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1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辅助法。为了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5.讨论法。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要想掌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须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得出结论。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

  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屏幕。

  [投影显示]

  《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导入语例示二]

  请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左边是一艘称为“快蟹”的走私船,专门在海上走私鸦片。船上有很多橹,并携带武器,与缉私船相遇,既可以抗拒,又可以逃离。在19世纪30至40年代,这种船大量活跃在广东伶仃洋上,替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引起中国社会什么变化?鸦片战争是由鸦片引起的吗?下面我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导入语例示三]

  我们经常说,中国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阶段。这与马克思说的五种社会形态有所区别,那就是我国没有资本主义社会,而多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它是以什么为标志的?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些内容。

  [导入语例示四]

  同学们请看课后的“自由阅读卡”的内容《从罂粟到毒品》。“罂粟是一种看起来很美丽的花,却能制成鸦片、吗啡和海洛因等毒品。罂粟经过初步加工后,可以制成鸦片。鸦片里面大约含有10%左右的吗啡成分。吗啡可以从鸦片中提炼出来,毒性比鸦片更大。如果再在吗啡里加入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就可以制成白色粉末状海洛因,海洛因比鸦片和吗啡毒性更大。一旦吸上了鸦片、吗啡或海洛因这些毒品,就很容易上瘾,每天几次不断,不然就涕泪齐下,浑身瘫软;吸食时间一长,吸食者就满脸烟容,最后骨瘦如柴,直至死去。毒品很贵,瘾君子们为了得到毒品,轻者倾家荡产,负债累累,重者铤而走险,杀人抢劫,危害社会。”在这里,我想问的是,这些鸦片是从哪儿来的?是由谁运进来的?他们为什么要把鸦片输进中国?目的是什么?鸦片进来后除了吸食者的身体、家庭受害外,对社会还有哪些影响?当时的中国政府在此事上态度如何?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到的内容。

  [板书]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一节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布禁止南洋贸易,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夷人不许进内,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到乾隆二十一年,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体恤地处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办法是设立“行商”。所谓“行商”,就是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由于清朝体面的大吏们不能直接与未开化的夷人接触,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间接管理办法以免有伤国体。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甚至见都少见。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贾府,到宝玉的屋内,看到大钟摆心里还奇怪为什么把个大称砣挂起来,站在西洋镜前,还不知道那满头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镜云:人老不知羞,花儿插满头。因此,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确实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的人广泛接受。而中国的茶叶、大黄、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中国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国上层绅士淑女、下层平民百姓的家中。当时在英国饮茶竟成为一种时尚。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银钱来到中国购进茶叶。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板书]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鸦片,俗称“大烟”、“阿芙蓉”,是由红罂粟的青果汁液,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红罂粟本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在当时,每箱(约100斤)印度鸦片成本在20卢比,而走私到中国出卖,竟可获利100倍以上,达到至3000卢比的高价。在暴利的驱动下,他们所信仰的基督教应有的仁爱精神和作为人应有的良知被泯灭,越来越多的鸦片被输入中国。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1835年东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对华贸易的专利权不存在了。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仅仅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当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已达2万多箱。到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已高达4万多箱。英政府仅仅印度鸦片税一项税收就达422万多元。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

  [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 一下,归纳成几点。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答案二:从课本所选的《炮子谣》里可以看出四个字:鸦片吃人。正如歌谣所写:“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答案三:《炮子谣》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耗钱毁体。这从“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二句可以看得出来。

  ……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

  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五是民风日下。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

  [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生回答]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教师讲述]从嘉庆皇帝开始明令禁止鸦片进口,当时多出于维护道德民风的原因,那时的朝臣们谁也不愿意被人当作伤风败俗的辩护者而被指控,后来发现屡禁不止,烟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财政问题时,以大臣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出场提出新论,主张鸦片贸易合法化,并照章纳税,允许内地种植罂粟,以国产鸦片来抵制外来鸦片,从而阻止白银外流。以林则徐为首的严禁派立即予以反对,从生产力、商业、国防等方面历数鸦片危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用“银荒兵弱”来敲中道光帝的心病,终于于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12月31日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中国近代最彻底的一场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林则徐于3月10日到达广州后,立即召见行商,责成行商敦促洋商们交出鸦片,有趣的是英国的商人们关心的是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价格收去鸦片。林则徐严厉警告鸦片商迅速无条件地交出鸦片,鸦片商们合伙凑出一千多箱想蒙混过关,哪知林则徐义正词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3月24日,林则徐下令封仓围馆,一面不准停泊在黄埔的洋商货船上下卸货物,停止贸易,一面将商馆四周所有的街道封锁起来,限期令洋商交出所藏鸦片。当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明白解决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缴烟,3月27日,义律以驻华商务总监的身份向英商发出了缴烟通知,到5月18日,共收缴鸦片二万多箱。

  林则徐收缴鸦片后命人在虎门镇口村码头旁挖掘了两个长宽各15丈多的方形大池准备销烟。5月31日,万事俱备,林则徐搭设祭坛,庄严地举行祭告海神仪式,宣读祭海神文,请海神众水族暂行避开,以免鸦片入海伤及海神诸水族。6月22日,销烟开始,兵勇们先将池内倒入了水,然后撒盐成卤,将箱内的鸦片投入池内,浸泡半日后,再将烧透的石灰倒入池中,池内鸦片遇到石灰倾刻便像开锅一样滚沸起来,兵丁们再用木耙在池内来回翻搅,使池内鸦片全部烧化。这样一直烧到6月25日,才将2万多箱鸦片处理干净。

  虎门销烟是从嘉庆皇帝颁布禁烟令以来最为彻底、规模最大的一次真正的禁烟,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现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蚀的坚决性,洗刷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耻辱。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称中国政府强行收缴英王臣民的鸦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财产。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他的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紧接着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板书]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要求:(1)阅读完之后,能简述战争的经过;(2)正确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3)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先请同学们简述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板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学生简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1年初,英军占香港岛。清同英作战,1842年失败。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投影打出或直接用挂图)

  1839年10月1日,英国政府正式通过了武装出兵中国的决议,1840年4月7日,英议院正式通过了对华用兵的方案,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为侵华正副公使,由伯麦为海军司令,带军舰16只,运输舰27只,大炮540门,海军1.5万人由印度来华。6月到达香港,因为林则徐防范甚严,6月30日北上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退。7月5日北上定海,定海失陷。8月初,进攻天津大沽白河口。道光皇帝在朝中主和派大臣的鼓噪下,把林则徐撤职,发配新疆。命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9月15日,由于季节已经入秋,东南季风已退,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劲西北风不利于英国海军有效地发动进攻,在琦善的竭力劝退下,英军撤走。道光帝认为琦善退敌有功,派他为钦差大臣,赴粤议和。

  琦善到达广州,义律提出既已议和罢兵,就应撤除内河的防守设备,裁减兵勇,以示诚意。琦善下令解除戒备,裁减兵勇2/3,撤去虎门海面的铁栏木栅。等琦善做完这一切后,义律提出赔偿烟款、两国官员以平礼相交、割让香港岛,废除行商制度、偿还商欠等要求,琦善对割让香港岛一条万万不敢答应,因为这是史无前例的。1841年1月6日,义律再次向琦善提出要求,由于没有得到满足,第二天英军便向大角、沙角炮台发动攻击。守将陈连升及部下600多人全部阵亡,两炮台失陷。1月21日,在琦善口头答应义律条件的前提下,义律宣布“穿鼻草约”订立,并于26日宣布正式占据香港,并宣布香港为自由港。道光接到消息后,立即宣布将琦善革职查办。并向英军宣战。2月下旬,虎门炮台失守,老将关天培殉国。英军直逼广州。8月15日,先侵入厦门,然后攻破定海、宁波、上海等地。8月29日,在英国军舰开到南京城下和武力逼迫下,中英双方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详细内容。

  [板书]2.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讲解]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把它归纳出来。

  [学生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

  [教师分析]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条款。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关于香港问题,我们应清楚,它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香港岛是《南京条约》割出去的。九龙半岛是在《北京条约》割出去的。新界是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国政府才把这三个部分连同附近的岛屿全收了回来。(教师讲香港岛被割时,应结合下面地图讲解,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

  香港地区示意图

  关于赔款问题。2100万银元约合白银1500多万两,这个沉重的负担全部加在农民头上。关于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和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两款。使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产起了推动作用。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中国东南沿海的手工业受到外来商品的冲击,开始解体。

  [教师过渡]既然鸦片战争使清政府从领土、关税、贸易方面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那么,这势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最后一个问题。

  [板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上最后一句话: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列强控制和压迫。是丧失了部分的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它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即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我们再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就会明白:《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结合《南京条约》内容,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布置作业]

  1.到广东领导禁烟运动的清朝大臣是(    )

  a.林则徐

  b.邓廷桢

  c.琦善 

  d.奕山

  答案:a

  2.在《南京条约》里割出去的香港部分是(    )

  a.九龙半岛

  b.新界

  c.香港岛

  d.整个香港地区

  答案:c

  3.下列城市中不是《南京条约》里规定的通商口岸的是(    )

  a.广州

  b.福州

  c.上海

  d.南京

  答案:d

  4.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2

  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     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     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③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天津条约》等签订使中国门户进一步打开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     林则徐倡导的禁烟运动,1839年的虎门销烟达到高潮。

  ②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补充)

  ③     爱国军民在鸦片战争中的抵抗。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思考: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

  2.战争经过和结果: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3.战争结果:清政府失败。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等。

  《南京条约》危害:

  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开口通商: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开了列强向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协定关税:片面协定关税,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1843年,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美法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但清朝官员认为有关洋人的诉讼由他们自己裁决更便当。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的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的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通常通过签订商务条约由缔约国双方相互给予,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它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清朝官员对最惠国待遇不知是双方共同享有的。

  4.战后的中国:

  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②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什么是朝贡体制?是古代中国与外国的外交中的一种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即:要求承认中国的“天子”凌驾于全世界其他统治者之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外国的君主以两种“象征性的”方式表示他们接受这一要求:向中国天子进贡,并且行叩头之礼。)③中国从此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思考:中英两国之间的鸦片战争,英国远道而来,中国在本土作战,为什么中国战败?请结合课后的“解析与探究”来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客观原因。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经济落后等。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教训: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5.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1)人民自发抗英:1841年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爱国将领英勇抗击、壮烈捐躯:

  陈连升(土家族)、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裕谦(蒙古族)、陈化成、海龄(满族)

  (3)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屈辱求和。

  [板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   原因:  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②从战争的手段看,侵略者都是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武力征服,战争过程也非常相似。③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都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④从战争的发动者看,以英国为主。

  扩大:①从原因上看,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不满足已得到的侵略权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从影响和后果上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经过:请读课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3.结果:《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除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还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等。

  思考:展示十一口通商图,对比两次鸦片战争中所开放的口岸分析特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都分布在东南沿海。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1个,请学生读图,掌握最北的,最南的。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深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内地。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深入,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4.影响:                  

  (1)第二次鸦片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清政府开始被外国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加深。

  横向联系:

  (1)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清朝一部分官员开始关注“洋务”,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2)设立总理衙门,专门处理外交事务。随着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外交事务日益增多,需要一个专门机构进行外交活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为什么没有与列强交往的外交机构?

  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视外国为蛮夷小邦。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不可能有平等的与外国交往的机构存在。这正是闭关锁国政策在对外交往中的反映。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机构,表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3)设总税务司。长期以来由英国人担任。

  (4)设同文馆,翻译外国书籍,了解西方。表明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纵向联系:

  联系必修(2)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和必修(3)第22课《西学东渐》,想一想: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鸦片战争的中国社会经济:(1)大量洋货涌入中国;(2)传统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兴起以“自强”“求富”为出发点的洋务运动。

  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曾无数次的证明,文明衰败的根源,主要不在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在于内部机制的退化.几千年来,黄河文明受到多少次伴随征服的外来冲击,但它始终没有陨落.我们曾经很欣赏这种文明的同化力量.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的曙光.

  【课堂检测】1.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4、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这反映了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  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    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    

  ④战争结局与战前指导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割占中国领土

  7.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力         d.取得了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

  8.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答案:1-5:dcaba  6-8:bbb

  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战争经过和结果: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3.战争结果:清政府失败。《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等。

  危害:割地、 开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4.战后的中国:

  5.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2.经过:。

  3.结果:《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4.影响:

  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3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课标:列举1840年至19xx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概况,其中主要与政治和外交比较为主;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第四,英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第五,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南京条约》。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初中的教材更注重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整个过程,高中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三)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六)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七)教学用具(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按小组的形式摆放课桌。(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设备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部分(1)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教材或者其他参考书)(2)结合课本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3)结合课本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4)依据教材,客观辩证的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二)新课导入部分罂粟花,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三)师生互动部分1.课堂探究部分――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在幻灯片上分别给出一些能反映中国和英国当时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和英国的差别。第一张幻灯片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纺织图、英国工厂的机器大生产、中国传统的牛耕图、英国田间的机器耕作。引导学生分析战前中国和英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还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英国是及其大生产。第二张幻灯片是也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清政府的军机处、英国议会大楼、清政府的战舰木船、英国的铁甲舰。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成下表: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项目

  中国

  英国

  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

  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

  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设计的意图:通过学生对历史图片的直观感受,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比较得出鸦片战争前英国和中国的差别,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2.虎门销烟(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回答)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设计意图: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观点,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本质分析历史事件。)4.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让学生结合前面的课前探究和课本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1)中国战败的原因:①主观原因:中国制度腐败、军备落后;②客观原因:英国的强大;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2)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分析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5.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完整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门户大开,损害贸易主权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协定――丧失关税自主权④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⑤《望厦条约》――破坏领海主权(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中国跟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品等条约的内容,认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6.鸦片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捷克课本和所学的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社会矛盾: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4)思想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5)历史阶段:中国近代史开端,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7.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爆发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四万万人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大门,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材料二:鸦战前后中英贸易(单位:万英镑)年份1840184218451846输华商品总值52.496.9239140材料三:

  国家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

  3.6亿

  0.75便士

  洪都拉斯

  14600人

  934.5便士(1)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英国的绵纺织品在中国滞销(2)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消费水平低下;商品不受欢迎;(3)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归纳历史信息,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2)鸦片战争的经过:主要让学生自己归纳,老师主要是提示几个关键的点比如:时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等!最后老师在幻灯片上打出一些具体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3)《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在幻灯片打出来,给学生分析一下,主要介绍开放的十一个通商口岸,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一是遍布整个沿海,二是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让学生依据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政治上: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经济上: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清政府的变化:政治上: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服用和工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革命(总理衙门、总税务司、京师同文馆);经济和思想上:兴起了至灾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7.思维拓展:(学生分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 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参考答案: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站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也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部分1.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鸦片战争               结果: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一批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影响                     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果:中国失败,失去更多新的权益  影响                                  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本节课总体上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题作用,整节课上老师基本上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最后思维拓展的设计,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很紧,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充裕。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讲解有点单调和枯燥,应该提供更多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凡名家治史都讲究“论从史出”。的确,说任何话都是要有根据的。在分析战争的必然性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引用了较为丰富的材料来给学生以深刻之体验,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比空洞的叙述结论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实现师生的互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关键是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教室主要是在关键时候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 《鸦片战争》 学案

  教学目标: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壮举;

  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让学生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

  一:课前预习

  1.虎门销 烟:    年   月  日,林则徐在        销毁鸦片。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        的伟大胜利,显示了             坚 强意志。林则徐是             。

  2.鸦片 战争:时间:     结果:签订              影响:中始沦为        社会,是                        的开端。

  3.《南 京条约》: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       。条约内容:割      给英国;   赔款       万元;开放    、   、     、    、   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交 纳的税款,中国须同       商定。

  二:内容研讨

  1. 引导学生依据教学目标仔细阅读课文 内容。

  2. 分组研讨以下问题:

  ① 结合课文内容归纳鸦片的危害

  ② 概况虎门销烟的知识点:时间 、地点、人物、意义

  ③ 介绍“鸦片战争”的名称,分析战争的两个阶段

  ④ 归纳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⑤ 朗读《南京条约》的内容并理清:时间、双方、内容

  ⑥ 教师结合内容分析影响,指出鸦片战争 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三:练习反馈

  ㈠. 选择题

  1. 清朝有位官员开展禁烟运动,并取得重大胜利。这个人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魏源     d.李鸿章

  2. 在《南京条约》中,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条款是

  a.赔款2100万元      b.开放广州等无处为通商口岸

  c .割让香港岛 d.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 国商定。

  ㈡:材料题

  1. 上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2. 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年?领导人是谁?这件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我们再*当时的情况。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布禁止南洋贸易,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夷人不许进内,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到乾隆二十一年,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体恤地处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办法是设立“行商”。所谓“行商”,就是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由于清朝体面的大吏们不能直接与未开化的夷人接触,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间接管理办法以免有伤国体。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甚至见都少见。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贾府,到宝玉的屋内,看到大钟摆心里还奇怪为什么把个大称砣挂起来,站在西洋镜前,还不知道那满头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镜云:人老不知羞,花儿插满头。因此,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确实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的人广泛接受。而中国的茶叶、大黄、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中国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国上层绅士淑女、下层平民百姓的家中。当时在英国饮茶竟成为一种时尚。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银钱来到中国购进茶叶。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板书]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鸦片,俗称“大烟”“阿芙蓉”,是由红*的青果汁液,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红*本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在当时,每箱(约100斤)印度鸦片成本在20卢比,而走私到中国出卖,竟可获利100倍以上,达到20xx至3000卢比的高价。在暴利的驱动下,他们所信仰的*教应有的仁爱精神和作为人应有的良知被泯灭,越来越多的鸦片被输入中国。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1835年东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对华贸易的专利权不存在了。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仅仅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当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已达2万多箱。到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已高达4万多箱。英政府仅仅印度鸦片税一项税收就达422万多元。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

  [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一下,归纳成几点。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答案二:从课本所选的《炮子谣》里可以看出四个字:鸦片吃人。正如歌谣所写:“我所畏者鸦片烟,*不计亿万千。”

  答案三:《炮子谣》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耗钱毁体。这从“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二句可以看得出来。

  ……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

  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五是民风日下。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

  [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生回答]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教师讲述]从嘉庆皇帝开始明令禁止鸦片进口,当时多出于维护道德民风的原因,那时的朝臣们谁也不愿意被人当作伤风败俗的辩护者而被指控,后来发现屡禁不止,烟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财政问题时,以大臣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出场提出新论,主张鸦片贸易合法化,并照章纳税,允许内地种植*,以国产鸦片来抵制外来鸦片,从而阻止白银外流。以林则徐为首的严禁派立即予以反对,从生产力、商业、国防等方面历数鸦片危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用“银荒兵弱”来敲中道光帝的心病,终于于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12月31日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中国近代最彻底的一场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林则徐于3月10日到达广州后,立即召见行商,责成行商敦促洋商们交出鸦片,有趣的是英国的商人们关心的是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价格收去鸦片。林则徐严厉警告鸦片商迅速无条件地交出鸦片,鸦片商们合伙凑出一千多箱想蒙混过关,哪知林则徐义正词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3月24日,林则徐下令封仓围馆,一面不准停泊在黄埔的洋商货船上下卸货物,停止贸易,一面将商馆四周所有的街道封锁起来,限期令洋商交出所藏鸦片。当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明白解决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缴烟,3月27日,义律以驻华商务总监的身份向英商发出了缴烟通知,到5月18日,共收缴鸦片二万多箱。

  林则徐收缴鸦片后命人在虎门镇口村码头旁挖掘了两个长宽各15丈多的方形大池准备销烟。5月31日,万事俱备,林则徐搭设祭坛,庄严地举行祭告海神仪式,宣读祭海神文,请海神众水族暂行避开,以免鸦片入海伤及海神诸水族。6月22日,销烟开始,兵勇们先将池内倒入了水,然后撒盐成卤,将箱内的鸦片投入池内,浸泡半日后,再将烧透的石灰倒入池中,池内鸦片遇到石灰倾刻便像开锅一样滚沸起来,兵丁们再用木耙在池内来回翻搅,使池内鸦片全部烧化。这样一直烧到6月25日,才将2万多箱鸦片处理干净。

  虎门销烟是从嘉庆皇帝颁布禁烟令以来最为彻底、规模的一次真正的禁烟,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现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蚀的坚决性,洗刷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耻辱。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称中国政府强行收缴英王臣民的鸦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财产。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他的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紧接着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板书]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要求:1.阅读完之后,能简述战争的经过;2.正确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3.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先请同学们简述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板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学生简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1年初,英军占香港岛。清同英作战,1842年失败。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派人向英军求和。

  [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详细内容。

  [板书]2.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讲解]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把它归纳出来。

  [学生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

  [教师分析]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条款。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关于香港问题,我们应清楚,它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香港岛是《南京条约》割出去的。九龙半岛是在《北京条约》割出去的。新界是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国政府才把这三个部分连同附近的岛屿全收了回来。(教师讲香港岛被割时,应结合下面地图讲解,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师过渡]既然鸦片战争使清政府从领土、关税、贸易方面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那么,这势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最后一个问题。

  [板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上最后一句话: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列强控制和压迫。是丧失了部分的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它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即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我们再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就会明白:《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结合《南京条约》内容,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布置作业]

  4.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6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一 研读“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材内容渗透了历史比较方法、心态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口述史学方法等。

  1.历史比较法。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是19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统治腐败的封建没落时期。

  2.心态史学方法。林则徐痛陈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采取了严厉有效的禁烟措施,将收缴的230多万斤鸦片当众销毁。林则徐的壮举并非当时外国人想象的想发大财。虎门销毁的举措令许多外国人都对林则徐心悦诚服,赞叹不已。知道这段历史,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3.计量史学方法。《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将描述对象的历史过程抽象为数字关系,设计成数理模型,直观、形象地说明鸦片输入的激增情况,从而让学生对英国“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穷”这一历史教训有一个深刻、明晰的认识。

  4.口述史学方法。《炮子谣》说明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验证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史实。

  二 从关注学生智能出发,拓展农村中学有限的课程资源,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

  本课为八年级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本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学设计中,尽可能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改善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利用学生的智能的多元化特点创造多元的通道来改善学科教学。《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发学生的智能。

  言语智能。通过“自由阅读卡”,让学生表述从罂粟到毒品的过程,通过《炮子谣》的朗读,加深理解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空间智能。通过阅读地图册,了解英国的三次进军路线,强化空间意识。

  数理逻辑智能。了解鸦片输入数量增加的具体数目,银贵钱*的掠夺账,逐步形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自我认知智能。林则徐领导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胜利,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品质令人敬佩。了解这些史实,自觉形成对中华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认同感,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其他诸如动觉智能、交流智能等在本课的师生活动中也得到了体验。

  三 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入手,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民主化课堂教学”之路,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本次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转变成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两种转变需要“量”的积累过程。在七年级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探索“民主化课堂教学”之路。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指导学生获取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了解鸦片走私到禁烟活动直到《南京条约》签订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为此,安排以下两个大的教学活动。

  1.让学生分小组带着“中国东南沿海地理范围”和“英军侵略路线”这两个问题看《中国历史地图册──鸦片战争》。

  2.学生在探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时,设计了“假如我生活在那个年代,该怎么办?”“假如我是一位法官,我 将怎样审判鸦片战争罪犯?”这两个问题。其目的,一方面强调学生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另一方面,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然后知识迁移,作出决策。整个活动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力争为富有生机和实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找到源头活水。

  四 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为目的,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知道了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贩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归纳总结:鸦片是当时的麻醉毒品,危害了多少中国人的健康,而今天的“白粉”也是罂粟果经化学加工制成的毒品,人一旦吸食,就很难戒除,其毒性比鸦片更大。为了吸毒,倾家荡产者有之,杀人抢劫者有之,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拥护政府的禁毒举措,对贩毒、吸毒者绳之以法。

  这样设计,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懂得历史知识是每个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营养。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奋发自强;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创设情境:

  近年来,公众人物涉毒丑闻屡见不鲜,同学们了解毒品的危害吗?请谈一下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感想。

  那么,同学们知道毒品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毒品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同学们回答:中英鸦片战争)

  提出质疑,由此导入新课:这场战争真的仅仅是因为鸦片吗?战争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本节课就来一起学习这一内容。

  2.新课教学:

  虎门销烟

  (1)背景: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思考: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英国的鸦片走私,概况。

  (3)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再次思考: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那些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鸦片战争

  (1)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根本)。强调:交往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2)经过:指导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战争经过,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

  (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2)影响:请同学们总结分析其中危害(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小结巩固:

  重点强调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8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此以前,中国社会处于封建时代,长达二千五、六百年。鸦片战争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在全书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

  预计教学时间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战前中外历史发展的状况、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战争过程。理解和把握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一些专有名词,如"鸦片贸易"、"闭关锁国"“贸易顺差”“逆差”等。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教师: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依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难点问题。

  二、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战前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法:根据教育理论,教与学是互动的过程,以此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分析理解---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课堂练习---提出研究性课题。具体采用讲授法为主,也结合启发式,比较法等。

  学法: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学习法、阅读法、归纳分析等。

  三、教学过程

  本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在讲具体内容之前,老师应讲明两点:

  (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畴及民主革命的分期(让学生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2)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37分钟)

  第一部分(16分钟):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

  这个问题是教材的重点,突破方法----运用事件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切入分析。

  由老师提出问题:首先,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奉行对外侵略扩张,为什么选择了遥远的东方?而中英两国远隔重洋,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简要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早在十六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揭幕,欧洲的海盗式的殖民者、商人、冒险家来到了中国。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是十六世纪海上的霸主。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进行海盗活动,但他们当时在中国并没有能像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凭借武力为所欲为。然后他们终于用行贿的办法,在明朝嘉靖四年(1561年)左右,使明朝地方官员承认澳门作为他们的居留地。西班牙人在1571年占领了菲律宾。到了十七世纪,海上世界霸权渐渐由葡萄牙和西班牙转到了荷兰和英国的手里。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XX年),荷兰船只首次到达广州。此后,荷兰人曾两次强占澎湖列岛,并且骚扰厦门沿海的若干地方。显然,他们的所作所为同一百年前的葡萄牙人一样。英国,在十六世纪末已在海上击败了西班牙,而在十七世纪又在印度和东方竭力同葡萄牙争夺霸权。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侵占印度,又不断对缅甸、阿富汉,伊朗等国发动侵略。它在东方建立的殖民体系,已经成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以上事实说明,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中国人在自己的海口遇到的西方人并不是什么要求和平贸易的商人。他们是在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为掠夺财富而到世界各地去进行殖民事业的冒险家。

  引起学生发散思维,老师从课文中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引导学生对中英两国历史发展状况进行详细比较,老师要做好两国强、弱两个方面的总结,并让学生阅读一段材料说明西方国家奉行对外侵略政策的必然性。

  其次,这一侵略战争为什么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而没有提前也没有推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霸主,经历了十八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英国迅速发展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的大资产阶级狂热地要求扩大殖民地。后指出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在全球进行对外扩张的结果。)

  第二部分(10分钟):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指出英国在打开中国大门时先后用了三块"敲门砖"。第一块是商品。先引导学生看材料中英正当贸易状况,指出正常的贸易状况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要求。改用第二块"敲门砖"---走私鸦片。老师应指出这不是正当的商务,而是贩毒和掠夺。

  关于鸦片的危害:引导学生看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历史视频及中国人吸食鸦片几幅图片,后指出鸦片是一种毒品。老师在讲内容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即要说明鸦片输入对清朝统治、人民健康的危害,(对清朝统治:结合教材材料,鸦片私运入口造成了银贵钱贱,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极为不利,已严重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清楚了,便很容易理解在对鸦片走私“禁”与“不禁”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清统治者为何为林则徐、黄爵滋的上书“深受震动”而决定禁烟。对人民健康:展示视频与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鸦片对人身心的摧残。)又要结合现实情况(目前国际贩毒组织活动猖獗,毒品种类繁多:海洛因、大麻、古柯碱、鸦片、吗啡、冰毒、摇头丸等等,其中海洛因、冰毒等毒性也远远超过鸦片。),把毒品危害深刻地加以揭露。告诫同学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最后指出: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就是一场灾难,严禁鸦片,势在必行。

  关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先让学生看电影片------虎门销烟视频,老师向学生强调虎门销烟就可以。①应着重指出:这种行为是维护民族的利益,意义重大。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伟大场面;②应肯定他是民族英雄,但毕竟是封建官员,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对于禁毒的功绩,引用话给予高度概括。

  第三部分(5分钟):三、鸦片战争的经过

  虎门销烟引起英国用第三块"敲门砖""炮舰"打开中国大门。教师给合战争示意图,以时间为序讲清三个阶段。应指出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播放英军进攻路线,简单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突出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等抵抗派及其受压制;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的斗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显示了只有在广大人民中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力量。)琦善、奕山、牛鉴等投降派占上风;道光帝的闭目塞听、左右摇摆;中国军队装备的落后。)对爱国军民的英勇抗敌,教师要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四部分(6分钟):讨论分析

  讲完战争经过后,必须让学生明确认识中国为什么会战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教材的难点,突破方法——先让学生讨论,关于战败原因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战前背景以及中国外交(闭关自守-即“不知彼”、“也不知已”,而去领导一场反侵略战争,焉有不败之理?)入手,先学生讨论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和根本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再让我们来看看鸦片战争中作战双方力量对比的形势。英国军队在武器方面,显然居于优势地位,但是同样明显的是英国侵略军在另一方面又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从兵力来看,向南京进军的兵力不过七千多人。在当时交通条件下,从英国本土到中国至少要四个月,从印度到中国至少要一个整月。用少数的兵力,侵入一个遥远的大国,这本来就是一种海盗劫掠式的冒险行动。然而在他们的突袭和讹诈面前,清政府屈服了。如何来解释这其中的原因呢?意在让学生思考并得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中英两国的较量已不是单纯的军事较量,而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事实证明: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后由教师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中让学生得到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

  (三)总结(3分钟)

  (四)练习反馈---------做到讲与练的结合

  (五)提出研究性课题及学科渗透(3分钟):加强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中国:危机四伏的清朝封建统治

  2.英国: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和扩张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正当贸易---鸦片走私-----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1839.6.3)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6--1842.8)

  蓄谋已久

  1840.6---1841.1-----1842.8

  四、鸦片战争的结果战败签约

  1、战败原因

  2、战争性质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9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理由如下[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c. 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小结、过渡:“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属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但是,就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主义大国互相厮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毕露。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新世纪的曙光”

  1、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陈独秀、李大钊[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掌握《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字义]。)

  2、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提醒学生要坚持运用“两分法”:

  a.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3、根据40――41页“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的内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胡适对于“文学革命”的主张,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巩固小结

  1、按照“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40页选择题:应选a(陈独秀)。

  3、提醒学生预习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课后小结

  小结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11

  一、 概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 

  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以上是对教学大纲的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 

  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评价林则徐。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  教学目标说明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体现“三位一体” 、“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识点要求牢固掌握。②历史概念的内涵要正确把握,外延要明确界定。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 

  2、  情意目标:①认识资本主义开放性、扩张性的特点和侵略性、掠夺性的本质。②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对富国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③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评价林则徐,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 

  以上目标与教学程序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 

  三、  教学过程说明: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同时针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以及以“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过程是; 

  1、情景导入、新课呈现: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这一设计是由于它是本节课的启动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而且由于本节课的思辨性很强,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就使学生把思维集中在这两点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这样设问比直接设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诱导学生思考的深入;观点论证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通过给学生时间来讨论,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生共同探讨,深化思维、得出结论。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既要师生互动,又要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要充分体现。师生围绕重点难点共同探讨,层层推进,互相启发。问题分三个回合展开。使学生拓展了联系的纬度,涉及了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智能层次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分析,学会了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给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一下,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的对比: 

  3、自主学习、独立讲解 

  在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时,由于它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由同学利用教师所做的课件独立讲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地理的空间能力,而且通过鸦片战争过程中林则徐等爱国将领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讲解,进而完成本节课的德育层次目标。 

  4、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教师设立一道思考题,应如何评价林则徐?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历史评价方法,即把评价的历史对象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辨证地进行评价,强调史论结合。通过评价林则徐,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方法。 

  5、概括总结 

  主要让学生根据课件及板书提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揭示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6、板书展示 

  主要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和讨论的同步操作,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件呈现)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评价林则徐 

  四、  评价说明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评价仍然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学生评价 

  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判断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 

  评价历史的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 

  评价结果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学习中,学生态度端正,主动学习,讨论合作,拓展思维。 

  (二)、阶段性评价; 

  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跟踪档案袋,跟踪记录,包括每次成绩,课堂发言情况,自我活动情况等,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三)、教师自我反思评价 

  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自我总结,对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三位一体” 、“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并注意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方法形成模式,体系完整,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 

  五、  说课总结 

  本科主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及历史学科特点,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着重对学生评价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达到了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开放创新的活动方式,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历史,更深刻地了解历史。

  【教学平台

  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前导学

  分组: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兴趣分成若干组。

  了解:教师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

  设计: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问题。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引导学生搜集、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培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

  知道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

  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吗?

  (多媒体出示:虎门销烟和林则徐的图片)

  学生:虎门销烟。

  学生:林则徐。

  学生:鸦片战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第一课时──鸦片战争。

  (出示:第一课鸦片战争)

  【评定: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教师: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学生:相距遥远的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学生:鸦片的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学生:林则徐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鸦片战争中,处处可见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涌现了关天培、陈化成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为什么还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呢?

  学生:“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是描写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诗句。该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学生: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学生:………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也是我们将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先看一段音像资料,同时思考以下问题: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走私鸦片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播放相关音像资料,出示相关问题)

  教师:找到答案的同学请回答?

  学生:老师,你播放的相关音像资料,效果很好,它不仅生动再现历史的情境,也使我们获得了新知。我认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教师:为什么矛头不是其它国家呢?

  学生:中国是西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纪中这样描述过,东方遍地是黄金,更是激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向往。在清康熙帝时,英国曾有使节到中国访问,结果无功而返。

  教师:为什么不直接把商品卖给中国,何必走私鸦片呢?

  学生:中国当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外国的商品很难在中国销售出去。在中英正常的贸易中,英国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处于出超。于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牟取暴利。

  教师: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学生: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学生:官僚吸食鸦片,腐蚀了清朝的统治机构。

  学生: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中国国民素质整体下降。

  学生:官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学生:正如林则徐所说,“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御敌之兵,几无充饷之银。”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师:面对各种灾难,林则徐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

  学生:强迫交出鸦片,并写下保证书。

  学生:加强海防,训练水师、民团。

  学生:虎门销烟。

  教师: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除了上述以外,林则徐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学生:温家保总理在第一次接见中外记者会上,引用了林则徐的这样一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它体现了林则徐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的高风亮节。

  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自勉联体现了林则徐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吸纳新知的开阔胸襟。林则徐不愧为近代中国第一放眼看世界的人。

  教师: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鸦片战争。

  (出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多媒体演示英国入侵中国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然后出示:

  爆发:1840年6月,英舰开到广州海面,进行挑衅。

  占领: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

  结束: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

  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评定: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

  教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有关《南京条约》的一个图表,图表下面是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多项内容,给每个小组两分钟时间准备,然后选定一名代表利用多媒体手段完成这个图表,比比看哪个组又快又正确。

  (备选答案参照课件)

  学生:(活动)

  【评定: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由上述图表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有请两组同学演绎两场历史的对白。

  (角色模拟)

  第一组

  学生:18xx年(嘉庆21年),嘉庆皇帝和大臣孙玉庭的一段对白。

  学生(嘉庆):英国是否富强?

  学生(孙玉庭):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

  学生(嘉庆):何以见得?

  学生(孙玉庭):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卖给其他小国,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学生(嘉庆):哈哈哈……

  学生(孙玉庭):嘿嘿嘿……

  第二组

  学生:1841年的一天,英国舰队炮轰广州。一位清军统领急匆匆奔向巡抚衙门。

  学生(统领):报……报……告,大……大……人。

  学生(巡抚):慌什么?

  学生(统领):洋……毛子开始攻……城啦,有一个怪物(军舰)架着一个长长的管子(大炮)不断朝城上施放妖术(发射炮弹),弟兄们都招架不住了,请大人定夺。

  学生(巡抚):笨蛋!赶快给我投长矛扎,放火箭烧,实在不行,给我往下抛马桶,倒粪便。

  学生(统领):喳。

  教师: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根据上述两则对白,按组讨论、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

  教师:时间到。

  学生(第一组):英国军事实力,军事装备优于中国。

  学生(第二组):清王朝的落后、腐败、无能,没有重用贤能。

  学生(第三组):妄自尊大,闭目塞听。

  学生(第四组):缺少必要的准备,打无准备之仗。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学生(第五组):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评定: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探索历史的足迹,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油然而生。】

  (三)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教师:以上的分析都有道理。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学习本课你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落后就要挨打。

  学生:弱国无外交。

  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学生: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学生:林则徐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学生:现在有很多人在贩卖和吸食毒品,我感到很痛心,我要从自身做起,远离毒品。

  教师:同学们的发言给我很大启发。我们要以史为鉴,匆忘国耻。我们更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给身心以健康,给家庭以幸福,给社会以安宁,给人类以和谐。

  【评定: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13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40.6―1842.8

  2、侵略者:英国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6、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2”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⑴时间:1842年

  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