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4篇)

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4篇)

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 篇1

  北京市101中学高级教师 孙长征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昌起义。“八七” 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土地革命。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3.土地革命的实行,使党赢得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为什么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教师对创建红军、建立根据地及土地革命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南昌起义

  1.历史背景

  2.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1927.8.1.)

  3.意义

  二、“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1.“八七”会议(1927. 8.7.)

  2.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9.)

  3.向井冈山进军

  4.三湾改编

  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10.)

  2.井冈山会师(1928.4.)

  3.全国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四、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的建立

  1.土地革命:(l)必要性(2)情况和意义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11.)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

  本课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讲清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本课内容较多,关键在于精讲。开始,教师可简单概述一下有关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内容,然后向学生提问:为反抗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应当领导人民进行哪些斗争?(建立武装、建立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工农武装割据,即“红色政权”建立的过程,以此导入  新课,书写本课标题。

  三、“南昌起义” 一目,讲清三个问题:1.起义的历史背景――南京政府“斩尽杀绝” 的恐怖政策,革命处于低潮。2.起义经过一指明爆发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起义胜利是指2万多起义军经过5个多小时激战,歼灭敌军,占领了南昌城。然后结合插图指明,起义军原定计划是主动撤离南昌,向广东进发,准备夺取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行北伐。但在南下途中,遭敌人优势兵力围堵,损失严重。3.起义意义―是本目的重点。要讲明两层意思:第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反映了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这一特点,说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不畏残暴的敌人,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第二,这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队诞生的光荣节日。这一点,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小字课文,从中了解作为领导南昌起义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和作为起义领导人贺龙等,他们当时的行动完全是在党的正确意见指导下进行的。南昌起义阶段,主要是解决了一个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形式―武装斗争问题。

  四、“‘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一目,第一,关于“八七”会议,教师可根据大字课文将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在课本上依次划出。小字课文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不作要求。注意课文中提到,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思想。开始提出了武装斗争和建立政权相结合这一问题。第二,关于秋收起义,讲明四点:1.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2.起义经过。工农革命军从修水、铜鼓、安源分三路进攻,目标仍是夺取大城市―长沙。由于敌人势力比较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损失,余部退到文家市。3.文家市决策。毛泽东在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后,决定放弃攻取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攻。这样既可保存革命力量,又可以积蓄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用农村包围城市,达到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这是将革命的退却和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正确道路。4.三湾改编,是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进行的。三湾改编内容为课文小字部分,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不作要求,重点在掌握三湾改编的意义―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建立的根本保证。

  五、“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一目,讲清4个问题:1.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过三湾改编后的部队到达湖南、江西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他分析了这个地区的有利条件,在那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土地革命,建立地方武装和党的组织,成立了工农政权。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和在湘南起义的农民军也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军成立后,井冈山部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并由此发展成为中国革命最主要的战斗力量。所以,井冈山会师对于中国革命是有着深远意义的一个历史事件。3.毛泽东、朱德创立的井冈山根据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开始,就遭到了敌人的进攻。红军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的游击战争原则的16字诀,从军事上粉碎敌人的进攻,由于敌人的包围和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时期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也和战士们过着同甘共苦的生活。由于红军打破了旧军队的雇佣制度,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政治工作,因此红军战士们虽然生活艰苦,但仍然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课文的小字部分,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4.全国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根据课本上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指出各根据地名称及领导人,并说明每块根据地的建立均是武装起义的结果。(2)明确指出中央革命根据地是这一时期最大最巩固的根据地,也是敌人集中兵力进攻的主要目标。课本中有关方志敏的小字课文,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其他小字部分,也做同样处理。

  六、“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的建立”一目,关于土地革命问题,依据课本内容,主要讲清2点:1.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我们人民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农民,我们的革命根据地是建立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农民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革命的前途。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可引导学生参看书上的调查表格,加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由于没有土地,广大的贫雇农就得向地主租种土地,于是要交很重的地租。农民生活不下去就向地主借债,地主还要收50%的利息。此外农民还要负担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可结合课本上的漫画,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总之,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度,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是广大农民的最根本的要求,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2.土地革命的开展和意义。在土地革命中,党领导贫雇农组织贫农团,斗争地主和一切反动分子,没收地主的土地,烧毁地契。把土地按人口平均分给农民,农民还分到了粮食,同时还废除了农民借地主、富农的债务。土地革命的意义,要讲明三层意思:政治上―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翻身农民掌握了村里的革命政权;经济上―农民分到了土地和粮食,生活得到了改善;翻身农民热烈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使得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此段课文没有提及土地革命路线的内容,教师可不作补充。

  关于红色政权的建立。对于“红色政权”概念的理解,广义讲泛指革命政权,这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各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临时的中央政权,包括会议名称、政权名称、建立的时间、领导机构、政权性质等。此部分内容教师在讲解时可稍作补充:如大会通过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确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全部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和一切劳苦大众。专政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这样,在国民政府反动统治下的中国,经过共产党人的艰苦斗争,出现了一个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中国今后发展方向的红色政权,她是中国革命的希望所在。

  最后,教师可将全课内容做一小结:为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必须进行武装斗争。进行武装斗争,就要有人民自己的军队,人民军队要能站住脚跟,必须有革命根据地,而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人民军队的壮大,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正是土地革命把广大农民从几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下解放出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向反动派夺取全国政权斗争的胜利。这红色政权如同燎原的星火,最终将反动政权埋葬。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8月7日“八七”会议

  9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1928年 4月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1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重要地名:南昌 瑞金

  重要人名: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毛泽东 陈毅 方志敏 彭德怀 邓小平

  重要词语:三湾改编 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央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

  附:本课参考书目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67年横排本)第一、二部分

  《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67年横排本)第一部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67年横排本)

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 篇2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革命遭到了严重挫折。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应当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并做回答)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以及建立红色政权的斗争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会议:“八七”会议

  教师向学生展示毛泽东话语:“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惨痛的教训是什么?

  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

  让学生思考:南昌起义前的背景是什么?(应联系党内情况和国内情况回答)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白色恐怖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1)“八七”会议的重大功绩是什么?(2)“八七”会议同三次武装起义有什么联系?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什么重要论断?

  指导学生议论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决策,结合国民党统治的重心和当时我党的“城市中心论”,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到农村去,既可保存革命力量,又可以积蓄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达到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这是将革命的退却和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正确道路。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概括三次起义的意义:(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建立人民军队的纪念日。(2)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了到农村去的重大决策。(3)广州起义建立了工农政权――苏维埃政府,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以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实践为例,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讨论可自由发言)

  (以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实践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议论自由发言)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三湾改编对建立新型人民军队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阅读下列材料:

  (1)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介在宁冈、酃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北麓是宁冈的茅坪,南麓是遂川的黄动,两地相距九十里。东麓是永新的拿山,西麓是酃县的水口,两地相距百八十里。四周……共计五百五十里。山上大井、小井、上井、中并、下井、茨坪、下庄、行洲、草坪、白银湖、罗浮各地,均有水田和村庄,为自来土匪、散军窟宅之所,现在作了我们的根据地。但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军粮全靠宁冈、永新、遂川三县输送。山上要隘,都筑了工事。……若有充足的给养,敌人是打不进来的。……在四周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利用山险是必要的。

  (2)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此外,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①有很好的群众;②有很好的党;③有相当力量的红军;④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⑤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以上均摘自《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思考并讨论:(1)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有什么?请详细列举。(2)为什么能在白色恐怖包围之中建立这样一小块根据地?(3)中国社会的现状是什么?用事实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纠正错误的惟一正确的方法。

  思路:根据中国当时的客观形势和力量对比,共产党人没有能在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大城市通过武装暴动取得胜利。在这些大城市起义中,有不少党员、团员和革命群众奋不顾身地英勇战斗,但因故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大多壮烈牺牲了。党付出了血的代价,才逐渐懂得在当时的现状下,暂时无法在城市中取得胜利,革命的发展必须以武装革命的农村包围占据的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正像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

  2).井冈山会师

  让学生阅读下面材料:

  (1)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通工农的生活好些。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

  (2)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宫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

  (3)……原因就在于边界党的政策是正确的。当时边界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入各个击破……虽以数倍于我之敌,不但不能破坏此割据,且亦不能阻止此割据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选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提问:结合课本中的材料回答:根据地壮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8页“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与教师共同总结它们的共同点:(1)都是武装斗争的结果;(2)都在二省或三省交界,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地区。

  然后让学生阅读材料:

  (1)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2)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3)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3、土地革命(必要性、内容、意义)

  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诗、图和表格后简述江西农民在土地革命前的生活状况,然后找几位学生回答。

  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小结:本课主要讲了以上三个大问题,即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和土地革命。同学们在学习时,不要孤立地看待,三者是密切联系的:(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土地革命便不能进行,根据地就不能存在。(2)没有土地革命,红军就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援,红军本身也就没有来源,武装斗争就会失败。(3)根据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靠。随着各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建立一个统一的、与国民党反动统治对峙的政权的时机到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按课本内容了解即可,不作展开)这是中国革命的希望所在。

  本课结束时可留下此道思考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下次课时找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 篇3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革命遭到了严重挫折。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应当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并做回答)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以及建立红色政权的斗争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会议:“八七”会议

  教师向学生展示毛泽东话语:“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惨痛的教训是什么?

  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

  让学生思考:南昌起义前的背景是什么?(应联系党内情况和国内情况回答)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白色恐怖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1)“八七”会议的重大功绩是什么?(2)“八七”会议同三次武装起义有什么联系?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什么重要论断?

  指导学生议论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决策,结合国民党统治的重心和当时我党的“城市中心论”,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到农村去,既可保存革命力量,又可以积蓄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达到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这是将革命的退却和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正确道路。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概括三次起义的意义:(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建立人民军队的纪念日。(2)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了到农村去的重大决策。(3)广州起义建立了工农政权――苏维埃政府,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以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实践为例,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讨论可自由发言)

  (以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实践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议论自由发言)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三湾改编对建立新型人民军队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阅读下列材料:

  (1)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介在宁冈、酃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北麓是宁冈的茅坪,南麓是遂川的黄动,两地相距九十里。东麓是永新的拿山,西麓是酃县的水口,两地相距百八十里。四周……共计五百五十里。山上大井、小井、上井、中并、下井、茨坪、下庄、行洲、草坪、白银湖、罗浮各地,均有水田和村庄,为自来土匪、散军窟宅之所,现在作了我们的根据地。但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军粮全靠宁冈、永新、遂川三县输送。山上要隘,都筑了工事。……若有充足的给养,敌人是打不进来的。……在四周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利用山险是必要的。

  (2)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此外,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①有很好的群众;②有很好的党;③有相当力量的红军;④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⑤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以上均摘自《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思考并讨论:(1)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有什么?请详细列举。(2)为什么能在白色恐怖包围之中建立这样一小块根据地?(3)中国社会的现状是什么?用事实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纠正错误的惟一正确的方法。

  思路:根据中国当时的客观形势和力量对比,共产党人没有能在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大城市通过武装暴动取得胜利。在这些大城市起义中,有不少党员、团员和革命群众奋不顾身地英勇战斗,但因故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大多壮烈牺牲了。党付出了血的代价,才逐渐懂得在当时的现状下,暂时无法在城市中取得胜利,革命的发展必须以武装革命的农村包围占据的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正像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

  2).井冈山会师

  让学生阅读下面材料:

  (1)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通工农的生活好些。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

  (2)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宫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

  (3)……原因就在于边界党的政策是正确的。当时边界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入各个击破……虽以数倍于我之敌,不但不能破坏此割据,且亦不能阻止此割据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选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提问:结合课本中的材料回答:根据地壮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8页“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与教师共同总结它们的共同点:(1)都是武装斗争的结果;(2)都在二省或三省交界,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地区。

  然后让学生阅读材料:

  (1)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2)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3)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3、土地革命(必要性、内容、意义)

  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诗、图和表格后简述江西农民在土地革命前的生活状况,然后找几位学生回答。

  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小结:本课主要讲了以上三个大问题,即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和土地革命。同学们在学习时,不要孤立地看待,三者是密切联系的:(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土地革命便不能进行,根据地就不能存在。(2)没有土地革命,红军就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援,红军本身也就没有来源,武装斗争就会失败。(3)根据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靠。随着各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建立一个统一的、与国民党反动统治对峙的政权的时机到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按课本内容了解即可,不作展开)这是中国革命的希望所在。

  本课结束时可留下此道思考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下次课时找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 篇4

  北京市101中学高级教师 孙长征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昌起义。“八七” 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土地革命。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3.土地革命的实行,使党赢得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为什么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教师对创建红军、建立根据地及土地革命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南昌起义

  1.历史背景

  2.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1927.8.1.)

  3.意义

  二、“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1.“八七”会议(1927. 8.7.)

  2.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9.)

  3.向井冈山进军

  4.三湾改编

  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10.)

  2.井冈山会师(1928.4.)

  3.全国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四、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的建立

  1.土地革命:(l)必要性(2)情况和意义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11.)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

  本课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讲清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本课内容较多,关键在于精讲。开始,教师可简单概述一下有关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内容,然后向学生提问:为反抗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应当领导人民进行哪些斗争?(建立武装、建立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工农武装割据,即“红色政权”建立的过程,以此导入  新课,书写本课标题。

  三、“南昌起义” 一目,讲清三个问题:1.起义的历史背景――南京政府“斩尽杀绝” 的恐怖政策,革命处于低潮。2.起义经过一指明爆发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起义胜利是指2万多起义军经过5个多小时激战,歼灭敌军,占领了南昌城。然后结合插图指明,起义军原定计划是主动撤离南昌,向广东进发,准备夺取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行北伐。但在南下途中,遭敌人优势兵力围堵,损失严重。3.起义意义―是本目的重点。要讲明两层意思:第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反映了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这一特点,说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不畏残暴的敌人,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第二,这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队诞生的光荣节日。这一点,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小字课文,从中了解作为领导南昌起义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和作为起义领导人贺龙等,他们当时的行动完全是在党的正确意见指导下进行的。南昌起义阶段,主要是解决了一个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形式―武装斗争问题。

  四、“‘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一目,第一,关于“八七”会议,教师可根据大字课文将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在课本上依次划出。小字课文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不作要求。注意课文中提到,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思想。开始提出了武装斗争和建立政权相结合这一问题。第二,关于秋收起义,讲明四点:1.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2.起义经过。工农革命军从修水、铜鼓、安源分三路进攻,目标仍是夺取大城市―长沙。由于敌人势力比较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损失,余部退到文家市。3.文家市决策。毛泽东在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后,决定放弃攻取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攻。这样既可保存革命力量,又可以积蓄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用农村包围城市,达到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这是将革命的退却和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正确道路。4.三湾改编,是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进行的。三湾改编内容为课文小字部分,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不作要求,重点在掌握三湾改编的意义―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建立的根本保证。

  五、“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一目,讲清4个问题:1.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过三湾改编后的部队到达湖南、江西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他分析了这个地区的有利条件,在那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土地革命,建立地方武装和党的组织,成立了工农政权。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和在湘南起义的农民军也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军成立后,井冈山部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并由此发展成为中国革命最主要的战斗力量。所以,井冈山会师对于中国革命是有着深远意义的一个历史事件。3.毛泽东、朱德创立的井冈山根据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开始,就遭到了敌人的进攻。红军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的游击战争原则的16字诀,从军事上粉碎敌人的进攻,由于敌人的包围和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时期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也和战士们过着同甘共苦的生活。由于红军打破了旧军队的雇佣制度,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政治工作,因此红军战士们虽然生活艰苦,但仍然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课文的小字部分,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4.全国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根据课本上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指出各根据地名称及领导人,并说明每块根据地的建立均是武装起义的结果。(2)明确指出中央革命根据地是这一时期最大最巩固的根据地,也是敌人集中兵力进攻的主要目标。课本中有关方志敏的小字课文,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其他小字部分,也做同样处理。

  六、“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的建立”一目,关于土地革命问题,依据课本内容,主要讲清2点:1.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我们人民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农民,我们的革命根据地是建立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农民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革命的前途。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可引导学生参看书上的调查表格,加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由于没有土地,广大的贫雇农就得向地主租种土地,于是要交很重的地租。农民生活不下去就向地主借债,地主还要收50%的利息。此外农民还要负担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可结合课本上的漫画,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总之,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度,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是广大农民的最根本的要求,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2.土地革命的开展和意义。在土地革命中,党领导贫雇农组织贫农团,斗争地主和一切反动分子,没收地主的土地,烧毁地契。把土地按人口平均分给农民,农民还分到了粮食,同时还废除了农民借地主、富农的债务。土地革命的意义,要讲明三层意思:政治上―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翻身农民掌握了村里的革命政权;经济上―农民分到了土地和粮食,生活得到了改善;翻身农民热烈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使得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此段课文没有提及土地革命路线的内容,教师可不作补充。

  关于红色政权的建立。对于“红色政权”概念的理解,广义讲泛指革命政权,这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各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临时的中央政权,包括会议名称、政权名称、建立的时间、领导机构、政权性质等。此部分内容教师在讲解时可稍作补充:如大会通过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确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全部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和一切劳苦大众。专政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这样,在国民政府反动统治下的中国,经过共产党人的艰苦斗争,出现了一个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中国今后发展方向的红色政权,她是中国革命的希望所在。

  最后,教师可将全课内容做一小结:为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必须进行武装斗争。进行武装斗争,就要有人民自己的军队,人民军队要能站住脚跟,必须有革命根据地,而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人民军队的壮大,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正是土地革命把广大农民从几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下解放出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向反动派夺取全国政权斗争的胜利。这红色政权如同燎原的星火,最终将反动政权埋葬。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8月7日“八七”会议

  9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1928年 4月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1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重要地名:南昌 瑞金

  重要人名: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毛泽东 陈毅 方志敏 彭德怀 邓小平

  重要词语:三湾改编 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央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

  附:本课参考书目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67年横排本)第一、二部分

  《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67年横排本)第一部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67年横排本)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