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物理教案设计 > 三、核能 教学设计(精选2篇)

三、核能 教学设计(精选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核能 教学设计(精选2篇)

三、核能 教学设计 篇1

  三、核能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

  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

  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

  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教师小结并强调:用中子轰击铀235,铀核(质量大的核)会分裂成两部分(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简称裂变。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很容易算出,1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2.5×106(250万)倍。由此可知,裂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重要途径。

  板书:链式反应

  教师展示链式反应挂图并讲述:

  用中子轰击铀核,才能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如果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一点的意义特别重要。因为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引起蘑菇状烟云的示意图(说明:原子弹爆炸时,立刻发出强烈的闪光,可照亮100千米以内的天空和地面,闪光后,天空出现一个火球,并迅速上升。火球冷却后变成褐色烟云,同时地面上升起的尘土和烟柱一起形成可上升到15千米高空的蘑菇状烟云。原子弹爆炸时还发出极其强烈的爆炸声,几十千米以外也可听到)。

  讲述: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们制成了一种专门装置。

  板书:核反应堆――能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外貌图(彩图,说明:建造核反应堆,对材料、技术、安全防护设施等都有很高、很严的要求。不但需要解决很多核物理问题,也要求材料科学、电子学、自动控制学等解决许多困难问题。能自行设计、制造核反应堆,表明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板书:聚变――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

  讲述: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核聚变,简称聚变。

  让学生看教材上一个氘(dao)核和一个氚(chuan)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聚变反应示意图(说明:一个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一个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它们发生聚变反应结合成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的氦核时,要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核能).

  氘核和氚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要比等量的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大几倍.

  聚变需要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自然界中,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1千万度以上,在那里就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正是由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前面讲过,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现象制成的.而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则是利用轻核聚变现象制成的.

  人们现在还不能有效地使聚变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从而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由于聚变不但放出的能量更多,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也极为丰富,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例如,从几升海水中提出的氘在发生聚变后可以提供相当于燃烧1千多升石油放出的能量.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核聚变的人工控制(通常又叫可控或受控热核反应)这一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进展.(注: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欧洲的科学家们首次做成了可控核聚变实验,这是科学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人类向获得理想的能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要达到实用阶段,还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未来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旁注:利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可以引发轻核的聚变反应.

  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型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一号”,已于8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乐山市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看了“中国环流一号”后,曾经指出:“受控核聚变是开发人类新能源的尖端项目.一旦实现,地球上的全部海水就会成为巨大的能源库,至少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尽管目前工程技术上还有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突破.”

  由以上的介绍可知,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前景是美好的.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我国必将做出自己的贡献.

  3.总结与布置作业 

  讲述:这节课初步介绍了:

  (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核能.获得核能的途径,一是裂变,二是聚变.

  (3)什么是链式反应,什么是核反应堆,什么是原子弹、氢弹等.

  (4)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利用核能,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这些内容是每个现代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常识,它对于我们了解物理知识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以及发展高科技中的作用,都有重要意义.课后,同学们要认真再读读本节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板书:裂变和链式反应是怎么回事?

  核反应堆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叫聚变?为什么说研究可控核聚变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

  (四)设想、体会

  1.本教案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人教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五章“核能”一节为依据,并参考其它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有关内容编写的.

  2.在教案中,着力通过介绍核能的常识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社会主义现代比建设和发展高科技中的作用,以利于激发学生逐步形成早期的科技觉醒意识.

  3.力求讲述的内容简明、扼要,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如对核裂变时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问题.只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大致有所了解,而对“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物体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则不做深究.又如对“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的问题,也只作为物理事实告诉学生,而不再做更多的解释.

  4.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边讲、边展示教具为主,同时穿插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提问等.这样做既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培养自学能力.

  5.经验证明,初中学生很希望了解有关核能的常识,按本教案的设计进行核能一节的教学,不难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

三、核能 教学设计 篇2

  三、核能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

  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

  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

  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教师小结并强调:用中子轰击铀235,铀核(质量大的核)会分裂成两部分(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简称裂变。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很容易算出,1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2.5×106(250万)倍。由此可知,裂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重要途径。

  板书:链式反应

  教师展示链式反应挂图并讲述:

  用中子轰击铀核,才能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如果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一点的意义特别重要。因为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引起蘑菇状烟云的示意图(说明:原子弹爆炸时,立刻发出强烈的闪光,可照亮100千米以内的天空和地面,闪光后,天空出现一个火球,并迅速上升。火球冷却后变成褐色烟云,同时地面上升起的尘土和烟柱一起形成可上升到15千米高空的蘑菇状烟云。原子弹爆炸时还发出极其强烈的爆炸声,几十千米以外也可听到)。

  讲述: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们制成了一种专门装置。

  板书:核反应堆――能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外貌图(彩图,说明:建造核反应堆,对材料、技术、安全防护设施等都有很高、很严的要求。不但需要解决很多核物理问题,也要求材料科学、电子学、自动控制学等解决许多困难问题。能自行设计、制造核反应堆,表明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板书:聚变――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

  讲述: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核聚变,简称聚变。

  让学生看教材上一个氘(dao)核和一个氚(chuan)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聚变反应示意图(说明:一个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一个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它们发生聚变反应结合成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的氦核时,要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核能).

  氘核和氚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要比等量的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大几倍.

  聚变需要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自然界中,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1千万度以上,在那里就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正是由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前面讲过,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现象制成的.而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则是利用轻核聚变现象制成的.

  人们现在还不能有效地使聚变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从而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由于聚变不但放出的能量更多,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也极为丰富,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例如,从几升海水中提出的氘在发生聚变后可以提供相当于燃烧1千多升石油放出的能量.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核聚变的人工控制(通常又叫可控或受控热核反应)这一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进展.(注: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欧洲的科学家们首次做成了可控核聚变实验,这是科学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人类向获得理想的能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要达到实用阶段,还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未来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旁注:利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可以引发轻核的聚变反应.

  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型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一号”,已于8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乐山市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看了“中国环流一号”后,曾经指出:“受控核聚变是开发人类新能源的尖端项目.一旦实现,地球上的全部海水就会成为巨大的能源库,至少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尽管目前工程技术上还有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突破.”

  由以上的介绍可知,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前景是美好的.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我国必将做出自己的贡献.

  3.总结与布置作业 

  讲述:这节课初步介绍了:

  (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核能.获得核能的途径,一是裂变,二是聚变.

  (3)什么是链式反应,什么是核反应堆,什么是原子弹、氢弹等.

  (4)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利用核能,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这些内容是每个现代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常识,它对于我们了解物理知识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以及发展高科技中的作用,都有重要意义.课后,同学们要认真再读读本节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板书:裂变和链式反应是怎么回事?

  核反应堆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叫聚变?为什么说研究可控核聚变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

  (四)设想、体会

  1.本教案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人教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五章“核能”一节为依据,并参考其它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有关内容编写的.

  2.在教案中,着力通过介绍核能的常识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社会主义现代比建设和发展高科技中的作用,以利于激发学生逐步形成早期的科技觉醒意识.

  3.力求讲述的内容简明、扼要,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如对核裂变时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问题.只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大致有所了解,而对“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物体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则不做深究.又如对“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的问题,也只作为物理事实告诉学生,而不再做更多的解释.

  4.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边讲、边展示教具为主,同时穿插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提问等.这样做既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培养自学能力.

  5.经验证明,初中学生很希望了解有关核能的常识,按本教案的设计进行核能一节的教学,不难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核能 教学设计(精选2篇)

微信扫码分享