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国民经济的破坏和复苏;“批林批孔”运动;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教材“表格数学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阐释表格型材料的能力。
(2)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是否是真正的群众运动”的讨论教学,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四五运动诗词”为教学,挖掘历史素材的文学底蕴,使学生感受史迹陈情的激励,凝聚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意和政治责任感。
4.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九一三事件”教学,指导学生采用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直接(后果)与间接(作用)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2)通过对毛泽东历史功过评价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划阶段、分方面,既要两点论,又要重点论的历史人物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九一三事件”是教学重点。它是林彪反革命集团热力晋性膨胀的必然结果。事件本身即是对“文化大革命”从理论到实践的否定,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野心家、阴谋家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
(2)“四五”运动是教学的又一重点。它是全国人民奋起抗击“四人帮”反革命活动的集中体现,为粉碎“四人帮”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学习它可以加深学生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理解。
2.难点分析:对“文化大革命”及对毛泽东本人的评价是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有亿万群众参加,为什么又说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对学生自身成长和国家发展前途关系重大,必须澄清。
课堂教学设计
师:(与学生共同回忆“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的动乱情况:从红卫兵运动到全面夺权、打倒老干部、全国动乱的形成,这一切都给阴谋分子、野心家篡党夺权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
师:1968年末,毛泽东在“造反派”全面夺权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如何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江青借“文化大革命”窃取巨大权势的反党阴谋集团,在没有完全达到篡党夺权目的之前,是不会善罢甘休的。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的气氛中召开。林彪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林彪、江青帮派骨干占半数以上,使他们部分地实现了篡党夺权的野心。但是,他们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
生:(阅读教材,了解林彪生平及其权势攀升情况)
师:1970年8月,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会上,林彪一反善于迎合毛泽东的常态,用设国家主席一事向全会发难,抢班夺权的马脚一下子显露出来。毛泽东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对林彪集团的阴谋活动予以压制。林彪妄想当国家主席、用“和平过渡”的办法篡权活动受到沉重打击以后,铤而走险,准备采取武装政变的方式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但多行不义必自毙,反而加速其灭亡。
2.“九一三事件”
生:(看教材“林彪外逃机毁人亡”照片。阅读教材“九一三事件”内容,或听教师介绍事件过程)
师:“九一三”这一惊心动魄的事件,对当时人有哪些警醒、对后人有什么教益呢?这一事件的发生是偶然因素、还是有内在的必然性?“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不对?“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林彪集团地位显赫,为什么败得那么快、那么惨?这些令人震惊的事实,促使人们不能不严肃思考。
生:(针对上述问题,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偶然性与必然性、表面现象与内涵本质、个人或小集团与群体或人民、直接后果与间接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师:“九一三事件”看似偶然,实际上是“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实践的必然结果: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大批忠诚党和人民的老干部被打倒,各级党组织瘫痪等等,必然给野心家提供施展诡谲伎俩的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错误的根本点在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革命的阶级基础。林彪集团图谋加害的是毛泽东个人,面对的却是全国人民。所以阴谋一旦败露,必然身败名裂。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党和人民的胜利。但是,这个胜利却促使更多的干部、群众从个人崇拜的狂热中清醒过来,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二、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国民经济严重破坏
师:(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1966~195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表”,了解国民经济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提示学生分析1966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的原因是1962年以来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成果)请大家思考:“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在“文化大革命”的条件下能否真正把生产促上去?
生:(思考或做答)
2.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和“批林批孔”运动
师:林彪集团的覆灭,客观上为纠正“文革”极左错误提供一次机遇。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在当时特殊复杂的条件下,尽力抓住这一历史转机,引导国家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
生:(阅读教材,找出周恩来纠正“左”努力的政治、经济措施。分析“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表”加深对“到1973年,国民经济形势出现了复苏的局面”一句的理解)
师:但是,毛泽东未能充分领悟到林彪事件的教训,坚持“左”的错误。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势力大增。会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他们把实际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当作篡权的最大障碍,掀起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国民经济再次席遭干扰。
生:(阅读教材小字,辨析“批林批孔”运动的真实目的)
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师: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力挽危局的整顿,涉及的领域有工业、农业、军队、科教和文艺。整顿从铁路运输开始,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
生:(看“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情况表”,将表中“工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两项与1966~1968年表格相同内容比较,分析国民经济起伏状况,形成“1975年是‘文革’期间经济发展较好一年”的认识。)
师:整顿的成果硕大,人民群众看的是实践效果。当事实与谎言碰撞到一起时,谎言总是不攻自破。
三、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师: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不能不触及“文革”所实行的许多错误政策,不能不逐步发展为对这些错误政策的系统纠正。对此,广大干部、人民拥护,而“四人帮”顽固反对,也为毛泽东所不能容忍。一场针对邓小平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突如其来,刚刚稳定的局面又陷入混乱。
2.“四五”运动
师:1976年1月,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严密压制对人民悼念活动的报道。11日,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肃穆在十里长街,洒泪为总理灵车送行。新华社记者含泪写成长篇报道,竟被姚文元一刀封杀,不准发表。而“四人帮”控制的《文汇报》发表文章,赫然登出“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的恶语,明目张胆地攻击周恩来和邓小来,激起人民的无比愤怒
。数日之内,《文汇报》接到抗议电话1000多次,抗议信和抗议电报420多封。可是,张春桥等人公开嘉奖《文汇报》。消息传出,人民的怒火再也无法遏制。“四人帮”压制和反对人民悼念周恩来,成为“四五”运动的导火线。
生:(阅读教材,了解“四五”运动的概况和意义)
师:可出示一些当时的悼念诗词,组织学生朗读。这里提供两首:“神州欲变,风雨已迷天,昏星暗月,红水当空已难显。……妲己想统赤县,自称武则天。长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在人间。”诗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政治倾向,抒发难以明言的内心所想。针对姚文元放出“清明节是鬼节”、“送花圈是四旧”的压制性言论,有的诗词问道:“谁说清明是四旧?谁说清明习惯臭?年年奠祭我先烈,今发禁令何理由?莫道《文汇》亮鬼火,自有人民写春秋。寄言魑魅慢猖狂,勿学林贼把命丧。”
师、生:(共同概括“四五”运动的特点和实质)“四五”运动是全国人民抗议“四人帮”反革命活动的集中表现,是在党的正确领导(通过党员个人和基层党组织的活动体现出来)下发生的。斗争的表现形式是悼念周恩来,斥责“四人帮”,而实际上表明人民对“文化大革命”极“左”错误的反对,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的拥护。
3.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师: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后,江青集团加紧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10月,在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代表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举国欢腾,大快人心。
4.“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恶果
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教材关于“文化大革命”性质、严重后果的评述。然后自由发表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及评价)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1)“文化大革命”曾经被称颂为“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不是贬低了群众,否定了群众运动?(认识要点:“文化大革命”从表面上看,确有亿万群众参加,轰轰烈烈,但深究共实质,它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群众运动。真正的群众运动应当反映和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克服困难局面,出现全面高涨。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正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这种形势下,却去发动群众进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显然同中国的客观历史进程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背道而驰。所以,人们把“文化大革命”的“群众运动”称为“运动群”,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寓意深刻的)
(2)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功绩和晚期所犯的错误?(认识要点: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领导新中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他关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正确重大理论和决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晚年关于阶级斗争的“左”倾理论,导致他在60年代中期对中国形势作出错误分析,认为中国已经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他从维护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观点出发,发动了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巨大灾难的“文化大革命”。总的看来,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团智慧的结晶,它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师:正像历史的进步往往伴有历史的曲折一样,历史的失败也会从历史的进步中得到补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终于在“文化大革命”的阵痛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