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新课标-《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况。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战争经过: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起义;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起义,最终推翻秦朝的统治。
难点: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秦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而秦亡后的活动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三、学法指导
知识要素学习法:学习秦末农民起义要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
比较分析法:比较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在秦亡前后的变化。可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加以分析、化解。
史图结合学习法:利用《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用彩笔画出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标出巨鹿和陈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历史,创设情境,营造历史氛围,让学生感知历史、思考历史并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探讨、解决历史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启发、设置问题、总结评价下让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以培养其自学能力。
五、教学媒体选用表
教学过程
媒体类型
资料来源
创设情境,质疑导入新课
录像
自录制
录音、图片
自录制
引导学生分析秦末农民起义
挂图
教育出版社
知识小结
图表
自制
六、教学设想
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灭,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的认知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效仿、历史剧表演的方法教学。
开课以观看“秦始皇”的录像步入情景,设置疑问。让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的功劳(复习所学的前一课的知识),寻找秦始皇的过错(导入新课)。接着采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秦的暴政;广大人民无法生活下去,终于引发起义。用历史剧表演法让学生把握秦末农民起义的三步曲和五要素,再运用角色效仿法分析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在秦亡前后的变化及刘邦最终获胜的原因,从而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结论。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新课
1、播放秦始皇的一段录像,提问:秦始皇有何功和过?让学生分组讨论。
2、教师小结:秦始皇功劳大但过错也不少,正是这些过错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导致强大的秦王朝迅速灭亡。今天我们学习秦朝是如何覆灭的。
(二)新课学习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1、秦的暴政
播放配乐图片《秦阿旁宫》、《秦兵马俑》、《秦长城》这些建筑何其雄伟,壮观,气魄宏大。但修这些工程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算一算 p57页“动脑筋”秦朝服徭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5%)由此得出结论:
(1)徭役沉重
提问:繁重的徭役有什么恶劣影响?(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
猜一猜 秦的市场上有一商人他卖鞋子的同时也卖拐杖,哪一种商品销路更好?(拐杖)为什么?
(2)刑法严酷。(死刑有十多种,连坐、诛连、轻罪重罚等,)
(3)赋税沉重。(这些都说明统治者残暴,引起民怨。人们诅咒秦始皇,公元前2XX年,他暴病死亡。)
提问: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秦二世的统治又如何?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他任用宦官赵高,朝政混乱,成语“指鹿为马”就是赵高所为)。
教师小结: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对秦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点燃反秦火焰的是谁?
2、陈胜、吴广起义
(1)请同学们表演历史剧──《大泽乡起义》 (五名同学,一名讲述经过,两名演陈胜、吴广,两名演群众)
(2)请一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起义进军路线图。(参考挂图《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3)教师小结: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XX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会失败?(义军内部不团结,无作战经验等)
(4)陈胜、吴广起义虽败,但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这次起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学生答p58页第二自然段)他们鼓舞着后世人们反抗暴政,在他们之后其他的起义军继续抗秦,最终秦朝灭亡。
3、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提问:继陈胜、吴广之后,众义军中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谁?
(1)项羽、刘邦率军继续抗秦。
① 角色效仿(请两名同学扮演项羽、刘邦;简介二人的生平、事迹和各自的长处。)
② 教师激趣:你喜欢谁?说出理由(学生讨论、发言)
③ 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项羽有勇、刘邦有谋,他二人互相配合呼应,秦末农民起义进入第二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奋战,起义军与秦军展开主力决战。
(2)巨鹿之战(公元前2XX年)
“动脑筋”p59页,请一名同学讲述经过,并分析项羽以少胜多的原因,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源于此战役。当巨鹿之战激烈进行时,刘邦的军队呢?(学生回答)
(3)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算一算,秦朝存在多少年?(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XX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
想一想,秦虽亡,但天下出现双雄,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怎么办?
(4)楚汉之争(公元前2XX年-公元前2XX年)
① 请同学们表演历史剧──《鸿门宴》,从中领会刘邦的机智。
② 提问:两人先后入咸阳,各有何表现?(学生回答)
教师激情:刘邦得民心,项羽失民心。二人最后一战在垓下,名曰“垓下之围”。项羽的军队中了刘邦的“十面埋伏”之计,“四面楚歌”响起,军心动摇,故而惨败。项羽无力再回天,吟诵了一首“垓下歌”(加配音朗读):
教师简介其意,感叹英雄末路,师生共同分析项羽败之因。从而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提问:胜利者刘邦建立了什么王朝?
(5)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XX年)
建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他又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下一节课讲述汉朝的历史。
4、总结本课内容,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分析“楚汉之争”的性质。 填表:引导学生归纳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整理成大事年表(用多媒体展示表格,请学生口头填空)
时 间
重 大 事 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XX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XX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XX年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XX年
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戌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写一篇小论文,阐明你的观点。)
板书设计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1、徭役沉重
2、刑法严酷
3、赋税沉重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XX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项羽、刘邦率军继续抗秦
2、巨鹿之战(公元前2XX年)
3、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
4、楚汉之争(公元前2XX年-公元前2XX年)
5、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XX年)
新课标-《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陈胜、吴广起义(∨)
【知识梳理】
一、秦的暴政
1、表现:①繁重的 和 。②残酷的 。
2、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不堪忍受 。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 ;地点: 。领导人: 。
2、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起义。
三、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1、公园前2XX年,项羽在 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的军队首先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的建立
①时间: ;②建立者: 。都城: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
a、张角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刘邦、项羽起义 d、黄巢起义
2、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的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3、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是下列哪支起义军 ( )
a、陈胜、吴广起义军 b、项羽起义军 c、刘邦起义军 d、黄巢起义军
4、西汉的建立者是 (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5、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引自《史记》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请写出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拓展视野】
1、(福建福州卷)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知识梳理】
一、徭役、赋税、刑法、秦朝的暴政
二、公元前2XX年、大泽乡、陈胜和吴广、农民起义
三、巨鹿、刘邦、公元前2XX年、刘邦、长安
【自主检测】
选择题:b、b、c、d、c、
非选择题:(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XX年、大泽乡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拓展视野】b
新课标-《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学具:
插图、史料、教学软件
教学方式:
提问方式、设置悬念、演示讲解、讲故事、列表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首先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讲了秦王嬴政建立了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回答: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发问:赫赫一时的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请在12课中寻找答案。
二、 授新
过渡语:课文标题是出自着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伐无道,诛暴秦”望文生义就是要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那秦的暴政主要有哪些表现呢?请同学们看第一框,查找后回答。
(一) 秦的暴政
1、 暴政表现
(1) 繁重的徭役(修了哪些建筑?花费多少人力?完成63面“动脑筋”)
(2) 沉重的赋税(到底多重?)
(3) 残酷的刑法( 设置一个悬念:补充一个“卖拐多于卖鞋”的史料,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 二世更残暴(表现)
2、 暴政后果
讨论后得出: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过渡性提问:人民的反抗终于在某种导火线下爆发了吗?
答:爆发了。这就是陈胜、吴广起义。
(二) 陈胜吴广起义
1、 起义原因
问:陈胜、吴广为什么起义?
(从这个问题理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如果回答“由于秦的`暴政”,就顺势问这是根本原因还是直接原因?答案肯定是根本原因。那直接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的关系怎么样?)
循序渐进引导出→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所致,直接原因只是导火线而已。
2、 起义六要素
① 时间:公元前209年;
② 地点:大泽乡;
③ 领导人:陈胜、吴广
④ 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戍边误期,误期将斩
⑤ 经过:杀押送官→连攻几县→建立政权→陈胜立王→各地响应→咸阳进发→寡不敌众
⑥ 结果:最后失败
3、 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过渡:观察“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提问:陈胜吴广起义军失败后,又起来了什么人继续领导农民反秦?请看最后一框“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三) 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 秦末农民战争分几个阶段?
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领导;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
2、 选择题:最后推翻秦朝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 农民军;D、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经过讨论,最后确定正确答案是(D)。
(讨论中重点讲到项羽的巨鹿之战及其作用)
3、 思考题: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从前后的目的有什么不同来考虑)
讨论后,得出结论:项羽、刘邦在秦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则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65面小字有点拨)
4、 楚汉之争
历时四年(前206―前202),最后以项羽的失败、刘邦的胜利告终。
5、 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6、 讲故事、说成语比赛
本课涉及的成语、典故较多,同学们分四个大组,看哪个组讲得最多,知识最渊博,得分最高。
举例:指鹿为马;鸿鹄之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约法三章;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附:关于“鸿门宴”的故事,可指导学生编排成小品,在课上或课下表演,以提高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
三、 小结
1、总结秦亡教训及刘邦能建立起汉朝的道理。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
新课标-《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成语故事应用法
情景创设法
讨论法
比较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大屏幕出示影片《英雄》的宣传照)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大屏幕上的人物是谁?
生:李连杰、陈道明。
师: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这部影片的名字是?
生:《英雄》
师:同学们的反映很快,下面我要考考咱们班同学的概括能力如何?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
生:答略
师:四名刺客长空、飞雪、残剑、无名一心刺秦,但最后却因两个字而放弃了,谁还记得是哪两个字?
生:天下。
师:为了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们放弃了。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采用的历史背景却是真实的,反映了战国末期广大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望。那么秦王嬴政是否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呢?
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师:那么至此是不是就天下太平了呢?(大屏幕出示资料)找一位同学读以下材料: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XX年,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生:阅读材料。
师:秦的统一维持了多少年?
生:XX年。
师:不仅如此,希望和平安定的秦朝百姓这时也打出了“ 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揭竿而起,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走进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板书)
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梦回秦朝”,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四则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或者直接以第一人称“我的 生活”。表现形式不限。4-6人一组合作完成。(出示材料)
材料一: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二: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三: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
师:好,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秦的统治?
生:残暴。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总结一下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徭役繁重 2、赋税沉重3、刑法严酷 4、秦二世残暴统治
师:在秦的统治下,有何感想?如果你是一个秦朝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生:生不如死,起义吧!
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拉开了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秦末农民战争的短片,由于我们是第一次接触农民起义,教给大家一个学习方法,学习农民起义要掌握五要素、三步曲。(大屏幕打出)
看短片时要抓住这一要领,掌握事情的发展脉络,可以边看边记录。
生:(看短片)
师:谁来给秦末农民战争分一下段?
生:分两段,一是陈胜、吴广起义;另一是刘邦、项羽起义
师:我们先看一下陈胜、吴广起义的具体内容。
生:答略
师: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生:失败了。
师:起义失败了那么起义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
生:不是,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却成了燎原之势。随后,刘邦、项羽两支起义军,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称为反秦的主力,农民战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师:再看三步曲,有人说“秦末农民战争是因为那场大雨如果天不下雨能按期到达,就不会有起义,秦朝就不会灭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生:答略
师:我们要看到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大雨误期是导火索而已。经过谁来说一说?
生:答略。
师:结果前面我们讲过了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却成了燎原之势,鼓舞了广大被压迫人民起来反抗秦朝统治,秦末农民起义进入第二阶段刘邦、项羽起义。看看大家有没有认真看短片,谁知道打败秦军主力的是谁?是哪次战役?时间?那秦三世子缨向谁投降?
生:答略
师:请同学们结合书上内容回答项羽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生: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
师:项羽在巨鹿之战上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与刘备争天下时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备打败,项羽死前叹到“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说的对吗?结合书上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得民心者得天下。
本课小结:
师:学习到这里,大家可能发现本课的一大特点成语特别多,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巨鹿之战涉及的成语是?
生:破釜沉舟
师:鸿门宴里含有的成语是什么?
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师:刘邦攻占咸阳故事里含有一个成语是什么?
生:约法三章
师:你还知道哪些与本课有关的成语?
生:答略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现在老师把这些成语都列在大屏幕上:
四面楚歌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
指鹿为马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霸王别姬 约法三章
族诛连坐
师:下面同学们作的工作要有一定的难度了,谁能根据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将大屏幕上的成语进行排序?可以由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生: 族诛连坐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师:完成的很好!下面的工作难度就更大了,我们看看谁能完成。谁能根据我们排好顺序的这些成语将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生:答略
拓展思维:
师:本节课在假设中开始我们也在假设中结束,现在我们假设你就是汉高祖刘邦你会在秦亡的过程中吸取哪些教训去治理国家?
生:答略
师:那么历史到底是如何向前发展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板书设计
新课标-《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
一、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练一练最后推翻秦朝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4、活动与探究查找成语故事:
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5、小结
通过学习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的灭亡,使学生了解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学会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布置作业秦朝灭亡的原因?
新课标-《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爆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继续反秦,最终推翻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刘邦项羽为争夺皇位,又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教材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这一真理。本课介绍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知识比较薄弱,思维意识较浅,且秦朝的暴政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课文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教材编排了图片、历史成语故事等学生喜欢的素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织表演、讨论、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影音资料,组织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用心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采取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片段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组织学生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目的着手进行讨论,探究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启发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
六、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准备,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2、组织学生编写《大泽乡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
3、制作多媒体课件,含破釜沉舟等成语故事(视频)。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师:秦始皇师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统治能千秋万代,但秦朝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存在短短的15年,那为什么秦朝只是昙花一现,又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2、师:“伐无道,诛暴秦”从课题中可看出秦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农民起义)为什么秦朝末年农民会起义呢?(秦末残暴的统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秦的暴政
师:请学生浏览书本第62页,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梦回秦朝”,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四则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4人一组合作完成。(出示资料)
情景一:
1、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
2、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徭役繁重
【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图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
情景二:(老百姓的生活)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
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赋税沉重(每年缴收三分之二)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形式,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憎恨秦始皇,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景三: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刑法残酷(死刑有十几种)
【设计意图】通过置疑,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得出秦末的刑法之残酷的结论,使学生有所感悟。
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
请学生讲述成语“指鹿为马”。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故事,增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拓展了知识面,自然过渡到下一框内容。
教师请学生归纳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
【过渡】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片段。
【设计意图】再现历史,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同时也培养学生演绎历史的能力,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提问:同学们表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小学学过,比较熟悉,故设计一系列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战争经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
2、后期:项羽、刘邦继续反秦,推翻秦朝
(1)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请学生观看故事“破釜沉舟”(flash),思考为什么项羽能以少胜多?
【设计意图】用动画形式使学生了解战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直观更生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使课堂进入了高潮。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组织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时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秦朝统治的短暂。
【过渡】秦朝灭亡后,定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而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
三、楚汉之争
1、多媒体展示中国象棋棋盘,问:棋盘中有什么字?源自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是谁和谁争战?为什么争战?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2、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秦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心灵情感得到升华。
3、组织学生讨论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性质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战争性质,培养学生初步比较判断战争性质的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四、汉朝的建立
请学生从书中找出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拓展]若你是刘邦,你会在秦亡的过程中吸取什么教训去治理国家的?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不拘一格,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发展。
[活动]
1、采取竞赛方式,学生列举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历史成语。
(四面楚歌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指鹿为马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霸王别姬 约法三章)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历史的兴趣,体验学习历史的乐趣。
2、根据历史发展顺序,把以上写有成语的卡片排列起来,请十个同学上前来排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小结]
学生闭目三分钟,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再利用多媒体逐项展示教学要点,共同复述、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八、板书设计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战争
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
汉朝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
新课标-《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爆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继续反秦,最终推翻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刘邦项羽为争夺皇位,又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教材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这一真理。本课介绍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 年龄较小,历史知识比较薄弱,思维意识较浅, 且秦朝的暴政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课文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教材编排了图片、历史成语故事等学生喜欢的素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织表演、讨论、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 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影音资料,组织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用心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 究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采取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片段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组织学生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目的着手进行讨论,探究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 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启发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
六、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准备,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2、组织学生编写《大泽乡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
3、制作多媒体课件,含破釜沉舟等成语故事(视频)。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师:秦始皇师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统治能千秋万代,但秦朝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存在短短的XX年,那为什么秦朝只是昙花一现,又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2、师:“伐无道,诛暴秦”从课题中可看出秦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农民起义)为什么秦朝末年农民会起义呢?(秦末残暴的统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 秦的暴政
师:请学生浏览书本第62页,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梦回秦朝”,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四则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 4人 一组合作完成。(出示资料)
情景一:
1、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
2、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徭役繁重
【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图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
情景二:(老百姓的生活)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
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赋税沉重(每年缴收三分之二)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形式,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憎恨秦始皇,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景三: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刑法残酷(死刑有十几种)
【设计意图】通过置疑,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得出秦末的刑法之残酷的结论,使学生有所感悟。
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
请学生讲述成语“指鹿为马”。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故事,增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拓展了知识面,自然过渡到下一框内容。
教师请学生归纳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
【过渡】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 秦末农民起义
1、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 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片段。
【设计意图】再现历史,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同时也培养学生演绎历史的能力,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提问:同学们表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 ?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小学学过,比较熟悉,故设计一系列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战争经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
2、 后期:项羽、刘邦继续反秦,推翻秦朝
(1) 公元前2XX年,巨鹿之战。
请学生观看故事“破釜沉舟”(flash),思考为什么项羽能以少胜多?
【设计意图】用动画形式使学生了解战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直观更生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使课堂进入了高潮。
(2)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组织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时间。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秦朝统治的短暂。
【过渡】秦朝灭亡后,定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而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
三、 楚汉之争
1、多媒体展示中国象棋棋盘,问:棋盘中有什么字?源自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是谁和谁争战?为什么争战?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2、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秦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心灵情感得到升华。
3、组织 学生讨论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性质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战争性质,培养学生初步比较判断战争性质的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四、 汉朝的建立
请学生从书中找出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拓展]若你是刘邦,你会在秦亡的过程中吸取什么教训去治理国家的?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 欲言,不拘一格,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发展。
[活动]
1、采取竞赛方式,学生列举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历史成语。
(四面楚歌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 指鹿为马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霸王别姬 约法 三章)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历史的兴趣,体验学习历史的乐趣。
2、根据历史发展顺序,把以上写有成语的卡片排列起来,请十个同学上前来排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小结]
学生闭目三分钟,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再利用多媒体逐项展示教学要点,共同复述、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八、板书设计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战争
秦朝灭亡 公元前2XX年
汉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刘邦,长安
新课标-《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2、显赫一时的秦朝很快就灭亡了,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播放影片《秦始皇》中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筑长城有关片断。
2、组织学生思考,在影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
(学生回答)
3、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得出“徭役繁重”这一暴政表现)
播放影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
赋税沉重: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增恨秦始皇。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陈胜吴广起义:
1、投影《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2、提问:同学们刚才表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起义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有什么历史意义?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中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里?
①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②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
③第一次提出了斗争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④在这次起义的影响下,第一次推翻了残暴的统治。
1、项羽消灭秦朝主力的是什么战役?
(巨鹿之战、前207年)
2、破釜沉舟的故事学生比较熟悉,由学生讲述。
3、秦的灭亡。(前206年)
组织学生计算秦朝统治的时间。
课后小结
1、学生闭目三分钟,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再利用多媒体逐项展示教学要点,共同复述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2、播放VCD唱片《霸王别姬》。
新课标-《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篇9
1、知识目标: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情况。
2、能力目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亡,课文完全紧扣此问题展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教材首先从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谈起,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民怨载道。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了民心,推翻秦朝是人心所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对此问题会有一些疑惑,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时间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XX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XX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3.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应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入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4.要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从而认识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本质区别,初步懂得判断战争性质的方法。正确认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公元前2XX年,陈胜、吴广等九百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境,在前往渔阳戍边业的途中,遇到大雨而误期,导致起义战争爆发。但这只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从当时社会现状来看,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的暴政既指秦始皇在位期间的残酷统治,也包括秦二世时的黑暗统治,这种暴政的主要表现是:(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2)繁重的赋税、徭役(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和兵役;(3)严酷的刑法(“族诛”和“连坐”);(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遇雨误期是偶然的,这只是战争爆发的表面因素,即使没有陈胜、吴广在渔阳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也会爆发,只是时间迟早问题。所以,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a.阶级矛盾尖锐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d.生产力严重破坏
2.秦朝的严刑酷法有
①人祭②人殉③炮烙④族诛③连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4.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
5.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前2XX年b.公元前2XX年
c.公元前2XX年d.公元前2XX年
二、材料分析题
6.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阅读材料回答:
①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②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③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三、问答题
7.秦末农民战争什么时候爆发?领导人物是谁?有何影响?
新课标-《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情境教 学等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 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1.秦的暴政
播放配乐图片《秦阿旁宫》、《秦兵马俑》、《秦长城》这些建筑何其雄伟,壮观,气魄宏大。但修这些工程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算一算 P57页“动脑筋”秦朝服徭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5%)由此得出结论:
(1)徭役沉重
提问:繁重的徭役有什么恶劣影响?(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
猜一猜 秦的市场上有一商人他卖鞋子的同时也卖拐杖,哪一种商品销路更 好?(拐杖)为什么?
(2)刑法严酷。(死刑有十多种,连坐、诛连、轻罪重罚等,)
(3)赋税沉重。(这些都说明统治者残暴,引起民怨。人们诅咒秦始皇,公元前210年,他暴病死亡 。)
提问:秦始皇死后,秦二世 继位,秦二世的统治又如何?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他任用宦官赵高,朝政混乱,成语“指鹿为马”就是赵高所为)。
教师小结:正是秦的暴政 ,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对秦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点燃反秦火焰的是谁?
2.陈胜、吴广起义
(1)请同学们表演历史剧 ――《大泽乡起义》 (五名同学,一名讲述经过,两名演陈胜、吴广,两名演群众)
(2)请一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起义进军路线图。(参考挂图《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3)教师小结:大泽乡起义(公 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 、吴广被部下杀害。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重大意义
(4)陈胜、吴广起义虽败,但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这次起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学生答P58页第二自然段)他们鼓舞着后世人们反抗暴政,在他们之后其他的起义军继续抗秦,最终秦朝灭亡。
3.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提问: 继陈胜、吴广之后,众义军中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谁?
(1)项羽、刘邦率军继续抗秦。
① 角色效仿(请两名同学扮演项羽、刘邦;简介二人的生平、事迹和各自的长处。)
② 教师激趣:你喜欢谁?说出理由(学生讨论、发言)
③ 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项羽有勇、刘邦有谋 ,他二人互相配合呼应,秦末农民起义进入第二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奋战,起义军与秦军展开主力决战。
(2)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动脑筋”P59页,请一名同学讲述经过,并分析项羽以少胜多的原因,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源于此战役。当巨鹿之战激烈进行时,刘邦的军队呢?(学生回答)
(3)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算一算,秦朝存在多少年?(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
想一想,秦虽亡,但天下出现双雄,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怎么办?
(4)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 2年)
① 请同学们表演历史剧――《鸿门宴》,从中领会刘邦的机智。
② 提问:两人先后入咸阳,各有何表现?(学生回答)
教师激情:刘邦得民心,项羽失民心。二人最后一战在垓下,名曰“垓下之围”。项羽的军队中了刘邦的“十面埋伏”之计,“四面楚歌”响起,军心动摇,故而惨败。项羽无力再回天,吟诵了一首“垓下歌”(加配音朗读):
垓下歌
项籍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教师简介其意,感叹英雄末路,师生共同分析项羽败之因。从而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提问:胜利者刘邦建立了什么王朝?
(5)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建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他又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下一节课讲述汉朝的历史。
4.总结本课内容,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分析“楚汉之争”的 性质。
5.课堂练习:
(1)填表:引导学生归纳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整理成大事年表(用多媒体展示表格,请学生口头填空)
时间 重 大 事 件 时间 重 大 事 件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9年 楚汉战争开始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2年
(2)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戌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写一篇小论文,阐明你的观点。)
附:板书设计
第12课 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 → 秦末农民战争
刘邦、项羽起义→楚汉战争→汉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