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精选3篇)
第一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篇1
第一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第四节 宗教改革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16世纪始于德意志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想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两个问题:
1.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对于其经济特权,教材已有详述。在政治上,教皇不仅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俗界各国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中世纪教会还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用神学理论为封建统治辩护,使封建制度神圣化,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教会的政治权力及其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当时贪污、腐化之风弥漫在教会的特权阶层,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教皇卖官鬻职,提拔亲故。高级教士都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教皇英诺森八世就不遵守独身的教规,据说他有八个私生子。教会的专横、腐败、对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使广大农民、城市平民、部分贵族和个别国王都投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
2.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以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就是宗教改革。在宗教垄断一切的形势下,人们进行斗争的形式也只能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16世纪开始于德意志,并波及到西欧诸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二、“宗教改革的经过和意义”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几个问题:
1.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6世纪,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一些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德意志经济的分散,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中世纪以来的割据局面仍然存在,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勒索。它成为罗马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摆脱教会的压榨和束缚,是德意志发展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去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教皇特使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灵魂即刻应声升入天堂。这种无耻的勒索,激怒了德意志人民,维滕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写成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腾堡教堂门口。他痛斥教会的无耻行径,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指出:当钱币在钱柜中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对钱财的贪欲。论纲虽然没有公开反对教皇,但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在德意志社会各阶层尖锐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形势下,论纲尤如“放出闪电”般地迅速传遍全德。路德得到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态度变得更加坚定,他拒绝了教皇撤回论纲的要求,并当众烧毁了教皇开除他教籍的敕令。1520年,他连续写了三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他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他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的公开信》中,建议组织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实际上是德意志独立的宣言。他在《论基督徒的自由》一书中,宣传每个信徒都有读圣经的权利,可以直接同上帝交流,凭着虔诚的信仰可以得救,而神职人员是多余的。路德还主张简化繁琐的宗教仪式。无疑,这样做将使所谓“拯救人类”的教皇、教会和教律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路德所领导的宗教改革,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并且蕴藏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倾向。但是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路德投入到萨克森选侯的怀抱寻求保护。人民拥护宗教改革是要推翻封建制度,所以当路德成为诸侯的奴仆和代表之后,人民就团结在宗教改革激进派闵采尔的周围,于1524~1525年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战争遍及德意志大部分地区,全国大约有2/3的农民参加了斗争。在农民战争中,教会的许多的寺院、教堂被捣毁,教会财产流失,教士的威信扫地,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
宗教改革后,一些诸侯国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同天主教诸侯抗衡。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和约”,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诸侯享有决定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权力。德意志北部、中部的许多诸侯都改信了路德教,路德教还传入北欧和其他一些欧美国家。
2.加尔文教和瑞士宗教改革。继德意志之后,宗教改革波及到了西欧许多国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瑞士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良好条件。1536年他发表《基督教信仰典范》,表示赞同路德的“信仰得救”理论,反对教阶制度和繁琐的宗教仪式。他还提出了“先定论”,他说上帝的旨意决定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成就,上帝创世纪时,就已经将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受罚。这种宿命论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鼓舞了在商战中发财的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加尔文还设计了一个民主和共和的教会组织形式,教职都由选举产生。根据加尔文的改革方案,在瑞士日内瓦建立了一个政教联合的政权。
加尔文派的宗教主张和教会组织更适合新时代的要求,是新教中的激进派,影响遍及欧洲。恩格斯指出:“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等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脱离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3.法国的宗教战争。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资产阶级、手工业者和农民接受了这一宗教思想,法国南部的大贵族出于政治野心,也改信加尔文教。加尔文派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宗教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使法国形成了以北方大封建贵族吉斯公爵为首的天主教集团和以南方波旁家族为首的胡格诺派。双方从1562年开始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宗教战争,史称“胡格诺战争”。1594年胡格诺派的领袖波旁家族的亨利加冕为国王,称亨利四世,战争遂告结束。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敕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胡格诺教徒享受宗教信仰自由。胡格诺教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4.英国的宗教改革。从15世纪开始,尤其是1485年都铎王朝统治英国之后,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下,专制主义王权大大加强。这时的罗马天主教会在英国有大量土地,教会贵族是社会的特权阶层,英国每年要向罗马贡献大量的财富。强大的王权无法容忍教会的特权。英国的宗教改革表面上是王权与教权的冲突,实际也是新贵族、资产阶级与旧贵族特别是教会贵族的矛盾,是形成中的民族国家与外国干涉掠夺的矛盾,也反映了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
国王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了宗教改革。英国国王与教皇的决裂是由教皇拒绝英王亨利八世离婚的请求而引起的。1529~1536年,国王利用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宗教首脑,握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从此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都与罗马教廷断绝了关系。亨利八世还在1536~1539年间,封闭了六百多所修道院,没收其全部财产,并将没收的土地赏赐或廉价卖给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这次改革的主要成果是在英国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使英国教会成为国教教会,进而加强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但英国国教中还保留了天主教的教义、教仪和主教制度。
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不满专制君主制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的英国资产阶级要求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要求清除限制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主张改革教会的组织、教义和教仪,建立一个廉俭的教会,这就是所谓的清教运动。1640年,资产阶级终于在清教徒的旗帜下,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
5.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形式,它在解放人们思想、促进近代文化的繁荣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见教材的论述。
第一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篇2
第一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教案
本单元叙述了14―16世纪末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时期的历史,重点讲述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问题,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变化的概貌。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14世纪到16世纪末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对外联系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领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先后在城市和农村产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16世纪前后,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从以前的彼此隔绝逐渐走向融合,由分散的世界渐渐成为一个初见全貌的整体世界;在思想领域,新兴资产阶级从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出发,要求在思想上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作为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里的反映,首先在意大利兴起;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具有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性质。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欧洲社会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阶段;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东西方世界差距开始拉大。
2.重点知识透析
一、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
(1)原因:①14、15世纪时,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生产力的增长扩大了社会劳动分工,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手工业品、农产品的商品化。③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业、银行金融业兴盛、国内外市场逐渐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直接原因是国内外市场形成和商品需求量急剧增加。
(2)途径:①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二是通过手工业从属于商业资本。②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三种途径,一是农民两极分化,二是一些封建领主开始在自己的领地上,使用雇佣劳动代替依附农民,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三是一些封建领主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经营,自己收取地租,成为新贵族。
(3)表现:14、15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先在意大利、西北欧等城市出现,15―16世纪之交欧洲各国农村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②社会根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西止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人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西欧商人、贵族希望另辟蹊径,到达东方。
(2)客观条件: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在航诲上的应用,地圆学说的广为流传,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客观条件。
(3)经过:15世纪末,西、葡两国选派有经验的水手探索新航路,其中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作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4)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扩大了交往,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殖民征服的过程。
三、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反封建斗争。
(1)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率先兴起于意大利不是偶然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和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众多的人才成为其兴起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条件。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进人全盛时期。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它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桎梏,促进了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同时它的成果又冲击着宗教神学。
(2)宗教改革:它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是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主要包括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法国宗教战争和英国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迎来了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的繁荣,促进了欧洲许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一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篇3
第一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扩张时代的时间及含义;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客观条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及主要航线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的地域和主要特点;殖民统治的结果;扩张时代的开始对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获取知识的途径
(1)通过对开辟新航路动机的认识,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实质。
(2)通过学习价格革命、殖民掠夺等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是建立在残酷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通过对欧洲航海家艰苦卓绝的航海历程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的了解,发展学生坚毅、进取的性格。
(2)通过有关早期殖民活动和相关材料的学习、阅读,使学生认识殖民主义的残暴本质,培养学生热爱独立、自由,痛恨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情感。
(3)通过学习中国的罗盘针运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一方面,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有利于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地理方面的便利,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西方殖民活动的进行使西方的资本原始积累得以顺利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西方的殖民扩张给亚非人民以及美洲土著居民带来了灾难。
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
(1)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历史资料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全面地探索和认识历史事件原因的初步能力。
(3)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活动一系列社会经济后果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资本原始积累的理论,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理论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所表现出来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以及唯利是图、残酷掠夺殖民地人民的两重性的了解,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分析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后果。本节课主要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进行。
重点的突破方案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突破:在学生阅读课文前四段内容和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自己是当时欧洲的航海家,是否能够进行长途的航海旅行,为什么?西欧人为什么在15世纪末非要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根本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推动他们完成这一壮举的。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海上探险的最前头?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关于“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后果”这一问题的突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思考新航路开辟后可能给欧洲乃至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难点分析
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中学生在难理解“资本原始积累”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时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的突破方案
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两个概念对比解释。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和所提供的有关材料,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一些相关问题。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学生介绍与四位航海家及其航海经历有关的轶事。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后果。
难点: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教学手段:运用flash动画、与本节课相关的视频资料;以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详细内容参见“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突破”。教师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如下:
材料1 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事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2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如糖,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它们(香料)能使在没有冷藏设备下容易变质的新鲜肉类和其他食物更为可口。
引自a.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材料3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引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时应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对货币需求增加,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也是根本原因。而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是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在分析经济根源时,可与上一节内容联系起来,即: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利用课件讲解。讲解时可根据情况由学生讲述的有关航海家及其航海经历的轶事。
3、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详细内容参见“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后果’这一问题的突破”。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商业革命”的两方面的含义。讲解“价格革命”时,应指出从美洲搜刮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后,造成钱多货物少的局面,结果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在这一过程中,从事商业和商品制造的人必然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发财;传统的封建贵族地主,因为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的地租收入,物价上涨意味着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因此他们的力量受到削弱。而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都不会因为大量白银流入欧洲市场而有明显的增加,因此,面对物价上涨的局面,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贫困。
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和“西班牙的殖民侵略”问题时,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并由学生将两国殖民活动的情况设计成表格。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自扩张的主要方向与所控制的航线的关系,并指出葡萄牙由于国小、经济落后。它所侵略的对象是文化发达的国家,所以决定了其扩张的特点不是全境占领,而是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等方式掠夺财富。西班牙则是占领全境,直接掠夺财富。
2、欧洲殖民者掠夺的结果
出示阅读材料:
材料1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材料2 小西班牙岛(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一块殖民地)是基督促(指欧洲殖民者)最先登上并消灭士著人的地方。他们也最先使这个岛遭受破坏和没有人烟。他们开始先劫夺印第安人的妻子和小孩,以便靠这些人的劳动来过活,并把不幸者用血汗获得的东西吃光。他们不满足于印第安人给他们的东西……一个基督徒一天里消耗的就足够维持三家和十口人一个月的生活……
他们(殖民者)打赌和争论能不能一刀把人切成两半,或者用战斧能不能一下把头砍下或把腹脏剖开。他们从母亲怀里夺下婴儿,把脑袋往石头上撞。或者把他们抛入河里……
材料3 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很大部分来自于美洲的金银,这与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和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对东方贸易有关。……在对东方的贸易中,西班牙国主要征收20%的贸易税,这样,西班牙就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西班牙国王却不能保住这些财富。这是因为,首先,西班牙的军事开支庞大,……从海外得来的金银只能作为抵充。其次西班牙本身没有什么商业和工业基础……西班牙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呢绒、橄榄油,这些物品的出口根本无法平衡西班牙的进口。在国际贸易中出现巨额逆差,西班牙就用从美洲获得的金银来弥补。这样,美洲的金银就通过西班牙流到了热那亚、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南部德国。海外的财富没有被西班牙用来进行工业和农业建设,却通过西班牙变成其他国家原始资本,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材料4 (有关殖民者殖民活动的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料分析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资本积累”(详细内容参见“难点的突破”)
小结:
利用图表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在课后思考:为什么资本主义关系并不成熟的西班牙葡萄牙首先开始了新航路开辟的航海运动?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层层设疑,适时启发、点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二、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2.西班牙的殖民侵略
3.欧洲殖民者掠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