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物理教案设计 >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精选7篇)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精选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精选7篇)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 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篇2

  一、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    (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明确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和单位;(3)知道速度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明确瞬时速率,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区别.3、初步运用极限思维方法理解瞬时速度.二、重点难点1、速度概念是本节的重点2、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具  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多媒体演示不同物体的运动,引出速度概念百米竞赛汽车的运动火箭的运动    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速度,则有  v=s/t   单位:m/s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3、平均速度(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不变,位移s跟 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即速度v恒定.(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比值s/t不恒定.(3)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用 v-  表示,有

  v­­­v-  =s/t显然,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与时间间隔t(或位移s)的选取有关,不同时间t(或不同位移s)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   不同的.例题1:下边是京九铁路北京西至深圳某一车次运行的时刻表,设火车在表中路段做直线运动,且在每一个车站都准点开出,准点到达.a.火车由北京西站开出直至到达霸州车站,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b.火车由霸州车站开出直至到达衡水车站,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sc.在零时10分这一时刻,火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北京西

  ↓

  深圳

  自

  北京西

  起公里

  站名

  北京西

  ↑

  深圳

  22:18

  0

  北京西

  -

  6:35

  23:30

  32

  92

  霸州

  22

  5:20

  0:08

  11

  147

  任丘

  39

  4:36

  1:39

  45

  274

  衡水

  10

  3:04

  …

  …

  …

  …解:a.北京西→霸州    位移s=92km    时间t=23:30-22:18=72min=1.2h    ∴ v-  =s/t=92/1.2=76.67km/h    b. 霸州→衡水    位移s=274-92=182km    时间t=1:39-23:32=2:07min=2.12h    ∴ v-  =s/t=182/2.12=85.85km/h    c. 在零时10分这一时刻,火车的瞬时速度为零。例题2.物体沿直线ac作变速运动,b是ac的中点,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60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40m/s,那么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解:设ac段位移为s,那么通过ab段经历的时间t1=(1/2)s/ v- 1=s/120 s通过bc段经历的时间t2=(1/2)s/ v- 2=s/80 s总时间t=t1+t2=(s/120+s/80) s在ac段的平均速度 v-  =s/t=s/(s/120+s/80)=48m/s本题的解答过程告诉我们,求平均速度应严格依据定义进行,不能无根据任意发挥.(比方说用v- =(v- 1+v- 2)/2 )4.瞬时速度、瞬时速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为什么要研究瞬时速度?(学生讨论)因为平均速度不能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一时刻(或任一位置)运动的快慢,而瞬时速度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研究飞机起飞降落时的速度,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人造卫星入轨时的速度等.例题3.一物体从静止出发从某一高度向下竖直下落,它的位移大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s=5t2(m)1求t1=2 s到t2=3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2求t1=2 s到t2=2.1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3求t1=2 s到t2=2.01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4求t1=2 s到t2=2.001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解:由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式s=5t2可以得到各段时间的平均速度1 v- 1=s/t=5(32-22)/(3-2)=25 m/s2 v- 2=                 s/t=5(2.12-22)/(2.1-2)=20.5 m/s3 v- 3=s/t=5(2.012-22)/(2.01-2)=20.05 m/s4 v- 4=s/t=5(2.0012-22)/(2.001-2)=20.005 m/s讨论:从上面的计算,会发现什么规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结论:当时间间隔取得越来越短时,物体平均速度的大小愈来愈趋近于数值20m/s,实际上, 20m/s就是物体在2s时刻的瞬时速度,它反映了物体在2s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可见:质点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时间间隔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值,用数学语言讲叫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的极限值.(4)瞬时速度是客观存在的.设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一时刻没有瞬时速度,则也可以推出在其他的任意时刻都没有瞬时速度,这样,又怎样解释物体是运动的呢?(5)瞬时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6)怎样在s-t图象中认识瞬时速度.1讨论:教材第27页第(4)题如图是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哪条直线所表示的运动的速度大?各是多大?

  解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由于v是不变的,s与t呈正比例关系,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该直线的斜率k在大小上等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显然直线2的斜率大于直线1的斜率,即v2>v1不难求出 v1=0.75m/s              v2=1.5m/s    2在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用图象在该段时间内的割线的斜率k来表示,如图所示

  k=tanα=δs/δt=v- 3在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中,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用图象上过该时刻(或该位置)对应点的切线斜率k来表示.如图所示

  k=tanα=vt(7)用正负号表示速度如果质点做直线运动,可以先建立一维坐标轴,当质点的速度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同时,规定它为正值,而当质点的速度方向与坐标轴的方向相反时,规定它为负值,这样,就可以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讨论:v1=5m/s和v2=-10m/s各表示什么意思?谁的速度大?5.课堂小结:     匀速直线运动:v=s/t  速度                    平均速度 v- =s/tδt→0          变速直线运动  瞬时速度 v = lim (δs/δt)                          瞬时速率6.课外作业:教材第27页练习三(1)、(2)、(5)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 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 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 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 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 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精选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