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美苏争霸》教案(精选3篇)

《美苏争霸》教案(精选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美苏争霸》教案(精选3篇)

《美苏争霸》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美苏争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80年代的美苏关系。

  2.能力要求:(1)概括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分析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影响。

  3.情感目标: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是重点。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时期。这一阶段,在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提出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

  2.难点分析: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是难点。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所以,六七十年代是美苏争霸的政治格局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更加复杂化了。美苏双方战略调整的原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既明争暗斗又妥协缓和的基本态势的实质较难把握。

  课堂教学设计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重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忆并作答)

  师:二战以后,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实力普遍削弱,而美苏两国的实力空前加强,国际关系中原有的均势被打破,于是出现了一种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相对稳定的新的国际关系结构。这就说明: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的对比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决定的。随着美苏两国实力的此削彼长,从50年代后期起,逐渐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美苏争霸。(板书课题)

  一、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

  师: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鲁晓夫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出示投影:“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师: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战略意图?

  生: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

  师:那么,赫鲁晓夫依据什么认为苏联可以同美国“平起平坐”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到赫鲁晓夫执政中期,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缩短了同美国的差距。有一组统计数字提供给大家:首先在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xx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其次在军事方面。5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编制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47年到1950年间,只维持140万人左右的规模。第三,在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关系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阵营,使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屡屡受挫。这些都使得苏联有可能从新的实力地位出发,执行新的外交政策。

  师:前面我们讲到,战后初期,美国凭借经济、军事方面的优势,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政策。那么,赫鲁晓夫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让美国承认苏联拥有与美国同等的权利去主宰世界,这实质上是一种什么政策呢?

  生:(回答)

  师:根据以上的分析,请你归纳出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生:(归纳总结)

  师:外交战略和实力对比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而其中,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美苏争霸形成的时间是50年代后期。

  师:那么,美苏争霸的情况如何呢?苏联能否真正做到同美国“平起平坐”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

  二、美苏争霸的概况

  师:美苏争霸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由于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实力对比的差异又表现出不同的态势。

  请说出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时间,并概括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问题)

  1.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缓和又紧张(师生共同分析缓和方面的三个事例)

  师:50年代中期,对奥和约的签定,结束了二战后奥地利被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割占领的局面,奥地利成为中立国家。对奥地利而言,这是它现代史上的一大转折。条约给奥地利带来了持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更重要的是,条约对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作用。西方国家认为,这是苏联的一次实质性让步,东西方关系开始“解冻”。

  第二个事例是苏联承认联邦德国,1955年苏联和联邦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苏联承认联邦德国是面对现实的一种选择,它改善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壮大了苏联“和平攻势”的声势;同时,也使西方难以回避民主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事实。

  第三个事例是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赫鲁晓夫是第一位访问美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1959年9月,赫鲁晓夫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进行了会谈。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成果,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给人以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物的印象。实际上,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它反映出美、苏两大国战略地位的微妙变化,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与美国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

  师:紧张方面的事例有两个:“柏林墙”的修筑和“古巴导弹危机”。(电脑显示“柏林墙”画面,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的简单知识)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和欧洲分裂的标志,是东西方冷战的象征。“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苏联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的协议,恢复了一系列核试验。美国也不甘示弱,肯尼迪总统下令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双方之间核军备竞赛迅速升级。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生:(如了解,可简单叙述)

  (电脑多媒体动态显示古巴导弹危机的经过“苏联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实行武装封锁”――“苏联撤走导弹”,教师适当讲解。)

  师:(1)苏联为什么在古巴设置导弹?(2)苏联为什么能够在古巴设置导弹?(3)苏联在美国的战争恐吓下,乖乖地运走导弹,这说明了什么?

  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师:经过此次较量之后,苏联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两个超级大国新的激烈竞争。

  生:(阅读教材,并说出美苏争霸的第二个阶段的时间和特点)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进攻美防守。

  师:这一时期苏联和美国的态势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美国是转攻为守,苏联则是从苏美合作主宰世界转变为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六七十年代苏联为什么能够推行积极进攻的争霸战略?

  师:(投影图表“美苏战略核武器对比表”)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枚 858枚

  1978 1054枚 1400枚

  潜艇发射导弹 1968 656枚 121枚

  1978 656枚 1015枚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架 155架

  1978 432架 135架

  核弹头 1968 4300枚 1300枚

  1978 11000枚 4500枚

  生:(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

  师:1964年上台执政的勃列日涅夫积极扩军备战。从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到70年代,就军事力量的对比而言,苏联已经从战略劣势转为战略均势,并日益显出超过美国的趋势,同时,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也大为缩小。苏联工业总产值从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上升到1975年的大约80%。日益增强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成为勃列日涅夫积极进攻战略的支柱。那么,苏联全球性进攻战略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苏联在亚洲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扩张活动,最突出的事例就是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

  (电脑动态加声乐显示“苏军入侵阿富汗路线图”)

  师: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实行直接的军事占领,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和平,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另外,苏联还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最突出的事例就是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70年代初,苏联已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

  师:与苏联相反,美国在这一时期却转攻为守,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实力相对削弱的原因,美国的实力为什么会相对削弱呢?

  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师:迫于形势的变化,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投影资料,如下)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师:请结合这段资料说一说尼克松在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的杜鲁门主义有什么不同点?

  生:(学生思考并作答)

  师:这种政策调整,是美国力量衰弱过程中的产物,它的基本倾向是收缩美国的海外态势,收缩的重点是亚洲。为此,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一是1979年美军从越南撤出,二是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师:(投影图片“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尼克松一行”,教师讲述)请问在这之前,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生:(回忆所学知识作答)

  师:尽管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是美国仍不失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仍然拥有巨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而且不管如何调整策略,美国都没有放弃它的霸权政策。

  3.第三阶段(80年代)美强硬苏收缩

  师: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振国威的口号,在这个口号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在整顿国内经济的同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以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势头。

  (结合教材,师生问答,了解美国强硬政策的表现)

  师:80年代中期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而裁减军备。1987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短程核导弹的条约。这个条约虽然只能削减美苏两家核武库的大约4%,但它终究是自出现核武器以来达成的第一个削减核军备的协议,苏联在对外战略上由扩张转向全面收缩。(结合教材,师生问答,了解苏联全面收缩的表现)

  师:这一时期的苏联,为什么要转为全面收缩呢?

  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并回答问题)

  小结:

  1.投影图片。(附后)教师总结本课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国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变化?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附:本课知识结构图

《美苏争霸》教案 篇2

  作为高中的历史老师,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美苏争霸》说课稿的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美苏争霸》,以下我就将来从说教材、教学目标等环节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美苏争霸》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有关二战后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国际格局的形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认识美苏争霸的原因及后果。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与价值观

  首先在合作探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其次正确认识美苏争霸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在历史上落后的国家建成高度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任重而道远,另外对待今日的美国,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它的霸权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它政治谋略的合理部分,这是一个合格的具有民族危机感的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理智的分析。

  本节难度大:内容抽象概括,且概念多,观点多,理论敏感点多。

  3、教学重点:美苏争霸三个阶段中苏联的战略意图与美国在第二阶段中的政策调整。因为这两点的掌握对于学生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国际形势有很大的帮助。

  4、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争霸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的局面。因为教材对此只作概括性的列举,并未具体分析,难以理解。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此外,他们的信息来源较广泛,思想前卫活跃,对美苏争霸多少都有一点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因此要在课堂教学抓住学生思维热点,既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美苏争霸,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国际形势。

  三、教学策略

  1、教法运用

  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感悟历史。

  2、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等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

  四、过程设计

  1、导入。 地图,显示美苏方位。

  提问(1)战后初期,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主宰的国家是哪两个?

  学生回答:美国、苏联。直接导入本课主题。

  2、破题。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这是任何一节历史课都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目的是从破题入手,使学生形成本节教材最基本的历史概念。

  提问(2)什么是美苏争霸?

  指导学生阅读、概括教材有关内容,形成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形式(现象)和内容(实质)两方面对这个概念进行解析。

  3、分析原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问题(3)美苏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及教材挖掘和分析上,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其根本原因。在这里我让学生看一段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4、梳理过程。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旨在弄清美苏争霸的基本过程。

  方法: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4)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双方首脑、代表事例、基本态势?

  这里涉及到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下大力气,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里,我主要是用表格的形式归纳课文中的相关内容。

  而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教材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如:

  在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学习中,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古巴导弹危机”?这里通过古巴导弹危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结论: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播放视频资料使学生的参与程度得到提高,再现历史情境,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在这里展示世界地图,指出苏联和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通过设置如下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全球四大洋,苏联仅有一洋不临,请问是哪一洋?苏联要控制印度洋必经哪里?苏联控制印度洋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至于如何理解美国在第二阶段中的政策调整?这里关系到美国的两任总统及他们的对外政策,只要对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理解美国政策调整的本质了。

  在第三阶段的学习中,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星球大战计划”?美国为什么推行这个计划?对于这个问题,我预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让有准备同学讲解“SDI”及“NMD”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对80年代美苏两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就可以知道美国推行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企图在美国经济复苏而苏联经济陷入困境之时,乘机击垮苏联,夺取世界霸权。

  为什么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的时刻又有剑拔弩张之时?其实说紧张尚可理解,如何看待缓和呢?这是本节的难点,这里采用师生互动讨论的方法,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发掘隐藏于字里行间的根本原因,得出这样的结论:双方的意图在于“以退为进”;根本原因是双方军事经济实力的消长。这样做可以深入浅出地解决了本节的难点问题。

  问题(5)战后苏联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苏联在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战略意图,因为教材中已经有叙述,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表格将知识归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苏联在美苏争霸三个阶段会有这样的对外政策?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制作表格的时候,将苏联每一阶段政策制定的背景考虑进去了,并且还增加了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的有关内容,以便学生复习和将知识系统归类。

  5、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设计一些具有思辩性的问题,分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辩论。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如:

  问题(6)美苏争霸给美苏两国经济及世界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从美苏争霸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注意引导学生分别从对美,对苏及对世界局势等三方面分析其影响, 学生根据课内外所掌握的知识,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实事求是地逐一列出美苏争霸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6、板书设计

  7、总结与反馈

  主要任务:巩固和落实课堂教学内容。

  (一)小结:

  1、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

  2、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

  (二)从争霸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给学生命制4道左右选择题,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选择题:

  1、斯大林逝世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发生严重分歧

  B.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

  C.赫鲁晓夫单方面撤走全部在华专家

  D.对中国进一步军事威胁,挑起中苏边界军事纠纷

  2、50年代后期,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开始与美国争霸的主要目的是(  )

  A.压倒美国,由苏联主宰世界

  B.转移国内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

  C.稳定并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D.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3、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变化实际上是(  )

  A.美苏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 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霸斗争的变化

  D.中美关系的变化

  4、以下关于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和技术的优势在美国方面

  B.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C.美国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D.美国对苏联重新采取强硬政策

  五、课堂延伸

  前段时间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亚太地区,布什政府对亚太地区战略关系重新进行调整,请结合当前国际关系,查找相关资料,谈一谈当前的中美关系,并预测中美关系的发展。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最后,总结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注重培养学生 “动脑、动嘴、动手”能力。

  (二)发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在师生探究式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注重加强历史学科与地理、语文、政治、生物等学科的有机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

《美苏争霸》教案 篇3

  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

  (1)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提出一套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2)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二、第一阶段

  (1)时间: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

  (2)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时刻.优势在美国。

  (3)缓和方面:

  a.50年代中期,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签订对奥地利的和约。

  b.苏联承认联邦德国。

  c.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

  (4)紧张局面:a.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b.1962年“占巴导弹危机”。三、第二阶段

  (1)时间:本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

  (2)特点: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3)苏攻:

  a.苏联加紧发展军事力量,常年保持巨额军费开支,不仅建成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还使洲际导弹数量多于美国。

  b,勃列日涅夫在欧洲用“缓和”战略麻痹西方的同时,在亚、非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活动,特别是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汗。

  (4)美守:a.70年代的美国经济增长缓慢,陷于侵越战争泥潭。b.1969年尼克松任总统后,对外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御,从越南撤军,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c.军事实力相对下降,同苏联就限制战略核武器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四、第三阶段

  (1)时间:20世纪80年代。

  (2)特点:美国强硬态度;苏全面收缩。

  (3)美强硬:a.1981年里根任总统。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b.立足局部战争,排挤苏联势力。c.1983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用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苏联。   苏收缩表现:①80年代中期起。戈尔巴乔夫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②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采取从阿富汗撤军、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等措施。③放弃了70年代的扩张所得,放松了对东欧等地区的控制,并最终退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美苏争霸》教案(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