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物理教案设计 > 融人文素养于科学教育之中

融人文素养于科学教育之中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6
0

融人文素养于科学教育之中

──谈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将是一门科学”。他又说:“自然界的社会现实,和人的自然科学或关于人的自然科学,是同一个说法。”当今现实已经证实了马克思的预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科学整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所以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如何贯穿人文素养教育,而不仅仅是具体学科知识的传授,现象的罗列……深刻挖掘教材,融人文精神于科学精神之中,笔者做了初步尝试,以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为例加以论证。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开篇,也是继续学习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但学的比较简单,对概念的理解也很肤浅;所以在高中阶段再次学习这个内容时,不仅要在知识上有所突破,而且还要从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认识论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突破:

一、在科学知识的讲授中,适当穿插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的故事

从人类开始思考力和运动的关系到形成牛顿第一定律历时两千多年,这其中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也走了一些弯路。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本质。而且历史上物理学家对某一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发现,其思维过程与今天学生认识这一问题的思路往往有类似之处,现在学生头脑中认识这一问题还存在“亚里士多德”式的错误。所以借助于物理学史料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澄清认识。

(一)教材上物理学史的--有以下不足:

1.课本上引述了一段亚里士多德的话“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这是对力和运动的一个错误认识。高一《物理》教材上对亚里士多德的介绍几乎没有,谈到他的时候都是引用他的一些错误观点,这样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我们应当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卓越贡献的人物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论述。

2.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一个不变的、终结性的东西。对牛顿之前,讲了从亚里士多德以来近两千年的历史,而对牛顿之后却只字未提,这就使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领悟有一种僵化的感觉。事实上惯性定律是人类理性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的产物,它不仅在牛顿之前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牛顿之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教学中对不足之处做了如下改动:

1.增加对亚里士多德的介绍:(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评论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教育家、伦理学家和教师。他的讲课被认为是古希腊思想的百科全书。

引用黑格尔的话:“亚里士多德乃是历史上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他是一个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柏拉图的著作被广泛地阅读,亚里士多德则直到最近还未被认识,所流行的乃是关于他的一些最错误的偏见”。

2.增加牛顿之后思想家们对惯性及惯性定律的研究成果:在牛顿之后,爱因斯坦与诺特尔对惯性定律的发展所做的创造性工作,特别是爱因斯坦在创建了广义相对论以后,使得惯性定律变得更具包容性。主要事件有:

(1)19xx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与时间是有联系的……

4页,当前第11234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融人文素养于科学教育之中

微信扫码分享

月会员
每天200次下载
2元/30天
直接下载
单次下载
0.1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下载!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帮助中心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