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地理教案设计 >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案(通用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案(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案(通用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

  3、通过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4、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难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特点

  学习方法指导:

  1.学会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证。

  2.学会分析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在地里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一个区域的突出的人文地理特征。

  3.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旅游情景方式引入)你知道著名的狮城是那座城市吗?

  你知道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个国家吗?

  让我们一起到东南亚去旅游,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主要组成

  1、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

  3、总结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读图2-3回答:

  4、东南亚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它有什么重要的战略地位?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教师精讲点拨】日本国内需要的石油绝大部分来自于西亚,

  油轮必经马六甲海峡

  【探究结论】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

  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       个性化修改

  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

  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

  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学习任务(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分析地形与河流的

  关系,回忆东南亚的气候,分析对农业的形象

  1、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如何?

  2、分析总结中南半岛的河流特点(流向与流速)

  3、分析判断马来群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和河流特点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总结地形地势与河流间的关系。

  (总结)河流的流向与流速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读下图回答:

  1、a、b、c三点中何处海拔最低?

  2、美国地势东西        ,中间      ;   北部      ,

  南部       。

  3、d处的地形以         为主。

  a

  c

  b

  d

  学习任务(三)东南亚的气候及对农业的影响

  1、自主学习: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别是什么气候?有何特点?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假如你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一位农民,何时播种?

  何时收获?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又该如何呢?

  【探究结论】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播种,旱季收获;热带雨林

  气候区随时都可以播种,全年都可收获。

  学习任务(四)

  1、自主学习:

  读图2-3,回答

  1、东南亚主要国家有哪些?位于中南半岛的国家有哪些?

  位于马来群岛的国家有哪些?

  2、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些?                                  个性化修改

  3、东南亚的内陆国有哪些?

  4、完成p36页活动题4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读图2-3,东南亚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教师精讲点拨】可从所处的地形、水源等方面给考虑

  【探究结论】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

  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1、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火山地震频发,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2、假如到东南亚地区做一次旅行,请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从

  下列用品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伞              防水凉鞋

  防晒霜         羽绒服

  太阳镜         晕船药品

  轻便的登山鞋   防暑药品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对于本节的学习关键是通过读图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特别是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位置。通过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

  和分析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

  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

  五、巩固练习:

  1、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       ,是日本从波斯湾进口     的必经之地。

  2、假若你要去东南亚国家旅游,既要领略热带雨林气候又要领略热带季风气候,你要去的国家是(   )

  a.菲律宾    b.马来西亚  c.印尼  d.缅甸

  3、读“东南亚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

  ⑴填写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岛屿:c为          ,海域d         

  国家:e            ,f           半岛g        

  (2)a是          海峡,它沟通了         洋和         洋

  (3)b地属于          气候,其气候特征是                     

  4、综合能力训练

  六、附板书设计

  东南亚

  一、位置和组成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马六甲海峡

  二、地形与河流

  三、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生长

  四、本区主要的国家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

  【教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分布和地位,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2、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东南亚人口及城市分布特征。

  3、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分布和地位,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2、东南亚人口及城市分布特征。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准备: 东南亚地形图  东南亚物产分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个性化修改

  方式一:复习提问:

  1、东南亚包括哪两大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                                                 

  2、东南亚有哪两种热带气候,分别有什么特征,与农业

  生产有什么关系?

  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气候地形的基础上,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东南亚的物产和居民。

  方式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

  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其中东南亚“新马泰”旅游是最热

  旅游路线之一。那么你了解东南亚有那些物产和民族风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    学生自学:读“富饶的物产”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

  列要求。

  (1)       看图2-6,找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在

  世界上的地位及主要产地?

  (2)找出主要的两种矿产资源是什么?分布在什么地方?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xx年元旦前后,泰安市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参加

  订货会,并观光考察。根据材料,回答1-4题。  

  1.下列物品中,代表团成员没有必要携带的是(    )

  a.雨伞    b.御寒衣物    c.摄像机   d.地图            

  2.该代表团在东南亚参观考察期间的生活主食是(    )

  a.面食     b.牛羊肉    c.大米     d.鱼               

  3.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

  a.棉花、小麦         b.橡胶、椰子

  c.牛肉、水稻          d.蔬菜、牛奶

  4.以下是代表团某成员在东南亚期间的见闻,你认为

  可信的是(    )

  a.当地居民是黑皮肤,头发卷曲     

  b.居民生活用品中锡器很多              

  c.每天正午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d.居民主食为面包、牛肉

  【教师精讲点拨】

  运用所学东南亚的气候知识,我们知道东南亚主要为热带

  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不必携带御寒衣物;由

  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所以该代表团在东南亚参观考察期间的

  生活主食是大米;由经济作物主要为热带经济作物,我们知道最

  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橡胶和椰子;由物产主要为石油

  和锡矿,我们认为可信的是居民生活用品中锡器很多。

  学习任务(二):                               

  1、学生自学:读课本4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东南亚人口分布在什么地方?

  (2)、区分华侨与华人。他们来自什么省?

  (3)了解华侨与华人对东南亚的贡献。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小明暑假随父母到“新马泰”旅游,获得了以下深刻的

  感受:东南亚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对东南亚城市沿河

  分布的原因进行探索后,小明得出如下结论,

  1.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2.河流沿岸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

  3.河流是水运通道,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方便

  4.河流是重要的水源地,为城市提供用水。

  但小明搞不清什么应是最主要原因,你能帮他忙么?

  【教师精讲点拨】

  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城市沿河分布的有利条件有:

  a. 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b. 交通便利。

  c.河流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农业发达,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e.为城市提供水产品。

  但东南亚地区降水多,水资源较为丰富,应不是最主要的

  因素。东南亚地形崎岖交通十分不便,而河流是水运通道,为

  城市对外交通提供了方便,所以河流的航运功能应是最主要的

  因素。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盟一-湄公河海底城开发合作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于

  xx年8月19日在云南昆明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

  在会议开幕式上说,中国是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的

  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只要各国遵循 “平等协商,互利互

  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开拓合作领域,就能开创本地

  区和平、稳定、繁荣的新局面。

  (1)湄公河在图的数码是_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___________江,最终流入_______海。

  (2)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稻米生产的

  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头条最为密切

  的是(    )

  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x藏自治区

  (4) 图中a、b、c、d、e代表的国家中,世界重要橡胶生

  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____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的代码是________。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东南亚的物产、人口和华侨、华人状况,

  其中东南亚的物产和人口、城市分布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

  我们要学会运用资料、地图分析问题,为以后的地理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巩固训练

  能力训练p30页 2、6  p34页7

  六、附板书设计                                             

  三、东南亚的主要物产

  1、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2、稻米是主要食物                         

  3、著名矿产――锡和石油

  四、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教学反思:

  (一)学后反思:                                   

  1、我学习本节课的总体评价(一般、较好、很好)

  ______________。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_________________。

  3、我学到的主要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疑难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案 篇3

  大家好,我是霍迎,今天我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东南亚》第一课时,本次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讲授。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与地位:

  《东南亚》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的内容,本课时内容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两部分组成。

  2.本课地位:

  该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本节内容是学完第一章《认识大洲》后的第一个地区,又是《了解地区》的第一节,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地区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自然环境及其重要地理位置;

  b.掌握马六及海峡在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使学生通过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推理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运输地位;

  b.引导启发思考,图文结合分析,师生合作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认识东南亚,懂得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a.东南亚的组成范围、国家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

  b.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a.通过读图分析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不同地形特征;

  b.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采用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将采用读――思――议的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读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四、说教学过程

  1.旅游情景方式引入。设计到东南亚旅游的情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知道著名的狮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吗?你知道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一个国家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幻灯片展示,读图方式引入。引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了解东南亚领土组成、海陆位置、地形特点、河流以及气候类型等自然特征,拓展思维,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圆桌会议,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与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火山的利与弊。

  4.巩固新课,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5.课下,学生利用多媒体搜集东南亚美丽的热带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了解东南亚各国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为下节内容学习做铺垫,培养学生应用多媒体的能力。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案 篇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东南亚》。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的第一课时。包括“十字路口的位置”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两部分。

  (二)教材分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东南亚”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

  ①十字路口的位置;

  ②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③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④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读图和已有地理知识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的思维能力训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航线图,分析东南亚的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区别。

  3、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2.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建立。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

  教学中使用读图法、观察比较法,合作学习法,并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新马泰”旅游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引入,以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18“东南亚的地形”和“东南亚政区图”,明确东南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

  2、课件展示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18“东南亚的地形”,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地图的判读,知道区域地理学习中要了解该区域的范围、构成、位置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地理位置的分析一般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方面进行,

  纬度位置:位于10°S―24°N之间,地处热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相对位置: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使学生掌握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分析的一般方法。

  课件演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明确东南亚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重要位置。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东南亚处在“十字路口”位置有一个更形象的认识。

  3、课件展示: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学生读图7.18“东南亚的.地形”,明确“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①读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这些航线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会怎么样?

  ②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结合上一节的学习,说说这是为什么?

  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讨论、分析进行探究性学习,既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也可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学生读图并思考:

  ①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类型?

  ②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5、课件展示图7.25“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和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通过观察比较知道这两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区别。

  6、读图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过程,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7、由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耕地较少的地理特点讨论东南亚最适宜种植哪种类型的粮食作物。

  通过讨论认识到: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一定要与本国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使人与环境相协调,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8、读图7.22“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了解东南亚水稻的种植以及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

  四、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教学基本能以学生为主体,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对于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的提高及地理学习方法的了解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节课的地理教学中,我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我认为地理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地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训练,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各位领导、老师,以上是我在这节课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摸索,属于个人的肤浅之见,希望大家多多指导。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案 篇5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2篇关于初中地理《东南亚》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学反思一

  通过学习《东南亚》这一节,了解了该地区的地理概貌,气候,经济发展状况,战略地位以及物产,人文等,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互动”很重要。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如:先让学生举手发言了解的状况,后师再让同学补充,最后再由老师全面讲述,这样学生表现积极,效果较好。

  二、“地图”指南针

  让生识地图,是否知道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中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

  三、“多问”出创新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好动”出希望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学反思二

  本章节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初始章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了解区域地理的方法最为重要。本节课是学习《东南亚》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东南亚的自然地理部分。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得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的特征。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还很缺乏;另外,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图文结合的习惯,比如能记住地名,但不能在地图上标注,本节课要注意强调这方面的训练。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教法:利用图片、视频资料、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和材料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我认为亮点的地方有:

  1.利用图片、猜谜语、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指图,查图,看图等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提高。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拓展的知识“世界性的粮荒”应该由学生先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略显呆板,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案(通用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