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为一家(通用16篇)
和同为一家 篇1
第5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 、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和有关文字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指导学生对唐朝与边疆各族交往关系进行概括时,要引导学生从相似方面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3.比较我们已学的有关民族交往的事件。
四、知识链接
1. 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广大、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2. 文成公主入藏,使吐蕃和内地的联系不断加强,唐朝许多酿酒、制磨、造纸等手工业工匠来到吐蕃,耕作方法和养蚕技术也传到那里。这为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加强唐蕃的联系,促进汉藏友谊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
3.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也是加强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件,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为加强汉匈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4.因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观念、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物产和风土人情也进入中原地区,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五、自主预习
(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
1.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深得各民族人民的爱戴,被称为“ ”。
2. 和 ,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3. 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4.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 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他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 嫁给他,增强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5. 8世纪初,唐朝又将 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
6.回纥是 族的祖先,后改名为 。
7.隋唐时期,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生活着 族。
8.隋唐时期的六诏居民是 族和 族的祖先。
(二)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深入学习,边看书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哪些特点呢?它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把列表格补充完整。
民族 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蕃 西南 和同为一家: 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回纥 西北 维吾尔族
东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 ” 满族
南诏 西南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六、目标检测
1.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 )
a.成都 b.兰州 c.西宁 d.拉萨
2.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d.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和粟末 的首领
3.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 )还未出现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
4.汉唐时期有三位杰出女性为促进民族交往作出了卓越贡献,请写出她们的名字及事迹:
汉朝:
唐朝:
唐朝:
5.填图题
上面是一幅《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请分别将吐蕃、回鹘、黑水 、南诏等各民族填到图上相应的位置。
a. b.
c. d.
七、知识网络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5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将第5课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和同为一家 篇2
第5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主要史实:①唐朝的民族政策。②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③吐蕃统一。④文成公主入藏。⑤汉蕃“和同为一家”。⑥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2、了解主要历史人物。
能力目标:
1、收集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比较分析资料的能力。收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故事。
2、动手设计少数民族方位图,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空间概念。
3、讲述文成公主的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4、分析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归纳唐朝民族关系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5、编写文成公主入藏小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6、分组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认识政府开明的政策,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保证。
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有利于各族的发展。
3、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友好关系,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典范。其开放的民族政策是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
二、教学简析:
教学重点:
1、吐蕃的社会发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社会课上有关藏族的内容。
2、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鼓励学生讲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使学生切身体会“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
3、介绍布达拉宫“曲结竹普”宫室里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塑像。
教学难点: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三、课前准备
1、指导分组收集资料。 2、收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 生:(七嘴八舌,可能说不全) 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下面,这些图片,你能说一说是哪个民族?(逐一展示几个有关民族的图片: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 让学生说出民族的名称。 请五个学生介绍今天这五个民族的概况。 师:(告诉大家这五个民族在我国唐朝时的称呼。)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唐朝与这五个民族的关系。
二、学习新课
□ 挂图《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请一学生指图,说出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方位。□再挂图《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指图,说出各少数民族的名称和方位。□教师:(列民族示意图) 师:教师列的这个方位图是唐朝前期,还是后期的民族关系图? 生:学生通过观察两图,得出:后期的。 师:大家已经注意到是后期的,说明大家已经看出了唐朝前后期,周边少数民族的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 生:学生再次观察图,得出:西北有东突厥和西突厥。 师: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当时东厥与唐朝的关系?生:(讲课前提示部分的内容)唐朝初年,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唐太宗积蓄力量,终于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授予官,赐给田宅,并时常宴请他。对东突厥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当官。师:那么前期图上的突厥民族为什么没有了呢?展示图片《渭水之盟》,老师简单讲解东西突厥灭亡的情况:随着颉利可汗的归顺,东突厥灭亡。后唐高宗时,又灭了西突厥。着重强调突出唐太宗对颉利可汗的册封和对东突厥民族的优待。 师:下面咱们分四个小组进行学习。 列各小组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1、各民族生活在哪里? 2、各民族有什么生活习俗? 3、各民族出现了哪几位杰出的首领? 4、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各民族的学习内容。 师:下面咱们全班同学相互交流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各小组的同学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学习效果。 师组织生:各级依次选派一名同学向其他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所学习的民族的情况。要求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听,注意每个小组的介绍是否完整。文成公主小组的同学还要介绍文成公主的故事。 生: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作介绍。(学生按自己学习的程度,自由发言,发言不要求很全面,可由多个同学补充) 师:指导学生观察彩页《步辇图》,哪位同学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大家描绘一下当时吐蕃使者求婚的情景。 生:学生看图描绘当时吐蕃使者求婚的情景。(让学生自由发挥,讲得好不好,都应热情鼓励,时间允许,可让多个同学从不同角度讲) 师组织生小讨论: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如果当时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文成公主为什么会受到吐蕃乃至后来藏族人民的喜爱?生:可让学生分小组且分别谈其中的一个问题。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了解文成公主入藏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达成共识:松赞干布因仰慕中原文明,想向中原学习先进的文化等,所以向唐多次求婚。唐玄宗为了和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所以也同意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聪明娴慧,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所以人民尊敬和怀念她。
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唐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有何共同点,理解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车书本一家”“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友好关系,理解这是唐朝实行开放民族政策带来的积极结果。
三、课堂小结
老师鼓励学生争当今天的小老师,尝试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和同为一家 篇3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突厥、吐蕃、回纥、粟末 、南诏的社会生活;
2.总 结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3.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交流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习重点: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体现。
学习难 点: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 充分准备(找出重要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
(一)隋唐和吐 蕃的关系
1.吐蕃是 的祖先。7世纪前期, 统一青藏高原,都城 。
2. 时, 公主入吐蕃,嫁给 。
她入吐蕃的作用: 。
3.8世纪初,唐朝又将 公主,嫁给 。吐蕃和唐朝已经
“ ”
(二)隋唐和回纥的关系
1.回纥是 的祖先,8世纪中期, 回纥建立汗国。
2. 时,封其首领 。
(三)隋唐和 的关系
1.7世纪末 , 首领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2.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史称“ ”
(四)隋唐和南诏的关系
1.六诏居民,是 和 的祖先,生活在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后来,
统一了六诏。
2. 时,封其首领 。
三、小组讨论,知识擂台(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四、课堂探究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阅读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①这段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②唐朝时期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政策?
③唐太宗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五、学生回头看(根据情况有重点的看书或背诵)
六、当堂训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 ( )
a.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2.崇圣寺千寻塔是古代汉族与哪一个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a.吐蕃 b. c.回纥 d.南诏
3.回纥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 )
a.彝族 b.白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4.体现南诏建筑艺术 最高水平的是( )
a。大昭寺 b。千寻塔 c。布达拉宫 d。渤海石灯塔
5.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
a. 吐蕃 b. 回鹘 c. 突厥 d.
6.下列有关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联系的史实,哪一项叙述是不确切的?( )
a.唐太宗设置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来源:学|科|网]
b.唐太宗先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把金成公主嫁到吐蕃
c.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和西域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d."和同为一家"是吐蕃赞普在给唐朝皇帝的上书中的话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 公主,遂和同为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请回答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②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 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3分)
七、教(学)后记
和同为一家 篇4
第5课 和同为一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教材首先介绍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吐蕃赞普的上书,说明了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密切关系。其次介绍了回纥、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说明唐朝民族交往的广泛性。本课的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本课的难点,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唐玄宗册封回纥、与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政策都是开明政策的体现。【教学过程】导入: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大家知道这座宫殿是为谁而建造的吗?――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松赞干布是哪一个民族的领袖?――吐蕃吐蕃是生活在哪个地区?是现在的哪个民族?(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吐蕃的位置,并完成图表:在地图上填上唐朝前期边疆的少数民族)填图时注意:这些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哪些地区? 唐朝政府设置了哪些机构管辖这些少数民族?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的风俗习惯(出示有关藏族生活的图片,从中联想唐朝时吐蕃生活习俗的情况)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军法很严,战时前队皆死,后队方进。以战死为荣,几代都战死的有家被视为高门大族。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王,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2、文成公主入吐蕃学生介绍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吐蕃王国的创建者,629年继位为赞普,当时年仅13岁。他父亲在权力争夺中被毒死。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举兵公开叛乱。学生思考并回答: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特殊的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3、金城公主入吐蕃出示材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思考: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称外甥,又说是先皇帝的舅宿亲?因为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所以唐朝皇帝是他的岳父,他自称为外甥;而他的前辈松赞干布曾娶文公主,所以唐朝皇帝又是尺带珠丹的舅家。讨论: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谈谈唐蕃“和同为一家”对解决民族矛盾和冲突有什么借鉴作用?4、课堂小结5、作业:课后作业
和同为一家 篇5
【课程导入】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新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唐朝是这个历史过程的重要阶段。那么,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哪些特点呢?它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上面是一幅中国地图,你知道图中有哪些地区在唐朝时曾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吗?这些少数民族在当时如何称呼?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特点?
唐朝初期,吐蕃赞普曾派使臣来长安向唐朝公主求婚。上图描绘的就是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情景。唐太宗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吗?通婚后,汉藏两族人民的关系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
以上这些,都是同学们需要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不仅仅“娶”回了汉族的文成公主,而且“娶”回了中原的养蚕方法、耕作技术、酿酒技术……请你分别从唐朝和吐蕃的角度,谈谈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
2.由于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唐朝各民族关系融洽。这对唐朝盛世局面的形成有什么促进作用呢?请你围绕“唐的富强与其民族政策的关系”这一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回纥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
a.白族 b.彝族 c.藏族 d.维吾尔族
2.唐太宗将哪一位公主嫁到吐蕃?( )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高阳公主 d.尺尊公主
二、多项选择题
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 )。
a.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b.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
c.中原政权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 d.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填图题
上面是一幅《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请分别将吐蕃、回鹘、黑水 、南诏等各民族填到图上相应的位置。
a. b. c. d.
【资料:】
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广大、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汉族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和中原地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族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西域各族开发了西北地区;黎族最早开发了海南岛;高山族最早开发了中国台湾;藏族的祖先吐蕃最早开发了西藏地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最早开发了云南一带西南地区。另外,各族人民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在技术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民族许多首领和使者,都为本民族的发展和密切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杰出贡献。文成公主入藏,使吐蕃和内地的联系不断加强,唐朝许多酿酒、制磨、造纸等手工业工匠来到吐蕃,耕作方法和养蚕技术也传到那里。这为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加强唐蕃的联系,促进汉藏友谊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
【思维拓展】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我国现行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谈谈它与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何异同。
和同为一家 篇6
地位分析
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权并立,丝绸之路时断时续,祖国内地同边疆各族的联系有所削弱。隋统一后,同边疆各族的联系有了加强。继起的唐朝是一个强大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疆域空前辽阔,经济文化发达,又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从而促进了边疆各族同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唐朝边疆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主要有突厥、回纥、 、吐蕃、南诏等。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对祖国边疆的开发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以“和”为主,以联姻、会盟的政策,加强同他们的联系交往,长期保持友好的关系。这是唐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的主流。当然,有时也发生过战争和冲突,双方关系出现一些曲折,这在阶级社会中是难以避免的历史现象。
重点分析
回纥与唐朝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政治上,回纥可汗接受唐朝册封,援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经济上,回纥与唐朝经济往来十分密切;文化上,相互交流,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景象。
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是个教学重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使汉族文化进一步传播,唐蕃关系更加密切,“和同为一家”。
难点分析
正确认识唐朝与各族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唐朝时中央与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了显著加强,友好互助是唐朝与边疆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只是一时的历史现象。本课头绪纷繁,人名、地名、族名陌生,不好记忆,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突破方案
对于回纥与唐朝的关系的处理,可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以问题的方式掌握知识。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还可以采取与突厥民族的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关于吐蕃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可在学生阅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归纳下列问题:(l)吐蕃的社会生活怎样?(2)松赞干布统一吐蕃的过程。(3)唐、蕃两次通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又抓住了知识要点。
难点突破方案
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现象,分清楚个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关系;局部的现象与全局之间的关系;民族之间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矛盾和战争并不代表历史发展的全部内容,应该看历史发展的主流,从而使学生理解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的战争则是一时的现象。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整体结构,培养学生系统总结知识网络的能力。本课分为三个重要知识点,即唐和突厥的关系、唐和回纥的关系、唐和吐蕃的关系。每个知识点又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是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二是和唐朝的关系。这样就清楚地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三个问题六个方面,使纷繁的头绪变为清晰的知识网络。地名、人名、族名的掌握,可以采取联想记忆、形象记忆、理解记忆的方法。“突厥”“回纥”“吐蕃”这些民族的名称都可以采取讲清其原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突厥”一名是和其居住地有关,突厥原住今新疆博格多山,后迁至今阿尔泰山南麓,因其山形似古武士头盔兜鍪,其族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突厥”为名。人名有颉利可汗、骨力裴罗、松赞干布、尺带珠丹。这些人名可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联想,不一定要全班学生都统一想法,目的是记住这些人名。
和同为一家 篇7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突厥的兴衰、唐和突厥的关系以及唐对突厥故地的管辖。回纥的发展,唐和回纥的友好关系。 的兴起以及粟末 和唐的密切关系。南诏的发展,唐和南诏的密切交往。吐蕃的统一,唐蕃“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突厥、回纥、 、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和建设,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唐朝空前强盛,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密切,成为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光辉的一页。
(3)唐朝和边疆各民族的关系,友好往来、互相帮助、互相融合是其主流。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更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和边疆民族和睦相处的典范。
(4)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祖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3.要求培养学生能力:
(1)指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图示法归纳、概括和综合教材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比较突厥和回纥等民族在生活习俗和文化诸方面的异同,指导学生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和表述相似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回纥、吐蕃及其与唐的关系。
2.本课难点:使学生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这是一个难点。另外本课内容较多,又多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备
1.自制突厥、回纥、 、南诏、吐蕃板书提纲投影片各一。
2.自制《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和《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投影片。
板书设计
(一)突厥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冶铁、创字
2.突厥汗国的兴衰:
(五)吐蕃――藏族祖先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农耕、冶作、尚武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我们已经讲过了唐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号称盛世。唐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同时,在我国古代各民族交往史上,唐朝以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友好地对待少数民族,也堪称历世王朝的典范。这节课,我们就讲唐朝时期的边疆主要民族以及唐朝和它们的关系。
2.讲授新课
(提问)“和同为一家”怎样解释?课文大方框里的揭示都讲了些什么?(指导学生阅读,并在课本22页和24页两个疆域图中用笔标出唐朝边疆主要民族)“和同为一家”这句话概括了唐朝和边疆各族之间的友好亲密关系。唐朝时期,北部和西北地区主要有突厥、回纥,东北有 ,西南地区有南诏和青藏高原的吐蕃,他们和唐关系密切。
(一)突厥(投影映出)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冶铁、创字(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突厥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哪些特点?他们和以前讲过的哪个古代民族习俗相似?(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看课本P23“突厥骑兵”图画,并回答)突厥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5世纪中期,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提示学生在“唐前期疆域图”标出它的地理位置),他们放牧马、牛、羊、驼,饮奶吃肉,强健剽悍,擅长骑射,风俗习惯和匈奴大体相同。突厥人学会了冶铁,善于制作刀矛和甲剑。在我国古代北方各族中,突厥人第一个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强调指出突厥文字自5世纪开始创制和使用,到8世纪时,突厥文字结构已相当完整,词汇也相当丰富。
2.突厥汗国的兴衰(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突厥汗国何时建立?何进分裂?(指导学生看书,回答)6世纪中期,空厥强大起来。552年突厥首领土门(副板书)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突厥汗国最盛时曾控制了东起辽河上游,西到中亚里海的广阔地区(指“唐前期疆域图”)。但由于突厥汗国是建立在强力征服的基础上,汗国内部各种矛盾尖锐复杂,被征服的各族人民不断反抗,贵族之间争斗加剧。6世纪末,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山以东直到兴安岭,是东突厥辖地;山以西直到里海的广大地区由西突厥控制(指“唐前期疆域图”)。
唐朝初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副板书)趁机多次南下骚扰,对唐威胁很大。630年唐军在阴山一战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唐太宗对颉利等芝突厥统治者优以相待,让他们住在长安,赐给田宅,授予官爵,颉利等十分感激。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讲述时,可指导学生看课本P23“渭水之盟”图画和相关小字部分,使学生弄清:由于东突厥多次南下骚扰,严重威胁了唐的安全,唐太宗才决心用战争解除这种威胁,灭掉东突厥。他的开明之处在于:在打败东突厥以后,又给以妥善安置,优礼相待。
西突厥在唐初控制了西域广大地区,奴役当地各族,阴断中西商路,对唐构成威胁。为维护对西域的管辖和保护中西商路,唐高宗时,利用西突厥内部纷争加剧,趁机进兵,于657年灭掉西厥。
3.唐对突厥故地的管辖(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东突厥亡后,唐太宗在其故地任用原东突厥首领进行管理。对西突厥:640年,唐太宗为打击西突厥,派兵攻占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设置安西都护府,控制了西域天山南路包括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西突厥亡后,武则天又置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讲述时,出示两都护府投影片,使学生明 其管辖范围)
两个都护府是唐管辖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都护府的官员由唐政府任命,其中一些官员由西域各族首领担任,并统辖着几万边防军。唐朝通过两个都护府的设置,有效地巩固了西北边疆,保障了中西商路的畅通,西域和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的。两个都护府管辖的广大地区,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应向学生强调两都护府设置的历史意义)。
(二)回纥(投影片)
(提问)同突厥相比,回纥人的生活习俗有哪些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回纥也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曾受突厥控制,因此他们的习俗与突厥相近。六、七世纪时,回纥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指“唐后期疆域图”),居无定所,“随水草转徙”。回纥人健朴豪爽,君臣之间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应向学生强调这点)。受突厥影响,他们使用突厥语言文字。随着和内地的接触增多,8世纪中期,回纥有了农业、商业,开始建筑城市和宫室,走上了半定居的生活。(向学生强调,这是和突厥不同的地方)
2.回纥汗国的兴衰(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回纥汗国是何时、由谁建立的?又是在何时瓦解的?(指导学生看书、议论、回答)东突厥亡后,回纥逐渐向南发展,和唐关系密切起来。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了各部,建立起回纥汗国。其辖地西起阿尔泰山,东到黑龙江上游,大漠南北尽为所有,可汗王廷设在色楞格河上游(指导学生看“唐后期疆域图”,弄清回纥汗国范围)。骨力裴罗和唐友好,唐玄宗封他为“怀仁可汗”。8世纪晚期,回纥上书唐朝,请示改称“回鹘”,意思是像“鹰鹘”那样轻捷勇猛,这反映了回纥民族尚武的精神。9世纪中期,回鹘内部纷争激烈,国力削弱,汗国瓦解。此后回鹘人大部分西迁,其中迁到今天新疆的一支(西州回鹘),就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副板书“西州回鹘”,并提示学生在学习宋元部分时,还要讲到它)。
3.唐与回纥关系(政治、经济、文化)(投影)
(提问)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回纥和唐的关系是亲密友好的?(指导学生看书、回答)回纥和唐长期友好。在政治上,受唐册封,接受唐的领导。安史之乱时(揭示学生,以后要讲到),唐政府曾两次求助回纥骑兵帮助平叛。唐还三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课本上提到的太和公主就是第三次出嫁的公主。在经济上,回纥用马匹、皮毛换取唐的丝绸 、茶叶和粮食,双方贸易往来密切。在文化上,回纥受中原文化影响,有了农业、商业,建筑了城市和宫室,从游牧生活走上了半定居的生活(该部分前面已述过,可略提及)。回纥采用唐朝历法,回纥贵族喜穿华丽的丝绸服装(指导学生看“回纥贵族”图画并要求记忆),回纥的某些风俗也被唐朝内地人民所接受。长安、洛阳等都市的汉人爱穿回纥服装。当时一位诗人说:“回鹘衣装回鹘马”,正是汉族和回纥两族人民往来密切和汉族人民喜爱回纥文化的生动写照。回纥人到唐朝内地经商的很多,许多人在长安等地居住,长留不归,与汉族通婚。
(三) (投影)
1.生活及习俗:狩猎、农耕、穴居(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 人生活在哪里?其习俗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议论、回答) 是生活在我国长白山、黑龙江流域的古老民族。他们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活,主要从事狩猎,也从事农耕,种植粟、麦等作物。为了抵御严冬, 人掘地为穴,上在架上覆土,相聚而居。
2.渤海政权的建立(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说一说粟末 的发展和建立政权的情况(学生看书、回答)。 有许多部。唐初,居于黑龙江下游两岸的黑水(今黑龙江)部(提示学生,在讲辽金时期时还要着重提到)和生活在粟末水(今松花江)的粟末部逐渐强大起来,尤其是粟末部文化程度较高。7世纪末,粟末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与唐通好。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大祚荣就专以渤海为国号。渤海受唐朝文化影响较深,经济文化发达,史称“海东盛国”(讲述时,强调学生看“唐后期疆域图”)。
3.渤海与唐的关系(投影片)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渤海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渤海都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仿唐长安城建筑,布局对称严整,是当时东北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指导学生看“上京龙泉府遗址示意图”和“石灯塔”图画)。渤海政权自建立起,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入长安学习。有的人在唐朝考中进士,有的学成回国在政府中任要职,这些留唐学生大力传播了中原文化(该部分内容系课文小字,如时间不够可不讲。温庭筠诗可着重点一下“车书本一家”的含义)。
(四)南诏(投影片)
1.南诏的统一:(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南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指导学生看书、 议论、回答)唐朝时,在云南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在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诏,即六个较大的部落。六诏当中包括有今天彝族(提示学生注意“彝”字写法)、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其最南的一诏称南诏。8世纪前期,南诏势力强大起来,首领皮罗阁统一了六诏。738年,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南诏政权正式建立(课本小字“皮罗阁设计灭五诏”的传说,由学生阅读)。
2.南诏与唐的关系(投影片)
南诏和唐关系密切。南诏立国165年,历代国王继位都受唐册封。为了发展南诏的经济文化,南诏王不断派贵族子弟到长安、成都(副板书)学习。汉族工匠也大批进入南诏,他们带去了精湛的手工技术,促进了南诏丝织、冶铁和建筑业的发展。著名的大理千寻塔就是汉族工匠帮助建立的。它是汉族人民和西南各族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指导学生看“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彩图,说明其高超的建筑工艺,并强调大理三塔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五)吐蕃――藏族祖先(投影片)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农耕、冶作、尚武(边讲述、边投影)
(提问)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哪里?生活习俗有哪些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议论、回答〉强调本目的也是本课的重点)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他们有的从事游牧,有的从事农耕。饲养牦牛、猪、马和独峰缤纷(可略提独峰驼和双峰驼的区别),种植青稞、小麦等作物。他们用牦牛毛织布,住在毡帐里。他们能制作精美的金属器皿,制作的铠甲坚实耐用,就连劲弓刺刃也很难剌破。其习俗崇尚勇敢,以战死为荣,几代战死之家,被称赞为“荣誉甲门”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如时间不够,该部分内容可略讲,指导学生把课文要点记住)。
2.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青藏高原何时得到统一?完成统一大业的英雄是谁?他把都城定在哪里?(学生看书、议论、回答)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赞普。他平定的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的叛乱,又打败了邻近一些部落,统一了青藏高原。这是青藏地区在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完成统一后,松赞干布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从此,吐蕃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统一政权时期(讲述时,指导学生看“唐后期疆域图”,强调松赞干布是统一吐蕃,而不是开始建立吐蕃政权)。
3.文成公主入吐蕃(板书)
(提问)谁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怎么回事〉有何重大意义?(指导学生看书、议论,提示学生注意课本彩图《步辇图》,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为了加强和唐朝的关系,松赞干布几次遣使向唐求婚。640年,他又派大相禄东赞为求婚使臣,携重礼再闪求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次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赞干布亲到柏海(今扎陵湖或鄂陵湖)迎接(讲该部分时,要说明《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禄东赞,这是珍贵的形象资料。在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时,要指导学生看P28《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线》图)。松赞干布还特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华丽的王宫(今布达拉宫前身)。为了尊重文成公主的宗教信仰(文成公主信佛),又为她修建大昭寺(今拉萨大昭寺前身)。如今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还保存许多唐朝的珍贵文物(指导学生看《大昭寺》图画,说明大昭寺是汉族人民和吐蕃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
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又与唐通婚结好,密切了唐蕃关系,促进了吐蕃社会的发展,他不愧是吐蕃杰出的政治家。而文成公主入吐蕃意主也深为远大:和亲后,吐蕃贵族放弃了传统的毡裘笨重服装(指导学生对经P28《吐蕃赞晋图》和《回纥贵族》两幅图画中的人物服装,以说明吐蕃传统的毡裘服装之笨重),改穿华丽轻软的丝绸衣服。吐蕃人民学会了养蚕;改变了的始粗放的农耕操作方法,学会了平整土地和种植蔬菜的技术。松赞干布还命人创制了吐蕃文字和吐蕃历法,还派贵族子弟赴长安学习。在中的文化的影响下,吐蕃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文成公主为发展唐蕃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讲述时,指导学生看课本《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彩图,指出他们二人世世代代受到藏族人民的崇敬,以加深学生对其联姻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同时,吐蕃的土特产,如马匹、金银器皿、玛瑙杯等也输入内地,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尺带珠丹联姻金城公主(投影片)
唐太宗以后(松赞干布在唐太宗死后一年死去),唐蕃关系继续发展。710年,唐中宗又应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请求,把宗室女金成公主嫁给他。金城公主入吐蕃,进一步传播了中原文化,发展了唐蕃友谊。730年,尺带珠丹怀着感激的心情上书唐玄宗(时唐中宗已死)说:“外甥是行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唐蕃友谊已情同手足,义为一家(要学生阅读29尺丹上书之语,并适当解释)。
3.巩固小结
本课通过叙述突厥、加纥、 、南诏、吐蕃等族的历史,以及他们和唐朝的密切关系,说明了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在祖国各民族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唐王朝尤为重要,唐朝时候中央政权和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了显著各强,友好交往是唐与边疆各族关系的主流。唐王朝的这种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边总结边画出“唐朝边疆主要民族及其与唐关系”示意图,请学生回答)。
4.布置作业
1.画出唐朝时期边疆主要民族的分布示意图。
2.简答突厥、回纥、 、南诏、吐蕃同唐朝的友好关系。
(三)教学建议
1为提高教学效果,宜尽量采用电教手段(手法可多样,如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采用教师边讲述边写投影形式,重要的年代、地点、人名、族名亦可由学生书写投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讲清楚各民族的发展线索,教学宜采用图示法,结合讲述议论法。
3.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图画,以期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课讲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国现在的边疆地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
和同为一家 篇8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突厥的兴衰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运用比较方法,加深理解、掌握各族的特点及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和表达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突厥、回纥、 、南诏、吐蕃等族悠久历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各族人民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唐朝同各族人民加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教学,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
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介绍突厥族发展的视频资料-“突厥兴衰”,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还有没有这个民族了(没有了,已溶入其它民族中。)?再让学生阅读“和同为一家”这句唐朝时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的话。提问学生谁知道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唐时,我国边疆地区还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从而引入新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1.突厥人的经济文化生活和习俗
2.突厥汗国的建立和分裂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视频资料中的有关知识)
3.唐朝对东突厥、西突厥的战争
教师在讲解后提问学生: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在对待民族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材料,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这种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唐朝中央政权与边疆各族友好交往;北方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由此可以看出,一旦少数民族对唐王朝构成威胁,他就用战争解除这种威胁,征服之后加以安置,对战败民族的贵族还加以优厚待遇,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那么,对西突厥地区又是如何解决的?
4.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
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位置,阅读教材注示的小字,然后点明:
两个都护府作为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同时充分说明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管辖的地区,历史上是中国领土。
(二)、“回鹘衣装回鹘马”
1.回纥人的发展
教师展示有关“回纥”的资料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唐与回纥的友好交往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大、小字内容,总结归纳回纥与唐在哪些方面进行交往及其概况:
政治上,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接受唐中央的领导。唐与回给为邻,北方平安无事,双方建立了一种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经济上,唐与回纥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
请看下面一段材料。(屏幕显示)
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选自封演《封氏见闻记》
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回鹘人用大量马匹换取茶叶,中原地区则需求马匹;文化上,相互交流。长安、洛阳汉人喜好穿回鹘服装,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景象。
(三)、“车书本一家”
1. 族的生活
2.渤海政权的建立
3.渤海与唐的关系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教材观察教材“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示意图”,思考它与中原哪座城市相仿,请找出相似之处。阅读温庭筠的诗,体会“车书本一家”。(给学生一小口诀:车同轨,书同文,我们本是一家人。)
(四)、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云南大理崇圣守三塔》的图片,思考其中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和同为一家”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吐蕃
3.“和同为一家”
教师在播放完相关视频资料后,让学生思考:文成公文入吐蕃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关系,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今天藏族民间仍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的美好传说,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小结:
(归纳总结)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唐朝中央与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了显著的加强,友好互助是唐与边疆各族关系的主流。
和同为一家 篇9
教学重点 吐蕃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政策具有比较开明的色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指导看图:22页的“文献资料”和插图《大昭寺》,讲解:本课课题的出处就在这句话里。它说明当时的“吐蕃”与唐朝就是外甥与娘舅的关系,已经和平地融合成一家人了(和同为一家)。不但吐蕃如此,其他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也是这样。所以,唐太宗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副板书并指出)“可汗”是少数民族首领的尊称,“天可汗”就是各民族共同首领的尊称了。
设问过渡:唐太宗得到各族人民一致拥戴的原因何在?(一方面因为他的统治被称作“贞观之治”,另一方面因为他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比较开明,使得大家心悦诚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生阅读20页“导入框”内容和第一段课文,“动脑筋”回答:
1、 唐太宗的话是什么意思?(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2、 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3、引导学生小结:唐朝政府通过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形成了融洽和谐的民族关系,从而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于我们祖国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学生阅读21-22页 本目课文、插图和25页“自由阅读卡”,思考下列问题,先划书,后回答:
1、 根据21页“动脑筋”:藏族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活在青藏高原,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饲养牦牛、马等牲畜,冶铁和纺织水平高,能歌善舞。)
2、 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仰慕中原文明)
3、 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要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唐蕃关系。同时也因为松赞干布年轻有为,值得信赖。)
4、 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吐蕃,为藏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5、 根据22页“动脑筋”: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情?(传授内地的历法、绘画等文化,传播内地的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生产技术,还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
6、 根据25 页“活动与探究•2”观看书前彩页《步辇图》,指出唐太宗和禄东赞,分析他们的心情。(禄东赞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他对求婚这件事十分重视,生怕遭到拒绝。唐太宗则很安详,说明他已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婚。)
7、 学生阅读25页“自由阅读卡•最初的布达拉宫”,思考回答:这座宫殿的修建,说明藏族人民什么样的情感?(信仰佛教,尊重文成公主。)
8、 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回纥的勃兴
学生阅读22页的课文、观看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标注,并回答:
1、 回纥是今天什么民族的祖先?(维吾尔族)唐玄宗曾经封他们的首领什么称号?(怀仁可汗)
2、 后来回纥改名为什么?(回鹘)
3、 完成24页“练一练”:(应选b――回鹘)
“车书本一家” 和 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学生阅读23-24页的课文、观看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标注,并回答:
1、“渤海”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粟末 )它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所以有怎样的美称?(海东盛国)。
2、六诏居民是今天什么民族的祖先?(彝族、白族)唐玄宗曾经封他们的首领什么称号?(云南王)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1、在23页《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上,标出渤海、回鹘、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
2、完成填充册8-9页“和同为一家”的相关内容。(课本上没有《唐朝前期边疆各族的分布》图,需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草图,当堂演示。)
3、提醒学生预习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和同为一家 篇10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突厥的兴衰、唐和突厥的关系以及唐对突厥故地的管辖。回纥的发展,唐和回纥的友好关系。 的兴起以及粟末 和唐的密切关系。南诏的发展,唐和南诏的密切交往。吐蕃的统一,唐蕃“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突厥、回纥、 、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和建设,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唐朝空前强盛,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密切,成为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光辉的一页。
(3)唐朝和边疆各民族的关系,友好往来、互相帮助、互相融合是其主流。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更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和边疆民族和睦相处的典范。
(4)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祖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3.要求培养学生能力:
(1)指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图示法归纳、概括和综合教材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比较突厥和回纥等民族在生活习俗和文化诸方面的异同,指导学生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和表述相似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回纥、吐蕃及其与唐的关系。
2.本课难点:使学生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这是一个难点。另外本课内容较多,又多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备
1.自制突厥、回纥、 、南诏、吐蕃板书提纲投影片各一。
2.自制《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和《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投影片。
板书设计
(一)突厥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冶铁、创字
2.突厥汗国的兴衰:
(五)吐蕃――藏族祖先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农耕、冶作、尚武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我们已经讲过了唐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号称盛世。唐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同时,在我国古代各民族交往史上,唐朝以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友好地对待少数民族,也堪称历世王朝的典范。这节课,我们就讲唐朝时期的边疆主要民族以及唐朝和它们的关系。
2.讲授新课
(提问)“和同为一家”怎样解释?课文大方框里的揭示都讲了些什么?(指导学生阅读,并在课本22页和24页两个疆域图中用笔标出唐朝边疆主要民族)“和同为一家”这句话概括了唐朝和边疆各族之间的友好亲密关系。唐朝时期,北部和西北地区主要有突厥、回纥,东北有 ,西南地区有南诏和青藏高原的吐蕃,他们和唐关系密切。
(一)突厥(投影映出)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冶铁、创字(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突厥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哪些特点?他们和以前讲过的哪个古代民族习俗相似?(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看课本P23“突厥骑兵”图画,并回答)突厥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5世纪中期,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提示学生在“唐前期疆域图”标出它的地理位置),他们放牧马、牛、羊、驼,饮奶吃肉,强健剽悍,擅长骑射,风俗习惯和匈奴大体相同。突厥人学会了冶铁,善于制作刀矛和甲剑。在我国古代北方各族中,突厥人第一个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强调指出突厥文字自5世纪开始创制和使用,到8世纪时,突厥文字结构已相当完整,词汇也相当丰富。
2.突厥汗国的兴衰(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突厥汗国何时建立?何进分裂?(指导学生看书,回答)6世纪中期,空厥强大起来。552年突厥首领土门(副板书)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突厥汗国最盛时曾控制了东起辽河上游,西到中亚里海的广阔地区(指“唐前期疆域图”)。但由于突厥汗国是建立在强力征服的基础上,汗国内部各种矛盾尖锐复杂,被征服的各族人民不断反抗,贵族之间争斗加剧。6世纪末,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山以东直到兴安岭,是东突厥辖地;山以西直到里海的广大地区由西突厥控制(指“唐前期疆域图”)。
唐朝初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副板书)趁机多次南下骚扰,对唐威胁很大。630年唐军在阴山一战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唐太宗对颉利等芝突厥统治者优以相待,让他们住在长安,赐给田宅,授予官爵,颉利等十分感激。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讲述时,可指导学生看课本P23“渭水之盟”图画和相关小字部分,使学生弄清:由于东突厥多次南下骚扰,严重威胁了唐的安全,唐太宗才决心用战争解除这种威胁,灭掉东突厥。他的开明之处在于:在打败东突厥以后,又给以妥善安置,优礼相待。
西突厥在唐初控制了西域广大地区,奴役当地各族,阴断中西商路,对唐构成威胁。为维护对西域的管辖和保护中西商路,唐高宗时,利用西突厥内部纷争加剧,趁机进兵,于657年灭掉西厥。
3.唐对突厥故地的管辖(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东突厥亡后,唐太宗在其故地任用原东突厥首领进行管理。对西突厥:640年,唐太宗为打击西突厥,派兵攻占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设置安西都护府,控制了西域天山南路包括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西突厥亡后,武则天又置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讲述时,出示两都护府投影片,使学生明 其管辖范围)
两个都护府是唐管辖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都护府的官员由唐政府任命,其中一些官员由西域各族首领担任,并统辖着几万边防军。唐朝通过两个都护府的设置,有效地巩固了西北边疆,保障了中西商路的畅通,西域和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的。两个都护府管辖的广大地区,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应向学生强调两都护府设置的历史意义)。
(二)回纥(投影片)
(提问)同突厥相比,回纥人的生活习俗有哪些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回纥也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曾受突厥控制,因此他们的习俗与突厥相近。六、七世纪时,回纥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指“唐后期疆域图”),居无定所,“随水草转徙”。回纥人健朴豪爽,君臣之间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应向学生强调这点)。受突厥影响,他们使用突厥语言文字。随着和内地的接触增多,8世纪中期,回纥有了农业、商业,开始建筑城市和宫室,走上了半定居的生活。(向学生强调,这是和突厥不同的地方)
2.回纥汗国的兴衰(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回纥汗国是何时、由谁建立的?又是在何时瓦解的?(指导学生看书、议论、回答)东突厥亡后,回纥逐渐向南发展,和唐关系密切起来。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了各部,建立起回纥汗国。其辖地西起阿尔泰山,东到黑龙江上游,大漠南北尽为所有,可汗王廷设在色楞格河上游(指导学生看“唐后期疆域图”,弄清回纥汗国范围)。骨力裴罗和唐友好,唐玄宗封他为“怀仁可汗”。8世纪晚期,回纥上书唐朝,请示改称“回鹘”,意思是像“鹰鹘”那样轻捷勇猛,这反映了回纥民族尚武的精神。9世纪中期,回鹘内部纷争激烈,国力削弱,汗国瓦解。此后回鹘人大部分西迁,其中迁到今天新疆的一支(西州回鹘),就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副板书“西州回鹘”,并提示学生在学习宋元部分时,还要讲到它)。
3.唐与回纥关系(政治、经济、文化)(投影)
(提问)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回纥和唐的关系是亲密友好的?(指导学生看书、回答)回纥和唐长期友好。在政治上,受唐册封,接受唐的领导。安史之乱时(揭示学生,以后要讲到),唐政府曾两次求助回纥骑兵帮助平叛。唐还三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课本上提到的太和公主就是第三次出嫁的公主。在经济上,回纥用马匹、皮毛换取唐的丝绸 、茶叶和粮食,双方贸易往来密切。在文化上,回纥受中原文化影响,有了农业、商业,建筑了城市和宫室,从游牧生活走上了半定居的生活(该部分前面已述过,可略提及)。回纥采用唐朝历法,回纥贵族喜穿华丽的丝绸服装(指导学生看“回纥贵族”图画并要求记忆),回纥的某些风俗也被唐朝内地人民所接受。长安、洛阳等都市的汉人爱穿回纥服装。当时一位诗人说:“回鹘衣装回鹘马”,正是汉族和回纥两族人民往来密切和汉族人民喜爱回纥文化的生动写照。回纥人到唐朝内地经商的很多,许多人在长安等地居住,长留不归,与汉族通婚。
(三) (投影)
1.生活及习俗:狩猎、农耕、穴居(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 人生活在哪里?其习俗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议论、回答) 是生活在我国长白山、黑龙江流域的古老民族。他们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活,主要从事狩猎,也从事农耕,种植粟、麦等作物。为了抵御严冬, 人掘地为穴,上在架上覆土,相聚而居。
2.渤海政权的建立(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说一说粟末 的发展和建立政权的情况(学生看书、回答)。 有许多部。唐初,居于黑龙江下游两岸的黑水(今黑龙江)部(提示学生,在讲辽金时期时还要着重提到)和生活在粟末水(今松花江)的粟末部逐渐强大起来,尤其是粟末部文化程度较高。7世纪末,粟末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与唐通好。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大祚荣就专以渤海为国号。渤海受唐朝文化影响较深,经济文化发达,史称“海东盛国”(讲述时,强调学生看“唐后期疆域图”)。
3.渤海与唐的关系(投影片)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渤海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渤海都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仿唐长安城建筑,布局对称严整,是当时东北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指导学生看“上京龙泉府遗址示意图”和“石灯塔”图画)。渤海政权自建立起,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入长安学习。有的人在唐朝考中进士,有的学成回国在政府中任要职,这些留唐学生大力传播了中原文化(该部分内容系课文小字,如时间不够可不讲。温庭筠诗可着重点一下“车书本一家”的含义)。
(四)南诏(投影片)
1.南诏的统一:(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南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指导学生看书、 议论、回答)唐朝时,在云南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在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诏,即六个较大的部落。六诏当中包括有今天彝族(提示学生注意“彝”字写法)、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其最南的一诏称南诏。8世纪前期,南诏势力强大起来,首领皮罗阁统一了六诏。738年,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南诏政权正式建立(课本小字“皮罗阁设计灭五诏”的传说,由学生阅读)。
2.南诏与唐的关系(投影片)
南诏和唐关系密切。南诏立国165年,历代国王继位都受唐册封。为了发展南诏的经济文化,南诏王不断派贵族子弟到长安、成都(副板书)学习。汉族工匠也大批进入南诏,他们带去了精湛的手工技术,促进了南诏丝织、冶铁和建筑业的发展。著名的大理千寻塔就是汉族工匠帮助建立的。它是汉族人民和西南各族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指导学生看“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彩图,说明其高超的建筑工艺,并强调大理三塔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五)吐蕃――藏族祖先(投影片)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农耕、冶作、尚武(边讲述、边投影)
(提问)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哪里?生活习俗有哪些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议论、回答〉强调本目的也是本课的重点)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他们有的从事游牧,有的从事农耕。饲养牦牛、猪、马和独峰缤纷(可略提独峰驼和双峰驼的区别),种植青稞、小麦等作物。他们用牦牛毛织布,住在毡帐里。他们能制作精美的金属器皿,制作的铠甲坚实耐用,就连劲弓刺刃也很难剌破。其习俗崇尚勇敢,以战死为荣,几代战死之家,被称赞为“荣誉甲门”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如时间不够,该部分内容可略讲,指导学生把课文要点记住)。
2.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青藏高原何时得到统一?完成统一大业的英雄是谁?他把都城定在哪里?(学生看书、议论、回答)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赞普。他平定的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的叛乱,又打败了邻近一些部落,统一了青藏高原。这是青藏地区在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完成统一后,松赞干布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从此,吐蕃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统一政权时期(讲述时,指导学生看“唐后期疆域图”,强调松赞干布是统一吐蕃,而不是开始建立吐蕃政权)。
3.文成公主入吐蕃(板书)
(提问)谁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怎么回事〉有何重大意义?(指导学生看书、议论,提示学生注意课本彩图《步辇图》,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为了加强和唐朝的关系,松赞干布几次遣使向唐求婚。640年,他又派大相禄东赞为求婚使臣,携重礼再闪求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次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赞干布亲到柏海(今扎陵湖或鄂陵湖)迎接(讲该部分时,要说明《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禄东赞,这是珍贵的形象资料。在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时,要指导学生看P28《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线》图)。松赞干布还特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华丽的王宫(今布达拉宫前身)。为了尊重文成公主的宗教信仰(文成公主信佛),又为她修建大昭寺(今拉萨大昭寺前身)。如今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还保存许多唐朝的珍贵文物(指导学生看《大昭寺》图画,说明大昭寺是汉族人民和吐蕃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
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又与唐通婚结好,密切了唐蕃关系,促进了吐蕃社会的发展,他不愧是吐蕃杰出的政治家。而文成公主入吐蕃意主也深为远大:和亲后,吐蕃贵族放弃了传统的毡裘笨重服装(指导学生对经P28《吐蕃赞晋图》和《回纥贵族》两幅图画中的人物服装,以说明吐蕃传统的毡裘服装之笨重),改穿华丽轻软的丝绸衣服。吐蕃人民学会了养蚕;改变了的始粗放的农耕操作方法,学会了平整土地和种植蔬菜的技术。松赞干布还命人创制了吐蕃文字和吐蕃历法,还派贵族子弟赴长安学习。在中的文化的影响下,吐蕃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文成公主为发展唐蕃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讲述时,指导学生看课本《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彩图,指出他们二人世世代代受到藏族人民的崇敬,以加深学生对其联姻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同时,吐蕃的土特产,如马匹、金银器皿、玛瑙杯等也输入内地,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尺带珠丹联姻金城公主(投影片)
唐太宗以后(松赞干布在唐太宗死后一年死去),唐蕃关系继续发展。710年,唐中宗又应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请求,把宗室女金成公主嫁给他。金城公主入吐蕃,进一步传播了中原文化,发展了唐蕃友谊。730年,尺带珠丹怀着感激的心情上书唐玄宗(时唐中宗已死)说:“外甥是行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唐蕃友谊已情同手足,义为一家(要学生阅读29尺丹上书之语,并适当解释)。
3.巩固小结
本课通过叙述突厥、加纥、 、南诏、吐蕃等族的历史,以及他们和唐朝的密切关系,说明了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在祖国各民族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唐王朝尤为重要,唐朝时候中央政权和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了显著各强,友好交往是唐与边疆各族关系的主流。唐王朝的这种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边总结边画出“唐朝边疆主要民族及其与唐关系”示意图,请学生回答)。
4.布置作业
1.画出唐朝时期边疆主要民族的分布示意图。
2.简答突厥、回纥、 、南诏、吐蕃同唐朝的友好关系。
(三)教学建议
1为提高教学效果,宜尽量采用电教手段(手法可多样,如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采用教师边讲述边写投影形式,重要的年代、地点、人名、族名亦可由学生书写投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讲清楚各民族的发展线索,教学宜采用图示法,结合讲述议论法。
3.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图画,以期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课讲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国现在的边疆地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
和同为一家 篇11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及文成公主入藏。
2.认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保证,民族友好有利于各族的发展。
3.设计少数民族方位图,帮助形成正确的少数民族的时空概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 唐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1、 被尊奉为“天可汗”。
2、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立机构,加强管辖。
和 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 是藏族的祖先。
2、唐和吐蕃的友好往来
a、唐太宗将 嫁与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b、唐中宗时,将 嫁与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三、回纥的勃兴
回纥是 的祖先。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
四、“车书本一家”
是满族的祖先。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
五、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南诏是今天 和 的祖先。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
【合作探究】
1、 活动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 活动二;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吗?
【展示点评 归纳提升】
【当堂检测】
1、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
a、北庭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新疆行省
2、XX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下列历史人物为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
3、“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唐与那个民族之间融洽的民族关系。( )
a、白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满族
4、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高宗
5、(1)“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汉藏交往历史悠久,流传许多佳话。唐朝曾两次与吐蕃联姻,请举出一位与唐朝联姻的吐蕃首领:
(2)821年,唐蕃会盟。请写出该盟约的关键词:
和同为一家 篇12
点击::第一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⑴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
⑵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末 、南诏等族首领的历史史实。
⑶了解吐蕃、回纥、粟末 、南诏、突厥与唐朝亲密的关系及文化互相交流影响的史实。
能力目标
⑴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⑵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⑷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互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⑵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⑶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重点
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重点突破: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比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前后吐蕃社会发展的变化情况,从而理解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
●教学难点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难点突破:引导学生归纳唐朝对突厥的宽容政策、唐朝对回纥、粟末 、南诏等族首领所采取的册封政策、及对吐蕃的和亲政策,了解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政策的表现,并分析这些政策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加深理解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的原因。
●教学方法
⑴提问引导法。
⑵材料归纳法。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⑶讲述法、讲解法。
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⑴分组安排学生查找突厥、吐蕃、回纥、粟末 、南诏等兴起的历史资料、重要人物和故事。
⑵了解我国现今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
⑶了解我国现今的民族政策。
●教学渗透点
⑴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具备中华民族的认同情感。
⑵使学生初步了解唐朝繁荣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民族关系的融洽。
⑶联系今天现实,使学生初步具备开明、平等的民族交往观。
●教学资料
⑴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
⑵书籍《中国古代史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
⑶书籍《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朱绍侯主编);
⑷从相关网站:的与本课相关的音乐、图片、文字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方案一
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青藏高原》两首歌曲,请同学们说一说与哪个民族有关?
多媒体课件展示藏族、维吾尔族、白族、满族、彝族图片,请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一民族。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这五个民族在唐朝时的称呼是什么?今天我们就学习唐与他们的关系。”
打出课题“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方案二
师:“同学们,今天我穿的这件衣服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服饰?” (注:身着维吾尔族传统服饰)
师:“在唐朝时,它的服饰可是最时髦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唐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是如何相处的?” 打出课题“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讲授新课:
一、唐与突厥的关系
引导学生在《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找出突厥族所在的方位,加深空间认识。
同时请分组查阅此资料的同学简要介绍突厥的历史及对唐朝的威胁,并讲述渭水之盟的故事。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补充。
师:“面对势力如此强大的突厥,你看看唐太宗是如何处理它的?”
多媒体给出材料: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 ”
多媒体给出《唐太宗》图。
(引导学生看书,之后讨论2分钟,归纳)
师:“既然唐朝都把突厥打败了,为什么唐太宗不斩草除根,免除后患,还要这么费劲地采取这么多的措施?”
师总结,正是由于唐朝的政策开明,所以少数民族首领经常前来朝见唐朝皇帝。唐太宗也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解释‘天可汗’)。
正如柳宗元诗中所写的:“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过渡:西北安定后,唐朝的西南边疆又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吐蕃;唐朝又是如何处理与它的关系的。)
二、唐与吐蕃的关系
学生在《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找出吐蕃所在的方位,加深空间认识。
同时请分组查阅此资料的同学简要介绍松赞干布统一吐蕃的英勇事迹。
请学生读第41页资料,出示图片《步辇图》
师:“看《步辇图》,你能指出图上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分析。” 并介绍画中的背景。
简评:在表演过程中,只要学生想像合理,基本符合事实,就给予学生表扬。对于学生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指出,并及时解决、纠正。
师:“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师:“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将近40年,请你对比文成公主入藏前后西藏的生活变化?谈谈你对文成公主的评价?”
引导学生读书中26页课文和43页补充材料,总结归纳。
多媒体展示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布达拉宫图片。
后来,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在位时,唐金城公主再次入藏,与之和亲。
师:“尺带珠丹上书‘和同为一家’,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展示唐蕃会盟碑图片。
过渡: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唐与突厥族与吐蕃族之间的深厚的情感,而当时,唐朝周边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你能说出唐朝都与他们有过什么样的关系吗?
三、唐与回纥、 、南诏的关系
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列表归纳,找出他们政策的相似性。
多媒体课件展示“回纥贵族”“渤海石灯塔”“千寻塔”图片,通过对这三幅图的介绍,引导学生总结唐朝时期,由于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知道了唐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认识了历史上的伟大女性文成公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我们应该为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课后思考和探讨
1、联系现实,想一想你应该如何对待班里的同学尤其是少数民族同学?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族融合的形式有哪些吗?
学生认真听,认真看,议论并请学生发言。
生:“藏族称吐蕃;维吾尔族称回纥;满族称 ;白族、彝族称南诏。”
生:“维吾尔族”
生:“这说明唐与它的关系比较好,相互影响深。"
学生看书读图。
学生讲述故事。
生:“武力征服;授予官爵、赐予田产;仍保留他们管理旧部的首领地位;朝廷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
学生纷纷阐发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生:“这说明唐太宗心胸宽广,平等仁慈。”
“这说明他认识到民族平等、共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政权,促进唐朝的发展;”
“他年少时的危险经历都与少数民族的帮助有关,对他们怀有感激之情”
“赶尽杀绝只会加剧仇怨,边疆地区仍不安定,战争还会再起。”
学生看书读图。
学生讲述故事。
给学生5分钟讨论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想像力,自编台词,找四位同学分别扮演唐朝的官员、西藏来的使者、翻译人员和唐太宗.之后,找二位同学扮演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完整地表演西藏使者到大唐来求婚的场景。
生:“仰慕中原文明”
生:“要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唐蕃关系。同时也因为松赞干布年轻有为,值得信赖。”
生:“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技术。文成公主教给吐蕃人使用内地的历法。文成公主还将饮茶的习俗带到吐蕃。松赞干布派遣很多贵族子弟到唐朝学习,还聘请中原儒者为他掌管文书奏章。还发明了文字。传来了佛教。”
生:“因为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给吐蕃人民带来了巨大变化和进步,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此人民很尊敬她,感激她,为此专门建造了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并雕刻塑像纪念她,以至今天人们依然不忘对她的奉拜。”
引导学生读书上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一封信。
生:“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学生总结归纳: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南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