜昌到湖口这称为中游。
从湖口到入海口这称为下游。
提问: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是( )位于( )省。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是( )位于( )省。
(转折)长江被称为第一大河,正是由于许多支流注入,那我们来看一下长江各河段都有哪些主要支流注入,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找出。
(活动)分别找七排同学代表七条主要的支流,然后教师任意指,当指到哪一条支流时,哪一排的同学起立并说出该支流的名称。
(承转)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水能资源,长江蕴藏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3,被称为巨大的水能宝库。
(展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一下,从源头到宜宾,长江是从第几级阶梯进入第几级阶梯?(这个地方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特别丰富)。
从宜宾到宜昌这一段,长江从第几级阶梯进入第几级阶梯,这段深切巫山,到处是悬崖峭壁,长江流经此处,水流急,水能资源大,我们怎样开发利用这些水能资源呢?(建大型水电站)自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这里建了葛洲坝水电站,他的发电量是1949年全年发电量的三倍,可以说它的建成造福了长江沿岸的人民,现在我们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它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它将造福全国人民。
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很大,但我们开发利用的只占水能的8.6%,这么多的水能未被开发,是我们十分痛心的,下面你想想,为最大限度的开发水能提点意见。(学生自由发言)
(巩固练习)假设你作一次沿江的漂流探险活动,你中途要经历一道道难关,回答对问题就能过关(展示Flash动画)
(书面练习)发答题纸做题,利用投影仪订正。
(小结)长江三峡是举世瞩目的,长江风光也是令人流连往返的,长江的资源是宝贵丰富的,让我们赞美长江、歌颂长江,为祖国的各项事业加油吧!
第五课时
(导入)(看98年长江洪水的录相)长江虽然水能资源丰富,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
(出示历史上有关长江洪水的资料)设问:长江洪水主要危害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长江会发生大洪灾呢?,下面我们来研究其形成原因。
(活动)小组讨论完成课本59页第2题从中找出答案。
(教师总结)1、长江洪水主要危害地区――宜昌以下地区
形成原因:西――上游,宜昌以上干支流来水
南――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
北――最大支流汉江
近年来――中上游滥伐森林,使洪涝灾害加剧
(承接)长江的泛滥,使我们不得不采取防洪措施。
(活动)让学生结合河流治理的一般措施,试着讲述一下长江的一般性治理措施和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总结)防洪措施:①加固了江防大堤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
修建水库④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重点治理荆江河段?(让学生参照57页图回答)
(承转)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如此优越的天然航道,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那它的功能有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呢?
(活动)完成课本56页第1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长江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知道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我们也学习、掌握了长江优越的水运条件,长江不愧是“黄金水道”。
设计理念:
通过让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联系中国降水的分布、地形地势的分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经教师适当点拨,力求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以解决。通过对两条大河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母亲河――黄河,并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欣赏长江的秀美景色,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热爱长江、热爱祖国的情感。本节的还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布;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
通过分析河流的流量,了解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
让学生理解长江在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优势,知道长江对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治理长江洪涝灾害的能力。
理解黄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措施,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展示多幅有关黄河的灌溉情景、长江的航运图片以及漓江、松花江、青海湖等的旅游景象,军民抗洪的情景。)你们知道画面展现的是我国的哪些河流和湖泊吗?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和湖
泊?(学生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我国的河流和湖泊。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除以上大家说的河湖外,我国还有哪些河
湖?
(活动一)让学生参照课本47页图,小组讨论:
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
找出内流区和外流区,内流河和外流河。
分别举例说出注入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的河流。
完成课本49页第1题。
(师生小结):1、我国河流大部分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
2、特别注意的是在内流区里也有外流河,让学生回答(额尔齐斯河)。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学生回答(塔里木河)。出示塔里木河图片,让学生欣赏。
4、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5、(电脑演示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我们把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称为外流区,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称为内流区。位于内流区的湖泊称为内流湖,例如:青海湖,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湖是淡水湖,例如:鄱阳湖。
师:如果把整个流域面积分三份的话,内外流区的面积大约各占几份?为什么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内?它们的分界线大致与那一条等降雨量线一致?
生:外流区约占2/3,内流区约占1/3,因外流区降水充沛,内流区降水稀少。它们的分界线大致与400mm等降雨量线一致,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
界线
师:(小结,并出示我国的内外流区面积比较以及内外流河水量的比较)在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水的补给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水量小、流程短,为内流河。季风区内,降水多,河水补给靠大气降水,水量大,地势向海洋倾斜,多外流河。(同时,出示塔里木河上干枯河道上生长的胡杨林的图片,以及松花江流域上大面积的茂密的森林,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活动二)让学生参照图2.29回答
我国东部河流流量年变化情况?
完成课本50页第3题。
(师声小结)秦岭和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节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从北往南河流的汛期逐渐变长。
(活动三)出示《中国政区图》,完成下表:
河流流域面积/平方千米河长/千米河源地和流经的省市区注入的海洋
长江1 808 5006 300
黄河752 4435 464
松花江557 1802 308
(课堂小结):本节课对我国的河流有了基本的了解,除了这些天然形成的河流以外,还有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请学生阅读49页的阅读材料。
(课堂练习):完成填图册。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传说中的大禹治的是哪一条河流呢?(黄河)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河。
(出示有关黄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黄河的认识(答略)
(承接)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这样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后又注入到哪里呢?
(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找同学说出黄河的源头是什么河?( 约古宗列曲)参照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发源山脉。(巴颜喀拉山)。让学生读出那滚滚黄河水注入哪里呢?(渤海)多媒体演示一下黄河的形状,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汉字中的“几”)
(承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黄河的总长度是多少?(5 500千米是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长河)那这条5500千米的长河都流经我国哪些省区呢?
(出示中国政区图),让学生按顺序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市、自治区,然后给学生3分钟的记忆时间,再做游戏巩固。
(游戏)分别找9个学生代表黄河流经的9个省、市、自治区,出示空白的黄河流域图,教师任意指,指到哪个省区,代表该省区的同学立即起立,说出该省的名称,并说出简称。
(承转)一条河流一般都分为三个河段,上、中、下游,那黄河的上、中、下游是怎样划分的呢?在黄河流域水系图上,让学生找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孟津,并说出他们分别位于哪个省、市、自治区。并找出位于中游的两条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练习)发给学生空白的黄河流域图,让学生在上面填注刚才学习到的地理事物。
(承接)刚才我们对黄河的概况有了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
(出示图片):肥沃的宁夏平原、龙羊峡水电站、壶口瀑布,让学生说出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了哪些贡献?
(教师小结)黄河沿岸的居民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利用上游的水能资源进行发电,现在在黄河上游已建立了许多水电站,让学生在课本51页上找出主要的水电站。并把它们填到刚才的空白图上。
(小结)让学生总结以下本节课的内容。
(课堂练习)找学生上黑板画黄河的形状图,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看谁画的象,并在画好的上面填注主要地理事物。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们,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然而历史上的黄河也曾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黄河给中国带来的忧患。
(讲授新课)要想了解黄河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原因,先来看一下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出示《中国地形图》,找同学说出他流经的地形区(答略)。
(播放模拟动画并配音)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很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和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当黄河流出黄土高原,进入下游华北平原时,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出示开封“地上河”示意图)。
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暴雨季节,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历史上黄河曾多次迁徙改道,形成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民不聊生。
(承接)黄河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灾难,历史上曾多次根治黄河,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3页阅读材料,并讨论思考:
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想一想,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教师)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让学生说有什么措施(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除了治沙以外,还要注意防洪。
(投影)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
(引导讨论)请同学们找出治沙与防洪并举的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并思考为什么修建水利枢纽工程能做到治沙与防洪并举?(答略)
(播放)跨世纪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
(教师)河南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与三门峡水利枢纽合用,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并使黄河的防洪能力由现在抵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
(过渡)黄河用它浑浊而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中华儿女,创造了五千年文明史,而现在却陷入乳汁枯竭的境地――黄河断流。
(播放并配音)黄河断流》让学生了解黄河断流的原因、后果,并启发学生思考对策。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于黄河的治理,必须标本兼治,防洪与治沙并举,多种措施同时进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全民族的责任,他关系到中国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思考)随着黄河流域的整治工作不断深入,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四课时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正在兴修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吗?(三峡工程)
(展示幻灯片)长江三峡南岸的明渠已于11月6日截流成功,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是截流场面,这说明我们向三峡胜利建成又迈进了一步,这是历史上伟大的壮举,也是长江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不朽贡献,那你平时还对长江有哪些了解呢?
看来同学们对长江已有所了解,那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长江。
大家听过《长江之歌》吗?有会唱的吗?请一位同学演唱,大家注意听歌词,看能找到什么信息?
长江的源头和归宿(点击幻灯片)
(过渡)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它在中途流经了那些省市区呢?共有多少个?(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上海)
(过渡)再让我们看一下长江流经的地形图?
我们通常把河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下面一起看一下长江的上、中、下游。找学生回答:
从源头到宜昌这称为上游。
从宜昌到湖口这称为中游。
从湖口到入海口这称为下游。
提问: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是( )位于( )省。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是( )位于( )省。
(转折)长江被称为第一大河,正是由于许多支流注入,那我们来看一下长江各河段都有哪些主要支流注入,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找出。
(活动)分别找七排同学代表七条主要的支流,然后教师任意指,当指到哪一条支流时,哪一排的同学起立并说出该支流的名称。
(承转)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水能资源,长江蕴藏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3,被称为巨大的水能宝库。
(展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一下,从源头到宜宾,长江是从第几级阶梯进入第几级阶梯?(这个地方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特别丰富)。
从宜宾到宜昌这一段,长江从第几级阶梯进入第几级阶梯,这段深切巫山,到处是悬崖峭壁,长江流经此处,水流急,水能资源大,我们怎样开发利用这些水能资源呢?(建大型水电站)自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这里建了葛洲坝水电站,他的发电量是1949年全年发电量的三倍,可以说它的建成造福了长江沿岸的人民,现在我们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它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它将造福全国人民。
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很大,但我们开发利用的只占水能的8.6%,这么多的水能未被开发,是我们十分痛心的,下面你想想,为最大限度的开发水能提点意见。(学生自由发言)
(巩固练习)假设你作一次沿江的漂流探险活动,你中途要经历一道道难关,回答对问题就能过关(展示Flash动画)
(书面练习)发答题纸做题,利用投影仪订正。
(小结)长江三峡是举世瞩目的,长江风光也是令人流连往返的,长江的资源是宝贵丰富的,让我们赞美长江、歌颂长江,为祖国的各项事业加油吧!
第五课时
(导入)(看98年长江洪水的录相)长江虽然水能资源丰富,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
(出示历史上有关长江洪水的资料)设问:长江洪水主要危害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长江会发生大洪灾呢?,下面我们来研究其形成原因。
(活动)小组讨论完成课本59页第2题从中找出答案。
(教师总结)1、长江洪水主要危害地区――宜昌以下地区
形成原因:西――上游,宜昌以上干支流来水
南――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
北――最大支流汉江
近年来――中上游滥伐森林,使洪涝灾害加剧
(承接)长江的泛滥,使我们不得不采取防洪措施。
(活动)让学生结合河流治理的一般措施,试着讲述一下长江的一般性治理措施和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总结)防洪措施:①加固了江防大堤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
修建水库④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重点治理荆江河段?(让学生参照57页图回答)
(承转)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如此优越的天然航道,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那它的功能有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呢?
(活动)完成课本56页第1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长江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知道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我们也学习、掌握了长江优越的水运条件,长江不愧是“黄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